登陆注册
15620400000113

第113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93)

【画法最忌甜】清代邵梅臣《画耕偶录》:“画法最忌甜,甜则俗,甜则软,俗已难耐,况软耶?”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也有类似的观点:“陈衎云:‘大痴论画最忌曰甜。甜者浓郁而软熟之谓,凡为俗、为腐、为板,人皆知之,甜则不但不之忌而且喜之。自大痴拈出,大是妙谛。’余谓不独书画,一切人事皆不可甜,惟人生晚境宜之。”《黄宾虹画语录》则指出“甜是画无内在美”。(张曼华谢江岚)

【宁拙勿巧】清代傅山《霜红龛集》卷四《作字示儿孙·附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巧,技巧,技艺。《考工记·总序》云:“材有美,工有巧。”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巧之极则流于雕饰,雕饰之美,镂金错采而乏自然天趣,最终为不巧。“宁拙毋巧”之“拙”并非真拙,傅山此句之意并不是欣赏行笔之生疏拙劣。

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拙”,即是熟后反生之巧,“宁拙毋巧”之“拙”也是这个意思,自然古朴,浑然天成。清·邵梅臣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在《画耕偶录》中云:“画笔宁拙毋巧,”将“宁拙毋巧”延伸至绘画用笔之中。傅山生于明末清初,正当康熙、乾隆崇尚赵孟頫、董其昌,形成馆阁体书风之时,其“拙丑”之论,针砭时弊。傅山的“宁拙毋巧”之说为清代重倡碑学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张曼华谢江岚)

【求奇求工】清代华翼纶《画说》:“求奇求工,皆画病也,妙处总在无意得之,一着意象,便落第二乘矣。”《俞剑华美术史论集·画论罪言二十一则·求奇求工》评述:“此亦与‘东坡常谓好奇务新,乃诗之病’同意。不知求奇求工乃人之天性,亦是工夫必由之途径,所谓务追险绝绚烂,而后再归于平淡,始无弊端。若下手便求平淡,则将平平无奇,毫无生发,尚何能无意之妙手?”(王凤珠)

【今学画之士,每有躁急求名,求人赞好之病】语出清代松年《颐园论画》并释:“凡事不下苦功,不能精粹于今学画之士,每有躁急求名、求人赞好之病,如此心急自喜,断难肯下苦功,往往画到中途,已暗生退懒之念,此等习气,务宜勇改。”(王凤珠)

【俗眼】诗:“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指见识浅薄者。(周积寅)

【俗笔】清代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若毫无定见,布树列石,逐块堆砌,扭捏满纸,意味索然,便为俗笔矣。”指平庸的笔;平庸的画。(周积寅)

【画不可有弱笔】语出《黄宾虹论画录·与朱砚英书》并释云:“画不可有弱笔,浮滑轻易,皆是弱病。欲去此病,必须练习骨力。鄙人数十年来,无一日之间断要每日练笔力,而笔笔合乎规矩之中;久而久之,才得超乎规矩之外,成一大家。不失规矩,笔法成功,亦是名家。不知古法,细者用描,粗者用涂用抹,即终身为江湖市井画匠,归于无成,不可不深辨之。”(王嘉)

【落笔四忌】清代张庚《浦山论画》:“至明季方有浙派之目,是派也始于戴进,成于蓝瑛。其失盖有四焉:曰硬,曰板,曰秃,曰拙。”近代林纡《春觉斋论画》释云:“硬非老靠之谓;板非切实之谓;秃非坚挺之谓;拙非荒率之谓。落笔而犯此四忌。

由其胸次拘局,眼光钝滞,学古人不得其精微,但取其易学者,率然落笔,手腕既不甚灵,胸中无书卷,眼中无阅历,往往坐此,无可救药。”(王凤珠)

【用笔最忌妄发笔力】《黄宾虹美术文集》:“用笔最忌妄发笔力,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须运力在内,故古人每以臂搁承腕,防移动过于急促。”妄:胡乱、越轨。笔力:书画用笔的力量。(王嘉)

【烟火】清代松年《颐园论画》:“凡作大画而能气势雄浑,愈观愈静,又无烟火粗暴、丑恶霸悍之病,皆心气足精神聚之故耳。”熟食叫烟火,即尘俗的意思。修道人不吃五谷叫“不食人间烟火”。(周积寅)

【霸悍】清代松年《颐园论画》:“凡作大画而能气势雄浑,愈观愈静,又无烟火粗暴、丑恶霸悍之病,皆心气足精神聚之故耳。”又云:“苍老太过,则入霸悍。”指粗暴、强悍的意思。(周积寅)

【昏气】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积昏气而汨之者,其状黯猥而不爽,此神不与俱成之弊也。”指画家作画时头脑不清,茫无所主,心思昏昧,心中无一定之意,致使作品神气不清、昏暗不爽。(王宗英)

【惰气】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万事有诀,尽当如是,况于画乎!何以言之?

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则景不完。故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积昏气而汨之者,其状黯猥而不爽,此神不与俱成之弊也。”指画家作画时精神涣散,落笔迟疑不决,致使作品拖沓软懦。郭熙认为,为避免画之惰气,作画时应该凝神聚虑,静以观之,然后落笔,则无往不利。(王宗英)

【尘俗气】北宋刘学箕《方是闲居士小稿·论画》:“侔揣万类,挥翰染素,虽画家一艺,然眸子无鉴裁之精,心胸有尘俗之气,纵极工妙,虽鄙野村陋,不逃明眼,是徒穷思尽心,适足以资世之话靶,不若不画之为愈。”指世俗的平庸气。与“山林气”相对应,是绘画极力避免的一种弊病。(王宗英)

【画忌六气】①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画忌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二曰匠气,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②关和璋注评清代松年《颐园论画》按:“画忌六气:一俗气(即市气);二火气;三滞气;四媚气;五野气;六匠气。”(王凤珠)

【俗气】元代柯九思《丹邱题跋》:“设色无一点俗气。”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画忌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此指平庸、庸俗,格调不高。(周积寅)

【匠气】清代孔衍栻《石村画诀·避俗》:“画中人物、房廊、舟楫之类,易流于匠气,独出己意写之,匠气自除。”匠:木工,木匠,匠人。匠人一般以同一绳墨规矩闭门造车,千手雷同。画家若如此作画,则毫无己意,必生匠气。匠气与俗气埒。(周积寅)

【火气】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清代蒋骥《传神秘要》:“颜色不纯熟及用粉太重,便多火气,故用矾纸画略好,用生纸画为难也。前论用淡墨先笼,若画眶小者,此法亦不可用。欲除火气,须多临古人笔墨。”清代邵梅臣《画耕偶录》:“世人论作书作画,以脱火气为上乘,夫人处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所谓脱火气,非学问不能。”指画上之妄躁而缺乏平淡静穆之气。用笔往往“锋芒太露”而不协调,用色往往因大红大绿使用不纯熟而刺人耳目。(周积寅)

【草气】见“画忌六气”条。

【闺阁气】见“画忌六气”条。

【蹴黑气】见“画忌六气”条。

【滞气】清代王概等《芥子园画传·画学浅说·去俗》:“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滞则不生。”滞气,指笔墨呆板凝滞,没有生气。(周积寅)

【媚气】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画忌六气四媚气。”即甜软苗条,过于修饰。(周积寅)

【野气】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画忌六气五野气。”野气,即粗率有过,不甚文雅。(周积寅)

【伧夫气】清代王原祁《雨窗漫笔》:“古来作家相见,彼此合法,稍无言外意,便云有伧夫气。”犹言鄙夫粗野之气。(周积寅)

【习气】清代王原祁《雨窗漫笔》:“明末画中有习气。恶派以浙派为最。至吴门、云间,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赝本溷淆,以讹传讹,竟成流弊。

广陵、白下,其恶习与浙派无异。有志笔墨者,切须戒之。”指逐渐形成的坏习惯或坏风气。伍蠡甫云:“所谓‘习气’,就是株守宗派、程序,以代替生命的把握和表现,从而笔笔皆死,何来灵气?”(《名画家论》)明代,随着分宗别派的风气兴起以及对古代传统的强调,末流画家们对古人及大家们的模仿也相当普遍,张庚对董其昌的追随者食古不化的批评,方薰对“四王”后学习气的不满,戴熙则为沈周、董其昌的名声为传摹者所毁而遗憾,等等,他们都认识到当时画派末流的跟风习气之弊端。清代李修易《小蓬莱阁画鉴》也对习气之误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元季四大家,浙人居三,惟倪为江南无锡人。又有赵吴兴为一代冠冕。至国朝四王恽吴皆属江南,吾浙无一人可与抗衡。甚矣,习气之误人不浅也。”(张曼华)

【嫩气】清代松年《颐园论画》:“初学则有嫩气,久久则苍老。苍老太过,则入霸悍。必须由苍老渐入于嫩,似不能画者,却处处到家,斯为上品。”指绘画初学者在画面上呈现出的稚嫩生涩之态。(王宗英)

【脂粉气】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士夫气磊落大方,名士气英华秀发,山林气静穆渊深,此三者为正格。其中寓名贵气、烟霞气、忠义气、奇气、古气,皆贵也。若涉浮躁、烟火、脂粉皆尘俗气,病之深者也。必痛服对症之药,以清其心,心清则气清矣。更有稚气、衰气、霸气,三种之内,稚气犹有取焉。又边地之人多野气,释子多蔬笋气,虽难厚非,终是变格。匠气之画,更不在论列。”是指绘画由于过度雕琢粉饰而过于浓艳、纤细、柔弱。(王宗英)

【酒肉气】清代丁皋《写真秘诀》:“问曰:‘凡人写照,仅能得其形似,而不能得其神似;即或得其神似,而多酒肉气者,何也?’曰:‘气韵不足故也。’”意思是,一般人写像,能够准确地刻画出人体的造型结构,但不能显露出人的精神状态;即便传达出人的精神状态,也多是世俗之气,不是风度、仪姿、气质等美好的感受,这是气韵不足造成的。理论界对“酒肉气”(俗气)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一,对韵的过分提倡,在宋元明清历代不绝,以至在文人画的发展中,一味提倡清淡平和、萧散简远之气,将一些阳刚之气贬斥为“酒肉气”;其二,“酒肉气”并非阳刚之气,而是作品有气无韵或有韵无气的表现。说到底是用笔的过分纤弱、浮滑或粗糙而无笔法,用墨无有干湿浓淡或过分强调其对比关系或用墨不见笔迹所致,应在贬斥之列。从丁皋的绘画实践来看,“酒肉气”(俗气)是作品有气无韵或有韵无气的表现。(李小宁)

【浮躁气】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若涉浮躁、烟火、脂粉,皆尘俗气,病之深者也。”浮躁气,指轻率急躁的气息。(周积寅)

【衰气】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更有稚气、衰气、霸气。三种之内,稚气犹有取焉。”衰气,指衰败老朽的气息。(周积寅)

【蔬笋气】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士大夫气磊落大方又边地之人多野气,释子多蔬笋气,虽难厚非,终是变格。”原指僧人素食蔬笋,以比喻清淡之意。近现代《齐白石谈艺录》推崇蔬笋气:“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

他出身农家,画作中常见有蔬笋瓜果之类的题材,具有浓郁的田野乡土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王凤珠)

【稚气】清代王概等《芥子园画传·画学浅说·去俗》:“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清代松年《颐园论画》:“闲坐与友人论画赋诗,以勖诸君,宁有稚气,勿涉市气。”稚气,指笔墨幼嫩,功力不济。(周积寅)

【霸气】清代王概等《芥子园画传·画学浅说·去俗》:“笔墨间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清代松年《颐园论画》:“闲坐与友人论画赋诗,以勖诸君宁有霸气,勿涉野气。”霸气,指用笔力健有余,含蓄不足。(周积寅)

【市气】清代王概等《芥子园画传·画学浅说·去俗》:“笔墨间宁有霸气,毋有市气市则多俗。”市气,即市侩习气,与俗气相仿。(周积寅)

【黑气】《黄宾虹画语录》:“作画不怕积墨千层,怕的是积墨不佳有黑气。”指画面用墨太黑、太腻、太板,缺少枯润浓淡变化,闷实迫塞而无空灵之趣。积墨不当更容易产生黑气。清代郑燮《题李方膺墨梅卷》云:“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

惟俗工、俗僧为之每见其几段大炭,撑拄吾目,其恶秽欲呕也。”所谓“几段大炭”,使人不堪入目,恶秽欲吐,即指画中之黑气。(周积寅)

【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则静气不生】清代笪重光《画筌》:“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而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是谓山川的气氛本来是很静谧的,如果用浮躁而动乱的笔法去描写,就不会产生静谧的气氛。清代恽南田、王石谷评论曰:“画至神秘处,必有静气。盖扫尽纵横余习,无斧凿痕,方于纸墨间静气凝结。静气今人所不讲也,画至于静,其登峰矣乎。”(褚庆立)

同类推荐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 西方艺术通史

    西方艺术通史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从古希腊时期到20世纪的艺术史,着重讲述了对西方艺术乃至世界艺术产生深刻影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对其作品的鉴赏。这些艺术家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委拉斯凯兹、戈雅、大卫、伦勃朗、马奈、莫奈、罗丹、毕加索,等等。此外,作者还以形象的文字描绘了这些代表作品的内容、特色与神韵等。全书在内容上要比《西方艺术简史》篇幅大很多,也更加丰富,可谓是汇聚了西方艺术知识之精华。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金属陶器(下)

    金属陶器(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7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摄影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摄影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黑色四叶草之恶魔龙

    黑色四叶草之恶魔龙

    巨龙消失,恶魔出世!两魂一体,一魂为龙,一魂为魔,称为魔龙!少年手持两本魔导书灭龙!灭魔!PS:新人作家支持下,开了这新坑我好慌啊,怕黑草没人看,成绩不好,我又要回去写斗罗那本,还有简介没看过妖尾的很难看懂
  • 城主跑啦

    城主跑啦

    城主一直在逃跑!围林城少主与望家长子带领着望家三子与包围联合会,一路隐忍,一路探寻,终收复城池。轻快明朗,悲伤热血,充满希望,一路繁花。
  • 灵之回归

    灵之回归

    在一间破旧的木屋里,一个少年从床上坐起,他,失忆了。但他的故事并没有结束,相反,这只是开始罢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暴风雨之后

    暴风雨之后

    小说写的是一个男人对他和一个女人片刻激情的回忆和再解读,书写的是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它和理智,共同带来的美好回忆。从小说中不难看出,激情和理智的双重体现使得小说中的人更加丰富,也更像一个个有尊严的人。尊重激情同时更尊重理智,其实是作家在尊重本来就是矛盾共同体的人,这是值得致敬的文学的表述,也是值得致敬的态度。经由作品,我看见的是一个能够捕捉到人物情感游移,对深邃的人性、复杂的人情拥有觉悟、有过体察,具有表现能力的优秀作家张惠雯。
  • 闪电杀神

    闪电杀神

    风姿翩翩的绝美男子,身处两军阵前,却不肯披重甲抵御箭矢,心中无尽的痛苦如同火烧,身为历史上最美的皇帝,率领大军四下攻杀,屠灭长安、杀尽关中,恨不能以胸中烈火燃尽天下,让这世界与自己一同毁灭——这个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来自一千六百年后,一手覆灭他慕容家的辉煌,眼看着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东燕诸多慕容氏皇帝死于面前,亲手斩杀大批异族君王,结束五胡乱华的末世,将晋朝与五胡一齐摧毁的来自未来的孤魂。疯狂的时代,腥红热血染遍天下,白骨布于荒野,纵然春秋泼墨,掩不去史书上那一抹殷红。武悼天王的刚强勇烈,书圣父子的名士风流,在这史上最惨烈鲜艳的时代,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万古流传。
  • 爱向人间借朝暮

    爱向人间借朝暮

    一次意外,墨尘的一直心心念念的人回来了,可是为什么呢,她不是已经...
  • 贪欲人间

    贪欲人间

    当天塌下来那一刻,灵气覆盖整座城市;原本即将大婚的林叙,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这个天会塌下来的世界。而且未过门的妻子在这个世界居然成为了别人的未婚妻;“不行,这桩婚事我是抢定了!”面对一个知贪才忌贪的世界,我们追寻的是那遥远的天上人间……
  • 二次元不停传越

    二次元不停传越

    对于朋友的背叛,她不愿伤害别人,可终究还是被伤。她并没有生气,因为......
  • 天降之夜

    天降之夜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与黄土同生的韦礼安已经吹响战争的号角;梧桐树下的精灵开始践行千年的誓言;巨大的兽人战船上船帆随风摆动;王国的人类擦拭着生锈的弩箭。一个时代开始了,一个时代终结了。在染血的旌旗下,重生的夏尔紧紧地守护着自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