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1000000087

第87章 集权中央平定三藩

鳌拜集团被铲除不久,便爆发了“三藩之乱”。刚刚安定下来的清王朝又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所谓“三藩”是明末清初王朝鼎革之时,投降清朝的汉族军阀官僚所组成的地方割据势力。他们在稳定清初的国势、镇压农民革命、击溃南明小朝廷的一系列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论功行赏,有三家汉人被封为藩王,割据一方,即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仲明(耿仲明父子去世后,由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袭藩王爵位),驻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

三藩“皆握重兵,渐制一方,累形跋扈”,俨然成为三个国中之国。此外,三藩在其藩镇所得,都据为己有,还从朝廷索取大量饷额和经费,用于养兵和行政开支,致使“天下财富半耗于三藩”。镇压了鳌拜集团后,康熙帝鉴于历代藩镇得失的经验和三藩之害,开始着手准备撤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向朝廷上书,祈求“归老辽东”,让其子尚之信承袭王位。康熙帝顺水推舟,下旨批准尚可喜告老还乡,但是不准尚之信接替平南王爵位。吴三桂、耿精忠得到消息后,心不自安。他们想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就故作姿态,也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的请求。

二王的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就召集众朝臣商议对策。大臣们都看出了吴三桂等人的真实用心,不过在对策上分为两派。大多数人都认为如果皇帝批准这一请求,他们一定会起兵造反,所以请求康熙帝好言宽慰这些人,不要撤藩。只有一小部分大臣认为吴三桂早有反心,不如快刀斩乱麻,强硬到底。

康熙帝思忖再三,决定先召三藩进京。如果他们来,那就证明没有反意,可以逐步削夺他们的兵权,从容行事。但吴三桂确实早有反意,果然称病不来京城。康熙帝见此情形,马上下旨裁撤三藩。撤藩令引起了三藩极大的震动。他们当然不甘心束手就擒,要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吴三桂表面上愿意执行撤藩令,实际上却屡屡拖延行期,积极策划叛乱。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发动叛乱,他平日里安插在各地的党羽也群起响应,气焰十分嚣张。数月之间,叛乱势力“掠地陷城,连山接海”,六省尽失。随后,其他二藩相继叛乱。

各地告急的消息纷纷传至北京,呈现在康熙帝的龙案上,清廷上下大惊失色。年仅20岁的康熙帝,临危不惧,迅速地稳定了人心。他认真分析了敌我的力量对比,提出:“贼势猖獗,非绿旗兵所能制”,应以“八旗劲旅会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康熙决定出兵重点打击吴三桂。在行军中,康熙帝严令禁止骚扰百姓,反复强调“毋得行事扰民”,清军所到之处均竭力安抚民心。此外,还对吴三桂的党羽实行分化、瓦解政策。当时,康熙帝虽人在北京,却每日接到“军报三四百疏”,皆“手批口谕”,如在前线亲自指挥战事。康熙帝的军事布署、发布的军令和采取的策略措施,有效地扭转了战争初期被动的战局。

为了保证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平叛战争中,康熙帝严厉惩办了一批贻误战机、作战不力、虚报战功的亲贵大臣,并废除“论功免死之例”,拒绝了达赖喇嘛提出的“裂土罢兵”的分裂主张等等。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英勇善战的下级军官。他们“群策群力,敌忾同仇”,成为了这场平叛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在清军的沉重打击下,广东的尚之信,福建的耿精忠二藩相继投降,砍去了吴三桂的两翼。到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控制的地区不断缩小,仅占有云南、贵州两省和湖南、广西、四川的部分地区。随着围剿的南怀仁铸神威大炮康熙十三年(1674)八月,康熙帝命掌管历法的南怀仁(比利时传教士)造火炮应军需之急。不久,南怀仁奉命制造出了一种轻巧的火炮。次年五月,火炮铸成,康熙帝往卢沟桥炮场检验。这种炮炮身小,火力强,命中率极高,可放置在骡马背上行军,非常轻便,容易运输。康熙帝对此大加称赞。从此,这种火炮大量生产,一年内铸造约350门。清军将士称此炮为“得胜炮”。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帝将其定名为“神威将军炮”,并用它武装部队。此后,南怀仁又制造了其他型号的火炮,并对旧炮加以修理和改进。康熙帝为表彰南怀仁的功劳,加封他为工部右侍郎。

持续,孤立无援的吴三桂逐渐陷入“财用耗竭”的困境中。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走到穷途末路的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仓促称帝,建国号为周,改元昭武。吴三桂的称帝,不仅未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反而暴露了其分裂国家的真实目的,加速了他的灭亡。可怜的吴三桂在失利和惊恐的包围中勉强坐了五个月的“龙椅”后,就在同年八月病故了。

康熙十九年(1680),清军在康熙帝的统一部署下,三路大军从贵州、广西、四川出发向云南合围。康熙二十年(1681),三路大军攻进昆明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吴氏残余势力被最终歼灭。至此,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了。年轻的康熙帝,以超凡的决策能力平定了这场蔓延十省的叛乱。战后,康熙帝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荡涤三藩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对三藩在各地推行的苛捐杂税“悉革除之”;清查吴三桂及其手下官兵侵占的民田,并返还给百姓耕种,进一步稳定了局势。

同类推荐
  • 奋斗在洪武末年

    奋斗在洪武末年

    驱逐北元,扫清天下,明太祖固有一死。书生当国,藩王虎视,削藩靖难,血火刀锋中,杀出凛凛新明朝。一个失业的锦衣卫,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左持剑,右握锄,一剑平天下,一锄养万民。这是个小特工,奋斗成为盛世大豪的曲折故事。大明盛世有千钧,锦衣卫担八百!翻开《永乐大典》,尽是我的传说!——————————读者群:284427642
  • 不负韶华万里皆华夏

    不负韶华万里皆华夏

    公元2562年,地球共和国的公民们连晒阳光也成为了种奢望,并被超级计算机坑了阳光票。沈方身为700名宇航员的最后一名,承载着地球人寻找新家园的希望驶向了银行系深处。“地球希望”计划意外夭折,公元3070年,曲率飞船被黑洞撕碎,并被喷射到另外一个界面,另一段传奇故事开始了。~~~~~~“报,卫星显示,辽人前锋已到五十里外!”“给导弹连打电话,让他们发射导弹进行饱和攻击。”“启禀官家,朝廷的油轮被欧洲联军劫持了!”“出动航母编队把船夺回来!”“启禀官家,现在百姓都在使用手机,您也换一部新的吧。”“启禀官家,盾构机在穿越喜马拉雅山时发生严重透水事故。”“启禀官家,环球高铁已修到了南美洲合恩角,南极洲没有多少国民,便无需再修了吧。”“启禀官家,探索号已飞出了太阳系,现在撤回来?”~~~~~~简而言之,本书是从农业经济往太空经济发展的奋斗史。苏门四学士、北宋五子、青楼第一名妓,古今第一才女,均粉墨登场,上演时空穿越大剧。
  • 马氏三国

    马氏三国

    一个21世纪的现代青年在一次参观中不幸身体和灵魂分离,灵魂穿越到东汉末年一个小孩的身上,为大汗,为爱人,为亲人,为自己找到回家的路而奋斗......
  • 大时代1858

    大时代1858

    1858,大时代拉开椎幕。跨越150年的时光,林山面对的是一个自己已全然陌生的北京。而自己如今的身份,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林则徐的幼子。
  • 刺清

    刺清

    【刺清,顾名思义,主角亦如一根锋芒毒刺深深地嵌入大清王朝之中,刺其毒瘤,泄其毒血】~~~~~~~~~~~~~~~~~~~~~~~~~~~~~~~~~~~~~~~~~~~~~~~~~~~~“我十八岁开始戎马天涯,沉浮一生,是奸佞是枭雄还是待后世历史去评定吧!”霍天神情笃定,眼神深邃道。
热门推荐
  • 星之痕梦相恋

    星之痕梦相恋

    如果可以,请按照我的设定......我想这样活!如果可以,请按照我的剧情我想这样爱!如果有来世,我不是个学渣。我一定不会错过樱花满开时的艳丽,等待着花瓣飘落时的愁殇。日日夜夜的守候,只为那最清纯的一笑,哪怕她已经爱上别人,对于我来说也是无所谓;只期盼着再次相见,我依然能爱上你,这就是我一直微笑的理由。
  • 另一世界的重生

    另一世界的重生

    人界与魂界是两个相隔的世界,一般非自然死亡且灵力够强大的人才能到达。上官枫因一场事故,在魂界重生,以魔神多罗加·枫的身份,开启新的生活…
  • 真假与假真

    真假与假真

    到底是真还是假?真假的背后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抉择?是选择残酷的真相还是选择虚假的美好
  • 九品仙帝

    九品仙帝

    少年陆羽,丹田被废,三年来备受屈辱,尝尽世间世态炎凉。一次偶然,得到上古大妖迦楼罗的传承,以金翅大鹏的精血洗练肉身,成就堪比神兽的体魄。修炼失传万年的上古奇功,步步登仙!
  • 黑曜魔石

    黑曜魔石

    【第二部已于二十章结束】全文共三部,不定期更新前世的爱恨纠葛,令两位神灵陷入无尽的轮回;千年的利益冲突,致精灵族群使用禁忌的魔法;神秘的黑曜魔石,叫神之子们踏上命运的轨迹……
  • 勇者驾临

    勇者驾临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被魔王破坏,勇者们,我们的时代降临了。我将以勇者之名宣告:邪恶终将被净化!魔王终将被驱逐!正义必胜!!!
  • 白咒

    白咒

    异世,也是一处人间。一场铭记于人心中的叛乱被心知肚明者判为谣言。一段被镌刻于石碑之上的传说被天下灵力盖世者奉为真史。稳固的帝国扎根于焚世之力,平静的大陆承载暗涌波涛……
  • 公子早还家

    公子早还家

    他与她本不该有任何干系,只不过他恰巧遇上她,这一眼,便是终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林肯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林肯传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