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1000000030

第30章 尔诈我虞的中国人

在讨论题目以前,有两点是应该注意的,一是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要是全无信义,自然不会维持到今日。孔夫子很早就有过“民无信不立”的话。我们用“尔诈我虞”四个字做题目,无非是要表示,在一般的信义之外,猜忌的特点,在民族品格上,很要占一些位置。第二是这种特点也绝不是中国人所独有,它实在是各种东方民族中间的一个通性,最多也只能说中国人表示得特别明显罢了。

这种猜忌或尔诈我虞的特性,在中国有一个最不可磨灭的象征,就是州县的城垣。中国人讲起都市这样东西,就用城字,因为凡是都市都有城,没有城的地方不能成为都市。都市的城池,在以前是有一定的规制的,多长、多高、多厚,都有一定的尺寸。洪杨之乱以来,各地的城垣已日就毁坏,不能作保护之用,不要说盗贼可以来去自由,就是鸡犬也往往出入不禁。但这是因为经济衰落,无力修筑,并非因为大家觉得已无修筑的必要。一旦有天灾人祸发生,如大水,如匪警,第一件事还是抢修城墙。

这些城垣的基础,物质上虽是一些砖石,精神上是政府对民众的疑忌心理,也可以说是士大夫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猜忌心理。在名义上,以前的皇帝和许多官吏是民之父母,叫做“父母官”,但事实上,这父是继父,母是后母,其间很有几分隔阂和芥蒂。士大夫阶级虽时常说, “四郊多垒,是卿大夫的耻辱”,实际上能把乡下人关在城外,自己每晚上可以高枕而卧,私心也未尝不引为快慰。

不但州县有城垣,就是私人的房屋也往往有围墙。中国人听外国人讲起伦敦、纽约,说是没有城垣的城市,便摇头不信;如今更听说人家的住宅,不论身家大小,都不打围墙,他觉得更是一种海外奇谈;在惓惓于黄金时代的中国人,也许不免兴“外户不闭,是谓大同”的感慨咧!

……

猜疑和倾轧的心理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太想了解,一是彼此太相了解。在中国人中间,这两个原因都有。筑城垣,打围墙,是由于第一种原因;家庭中间的尔诈我虞,便出乎第二种原因了。兄弟是同根所在,但为了父母的爱宠,为了家财的分配,往往可以相煎得很急。兄弟有了妻室,妯娌之间既直接彼此相猜相忌,间接又不免使兄弟阋墙之争,更变本加厉。在少数能“忍”的家庭分子之间,表面上的争吵虽少,底子里的疑忌却是一样的多。有人说,猜忌是由于了解得不足,看了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可知这话是不很正确的了。

既讲起家庭生活中的猜忌心理,我们更不防提一提一家之中的仆妇丫鬟的关系。这种关系很可以用“武装中立”的名词来代表。假若她们中间全无亲戚的瓜葛或同乡的情分,这种“武装中立”的关系自然是更来得壁垒森严,动摇不得。假若仆妇某甲有了什么过失,被主人知道,这某甲第一层要追究的,绝不是“主人怎样发觉了她的过失”,而是同伙中间究竟是“谁把她的过失向主人告了状”。即使她自己明白这过失是证据确凿,无可抵赖,她的第一个主意,还是要向人声明告她状的人是和她有宿怨的。有一次一个老妈子见院子里有人交头接耳,她一心以为是在说她的闲话,她就带上一脸的气往外跑,正待发作,忽然看出和她全不相干,才忸怩着脸把气平下去。

在西洋,小孩子长大到八九岁,而逐渐可以和外界发生接触的时候,做父母的总要告诫他们,和素不相识的,不要太接近,太推心置腹。在中国,这种告诫是无须的,因为对于陌生人的一种猜疑心理,在中国小孩的经验里,即使不是与生俱来,至少也是跟着母亲的奶一起装到肚子里去的。在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窥井。为什么?原来一人进庙,和尚也许要起不良之心,把他谋害。二人窥井,要是二人之间有债权和债务的关系,或一人身上有什么财宝,被另一人看中,那债主或有财宝的一方也许不免受另一人的暗算,被他推下井去!

另外有一类的猜疑心理是在寻常日用之间都可以看出来的。中国人生计困难;平民日常所最关心的东西自然是食物和可以购买食物的钱财。因为有这种关系,所以凡是支配钱财或分发食物的人,在中国是最不容易做。有唯利是图的小人,借此自肥,毁誉在所不计,我们可以不说;但是在洁身自好的人,也往往蒙贪污的恶名,终身无法洗刷,却就大可伤心了。原来在一般人看来,你总是在所谓“嫌疑之际”,你既有管理公帑的权柄,你便有“动用”的便利;你既有分发军粮的职司,你便有“克扣”的自由;你既有支配赈款的任务,那赈款便难免被“吞没”、 “侵蚀”或“剥削”的危险!(译者按:作者这一番话真是鞭辟入里。贪污风气的养成,一半固然由于一部分人的自私自利,一半也未始不由于大众的猜疑诬蔑的态度。本来可与为善的人,在此种形势之下,也许就自某暴弃,同流合污起来。江南有句俗话说: “蹲在坑厕里臭,坐在坑里臭”,既然一样是臭,一样刷不清,乐得真正地贪污一下,来提高一身一家的生活享受。以前分析贪污的人,似乎始终只顾了前一半;至兼论后一半,当以明氏为第一人。好比分析中国历年政治组织的腐败,普遍总说是因为没有良好的领袖;但明眼人看来,这也不过是说得一半,其他一半是大众中间服从性的缺乏。必也双方都有欠缺,政治组织才无法树立起来;犹之自私自利的人和猜忌诬蔑的大众心理,须里应外合,才会造成贪污的风气。两种理论实在是一样的。)中国的客栈、饭馆和澡堂一类场所有一种规矩,就是,在客人付账之后,接受银钱的堂倌一定要高声报告钱的数目。这种规矩表面上好像是替客人拉面子,表示他如何阔绰(或其反面),也确有初次出门的客人这样想的。但实际上是让其他的堂倌们知道,他并没有揩什么油,小账是大家平均分配的,经收的他是“涓滴归公”了的。(译者按:北平某城门之某收税机关,大悬有“涓滴归公”的四字匾额,此中用意,和喊报小账数目完全没有分别——就是,要免除别人猜测和议论。)

中国文字里的“外”字,有很广泛的意义,绝非西洋人在短时期内所能完全了解。外国人是从“外”国来的,自然是不可信托;外省人、外乡人,也是一样。要是外来的人,有来历可查,有任务可以和盘托出,那还可以,否则大家第一要推究的问题便是, “他的葫芦里究竟卖些什么药?”

这个问题得不到答复,那外来的人便不要想在本地方立足。(中国人朋友之间,也常用“见外”二字,无须客气的地方表示客气,就是见外,见外就是不信任,就是猜疑。)

一个赶路的人要是走错了路,错过了宿店,想找一个乡村人家过夜或打听路线,十有八九是不成功的,不但不成功,恐怕连敲门都没有人理会。作者自己就有过这种经验,我在一个村子里转了好几个钟点,想出钱找一个领路的人,不要说没有人做,并且没有人理。

中国人的彼此猜忌的特性还有一个很切实的证据,就是一个做客的人,往往不愿意独自一个人在一间房里留下。遇到这种境地,他自然而然会踱出房外,否则他面上便会有一种局促不安的神情。意思好像对主人说, “你不要疑我,我决不拿你的东西”。……在中国有两句老话,叫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两句老话最能够反映出本章所讨论的特性。

商业场合里是最需要信用的,中国人在这方面一面固然极重信用,一面却也十足表示彼此猜疑的心理。卖主和买主间的关系,往往采用契约的方式来表示,这原是古今中西相同的,但在中国的契约上,我们总可以发现“恐后无凭,立此存照 ”两句话。

商业方面的猜疑,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奇特的例子来证明。数年以前,纽约报纸上有一段新闻,讲起唐人街中国商会的组织和活动。这商会的最高职员是十二个董事,共同管理会中的经费和各种文件。他们有一只大铁箱,是很新式的,和纽约各大银行所用的没有多大分别,但所用的锁却很不同,他们用的是中国的大铜锁,一起十二把,列成一长排,外形虽然相同,里面的簧却不一样。十二个董事每人各执一锁,遇有开箱的必要时,照章须十二人到齐,同时开锁。有一次,有一位董事病故出缺,一时后继无人,而同时他的钥匙又不知遗落在何处,于是全会的工作,不但停顿了许多,并且弄得异常混乱。(译者按:明氏此例确有相当代表性。国人保管公共事物,往往采取此种严密而笨拙的方法。宁波范氏天一阁藏书,亦即为极有趣之一例。但范氏图书终于散失过半,可见建筑在互相猜疑的心理上的方法,无论如何周密,是徒然的。)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鼎盛于2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与反思热潮于今再次勃兴。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国学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必读之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而且为了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编者对书中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注解,实为国学爱好者入门必备之书。
  • 人杰的抒情志

    人杰的抒情志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热门推荐
  • 幻世如梦

    幻世如梦

    她和他,有着三生三世的爱情纠葛,前世,他是魔,她是降魔师;今生,他是王爷,她是穿越至此,嫁给他的痞子王妃,而今生的他们,因为相遇的特殊,也让他们的爱面临了一场爱恨情仇的纠葛,她并不是无意穿越,而是被命运安排的这一世爱情,她,注定会拥有前世的降魔师的记忆,这一世,原以为穿越后,他们会终成眷属,可是,因为前世被封印的妖神席亦逃出了幽界,所以,她不得不被幽界召回,而,他放弃了皇位,要去寻找她……她,不过就是个痞子,是否最终能够逆袭,斩妖除魔后,是否依旧会和他回到属于他们两个的世界?带着他们的宝宝幸福下去?她,一个痞子,带着前世的降魔本领,是否能够扭转乾坤,逆袭之后,是否能够斩妖除魔?
  • 界破驭仙

    界破驭仙

    北风乍起的第一部小说,还请各位大大支持。
  • 腹黑殿下溺宠小丫头

    腹黑殿下溺宠小丫头

    “唔...小丫头,真可爱!”“本帅哪可爱了?!你才可爱。你全小区都可爱!”“丫头==。我们小区只有我们一家别墅哦。”“丫头,我喜欢你诶--”“抱歉!我、不、喜、欢、你!”“=没事...我有的是时间跟你耗=”“我、我、我有、有木有跟、你讲过我、我喜欢你?”“啥?丫头,大声点。”“好吧==我、我喜欢你!”
  • 不要穿越之逃爱女皇

    不要穿越之逃爱女皇

    意外穿越,她到了朝凤国,这个本是女尊国的国家,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就算是平常百姓也能娶上一堆,更不用说作为朝凤国女皇的她,可是她不想啊,她只想一生一世一双人啊,结果是不娶也得娶,还越娶越多,还让不让人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仙无境

    剑仙无境

    神秘少年,实力高超,一夜之间令整个国家风云骤变,只是为了……
  • 舰艇博览

    舰艇博览

    《科普知识博览兵器百科:舰艇》知识性强,与日常生活接近,叙述简洁、通俗易懂,版式活泼大方,配有精美的图片,希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们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阅读能力,并逐渐培养出思考与探索的习惯!
  • 圣女要逆天:独宠萌王

    圣女要逆天:独宠萌王

    某一天,被贬下凡的圣女遇上了某无赖,经过一场男追女隔座山的斗争之后,某女成功的被吃干抹净了。事后,她说,“我与他之间的关系,就是狼和羊之间的关系。”“嗯。”床上男子笑颜如花,点头附和到,“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当披着狼皮的羊遇上披着羊皮的狼,究竟是羊被狼吃了呢?还是狼把羊给吃了呢?且看表面单纯内心腹黑的小绵羊如何与表面腹黑内心腹黑的大灰狼逐步相依,在看大灰狼如何一步一步的将小绵羊诱拐回家,如何一口一口的将小绵羊吃掉!
  • 限时试爱:首席请自重

    限时试爱:首席请自重

    一场车祸,将她逼上联姻的道路,一次精心策划的暗杀,使她在大婚前卷入别人家的争斗,为了得到她,两个卓尔不凡的男人步步算计,暗中较劲。一个是人人畏惧的黑帮教父,一个是纵横白道的神秘贵公子,在这场注定与爱无关的风月局里,她的盛世婚礼到底会与谁举行?
  • 地界

    地界

    曹永,1984年出生于贵州省威宁县。已在《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山花》《江南》《长城》《作品》《滇池》《星火》《雨花》《文学界》等刊物发表小说若干,有作品被翻译到俄罗斯。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青年作家班学员。
  • 抑恶扬善:谁是叛徒(蚂蚁密探丁点儿)

    抑恶扬善:谁是叛徒(蚂蚁密探丁点儿)

    蚂蚁密探丁点儿经历各种跌宕起伏的冒险,为了正义不惜成为蚂蚁国的“叛徒”,为实现“万物和谐共处”的梦想而斩奸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