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9400000011

第11章 感官敏感期(0—6岁)(4)

妈妈又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孩子的衣袖太长,而且穿的棉衣太厚,所以孩子不容易把手送到嘴里。于是,她就给孩子换了另外一套衣服。几天后,微微就能很顺利地把手送进嘴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微用口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到出生3个月的时候,微微开始频繁地吃手指,几乎一天到晚都把手含在嘴里,就好像手上有蜜一样。吃完大拇指就是食指,还真按顺序吃呢!有时候,还把整个拳头使劲往嘴里塞!

故事2:

一位妈妈有个4个月大的儿子,早在一个多月前,她就发现自己的儿子开始吃手。开始,她没在意,可后来发现儿子吃手的现象特别厉害,几乎手不离口。她想,儿子这样做,一方面不卫生,另一方面也算是一个小毛病,这位妈妈就开始采取措施了。

她只要看到儿子一把手放到嘴里,就打他的手一下,孩子就哭。但一会儿,儿子还是把手往嘴里放,这位妈妈就再打……

现在,她的儿子很老实,已经不再吃手了。这位妈妈也很欣慰,心想:“孩子的毛病就得从小治才行!”

敏感期分析

孩子最早使用的感觉器官就是口,口也是孩子最早使用的探索器官。有人曾研究过,其实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时就已经开始吃手了。在子宫里,因为空间狭小,胎儿的肢体自动蜷缩成手指靠近嘴唇的形态。这样,胎儿就不用太多练习就能比较容易地吃到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胎儿已经学到了吃手的习性。

虽然孩子在母体中可以吃到手,但是出生后,手臂却离口远了,要想吃到手,还得重新练习自己的手臂。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他使用口是需要手来配合的,为了能让孩子更早地使用到自己的手,父母还应该让孩子自然地吃到自己的手。

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当他的口吮吸到手时,口对手的感觉和手对口的感觉需要被大脑统合起来。其实,当孩子知道嘴里吮吸的东西是自己的手,而手也感觉到是自己的口在吮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儿童心理学上,把这种认知称为“跨通道认知”。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3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到了口腔敏感期最为明显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已经能够自己抓到物品,并把它们送到嘴里。而且,他会用手去抓他喜欢的物品,然后放到嘴里,他的大脑自然就会进行跨通道统合。所以,对于口的敏感期、吃手的敏感期,父母都应该有所了解。

故事1中妈妈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有助于孩子口的敏感期的发展;而故事2中妈妈的做法就很不妥当了。因为孩子在出生的头几个月,他的手和脚是不受大脑控制的,随便动。而吃手是第一个被大脑控制的有目的的行为。那位孩子一吃手就打他的妈妈,等于自己亲手把孩子发展的小苗给砍断了。教育专家指出,这就好比是把森林毁坏一样,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那么,面对孩子吃手的这种行为,父母应该怎样应对呢?

引导小妙招

1.不去注意孩子吃手的问题

孩子在用口和手探索的敏感期,吃手是很正常的,是孩子的一种自然表现,也可以说是天性。所以,父母可以不用注意孩子的吃手问题,也不要把孩子的吃手当成一种毛病。所以,即使看到孩子吃手了,父母也不要有心理负担,不要紧张,也不要不舒服。

2.允许孩子去吃手

孩子在吃手的敏感期,父母可以不必干涉孩子,允许他自由吃手。就像故事1中的那位妈妈,她就比较明智;而相比而言,故事2中的妈妈则是对孩子口的敏感期的一种扼杀。

3.给孩子一些替代品

当孩子已经有能力抓住物品往在嘴里送时,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不同大小、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孩子抓,供孩子用口去探索,比如给孩子一些磨牙饼干、橡胶奶嘴等。当孩子再大一点时,可以用一个托盘盛一些物品供孩子自由选择,让孩子有些新鲜感。这样,孩子也在用手感知,也在用口感知,但是他会渐渐忘记肯手。这对于不想让孩子啃手而又不想强行干涉孩子的父母来说是个不错的办法。

4.不要吓唬孩子

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吃手,就会用语言吓唬孩子,比如:“你再吃手,手就掉下来了!”“手上有虫子,吃手会把虫子吃到肚子里,肚子会疼!”说这些话时,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停止吃手,但是他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去吃。吃完之后,他就比较恐惧,想象着虫子在他肚子里的情形,结果就会出现焦虑情绪。如果这时,父母再提醒他,就会更加加强他的恐惧感,形成恶性循环。当然,如果他发现手并没有掉下来,他的肚子也没有疼时,就会认为父母在骗他。这时,吃手的行为就会被强化,他可能就会疯狂吃手。

5.不要给孩子不吃手定时间

当孩子6岁之前有吃手的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行为。大自然从来就不会按照某个人的意志去改变,也不会按照某个人说的时间与规律作改变。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父母给孩子不吃手定时间,就一定会因为孩子没有改变而对他产生不满,然后可能就会是强制。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

9.咬人:冷不丁地咬人一口(0—2.5岁)

——孩子咬人并没有恶意,而是在探索,把他抱开就好了,不要惩罚他

在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孩子会尝试用口、牙齿和舌头认识外在的世界,也可以说是用口腔即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应该在孩子2岁之前完成。有的孩子的敏感期过渡的好,在1岁多以后就很少有这种特征了,但有的孩子过渡的不好的话,就会出现咬人的现象,他会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冷不丁地去咬人,或者去咬桌子,咬玩具等等。这一点需要父母注意,也就是要帮孩子顺利补上口腔敏感期。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星期六,2岁的男孩思远家里来了一个小客人——比他小几天的小表弟聪聪。两人一起开心地玩着各种各样的玩具。突然,聪聪大哭起来,而思远的脸上有一种恐惧的表情,而且好像还有点歉意。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思远咬了聪聪的手一口。这时,思远开始语无伦次、吞吞吐吐地为自己辩解,说聪聪跟他争一个玩具,就吵了起来,然后他就用牙咬了聪聪。

思远的妈妈感到很奇怪,自己的儿子很乖巧呀,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而且,在以前也从来没发现他有咬人的这种现象,那他为什么现在会突然咬自己的小表弟呢?

突然,妈妈想起一件事来,就在前几天,她发现思远用嘴巴啃桌子角,而且好像还“吃得”有滋有味的样子。当时,妈妈觉得思远啃桌子不卫生,而且也是一个坏毛病,就阻止他去啃了。可是,尽管如此,妈妈还是想不通为什么儿子会无缘无故地咬人,咬桌子。

故事2:

盈盈活泼可爱,是个非常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不过,在她2岁半的那段时间,她竟然开始咬人。有一天晚上,全家人正在陪着盈盈看少儿频道的动画片。按说,看动画片时,盈盈应该老老实实才对。以前也确实很老实,可那天她却不太老实。

她在妈妈的怀里坐着,把妈妈的手抱在她的脸上。突然,她使劲咬了妈妈的手一下。疼得妈妈想发火,就想打盈盈。不过,看到盈盈跟没事人似的,还是那么天真可爱,妈妈又不忍心了,就把抬起来手又放下了……

不一会儿,她又跑到爸爸的怀里,以同样的方式咬了爸爸一口。爸爸最近学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他想,可能是孩子的咬人敏感期到了,所以他也就没发火,非常平静。

然后,爸爸就跟妈妈沟通,说:“孩子现在可能是咬人的敏感期,我们都做好防备,别再让她轻易咬到了。”因为大家都有预防了,所以盈盈就不太容易咬到人了。不过,小家伙很怪,当妈妈跟亲她的脸的到时候,她还是会咬上一口。有时候,她咬不到脸和手,她就咬衣服,咬床单。

十几天后,盈盈已经不再咬人了。

故事3:

今天的阳光非常明媚,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户外活动,玩得不亦乐乎。老师也在一边观察孩子,看到孩子如此健康快乐,老师也很喜悦。就在这时,她看到一个小朋友突然抱住另外一个小朋友,在人家的脸上咬了一口,速度很快,老师都感到非常惊讶。

老师赶紧去抱起那个被咬的孩子,发现他的脸上有一圈牙印。不过,咬人的小朋友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一脸无辜地看着被他咬的那个孩子。

下午,妈妈来接孩子时,老师把孩子咬别的小朋友的事情告诉了她。妈妈听完之后,很生气,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孩子在家里还咬我的手呢!”

敏感期分析

故事1中的思远,之所以会桌子角,会咬人,很可能是在用自己的舌头和牙齿来感知物体,探索周围的环境。当然,故事2、3中咬人的小朋友,也很可能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孩子咬人时,他并没有什么恶意。所以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学坏了,因为这是他无意中用口、牙齿去认识事物,与故意地用牙齿去攻击别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孩子咬人时,只需要把他抱到一边去就可以了。

另外,孩子在1岁左右时,他长牙会使用牙齿,舌头发育时也会使用舌头。这时,他们会用牙齿咬断东西、咀嚼东西,有时候会用东西把嘴巴塞满,但不会把它们咽下去。但是有些孩子这个敏感期会滞后,所以孩子如果在2岁以后咬人,他是在以“咬人”的方式来弥补自己落下的口腔敏感期。

引导小妙招

1.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

孩子在咬人的那段时间,父母应该满足他的口腔的味觉和触觉。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咬和尝的东西,像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橡皮圈、干净的不同质地的物品等,让孩子尽情地去咬。不要训斥孩子,让孩子咬人的敏感期顺利度过。

2.给孩子提供较硬的食物

很多2岁以上的孩子,在咀嚼馒头、面包等食物时,口形和咀嚼的方式与老人很像,一副牙齿没有力量的样子。这就表明,孩子在2岁之前吃的食物可能大部分都是稀软的。其实,在孩子长牙齿的敏感期时,父母应该给他提供一些比较硬的食物让他练习咀嚼。不要担心,孩子会嚼不烂或会卡住,其实孩子常常会嚼了吐出,吐出又咀嚼,偶尔会卡住,他也会自我调整。这样以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以后咬人现象的发生。

3.与孩子一起做一些小游戏

在孩子2岁左右时,如果孩子有咬人这种现象发生,父母可以与孩子尝试做一些小游戏,以满足孩子想咬,想咀嚼的愿望,练习咬硬的东西,让孩子获得咬的乐趣。

比如,可以跟孩子玩“小狗咬骨头”的游戏。父母先准备好眼罩、木块(可以积木代替)、布条、玻璃瓶、海绵、骨头(可以某种硬塑料代替),然后告诉孩子:“小狗最爱吃骨头了,这里有很多东西,现在你来假装小狗,我把你的眼睛蒙起来,你来找骨头。”父母可以先让孩子用牙齿咬每一种东西的质感,然后再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一一用嘴巴来辨认,找出骨头来。玩完后,可以让孩子再尝试找木块。当然,还可以与孩子互换角色。要注意一点,在玩之前应该跟孩子讲清规则,不能偷看,不能用手摸,只能用牙咬才行。

4.不要训斥和大骂孩子

有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有咬人的敏感期,当一两岁的宝宝咬了他们,他们就会对孩子训斥,甚至用手打孩子的嘴巴。有这样一位妈妈,她1岁半的宝宝在她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咬了她的腿一口,结果妈妈立刻一声号叫,孩子一下被这种声音吓坏了,哇哇哭起来。结果,这位妈妈还不算完,指着孩子的鼻子说:“再咬,再咬我就把你的牙敲掉!打死你!”一副恶狠狠的样子。在孩子眼中,刚刚还满脸堆笑的妈妈突然变得口吐蓝色火焰,凶巴巴的,他接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转变,这难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甚至是心灵的创伤。所以,父母一定要以此为戒,切不可训斥孩子,打骂孩子。

10.打人:打妈妈、奶奶的脸和头等,狠狠地拽妈妈的长头发等,(0—2.5岁)

——孩子并非有“暴力”倾向,而是吸引人的注意,所以不要给孩子贴“爱打人”的标签

孩子在1岁多到2岁多时,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会有“暴力”倾向,比如,他会打爸爸妈妈的脸,会拍打妈妈的头发,甚至会用小手使劲拉扯妈妈的头发。当然,如果孩子上幼儿园,有的孩子还会打别的小朋友,等等。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吗?难道小小孩子真的有“暴力”倾向吗?其实不是,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打人是他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位妈妈很苦恼,她这样说:

我的儿子才1岁零4个月,可从上个月起,他就会“打人”了。而且,他并不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每次都是说“打你”的同时,手就真的“啪的”打了下来,有时候是打我的脸,有时候是拍我的头,还拽我的头发呢!他是真打,有时候还挺疼的呢!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故事2:

2岁零3个月的青青刚上幼儿园,但是她有一个特殊的表达喜欢的方式,那就是打人。于是,老师就不断地对她说:“青青,老师知道你喜欢小朋友,但你不可以打他,那样他会很疼,你可以去拥抱他,抚摸他!”

几次之后,青青好像记住了。不过,她在表达自己喜欢某个小朋友时,她还是先会打人家一下,然后再去拥抱人家,抚摸人家。

一天,青青和另外一位小朋友玩顶头的游戏,他们相互盯着,非常开心。突然,青青打了一下那位小朋友。那个挨打的小朋友赶紧喊:“青青,打人!”

老师听到后,赶紧走过去告诉青青:“你喜欢小朋友,要抚摸他,拥抱他呀!”结果,青青也马上意识到了,他立刻停止了打人的动作,伸出了两只小手开始拥抱他,抚摸他。

过了一会儿,刚才那个挨打的小朋友累了,就躺在了地上,他喊着青青的名字。这时,老师猜想,他一定是想享受青青的爱了。于是,老师就对青青说:“赶紧去抚摸他!”于是,青青就走到那个小朋友身边,开始抚摸他……

敏感期分析

孩子打人,也是敏感期的一种正常表现。他打人,可能是出于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自己太过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也可能是他想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比如爱或不满,还可能是他想与别的小朋友沟通、交流,等等。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认为孩子有“暴力”倾向,更不要给孩子贴上“暴力”的标签,因为孩子并不是真的“打人”。

引导小妙招

1.对孩子的行为别太敏感

如果孩子的“打人”动作被父母发现,父母要严加管教的话,孩子这种打人行为与父母给予的关注之间的因果联系很快就会被孩子觉察。这时,孩子就会非常聪明地意识到,父母关注其他事情时,只要他打人,父母就会关注他。所以,孩子就会把打人当成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可见,父母对于孩子打人的行为不要太敏感,否则就会让孩子的打人行为转化成他的一种习惯,他以后可能就会真的打人了。

2.注意向孩子表达爱

同类推荐
  • 艺术胎教胎教艺术

    艺术胎教胎教艺术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孕期母亲和宝宝的变化,以及每个月甚至每周的胎教重点,并提供了科学的胎教素材,涉及音乐、名画、电影、戏剧、诗歌、雕塑、童谣、唐诗宋词、名家散文等多种艺术形式。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为家长们总结了一套教育方案,帮助造孩子坚韧的性格、关心他人的品质以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这些优良特质的决心和毅力。一旦开始运用这些真正的养育秘诀,你自己、你的孩子以及你的家庭都将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本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性格、心态、交际、理财等方面的细节入手,全面地向父母们介绍了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的,并着重指出了怎样让孩子去做的方式方法。书中还设有“自立小故事”、“教子小故事”、“相关小故事”、“延伸阅读”等内容,父母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 老公老婆孕期怎么爱

    老公老婆孕期怎么爱

    《老公老婆孕期怎么爱》针对年轻夫妻,尤其是准妈妈关心的话题,详细分析了整个孕期有关夫妻性爱方面的问题,旨在让年轻夫妻用更科学的态度应对孕期性爱,为准爸爸准妈妈送上一颗定心丸。
  • 奶爸经

    奶爸经

    《奶爸经》简介本书是80后亲子教育专家勇赫的又一力作,贴近百姓生活,从了解低龄儿童的气质类型入手,进而分析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以及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作者用专业的视角、真实的体验,幽默讲述奶爸如何成为育儿明星,给人全新的育儿观。
热门推荐
  • 唯愿久安

    唯愿久安

    在遇到阿九之前,九安平生唯有久安一愿,再无所求。直到阿九轻声问:“九安九安,何为九安?”九安沉默,轻阖双眼,良久轻叹,随着脑中又响起的那道温柔声音一道:“九九归一,一生平安!”
  • 猎魔轶事

    猎魔轶事

    自从记事起,就身负传承,自从成年后,便穿梭于斩妖除魔的战场。为什么斩妖除魔?这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洛川弟子,这是天定的本分;未来要怎样?也不需要考虑,未来只需要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委托,一场接一场的战斗,秦笑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就像吃饭睡觉。然而,平淡的生活都会有波澜,更何况如此激荡的人生。当人生的掀起大浪,带来的却是惊天的阴谋,又是怎样的波澜壮阔.........
  • 吞灭九天

    吞灭九天

    洪荒宙纪,霸族林立,分三域,妖域,人界,魔域。三族之间纷争不断。一代妖孽神龙族太子傲天觉醒龙魂竟引来九天离火淬体,九天神雷锻魂,使得人魔两域联手设下天罗地网灭尽龙族之人,唯有傲天带着灭族之痛逃生。傲天一路杀人,灭魔。斩妖。觉醒吞天龙魂,欲吞灭九天,为族人复仇。且看一代逆天太子吞噬苍穹的复仇之路。
  • 天经圣战

    天经圣战

    战胜使日本百姓饱受摧残,大家四处逃亡,各地诸侯大名拥兵自重,争权夺利;日本关东、关西一带处处兵灾连结、烽火漫天;乱世之中,可怜的总是小老百姓。德川家的三河一带尚处和平,百姓得以一喘口气,勉强渡日。日子虽难过,小人物中倒也不乏苦中作乐之人,这些人胸无大志,只求一顿饱饭、有条薄被以御寒夜即可。
  • 梧浴雪火涅成殇

    梧浴雪火涅成殇

    凤凰一族的唯一后人,历经习武学艺、断情舍爱、修仙涅槃,见过繁华灿烂,也知浮华如梦。对于凤凰来说,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耀眼的羽毛注定她不凡的一生。
  • 吃俺一键盘

    吃俺一键盘

    【斗罗同人】怎么说呢,简介不会写,就是一个想抱唐三大腿却没抱上,自己做大腿的故事
  • 当现实分崩离析

    当现实分崩离析

    2100年,世界科技已前所未有地发达。但一场人工智能编程的错误,令电脑病毒传播,导致以人工智能和电脑科技为基础而运行的星球控制系统瘫痪,世界陷入巨大恐慌。人们不会想到,不过是想在理论上再创新,引入新科技,却接连引发连锁反应。先是电脑病毒感染,致使总系统瘫痪;后又有人们思维被干扰,无法正常工作与生活;再者,世界硝烟弥漫......人们无处安身,唯有那一点破碎虚空,能安放彼此的意识,得到精神的“永生”。可,永生是否真实存在?真的无法挽回现实吗?
  • 无穷尽末尾心期

    无穷尽末尾心期

    万生中寻求鬼神存在,契机中步入神魔鬼道之人。现代近现代都市,表里地球,少年少女魂断世界。
  • 魔道门徒

    魔道门徒

    一颗邪舍利将秦仁带回了从前,破除从前的命运。从一个筋脉堵塞的废物,到一个横行天下的魔君。太阴太阳之力,至尊阴阳气,道心种魔。虚空大地九大圣皇霸世,天地之间存在遁去一,追求一线生机。秦仁逆天改命,以无上功法破除一道又一道的阻碍,寻求命运之途的一线生机。
  • 黑夜里的风筝

    黑夜里的风筝

    这个属于一个生活琐事,然后一个随笔。每当夜晚睡不着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会有许多疑惑它一直伴随着我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