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4300000017

第17章

红薯之香

在乡间,红薯算上是最独具特色的粮食了。在那饥饿的年代里,那些憨实、肥嘟嘟的红薯,成了乡间日子的主题,是母亲灶前最爱钟情的食物了。

也许红薯,在这时已经是个渐行渐远的的物什了,躲在时代的缝隙里,宛如古老的歌谣,吟唱在乡间的阡陌上、旷野里。那些胖乎乎的、泼辣的乡间植物,枝枝蔓蔓的绿色身影,一直延伸到我城市的阳台。正是这甘甜的粮食啊,喂养曾经瘦弱和懵懂的我,把我送出很远很远。

印象里,在老家的乡场上,有块三分菜园。也只有这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其余的都是的公社的。父亲和母亲忙完了生产队里的事,趁着皎洁的月光,总要到场上拾掇一多,把泥土刨成一垄一垄的。趁着月光,拿着红薯秧一棵一棵栽,那情景,犹如在侍弄怀中的婴儿。父亲呢,则从远处担水,一瓢瓢浇水。不久,一行行翠绿就挂满了墒沟,渐渐地,就把泥土盖得严严实实的了。

秋风一起,喜悦的日子也就来临了。全家也都是严阵以待着,父亲早就准备好了牛、犁铧和板车,还有储存红薯的地窖。母亲也三六九到园子旁欣赏一会,其实也是去看青的,看看有没有什么动物糟蹋或者偷盗现象。这或许是可笑的事情,红薯又不是什么宝贝的,但在那年月,确是我们家救命的稻草。

也是月色如水的夜晚,四野一片清辉,田野里空荡荡的,稻子早已收获一空。不远处只有枯萎的芦杆还枯黄地站在月色下,耷拉着空虚的脑袋,零落不堪的样子。这时父亲牵着牛拉着犁铧,顺着沟垄一路吆喝开去。在他那厚实的身后,一嘟噜一嘟噜红薯,从犁铧下浪花般涌了上来,大朵大朵的,恰似红色的花朵。跟在父亲身后的,是挎着柳条篮子的母亲,躬着腰板低头捡拾泥土上的红薯,一篮又一篮的,不一会,堆成小山似的。父亲也堆满了笑容,不时还传出几声嘹亮的牛号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母亲趁着直起腰的空当,对坐在埂上的我说,儿啦,今年冬天有好的吃了。

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至今也没有明白母亲的好吃的东西是什么,记忆中餐桌上上演的就是稀饭、饼子,要不就是带点青菜的粥,因为带了点青菜,中午的饭就不用吃咸菜了,咸菜可以晚上再吃。我常常咽不下去,可我不敢说出来,姐姐曾告诉过我,吃饱就行了,认字去吧。那时我正念小学一年级,八岁。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大字不识,憨厚淳朴,但我的成绩出奇的好。父亲知道日子的苦涩,不说,从生产队挣完工分回来,扛上捕鱼的家伙,一会一顿鲜美的鱼汤就有了。

红薯一直陪伴着我乡村读书的日子。天蒙蒙亮,早起的姐就烀了一锅红薯,厚的是红薯,稀的是玉米面,我把肚子吃得鼓鼓的,这也是姐吩咐的,不然到中午时肚子会咕咕直叫的,我信。当然,有时咱家的鸡要是不偷懒的话,我还能幸福地吃上个鸡蛋。吃烦了,母亲就吩咐姐到溪中把红薯洗净,放在竹制的架子上,担在锅地,添上水,蒸了起来。这样,我吃红薯就又水里吃到了陆地了。有趣的是还可以装几个熟透的红薯放在书包里,课间趁老师不注意偷着吃呢。其间,我还吃过味道甜美的红薯藤炒辣椒、红薯条炒辣椒和烤红薯。

贫穷的日头造就智慧的乡民。作为所谓丰收的红薯,为了作为主粮维持日头,母亲不得不想出过冬的法子。因为如果不加储藏或者其他,红薯在冬季会烂掉的。这样一来,乡村的又一美景就美仑美奂地展现出来。

在菜园的一角,母亲做在一张木墩上,屁股下是镰刀柄,前方是带刀的红薯刨子。在母亲手不停的忙碌中,那雪花般的薯片从母亲的额前飞了出去。父亲就把一片片刨出来的薯片用篮子挎走,又整齐均匀地排列在泥土上,等到太阳一出,晒干水分,一种叫红薯片又称为山芋干的红薯家族成员诞生了,陪伴着我整个冬天的日月。而那些白花花的薯片,在我上晚自习回来的路上,仿佛地上的月光,亮堂堂的,照亮我回家的路。

瓜菜半年粮。红薯就是我们家的粮食。土里长大的乡村娃,都把红薯当作宝贝,虽然红薯不养身子,却它营养着我们的脊梁,直直地担起了父亲的期盼和岁月的重荷。

如今,红薯已开始成了珍藏的食物了。黄昏时分,冬天闹市的街头巷尾,总会飘来一股熟悉而又喷香的红薯味,一瞬间,那朴实、亲切的情愫涌上心来,剥着烫心烫肺的红薯,父亲母亲那浓浓的温暖袭遍我全身……

怀念泥课桌

质朴的乡村,造就了无数充满着乡土气息的嬉戏。

比如在草垛里捉迷藏,到乡间田埂上比赛拔毛缨,还有挖田藕、逮泥鳅、走山羊等等,也许这些看起来单调的游戏,却是乡间的孩子们着迷的游戏了。有时哪怕是一把木制的小枪,一根牧羊的鞭子,都会掀起疯耍的风暴。从早晨出去,直到掌灯时分,他们才在母亲唤归声里,带着满身的泥土、挂着一脸的汗水回到了家。乡村孩子的玩耍就是这样简陋,他们没有城里孩子优越的条件,他们所拥有的是蓝天、碧水、大地以及大地上一切所赋予的万物。整个乡野、村庄和轮回的四季就是他们生命成长的自由时空。

最让我值得回忆和留念的,还是我上乡村小学时当作课桌的泥台。那时,农村的孩子哪有木质课桌用?就连教室还是破旧的牛屋改做的,四面的墙上,挂满了编织梦想的蜘蛛网,还有地面上散发出浓厚的牛屎味,夹着知识的好奇,一起吸入我们的肺里和心里。三间教室,垒了八排位子,当然,老师的讲桌也是泥巴做的。每天,我们坐在石块搭成的凳子上,把书摊开在泥课桌上,昂头听老师讲课。教室里到处是灰尘,半天下来,无论老师,还是同学,整个就是一群泥猴子,看了总让人忍俊不止。虽然那时的泥台没有如今阔气的多功能课桌,但是它有它独特的魅力。一张泥课桌就是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刻上最初的生字,画上最美的图画;可以让我们感觉和父亲一样,他在广阔的原野上辛勤地耕耘着四季的庄稼。我们这些小孩子呢,就在方寸之间的泥课桌上,感受着田野的重托,近距离地和父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拓知识的旷野,去追逐人生的金秋。泥课桌,一逢到阴雨天,就更有趣了。教室内外,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一双双小手,在屋外和泥巴。原来,干燥的泥课桌难免在日常的磕磕碰碰中破皮掉肉的,所以趁下雨,老师就吩咐我们,快给泥课桌做美容手术啊!有些懂事的同学还为老师的讲台美化了一番。老师在课堂就表扬开了,说某某做了件好事,真是个好同学。大家听了,就觉得有些惭愧,一拍脑袋,我怎就想不起来呢?更有称奇的,还有的女同学从家里或田野里带来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小草,栽在泥课桌上,有时它们还能鲜艳好些日子呢。那段时间里,教室里就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

在那艰苦的日子里,我们认真地读书写字。一粒粒生字,就在这里生根发芽了,将来会开出盛大的花朵来。我们的老师虽然没有什么好的教具,好的电视、电脑以及现代多媒体,但是那七彩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打开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道路。有时我们上课走神了,突然会从不知名的方向传了一句,瞧,麦苗听的多认真啊!哪里有麦苗?不知何时,一粒麦子落生在泥课桌里,从湿润的泥土里伸出了半指来高绿绿的身子,正挺拔着听呢。开小差的同学见此情景,不觉脸就红了,课堂上就传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如今,那简陋的乡村的泥台课桌早已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教室、漂亮的木制桌椅。然而,童年时的泥制课桌却给我留下最深远的怀念,我们饱蘸着父辈的艰辛和希冀,曾经在那泥制课桌洒下成长的欢乐时光,种下知识的种子,也教会我们在贫穷迷茫的岁月里,牢牢地树立读书求知的坚强信念。

温暖的草垛

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着。远远审视,宛如落下民间的太阳,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四季的轮回,瘦瘦胖胖,残残缺缺,到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然后,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莫不做声。

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刻的注释。在粮食前脚走进家门,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的,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象征。

草垛遍布晒场、牛圈、阡陌上,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骗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也曾在草垛上假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喷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纯香,一起涌上我的肺部和胸膛,让我莫名的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和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对草垛的敬畏,莫过于父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的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在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气,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着阳光的气息。父亲说,只有这样,牛吃了,才不会觉得亏待了它。人啊,要是欺负这个从不说话的哑巴,真是要遭报应啊!父亲最值得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这在当时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啊!村人眼尖,对草垛有着深刻的理解。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尊严和今年的收成。从草垛的大小,农人就可以知道你家今年的粮食情况。庄稼人个个是好把式,否则会让人瞧不起的。草晒好之后,父亲就开始堆草垛了,也就是说父亲开始表演手艺了。父亲对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为此,父亲把从湖里打来的玉米杆扎好,排列在底墒作为地基,然后从四围堆起,不要向里缩,然后齐展展地披盖着,一层又一层,只有这样,草垛才会堆得又结实又饱满。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年代,好象农村家家户户都似乎缺柴少草之类的,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云,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一个冬天的主题。为了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做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可以作过冬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一车满满的芦苇就有了。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家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拣到枯树枝。耧树叶,这后来就又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了。再到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着满满的大小草垛。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草垛。在那寒冷的冬天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迷失在纸醉金迷的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于土,死之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造,而是我们熟悉和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糨褓和血脉。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业的儿子,乡村的子孙,篱笆、菜园、犁铧和袅袅的炊烟,都是我们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反刍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碧绿的庄稼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原始的根系。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但草垛却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广场,回到乡村的我们,一群回归的鸟们,在阳光下,对着春天唱响生命更迭的歌!

远去的火缸

火缸是我们老家人称呼其独特的乳名。很多人叫它火塘,我独爱火缸,这只端在冬天手里的“茶”缸,在父亲的侍弄中,升腾起一个冬天的幸福与温暖,还有父亲无数古朴的守望。记忆里,过个年,在少年时的我看来,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腊月走近,父亲首先要忙着做过冬的火缸。

听父亲说,以前也没有火缸,只是在墙的一角,围个半圆,用石块或砖垒,中间留下洼地,那就是盛放柴火的地方。一个温暖的冬天过去,再看土墙上,战果累累,一面墙眼熏火燎的,成了一块抹平的黑布了。有时父亲还就地取材,在乌黑的墙上,留下自己的“墨宝”,无非是“张家差一袋麦种,李家欠几斤猪肉”等,歪歪斜斜的,涂抹着乡村人家的风情。当然,土墙上,更多的作用是,每当我在学校得到奖状时,父亲就把那面黑墙使劲地擦出巴掌大的地方,把我的奖状认认真真地公布上墙,等到四乡八邻的客人来我家边喝酒,便夸奖上一番。兴奋的父亲也就趁势说道,喝酒!喝酒!

同类推荐
  • “保险”是怎么一回事(长投专刊026)

    “保险”是怎么一回事(长投专刊026)

    为什么要买保险?买保险贵不贵?一般投哪几类保险就够了?是每年都买还是就买一次?我不知道该买哪种,应该怎么规划?5岁、30岁、65岁应该怎么买保险?万一保险公司倒闭了,那之前交的保险费是不是就不承认了? 本期长投专刊,是根据“解释系主任”和“ISSAM老师”在长投学堂院生群中的保险课总结而成,为大家分享关于保险的点点滴滴,相信你的所有疑问在本期都能得到解答!这些内容能解答小白们大多数的不解和疑惑,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 每天读点故事周刊·爱物语:面试官

    每天读点故事周刊·爱物语:面试官

    每天读点故事周刊归属于每天读点故事APP,是APP为kindle用户量身打造的原创故事电子版读物。每天读点故事周刊集中刊登爱情、悬疑、奇幻、灵异、青春、世情等多种类型的原创故事,形成丰富多彩的精品故事汇。我们把APP中众多故事进行精编和完善,将集合APP精华内容的电子版本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喜欢的故事。
  • 故事会(2019年4月下)

    故事会(2019年4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故事会(2020年5月下)

    故事会(2020年5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父母必读:自然养育宝宝的幸福成长课

    父母必读:自然养育宝宝的幸福成长课

    父母必读养育系列电子专题,立足于国内外优质专家资源,聚焦父母必读杂志中与母婴健康、心理和家庭教育有关的精彩内容,通过场景分享、深度报道和科学解答,为您定制更科学、更权威、更实用、更贴心的育儿生活指导,助您在育儿道路上能安心、贴心地陪伴孩子一路健康成长!
热门推荐
  • 第二世界梦幻

    第二世界梦幻

    26世纪初,为缓解世界经济分层,机缘巧合之下,一款属于玛雅文明时期的游戏横空出世,而男主雷程则是获得了一个神秘的伴生机器人,在游戏中闯出一片天地,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毕竟…他可是主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玖法城:逆袭圣女

    星玖法城:逆袭圣女

    年少叛逆,性情傲娇,偶尔撒娇,甜美可爱……这便是雪千影,多种性格,自由切换。看似冷酷,实质逗比;对于自己熟悉的人,温柔对待,特别是她,雪千影,更是在意。携手同去异界,什么?是圣女?完成使命?都是什么鬼?没事,有什么关系,全都难不倒本小姐。“有我,当然难不倒你”某男凑过来,伸手一带,某女立刻被带去怀中。“喂,秀够了没,我还在呢,看看我”“媳妇儿,本君在看”其实本文有两对cp……………
  • 杀了那个神

    杀了那个神

    神明不死,诸天黑暗。灵气浪潮席卷而来,但是随之诞生的,还有无数妖魔鬼怪。这是一场神灵的游戏,我们都是玩家。但是没有复活的权利!世界变成了一片废土!废土之上,神明俯视!这个时候,总要有人站出来。请,杀了那个神。(东方奇幻怕不怕)欢迎加入杀了那个神,群聊号码:859036949
  • 女将之朝阳公主

    女将之朝阳公主

    她是国师所言的将星托世,是大永王朝伴随祥瑞而生的嫡长公主。自幼天生神力,武力值max,打遍京城无敌手。然而顽劣不堪的她真的如表面一般张扬跋扈吗?且看一代奇女子如何从顽劣稚童成长成为保家卫国的一国女将,佐两朝君王,平内乱、抗外敌、收天下,书写传奇一生。小剧场一:影卫:陛下,二皇子又被打了。陛下:这是今年第几次了?影卫:这是二皇子今年第九次败于长公主之手陛下:无妨,都是习武必要切磋。影卫:......为二皇子子点蜡小剧场二:虎国大营将军:此次敌方何人统率大军?探子:乃是铁血战佛花无泪虎骨大将闻言两股战战:这可如何是好,不知众位觉得主动投诚这个主意可好?众校尉:......
  • 末世卡神

    末世卡神

    独孤玉,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网文作者,由于不会跟潮流,不懂得穿越、重生,依旧默默地为某网站做着义务劳动……劳动最光荣,只是有一只恬不知耻的“母蚊子”,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欲念,想跟独孤玉来一次亲密接触,这种浪荡至极的生物自是遭到了独孤玉无情拒绝,一巴掌打死,结果你猜怎么着……它带着悲恸欲绝的神情,幽怨地变成了一张扑克牌大小的卡片……回想当时,独孤玉承认手残了,居然一个好奇就拿起了那张卡片,开始了一段末世的卡神传奇……
  • 融合动物

    融合动物

    他讲的是突然有一天一股神奇的能量,充满了整个世界,然后呢,有一些人就被赋予了一些动物的能力,这不能量呢,可以将两个生物融合到一起,然后发生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者荣耀极限主播

    王者荣耀极限主播

    一觉醒来,苏林发现自己的世界产生了偏差,自己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是这一切又都和曾经极其相似。好像这次电竞圈逐渐被人们接受,不再像已前,一大部分人们接受不了打电竞的人。在这个电竞盛行的时代,王者荣耀备受大众喜爱,但其中那些极其秀的操作和套路至今好像没什么人研究出来。没有月下无限连,没有韩信十三枪,没有身法猴。而苏林,曾经作为一个王者五十星的玩家,默默拿起了手机。
  • 穿成反派的病弱娇妻

    穿成反派的病弱娇妻

    李语兰作为堂堂女尊国的王爷,定了七八回亲都没有成功娶回一个男人,以为注定孤独终老了,没想到醉酒后穿越到一本《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书里,成了反派大佬回忆里的病弱妻子。李语兰:太好啦,自己终于成家了,要好好宠自己的男人。宋荣轩:老婆好可爱,我要努力搬砖养她……宋荣轩心里一直有个小本本,专门记载李语兰的爱好发现语兰喜欢漂亮的灯发现语兰喜欢吃糖发现语兰喜欢吃烧鹅……………于是一有纪念日,李语兰就会收到水晶灯平时一生气,就会被宋荣轩喂糖胃口不怎么好,面前就端上了盘烧鹅…………外表娇娇弱弱实际女汉子宠夫女VS忠犬花样宠妻男甜文,1V1,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