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1200000020

第20章 革命征程(3)

10月10日,兴中会召开了会员大会,选举会长,也称伯理玺天德(Prsident),意即总统。结果,孙中山当选。大家都来到孙中山面前,同他热烈握手,表示祝贺,并预祝起义取得圆满成功。孙中山握着那一双双温暖而热情的手,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义无反顾,他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首义失败

孙中山当选为伯理玺天德之后,决定偕陈少白、郑士良等返回广州,主持起义。

这时,杨衢云忽然害怕起来,畏葸不前,不肯去广州冒险。孙中山与其他人都鼓励他,最后他才答应在阴历九月初八的晚上,带领三合会三千人搭夜船到广州,天亮到岸,便立即发动起义。孙中山于是把银行里的存款和在香港的所有军械都交给了杨衢云,让他起义时带往广州。

又隔了一天,杨衢云忽然又对孙中山说:“前天商议的办法,都是很好的。但我在香港主持一切,不可以没有一个名分。因此,我想请你把总统的名义让给我,以后到省城把事情办好了再让给你,你看如何?”

孙中山听了十分惊讶,也很不高兴,觉得事情还没开始,同志之间就有了地位之争,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但孙中山毕竟是个无私而坦荡的人,他沉思了片刻,回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可是,这个总统的名义是大家推举的,所以你要当,也还是得请大家来商量才行。”

“那什么时候开会商量?”杨衢云迫不及待地追问。“就今天晚上吧。我先去同其他几位说一声。”

孙中山马上约见了郑士良、陈少白,同他们商量这件事。郑士良听了非常恼火,大声嚷道:“这是不能答应的。让我一个人去对付他,非杀了他不可!”

陈少白却很冷静,他摇摇头,不紧不慢地说:“怎么能这样做呢?杀了杨衢云,在香港就出了人命案件,我们还能起事吗?依我看,不如我们先去省城办事。办成功那就没有问题了。假如不成功,随便什么人做总统都是无所谓的。”

孙中山点头称是,觉得陈少白的意见很符合自己谦让的打算。郑士良见陈少白说得有理,心里虽是愤愤不平,也不再说什么。

当天晚上,兴中会再一次召开联席会议。孙中山从革命大局出发,主动提出把总统让给杨衢云,因为事前已同大家商量好,自然没遇到障碍,一致通过了。

第二天,即10月13日,孙中山便先行赶到了广州。过了两天,郑士良、陈少白等数人也抵达广州。在香港,只留下杨衢云主持工作。

10月25日晚,广州附近各路队伍,打着大书某族省墓灯笼,云集广州。陈清率领的炸弹队,在城内要道埋伏。他们准备在各要点施放炸弹,各路人马听到炮声即同时发动。

10月26日,天刚蒙蒙亮,好几路会党、绿林、民团首领已经在起义总机关等候命令。他们准备以青天白日旗为旗帜,以“除暴安民”作口号,以红带缠臂做标志,大举进攻。卫队的一百多名战士身藏利器,在起义总机关的四周待命。

就等孙中山一声令下,起义队伍即刻就出击了。可是,孙中山却没有按时回到起义总机关。陈少白、郑士良等兴中会同志一个个焦急万分。

原来,孙中山忽然接到汕头、西江两军报告;道是“官军戒备,无法前进。”这一突变情况使孙中山预感到事情出了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孙中山正在紧张地思考,又接到杨衢云电报:“货不能来,延期两日。”

杨衢云之所以发这份电报,造成这种不能如期率队伍参加起义的结果,完全是因为他的私心所造成的。

杨衢云取得了总统的名义后,首先编了一支总统卫队,规定卫队队员与各队领队待遇一样:即先发饷,给手枪,又每人发与钟表。这样做引起各队领队的不满。在偏僻地方试枪时,各领队又发现他们的枪支有好有坏,而卫队的枪支,却是支支精良。领队们本来就有意见,这下更是议论纷纷,吵吵嚷嚷的要求更换坏枪,否则,初八晚上决不带队开赴广州。到了这时,杨衢云哪里再有枪支可换?而领队们又不肯让步。一时间,杨衢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无可奈何,只得电告孙中山。

孙中山哪里知道这些情况!他只知道问题更为严重了。他赶忙拿着两份电报,急匆匆赶到起义总机关。这时已经是上午8点多钟。

陈少白看了电报,大惊失色,连忙说:“凡事过了期,必然走漏风声。假如还硬要发动起义,是一定要失败的。我们只能暂时把事情压下去,等待以后的机会了。”

孙中山觉得陈少白说得有道理,便当机立断,把钱分发给各路首领,叫他们回去等候命令。接着,又发急电给杨衢云,称“货不要来,以待后命。”

孙中山意识到形势十分危险,但他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同志的安全。他连忙对陈少白说:“你赶快走吧,我留下来处理一些事情。”

当晚,陈少白匆匆忙忙搭轮船回香港了,孙中山则同郑士良赶到咸虾栏张公馆焚毁文件,贮藏枪械弹药,布置同志转移。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整个过程中,孙中山始终镇定自若,临危不乱,给郑士良以很大的鼓励,使郑士良感到孙中山“毕竟不愧为领袖”,一副大将风度。

却说这时的两广总督已经是谭钟麟。这是个年迈昏聩的宫僚,对兴中会的革命活动始终没有察觉。重阳节这天上午,他接到香港总督密电:有人从香港私运武器进入广州,请留神。

谭钟麟看罢,并不在意,只是一笑了之。心想:英国人连是谁私运武器都没弄清,岂不是捕风捉影?

谭钟麟正在暗自好笑,又见省缉捕统带李家焯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市面上外地人突然大增,行迹可疑,听说可能是要造反。

“党首是哪一个?”谭钟麟并不相信,以一种自负的口吻问道。

“孙文!”

“孙文?”谭钟麟仰面大笑起来,边笑边说:“孙文乃狂士,好作大言,岂敢造反?”

李家焯尴尬地站立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他闷闷地退出总督府,心里并不服气。于是,他派了一些侦探去监视孙中山。

这一天,孙中山仍和平常一样,镇静自如。他同区凤墀老师准时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娶媳宴会,途中见兵弁很多,知道情况异常,但他依然谈笑自如,旁若无人。

区凤墀却很诧异,向孙中山问道:“今天的兵弁为什么这样多?”孙中山微微一笑,说:“是来侦探我的行迹的吧!”区凤墀大吃一惊,忙问:“为什么?”

孙中山反而问他:“行人都说我孙文举事,你没有听到吗?”

到10月27日,事情终于败露了。

事情出在朱淇的哥哥朱湘身上。朱湘是清举人,主持西关清平局事务。朱淇起草了起义的《讨满檄文》,朱湘得知后,生怕连累到自己,便冒用朱淇的名义向李家焯告发。

李家焯连忙报告谭钟麟。谭钟麟一听,惊得汗如雨下,一副狼狈相。呆了一阵才缓过神来,连忙调兵遣将,加强广州防卫,并派李家焯领兵搜索双门底王家祠和咸虾栏张公馆,把守各处关口和码头。

这时,孙中山和陆皓东正在河南一个秘密机关里,听到清兵出动搜索的消息,连忙布置转移。陆皓东自告奋勇,要去云岗别墅焚毁兴中会名册,以免落入朝廷之手。孙中山同意他前往处理,并与陆皓东约定:事完之后,黄昏在水鬼潭埠头会台,然后一同离开广州。

陆皓东立即渡江赶到北岸的云岗别墅,焚毁了兴中会名册。正要撤离,清兵已把云岗别墅重重包围了。

除了陆皓东,被捕的还有程耀宸、程奎光、程怀、刘次、梁荣等人。这天黄昏,化装成商人的孙中山到了水鬼潭埠头。他等了很久很久,仍不见陆皓东的影子。他知道好朋友凶多吉少了,迫于风声越来越紧,只好独自登上一只事先备好的小汽艇,在弯弯曲曲的小水道里拐来拐去,终于躲过敌人的盘查,朝香山县唐家湾方向驶去。

杨衢云虽是接到孙中山“不要再来”的电报,但七箱军械早已经交给“保安”号轮船,若是起回,又怕事情败露。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仍派朱贵全、丘四带领二百人随船赶往广州,同时复电孙中山:“接电太迟,货已下船,请接。”

28日清晨,“保安”号轮船刚刚抵达广州,等候多时的南海县令李征庸及巡勇管带李家焯即挥兵上前截缉。起义者们的七箱枪支,全被杂货积压在下面,临时根本无法拿出,朱贵全、丘匹等四十多人无奈,束手就擒;木箱内的二百多支手枪和弹药,也尽被查获。

广州起义至此即告彻底失败。陆皓东被捕后,被押到南海县县衙,县令李征庸亲自审讯,严刑拷打,妄图逼使陆皓东供出同党而一网打尽。然而,陆皓东坚强不屈,横眉冷对李征庸,嘲笑似地对他说:

“你虽严刑加之于我,但我肉痛心不痛,你将奈我何?”

11月7日,谭钟麟令营务处将陆皓东、朱贵全、丘四三人绑赴刑场杀害。广东水师统带程奎光,在营务处受责六百军棍,病死狱中。闻知陆皓东牺牲,孙中山极为悲痛,称他是“命士之英才”,“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接着,清政府下令对孙文、陈少白、杨衢云、朱浩、汤才、王质甫、李杞、侯艾泉、夏百子、莫亨、吴子材等十余人悬赏捉捕。

孙中山被列在缉捕名单的最前面,赏银也最高,为花红银一千两。另外,清朝总理衙门向亚洲、美洲、欧洲各国清使馆发电,通缉孙文。

再说孙中山于10月27口晚上到达唐家湾之后,马上改坐轿子赶到澳门。过了两天,从澳门搭船去了香港。

到了香港之后,孙中山与陈少白、郑士良会合,搭船前往日本,终于摆脱了清廷的追捕。

伦敦被禁

广州起义失败以后,清政府悬赏花红银一千两通缉捉拿孙文,在通缉令上还把孙文的“文字”加上三点水,故意写作“汶”,把革命家当作洪水猛兽,以示痛恨。两广总督谭钟麟还打电报通知香港,日本、新加坡、伦敦等地的驻外使馆,密切注意孙文的行踪,相机捉拿归案。

孙中山此时并不气馁,斗志更坚。但国内已经很难呆下去,他被迫逃亡国外。在一个月黑的夜晚,他乘船悄然离开了广州,经澳门到达香港,后来,又匆匆与郑士良、陈少白等人一起会合,抵达日本,在神户上岸后,他买了一张日文报纸,看见上面有一条日文新闻,标题是“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当时,反清起义并不用“革命”两字。孙中山颇感新奇,边看边小声念叨着“革命,革命,革命党”。他碰了碰坐在身边的陈少白:

“你看,日本人称我们为革命党。”少白凑过来看了这则新闻说:“这不比以往用的‘发难’‘起事’一类的词更好吗?”孙中山思忖片刻说道:“革命二字,出于《易经》中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日本人称我们为革命党,意义甚佳。”

“那我们以后就称为革命党吧,这比‘会党’一词更有战斗性。”陈少白建议道。

“好吧,称为革命党。”孙中山点头微笑。

1895年11月,孙中山到了日本横滨。这时,他毅然剪去了头上的辫子,换下了清朝的服装,表示与清朝反动政府的彻底决裂。在横滨,孙中山组织了兴中会横滨分会,有几十名华侨参加。

年底,孙中山离开日本,重赴檀香山。檀香山本来是兴中会的创始之地,但是由于广州起义失败,不少会员灰心丧气,会务也基本陷于停顿。孙中山虽然竭尽全力加以整顿,不辞劳苦地奔波鼓动,也重新发展了一批新会员,并且成立了“练兵会”,作为训练武装干部的组织,但最终由于革命风气不盛,因而进展迟缓。

为了扩大兴中会的力量,孙中山考虑到在檀香山暂时难有大的发展,便将注意力移向了美洲大陆,因为美洲大陆的华侨,远比檀香山群岛的要多,孙中山决定前往开展宣传工作。

在准备启程前往美洲的前夕,孙中山漫步在檀香山街头。这里气候温和,树木葱笼,奇花烂漫,碧波荡漾。但美丽的风景提不起孙中山的兴致,他一边走,一边想着去美洲大陆的计划。突然,一辆载着四五人的马车,迎面奔驰而来。孙中山一惊,仔细一看,车上坐的竟是他在香港读医科大学时的老师康德黎夫妇和随员。他乡遇故知,孙中山喜从天降,他忘却了礼仪,来不及打招呼,抓住车扶手,敏捷地跳上了马车的踏脚板。

康德黎夫妇正在全神贯注地欣赏太平洋的热带风光,给这位“不速之客”吓了一大跳。同车的日本保姆,以为来者是日本人,忙用日语问道:“先生,你要干什么?”

“我是孙逸仙”,孙中山满脸笑容,用英语问候,“老师,您好!”康德黎夫妇定睛一看,果然是他的学生孙逸仙!只不过他已经穿了西装,去掉了辫子,留了胡须。老师夫妇转惊为喜:半年以来时时悬念的孙逸仙,现在竟平安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康德黎异常高兴,连忙招呼马车停下,急切他说:“我离开香港前两天,有人告诉我,说你在檀香山,没想到今天竟不期而遇。”师生畅快地交谈着。康德黎告诉孙中山,他这次是回国休假,途中登岸游览小憩,真是巧遇。孙中山也将自己即将启程赴美,再打算到英国的计划报告了老师。康德黎一听,马上将他在伦敦的住址告诉了孙中山,相约在伦敦会见。

谁也没有料到,当孙中山后来在英国伦敦蒙难,生命濒于危急的时刻,擅香山街头的这次奇遇,对帮助孙中山逃出死地,竟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896年6月,孙中山到了美国。他首先在太平洋东岸的旧金山登陆,然后横穿美洲大陆,一直到大西洋西岸的纽约。沿途每到一地,总要留住十天半月,向当地华侨痛陈国民危困的惨状,宣传革命救国的道理。但是,孙中山发现,美洲华侨对革命的冷漠状况,比檀香山更甚。他奔波各地,活动了几个月,但响应他革命号召的人寥寥无几。尽管如此,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是为革命而播种,是辛勤的、艰难的播种,革命的种子总是要发芽、生长的。

1896年9月底,孙中山离美赴英,到达伦敦。他一踏上伦敦的土地,就警惕地左顾右盼,注意有没有人跟踪他。当时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悬着的心才开始轻松一些。

但是,他完全没有料想到,他的一举一动,早被一位受雇于清公使馆的碧眼高鼻的英国私家侦探尽收眼底了。10月2日,也就是孙中山到达伦敦的第二天,关于他活动的情报,已经送到了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参赞、英国人马格里爵士的办公桌上。

10月11日,星期天,上午10时许,孙中山按照事先约定,准备去看望住在罩文省街的老师康德黎博士。走到半路,忽然发现从后面赶上来一个穿着中国服装的人。那人注意地盯住孙中山,突然用英语向他探问;“您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中国人。”孙中山见是一位本国人发问,便用广东话与其交谈起来。

“听您口音,好像是广东人?”

“是的。”

“啊,我们还是同乡呢。”那人顿时热情起来,又进一步问:“您尊姓?”

“姓孙。”

“敝人姓邓,名廷铿,就住在前面不远。”孙中山打量了他一下。只见他三十多岁年纪,身高体壮,脸上却瘦得双颤突出,两只黄眼珠显得捉摸不定。他衣着整齐,看上去既不像中国留学生,也不像做买卖的。不管怎样,在远离故国的伦敦大街上遇到这么一个同乡,还是值得高兴的。于是孙中山道:

“你府上在哪里?”邓指着对面街不远的房屋说:“那里就是。”孙中山不知不觉地和邓一起走到了波德兰区49号。

同类推荐
  • 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猛将陶勇

    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猛将陶勇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智者大师传奇

    智者大师传奇

    南梁华容,战火频仍。权臣小儿诞生夜,天降祥瑞满室光。双瞳在目,异于常人;慧根暗藏,与佛结缘。大厦骤倾双亲王,颠沛流离结奇缘。
  • 草原女杰:孝庄太后

    草原女杰:孝庄太后

    天生丽质,性格坚毅;她喜欢读书,多有谋略;她协助皇太极稳固了统治地位;她辅佐两代幼主,为江山鞠躬尽瘁……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布木布泰降生在科尔沁草原。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女婴就是日后的孝庄。在布木布泰长到十三岁的时候,嫁给了自己的姑父皇太极,和自己的姑姑共侍一夫。此后,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布木布泰”是古老的蒙语,意思是“亿万子孙”,也可以解释为天降贵人。正如她名字中的寓意,在这个烽烟迭起、王朝交替的时代,上天赐予这个世界一个不平凡的女人,一位“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的一代名后,留给世人说不尽的传奇。
  • 开运握图——杨坚

    开运握图——杨坚

    本书为您解读人性真实的隋文帝杨坚,披露他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通过对他取得霸业以及辅政者的经验教训、智慧、谋略进行总结,以期对我们当下的人生给以借鉴、指导。
  •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铸就百年基业的层层突破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铸就百年基业的层层突破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财智英雄书系》正是形成于此。这些贯穿古今、横亘中外的财智英雄,或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或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推动人,或是闻名海外的巨商富豪……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众多读者;同时作为一个群体,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几十年的沧桑巨变。《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铸就百年基业的层层突破》将带你走近日本松下电器的经营之神、誉满全球的东方之子松下幸之助,带你领略这位“造物先造人”的伟大领袖。
热门推荐
  • 斗罗之魔道斗罗

    斗罗之魔道斗罗

    本书群号:729869673,(这本书不太监!但是不稳定更新。)一名宅男,正要走上人生巔峰的时候,他悲摧的发现,他竟然穿越了。
  • 比日星

    比日星

    一部人类与外生物之间的交流,将擦出怎么的火花!人类又将怎么应对!尽请期待。
  • 北宋很有趣

    北宋很有趣

    讲述北宋王朝的建立和灭亡,赵匡胤是如何在五代十国乱世中建立宋朝,一直到宋徽宗是如何一点点败光GDP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
  • 灵信经旨

    灵信经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奇穿越:神医王妃

    神奇穿越:神医王妃

    她,本是21世纪的高级杀手兼神医,一日任务没完成,想死的心都有了,随着老板的吼叫,她便糊涂的落水自尽了,没想到的是她居然穿越了?还是一个废材草包二小姐?看她如和从草包变成宠妃的神奇过程吧!
  • 从斗罗开局一个钟表

    从斗罗开局一个钟表

    宁夜看着眼前的众人,躲在角落瑟瑟发抖。宁夜:我真的只是一个辅助,你们怎么能这样看着我。众人回头看着静止在原地的对手,陷入了沉思之中。有意见可以在评论区里留下来,看到后我会回答并借鉴一下。 加群:1078017953
  • 美人为谍太凶猛

    美人为谍太凶猛

    阿滢这辈子只会干三件事:骗人,骗人,骗人身为骗子她侥幸从官府绞架逃生,摇身一变,女骗子阿滢也成为了士族贵女,和那些本来高高在上的世家千金混迹一起,算计她们的父兄,抢她们的男人她出身卑微,花容月貌,却蛇蝎心肠,更重要能骗得人团团转,连枝头的鸟儿都能哄下来她扮龙扮凤,惟妙惟肖,扮什么似什么,千面风华,有许多张面孔她也也是集骗术精华于一身。直到有一天,月光轻轻落在了她的身上男人清如月华,人间殊色,对她微微一笑:滢滢,别闹清华如月男人身后,红狐狸般俊美狡黠男子,璀璨如火,对她冉冉一笑
  • 太子为了穿越回去也是拼了

    太子为了穿越回去也是拼了

    方圆大地最厉害的自当是蜀山。太子身为蜀山弟子,还没出师,居然穿越到了现代。所以,当你看到有人飞快地跑过去的时候,不要说人家“慌什么!你是有王位要继承吗?”因为……他真的是着急回去继承王位!
  • 简易长生

    简易长生

    传说有一位仙人,能达人之百念,能解人之百欲。此仙人掌管着一座茶楼,名为简易楼。乾以大始,坤作万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系辞传》
  • 忧国忧民(中华美德)

    忧国忧民(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