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1200000018

第18章 革命征程(1)

闭门修书

1894年1月底,孙中山悄悄回到了故乡翠亨村。到家之后,他便把自己关在房子里,铺纸研墨,奋笔疾书,做起文章来。孙中山是要上书李鸿章。

原来,在1893年冬,孙中山与陆皓东、郑士良等人聚会,讨论救国的方法。大多数人鉴于“外患之日起”,主张“治标”,“偏重于请愿上书等方法,冀九重之或一垂听,政府之或一奋起”;与众多人的意见不同,孙中山主张“治本”,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经过连日讨论,最后大家都同意孙中山的主张。

虽说孙中山主张“驱除鞑虏”以救国,但在他的头脑里,却也存在着不妨先维新改良的愿望。

孙中山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物色到的革命同志仅十人左右。在这有限的几个人当中,除了程奎光、程璧光是海军军官外,其余的都是些白面书生。

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孙中山不禁自问:仅靠这几个手无寸铁的秀才,造反能成功吗?能够迅速拯救中华于水火之中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于是孙中山想到,倘若朝廷中有既识时务又掌握大权的人,首肯并实行自己的救国主张,也未尝不是挽救贫弱中国的一条好途径。就像一个人生了大毒疮,治疗的办法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开刀割除,剔秽去腐;一种是投以药石,使它自行排脓,长出新肌。前一种办法干脆彻底,但代价很大。后一种办法效果虽然慢一些,但较为稳妥。毒疮终究是要排除的,在动刀之前,为什么不投以药石治一治?如果证明药石无效,再动刀切除也为时不晚。

那么,朝廷中谁是那既识时务又掌握大权的人呢?孙中山略一思索,“李鸿章”三个字浮现在他的脑中。

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朝中手握重权的汉族大臣。他经营“自强求富”的洋务、海军几十年;对教育又热心,是自己就读过的香港西医书院的名誉赞助人;对人才也是赏识的,他曾经同意自己上京候缺。记得在西医书院的毕业典礼上,康德黎博士热情称赞李鸿章是“中国之俾斯麦”。想到这里,孙中山的眼睛不禁一亮:俾斯麦,是普鲁士王国的首相。他推行“铁血政策”,先后发动多次战争统一了德国。在出任德意志帝国宰相期间,他又确立了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如果李鸿章真是这样一个有志于国家强盛的俾斯麦式的铁腕人物,对于多灾多难、贫弱不堪的中国来说,那将是多大的一件幸事啊!

孙中山于是打定主意,给李鸿章上书。说不定这个“俾斯麦”能采纳自己的意见,玉成己志,贫弱的中国或许就有救了。主意已定,孙中山什么人也没告诉,就悄悄地回家了。他要把自己的主张、见解好好整理一番,要写出一份有分量的国事陈情书来。夜已深了,翠亨村的人们早已入睡,家人也都已安歇,孙中山却仍然坐在铜质煤油灯前,一边思考,一边不停地写着。

“……然而犹有所言者,正欲于乘可为之时,以竭其愚夫之千虑,仰赞高深于万一也。

窃尝深惟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写到这里,孙中山手中的笔不觉停了下来。“在于什么呢?”他苦苦地思索着,多少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一天,孙中山给一位穷困潦倒的秀才看病。闲聊之中,孙中山感觉到那位秀才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不但国学很好,博古通今,而且涉猎极广,天文地理都懂。孙中山甚是钦佩,但心中又觉奇怪,“这样有学问的人,怎么会弄到这步田地呢?”于是问道:

“先生的学问如此渊博,处境怎么又这样窘迫呢?”秀才满脸的无奈表情,他苦笑一声,愤愤说道:“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先生见到的是我一个,其实,比我有才华而潦倒的人,何止成百成千!”孙中山确实不大明白,他瞪大眼睛,再问道:“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秀才深深叹了口气,缓缓答道:“是因为人不能尽其才。这佯的不正常现象,自古以来就有,像古代的屈原、贾谊、杜甫,既有才学又有抱负,可有谁真正能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呢?到了今天,这现象就更为严重了。”

孙中山听了,感触甚深。想起这件事,孙中山激动得热血沸腾,“这种埋没人才的现象不改变,国家如何能强盛?”他觉得房间的空气像要凝固了一般,就站起身,走到窗子前,双手推开窗户。一阵凉风吹来,使孙中山感到舒服了许多。他从窗口往外眺望,外面是灰蒙蒙的一片,只看见几棵衰败而苍老的树影,在深夜的风中瑟瑟颤抖。在树影的后面,被黑暗所笼罩着的,孙中山知道,那是他辛勤劳作过的土地。

说起那土地,孙中山又想起了一件事。一天,孙中山在家休息,应邀到邻村出诊。他出得门来,走在田间的小道上,看见好些土地野草丛生,一派荒凉景象。他联想到官府苛捐杂税,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只能在痛苦中苦苦度日。他心里十分难受:多好的土地啊!为什么要撂荒呢?怎样才能不荒芜,多打粮食,让人们能吃饱一点呢?孙中山边看边想,低着脑袋,信步走去,不知怎的,他竟不知不觉转回了家中。家人一见,便问:“你给人看病,这么快就回来了?”

“啊?我还没去哩。”孙中山像从梦中醒来,连忙稳住心绪,往邻村赶去。

有一次,孙中山打算从韶关坐船到英德去,因为错过了开船的时间,只好去搭货船。从韶关到英德,通常的船费是五六钱银子。孙中山为了赶时间,愿意出二两银子,可即使这样,那些船夫仍不肯让孙中山搭乘。因为他们害怕载了旅客,河道上的水警会强收贿赂,甚至扣留船只,任凭孙中山如何恳求,也不敢答应。到最后,无可奈何的孙中山只好假说自己是英德知县的亲信,可以保证免受水警的勒索。

这时,一位船主立即表示,只要孙中山给四两银子,就愿意让他搭船。孙中山这才上了船,虽然他赶路的要求实现了,焦急心情暂时平静了,但是随之却激发起他对国家的一种更为灼热的焦急之情。他坐在船头,感慨不已:过省有关,越境有卡,处处敛征,节节阻滞,商贾怨毒,货物不畅,中国怎能富得起来?假如中国效法西方国家,关卡无阻碍,保商有善法,多建造轮船、铁路,那么,货畅其流,商贾云集,财源日裕,国家如何不强盛?

想到这里,孙中山许多模糊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清晰,逐渐形成了一幅完整的治国蓝图。他兴奋无比,连忙回到桌前坐下,新坐在椅子上。他提起毛笔,饱蘸浓墨,略一沉吟,飞快地接在后面写了下去:

“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廓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船利炮坚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经过十多天的闭门写作,凝神推敲,一篇长达万言的《上李鸿章书》完成了。孙中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顿觉轻松。

北上求见孙中山在家一门心思撰写《上李鸿章书》,却急坏了他的朋友陈少白。孙中山回家后,药店的事务全由伙计管理。那伙计等了几天,不见孙中山回来,不知如何把药店维持下去,就给当时在香港的陈少白捎了个信,说“孙医生失踪了,药局开销很难,收入不敷,只剩十几块钱了。请即来药店帮忙。”

陈少白接到信,立刻赶到广州,果然不见孙中山的影子。于是就留了下来,替孙中山维持店里的事务。

可是一连等了十多天,仍然没有一点孙中山的消息。陈少白也不禁着急起来,孙中山到底上哪去了呢?

到了十六天头上,孙中山突然出现在药店门口。陈少白一见,又喜又怨,没好气地问道:

“这么多天,你上哪去了?你知不知道,把我都给急死了!”孙中山满脸笑容,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什么对不起!我问你,这些天你到底干什么去了。”陈少白似乎怨气未消,非要问个明白不可。

孙中山一扬手里的纸卷,高兴地说:“写这个去了。”说着,他打开纸卷,递给陈少白。

“你看看,帮我修改修改。”陈少白接过纸卷,一眼扫去,“上李鸿章书”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

他抬头看看自己的朋友,一丝敬佩从心底升起。陈少白也不再说什么,拿起《上李鸿章书》就进了房里,认真地读起来。

读着读着,他不禁深深地为孙中山的见解所折服,心情也越来越激动,甚至大声叫起好来。

陈少白对《上李鸿章书》作了点文字改动,又再读了一遍,便怀着兴奋与满意的心情出来同孙中山说:“我们应该尽快把这篇东西送到中堂大人手里。”

“是啊,是要快一点,越快越好。”孙中山对陈少白的建议深表赞同。但是,要会晤李鸿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他们又都不是官场中人。

因此,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上书计划,孙中山不得不四处找人,疏通障碍,走起了迂回求见的道路。孙中山了解到前任澳门海防同知魏恒和盛宣怀的堂弟盛宙怀熟识,就请魏恒给盛宙怀写信,再请盛宙怀写信,常信往见盛宣怀,然后,再由盛宣怀介绍会晤李鸿章。盛宣怀1870年入李鸿章幕,深受李鸿章信任。孙中山估计,如果能得到盛宣怀的推荐,会晤李鸿章应该不成问题。

孙中山按照计划,立即行动起来。他先去求见魏恒,又拿着魏恒的信求见盛宙怀;盛宙怀也不推辞,即为孙中山写了一封致盛宣怀的信,并且将魏恒的信一同附上。

1894年2月,孙中山和陆皓东从广州乘轮船,一同前往上海。孙中山之所以请陆皓东与自己同行,一方面因为陆皓东是他最好的朋友,一方面则是因为陆皓东对上海较熟。他们还要在上海找些熟人,写些引荐信,然后再去天津会见李鸿章。

孙中山和陆皓东到达上海之后,立即去拜访了郑观应、王韬,请他们协助引见。王韬原是太平天国的状元,在当时很有声名,曾创办香港《循环日报》,又是上海格致书院院长。他一向重视洋务,主张改良。王韬十分赏识孙中山,亲自执笔为《上李鸿章书》润色。然后,他给李鸿章幕下一个相识的管文案的老夫子罗本禄写了165介绍信,想通过罗的帮忙让李鸿章会晤孙中山。

郑观应与西医书院的创办人何启是中国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这两人都对孙中山产生了深刻影响。孙中山之所以有改良救国的愿望,不惮周折上书李鸿章,与他们两人的影响不无直接关系。

对孙中山影响最直接的是何启。孙中山就读西医书院之日,正是作为学校名誉秘书、法医学和生理学教师的何启大力主张维新变法,为中国改革救亡大声疾呼之时。孙中山既有志于改造中国,醉心西学,关心时势,景慕何启便是很自然的事。

在西医书院读书期间,孙中山利用课余假日,经常往来香港、澳门;每年寒暑假从香港回家乡,亦必经澳门。每到澳门,孙中山常去拜访郑观应,与他畅怀交谈,议论时事。郑观应十分赏识孙中山,曾收孙中山的两篇文稿辑入其主编的《盛世危言》之中。当时孙中山关于改良农业、注意培养人才的主张,正是受了郑观应思想的启发。

现在,孙中山又带着他的《上李鸿章书》来见郑观应。郑观应一看,欣喜之至。立刻提笔给老朋友盛宣怀写了封介绍信,信中的言辞十分恳切朴实,对孙中山的赞誉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信是这样写的:

敝邑有孙逸仙者,少年英俊,曩在香港考取英国医士,留心西学,有志衣桑生殖之要术,欲游历法国讲求养蚕之法;及游西北各省履勘荒旷之区,招人开垦,免致华工受困于外洋。其志不可谓不高,其说亦颇切近,而非若狂士之大言欺世者比。兹欲北游津门,上书傅相,一白其胸中之素蕴。弟特敢以尺函为其介,傅其叩谒台端,尚祈进而教之,则同深纫佩矣。

郑观应放下毛笔,又看了一遍,然后将信郑重地交到孙中山的手上。孙中山非常感动,一边接过信,一边连声道谢。

郑观应地却诚恳地说:“孙先生此去是为国家奔波,是为民尽力,这样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应该受谢的是你们。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孙中山、陆皓东告别郑观应,搭上了去天津的轮船。孙中山的衣襟里揣着好几封介绍信,心里热乎乎的。迂回求见的道路看来十分顺利,求其帮忙的几个人都热心引荐,这不禁使孙中山对必能见到李鸿章充满了信心。轮船在大海上上下颠簸,它虽然行进得很慢,但是,却是在一步一步靠近目的地。坐在船舱里,孙中山的头脑里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演习会晤李鸿章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要向李鸿章说的话;又设想,如果李鸿章拒绝自己的建议,该如何为自己申辩,该如何去说服李鸿章接纳自己的意见。

孙中山一面想着,一面又不时地与陆皓东说上几句。陆皓东也十分兴奋,不断地为孙中山出主意想办法。商量着求见时的一些具体细节。就这样,他们竟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天津。

第二天,孙中山和陆皓东便见到了盛宣怀。当时,盛宣怀正在天津筹办东征转运。他很客气地接见了孙中山和陆皓东。孙中山先拿出几封介绍信,交给盛宣怀。盛宣怀读过,对孙中山很有好感,就要拜读《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忙把自己的手稿递了上去。盛宣怀读着读着,不禁赞叹道:“好,说得好!”

于是,盛宣怀在信封上批上时间和“孙医士事”的字样,热情介绍孙中山去见李鸿章。

紧接着,孙中山又去找了罗本禄,呈上王韬的介绍信。罗本禄让孙中山回去等着,他将立即向中堂大人呈报。请孙中山过两天再来听回音。

孙中山到达天津的时间,是1894年的6月。这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前夕,李鸿章在芦台督师练兵。先是盛宣怀向他报告了孙中山求见的事,并请求中堂大人接见孙中山。

李鸿章把眉头一皱,问道:“孙逸仙是个什么人啊?”

“是个二十多岁的医生。”盛宣怀回答。李鸿章冷笑一声,说:“这样年轻的医生,也懂治国?真是天大的笑话!”

盛宣怀忙说:“孙医士写的陈情书我看过,确实很有见解。”李鸿章却有些不耐烦了:“我现在哪有时间来见他。以后再说吧。”

然后是罗本禄呈上了孙中山的陈情书。李鸿章既已知道这事,也不看孙中山写的是什么,就交待罗本禄:“这事先搁着,等打完仗以后再说吧。”孙中山和陆皓东兴冲冲地去讨回音,罗本禄把李鸿章的答覆告诉他们。

孙中山一听,简直惊呆了。他失望之极,就像一盆冷水从头灌下,浑身上下一片冰凉。而这冰凉,倒促使孙中山从改良的梦想中清醒过来。

创建兴中会

孙中山求见李鸿章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这对孙中山是个极大的打击。但这又是值得庆幸的,它使孙中山对改良救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而从此踏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陆皓东辞别罗本禄回到旅舍,心情都非常沮丧。他们默默地对坐着,什么也不想说。过了许久许久,孙中山突然对陆皓东说道:“既然我们无事可做,我们何不来番游历,先转转天津,然后去京城看看朝廷的虚实动静?”

对于孙中山的建议,陆皓东立刻表示同意。于是,孙中山和陆皓东便携手在天津和北京考察社会和政治形势,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他们在天津考察到李鸿章的底细,知道他是由“军功”而升官发家的。

然后又凭着戈登和其他外国人的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而扶摇直上,提升为总督、大臣,以至尊为傅相。

他们在考察中了解到李鸿章中饱私囊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敲榨勒索那些请求提升任命的各地文武官员的钱财。

同类推荐
  • 群星闪耀

    群星闪耀

    《群星闪耀》是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经典名作。作者并未纵向展开对拿破仑、歌德、列宁、斯科特等历史伟人生平的描述,而是选取他们人生的关键时刻——决定一人之生死、民族之存亡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时刻。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原姓阿列克赛耶夫。1863年1月5日生在莫斯科一个富商家庭,1938年8月7日卒于莫斯科。1877年在家庭业余剧团舞台开始演员生涯。1885年取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88年末与莫斯科一些文艺界名流创办艺术文学协会及附属剧团,逐渐完成了从业余演员向专业演员的过渡。1897年6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见,决定创建新型的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10月莫斯科艺术剧院以首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的历史悲剧《沙皇费多尔·伊凡维奇》宣告成立。
  • 萨特

    萨特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本书从古到今,以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各界名人为本,讲述了121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有趣故事,使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全面了解俄罗斯大国千百年来逐渐发祥、繁衍,相互对立、统一,盛衰兴亡、日益演进的复杂历史。
热门推荐
  • 茶杯里的鱼女孩(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茶杯里的鱼女孩(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北京的都市青春故事。衣食无忧的艺术家林洁无意中招到清纯女租客周嘉鱼,林洁能力出众生活优渥,对爱情和婚姻淡然视之;高中毕业的北漂女孩周嘉鱼相貌出众,有个一定要实现的舞台梦,享有甘愿为她付出一切的刘家树的爱。林洁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愿与现实世界妥协,周嘉鱼则不复清纯、在纸醉金迷的大都市遁入名利的泥潭……作品语言精练,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用颇有古风的优美文字讲述一个大都市当中的青春故事,将职场、爱情、婚姻这些无比现实的问题置于一个文字打造出的优美文艺世界当中,这种强烈的对比性也突出了都市人群生活的无奈和迷惘,增强了作品的张力。
  •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每个故事都是一次奇遇,用心感受,会有属于自己的惊喜!故事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感悟生命的。一个精致的、符合自己心情的小故事,或许可以改变你当时的心情,或许在改变你心情的那一瞬间改变你的思想,甚至改变你的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美利坚很逍遥

    我在美利坚很逍遥

    因缘际会,陈忱捡到了一个脾气暴躁、能力古怪的生物。到底是外星生物还是未知生物,这都不重要。总之,陈忱开始了飞鹰走马、游戏山水的逍遥生活!
  • 穿越现代:王爷么么哒

    穿越现代:王爷么么哒

    他是古代英俊有才的潇洒王爷,本想假死来打消皇兄的怀疑,却不想天意弄人被穿越而来的盗墓者带回几千年后的现代。新文私爱999次:腹黑总裁宠悍妻已经开坑,求包养么么哒……她是现代霸气无敌的傲娇女王,遇到古代王爷却不料在这个冰山面瘫怪面前屡屡吃瘪,她不找回场子她的女王气场岂不是会烟消云散。当闷骚遇到傲娇,该是怎样的惊人碰撞?偶然的机会来到现代既不能暴露身份又不能使用古代那逆天的武功,面对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面对怀疑身份的人重重试探,更有古代青梅竹马的重重爱意,而已经心有所属的他该怎么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主角终结者

    快穿之主角终结者

    【1v1,慢热,独宠】元曦:铲除气运之子……这个我喜欢!琳琅:宿主,是铲除崩坏的气运之子!元曦:随便啦,管他是什么气运之子,光有铲除这两个字就够了!
  • 羽天东幻笑忘雪

    羽天东幻笑忘雪

    天堂,人间,我若真爱你,地狱也是去得的。
  • 天一横刀

    天一横刀

    江湖风云,王朝战争都是老套路了,空闲的时候打发时间
  • 穿越天际

    穿越天际

    茫茫宇宙,银河穿梭。放眼星空,仰望苍穹。天际破裂,一行人踏上科幻的旅行,从现实穿梭在星空天际,大战外星人,探险山洞,发掘古墓……每个人心里多有一片空间,用来承载宇宙和星空,在这书里找到属于一片你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