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1200000012

第12章 求学之路(5)

“你去哪里?怎么说走就走。”陆皓东愤愤地说:“鬼知道呢?昨晚回家,乡长来告诉我,要我一早去县城报到。”

“做什么?”

“不大清楚。据说是抽我们去当几天兵勇,接受什么检查。”孙中山还在沉思,陆皓东却匆忙走了。

陆皓东一走,孙中山干什么也没了心思和劲头,仿佛像抽去了一半魂,他天天去陆皓东家打听,问陆皓东回来没有。四五天后,陆皓东回来了。孙中山忙问他这几天都在县城干了些什么?

陆皓东把行囊一摔,气呼呼地说道:“干什么?给那些当官的家伙装门面摆样子去了。”然后,他喘口气,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孙中山。原来,地处沿海的广东,为了抵御外人侵略,受朝廷命令,办起了团练,就是从各地抽调青壮年,组成队伍,以备防守疆土之用,为了检查团练操办的情况,朝廷派了一个阅兵大臣来香山县检查,准备在濠乡头举行阅兵仪式。

香山县官府从来没正儿八经地办过团练,却采用虚报兵额的办法把经费弄到自己腰包里。这次得知上面要来人检查,便急急忙忙向各乡抽丁,冒充兵勇,拼凑成一支人马给阅兵大臣看。

“那是支什么样的队伍!”陆皓东越说越气“一大半都是些烟鬼,要饭的。一个个衣冠不整,怪模怪佯。队伍根本就没个队伍的形状,乱七八糟。

放枪的时候,更是丑态百出,有闭着眼的,有扭着头的,好几次差点没打着人。可那些当官的,一个个装模作样,不动声色地坐在那儿,检阅得还怪起劲怪高兴似的。真气人!”

“竟有这等事?这世道真是越来越不成样了。”孙中山愤愤地说。两人都在生气,然后又从这次拼凑成军的事,推想到清政府大概所有的军队都是一个样:腐败无能,没有战斗力。那高大的虎门炮台,也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要不了五六十个强壮男儿,就能一举攻破。

这样想着,他们浑身充满了力量,他们紧握拳头,一副跃跃欲试,一展身手的样子。

砸像出走

孙中山回乡之后,所见尽是些不能如意的景象:田地里稀稀疏疏,村庄里冷冷清清,乡亲们衣衫褴褛,愁眉苦脸,孩童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面对这凋敝和衰败,孙中山那年轻、火热的心就不能平静。他苦恼,他不平,他想改变这一切,可不知如何改变,只能把苦闷和不平藏在心底。只有在与陆皓东等朋友们的交谈中,郁积不平之气才稍稍得到一些抒发。可是,这样的议论又有什么用?于是,短暂的舒畅之后,又陷入了长长的痛苦之中。

总该做点什么!这一想法在孙中山的潜意识里,悄悄地扎下根来。

一天,孙中山与陆皓东又在村头读书聚谈。正谈得起劲,突然见乡长领着几个村民往北极殿去。孙中山便问陆皓东是怎么回事,陆皓东没好气地说:

“还不是去整修那无用的菩萨!”

“整修菩萨?”

“是啊!几乎每年都要弄一次。每次都整修得焕然一新。村民就为这,也还得摊派不少钱呢,没钱的,就出工。”

“走,看看去。”孙中山站起身,拉起陆皓东就走。

他们来到北极殿,看乡长指挥着那几个村民正在忙乎。刷的刷,描的描,修补的修补,干得是那样的专注认真。中间的北帝像已修整好,一副活灵活现的样子,两眼圆睁,嘲讽似的望着孙中山。

孙中山的心里真不是滋味。花许多人力物力来修复这样一堆泥塑木雕,究竟有什么意义?贫穷的愚昧的人们啊,为什么不能为自己做一点有益的事呢?我该怎样去唤醒人们不再供奉这些烂泥朽木,唤醒他们不再为虚幻所迷惑?

他这样想着,默默地退了出来。陆皓东跟在后面,看孙中山那沉思难受的样子,也就一声不吭。

突然,孙中山回过头,对陆皓东喊道:“我有个主意,你敢不敢同我一起做?”

“为什么不敢!你说吧!”

“等乡长他们把北极殿修好之后,我们找个机会把它砸了,给那些信奉神像的人一记猛掌,使他们从那被迷惑的虚幻中摆脱出来。”

“我跟你干。不过,砸像的时间最好选在中秋节。那天人多,影响大,对大家更有震憾力量。”

“好,就定在那天。”孙中山作出了这一决定之后,就像即将面临一场大战似的,兴奋而紧张。

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搅得他夜不能寐,饭也吃不香。他生平第一次感觉到时间的缓慢难熬。

终于,等来了中秋节。那天一吃过早饭,孙中山就同陆皓东一起来到北极殿。

北极殿里已是烟雾缭绕,烛光谣曳,几个老头老奶早把月饼、水果等安放在供桌上,开始弯腰撅屁股地跪拜起来。一面拜,一面喃喃有词,脸上的表情无比虔诚,各种动作做得规范有度,一丝不苟。磕了几个响头之后,站起身,拈起一束香,就烛上点燃插在香炉里。

孙中山立在他们的身后,默默地看了一会,心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辛辛苦苦弄出点好吃的东西,自己还舍不得吃,却要送来供奉这些泥菩萨,多么可怜而可悲啊!他心里不禁一阵心酸,于是,就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对那几个老人说:

“敬这些泥菩萨管用吗?”几个老人惊愕地看着孙中山,不明白小伙子怎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有位老人愣了愣,回答道:

“怎么不管用?心诚则灵啊!”

“老伯,你的心不是很诚吗?可是这堆泥菩萨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呢?你老人家不还是终年吃苦受累,过不上一天舒坦日子吗?”

“不,小伙子,话可不能这么说。能不能过上好日子,那是命中注定,强求不来的。我们供奉北帝,求不到福就罢了,只求它暗中保佑,为我们消灾免祸。无灾无祸,也就是最大的福了。”

孙中山听了这一席话,不禁觉得好笑,深知这些老人的愚昧和麻木程度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通的,这更激发和坚定了他砸毁神像的决心,就直率而干脆地说道:

“这泥东西能保佑什么?它连自己都保佑不了,哪还能保佑你们!”几个老人听了孙中山这话,更是惊呆了,简直不知他在说些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供桌前的神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在这时,又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提着装着供品的篮子。

孙中山看看时机已到,便一步跨上供桌,右手紧紧抓住“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手”,然后,扭回头,向底下那些望着他发呆的村民们说道:

“你们信不信,这泥东西连它自己都保不住。如果不信,就看看它能不能阻挡我折断它的手指头。”

说着,孙中山用力一拽,只听“啪,的一声,神像的手指头立时折断了,只见断开处是一个小小的窟窿,里面的木头、泥巴和裹在其中的烂稻草一起露了出来。

村民们都惊呆了,尤其是那些老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一切。这时,孙中山举起右手,用他手中那只掰下的泥指头去戳神像的脸,轻蔑地说:

“你们看哪,我折断了它的手指,它还照样对着我笑。这种无用的东西,如何能保佑我们村民?”

话音刚落,他便把泥指往供桌上一摔,泥指啪地落在地上,碎成几块,扬起一阵不小的灰雾。

那几位老人这才清醒过来,忙喊道:“快下来,快下来!”孙中山没下来,陆皓东却又跳了上去。他们用木炭,在专司生育的“金花娘娘”的脸上一阵乱画,画成个又花又丑的大花脸,最后,干脆连它的一只“耳朵”也扯了下来。

北极殿里顿时一片嘈杂和混乱。老人们就像是自己犯了弥天大罪似的,吓得心惊肉跳,手足无措,跪在地上连连向神像叩头作揖,嘴里一迭声地念叨着:“罪过!作孽!罪过!作孽!罪过!作孽!”

其他人则议论纷纷,以一种惊异和迷惘的目光打量着孙中山和陆皓东,好像不认识这两个小伙子似的。

孙中山和陆皓东见目的已经达到,便跳下供桌,呵呵大笑着,扬长而去。孙中山大闹北极殿、砸毁神像的事,立即在翠亨村传了开来。一些没有亲眼见过的村民,都不大相信,他们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相继到北极殿去察看,察看之后,就在殿门内外,三五成群地小声议论。于是,人越聚越多,全村几乎有一半人都来了。

孙达成听说有这样的事,忙赶到了北极殿。他向来胆小怕事,老实忠厚,一听说儿子做出了这样的事,又气恼又害怕,当孙达成一出现在北极殿时,聚集在殿前的人们,一起把目光投向了他,一些人便张口骂起来。

“这样的疯小子,是怎么管教的?竟然把神像给毁了,真是胆大妄为到了极点。”

“那是出洋的好结果!如此胆大妄为,亵渎神明,只有受过洋教的人才做得出。”

“神殿刚刚花钱修复,就弄得这样一塌糊涂。一定得罚他们把神像修理好。”

人们三言两语,你一句,我一句,向孙达成兴师问罪,横加指责。孙达成看看神殿的神像,自觉理亏,只好一个劲地赔不是,又连连说:“我赔,我赔。修复神像需要多少钱,由我出,由我出。”

“光修殿还不行,这本来就是你孙家做的好事,你孙家自然得出来收拾。毁坏神像,神是会发怒的,弄不好还会给我们大家带来恶运。你那小子必须离开村庄,或许能使我们躲开灾难,否则,出了什么事,我们还要找你算帐。”

村里一个颇有身份的老人这样说道,其他的人也跟着附和起哄,叫嚷起来:

“对,一定要让这小子离开!”孙达成又是诺诺连声:“叫他走。我一定叫他走。”孙达成气得头昏眼花,颤巍巍地回到家,一见孙中山就光火,厉声训斥道:

“你干的好事,让我在村人面前丢尽了脸。你给我滚!”孙达成一向喜欢机灵的孙中山,只因这次的祸闯得太大了,才破天荒发这么大的火。母亲在一旁看了焦急,问道:“你叫孩子滚,他能去哪呢!”孙中山一直默不作声。他已从砸像的兴奋中走了出来,陷入压抑与沉重之中。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破除迷信之举不仅没有唤醒愚昧的人们,反而遭到了他们的无情指责,甚至以必须离开村庄作为毁殿砸像的代价,而这代价则意味着承认对自己的惩罚,更意味着自己承认失败。他不想走,他不愿意走,可是,父亲的态度又是那样的坚决,他怎么忍心让他老人家再生气呢?

“让他去香港吧……”孙达成说道。第二天一大早,回乡还不到半年的孙中山又被迫离开了家。他望着寂静的村庄,暗暗发誓道:我迟早会回来,我总有一天要唤醒那些愚昧的人们。

入教弃财

孙中山因为闹殿砸神像,触怒了强大的传统势力,在无可奈何之下,离开家乡,来到了香港。

到香港之后,孙中山先进了拔萃书室,在这家由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中等学校里修习英文。由于他已有很好的英文基础,觉得学校的课程已不能满足自己,于是不久就退了学。

这是1883年11月至12月之间的事。到了这年年底,原先与孙中山一起砸像而被迫出走上海的陆皓东,也来到了香港。两位朋友一见面,分外高兴,谈起毁殿的事来,都感慨不已。一次,俩人谈起信仰问题,孙中山便向陆皓东介绍了基督教,并向朋友表明他自己崇奉基督,还希望受洗入教的信念。与此同时,孙中山还发了一番感慨。他认为西方比中国进步,英、美政府和他们的人民相处得那么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信奉基督,以忍耐、顺从和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精神面对生活,面对一切。

孙中山对基督教的理解与信奉自然有些幼稚,显然是陷入另一种无用的迷信。然而,无论如何,基督耶稣的献身精神深深打动了他。正是这种献身精神,才使得孙中山对基督深信不疑。

陆皓东睁大眼睛,听着好友的讲述,一种共鸣强烈地产生了。他也喜欢上了基督,信奉上了基督,他脱口而出:

“我们入教吧!”孙中山没想到陆皓东这么爽快、果断,十分高兴,说:

“好。咱们一起加入基督教。我认识一个很好的牧师,请他给我们主持受洗礼。”

孙中山所说的牧师叫喜嘉理,是美国公理会的传教士。孙中山到香港之后,常去喜嘉理所在的教堂作祈祷,因而认识他。

1883年12月末的一天,孙中山和陆皓东怀着兴奋而严肃的心情,来到必列者士街纲纪慎会堂,接受喜嘉理牧师的受洗主持,加入了基督教。

孙中山神情虔诚而严肃,他默默地望着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心里一阵激动。他暗自鼓励道:

“要学习耶稣,为拯救别人而牺牲自己。”孙中山在受洗登记册上署名为“孙日新”。这“日新”一名,是取自《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句话,鲜明地表达出他弃旧迎新、日有所进的愿望。

入教之后的孙中山,俨然成了基督教的忠实信徒。他激动不已,兴奋不已,一阵冲动激起他满腔的热情,他干脆搬到喜嘉理居住的纲纪慎会堂二楼,与这位美国牧师住在一起。

到了第二年的4月,孙中山进入中央书院,用“孙帝象”的名字登记注册。

中央书院是香港英国当局于1862年2月创办的一所中等学校,1889年改名域多利书院,1894年改为皇仁书院。

这是所设备完善的学校,管理严格,教学认真。课程的安排十分紧凑,每日上八小时的课:上午四小时讲授中文,下午四小时讲授英文。后来,还增加了代数、几何和化学等课程。

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国人,只有少数其他各国的学生。对于入学的年龄,学校并无严格规定。因此,低年级里有二十多岁的青年,高年级里不乏十来岁的孩童。如此大小颠倒的现象,人们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因为知识不是以年龄的大小来衡量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业有先后,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这样一种学习环境,对于求学者眼界的开拓、心胸的扩大和知识的增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这大概就是孙中山进入这所学校的原因吧。正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孙中山更加勤奋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不仅每天坚持上完八小时的课程,而且晚上也不闲着。当时有个中文教师叫区凤墀,孙中山很喜听他的课,认为他极有学问,所以晚上常请区老师辅导他的国文。区老师也喜欢孙中山的聪明、勤奋,亦乐于在空闲时辅导孙中山。

孙中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沉浸在吸取知识的乐趣之中。一天,他正在教室里看书。一个同学来到他身边,喊道:

“孙帝象,你的信。”

“谢谢。”孙中山接过信,一看信封,原来是大哥寄来的。他急忙拆开,展开信纸,读了起来。

大哥在信中说,由于各种原因,他的经营受到挫折。如今要重整旗鼓,另辟生意之门,但因过去的财产用了阿弟的名义,使用不便,因而十分着急。

请阿弟收到信后,即去檀香山协助他。

孙中山读了信,心中很为大哥担忧,也很为自己担忧。大哥的生意垮了,谁来负担自己的学费呢!他义不容辞,必须前往檀香山,协助大哥摆脱困境。

他立即办妥了停学手续。一天也没耽搁,第二天就搭上了去夏威夷的轮船。轮船隆隆前进,孙中山再也不觉得它航行得快,而是觉得缓慢极了。他恨不得飞到大哥的身边,可是却不能,他如今被困在这缓慢之物里,只能一步一步地前移。他必须静下心来。也只有静下心来,忍受这漫漫旅途的寂寞。

寂寞中的思想却是分外的活跃。他想起了两个月前大哥给他的另一封信。在那封信里,大哥以非常严厉的口吻,责备了他的不良行为,说什么毁坏神像是大逆不道;加入基督教是走火入魔。要求他即刻断绝与基督教的关系,否则,大哥在那信的最后威助道:就要停止汇款:不再负担他的学费。而他,对于大哥的责备和威胁,只是一笑了之,没有引起丝毫的自责和愧疚。他依然每天按时作祈祷,星期天坚持作礼拜,照旧与喜嘉理牧师来往甚勤。

同类推荐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聆听史诗丛书-玛纳斯故事(英文版)

    聆听史诗丛书-玛纳斯故事(英文版)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它历经几个世纪由成千上万人集体创作,已成不朽的跨时代的文学巨著。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游牧民族。据汉文史籍记载:早在中国汉代以前,柯尔克孜族就生息繁衍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史记》称其部为“鬲昆”,《汉书》上称为“坚昆”。
  • 家世

    家世

    本书从“家风家教之于当下”的视角撰写了中国家族的传奇经历。每一家家教自有特点,如林同济家是要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宋耀如家是要出伟大人才;卢作孚家是让孩子不要当败家子;黄兴家是无我、笃实;聂云台家有家庭会议……阅读者称,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联想到自家、自身,自己要传承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 汉武帝传

    汉武帝传

    汉武帝刘彻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一部兼具史料性与趣味性的历史小说,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刘彻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岁月温和如初

    岁月温和如初

    额,新人一个,不喜勿喷,说实话,不知道怎么写。
  • 初三小日常

    初三小日常

    四个数代的有趣沙雕小故事。日常被数学老师嫌弃的数代。会先写一些班级日常再慢慢补数代沙雕小日常
  • 风刺

    风刺

    世人皆非善茬,我们逆风而行(本文纯属虚构,不喜勿入)
  • 末世系统让我成了金大腿

    末世系统让我成了金大腿

    前世就因为没有异能,在逃亡路上被丢弃,护着自己的哥哥也被一同害死在了丧尸堆里,重生后,她势必要护着哥哥一世周全,让丢弃他们的人血债血偿,,等等这个突然出现的粘人精哪来的?等等这个系统又是哪来的?啊啊啊,我只是想晃着完成上辈子心愿和护着哥哥啊,我为什么就成了所有人想抱的金大腿了啊!!!
  • 蓝灰色的天空

    蓝灰色的天空

    愈来愈多的压力使本来学霸级别的楚晨曦成绩严重下滑,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她落入自我世界,母亲的过分强求使她变得叛逆抑郁。
  • 有缘餐厅

    有缘餐厅

    一个苦心学厨的少年!终有一天学学会了一手好厨艺,就开了一家怪异的餐厅,一切随缘!他接待的顾客都是那么的特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蛮荒古剑传奇

    蛮荒古剑传奇

    当命运需要你逆风翱翔的时候,我们就不能顺风而去。当天下道义需要有个人站出来的时候,总会有人义无反顾的站出来,这就是江湖。
  • 快穿之宿主总有病

    快穿之宿主总有病

    顾慕白穿越在不同的世界,但每个世界有病,心脏病,先天不足,中毒……顾慕白觉得自己只想当一个正常人。顾慕白笑得十分“温和’’:系统,敢不敢让我活得健康点儿!系统看着笑得诡异的宿主,缩在角落里弱弱的回答:……不敢。顾慕白:……滚!
  • 绝恋:寻爱大清

    绝恋:寻爱大清

    一场纠缠多年的梦魇,一个扑朔迷离的背影。翻飞挺落叶初开,怅怏难禁独倚栏。两地西风人梦隔,一天凉雨雁声寒。林珞的脑子里又浮现出这首诗。它一年四季,拂晓黄昏,时时在耳边萦绕,落叶,孤雁,西风,断肠人,似有人在痛彻心扉地吟咏。她究竟是为了谁回到大清盛世,与满清皇室,封建君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梦里叶落,魂归何处?谢谢关注此文——不一样的清穿。本文多处参考历史文献,基本遵循史实,将历史上刻薄严酷的雍正皇帝和九王夺嫡的历史再做新说。也许是老故事,也许是旧人物,但作者希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掬起一朵浪漫柔情之花,于血雨腥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感动!如果也曾将你感动,陌陌不胜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