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5500000027

第27章 黄袍加身赵匡胤(二)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一席话,软中带硬,使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锅,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在军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三项。

第一,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不能直接掌握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各自独立,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的控制。

第二,内外相维政策。宋太祖把全部军队分为两半,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使京城驻军足以制止外地可能发生的变乱,也使外地驻军合起来足以制止京城驻军可能发生了内变。内外军队互相制约,都不能发生变乱,而京城驻军又多于外地任何一个地方,这样皇帝也就可以保证牢牢控制全国的军队了。

第三,兵将分离政策。无论驻屯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对地方藩镇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项:

第一,削夺其权。为削弱节度使的行政权力,把节度使驻地以外兼领的州郡——支郡直属京师。同时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县等地方官。3年一更换,直接对中央负责,向朝廷奏事,不再听令于节度使。对于一些五代以来一直盘踞一方的节度使,宋太祖又故伎重演,拿出“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将其逐一罢免。后来又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利用通判与知州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一州之权不致为知州把持,防止偏离中央政府的统治轨道。

第二,制其钱谷。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留,这样地方的财权就完全收归中央了。

第三,收其精兵。乾德三年(965年)八月,宋太祖下令各州长官把藩镇所辖军队中骁勇的人,都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又选强壮的士卒定为“兵样”送到各路。召募符合“兵样”标准的人加以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当禁军。这样中央禁军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编成厢军,只供杂役,地方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

通过这些措施,唐末五代的那种专制一方的藩镇,在宋初就逐渐消失了。

在官僚制度方面,侧重削弱宰相权力。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仅限于民政了。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对掌大政”号为二府。皇帝利用这两者间的异同发号施令,独断专行。宋初不仅以三权分立的办法削弱相权,而且设置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与各部门长官发生制约的作用,以削弱各部门长官的权力。此外,宋初还在设官分职、科举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有利于加强皇权的政策。

赵匡胤的“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宋朝国祚延长。但是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费”与日俱增,造成了两宋的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外患深重。终两宋之世,这种局面一直没有大改变。

第二十四 黄袍加身赵匡胤(2)

宋朝建国,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南唐、吴越、荆南、湖南、南汉各国,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在一个大纷飞的夜晚,赵匡胤与宰相赵普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对话。

赵普问道:“夜深天冷的,陛下为什么还出来?”

赵匡胤回:“我睡不着呵!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来见见你。”

赵普:“陛下是否觉得自己的天下过于狭小?南征北伐,一统天下,现在是极好的时机,不知陛下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故意说:“我想先攻打北汉国都太原。”

赵普默良久之后,说:“这我就不明白了。”

赵匡胤问:“为什么?”

赵普分析道:北汉有契丹为后援,攻之有害无利,即使灭亡了北汉,又要独自承担契丹的强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灭南方各国,然后再专力北方。

和赵普的话,使赵匡胤最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这件事,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雪夜定策”。

宋太祖登基不久,湖南的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权是个十一岁的小娃娃,继位之后,其属下“衡州刺史”张文表反叛,也想割据一方。由此,宋朝打着“救援”的旗号,要借道荆南(南平)。师行一半,张文表已经被杀,宋军仍强行前驱,派出一股奇军直驱江陵,南平嗣主高继冲知道大势已去,只得举族“入朝”,献出高家割据数十年的三州十七县。不久,宋军一路横进,攻克潭州(今湖南长沙),进围朗州(今湖南常德),最终把先前向宋朝求救的周保权也生俘,尽取湖南十四州土地。至此,荆湖之地全入宋土,成为宋朝一个大粮仓,从物质上保障了宋军下一步军事目标。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初二,赵匡胤发兵5万(一说6万),分两路攻蜀:令王全斌、崔彦进为西川行管凤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北路步骑3万出风州(今陕西凤县东北),沿嘉陵江南下;令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东路步骑2万出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而上。两路分进合击,直指成都。赵匡胤利用蜀降将赵彦韬提供的情报,针对巴蜀有嘉陵江、长江直贯南北、东西的地形特点和蜀军防务上兵力不足的弱点,采取东、北两路沿长江、嘉陵江分进合击的部署。刘光义在夔州,针对蜀军锁江设防,水强陆弱的情况,适时舍舟登岸,先夺取两岸,然后水陆配合,一举突破蜀军利用浮梁所组织的防御要点,接着沿长江长驱直入。北路主将王全斌善于迂回、夹击,避坚击瑕,迅速地攻占利州。又用奇兵出至敌后,因而能较快地突破剑阁险隘,在东路军的配合下直逼成都。乾德三年正月初七,孟昶见大势已去,举城降,后蜀亡。

开宝二年九月,宋太祖派李继勋率兵攻北汉,因契丹军来援,无功而返。十月太祖亲征北汉。宋军筑长连城围攻太原,北汉大将刘继业(即杨业,杨老令公)出城犯宋东西砦,败还,辽军分两路援救北汉,一路自石岭关入,为宋军败于阳曲。后来,太原城水灾,城中惊恐,大臣郭无欲谋降宋,被杀,契丹再派兵驰援北汉,太原得以保住。宋军则因屯兵太原城下,久攻不克,损兵折将,又因暑雨,士卒多病,遂班师。北汉尽得未所弃军储,共计粟三万石,茶、绢各数万,总计太祖共在开宝元年、二年,及九年三次攻打北汉,均因辽军来援,顿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还。

在当年,南汉以广州为中心,割据岭南两广地区达60年之久。北宋平定后蜀后,潘美等宋将就曾攻取了南汉的郴州,形成了良好的进攻态势。

这一年,潘美等接到宋太祖灭亡南汉的指示后,很快就攻陷了贺州,随之连克昭、杜、连、韶4州,大败南汉军10余万于莲花峰下。至次年2月,即攻克广州,南汉灭亡。

南汉灭亡之后,南方剩下的最后3个割据政权个个自危,震恐异常。势力最强大的南唐皇帝李煜这时也不得不主动要求取消国号,放弃皇帝的称号,改称“江南国主”。另外两个割据政权吴越和漳泉早就上表称臣,接受宋朝的官职。

开宝四年(971)二月,宋灭南汉之后,从北、西、南三面对南唐形成战略包围。宋太祖志在统一江南,认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绝不允许南唐存在下去。经过3年的准备,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太祖令曹彬为统帅、潘美为都监,率水、步、骑兵在采石一线强行渡江,进围金陵;同时令吴越国主钱俶统率吴越军5万,由宋将丁德裕监军,从东面攻取长州,然后会师金陵;令王明为西路军,向武昌方向进击,牵制屯驻在江西的南唐军队,使其无法东下援救金陵。

十一月中旬,宋军依照樊若冰的图示在采石用预先造好的战舰架设浮桥获得成功,其主力部队通过浮桥,顺利跨过了长江天险,大败南唐水陆兵10余万于秦淮,直逼金陵城下。与此同时,钱俶率兵攻克了长州、江阴、润州,形成了对金陵的外线包围,金陵成了一座孤城。

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李煜仍不投降的情况下,宋军发起总攻,金陵城破,李煜做了俘虏。

灭南唐是宋太祖统一南方的最后一仗,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江河作战。这次战争中的“浮桥渡江”、“围城打援”,是宋太祖战略部署中的得意之举,也是古代战争史上的创举。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家。”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预盟”,也就是赵光义“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但是“金匮预盟”在初版的《太祖实录》却未见记载,在第二次编修的新录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确有其事,仍疑点重重。

这一切,都使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

一是赵匡胤死时的“烛影斧声”。

按说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二是王继恩假传圣旨。

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通传赵德芳,却传来赵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么?

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三是“金匮预盟”的真伪。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5岁,正值壮年,他的弟弟光义23岁,太祖次子德昭11岁,四子德芳3岁。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预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赵普才密奏此事,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

还有一些疑点,也使人们对赵光义有非议。

赵光义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这就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只有一个解释:抢先为自己“正名”。是不是他心里有鬼?

逼杀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当时已30岁),赵匡胤幼子赵德芳(当时仅23岁)后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赵匡胤的遗孀死后,赵光义不按皇后礼仪发丧。这些都是偶然的?

最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赵光义的子孙后代却相信他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法,把皇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这里说的是宋高宗赵构传位的事。

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对这种议论严加贬责。忽然有一天,他又改变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的“烛光剑影”的全部惊景,并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经有187年了。

这恰恰说明了:赵构承认了祖先的罪孽,也给了赵匡胤之死一个基本的答案。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缘起

    三国之缘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逆境中,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刘啓:我是谁?我在哪?……赵云:“大哥,吕布那厮又跑去貂蝉那了”系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英灵餐厅

    英灵餐厅

    奇点位面,是一个可以穿梭各个历史线的位面。这个位面的人类,切磋厨艺,收集食材,开办餐厅,穿梭在各个历史主线,用美食犒劳人类文明长河中的英灵们。…………qq群号:546398003喜欢这本书的朋友们可以加入交流。
  • 治国安邦的历代名臣(上)

    治国安邦的历代名臣(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楚国行

    楚国行

    这是什么地方?喔……头好晕,撕裂般的疼痛袭来……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一个金碧辉煌的地方里面传来了嘈杂的争吵声……遥远的地方这里寒风凛冽,一些披甲之士正在远眺远方能看到对面除了那雪白银装,还有那充满焦黑的城墙屹立……在秦淮河南岸(今南京)却有那么一个只想着平平淡淡混吃等死的小地主,用他的话就是“我脑子没别人聪明,不会诗不会武,出去还不是别人的菜,还是踏踏实实的溜溜弯逗逗丫鬟,偶尔想起一点什么在鼓捣鼓捣”…………主角光环也有,什么土豆,辣椒,鸡精,还有枪……哈哈看猪脚怎么谱写自己的佳话!第一次写,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 黑玫瑰与白玫瑰

    黑玫瑰与白玫瑰

    一个平凡的夜晚,在一座庄园里发生了一场血案,于是两个孩子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热门推荐
  • 向爱出发

    向爱出发

    不真实的姓名,扑朔迷离的身世,濒临绝望边缘的爱情。真正的真相,只有翻开最后一页才会知道。
  • 玩家之上

    玩家之上

    屹立不倒,玩家之上。游戏平台,地狱之下。
  • 约战之混世时空

    约战之混世时空

    一个渺小的人类,却承担着难以置信的重担。万千世界为何会走向灭亡?战魔、冰魔、血魔、风魔、炎魔、圣魔、乐魔、罪魔、文魔、光明魔、喰魔,她们是谁?他如何克服无法战胜的困难,成就和平美好的未来?就连我也不知道……
  • 网游之仙境挽歌

    网游之仙境挽歌

    一个16岁辍学在家的宅男唐羽择,却因为资深玩家的身份被选为了一款新上市的跨世界级虚拟网游的首批玩家,然而这个幸运的开始却很不幸的因为游戏制作的私心,将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困在了虚拟世界中,他们不会感到饥渴,不能再体验真实,却会因游戏角色死亡而在现实中死去。现实中本就一无是处的他,又该何去何从?
  • 缘定一世

    缘定一世

    她看得见六界的生灵,六界的生灵却看不见她。上天赋予她轮回,千年等待只换几年“寿命”。她不断的在轮回和等待中活了千万年,终于可以得到“永生”的机会,但她自此以后就失去了轮回的权利和她之前所有的记忆。“一世或许很短,或许很长。以漫长的等待和轮回为代价换取“永生”,吾已无憾。”她勇敢的踏进轮回镜。在她进入轮回镜后,镜子化为闪烁的沙粒。而她也得到了“永生”,成为半仙半妖。他,自神魔之战后,失去了挚友和亲人。他,了却尘世,心无杂念,一心守护仙界,但却遇到了挚友和亲人托付的她。
  • 感受生命的流逝

    感受生命的流逝

    因为我没有打算写很多,所以这是一本短篇小说,嗯…说的明白一点就是我懒。这本书的主线应该是宇宙学,但也不乏人生哲理,那什么,各位看官如果感兴趣的话就请吧。
  • 帝少年

    帝少年

    逃离王府的少年,意外觉醒神秘帝力。从此帝的传说开始从这一刻书写,黑暗中的生灵必将因此而颤抖。
  • 逍遥六道游

    逍遥六道游

    没有打怪升级,没有盗贼、战士等职业设定,没有隐藏任务,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网游小说。********从来不玩游戏的林青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世界上第一款百分百虚拟真实生活的网游—六道,游戏中的各种功法、装备、魔兽令林青在眼花缭乱之余又大感兴趣。********游戏中的11C难道真的只是智能程序吗?六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种种谜团让人费解,最后真相竟大出所有人的意料。——游戏与现实的冲突——特殊的视角》》》血纹钢、神通果…………各种精彩纷呈————
  • 心跳的节拍

    心跳的节拍

    我无数次徘徊、穿梭又重置,只为了还和你相遇。想对你说的话语,在我心里无数次地流淌而过,那是支撑我生命最后一丝的暖流。人们为何总是在丢失的时候,才会如此珍惜和不舍呢?
  • 勇士战记

    勇士战记

    史书记载,三百年前,人类中最为强大的四位领袖达成共识,在“世界的中心”圣玛利亚建立了延续至今的瓦西伦特联邦。两百年前,四位领袖偕同各自最强精灵联袂出海,寻找传说中“世界的尽头”沃德比勒,从此杳无音信。一百年前,联邦政府公然宣称,无论任何人,只要能够找回四位领袖遗留在沃德比勒的宝藏,将终身享有一国之主的特权。于是,无数怀揣梦想与野心的人类纷纷出海,只为找到那“世界的尽头”!……………………………………………………………………………书友群:精灵协会(58108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