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6900000027

第27章 土地农耕(12)

左:糯稻;右:黏稻由于水稻对温度和光照反应的多样性,不论籼稻和粳稻或水稻和陆稻,都可以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种季节型。全生育期从播种到成熟在120~130天内的叫早稻或早熟种,在130~150天的为中稻或中熟种,150~160天及以上的叫晚稻或晚熟种。

20世纪初,美国的Jones首先提出水稻也存在杂种优势。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一般从选育雄性不育系入手,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1964年,中国杂交稻之父袁隆平从洞庭早籼稻中找到雄性不育株,揭开了国内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序幕。1973年,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1975年又实现了杂交粳稻三系配套。选育出的不同类型的杂交水稻组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生产杂交水稻种子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三系配套即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配套使用来生产杂交水稻种子,另一种方法是两系法即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来生产杂交水稻种子。光温敏核不育系在长日照、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这个时候利用恢复系和它进行杂交,可以生产杂交种子。在短日照、低温下又变成了雄性可育的正常水稻,可以自然繁育。因为这种生产杂交稻的方法只有不育系和恢复系,所以称为两系法。

杂交稻根系发达,吸收力强,植株长势旺盛,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因此,杂交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为满足中国的粮食需要,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计划,第一阶段(1996~2000年)、第二阶段(2001~2005年)、第三阶段(2006~2015年),亩产目标分别是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到2011年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产量已达到了每亩926.6千克,第三期目标已经实现。杂交水稻在2000年时面积已达2.3亿亩,目前已超过中国水稻面积的50%。中国杂交稻已推广至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地3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杂交稻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万亩。

“杂交水稻在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全世界在种植水稻时,种植50%面积的杂交水稻,将增加产量15000万吨,每年可多养活4亿~5亿人。”袁隆平表示,“杂交水稻将造福全世界,我们愿意帮助世界各国尤其是非洲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4.3玉米

玉米何时传入中国尚未定论,大约已有460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中国分布很广,南自北纬18°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一定面积。玉米在中国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7个省。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种植形式多样。东北、华北北部有春玉米,黄淮海有夏玉米,长江流域有秋玉米,在海南及广西可以播种冬玉米,海南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繁基地。但最重要的种植形式还是春、夏玉米。春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的全部玉米种植区;河北、陕西两省的北部、山西省大部和甘肃省的部分地区;西南诸省的高山地区,以及西北地区。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纬度及海拔高度的原因,积温不足,难以实行多熟种植,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相对于夏播区,大部分春播区玉米生长期更长,单产水平也更高。夏玉米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全省、河北省的中南部、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西南地区也有部分面积。

4.3.1漂洋过海救荒济世

(1)玉米漂洋过海

玉米(学名:ZeamaysL.,英文名:maize,corn)起源于南美洲。考古学家在墨西哥、秘鲁、智利的古墓中发掘出3000~4000年前的玉米穗轴化石。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后,1496年将玉米带到西班牙,随后在各大洲逐渐传开。玉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主要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玉米由美洲大陆首先传到西班牙,然后沿地中海航线传播到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经由比利牛斯山传入法国和德国。1562年传入英国,其后由土耳其再传入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大约17世纪末叶传入俄国。

第二条路线:16世纪初叶,伴随各国的商业往来,玉米从******传入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其后沿着贩卖黑奴的路线,玉米传入南非的许多国家。

第三条路线:玉米传到亚洲的时间比较晚。大约在16世纪30年代,玉米一路通过陆路从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传入东亚;另一路通过海路传播至印度和东南亚各国。

玉米大约于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大致有三条:①西北路:从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细亚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北地区,再从西北传到内陆省份;②西南路:先从欧洲传入印度、缅甸等地,再由印度或缅甸引种到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尔后向北传到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向东传播至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③东南沿海:经中国商人或葡萄牙人由海路传入我国东南沿海。玉米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大致是先边疆后内地,先丘陵山地后平原,从现在的资料分析,玉米从西南陆路传入中国的可能性比较大。

(2)玉米在中国的分布

中国玉米栽培大致分为三个时期:①明代仅河南、江苏、甘肃、云南、浙江、安徽、福建、山东、陕西、贵州、河北11个省份的方志中有零星记载,在粮食生产中尚无地位,属于引种时期;②清初至乾隆年间,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山西、广东、辽宁、台湾、广西等地相继引进,全国大部分省份已有栽培,属于推广发展时期;③嘉庆以后至民国期间玉米已传遍全国,在北方平川地区逐步取代了原有的低产作物,南方不宜种植水稻的山丘地带也广泛种植,在部分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的主粮。目前我国玉米种植划分为六个区:

1)北方春播玉米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本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短,冬季严寒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湿润,多数地区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分布不均匀,60%集中在夏季形成春旱、夏秋涝的特点,玉米栽培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玉米单种、玉米大豆间作及春小麦套种玉米。

2)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位于北方春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播种面积733万公顷(约合1.1亿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该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无霜期170~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较集中,故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有风雹、盐碱、低温等自然灾害。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两熟,种植方式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复种指数高,地力不足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3)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包括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种面积400万公顷(合6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1/4。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雨量丰沛,水热条件较好,光照条件较差,有90%以上的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无霜期200~260天,年平均温度14~16℃,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10月,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区草地主要实行玉米和小麦、甘薯或豆类作物间套作,高寒山区只能种一季春玉米。

4)南方丘陵玉米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面积较小,占全国面积的5%左右。

5)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溉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

6)青藏高原玉米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

(3)玉米救荒济世

1)明清时期漫山遍野种玉米。明代,玉米作为一种抗灾高产的作物新品种被引入中国。至清代,因救荒的需要,玉米已在20多个省广泛种植,对我国的救荒事业先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清代是我国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破坏最为严重的阶段,统计显示,清代发生的旱灾201次,水灾192次,雹灾131次,风灾97次,蝗灾93次,霜雪灾74次。其中以水、旱灾最为频繁,清代的特大洪水及淫雨所造成的受灾州县为2681个,年均为l3.75个;特大旱灾的受灾州县为1188个,年均为6.09个。与前代相比,清代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灾害地区分布广,成灾面积大,特大灾害继起迭至,交相并发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只有抗灾性比较强的作物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灾害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种植抗灾作物。而玉米适应性很强,即使在丘陵旱地、斜坡陡崖,都能良好的生长。人们在种植过程种,逐渐发现了其优势。玉米“但得薄土,即可播种”,与水稻、小麦相比“种植不难,收获亦易”;“玉麦,盘根极深。西南山陡绝之地最宜,若稷、黍、高粱艺株殊少”;而且玉米“收成至盛,工本轻,为旱种之最”。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玉米的这种较强的耐旱、涝的生理特性,在引进后不太长的时间里,玉米在西南和南方丘陵旱地迅速上升至主粮的地位。

2)国民党辖区多渠道发展玉米生产。日寇侵华,抗日战火遍及全国各地,生灵涂炭,人口迁徙,土地荒芜,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国民政府蛰居西南一隅,人口密集,粮食匮乏,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此国民政府调整经济体制,解决军需民食问题。四川省是当时国民党管辖区种植玉米面积最大的、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国民党当局鼓励农民开发冬闲田和扩大间套复种,提高单位面积,采取了以玉米为主的多熟种植形式:一是早玉米—晚稻。将早玉米套种小麦行间,7月中下旬收获,小麦收获后插种水稻,10月下旬收获,早玉米亩产可达2石5斗;二是春玉米-秋玉米,又称双季玉米。早玉米于谷雨前后套种于麦田,立秋收获;秋玉米点播于行间,寒露收获,两季玉米产4石8斗至6石;三是早玉米-荞麦或蔬菜复种。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坝地。

改良农具提高功效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抗日战争期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玉米专家华莱士访问重庆,为崇敬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英雄业绩,带来一种适宜于中耕除草的小农具,赠给中国人民作为纪念。该农具呈三角形,中有空孔,向前推进时前部尖端入土,两边亦可切割表土,切断草根;向后拉动时后边刃部亦可完成同样的工作。试用效果良好,被农学业界人士命名为“华莱士锄”。

3)抗日根据地多形式玉米生产。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中央所在地。根据地多为干旱丘陵,生态环境严峻,农业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艰苦。为了粉碎日伪封锁和取得抗战的胜利,民众响应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全民动员,开垦荒地,扩大良田,推广农法,种植高产作物,开展轰轰烈烈的农业生产运动。为满足军用民需,抗日政府大力提倡垦荒殖稼,扩大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许多低产田也变成高产农田,到1943年粮食生产已做到自给自余。为发展玉米生产、推广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抗日根据地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农业展览会:①1943年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农业生产展览会,其中光华农场展出的马齿玉米备受农民的喜欢:普通的黄玉米每垧顶多打2石4斗,而马齿玉米每垧能打4石5斗,且马齿玉米一个穗子长500~600粒。②1944年晋绥边区举办的战斗生产展览会,展出了延安实验农场的高产马齿玉米,它比一般的玉米穗长大,收获量多,每亩至少能多收1石以上;种法也与别的不同,需要在平地里种,施肥比一般的多一些,留苗也要稀疏一些。③1945年晋察冀边区举办的农业展览会展出了玉米高产典型和优良品种。劳动英雄聂荣富说多半辈子没有见过这么多籽种肥大、颗粒饱满的黄玉米;平山张积成采用优良品种,精耕细作,锄了5次,上了135担肥,每亩地收获了4石4斗;老乡们好奇的观看了龙华劳动英雄葛存种的一株结了5个穗子的玉米后啧啧称叹。

同类推荐
  • 农业知识

    农业知识

    我国是农业大国,换言之,农业是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生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那么,如何发展农业呢?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科技兴农。为此,我们编写了《农业知识》一书,书中为你详细介绍了众多有关农业的知识,语言简洁、内容通俗易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农业科普读物!
  • 山川秀美话桑麻:固原生态农业建设巡礼

    山川秀美话桑麻:固原生态农业建设巡礼

    本书以大量的数据表明固原市的农业化发展整体水平处于发展上升阶段。通过发展有机农业,进一步提升生态破坏区的治理与恢复。
  • 种植:作物栽培耕种

    种植:作物栽培耕种

    本书分为古代栽培、古代园艺等两部分,介绍了稻作历史及栽培技术、小麦种植的推广、玉米的传入和推广、古代高粱种植技术、甘薯的引种和推广、唐代以后的茶树栽培、我国古代园艺发展、我国古代花卉园艺等内容。
  • 农药知识(中)

    农药知识(中)

    《农药知识》系列丛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农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田间生产实践的经验编写而成的。书中内容详细介绍了农药的基本知识、常用农药品种的基本特性、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
  •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

    本书为科普通鉴的第12卷,介绍了从远古到现今的农业科技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六大部分,分别介绍了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土壤肥力与化肥的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农药的发展、从农具到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的发展,应该以科普知识的形式,普及给每个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因此,本书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广大的者作为必备的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道门不语

    道门不语

    古有崂山术士开宗立派为当时道门翘楚,后天下大势流传崂山分为风水、阴阳、鬼冥、巫医、卜筮五脉分散于天下传续至今.诗云:呼风唤雨破天荒,妙手回春窃阴阳.铁嘴直断人生死,通冥御鬼遣无常.五行帷幄掌中持,崂山五脉道理长!
  • 我的总裁大人

    我的总裁大人

    “不准抢我的爹地!地位!和鸡腿!”为救孤儿院,唐火火嫁入了闻名A市的贵胄豪门,不想还没入门,就遭五岁小拖油瓶威胁。冷脸总裁老公也警告:“你的职责,是做个合格的摆设,安静的后妈。”于是她把自己婚后生活准确定位,有钱花钱,没钱自挣,有事可闪,没事滚远。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 夺天三生诀

    夺天三生诀

    【热血精品,2019火热玄幻!】萧炎:“什么?叶兄弟有难,待我打碎虚空前来助战!”唐三:“叶兄莫慌,我这有把海神三叉戟借你来诛灭强敌!”楚阳:“九弟,什么时候我们几兄弟来神域聚一聚?”九十九个世界的天策中人:“大元帅!我等一直等待着您归来,天策已成为本界最强势力!”叶问水看着一颗能带着他穿越各个位面的神秘珠子,露出一抹人畜无害的微笑,天策势必在万界中屹立巅峰!叶问水回来了,时隔十八载再次归来。浩浩东洲,吾掌天策,尔等只配称臣!青青子衿,天地泪落,谱写悠悠我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生只为一人!封神一战,诸天破晓,一诀湮灭三生!
  • 一妻呵成:豪门老婆啵一个

    一妻呵成:豪门老婆啵一个

    她是纯洁无害的傻白甜;他是腹黑无比的高富帅。白天,她是他的秘书;晚上,他的身影爬上她的床。“白天工作辛苦了,”修长的手指一粒粒解开她的衣扣,“特地来给你降降温,暖暖床。我可是有名的善解人衣,急女士之所需。”女人摸了摸,一脚将其踹下床,“就凭你就想啵我?”
  • 落艳曲

    落艳曲

    混沌时期,墨血青鸦一族因偷到凤凰一族神卵,与其结为世仇。后神魔大战之期,青鸦一族参与魔族与神族对抗,后魔族大败,被迫遣入蛮荒地狱,青鸦一族被凤凰一族追杀,消失于世。——妖界万年,沧海无情。墨铜这只上古墨血青鸦,终日无所事事,打打小妖,守在灵渊之地看花开花落,四季更替。——世间几年,人间无情。相遇,相识,相知。墨殷教会墨铜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情。终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凤凰一脉后人与世间最后一只墨血青鸦之间,终是有一方败北。(结局he!!!啥墨血青鸦都是编的,不合世理啥的不要介意!)
  • 末世转生录

    末世转生录

    首先说明本作者是新人,到地方不完善请见谅。讲述的是末日爆发后,主角附身在不同角色身上所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QQ群1061059361
  • 幽灵特工少年

    幽灵特工少年

    叶萧南,死后重生,拥有特殊的异能,偷窥美女洗澡,如同家常便饭,清纯校花,娇艳老师,风情护士,热辣明星,一揽入怀,被华夏国特工组织相中,控制黑道,抵御外来势力的渗透和入侵,所向披靡敬请品读
  • 神婴凰女

    神婴凰女

    我是林染,你们问男主是谁?呵,那货不存在的好吗,身为女主的我,一个足矣撑起一部戏好吗宝贝。枕边某男,侧颜邪魅而诱惑,眼神里又渴望,又可怜巴巴的望着林染。在林染看来,这男的恐怕病入膏肓没得治了…某男,我为你披荆斩棘,为你上刀山下火海,为你暖床带娃,既挣钱又顾家,我为什么还这么丧,呜呜~某女受不了了,我错了行了吧,夫君~某男抱着娃,一脸傲娇,哼,不够真诚。某女一脸黑线…———新文新书,求宠爱嘤嘤嘤~~
  • 斗罗之酒豪系统

    斗罗之酒豪系统

    穿越到斗罗世界的莫白,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系统。“什么,喝酒就能增长魂力?喝得越多魂力越强?”“什么无论什么物品都可以酿成酒?喝了还有特殊效果?”从此追随本心的莫白开始了在醉生梦死中快速变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