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4600000360

第360章 后记

《论语》的学习笔记终于到了结尾篇,首先感谢那个谁,写的《论语》,才使得我有机会一睹二千五百年前祖先们的思想风采;还要感谢历史上的众多学者,借助他们对《论语》的释义阐述,我才能更清晰的去懵懂和思考;三是需要感谢“写作助手”,使自己躺在沙发上,也能借助手机,拼写完成《论语》的学习笔记。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和思考,散见在各章句的学习笔记中……如果加以总结呢,应该又是一个比较浩瀚的文字工程,因为只有再去逐字逐句去研读提炼,才够完整全面,才不会挂一漏万。所以总结暂时搁置,提出几个问题,留给自己去思考。思考清楚了,再来写答案。

问题一:《论语》所展现出来的孔子思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问题二:历史上不乏蒙元、满清入主中原,易主易衣冠,但对孔子也不敢多加冒犯。近现代以来,谁是打倒孔家店的举旗者与忠实执行者呢?受益者又是谁呢?

问题三: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问题四:孔子思想的未来会是什么?

……

近现代以来,打倒孔家店和批孔运动,是有深刻而具体的政治背景的。打倒和批判,自然有理由,理由可以任由人来找、来说、来写、来宣传,讲不讲理那是另一码子事。

革命领导和群众安到孔子头上的罪状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认定孔子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因为孔子曾对问政于己的齐景公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二是认定孔子蔑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因为孔子曾批评前来向他学习“稼、圃”的樊迟是“小人哉”;三是认定孔子鼓励统治阶级实施“愚民政策”,因为孔子曾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四是认定孔子不尊重甚至蔑视女子,因为孔子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诸如此类。

“父父子子”句见颜渊第十二篇。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关于此章句,鄙人的笔记是这样写的:

齐景公,姓姜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庄公被崔杼所弑,景公随立,公元前547年―前490年在位执政58年。参见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针对齐国政治现状,提出的建议:当君有君的样子,做臣有臣的样子,君贤臣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当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有儿子的样子,父慈子孝,父教子以严,子待父以敬。

孔子这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历朝历代弑父杀君者所不齿,并被后世革命者当成了靶子和“维护父权和封建统治”的主要罪证之一加以批判,其言气焰,其情其景,蔚为壮观。可有趣的是,不久的后来齐国国君由姜姓被田氏所取代。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大体过程引述如下:公元前545年,陈国公族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齐国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田无宇的儿子,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田氏以臣最终代君,乃“臣不臣”,但姜姓国君自己做的如何呢?较之田氏,很多地方自己“失了民心”,田氏得了“民心”,姜姓失国究其原因乃“君不君”。所以孔子所言“君臣父子”,实乃相辅相成,不能偏废理解领悟之。

《注疏》:此章明治国之政也。“齐景公问政于孔子”者,齐君景公问为国之政于夫子也。“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者,言政者正也,若君不失君道,乃至子不失子道,尊卑有序,上下不失,而后国家正也。当此之时,陈桓为齐大夫以制齐国,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故孔子以此对之。“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者,诸,之也。景公闻孔子之言而信服之,故叹曰:“善哉!信如夫子之言,而今齐国君不君,以至子不子,虽有其粟,吾得而食之乎?”言将见危亡,必不得食之也。《史记·田完世家》:完卒,谥为敬仲,仲生穉孟夷,夷生泯孟庄,庄生文子须无,文子生桓子无宇,桓子生武子启及僖子乞;乞卒;子当代之,是为田成子;成子弑简公,专齐政;成子生襄子盘,盘生庄子白,白生大公和,和迁齐康公于海上;和立为齐侯;和孙威王称王,四世而秦灭之。是陈氏灭齐也。《世家》云敬仲之如齐,以陈子为田氏,《左传》终始称陈,则田必非敬仲所改,未知何时改耳。

《集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名杵臼。鲁昭公末年,孔子适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弒君篡国之祸。杨氏曰:“君之所以君,臣之所以臣,父之所以父,子之所以子,是必有道矣。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反求其所以然,盖悦而不绎者。齐之所以卒于乱也。”〕

齐景公虽然嘴上认可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如果不这样,寝食难安—“有粟,吾得而食诸?”但嘴上说喜欢、欣赏、认同,却并不付诸行动,杨时说他“悦而不绎”。最后终于国乱。有些人拿“君臣父子”这句话印证孔子“奴化”百姓思想,不民主、不自由、不科学,我想说的是,多读读历史,脑子里的水就会少一点的。呵呵。《论语》中的子曰,要放到具体事件背景中理解释义,才不至于断章取义。但有时具体背景已然不可知,只能考证历史大背景,进行揣摩推测了。但有一点,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所以要提防歪嘴和尚念错经。

(12.11笔记复制完结)

关于樊迟学稼的故事,见子路第十三篇。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鄙人笔记如下:

这句话,后来常被一些“文化人”断章取义作为孔子“蔑视”劳动人民(农民)的主要罪证加以批判。

《论语注疏》:此章言礼义忠信为治民之要。“樊迟请学稼”者,树五谷曰稼。弟子樊须谓于夫子,学播种之法,欲以教民也。“子曰:吾不如老农”者,孔子怒其不学礼义而学稼种,故拒之,曰:“稼种之事,吾不如久老之农夫也。”“请学为圃”者,树菜蔬曰圃。樊迟又请于夫子,学树艺菜蔬之法。“曰:吾不如老圃”者,亦拒其请也,言:“树艺菜蔬之法,吾不如久老为圃者。”“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者,樊迟既请而出,夫子与诸弟子言曰:“小人哉,此樊须也!”谓其不学礼义而学农圃,故曰小人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者,孔子遂言礼义与信可以教民也。礼毋不敬,故上好行礼,则民化之,莫敢不敬也。人闻义则服,故上好行义,则民莫敢不服也。以信待物,物亦以实应之,故上若好信,则民莫不用其情。情犹情实也。言民于上,各以实应也。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者,此又言夫礼义与信足以成德化民,如是则四方之民感化自来,皆以襁器背负其子而至矣,何用学稼以教民乎?注“树五谷曰稼。树菜蔬曰圃”:树者,种殖之名。五谷者,黍稷麻麦豆也。《周礼注》云:“种谷曰稼,如嫁女以有所生也。”《周礼·大宰职》云:“园圃,毓草木。”注云:“树果蓏曰圃。园,其樊也。”然则园者,外畔藩蓠之名。其内之地,种树菜果,则谓之圃。蔬则菜也。郑玄《周礼注》云:“百草根实可食者。”《释天》云:“蔬不熟为馑。”郭璞曰:“凡草菜可食者通名为蔬。注襁,《博物志》云:“织缕为之,广八尺,长丈二,以约小儿于背。”

《论语集解》: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种五谷曰稼,种蔬菜曰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小人,谓细民,孟子所谓小人之事者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好,去声。夫,音扶。襁,居丈反。焉,于虔反。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情,诚实也。敬服用情,盖各以其类而应也。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者。杨氏曰:“樊须游圣人之门,而问稼圃,志则陋矣,辞而辟之可也。待其出而后言其非,何也?盖于其问也,自谓农圃之不如,则拒之者至矣。须之学疑不及此,而不能问。不能以三隅反矣,故不复。及其既出,则惧其终不喻也,求老农老圃而学焉,则其失愈远矣。故复言之,使知前所言者意有在也。〕

任何语言、语义的理解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其实稍加仔细一读呢,孔子并非瞧不起种粮和种菜,也并非歧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而是不主张、不支持樊迟通过发展农副业生产来实现其“政治”抱负。学习和掌握如何“好礼、好义、好信”,以身率民,而不是通过学习和传授“稼圃”于民,来实现四方百姓“褓负其子”(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前来投奔。

这样解释倒不是为了“圣人讳”,给孔子圆场子,而是因为孔子一贯教育原则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孔子对樊迟的定位不是成为“农业专家”,而是“政治专家”。就在上一篇最后几句,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于孔子,孔子回答:“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紧接着樊迟又问仁、问知,孔子说:“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都说明孔子对樊迟“修身、齐家、治国”还是寄予厚望的。这种事情就是拿到今天,哪个家长培养孩子也好,任何老师教育学生也罢,让娃娃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拼搏,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孔子说樊迟“小人哉”,批评他志向小,说的大实话,却被虚伪、虚妄的文化人所批判。弱弱问一句,批评者您主张和鼓励你家孩子去种地种菜吗?希望得到的回答不是:我家的不会去,你家的可以去,他家的鼓励去。

(13.4笔记复制完结)

关于“愚民政策”,见泰伯篇。

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鄙人笔记如下所示:

孔子曾说过“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可后世除了极小众的大师能读懂《春秋》大义,普通“识字人”还真看不明白辣个《春秋》,自然“罪”不到孔子。但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被收录到《论语》里,却成了近现代识大字的人“罪”孔子的有力“书证”。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不乏有“打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的口号出现,进而倡导打倒“孔老二”,打倒“孔家店”。到了二十世纪七零年代“批林批孔”运动,也是这句话最是能激发起革命群众“批孔”的昂扬斗志,就是因为万恶的旧社会统治阶级忠诚听从孔子的号召,才“愚弄”了善良的人民大众几千年,这口恶气必须出,这笔账必须算!由是,“革命从娃娃抓起”的《孔老二的罪恶一生》小儿书的出版发行,也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呵呵。

回头看看千年之前的宋代几位大儒如何理解释义这句话。

朱熹说:“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程颐说:“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

程颐解释的最到位,整部《论语》孔子反复阐述、弘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政以德”“仁、义、忠、信、孝、知”,经常感慨的是“道之不行”,反对、反感各种僭礼行为,怎么会一反常态倡导不要让民众去知“道”呢?既要愚民,何必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且“诲人不倦”呢?莫非孔子的意思是没有给他送火腿的民众,不能让他们“知”吗?哈哈。

邢昺也没断章取义,而是说:此章言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也。由,用也。“民可使用之,而不可使知之”者,以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故也。

话语权和话语解释权掌握在知(智)者的手里,则民知(智);掌握在愚者的手里,则愚民。孔子的思想,是用道德的力量制衡君权的,不是用道德的力量愚弄民智和约束民权的。这才是历史真相。

(8.9笔记复制完结)

关于不尊重女子,见阳货第十七篇。

17.24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鄙人笔记:

这句子曰或许是《论语》中最招人“怨恨”的一句话。《论语》通篇“女”作“汝”讲,释义为“你”。此处“女”后加了个“子”,“女子”能当“汝子”讲吗?理论上可以。但似乎孔子并非特征某个人,而是泛指“女子”。这就使得这句话“打击面”太大,得罪了“半边天”。很多女同胞或女同胞的家里人要出来主持公道。

朱熹说:近、孙、远,并去声。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邢昺说:此章言女子与小人皆无正性,难畜养。所以难养者,以其亲近之则多不孙顺,疏远之则好生怨恨。此言女子,举其大率耳。若其禀性贤明,若文母之类,则非所论也。

按照常理逻辑分析,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二十岁结婚生子,母亲和夫人都是“女子”,为何孔子把“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说其“难养”呢?不用说是孔子,就是我这烂水平,也不会去如此“简单粗暴”去妄言啊。

所以,要考虑语境,“女子”在朱熹看来,是指“臣妾”,古代男子可一妻多妾,属于合理合法,不存在道德问题。那么“多妾”就会存在众“女子”之间的生存交往问题,围绕同一个丈夫(男人),是不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呢?可以参见古代的史记文献,或是小说,应该不难得出答案。

孔子说的这句话,在当时社会结构情景下,没啥毛病。不存在不尊重女性的问题。当然,如果当代有“女子”非要和孔子讨个说法,我给被告孔老师当代理律师。

(17.24笔记复制完结)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人族生存战

    人族生存战

    面对其他种族文明入侵,人族热武器无法取得压倒性胜利时人族该何去何从?越强表示不用担心有我在人族一定会反攻回去的!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因为我啊!!!不是怕人族自相残杀怎么会出现异界进攻呢?在外族压力下人族空前团结!
  • 黑金纪元

    黑金纪元

    神魔纪元已过万年,黑金纪元轮盘转动。世界巨树接通双城,神魔学院培养英才。大地之城五族崛起,天空之城神秘莫测。(骚年,换一种口味如何?)(本书手机码字,若喜欢,请收藏,酒舟在此感激不尽!)(阶段:青铜级-白银级-黄金级-铂金级-钻石级-王者级-皇者级-圣者级,每个大阶段分为九个小阶段)
  • 自从看了玛丽苏小说

    自从看了玛丽苏小说

    某天,赵若卉从室友那里得到数十本霸道总裁和玛丽苏小说,从此踏上了爱与和平的实战之路。数次不战而败后,赵若卉又收到了数本小说,对于自己处境豁然开朗……白彦沉眸:“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赵若卉猛地把那张猛男和书生的“精美照片”藏在身后,用力摇头:“没有没有……”把爱好当职业拼命的篮球女主vs淡漠无求但内心柔软的学霸男主披着“女追男”外衣的双向暗恋。
  • 征服吧,墨瀚小姐

    征服吧,墨瀚小姐

    高楼之上,一女两男高高的站在楼顶之上,女子倾城之貌露出一丝不屑,面无表情开口道:“说好的弄完在一起呢?”“可不可以听我解释一下!”男子眼中划过不忍。“既然背叛了,那就是背叛,没什么可以好解释的!”“我......”“如若我再见到你,我们便是敌人!定要你死无葬身之地!”女子的惨痛之声久久响彻云霄,随后从楼上跳了下去。自己的权利被人夺走,爱情也是背叛的,亲情只不过是精心策划的一场戏!如若没死,必诛之!
  • 成温也成瑜

    成温也成瑜

    互相相爱最后沦落陌生人分手半年后再相见一个往自己的梦想努力获得收获一个自甘堕落半年后见面他俩该何去何从
  • 末日2115

    末日2115

    一场灾难,世界上多数的人消失了,仅剩下一部分在没有规则的世界里谋求生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紫翠国:绝世公主

    紫翠国:绝世公主

    她是一个没人要的女孩,穿越到了一位叫音靖瑶的小女孩身上,她是一位公主,但却因为修不成魔法师而遭人嫌弃,但她有她的母亲、小妹、大哥。她不是魔法师吗?错!她不但是魔法师,她还是召唤师!全系天才登场,从此夺回王国的统治,从此,音家渐渐爬上了金字塔的最高峰......
  • 不要太认真

    不要太认真

    一群都市普通白领,对待生活坚韧,认真。无奈生活不会事事如意,在无奈中,只要不放弃,继续认真对待生活,生活是有回报的,不论大小终有回报。
  • 超能虫师

    超能虫师

    虫师!一个诡异的职业.虫师!一个全能的职业.虫师!一个无耻的职业.虫师!一个坚强的职业.虫师!一个无法超越的职业.虫师!就让我们用力享受你这个职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