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4600000256

第256章 宪问14.15

14.1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晋文公(《左传》记载前671年出生,《史记》记载前697年出生,卒于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春秋晋国的第22任国君,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

齐桓公(?~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时齐国第15位国君(前685-前643年在位)。

朱熹说:谲,古穴反(依此读音为gue,但现代字典读音jue。和宋代读音已然不同了)。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孔子在晋文公和齐桓公去世后一百来年出世,是根据何文献记载得出“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的,已然不可知。

朱熹说晋文公“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说齐桓公“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参考文献是什么呢?

由于文献考证矛盾、打架的地方有很多,以至于看得多了就“疑古”了,对啥也持怀疑态度,这个不好,哈哈。

此处采取主要的文献依据为《史记》。

《史记.晋世家》:…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献公十三年,以骊姬故,重耳备蒲城守秦。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踰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从此五士,其余不名者数十人,至狄。狄伐咎如,得二女:以长女妻重耳,生伯鯈、叔刘;以少女妻赵衰,生盾。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卫。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卫侯请盟晋,晋人不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卫侯居襄牛,公子买守卫。楚救卫,不卒。晋侯围曹。三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釐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令军毋人僖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楚将子玉曰:“王遇晋到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是轻王。”王曰:“晋侯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厄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请曰:“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也”楚王怒,少与之兵。于是子玉使宛春告晋:“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咎犯曰:“子玉无礼矣,君取一,臣取二,勿许。”先轸曰:“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晋侯乃囚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楚得臣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舍,可倍乎!”楚师欲去,得臣不肯。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甲午,晋师还至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初,郑助楚,楚败,惧,使人请盟晋侯。晋侯与郑伯盟。

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驷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赐大辂,彤弓矢百,玈弓矢千,钝艘回,珪瓒,虎贲三百人。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周作《晋文侯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能慎明德,昭登于上,布闻在下,维时上帝集厥命于文、武。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于是晋文公称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处,楚诛其内,内处相应。”于是乃喜。

六月,晋人复入卫侯。壬午,晋侯度河北归国。行赏,狐偃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说我毋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然此一时之说,偃言万世之功,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是以先之。”

冬,晋侯令诸侯于温,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壬申,遂率诸侯朝王于践土。孔子读史记至文公,曰:“诸侯无召王。‘王狩河阳’者,《春秋》讳之也。”

丁丑,诸侯围许。曹伯臣或说晋侯曰:“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今君为会而灭同姓。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晋侯说,复曹伯。

于是晋始作三行。荀林父将中行,先穀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是岁郑伯亦卒。

(节选完)

《史记.齐太公世家》:…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齐师进次于陉。夏,楚王使屈完将兵陉齐,齐师退次召陵。桓公矜屈完以其众。屈完曰:“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江、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乃与屈完盟而去。过陈、陈袁涛塗诈齐令出东方,觉。秋,齐伐陈。是岁,晋杀太子申生。

(节选完)

《论语注疏》: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郑玄曰:“谲者,诈也,谓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是谲而不正也。”)齐桓公正而不谲。”(马融曰:“伐楚以公义,责苞茅之贡不入,问昭王南征不还,是正而不谲也。”)。邢昺说:此章论二霸之事也。谲,诈也,谓晋文公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是诈而不正也。齐桓公伐楚,实因侵蔡而遂伐楚,乃以公义责苞茅之贡不入,问昭王南征不还,是正而不诈也。云“谓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者,案《左传》:僖二十八年,“冬,会于温。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是也。云“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者,亦彼《传》文也。云“是谲而不正也”者,晋侯本意,欲大合诸侯之师,共尊事天子,以为臣之名义,实无觊觎之心。但于时周室既衰,天子微弱,忽然帅九国之师,将数千万众入京师,以临天子,似有篡夺之说,恐为天子拒逆,或复天子怖惧,弃位出奔,则诸侯心实尽诚,无辞可解,故自嫌强大,不敢朝王,故召诸侯来会于温。温去京师路近,因加谓谕,令王就会受朝。天子不可以受朝为辞,故令假称出狩,诸侯因会遇王,遂共朝王,得尽君臣之礼,皆孔子所谓谲而不正之事。圣人作法,所以贻训后世。以臣召君,不可以为教训,故改正旧史。旧史当依实而书,言晋侯召王,且使王狩。仲尼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天王自来狩猎于河阳之地。使若猎失其地,故书之以讥王然。云“伐楚以公义,责苞茅之贡不入,问昭王南征不还”者,案《左传》:“僖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是也。杜注云:“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而灌之以酒为缩酒。《尚书》‘包匦菁茅’,茅之为异,未审。”“昭王,成王之孙,南巡狩,涉汉,舡坏而溺。周人讳而不赴。诸侯不知其故,故问之。”案《禹贡》“荆州包匦菁茅”,孔安国云:“其所包裹而致者。匦,匝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郊特牲》云“缩酌用茅”,郑玄云:“泲之以茅缩去滓也。”《周礼·甸师》“祭祀,共萧茅”,郑兴云:“萧字或为茜,茜读为缩。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缩,渗也,故齐桓公责楚不贡苞茅,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杜预用郑兴之说。孔安国以菁与茅别。杜云“茅,菁茅”,则以菁茅为一,特令荆州贡茅,必当异于馀处,但更无传说,故云“茅之为异,未审”也。沈氏云:“大史公《封禅书》云:‘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杜云‘未审’者,以三脊之茅,比目之鱼,比翼之鸟,皆是灵物,不可常贡,故杜云未审也。”旧说皆言汉滨之人以胶胶舡,故得水而坏,昭王溺焉,不知本出何书。

从上面的文献可以看出,对于孔子说“齐桓公正而不谲”的原因,朱熹与邢昺(何晏、郑玄)的解释是一致的,史实证据都是拿齐桓公伐楚说事儿。对于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朱熹与邢昺(何晏、郑玄)的解释不一致,朱熹认为是“文公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邢昺则认为“晋文公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是诈而不正也”。

那到底孔子的原意是什么呢?各位大家释义孰是孰非呢?个人认为,只能多看多读史书,自己悟了,哈哈。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观却是主观的。

同类推荐
  • 华南一梦遇佳人

    华南一梦遇佳人

    华南大学是个奇特的大学,因为就没有一个谈恋爱的,都是奔着结婚去的!据知情人士透露,一切皆因一场梦。PS:绝非华南理工大学!!!
  • 好像在梦里

    好像在梦里

    一生得一人足已。很幸运,青葱岁月里有你相伴。
  • 竹马总想骗我谈恋爱

    竹马总想骗我谈恋爱

    阮糖暗恋男神很久了,于是她找上了自己的竹马,也就是男神的弟弟时燃当助攻。时燃告诉她——“我哥喜欢短发乖巧的女孩子。”“我哥最喜欢的水果是榴莲。”“我哥不喜欢喝酒,但是他喜欢酒心巧克力。”后来,时燃意外翻车以后,阮糖气愤地找他算账。“你这个骗子!你哥根本不喜欢短发乖乖女,他喜欢长发大波浪的!”“他最讨厌的水果就是榴莲!”“他还对巧克力过敏!”“混蛋!”时燃认错态度良好,“我不知道我哥喜欢什么,我只知道,我喜欢你。”【心机小狼狗套路呆萌小青梅,最后追妻火葬场的故事】
  • 鬼面之说1

    鬼面之说1

    人类,心之两面。一面为善,一面险恶。恶之面,即为鬼面....
  • 第一娇妃

    第一娇妃

    世人皆知,晏家嫡长女才貌双全,然一纸圣旨,晏家嫡长女被赐给了心智只有五岁的安王容云黎……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黑暗穿巡

    黑暗穿巡

    世界总不完美,希望与现实总在背离。曾今的你可能感叹在世上没有适合自己的角色,或者感叹自己没有扮演好当前的角色。然而,末日的悄然而至打破了这一切。许多人匆匆离开,剩下的人忙碌着为生存,残喘着为了希望。在末日中,餐桌旁烛光下。忽明忽暗,灰色是衬布,凄凉是佐料,狂热是毒药,还有那冷漠亦是便饭。为了生存去争斗,为了希望去反抗,为了私利去暗算。因果报应,天理循环,万事微妙关联着。追寻光明?融入黑暗?感受活在这段光阴中的凄美。些许惊悚、些许悬疑、些许宗教、些许哲学,加之一个未来的年代·······宛如你在陌生的世界,打开一道陌生、黑暗的门。你,永远不知道,那黑暗的后面是什么·········
  • 死亡之女

    死亡之女

    红镰一显血光现,善恶皆尽一念间。君我既定三生缘,何惧世间言蜚语。
  • 时光清浅卿华年

    时光清浅卿华年

    沐云锦本是穿书,死后再次重生到十三岁。如今她要贪财好色的安安稳稳的过完一生。数数银子,撩撩美女美男。却碰到了铁板。陆二爷玩着沐锦的长发,笑道:“丫头,我有钱,我好看。”沐云锦:“……”陆二爷:“丫头,你收了我的东西就要对我负责。”沐云锦:“……”陆二爷:“丫头,你刚才亲了我。我要以身相许。”沐云锦:“爷?你高冷人设呢?你的不近女色呢?”陆二爷:“我是不近女色,但是只近你的色。”#腹黑将军vs伪兔子小郡主##陆二爷娶小郡主了么##小郡主的日常撩妹#
  • 星际吊尾车

    星际吊尾车

    原定无cp(看情况而定),大女主文,作为星际吊尾车的祈愿是什么?那就是——不成为吊尾车,轩辕少瑜,从小到大,都是那个及格线上的人,开始的时候,她只想吃吃喝喝,养肥当米虫。可是,去了检测中心,看到那一串数字,她就明白,这种愿望大概就不可能了。
  • 部落冲突:人族起源

    部落冲突:人族起源

    长相一般、身材一般、能力一般,打算找个一般的老婆,生个还算可爱的娃,安逸的度过一生的宅男穿越了。看着水面中的人影,李宇不敢相信,哦不,羽不敢相信,这张阳光帅气的脸真的是自己吗?在这个神秘的大陆,羽是继续安逸生活,还是波澜起伏?
  • 沫痕微凉

    沫痕微凉

    历经艰险终于考上梦寐以求的索晨高中!陈夏沫同学本想好好读书,做个安静而普通的乖孩子然而事情总是出乎意料为了喜欢的男生而蜕变成女汉子,却只能默默跟随在他身边为了成为一个好学生而努力读书,却莫名其妙成立校园帮派为了收情书而收到手软,却只能愤怒而无奈的塞入垃圾桶……笑看风起云涌,且看我如何一步步离男神越来越远!
  • 你说你会回来

    你说你会回来

    “你能陪我吗?”“可以。”“那我加个词,你能永远陪我吗?”“不能”
  • 再见天书

    再见天书

    远古至今,东方大陆一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茫茫宇海,混沌初开,唯一神——元始尊神觉醒。大道初开,元始尊神化蝶创世,竭尽精元,元神幻化成无限宇海,本体幻化为一本无上天书,而每隔万世,天书现世,教化普罗众生!而今,天书再次莅临人间,不知什么时候东方大陆又渐渐流行着这样两个传说:天书万万年,万世终再现!再现在何处,乾坤山上见!得天书者,一统三界!随着这两个传说越传越久,本该隐秘于世的修仙者·妖魔······也渐渐重现人间。也正因为如此,东方大陆从原本的太平盛世慢慢变成了乱象纷争,霍乱连连之地。于是乎一场精彩绝伦寻找天书·争夺天书之旅就此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