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1000000009

第9章 三辅录(3)

今案:何清谷云:长安城除以上六街外,还有太常街和城门街。八街有安门大街,从安门内向北与宣平门大街相接,其本上贯通南北,是城的中轴线;直城门大街,从直城门内向东,经未央宫北与安门大街相接;清明门大街,从清明门向西,经长乐宫北与安门大街相接;宣平门大街,从宣平门向西与厨城门大街相接;雍门大街,从雍门向东,经西市、东市南、与安门大街相接;横门大街,从横门向南,经北宫西与直城门大街相接;厨城门大街,从厨城门向南,经北宫东侧与直城门大街相接;洛城门大街,从洛城门向南与宣平门大街相接。四条东西向,四条南北向,街道都是直线。在大街的十字路口立有华表作为路标,最长的是安门大街。长五五米;其次宣平门大街,长三八米;最短的是洛城门大街,长八五米。其馀大街长度多为三米左右。街宽都在四十五米左右,每一大街都分为三条并行的道路,其间有两条宽约点九米、深约为点四五米的排水沟,即“御沟”。沟上植杨、柳、槐、松、柏等树。御沟中间为驰道,专供皇帝使用,宽二十米。沟两侧道路各宽十二米左右,为吏民通行。

又,香室街可能就是清明门大街;章台街大约在汉长安西南隅,因秦章台宫而得名;城门街当为安门大街;太常街当为直城门大街。馀皆不能确指。(三辅黄图校注九五至九八页)

上自封禅後,梦高祖坐明堂,臣亦梦见。於是祀高祖於明堂以配天。还作高祖馆。(北堂书钞)

三辅黄图卷五:“明堂所以正四时,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宫也。黄帝曰合宫,尧曰衢室,舜曰总章,夏后曰世室,殷人曰阳馆,周人曰明堂。先儒旧说,其制不同。或曰,明堂在国之阳。大戴礼云:‘明堂九室,一室有四户八牖,凡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援神契曰:‘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牖。’考工记云:‘明堂五室,称九室者,取象阳数也。八牖者阴数也,取象八风。三十六户牖,取六甲之爻,六六三十六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八窗即八牖也,四闼者象四时四方也,五室者象五行也。’皆无明文,先儒以意释之耳。礼记明堂位曰:‘朝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负斧南乡而立。’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服,知明堂是布政之宫也。”“汉明堂,在长安西南七里。汉书曰:‘武帝初即位,响儒术,以文学为本,议立明堂於城南,以朝诸侯。’应劭注云:‘汉武帝造明堂,王莽修饰令大。’(本注:汉书:武帝建元元年,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徵鲁申公。又郊祀志: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帝,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四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又是岁,修东封,则祀太乙五帝於明堂上坐,合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祀。是岁元封五年也。本纪,元封二年秋,作明堂於泰山下。五年春三月,至泰山增封。甲子,祠高祖於明堂,以配上帝。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於明堂。)”

今案:孝经曰:“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则汉武帝祀高祖於明堂应是崇尚古制。

何清谷曰:“汉明堂的位置,有四条与此相左的记载:水经渭水注云:昆明故渠‘东迳明堂南,旧引水为辟雍处。在鼎路门东南七里。’鼎路门即安门,是汉长安城南面正中的门。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集解引关中记云:‘明堂在长安城门之外杜门之西。’杜门即覆盎门,是汉长安城南出东头门。杜门之西也就是鼎路门东南,其位置是一致的。册府元龟卷八二六掌礼部奏议一二引宇文恺论明堂说:‘元始四年八月,起明堂辟雍长安城南门。’太平御览卷八二六资产部引三辅黄图云:‘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长安城南。’这两条都说明堂在长安城南。经许多考古考家论证,汉明堂、辟雍是同一建筑,即在今西安西郊大土门村北边已发掘的西汉礼制建筑遗址,”三辅黄图“汉明堂在长安西南七里”“应是‘在长安西北七里’之误。此处的长安亦应指唐长安县公廨所在的唐长安长寿坊,其北七唐里,即汉辟雍明堂遗址。唐韦述两京新记云:‘普宁坊,南街西出通开远门,坊西街有汉太学馀址,其地本长安故城南安门之外焉。次东汉辟雍,汉元始四年所立。’普宁坊是唐城西城内第一街的北起第二坊,其遗址的东半部适在普宁坊之内,恰为长寿坊西北第七坊。即今西安市莲湖区大土门以北。”(三辅黄图校注二八四页)

明堂建筑平面外圆内方。中心建筑建於圆形夯土台上,台面直径六十至六十二米,高出地面点三米。中心建筑平面呈“亚”字形,四面对称,边长四十二米。其正中是一个方形夯土台,边长约十七米,残高一点五米,推测台面上原有高大的三重檐建筑(太室)。在中心台的四角,各有大小相同的方形小夯土台两座。中心台有四个厅堂,各长二十四米,应即所谓“明堂”、“总章”、“青阳”、“玄堂”。四堂前面围绕敞厅。中心建筑的四周有夯筑围墙,呈正方形,四边各长二三五米,墙残高点一五至点三米,基宽一点八米。围墙内,外侧有排列有序的方形柱础石和防水坡,坡下有砖砌滴水沟、围墙正中各一门,门道宽四点五米,进深十二点五米。围墙内隅有曲尺形配房,每边长四十七米。围墙外围有圜水沟,直径三四九至三六八米,沟宽二米,深一八米,沟壁砌砖。正对四门的水沟上又各有一长方形小圜水沟。(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页)

胡巫事九天於神明台。(史记索隐)

澍案:孝武本纪云:立九天庙於甘泉。淮南子云: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是为九天也。正义曰:太玄经云:一中天,二美天,三徒天,四罚更天,五天,六郭天,七咸天,八治天,九成天也。

汉书郊祀志注引汉宫阙疏:“神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恒置九天道士百人。”水经注渭水引三辅黄图:“神明台在建章宫中,上有九室,今人谓之九子台。”又,汉武故事(古小说沈):“栾大曰:‘神尚清净。’上於是於宫外(本注:黄图二引故事云神明殿在未央宫。案:建章宫有神明台,则神明殿当在建章中。未央宫中仅有承明殿。)起神明殿九间。神室铸铜为柱,黄金之,丈五围,基高九尺,以赤玉为陛,基上及户悉以碧石,椽亦以金,刻玳瑁为龙虎禽兽以薄其上,状如隐起。椽首皆作龙形,每龙首衔铃流苏悬之。铸金如竹收状以为壁,白石脂为泥,椒汁以和之,白密如脂,以火齐薄其上。扇屏悉以白琉璃作之,光照洞彻。以白珠为,玳瑁押之。以象牙为床,帷幕垂流苏,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御。俎案器服,皆以玉为之。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子皆空其中。小铃有声,甍标作金凤皇,轩翥若飞状,口衔流苏长十馀丈,下悬大铃。庭中皆砌以文石,率以铜为瓦,而淳漆其外。四门并如之。虽仑玄圃,不是过也。”

龙台高六丈,去丰水(县)五里。(艺文类聚)

三辅黄图卷五:“龙台观,在丰水西北,近渭。”文选上林赋,“登龙台。”注:张揖曰:“观名也,在丰水西北,近渭也。”玉海卷一百六十六宫观引三辅故事云:“龙台高六丈,汉时龙见陂中,故作此台。”又卷一百六十二宫室台引括地志:“龙台一名龙台观,在雍州县东北三十五里。”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龙台泽,在(县)东北三十里。周二十五里。”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县:‘龙台泽,一云观水也,在丰水西北,近渭。上林赋云‘登龙台’是也。”长安志卷十五县:“龙台驿,在县东北三十里,周二十五里。有唐马祖坛在其中。十道志:上林有龙台观。上林赋曰‘登龙台,掩细柳’是。万舆记:在丰水西北,近渭。”

今案:龙台在今县大王镇,距县城一二点五千米。旧称龙台坊,包括陈王、冯赵、宋家、史家、营日五堡,称五龙台。(县文物志二五一页)

东山台、西山台、钓台。(玉海)

三辅黄图卷五:未央宫有“果台,东、西山二台。未央宫有钓台。”

今案:县亦有钓台。旧志载:“涝水中起一洲,高二寻有奇,名曰钓台。建以庙宇,缭以栏杆,堪登眺,不知於何时。”钓台在县南三点五千米的西摇指头东侧,属汉上林苑范围之内。(县文物志二四页)

王莽起九庙,为铜栌。(太平御览)

澍案:水经注,王莽地皇元年博徵天下工匠,坏撤西苑建章诸宫馆十馀所,取材瓦以起九庙。算及吏民以义入钱助成九庙。庙殿皆重屋。太初祖庙,东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馀庙半之。为铜栌,饰以金银雕文,穷极百工之巧。高增下功费数百巨万,卒死者万数。又案:九庙者,黄帝太初祖庙,帝虞始祖昭庙,陈胡王统祖穆庙,齐敬王世祖昭庙,济北王祖穆庙,凡五庙不。又济南伯王尊祢昭庙,元城孺王尊祢穆庙,阳平顷王戚祢昭庙,新都显王戚穆庙也。颜师古云,栌,柱上,即今所谓也。

汉书王莽传下:地皇元年“望气为数者多言有土功象,莽又见四方盗贼多,欲视为自安能建万世之基者,乃下书曰:‘予受命遭阳九之,百六之会,府帑空虚,百姓匮乏,宗庙未修,且祭於明堂太庙,夙夜永念,非敢宁息。深惟吉昌莫良於今年,予乃卜波水之北,郎池之南,惟玉食。予又卜金水之南,明堂之西,亦惟玉食。予将亲筑焉。’於是遂营长安城南,提封百顷。九月甲申,莽立载行事,亲举筑三下。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持节,及侍中常侍执法杜林等数十人将作。崔发、张邯说莽曰:‘盛德者文缛,宜崇其制度,宣视海内,且令万世之後无以复加也。’莽乃博徵天下工匠诸图画,以望法度算,及吏民以义入钱助作者,骆驿道路。坏彻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阳、犬台、储元宫及平乐、当路、阳禄馆,凡十馀所,取其材瓦,以起九庙。是月,大雨六十馀日。令民入米六百斛为郎,其郎吏增秩赐爵至附城。九庙:一曰黄帝太初祖庙,二曰帝虞始祖昭庙,三曰陈胡王统祖穆庙,四曰齐敬王世祖昭庙,五曰济北王王祖穆庙,凡五庙不云;六曰济南伯王尊祢昭庙,七曰元城孺王尊祢穆庙,八曰阳平顷王戚祢昭庙,九曰新都显王戚祢穆庙。殿皆重屋。太初祖庙东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馀庙半之。为铜栌,饰以金银文,穷极百工之巧。带高增下,功费数百钜万,卒徒死者万数。”

今案:王莽九庙遗址在今西安市莲湖区汉城北路两侧,北起枣园北坊,南至庆安机器厂,东至团结北路,西至杨家围墙村,面积约二点二平方千米。共有十二座形式完全相同的建筑。一至十一号建筑的四周有方形大围墙,边长约一四米。其内十一座建筑大小相仿、间距相等,分三排东西并列,北排,南排四座,中排三座。每座建筑都由中心建筑、围墙、四门和曲尺形配房组成。中心建筑和围墙平面作方形,轮廓如“回”字。中心建筑平面呈“亚”字形,边长约五十五米,四面对称,中央为主室,四隅为夹室。主室四周各有一厅堂,四堂之间以回廊相通,四厅堂前面各对着三个方形土台,方台外侧有砖砌路面通四门。整个中心建筑还环绕着河卵石散水,其四周夯筑围墙每边长二六至二八米。围墙每边正中的大门和四隅的曲尺形配房,形制与辟雍相同。十二号建筑位於一至十一号建筑围墙南正中,二者围墙相距十米。其内除中心建筑比一至十一号建筑约大一倍外,围墙大小及建筑形制与一至十一号建筑略同。出土柱础石上有“始建”年号、“节砀”地名等。(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页)

长乐宫中有鱼池、酒池,池上有肉炙树,秦始皇造。汉武行舟於池中。酒池北起台,天子於上观牛饮者三千人。又曰,武帝作以夸羌胡,饮以铁杯,重不能举,皆抵牛饮。西征赋云:酒池监於商辛,追覆车而不悟。(太平御览)

三辅黄图卷二:“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也。高皇帝始居栎阳,七年长乐宫成,徙居长安城。三辅旧事、宫殿疏皆曰:‘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之,周回二十里。’前殿东西四十九丈七尺,两杼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长乐宫有鸿台,有临华殿,有温室殿。有长定、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高帝居此宫,後太后常居之,孝惠至平帝,皆居未央宫。汉书:‘宣帝元康四年,神爵五彩以万数,集长乐宫。’‘五凤三年鸾凤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王莽改长乐宫为常乐室,在长安中近东直杜门。”关中记(长安志卷三引):“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也。周回二十馀里,有殿十四。汉太后常居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

今案:长乐宫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汉城乡阁老门、唐寨、张家巷、罗寨、讲武殿、李家壕、叶寨、樊寨、雷寨、查寨、南玉丰等村庄以及未央乡一部份。刘庆柱云:长乐宫东、南分别与东、南城墙相邻,西邻安门大街,北距清明门大街约五米。宫城东西二九五米,南北二二八米,周长一三七米,约合汉里二十五里。(三辅黄图校注一二页)

酒池,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是时,上方数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赏赐,厚具饶给之,以览视汉富厚焉。大角氐,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观各仓库府臧之积,欲以见汉广大,倾骇之。”西域传赞:“於是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营千门万户之宫,立神明通天之台,兴造甲乙之帐,落以珠和璧,天子负依,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四夷之客。”

陈直曰:“水经注渭水叙长乐宫殿之‘东北有池,池北有层台,俗谓是池为酒池,非也。’”杨守敬水经注疏云:“长乐宫自有酒池,池北自有台,此盖别一池,而俗以为酒池,故郦氏驳之。”(三辅黄图校证一三页)

何清谷云:“酒池的位置还有下列记载:玉海卷一百七十一宫室苑囿引括地志云:‘汉太上皇庙在雍州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中,酒池之北。’元和郡县图志卷一长安县云:‘酒池,在长乐宫中。’本书卷五云:‘太上皇庙 在香室街南’,‘酒池北。’香室街可能是清明门内大街,街南五百米即为长乐宫北墙,太上皇庙在街南,酒池又在太上皇庙之南。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赞补注引徐松曰:‘酒池在长乐宫中东司马门内,其水来自未央宫。未央北墉出经寿宫,南入长乐宫北墉,经长秋观大夏殿之北汇为池。’”(三辅黄图校注二五九页)

商辛,即商纣王。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帝辛“好酒淫乐”,“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

上林北至甘泉、九,南至长杨、五柞,连绵四百馀里。(西京赋注)

澍案:西都赋注引云:上林连绵四百馀里。又案: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建元三年开上林苑,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傍南山而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汉宫殿疏云:方三百四十里。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帝大修上林苑,臣远方各献名果卉三千馀种植其中,亦有为美名以标奇。

三辅黄图卷四:“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以下引文同张澍案语)”史记秦始皇本纪:“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李斯列传:“(秦二世)於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

三辅黄图卷四:“上林苑有昆明观,武帝置。又有茧观、平乐观、远望观,燕升观、观象观、便门观、白鹿观、三爵观、阳禄观、阴德观、鼎郊观、木观、椒唐观、鱼鸟观、元华观、走马观、柘观、上兰观、郎池观、当路观,皆在上林苑。又旧仪曰:‘上林有令有尉,禽兽簿记其名数。’又有上林诏狱,主治苑中禽兽、宫馆之事,属水衡。又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关中记(长安志卷四引):“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建章宫、承光宫、储元宫、包阳宫、尸阳宫、望远宫、犬台宫、宣曲宫、昭台宫、葡萄宫、茧观、平乐观、博望观、益乐观、便门观、众鹿观、木观、三爵观、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椒唐观、当路观、则阳观、走马观、虎圈观、上兰观、昆池观、豫章观、郎池观、华光观。以上十二宫、二十二观在上林苑中。鼎湖宫、步高宫、步寿宫、存神宫、集灵宫、望仙观,以上五宫一观,在京北属县。栎阳宫、甘宫、师德宫、池阳宫、谷口宫、长平宫、扶荔宫、白渠观,以上七宫一观在冯翊。首阳宫、望仙宫、长杨宫、礼阳宫、羽阳宫、山桀宫、藁池宫、用取宫、虢宫、回中宫、宜春观、射能观,以上十二宫二观在扶风。长门宫、钩弋宫、渭桥宫、仙人观、霸昌观、安台观、沦沮观,以上三宫四观在长安城外。”

西京杂记卷一:“初修上林苑,臣远方各献名果树,亦有为美名,以标奇丽。梨木、紫梨、青梨(本注:实大)、芳梨(本注:实小)、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本注:出琊王野家,太守王唐所献。)、瀚海梨、(本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东王梨、(本注:出海中。)紫条梨。枣七: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枣、赤心枣、西王枣(本注:出仑山)。栗四: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本注: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大如拳)。桃十:秦桃、桃、缃核桃、金城桃、绮叶桃、紫文桃、霜桃(本注:霜下可食)、胡桃(本注:出西域)、樱桃、含桃。李十五: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青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金枝李、颜渊李(本注:出鲁)、羌李、燕李、蛮李、侯李。柰三:白柰、紫柰、(本注:花紫色)绿柰(本注:花绿色)。查三:蛮查、羌查、猴查。三:青、赤叶、乌。棠四:赤棠、白棠、青棠、沙棠。梅七: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杏二:文杏、(本注:材有文采)、蓬莱杏(本注:东郭都尉于吉所献。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是仙人所食。)桐三:椅桐、梧桐、荆桐。林十株,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十株,十株,白银树十株,黄银树十株,槐六百四十株,千年长生树十株,万年长生树十株,扶老木十株,守宫槐十株,金明树二十株,摇风树十株,鸣风树十株,琉璃树七株,池离树十株,离娄树十株,四株,七株,白俞、杜、桂蜀漆树十株,栝十株,楔十株,枫四株。馀就上林令虞渊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千馀种。”

今案:何清谷云:汉上林苑的范围是:东南至 蓝田焦岱镇;南至秦岭;西至今县东部,西北至兴平,沿渭而东到泾、渭交汇之处及灞河东岸。相当今西安市周围的广大地区。(三辅黄图校注二一八页)

甘泉,解见前。

九,三秦记(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咸阳县引):“咸阳,秦所都也。在九山南,渭水北。”汉书地理志:左冯翊谷口县本注:“九山在西。”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醴泉县:“太宗昭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九山。”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醴泉县:“九山,高六百五十丈,周回五十里。按四夷郡国县道记:九山东连 仲山,西当泾水出处,故谓之谷口。”关中胜图志卷二:“九山,在醴泉县东北五十里。”“县志,山有九峰耸峻,其南麓即咸阳北阪,少东为 青峰山,又东为覆甑山,与九岗陇相接,旁有霞洞。”

长杨,汉书地理志:右扶风县本注:“有长杨宫,有射熊馆,秦昭王起。”三辅黄图 卷一:“长杨宫,在今县东三十里,本秦旧宫,至汉修饰之以备行幸。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门曰射熊观,秦汉游猎之所。”水经注渭水:“东有漏水,出南山赤谷,东北流迳长杨宫东,宫有长杨树,因以为名。”“田水出南山田谷,北流长杨宫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义引括地志:“长杨宫在雍州县东南二里。”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县:“秦长杨宫,在县东南三十三里。汉武帝好自击熊,司马相如从至上林,上疏谏。”太平寰宇记卷三十县:“汉长杨宫,在县东南三十三里,中有射熊观。汉武帝好自击熊,司马相如从至上林,上疏谏。杨雄作长杨赋。”长杨宫有长杨榭。文选西都赋:“天子乃登属玉之馆,历长杨之榭。”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一有长杨宫鼎。

今案:长杨宫遗址在今县终南镇竹园头村西一五米处。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集有云纹瓦当、四神瓦当、空心砖、回纹铺地砖及灰陶片。(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五一、一五二页)

五柞,三辅黄图卷三:“五柞宫,汉之离宫也,在扶风。宫中有五柞树,因以为名。五柞皆连抱,上枝覆荫数亩。”汉书东方朔传建元三年,武帝外出“投宿诸宫,长杨、五柞、倍阳、宣曲尤幸。”又武帝纪:“(後元二年)二月行幸五柞宫。乙丑立皇子弗陵为皇太子。丁卯帝崩於五柞宫。”又张汤传:成帝出行,“北至甘泉,南至长杨、五柞。”水经注渭水:耿水“发南山耿谷,北流与柳泉合。东北迳五柞。长杨、五柞二宫相去八里,并以树名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县:“秦五柞宫,在县东南三十八里。”西京杂记卷三:“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三抱,上枝荫覆数十亩。其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胁为文字,是秦始皇丽山墓上物也。头高一丈三尺,东边者前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父老谓其有神,皆含血属筋焉。”

今案:何清谷云:五柞宫遗址约在今县尚村镇临川寺村。在村学校及附近曾多次出土汉代云纹瓦当。(三辅黄图校注一九九页)

汉诸陵皆属太常,不属郡县。其人盗柏者市。(初学记)

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大卜、大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又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有太宰、太祝令丞,五各一尉。又博士及诸陵县皆属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武帝太初元年更曰庙祀,初置太卜。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元帝永光元年分诸陵邑属三辅。王莽改太常曰宗秩。”後汉书百官志:“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高庙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守庙,掌案行扫除。无丞。”“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丞及校长各一人,本注曰:校长,主兵戎盗贼事。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望晦时节祭祀。”汉书百官公卿表:元朔二年,“蓼侯孔臧为太常,三年坐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元朔六年,“绳侯周平为太常,坐不缮园陵免。”元狩六年,俞侯栾贲为太常,坐牺牲不如令免。”元鼎二年,“广安侯任越人为太常,坐庙酒酸论。”元鼎五年,“平曲侯周建德为太常,阳平侯杜相为太常,五年坐擅繇大乐令论。”元封四年,“侯萧寿成为太常,坐牺牲不如令论。”太初元年,“睢陵侯张昌为太常,二年坐乏祠论。”太初三年,“牧丘侯石德为太常,三年坐庙牲瘦入赎论。”後元二年,“当涂侯魏不害为太常,六年坐孝文庙风发瓦免。”始元六年,“阳侯江德为太常,四年坐庙郎夜饮失火免。”地节四年,“弋阳侯任宫为太常,四年坐人盗茂陵园中物免。”

关中记(太平御览卷五五九冢墓引):“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唯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徙民置诸县者凡七陵。长陵、茂陵各万户,其馀五陵各五千户。县属太常,不领郡也,守卫陵扫除。凡五千户。陵令一人,食官令一人,寝庙令一人,园长一人,园门令史三十二人,候四人。元帝时三辅七十万户,始不复从民陪陵。渭陵、延陵、义陵皆不立县也。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兴平县:“汉茂陵,在县东北十七里,武帝陵也。在槐里之茂乡,因以为名,守陵溉树扫除,凡五千人。”

帝陵树木为古制,白虎通卷十一崩薨:“封树者,可以为识。”“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陵“树草木以象山。”三辅旧事(张澍辑本):“汉文帝霸陵不起山陵,稠种柏树。”汉书东方朔传:“柏者,鬼之廷也。”师古曰:“言鬼神尚幽,故以松柏之树为廷府。”

长安城东十里有灵星祠(後汉书注)

灵星,史记孝武本纪:“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正义:“灵星即龙星也。”张晏云:“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见而祭之。”又“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索隐:“赤星即上灵星祠也。灵星,龙左角,其色赤,故曰赤星。”汉书郊祀志:“其後二岁,或言曰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於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後汉书祭祀志:“汉兴八年,有言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於是高祖令天下立灵星祠。言祠后稷而谓之灵星者,以后稷又配食星也。旧说,星谓天田星也。一曰,龙左角为天田官,主。祀用壬辰位祠之。壬为水,辰为龙,就其类也。牲用太牢,县邑令长侍祠。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注:“三辅故事:长安城东十里有灵星祠。”汉旧仪曰:“古时岁再祠灵星,春秋用少牢礼也。”

卫太子大鼻。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帝怒。(北堂书钞)

澍案:大鼻,太平御览引作鼻。

汉书江充传:“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充本名齐,有女弟善鼓琴歌舞,嫁之赵太子丹。齐得幸於敬肃王,为上客。久之,太子疑齐以己阴私告王,与齐忤,使吏逐捕齐,不得,收其父兄,按验,皆市。齐遂绝迹亡,西入关,更名充。诣阙告太子丹与同产姊及王後宫乱,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吏不能禁。书奏,天子怒,遣使者诏郡发吏卒围赵王宫,收捕太子丹,移魏郡,与廷尉杂治,法至死。”後充自请入匈奴,“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後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奏言上疾祟在巫。於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坐而死者前後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气,先治後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於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太子由是遂败。”“後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卫太子,即戾太子。汉书武五子传:戾太子,“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因与太子及卫氏有隙”,兴巫蛊事,在太子宫掘得桐木人。太子“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告令百官曰江充反”,与丞相刘屈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肯附。太子兵败。”亡至湖。後被发觉,太子在格斗中死。戾太子母后在巫蛊事中自杀,葬长安城南。太子葬湖。太子孙即为汉宣帝。

娄敬曰:臣愿为高车使者持节往至匈奴庭,与其分土定界,至,曰:汝本处北土之滨,秦乱,汝侵其界,不居中国地。今昏姻已成,当还本牧,还我中国地。汝作丹书铁券曰:自海以南冠盖之士处焉,自海以北控弦之士处焉。割土盟子然後还。(太平御览)

澍案:北堂书钞引云:娄敬为高车使者持节至匈奴,与分地界。作丹书铁券曰:海以南冠盖之士处焉,海以北控弦之士处焉。与此文有详略,且以娄敬之言为叙事,两有违。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於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娄敬劝说高祖都关中。“高帝问臣,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於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汉七年,韩王信反,高祖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以老弱为示,汉使十馀辈,皆言匈奴可击。又遣娄敬使,还报不可击。遂有白登之围。围解,赦敬,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娄敬又言和亲及迁徙六国後裔入关中。皆为高帝采纳。

雍正陕西通志卷七十:“敕汉建信侯娄敬墓,在安太里,有庵。(县志)在县北五里娄村。(冯志)按咸阳志:娄敬墓在县东北三十里。陇州志:敬墓在州西四十里。俱无所据。惟永寿有种金坪,有祠,差为可信。然以马、班两史,地近时同,尚且阙如,则永寿之说,亦难遽信。惟县娄村,马、冯两志,俱无词,废彼取此,庶几近之。”

今案:县娄敬墓在光明乡南什村。原封土为圆丘形,底径约六米,前有清代立“汉关内侯娄敬之墓”碑。碑高二米,高点八米。封土及墓碑俱毁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一四三页)

娄敬庵,重修娄敬庵碑记:“娄敬庵在县治东北可五里许。其殿阁之创置始末今皆无能详考。要之,其地旧载山经地志实称名胜。而县之东若北称巨观,为土人岁时报赛者则莫是庵若矣。岁久就敝,乡社耆老等鸠众力而补葺之。”(县文物志一四页)。娄敬庵与墓均在同一地。今俱毁。

永寿县娄敬墓在店头镇西坡村娄敬山(明月山)上,封土已夷平。墓前尚存有建信侯祠庙遗址。祠已毁,地表散布有绳纹板瓦,筒瓦残片。尚存碑石六通。碑为首或圆首,高二点六八至二点二米,宽一点六至点八八米,厚点三二至点二四米。其中四通为重修汉建信侯祠庙碑,一通为重修建信侯娄公殿碑,一通为重修药王庙碑。立碑年分别为元延元年,明正德五年,万二年、四十七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碑文俱载汉建信侯娄敬襄助刘邦定都关中,征战匈奴,後隐於明月山,百姓建庙奉祀等事,(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三八八页)

高祖被十创十二,矢石中通者四。卒以征英布中流矢崩。(史记集解)

史记高祖本纪,楚汉相持於广武,汉王数项羽十罪,“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族,毋令楚乘胜於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又,高帝作战时,曾有替身,两京杂记卷四:“高祖与项羽战於垓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皆假为名。”

史记黥布列传:“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陈胜起,英布率众归项梁。项梁死,又归项羽。项羽兵至新安,使布坑杀章邯降卒二十馀万。至咸阳,封为九江王,都六。英布使击杀义帝於郴县。楚汉相争,英布归汉。天下初定,封布淮南王,都六。高祖十一年,英布反,帝亲征,遂灭之。

汉文帝遣大将军周亚夫军於细柳,今呼石徼是也。石徼西有细柳仓城,东有嘉禾仓。樊哙传柳中即细柳地也,在长安西。(汉书注)

澍案:宋敏求长安志引云,周亚夫军於细柳,今石徼是也。石徼西有细柳仓城,东有嘉禾仓。

史记孝文本纪:“後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居细柳。”集解:“徐广曰:‘在长安西。’按:如淳曰‘长安图细柳仓在渭北,近石徼’。张揖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索隐按:三辅故事细柳在直城门外阿房宫西北维。又匈奴传云‘长安西细柳’,则如淳云在渭北,非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细柳仓在雍州咸阳县西南二十里也。”汉书文帝纪;“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服虔曰:“在长安西北。”如淳曰:“长安细柳仓在渭北,近石徼。”张揖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师古曰:“匈奴传云“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此则细柳不在渭北,揖说是也。”三辅黄图卷六:“细柳仓、嘉仓,在长安西,渭水北。古徼西有细柳仓城,东有嘉禾仓。”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咸阳县:“细柳仓,在县西南二十里。汉旧仓也。周亚夫军次细柳,即此是也。张揖云在昆明池南,恐为疏远。”水经注渭水:“渭水又东,与丰水会於短阴山内,水会无他高山峦,所有唯原阜石激而已。水上旧有便门桥,与便门对直。”

今案:何清谷云:“短阴山指今咸阳市区西南渭河东侧的一片台原,石激在短阴山及便门桥西端。依此推之,细柳仓当在今咸阳市西南渭河西岸、便桥之西的台地上。”(三辅黄图校注三三三页)

周亚夫,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勃死後,“文帝乃择绛侯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後。”“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於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後因与景帝政见不和,加之其子购尚方甲不予钱,被告发,召诣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攻赵贲,下、槐里、柳中、咸阳。”索隐:“按:柳中即细柳,地在长安西也。”

细柳在直城门外、阿房宫西北。(史记索隐)

澍案:汉书: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注:服虔曰:在长安西北。如淳曰:长安细柳仓在渭北,近石缴。张揖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师古曰:匈奴传云: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灞上。此则细柳不在渭北明矣。当如揖说在昆明池之南者也。续郡国志:长安有细柳聚。前书周亚夫所屯处。元和志,细柳营在万年县东北三十里。相传,云周亚夫屯军处。

今案:亚夫所屯在咸阳县西南二十里。汉原仓也。亚夫军次细柳即此是也。张揖云在昆明池南恐为疏远。

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汉宫殿疏曰:‘西出南头第二门也。’亦曰故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汉书成帝纪:成帝为太子时,“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

今案:直城门遗址在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周河湾村。城门有三个门道,中央门道宽七点七米,两侧门道宽八点一米,间隔约四米。(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五页)

阿房宫,三辅黄图卷一:“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馀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馀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作阿房前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建五丈旗。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本注:磁石门,乃阿房北阙门也。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之,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以示神。亦曰却胡门。)周驰为道,度渭属之咸阳,以象太极阁道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基旁,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长安志卷十二长安县:“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县西二十里。东、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十六国春秋曰:坚建元二十年,慕容冲据阿房城。初,民谣曰:‘凤皇凤皇上阿房。’坚以凤皇非梧桐不,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千万株于阿房以待凤皇之至。小字凤皇,终为坚贼。”

今案:阿房宫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前。(同上四八页)

弄田在未央宫中。(太平御览)

澍案:昭帝纪注臣瓒引作西京故事。

三辅黄图卷三:“弄田,在未央宫。弄田者,燕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汉书昭帝纪曰:‘始元元年,上耕於盾弄田。’应劭注云:‘帝时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成帝建始三年,小女陈持弓年九岁,阑入尚方掖门,至未央殿盾禁中。”

汉丞相夏侯婴墓在饮马桥东大道南。今俗人谓之马冢也。(初学记、北堂书钞)

澍案:博物志云,公卿送婴葬至东都门外,马不行,掊地悲鸣,得石椁,有铭曰:“佳城,二千年见白日。于嗟,滕公居此室!”乃葬之。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汝阴侯夏侯婴者,沛人也。为沛司御”,与高祖相善。高祖入沛,婴以为太仆。後从击秦军雒阳东,赐爵封转为滕公。军入关中。“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儿欲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汉王立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婴以太仆从击荼。”次年,封汝阴侯。平城被围,“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後从击黥布。孝惠即位,“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之。”惠帝崩,事吕后。吕后崩,迎立代王,是为文帝。八岁卒,谥为文侯。

水经注渭水:“故渠东北径汉太尉夏侯婴冢西。葬日,柩马悲鸣,轻车罔进,下得石椁,铭云:“于嗟滕公居此室!”故遂葬焉。冢在城东八里,饮马桥南四里,故时人谓之马冢。”西京杂记卷四:“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滕公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椁。滕公以烛照之,有铭焉。乃以水洗,写其文,文字皆古,左右莫能知。以问叔孙通,通曰:科斗书也。以今文写之曰:‘佳城,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滕公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

武帝时,後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城、合欢、兰林、披香、凤皇、鸳央等殿。後有增修安处、常宁、若、椒风、发越、蕙草等殿。

澍案:太平御览引作三辅录,其文似故事,今移入。

三辅黄图卷三:“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取其温而芬芳也。武帝时後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皇、鸳鸾(陈直曰:原作“鸳鸯”,据西京赋等改)等殿。後又增修安处、常宁、若、椒风、发越、蕙草等殿,为十四位。成帝赵皇后居昭阳殿(本注:号飞燕,以其体轻也。)有女弟,俱为婕妤,贵倾後宫。昭阳舍兰房椒壁,其中庭彤朱,而庭上髹漆,切皆铜沓,(本注:切,门限也。)黄金,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函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自後宫未尝有焉。”文选西都赋:“後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成、安处、常宁、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李善注引汉宫阁名云:“长安有合欢殿、披香殿、鸳鸾殿、飞翔殿、馀亦皆殿名。”又西京赋:“後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皇、鸳鸾。”关中记(文选古意酬到溉登琅城诗注引):“未央殿,东有鸳鸾殿。”汉书外戚传:班婕妤“居增成舍,”应劭曰:“後宫有八区,增成第三也。”郊祀志下:“(宣帝时),凤凰集上林,作凤凰殿。”何清谷云:“据此可知凤凰殿宣帝时建,与本段所云凤凰殿为武帝时後宫八区之一不同。”(三辅黄图校注一五三页)陈直曰:“西安汉城遗址,出土有‘昭阳竟成,宜佳人兮’八字镜;又出有‘披香殿当’瓦,庾信春赋所谓‘披香殿作春衣’是也。”(三辅黄图校证五八页)

后从帝行幸甘泉宫,居长定宫。长门宫在长安城,孝武陈后居之。昭台在上林苑中,孝成许皇后废处昭台宫,岁馀,徙长定宫。

澍案:玉海引作三辅录者非,今入故事中。

三辅黄图卷三:“长定宫,林光宫中有长定宫。”何清谷曰:“林光宫中的长定宫待考。长乐宫有长定殿,疑即许皇后所徙居的长定宫。”(三辅黄图校注一八页)长安志卷四:“宣帝许皇后、成帝许皇后居长定宫。”但此长定宫在长乐宫内。

三辅黄图卷三:“长门宫,离宫,在长安城。孝武陈皇后得幸,颇,居长门宫。”何清谷曰:“长安志卷四长门宫下毕沅注云:‘宫在长安故城之东。’长门宫不在长安城中,也不是长安城的那一个门,而在汉长安故城东南,水的西侧。水古代又习称长水。据清嘉庆咸宁县志卷二载:长门‘在灞河合长水处,当在今午门社东’,即今西安市东北的赵村东。水经渭水注云:‘灞水又北,长水注之。’可能因在长水水口,因称长门。武帝初为其姑母馆陶长公主即窦太主在此地营建乐的园林,称长门园。由於此地是籍田区,有长修竹、凤景佳丽,皇帝常来而无宿宫,於是窦太主献长门园,武帝更名长门宫。事见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如淳注:‘窦太主园在长门,长门在长安城东南,园可以为宿馆处所,故献之。’又见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下:韩臣率军‘西至新丰,与莽波水将军战,波水走。韩臣等追奔,遂至长门宫。’多日後农民军才从宣平门进城,可见长门宫绝不在长安城中。”(三辅黄图校注一八页)文选长门宫赋:“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曾祖父陈婴与项羽俱起,後归汉,为堂邑侯。传子至孙午,午尚长公主,生女。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馀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馀人。楚服枭首於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明年,堂邑侯午薨,主男须嗣侯。主寡居,私近董偃。十馀年,主薨。须坐淫乱,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後数年,废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东。”

昭台宫,三辅黄图卷三:“在上林苑中。孝宣霍皇后立五年,废处昭台宫。後十二岁,徙云林馆,乃自杀。”陈直曰:“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三有‘昭台宫铜偏壶,元康三年造’。又西安高窑村上林苑遗址,出土铜鉴等二十二件,有上林昭台厨铜。”(三辅黄图校证六九页)何清谷曰:“西汉后妃失宠,常被软禁於昭台宫。汉书卷九十七外戚霍皇后传:宣帝地节四年,‘霍后立五年,废处昭台宫。後十二岁,徙云林馆,自杀。’与本文略同。又汉书卷九十七外戚许皇后传,成帝鸿嘉三年,‘许后坐废处昭台宫’。‘在昭台岁馀还徙长定宫。’”(三辅黄图校注一七九页)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嘉女也。元帝悼伤母恭哀后居位日浅而遭霍氏之辜,故选嘉女以配皇太子。初入太子家,上令中常侍黄门亲近者侍送,还白太子说状,元帝喜谓左右:‘酌酒贺我。’左右皆称万岁。久之,有一男,失之。及成帝即位,立许妃为皇后,复生一女,失之。”“后聪慧,善史书,自为妃至即位,常宠於上,後宫希得进见。皇太后及帝诸舅忧上无继嗣,时又数有灾,刘向、谷永等皆陈其咎在於後宫。上然其言。於是省椒房掖廷用度。”“是时大将军凤用事,威权尤盛。其後,比三年日蚀,言事者颇归咎於凤矣。而谷永等遂著之许氏,许氏自知为凤所不佑。久之,皇后宠益衰,而後宫多新爱。后姊平安刚侯夫人谒等为媚道祝後宫有身者王美人及凤等,事发觉,太后大怒,下吏考问,谒等诛死,许后坐废处昭台宫,亲属皆归故郡山阳,后弟子平恩侯旦就国。凡立十四年而废,在昭台岁馀,还徙长定宫。後九年,上怜许氏,下诏曰:‘盖闻仁不遗远,谊不忘亲。前平安刚侯夫人谒坐大逆罪,家属幸蒙赦令,归故郡。朕惟平恩戴侯先帝外祖,魂神废,莫奉祭祀,念之未尝忘于心。其还平恩侯旦及亲属在山阳郡者。’是岁,废后败。先是废后姊寡居,与定陵侯淳于长私通,因为之小妻。长绐之曰:‘我能白东宫,复立许后为左皇后。’废后因私赂遗长,数通书记相报谢。长书有谩,发觉,天子使廷尉孔光持节赐废后药,自杀,葬延陵交道厩西。”

西以散关为界,东以函谷为界,南以武关为界,北以萧关为界,四关之中谓之关中。(史记索隐)

澍案:何孟春注李东阳乐府引云:汉都咸阳,东有函谷关,南有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咸阳居四关之中,故曰关中。与此微。

散关,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宝鸡县;“散关,在县西南五十二里。蜀志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太平寰宇记卷三十宝鸡县:“大散关,在县西南五十二里,老子著书处,或云在函谷。按郡国志云,岐阳大山岭通褒斜大路。”关中胜图志卷十八:“大散关,在宝鸡县南五十二里大散岭上,通褒斜。後汉书顺阳侯嘉传:建武二年,延岑引兵北入散关,至陈仓,嘉追破之。注:散关故城在陈仓县南十里,有散谷水,因取名焉。”水经注:水东入散关。唐书地理志:宝鸡县西南有大散关。通典有水,散关,在宝鸡县南。九域志:宝鸡县有武城、车舍、大散三镇。中兴四朝志:大散关属梁泉县,在宝鸡南,为秦、蜀往来要道。自关距和尚原才咫尺。两山关控斗绝,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实表裹之形势也。县志:一曰散关,在大散岭上,为秦、蜀襟喉。南山自蓝田而西至此方尽。又西则陇首特起,渭萦流,关当山川之会,扼南北之交。”

今案:大散关遗址在今宝鸡市渭滨区益门乡二里关村西。现关隘两侧山崖间残留有石砌关墙残段,关下崖壁存有一九三六年赵祖康题“古大散关”四个楷书大字。(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二九页)

函谷关有二。雍录卷六:“秦函谷关在唐陕州灵宝县南十里。灵宝县者,汉弘农县也,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其中劣通行,路东西四十里,绝岸壁立岩上,柏林阴荫,谷中常不见日。关去长安四百里,日入则闭,鸡鸣则开。东至山,西至潼关通名函谷,实为天险。”史记孟尝君列传:“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姓名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後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史记项羽本纪:“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水经注河水:“历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故西京赋曰:岩险周固,襟带易守,所谓秦得百二,吞诸侯也。是以王元说隗嚣曰: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图王不成,其弊足霸矣。郭缘生记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道东原上,云李典营。义熙十三年,王师曾据此垒。西征记曰:沿路逶,入函道六里,有旧城,城周百馀步,北临大河,南对高山。姚氏置关以守峡,宋武帝入长安,檀道济、王镇恶,或据山为营,或平地结垒,为大小七营,滨带河险,姚氏亦保据山原陵阜之上,尚传故迹矣。”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大汉重生

    三国之大汉重生

    天下英雄,唯子玮与操尔!喂,等等,还有我刘玄德呢?群雄逐鹿哪家强?且看山阳刘子玮!枪挑四面敌,剑扫八荒勇。神箭破长空,诡智谋天下!天下三分,谁执牛耳?汉室江山,谁主沉浮?刘琦曰:“某在!汉室不亡!”堂堂中华立,谁敢捋虎须?给我三寸笔锋,还你大汉重生!———欢迎加入书友群658686404
  • 汉垣

    汉垣

    光和三年,看似昏庸的刘宏兵行险招喘息着四百年大汉王朝的最后一口气。何进挥舞着长剑,眼里尽是窦武的样子。天下纷乱将起,张角的布局刚刚开始。黑暗角落里,一双大手也开始想要操控天下。而王协,犹如一叶小舟在这汉末的漩涡里拼命寻找着自己的方向。随着大汉最后一片残垣的剥落,命运的潮水肆意横流,乱世将起……注:非考究,轻架空。
  • 大金融皇帝

    大金融皇帝

    “小李子,朕新推出的衣服品牌,是否推销出去?”“回陛下话,已经到位,街上的百姓很欢喜,大家都非常喜欢陛下您设计的衣服与品牌。”
  • 借天改明

    借天改明

    直接穿越到崇祯面前,凭借逆天穿越身份,助其革新朝政,顶住天灾,灭掉建虏,扬威海外!一洗明末历史的遗憾?
  • 唐川从衙役开始

    唐川从衙役开始

    别人穿越不是巨贾富商王侯将相,也是满腹诗书前途无量,唐川不明白,自己怎么就穿成了个一穷二白的小衙役呢?好吧……那就从衙役开始,给自己在这大唐盛世谋一个好前程吧!
热门推荐
  • 冷公主的迷雾恋情

    冷公主的迷雾恋情

    她们,性格各异。他们,冷酷,花心,开朗。她们和他们在经过了无数的第一次后,她们是否能唤起他们的记忆???又是否能和他们重新开始???
  • 真爱不言败

    真爱不言败

    爱是什么,叶轻柔根本就不清楚,对于男人具有抗拒心理的她无奈接受了薛浩然,薛浩然虽然得到了她,但是叶轻柔却是感觉他无法进入她的心里。她感觉不到任何的温暖,心里默默地想尽办法来折磨那个傻傻的喜欢自己的男人,然而薛浩然真的是那么的不堪吗?若干年后,她这才明白,原来那个在真爱面前不言败的男人才是真正心疼自己的男人。
  • 余生不变我不走

    余生不变我不走

    他和她本是一对恋人,他因种种苦衷和她分手,她又因为失忆,甘愿呆在他身边,有一天,她记忆苏醒了……
  • 走向成功捷径的秘诀

    走向成功捷径的秘诀

    本书包括四章,分别为:笃学不倦乃成功之基石;浑圆玲珑乃成功之要道;礼行天下乃成功之华衣;放正心态乃成功之佐助。
  • 上古山海录

    上古山海录

    若是你我为星,而这苍穹为兵,谁道是神鬼奇听,谁著这山海成经;亦是神鬼志异,断是后人言戏,不解这山海何意,且随我乘风而去。
  • 暗恋成瘾,抱得总裁归

    暗恋成瘾,抱得总裁归

    傅安琛是白宋宋心中的一颗朱砂痣,谁也不能轻易将她好不容易才得到的男人给抢走!且看阳城头牌千金名媛如何虏获第一傲娇男的心吧!
  • 伴你一生

    伴你一生

    他和她,似那瞬间一现的昙花,美得惊艳却过早凋谢。他们曾爱得争执百出,不欢而散,也曾爱得刻骨铭心,轰轰烈烈。时间将回忆定格,美好尘封,不离亦不弃。当命运与誓言交织,宁可选择永不交集,但却注定生死缠绵。命运触及的不堪回首却让他们束手无策,连承诺也像个玩笑。夏天皓注定将与沈天心错过。
  •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经建立道场仪轨经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经建立道场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隐婚男女:最贱夫妻档

    隐婚男女:最贱夫妻档

    KAO!绿茶婊女闺蜜勾搭上了未婚夫,渣男渣女还计划着跟她摊牌。这么狗血淋漓的事情摊在她头上,叔可忍婶也不能忍!输人不输阵,超帅男闺蜜神马的一定要果断拉来镇场子……只是这男人是谁啊?!邪魅狂拽酷霸帅的男神一枚。对不起!男神,姐认错人了!神马???让她以身相许!大叔,你这精神补偿费要的忒贵了点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