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8700000051

第51章 宋词篇(7)

【鉴赏】

此词为醉归临皋抒怀之作,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上阕写饮酒醉归。词人选取了其中三个片段进行描写。起笔直叙其事,交代饮酒时间、地点。“醒复醉”三字,见词人欲谋醉以忘忧的心态。其时东坡贬谪待罪,心情郁闷,所以借酒消愁一巡又一巡。“归来”已在回家路上,夜已深沉。“仿佛”一词,言其醉酒而归迷离恍惚之态。接下去三句,词人已到了家门前。可夜已是如此深沉,站在门外,居然能听到屋内家童的鼾声。夜之安静,夜之深沉,于此一声音中侧面衬托尽出。“敲门”两句叙词人的行动。此刻,词人渐渐酒醒,静夜当中似乎更获得了一种清醒和宁静,而拄着手杖去江边静听江流的声音。这一身影,使人见到词人的不为俗羁、随缘自适、洒脱出尘的胸怀。“江声”暗示其反思往事,心潮起伏,为下阕抒情做好铺垫。

下阕承前抒发感慨。从静夜奔腾不息的江流声中,词人渐渐的清醒,回思往事,返观现在,感慨油然而生。“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一化用《庄子》语意而不着痕迹之语,是其心灵深处的由衷感叹和深切呼喊。用“长恨”、“何时”,语气强烈,情感深沉。“夜阑”句笔意转缓,明写外部世界风静水平之象,暗写词人心境终于归于宁静与世俗。“小舟”两句写其超脱之后的人生选择:随江水而消逝,寄生于江海,人的生命主体也便不受任何束缚而归于自由。全词至此收束,浑然一体,境界高妙。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1],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州,即今湖北黄冈。沙湖:在黄冈东三十里。

[2]芒鞋:芒草编结的草鞋。[3]一蓑烟雨:喻指人世的风雨烟波。蓑,蓑衣,蓑草编织的防雨具。此处为虚指。

出行遇雨,本属平常,但作者以小见大,平中见奇,通过对眼前风雨等闲视之的叙述,抒发了从容面对人世沉浮的胸襟气度。

上阕第一句直抒面对风雨的态度。穿透树林、击打树叶沙沙成声的雨,堪可令人惊慌失措,或者狼狈不堪。但词人的态度不但是“莫听穿林打叶声”,将外界风雨置之度外,甚至可以在风雨中安步徐行,吟诗作对,其从容泰然,他人难及。“莫听”、“何妨”相互呼应,随口说出,更见超然之态。后三句承前细写。竹杖芒鞋本粗陋无以抗风雨,可在面对风云变幻安然处之的词人看来,比之高头大马甚至更加轻便。一句反问“谁怕”,不但超然,更见傲然之态。最后一句收束上阕,言词人直欲“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况偶然途中遇雨?此一超旷论说,使此前的雨中徐行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苏轼基本人生态度的表达。

下阕一转,以料峭春风吹得酒醒转出另一境界。“酒醒”,意味着前述傲然行动、超旷议论略带醉意。此时风之料峭,雨之冷冽,使词人在“微冷”中醉意顿消,前此态度似乎也颇让人怀疑。但作者以“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叙述另推新境,产生柳暗花明的效果,词人也在自然风雨的阴晴变幻中获得更深沉的体会,而非一时的醉中壮语。“回首”以下,表面写自然风物,实际写更深沉的人生态度。此时,词人心境已进入一个更为高妙的境界:不是傲然从容面对风雨,而是根本无风雨一念,人世浮沉荣辱,俱已不在词人的心灵范围内。超然至此,已至极致。

全词构思巧妙,平中见奇,从遇雨之吟啸徐行升华为超然世外,不以物喜,不因己悲,从而使人在沉浮荣辱中以人格的超旷消解所遇到的挫折磨难,立意高远,非常人能匹。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2]。谁见幽人独往来[3],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1]黄州:今湖北黄冈。定惠院:黄冈东南的寺院。

[2]漏断:漏中水滴尽了,指已经夜深。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3]幽人:幽居之人。此处苏轼以幽人、孤鸿自况。[4]省(xǐng):知晓。

苏轼曾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突遭逮捕,险遭杀头,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黄州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贬所。这首词抒写苏轼贬居黄州后幽独寂寞、忧生惊惧的作品,大约作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元丰五年(1082)期间。上阕首先塑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梧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景象,构成了一幅萧疏、凄冷的寒秋夜景。“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色调的景色叙述,其实是人物内心孤寂的反映。寥寥数语,人物内心的情感已隐约可见。“谁见”两句,用一个问句将孤独落寞的人推到前台。由于古诗词独特的歧义句法,这句词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意义:其一是词人自叹,谁见我幽居之人寒夜难眠呢?知我者只有“飘渺孤鸿影”;其二,寒秋深夜当中独自往来的幽人,正是像那夜半被惊起的飘渺孤鸿影啊。在此,幽人与孤鸿互衬,其类虽异,其心则同。实际上,幽人即是孤鸿,孤鸿即是幽人,这一种互喻叠映关系,使下阕所写孤鸿,语语双关,词意高妙。反问句的使用,使得词作情感加强。

下阕承前而专写孤鸿。叙述了被惊起后的孤鸿不断回头和拣尽寒枝栖身不肯栖的动作。孤鸿的活动正是词人心境的真实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几乎濒临死亡,曾在狱中做了必死的打算,此时虽然出狱,而惊惧犹存;异乡漂泊,奇志难伸,只令人黯然神伤,百感交集。“有恨无人省”是词人对孤鸿的理解,更是孤鸿的回头牵动了自己内心的诸多隐痛忧思。“拣尽寒枝”是对孤鸿动作的叙述,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并暗示出当时的凄凉境况。苏轼为人正直,为官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故新旧两党虽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并不愿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正如“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即使无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此词化用曹操此意,但却意境不同,苏轼词中的孤鸿,虽然有乌鹊的凄惨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对各种逆境的自我选择,从而凸显人物内心落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奇志,使作者从自怜自叹中升华为另一种人格境界。

全词明写孤鸿,暗喻自己,鸿人合一,不即不离,确实当得黄山谷的至评:“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青玉案

苏轼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1]

三年枕上吴中路[2],遣黄犬[3],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4],莫惊鸳鸯,四桥尽是[5],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6],常记高人右丞句[7]。作个归期天定许[8],春衫犹是,小蛮针线[9],曾湿西湖雨。

【注释】

[1]该词作于哲宗元祜七年(1092)。贺方回,名铸,号庆湖遗老,宋代词人。其《青玉案》原作为:“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伯固,苏坚的字,曾任杭州监税官。吴中,今江苏苏州,苏坚的家乡。[2]三年:苏坚随苏轼在杭,已三年未归。[3]黄犬:晋陆机爱犬名。《晋书·陆机传》载,机有黄犬,能从洛阳带书信到吴,又从吴带书信返洛。[4]松江:吴淞江。小渡:渡船。[5]四桥:指姑苏垂虹桥、枫桥等四桥。[6]辋川图:唐代作者王维绘于蓝田清凉寺的壁画。王维有别墅在西安东南蓝田县境的辋川。[7]高人:高士。高洁的隐士。右丞:王维曾做过尚书右丞。杜甫《解闷》:“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8]天定许:指已获朝廷许可。[9]小蛮:白居易的家伎,以腰肢柔软称名。这里以代指苏轼侍妾朝云。

【鉴赏】这首送别词,是苏轼知杭州时为送苏坚归吴中而作。苏坚字伯固,在杭州曾助苏轼浚西湖,修长堤,与苏轼相友善。但苏轼此词别开生面,落墨不在“别”而在“归”。

上阕写送友归去吴中。“三年”两句写对友人的理解和别离。伯固随苏轼三年,枕上魂牵梦萦希望归去,如今成行,词人既为这而感到欣喜,为朋友而感到高兴,也为朋友即将离别而生眷恋。但欣喜为主,所以使可以洒脱地“遣黄犬,随君去”,希望伯固去后可以遥致书信,以慰朋友挂念之心。“若到”以下,想象伯固沿途景象。松江小渡,鸳鸯四桥,都是老夫曾游过的地方,虽是想象,亲切如在目前,使人顿生物我两忘之心,也生思旧慕归之意。

下阕写思归情怀。“辋川图”既是写吴中风光如画,也借王维“辋川图”一典表达归隐情怀。苏轼宦海沉浮,始终不忘归隐以求身心的宁静自由。王维后期的隐居生活和词中情调便成了苏轼经常羡慕叹息的对象。在词中,伯固思归已然成行,自己则更因伯固之归吴中而慨叹自己欲归而不得归。“作个归期”为铺垫蓄势之后直接吐露心愿,这一愿望强烈如斯,甚至连天都已经被感动。被西湖雨淋湿的春衫便是天已许的证明了。此处的天,既是自然的青天,也隐指握有士人命运的朝廷。春衫湿,是送别时雨景,也是惜别时情谊,更使人思念做春衫之人。“小蛮”一词,借白居易姬人名指爱妾朝云。春衫上细针密线,皆是相思密意,更增归隐之意。

全词,明写送友归乡,暗写自己思乡怀归。典故贴切,语意丰富;语言自然通畅,虽是和贺铸韵,却无丝毫勉强处。

贺新郎[1]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2],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3],扇手一时似玉[4]。渐困倚、孤眠清熟[5]。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6]。待浮花、浪蕊都尽[7],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8]。又恐被、西风惊绿[9],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10]。

【注释】

[1]此词作于苏轼出守杭州时,约在哲宗元祜四年(1089)至六年间。《古今词话》:“苏子瞻守钱塘,有官妓秀兰……子瞻因作《贺新郎》,令歌以送酒。”[2]槐阴转午:指槐树影移,时光过午。[3]生绡:未经过捶捣、练丝程序的丝织物。制衣需织物柔软,故加以捶练;制扇需织物挺括,故用生丝。[4]扇手:白团扇与素手。[5]清熟:安稳熟睡。[6]“石榴”句:化用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山榴花似结红巾。”[7]浮花浪蕊:指浮艳争春的花朵。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榴花夏开,两句言榴花繁盛时,百花俱已零落。浮、浪,有轻薄意,言其不能长久。

[8]芳心千重:以女人喻花,形容石榴花瓣的重叠。[9]西风惊绿:言秋风起后,榴花凋谢,只剩下绿叶。皮日休《石榴歌》:“石榴香老愁寒霜。”[10]簌簌:出于元稹诗:“风动落花红簌簌。”

【鉴赏】

此词的写作背景,无有定说,故词的兴寄深义,也殊难确定。但千年之下,众所公认,此词无疑一篇佳作。

上阕开篇几笔勾勒,便活画出一处幽独静寂的华美屋宇。其间,“晚凉新浴”的佳人在这种幽雅静谧的气氛中若有所思。“手弄”两句,是出浴美人举止神形的一个特写。“团扇”是古代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手弄团扇”的下意识动作,含有佳人被弃的深意幽思。而团扇所衬出的美人冰肌玉骨,具有一种超脱世俗的韵致。“渐困倚”一句,写美人浴后困倦袭来,沉沉入睡。“孤”、“清”两字,点出美人处境和心境的孤寂凄冷,也与前面所描写的环境相互协调。“帘外”三句写入梦后情景:睡梦中恍惚有人推窗,惊醒瑶台好梦,若有所待醒来一看,但是哪有人影?只有风敲竹的声音,徒增人怅惘烦恼而已。

下阕写榴花,而花人相映。第一句叙述石榴浓艳之状,用“蹙”字形容半吐榴花,兼有美人蹙眉含颦风致。“待浮花”两句,以拟人手法将晚开之石榴写得不同凡俗:

无意争春,晚芳独放,在群芳过后的寂寞中“伴君幽独”,不单浓艳,更是气节不凡。“秾艳”两句,进一步点染花的美好形态,也托喻美人内心的幽愁深思。“又恐被”几句,担心芳容难久,很快被风吹得零落衰飒。只怕君来时已无秾艳可以看取,而只能对酒花前,见榴花之残蕊与美人之清泪了。

胡仔云:“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后世对此词众说不一,就在于以花喻美人虽显,但美人是否有喻君臣遇合或者独守节操之意,却在若即若离之间,难以坐实。但这种情景更显出此词意境的深远与读解的多种可能性。

洞仙歌

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1],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2]。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避暑摩诃池上[3],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前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4]?乃为足之云[5]。

冰肌玉骨[6],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7]。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8]。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9]?夜已三更,金波淡[10],玉绳低转[B11]。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同类推荐
  • 安吾人生谈

    安吾人生谈

    “巷谈师”坂口安吾经典犯罪故事杂谈集 ,战后日本罪案版“三言二拍”;日本绝版50年国内初次完整翻译出版,日本超人气动漫《文豪野犬》原型人物。汇集街头巷尾的怪奇案件,嬉笑怒骂间演绎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与太宰治齐名的“无赖派”文学旗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推崇备至的文学大师。《安吾人生谈》是坂口安吾经典犯罪故事杂谈集。本书分为两部分《安吾人生谈》和《我的人生观》。《安吾人生谈》中,作者化身“巷谈师”,以收集的犯罪者手记,生动还原犯罪故事并附上精彩的评论和杂谈。通过对一起起当时日本社会热点案件的还原和分析,一针见血且风趣幽默地指出了当时社会的症结和思想问题,批判了人性的黑暗。《我的人生观》中则收入了其八篇时事杂文,结合身边发生的社会事件,演绎当时光怪陆离的社会百态和人生百态。《安吾人生谈》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曾在日本以单行本出版,之后绝版30多年,2019年2月日本出版社重新以单行本出版。此书系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对于国内坂口安吾的读者更多了解作者思想和当时日本社会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本书分九辑:会飞的太阳、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与自己和解、蔷薇几度花、一去二三里、小扇轻摇的时光、等你80年、小欢喜、琵琶语。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动了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和发展。而这本《爱默生随笔集》就是他散文随笔代表作的精选译本。他的作品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我们所熟知的物欲横流、光怪陆离、追求金钱与时尚的美国,还有着自然、沉静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国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考验和挑战。爱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和答案。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重温他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此。
  •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

    本书从古今中外兵战、商战大量经营管理案例中运用典型案例,引导读者在识人、察人、育人、聘人、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竞争、沟通、控制、管理者的人格、经营等方面得到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跨界巨头

    跨界巨头

    灵魂+肉身=生命;灵魂+肉身+源力=超凡生命;“假如我有无尽资源,我能造出盘古!”
  • 女神的复仇计划

    女神的复仇计划

    五年前:她们亲眼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死去,并发誓要报仇五年后:她们回来了报仇了,却没想到掉入爱情的漩涡,她们害怕而逃去了美国三年后:她们以优异的成绩回了国,他们会就此相遇吗?
  • 穿越异世之似梦幻真

    穿越异世之似梦幻真

    苏媛的世界像是一场悲剧,痛苦绝望她苦苦挣扎着。没想到有一天能穿越到乙女游戏中,她的人生是否会因此而改变?
  • 风清扬传记

    风清扬传记

    故事发生在《笑傲江湖》前夕,讲述了华山剑宗风清扬的一生传奇的故事,从奇遇“独孤九剑”,成为江湖口中剑术天下第一…。从湘江初见一生的至爱慕容雪,到江南娶亲的骗局云云…。从一起长大,互相扶持的情同手足的亲师弟,到后来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变相陷害。所谓之名门正派,却是机关算尽;世上最厉害的不是武功秘籍,而是阴谋诡计、险恶毒辣的手段……是人心使然……。最后,风清扬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决定封剑隐居,不再复出江湖……
  • 我飞升到了神奇宝贝世界

    我飞升到了神奇宝贝世界

    大乘期修仙者楚凌在渡劫中遇到时空乱流,被吸入神奇宝贝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会经历什么?(注:由于是作者第一本小说,文笔不是太好,本来是娱乐小说,便轻松向,如果不喜欢的出门左拐不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间花月

    人间花月

    觉醒前,她是一个忍气吞声的废物,任人摆布,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学会隐忍,人善被人欺,懂得现实的残忍的她,又该如何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