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8700000026

第26章 唐词篇(25)

又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这首词用问答的形式来写闺情。自问自答,活泼自然。它生动地描写一个女子的设想,表达了自我的信心和决然的情绪,体现了女子的多情和专爱心理。它一反写闺情的怨思,而是欢情的显现。这种内容和形式,大都出自民歌,或者仿自民歌。

“借问”是托辞。这个问,有试试看的意思,也就是说,问问看,意在问,而不要求一定有必然的回答。问的对象是“江潮”、“海水”。江潮有潮汐,日日夜夜有来有往,人所共见,这是江潮的特征。海水的特征是既深且广,使人难以捉摸,这也是普通的常识。但二者都是自然物,没有感觉,不知会人事,而作为人,却要向它们求问,可知问者无可问之人,而求问于江潮与海水。看来这个问者无疑是濒江海而居的人。因为向自己最熟悉者发问,是生活中最自然的事。向江潮、向海水问些什么?当然是发问者最最关心的事了。问的是“君情”、“妾心”。妾心如何,自己明白,用不着问,问的明明白白是“君情”。君,所欢者,是情人;妾,当然是少女,是恋爱着的多情女子。由于恋之深、爱之挚,恋爱者往往要求能够知道所爱的情人是否也像自己那样多情、那样真挚。其所以有此问,无非在显示自己是被爱者,也是个爱者。这似乎是恋爱者的心理。明知江潮不会回答,海水当然也不回答什么问题的,可她却偏偏要向它们发问。这是恋者欢情的一种表现,多情女子内心世界的自我形容。江潮、海水,哪个像“君情”?哪个像“妾心”?对比地问,问得可爱、问得多情、问得多么活泼。多情女子的形象,写得生动活泼,呼之几乎可以出来。谁能回答她的问题?最自然的,当然是多情的女子自己了。“相恨不如潮有信。”“相”字应是偏义,指的是女的一方。就是说,我就恨那有情人不如江潮那样,日夜都有潮汐,都非常守信。直言之,就是情不太深,爱得还不很够;不能丰富恋爱,没有满足恋爱,恨就恨在这里。如果对比起来,妾,我自己,才觉察到我自己的情比海水还要深。多情的女子从来是这样自信,这样想,所以也就说了。这种多么令人深思和回味的思想和情韵,就这样完美地结束了这首词。

又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难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无回期?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小妇”被遗弃了,但她却相信“小郎”一定会回来的肯定心思。习惯地说,这是一首“弃妇”词,按传统的写法都写怨情,而这首词却写得明朗自信,全无失落感,颇具民歌的风格,而内容也很近似。“海底飞尘”,即海水干枯见底,尘土可以飞扬起来的意思。海生尘,这是不可能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短暂的时间里不会发生的事。而“终有日”却说得那么确定,好像就有这么一日,似乎指日可待。“山头化石”,山头的石块化了,即没有了,不就是夷为平地了吗?“岂无时”,难道没有这一天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二句是将“海可枯,石可烂”的成语加以人情的肯定。海枯石烂即使可能有,经历的不知要多少年月。这种万无此理的事,而设想为或者可能的想法,是一种充其类而极言的思想。作者引用这个成语,无非是用以比类自己所爱的人物思想是肯定会出现的,表现了自信和决心。

“难道小郎抛小妇”。“难道”是反问词。“小郎”,唐代常指小叔子而言。《通鉴》:“宣宗太中二年十二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而观戏场乎?”而此词里应作为少年郎来理解。那“小妇”当然是少妇。这里的“抛”字是关键,少年郎抛弃了少妇,“船头一去无回期?”难道是“无回期”吗?不,一定会回来的,少妇的语言是肯定的,思想是确然的。少妇之望少年郎的回归,少妇之所以相信自己的思想,正说明少妇之爱少年郎因深情而自信。正如《望夫诗》云:“石烂与海枯,行人归故乡。”有同样的思想和感情。这是值得同情的。

宴桃源

白居易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宴桃源》即《如梦令》。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如梦令》一名《比梅》,一名《宴桃源》,一名《忆仙姿》。后唐庄宗自度曲,词云云。遂取‘如梦’二字名曲。”其所以名《宴桃源》者,因为原词有“曾宴桃源深洞”句,因以为名。《全唐五代词》有注云:“《宴桃源》‘三首当系伪作,惟《尊前集》既列在白居易名下,兹从之列入。”所谓伪作,何所据而云然,原注并未说明,此文从之。

作为白居易的词《宴桃源》,原来一组三首。其第三首有句云:“频日雅欢幽会。”“幽会”也就是这首词的主题。所写的当然是男女的幽情宴会,并不太高雅,却也有情致。首句“前度小花静院。”“前度”,说明这幽会的事是回忆,是前一次的事,不是当日的事。“小花静院”是幽会的地方,亦颇幽雅。小小的庭院,花香袭袭,是那么幽静,当然不是邂逅,必然是有约之会。“不比寻常时见。”这句突出一个“见”字。它的真意是什么?按通常的理解,见,是会见。正如《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指的是见面,但词里的这一见字,似乎不仅仅是会见。因为“不比寻常”,说明这对情男恋女寻常时也见的,这见字,可以理会是见面、会见的见。“不比寻常”,那就排除寻常的见、会面了。而那次的“见”,又是怎样的见呢?词里没有说,可见这个“见”字是有它的潜台词的,这潜台词又是什么?

承上句的“不比寻常时见”,接着就是“见了又还休。”“见了”是指不寻常时见。“了”是完成词。说明那一次的不寻常的见,已经见过了,经历过了,完成了心愿了。“又还休”,休,有休止、算了、罢了的意思。还,具有不甘的含义。联系下面的句子看,似乎在说,既已经见了,也还是算了吧,只是“愁却等闲分散。”现在想起来,我所忧愁着的,就是那次的见,平白地就那样分开了!但是,“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很有意思,“钗横鬓乱”是怎么回事?这四个字正说明那不寻常时见的“见”字的真意,但“钗横鬓乱”还是潜台词。“记取”就是记得,也就是说“钗横鬓乱”的情事不但记得,而且会永远记得,所以叫人断肠而销魂,那次美好的幽会为什么不销魂肠断呢!这余韵就够你咀嚼而为之深思的。

又落月西窗惊起,好个匆匆些子。鬒鬓亸轻松,凝了一双秋水。告你,告你,休向人间整理。这首词写的仍然是幽会的主题,内容是那么真切,可以说是第一首的继续。如果说前一首写的是“不寻常时见”,而这一首则写的是“见”已经成为寻常了。这种情景,不亲历者,很难写得情态迫真,虽未到露骨,也够以逗人寻思的了。当然这样写并不比后来柳永的描写,但也非雅事也。可这作者是白居易,写这样词是否合适,故《全唐五代词》注云“当系伪作”,恐怕是有玷那“合为事而作”的面孔吧!但这词确实存在而且流传到现在,而这种词似乎也不应无。

“落月西窗惊起。”这和“前度小花静院”不同,“小花静院”,这院,不是居室,“落月西窗”显然是居室了。“落月”是夜天,那“小花静院”当然是白天。时、地不同,说明这幽会已经进展了。“落月西窗”,大有《诗经》中的“鸡既鸣矣”的意思,说明天亮了。但“惊”字却传达了对待这时间的情态。惊,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惊恐的意思。到底是幽会,天亮了怕被人撞见。一种是惊叹,天亮得太快了,幽会就要结束了。从下面的句子看,还是作惊叹合适。当起来一看,西窗的月已经落下,天快亮了,因而埋怨天亮得太快了。“好个匆匆些子。”“个”是助词。韩愈诗:“老翁真个是儿童。”“好个”,是反语。表示不满。“些子”,一点儿,表示少许的意思。这句的意思就在表示,这么一点点时间,幽会就匆匆地要结束了。所以要“惊起”埋怨。可是“鬒(zhěn)鬓亸(duǒ)轻松。”鬓,发黑而稠美。《诗经·鄘·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不屑髦也。”亸,下垂。也就是说,一起来,即美丽的黑鬒轻松下垂了。有些留恋,也不免踌躇,就“凝了一双秋水。”“秋水”,喻清澈的眼波,也代眼睛。就要分离了,免不了凝眸滞思,惘惘不甘之情示现人前。柳永的词“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可以借来说明它。

最后“告你、告你,休向人间整理。”“鬒鬓轻松”,应该“整理”的,却“告你”不要到人们之中去整理。为什么?这不就是前一首的“钗横鬓乱”,同样留给人的潜台词吗?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关于这首词,传统的理解是女子怀念爱人之作,如胡云翼先生认为:“这首词写的月明之夜,一个女子在高楼上望远。怀念作客的爱人。她的思潮就像跟随着汴水、泗水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长江边。可是她的爱人还在那更遥远的江南。江南点点的吴山只能加深她的忧愁。全词思念和怨恨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诗无达诂”,词也是一样。但不是那么像脱缰之马可以自由驰骋,它也是有一个准则的,就是“自圆其说”,能解析得完满,那么就是“达诂”了。这首词如果把它全归作女子的思念和怨恨,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为,如果是女子在高楼上望远,试问,那座高楼坐落在何处?假定在河南,汴水之滨,那么,她只能望见汴水流,即使用了天文望远镜,也望不见在山东的泗水流,当然更望不见远在江苏省扬州市边的瓜洲渡和长江对岸的点点吴山了,如果说那是她的思想奔流,那又何必“月明人倚楼”去望远呢?躺在床上,坐在黑屋子里,任何地方不也同样可以“奔流”吗?何况,即使是在倚楼时的思潮奔流,也难以解释“吴山点点愁”,因为古代的女子,不能和新时代的女子能“满天飞”相比的,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庭院深深深许人,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禁锢生活,是金丝笼中的金丝鸟。在北方的这位女子,就算是位开放女性,充其量能了解汴水与泗水就了不得了,吴山都没见到过,能会想像它如“点点愁”吗?除非她是从吴地娶回的,可惜在词没有这么暗示。如果认为“吴山”即是暗示,那么此词就成了“乡思”,而不是怀人。

我们认为,这首词是写两地相思。上片写男的身在瓜洲渡,望见从大运河汇入长江的江水,认为那水是从北方汴水、泗水汇合来的家乡之水,因而激起了怀念北方的故乡和在那里的爱人之情,无奈一时归去不得,而且也可能明天还得渡江向吴地而去,所以只好对着点点吴山发愁。

下片是写女的在月明之夜,倚楼思念她那远方的爱人,她越想越恨,越恨越想。是真的“恨”吗?不,恨是爱的倒搓反语,因为这个“恨”是有期限的,“恨到归时方始休”,爱人不回来就“恨”,只要一回家,就不恨了。这算那一份的“恨”,所以她的恨是假的,思才是真的。

把这首词“一”分为“二”的去理解,就可以消除前后矛盾而能“自圆其说”。退一步说,总比全属女子相思来得自然一点。

离别难

白居易

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东回一望尘,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可更沾巾。

这是一首描写伤离苦别之词。词的首句“绿杨陌上送行人”,交待了离别的时间是在绿柳成荫的春天,地点是在郊外的田野小路上。首句中的“绿杨”和“陌”还有另一层含义,在古代,送别友人之时,常常折杨柳枝相赠,杨柳依依,正反映了人们恋恋不舍的心情,这在唐诗中也很多见。如杨巨源的《和练秀才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这里的“绿杨”正是用来烘托离别的气氛的。“陌”的用法也很有讲究,既交待了离别的地点,又点出了“离别难”的题意。朋友之间,情深意长。彼此不愿就此别离,因此,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郊外的田间小道上。由此可见,作者在用词上是颇具匠心的。第二句是描写在行人去后,送行人的情态。“送君千里,终在一别,”朋友终于拍马西去,送行人只得回到自己的住所。然而,他实在不愿与朋友别离,因苏武的送别诗以后,到桤今也有元稹这班朋友送给我白居易的诗了。词中的“都尉”,指李陵。他在汉武帝时任“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战败投降。后来苏武出使匈奴,不受威胁利诱,坚持十九年而归。据流传,李陵曾写诗相送;这诗被认为是五言诗的首创。故白居易在这首词中特别提起。“司空”,指元稹。他在唐宪宗时曾任御史,穆宗时曾任宰相,故这样相称。他和白居易是至交。二人诗歌创作的风格相近似,对诗歌的见解也差不多。二人经常以诗歌相酬唱,多达一千余首。有一次,元稹寄给白居易四十多首诗,要求白居易依韵相和,白居易照和了。所以白居易曾说,他们二人间诗歌往来,“其为敌也,当今不见;其为多也,从古未闻”。据有人考证,诗歌依韵相和,就是从元稹、白居易开始的。白居易在这首词的末尾,既点明和元稹等人的亲密关系,也不禁流露出在诗歌创作上共同取得成绩的喜悦心情。

同类推荐
  • 落叶拾记(罗良伟诗选)

    落叶拾记(罗良伟诗选)

    这是一个诗人退隐的年代,我说过在一个诗歌缺失的年代,在一片诗人缺席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我不想成为一个诗人,甚至从未明白过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是什么样。即使这样,《落叶拾记》还是脱稿付印了,不无矛盾。
  • 风雅湘西

    风雅湘西

    这是一本作者的散文集。怀化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作者土生土长在这个地方,从小耳濡目染当地的饮食、服饰、住宅、丧葬嫁娶、风俗礼仪、民间技艺等各方面的文化。作品书写当地风土人情、景点、小吃等特色文化。作者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着对家乡的独特情感,写下了记录家乡方方面面的文章,也让读者通过这样饱含深情的文字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俗,感受伟大祖国的地大物博,习俗的千差万别。
  • 紧急中的冥想

    紧急中的冥想

    本书是纽约派有名诗人弗兰克·奥哈拉的诗集,包含《致港务长》《致危难之际的电影业》《障碍》《黄色便笺》《来自一个四月》等三十首诗歌。奥哈拉的诗采用口语及开放的结构,即兴、反理性,在幽默机智中又有荒诞感、梦幻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个性,开创了反文雅反高贵的诗风。有名诗歌评论家海伦·文德勒称:“奥哈拉的一些诗确实值得名扬天下,就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存于这么一个理由:英语语言里还没有出现这种类型的诗歌。”
  • 徐志摩文学精品选

    徐志摩文学精品选

    本书收录了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文学作品,与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大部分单一类型文集不同,本书所收录的作品涵盖了徐志摩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三个文体的作品。内容更是涉及到徐志摩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可谓贯穿了徐志摩的一生。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热门推荐
  • 互联网帝国

    互联网帝国

    重生1987年,打造一个强大的经济帝国。电子和互联网只是开始,科技的发展不能是只局限于电子通讯……开发大脑,研究神秘脑波,开启无线脑波通信时代!!!电脑?可以扔掉了……手机?也可以扔掉了……大脑有个互联网,学什么都so-easy!虚拟现实游戏在无线脑波通信时代绝不是梦想,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关注《回到1987》,让我们慢慢地揭开这层面纱!!!
  • 前世今生之书中人

    前世今生之书中人

    前生她是神女司乐,今世她是师姐无晴!前生她是魔尊惊鸿,今世她是为祸众生,偷天换日的团宠小师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绡修仙传

    红绡修仙传

    修真之路,向来不易资质、机缘、悟性、道心缺一不可既要顺应天命,又要逆天而行一路艰难险阻无数,而成仙之说渺渺云泽大陆已是万年无人飞升更何况,她还有那样强大的仇家她既要报仇,也要得证大道!
  • 佛说诸行有为经

    佛说诸行有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青春加初二

    我的青春加初二

    小雅暗恋越阳,于是拼命的追,可是杜越阳无意说出一句让她痛心的话,加上生活中,父母又离了婚,刘小雅渐渐无精打采。于是画风变了:杜越阳追刘小雅,后来终于在一起了,因为怕影响学习,两人商定好未来再说......十四年后,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 漫威之血翼守护者

    漫威之血翼守护者

    --传说,宇宙之初,是由六个平衡奇点支撑起来的...传说,宇宙间诞生的,还有第六位创始神明...传说,神明们把六个奇点的力量收集起来,化成了六颗拥有无限能量的宝石...传说,集齐它们,可以拥有改变宇宙的力量,比肩神明!然而...传说,也许只是传说。由于时间太过久远,也无人能够考证。不过,世间却的确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描述神明的力量:时间至上,空间称尊,死亡可怕,毁灭更强,由凡到神,吞噬唯一,血翼若现,谁与相争...
  • 瓦罗兰的召唤师

    瓦罗兰的召唤师

    被基友女票同时赋予“幸运大师”的洛辰宇,天天幸运到爆,泡妞成功率100%,捡钱包100%,而英雄联盟的胜率也是----100%!?而在在一次带妹子开黑的时候,电脑在洛辰宇的面前炸了,而碎片残骸刮到脸上,洛辰宇直接GG了,而死后的洛辰宇竟然被一个神棍唤醒,并且说他能实现他的三个愿望,那么他的愿望是成为瓦罗兰的召唤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美的事是爱上你

    最美的事是爱上你

    他与她是青梅竹马,一笔之过,略掉了他们的青春,青春这个东西,又有谁听他的故事呢?请你静下心看看这个属于他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