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25000000002

第2章 总论(1)

脾与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资助,互相制约,主管着人体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是维持人体机能活动的重要器官,故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往往胃病及脾、脾病及胃,以致脾胃同病,所以在临床上常常称为脾胃病。

脾胃的生理特点

一、脾的生理特点

1.脾气主升以运为用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脾宜升则健。”因为脾主运化,以升为顺,升则健运,不升则滞,甚至下陷。脾主升清,能升发清阳之气。只有脾气上升,水谷之精气才能上输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故脾气升则健运,才能升运有序。

2.脾为阴土喜燥恶湿

脾为太阴湿土,体阴而用阳。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容易产生湿盛的病理变化;外湿侵犯人体最易犯脾,亦可产生湿邪过盛的病理变化。而湿邪过盛又可影响脾主运化的功能,产生“湿困脾土”的证候,所以,湿邪为脾所恶。而脾湿病变,非燥湿健脾不除,故脾喜燥恶湿。

二、胃的生理特点

1.胃气主降以通为用

胃具有通降的生理特性,而且通和降是相辅相成的,有通才有降,有降才有通。因此,胃的通降功能正常,才能保证受纳与腐熟水谷的功能正常进行,才能使胃实肠虚,肠实胃虚,虚实更替而有规律的进行,才能正常完成饮食的受纳、消化、传导和排泄的任务。所以说胃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不通则滞,不降则逆。故胃病多食滞胃脘,胃失和降等证。

2.胃为阳土喜润恶燥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阳明燥土,得阴则安。”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亦云:“胃属阳腑,胃喜湿润。”都说明胃喜濡润而恶燥热。故胃病易生热伤津,胃虚乃津液不足(胃津),胃实多胃火偏炽。所以,胃中津液充足,受纳与腐熟水谷的功能才能正常。若胃阴不足,濡润失调,则出现纳呆,便秘,食入不化等症。

三、脾与胃的关系

脾与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皆属土脏。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二者升降相因,纳运相合,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输布。

1.升降相因

脾主升清,以运为用,胃主降浊,以通为用。脾气的升清与胃的降浊,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若脾失健运,脾气不升,则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若胃失和降,则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可见腹胀、腹泻、食少纳呆等症。故叶天士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脾胃升降失调,清浊相干,则导致中焦气滞。所以,调理升降,疏通中焦,是治疗脾胃病的基本方法。

2.纳运相合

纳运相合,是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送精微,一纳一运,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输送营养的任务。若胃不能受纳与腐熟水谷,则必然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若脾失健运,胃的受纳与腐熟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临床上厌食、纳呆与食后腹胀往往同时并见。所以治疗胃病时,健脾与和胃,醒脾与开胃,同时并用。

3.燥湿相济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始安。”《鳐溪医论选》亦云:“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合之,脾易湿,必赖胃阳以运之。”这都说明了脾与胃的阴阳相合,燥湿相济,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的协调关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脾胃病的病因,大体分为六淫、七情及饮食劳倦等。其中六淫之邪,以寒、湿、燥之邪伤及脾胃者为多见。七情之中,以忧、思、怒与脾胃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六淫

1.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若寒邪直中脾胃,伤及中阳,则见脘腹冷痛,呕吐清水,腹痛泄泻等症。

寒性凝滞,主收引。寒邪致病容易出现筋脉拘急及气血阻滞而疼痛的证候。故胃脘暴痛或冷痛者,多责之于寒。“阳虚生内寒”则为虚寒证。若脾胃虚寒者,可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呕吐清水,下利清谷,倦怠乏力等症。

2.湿邪

湿有内外之分。外湿由外感而来;内湿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生。外湿内侵多犯脾胃,而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而脾失健运又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所以,内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湿邪伤人,首先犯脾,脾为湿困,气机阻滞,运化无权,湿从内生,内外合邪,聚而为患。并且湿邪侵犯人体后,可随着体质的差异而发生转化。若脾阳素虚者,易从寒化而成寒湿证;胃热素盛者,易从热化而成湿热证;过用寒凉者,易从寒化;妄投温燥者,易从热化。但湿为阴邪,湿胜则阳微,易从寒化,乃湿邪致病的主要发展趋势。

3.燥邪

燥为秋令之气,其性干涩,易伤津液。胃为阳土,喜润恶燥,故燥邪易伤胃阴而致病。因此,燥邪为胃腑的主要病因。

燥有内外之分。外燥为感受外来燥邪或过食辛辣而致病;内燥则因胃热素盛,耗伤胃阴,或汗、吐、下后而伤津液,或久病精血内夺等因素,而致阴液枯竭,燥从内生。若燥邪伤胃,胃阴不足,胃络失养,则胃脘作痛;或燥结胃肠,大肠失润则大便秘结。

(二)七情(情志因素)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若七情过激则成为致病因素,称为内伤七情,属于精神致病因素。在七情致病因素中,主要以忧、思、郁怒为主,其中以郁怒最为重要,因为郁怒则伤肝,而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则横逆犯胃,而致肝胃同病。所以,情志因素主要责之于肝。而肝气横逆犯胃主要导致两种病理变化,一是木郁克土,而致肝胃不和;二是土虚木乘,而致肝脾不调。

(三)饮食劳倦

《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张景岳曰:“脾胃之伤于外者,惟劳倦最能伤脾。”《张氏医通·诸伤门》亦云:“劳役伤脾,饥饱伤胃。”都说明饮食不节及劳倦过度是损伤脾胃的主要因素。

脾与胃互为表里,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正如《脾胃论》中所云:“饮食不节则胃病,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既病则胃不能独行其津液,胃也从而病焉。”说明脾与胃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脾胃同病。

(四)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尚有痰饮、瘀血、水气、食积等,也是脾胃病常见的致病因素。

二、病机

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是与致病因素和体质强弱有关。对脾胃病而言,总不外乎脏腑失调与升降失调两个方面。但在疾病过程中,又常互相影响,密切联系。

(一)脏腑失调

脏腑失调主要表现在脾与胃、肝与胃、肝与脾、脾与心、脾与肾等关系的失调。其中脾与胃的关系失调最为重要。

1.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是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调而形成脾胃不和。临床可见胃脘胀满,纳差乏力,嗳气时作,大便不调等症。

2.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是以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形成肝胃不和。临床可见脘胁胀痛,嗳气时作,嘈杂吞酸,脉弦。

3.肝脾不和

肝脾不和是以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而形成肝脾不和。临床可见脘胁胀痛,纳差乏力,嗳气时作,大便不调,脉弦细。

4.心脾两虚

由于思虑过度,耗伤心脾,而致气血两虚;或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气血生化无源,均可导致气血两虚而心无所主。临床可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纳差乏力,面色无华等心脾两虚的证候。

5.脾肾阳虚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在生理上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论,又有“后天养先天”之说。二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久虚,谷不化精,又可损其肾阳,最终均可导致脾肾阳虚。临床可见脘腹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等症。

(二)升降失调

脾胃的升清与降浊,是脾胃生理变化的基本形式。因为脾胃的升清与降浊作用,精微之气方可上输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水谷之糟粕才能传导和排出体外。只有脾升胃降的协调作用,才能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运化、输布、传导和排泄的全过程。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纳运呆滞,则脾胃升降失调,而导致中焦气滞、湿阻、食积、痰结等证,这是脾胃升降失调最常见的证候,也是脾胃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

脾气不升与胃气不降,往往同时存在。由于中气不足,清气不升,胃也随之纳降无能,因而升降失调,则脾胃同病。临床可见头晕目眩,脘腹胀满,纳差乏力,嗳气欲吐,大便不调等症。

脾气不升可进一步发展为脾气下陷,临床可见脘腹重坠,倦怠乏力等症;胃气不降可进一步发展为胃气上逆,临床可见呃逆或嗳气,恶心呕吐等症。所以脾气下陷与胃气上逆,是比脾气不升与胃气不降更为严重的证候,临证时应加以区别。

由于脾胃长期经受外邪、情志、饮食及劳倦等因素的影响,反复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虚弱,升降失调,纳运呆滞,而导致中焦气滞、湿阻、食积、痰结等证,则形成本虚标实的证候。所以,脾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因虚而滞,因滞致虚,互为因果。故临床表现以虚实夹杂为特点。

辨证

脾胃病的辨证主要是辨别虚实与寒热,其次是辨别兼证,包括疼痛、痞满、食欲及大便等。

一、虚实辨证

脾胃的病证,有虚有实。一般脾以虚证为多,胃以实证常见,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脾胃病的虚实证候如下。

(一)虚证

1.脾胃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及劳倦过度,或吐泻太过等因素而致脾胃气虚。临床可见脘腹胀满,纳差乏力,大便稀溏,面色萎黄等症。

2.脾阳虚

多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或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耗伤脾阳所致。临床可见脘腹冷痛,喜暖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细。

3.脾气下陷

又称中气下陷,气虚下陷。多由脾虚或中气不足发展而来,或因劳倦过度,或久泄久利所致。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重坠,纳差乏力,或久泄脱肛,或有胃下垂,子宫下垂等证。

4.胃阴不足

多因燥热耗伤阴液所致。临床可见胃脘灼痛,饥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实证

1.食滞胃脘

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以致食积不化,而食滞胃脘。临床可见脘腹胀痛,呕吐酸腐,嗳气厌食,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滑。

2.寒湿困脾

多因过食生冷,中伤脾阳,或因内湿素盛,中阳被困,寒湿内生。临床可见脘腹胀满,纳差乏力,泛恶欲吐,大便溏泄,舌胖,舌苔白腻,脉濡缓。

3.脾胃湿热

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临床可见脘腹胀满,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泄,或面目发黄,或皮肤发痒,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寒热辨证

(一)寒证

1.胃脘暴痛,痛势急迫,得温痛减,遇冷加重,大便清稀如注,为实寒证。

2.脘腹隐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大便稀溏,呕吐清水,为虚寒证。

(二)热证

1.胃脘灼痛,多食善饥,渴喜冷饮,口苦口臭,便秘溲赤,舌苔黄腻,为实热证。

2.胃脘灼痛,痛势绵绵,饥不欲食,口干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虚热证。

3.胃脘灼痛,嘈杂吞酸,口苦而干,或痛及两胁,嗳气时作,为肝胃郁热证。

4.胃脘胀满或胀痛,胃中灼热,口苦口干,或口臭,纳差乏力,舌苔腻或黄腻,为湿热中阻证。

(三)寒热夹杂证

一般临床属纯寒证或纯热证少见,以寒热夹杂证为多见,故黄连(黄芩)与干姜常同用。

1.口舌生疮,口苦口干,腹胀便溏,四肢欠温,为上热下寒证。

2.胃脘冷痛,呕吐清水,小便涩痛,大便不畅,为上寒下热证。

3.胃脘胀满或胀痛,遇寒加重,口舌生疮,口苦口干,或口臭,或大便不畅,为寒热夹杂证。

三、辨兼证

(一)辨疼痛

一般胃病善痛,脾病善胀。痛势不甚者为虚证,痛而兼胀者多实证。

1.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得食则缓,为脾胃虚弱。

2.隐痛或灼痛,得食则缓,伴有嘈杂口干,舌红少苔,为胃阴不足。

3.痛有定处,或如针刺,夜间痛甚,为瘀血阻滞。

4.痛无定处,连及两胁,为肝胃气滞。

5.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或按之有块,甚则汗出肢冷,呕吐蛔虫者为虫积内扰。一般小儿脐周疼痛,时作时止,多为寒热凝结肠道,腑气不通所致。治宜理气止痛,寒热并用。

(二)辨痞满

1.胃脘痞满,或胀痛,得食加重,大便不畅,为气滞作胀。

2.胃脘胀满,时胀时减,得食稍安,倦怠乏力,大便溏,为气虚作胀。

3.胃脘胀满或胀痛,进食加重,嗳气食臭,呕吐酸腐,矢气便溏而臭秽,为食积内停。

4.胃脘胀满,纳呆口黏,肠鸣矢气,大便不实,舌苔白腻,为寒湿困脾。

5.胃脘胀满,食入难化,嗳气时作,或恶心欲吐,大便不调,为脾胃不和。

(三)辨食欲

1.饥不欲食,纳入不化,喜食软食,为胃阴不足。药如沙参、百合、枳壳、莱菔子、鸡内金等。

2.食欲不振,每空腹胃痛加重,食后反胀,为脾胃气虚。药如党参、炒白术、陈皮、厚朴、砂仁、鸡内金等。

3.能食而不饥,为胃强脾弱(胃强并非胃有实热),治宜健脾消导。药如炒白术、炒槟榔、莱菔子、鸡内金、焦三仙等。

同类推荐
  •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本书讲解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常用穴位及各种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方法,语言通俗易懂,家长学习以后在家里就可以给孩子进行日常推拿保健及辅助治疗小儿常见疾病。
  • 综合征ABC

    综合征ABC

    本书较全面地收集和描述各类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原则以及首次描述时间,通过首字母顺序及系统分类两种方式进行检索,可作为临床工作者解决疑难杂症的工具书。本书内容全面,检索方式多样,查找方便。
  • 如何应对猪流感

    如何应对猪流感

    猪流感来了,气势汹汹。目前,已有墨西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多国确认有猪流感患者,并有多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说,眼下可能有更多的潜在病毒携带者正在全球范围流动,因而它具有在全球广泛暴发的可能性。迎战猪流感的警报,已经在全球拉响。
  • 重症护理专科指南

    重症护理专科指南

    本书从ICU基本护理内容和操作程序标准出发,把ICU常用的50项护理操作从目标、标准程序、结果标准进行描述,着重介绍操作过程中的评估、告知、危险环节、观察要点,同时将结果标准明确告知从事ICU的护理人员。
  • 前列腺疾病中西医诊治问题

    前列腺疾病中西医诊治问题

    本书综合了国内外泌尿男科领域的最新资料,以问答的形式从前列腺最基本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前列腺的发病原因、症状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可供中医、中西医男科医师、泌尿外科医师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和SNH48源源

    我和SNH48源源

    一个只会玩游戏的小子,因为源源,然后发现自己脑海中多出些什么东西。为了追求到源源,就从这开始,出发!
  •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念之骄阳

    念之骄阳

    15岁那年,时念喜欢上了顾辰阳。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考进了同一所高中。在双方互通心意后,他们决定一同努力,一起向着梦想和未来前进。在憧憬爱情的年纪选择拼搏,把这份美好的感情藏在心里。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
  •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竞技运动卷-冰雪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竞技运动卷-冰雪

    《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丛书,含有奥运会竞技体育以及在大众中易于开展、群众基础好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田径、羽毛球、游泳、排球、网球、跆拳道等十多个项目。书中对这些大众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基础技术、战术入门、竞赛的组织开展、裁判制度记忆如何欣赏等方面都有详细的介绍,其中也包括对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的畅想和展望。
  • 桃之妖妖,酌酌祺华

    桃之妖妖,酌酌祺华

    桃花深处,绝色妖姬。——姬若桃月光曲下,白衣楚卿。——华祺酌深山老林,红衣狐妖。——花无双京城楼阁,温雅公子。——秦余饶皇室中人,刁蛮公主。——倾珏瑶
  • 众妙之师

    众妙之师

    黑暗笼罩大地,一个导师举着火把,像一束光,撕开了无尽的黑夜一星导师,二星严师,三星名师,四星王师,五星国师,六星圣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