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1300000010

第10章 关于《文心雕龙》的英文专著及论文(4)

唐彦芳(Tang Yanfang,音译)的《认知或情感经验:中西文学传统中的阅读理论及实践》(“Cognition or Affective Experienc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ading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raditions”),主要讨论中西文学传统中的阅读理论及实践。在谈及阅读目的时,该文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自发表现,读者的注意力在阅读时应该尽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致。这是对作者体现在文本中的情感的复活,也就是所谓的“体情”。比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把阅读看作一种逆流而上的过程,读者应当随着诗歌产生的过程反向而行。刘勰清晰地说明了阅读的目的,就是重塑作者创作诗歌时的情感体验。尽管由于时间的流逝,这一点并不容易达到,但只要读者潜心于文本,沿波讨源,最终总会披文入情,觇文见心。在谈及中国文本的本质时,作者又借用刘勰在《隐秀》中所表达的观点,说明中国文本的省略性和意象性。中国文论注重含蓄,追求言外之意,因此以分析和抽象为主要方式的“搬运式”阅读极不适合中国文本。后来,该文作者又在一篇名为《语言,真相和文学阐释的跨文化研究》(“Language, Truth, and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A CrossCultural Examination”)做文章中再次引用《文心雕龙》。文章认为,中西关于语言的哲学讨论主要以两个问题为中心:语言的不足性和隐喻性。西方哲学家主要考虑语言符号的隐喻性,认为语言符号往往承载了过多的语义,因此对阅读造成障碍。中国传统学者则更注重语言文字的不足性。作者认为,刘勰在《神思》中就偏重讨论了创作时语言相对神思的不足之处。此外,刘勰将“隐”的特点融合在诗歌创作中,也表现了他对语言缺陷的认识。

总的来说,和《文心雕龙》相关的英语论文数量还是很多的,此处择要摘录了一些对《文心雕龙》内容有所讨论的文章,其他引用《文心雕龙》的文章数量过于庞杂,恕不一一列出。

第三节 以《文心雕龙》为题的英文学位论文

正如学者黄念然所言,《文心雕龙》可谓中国古代文论中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但是资料显示根据“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内目前以《文心雕龙》或刘勰为主题的博士论文并不多。相比之下,英语世界对《文心雕龙》感兴趣者比比皆是,除了专著与论文之外,不少博士生选择《文心雕龙》作为他们的博士论文题目。

笔者通过对北美大学及区域图书馆的搜索,共查到 6篇博士论文,包括华盛顿大学唐纳德?亚瑟?吉布斯(Donald Arthur Gibbs)1970年的《〈文心雕龙〉中的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 in the Wenhsin tiaolung”)、斯坦福大学邵耀成(Paul Yougshing,音译)1981年的《文论家、批评家和修辞学家刘勰》、华盛顿大学彼德?怀(Peter B. Way)1990年的《亚里士多德〈诗学〉和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经典主义》、普渡大学赵和平(Zhao Heping,音译)1990年的《〈文心雕龙〉——中国古代书写话语中的修辞学著作》、俄亥俄大学李敏儒1996年的《中国古典文学观:刘勰“文心”理论》、多伦多大学马劲松(Ma Jingsong,音译)2005年的《文是心与道的交融——从〈文心雕龙〉前五章看文的基础和起源》。除此之外,费维廉1976年在威斯康星大学(曼迪逊)作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文论和现代西方文论的形式主题:模仿,互文性,形象化和前景化》虽然并非以《文心雕龙》为标题,但《文心雕龙》实是作者重点讨论的对象。相信其他涉及《文心雕龙》研究的论文还不在少数,因资料有限,无法一一举出。

以上所列举的博士论文研究范围集中、深入,往往能提出一些很值得《文心雕龙》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吉布斯是最早以《文心雕龙》为题作博士论文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刘勰的文学观是建立在特定时期的文学史观基础之上的,而其理论构成则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吉布斯以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理论为基础,对《文心雕龙》各部分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刘勰的理论基础基本上可以归纳为艾布拉姆斯所说的以作者为主导的表现型理论(expressive)。刘勰所处的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东汉王朝的土崩瓦解使原来附属于伦理和政治的文学逐渐独立出来,文学的标准慢慢从实用型(pragmatic)向表现型转变。刘勰处于变化之交,审视往来作者和作品,表现出对经典的推崇。不过,他从经典的种种价值中所取的却主要是文学表现方面的标准。在吉布斯看来,刘勰不仅认为自己的文学观与经典相合,而且根本就是源于终极的“自然之道”,由此建立起一种“内—外”相映的模式。因此,外在的文学表达和内心的情志之间的联系是忠实的、自然的。这也显示出表现型理论的思想特征。同时,吉布斯还指出,刘勰理论中也涉及其他几方面的理论,比如客观型(objective)和实用型(pragmatic),但均附属于表现型理论。吉布斯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典作品与世界文学理论接轨,他引用了西人一些相应的看法来印证《文心雕龙》中一些有争议的术语,比如用托尔斯泰和朗吉努斯来对比“风骨”等,对绍介我国文化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如他引用的艾布拉姆斯的话,这是一种将中国文学理论和欧洲文学理论放到“同一个话语平面”(a single plane of discourse)的尝试。

如果吉布斯的尝试仅仅是为了实现中西文学理论的交流,他的论文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且,吉布斯的论文中也有大量《文心雕龙》篇章的翻译,有助于西方读者对该文本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吉布斯的论文是有意体现艾布拉姆斯“四要素原则”的普适性,这一尝试莫若说是有些失败的。实现中西文论的对话固然必要,但是对话的最好平台未必就是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原则。艾氏的理论是在对欧洲文学思想史的梳理之后归纳出来的。他本人也说,目前欧洲的文学思潮还没有超出四要素的范围,这说明他对自己的理论也持一定的保留态度。从时间上来说,四要素理论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和一定时期内趋势的预言,但并不排除新的文学思想出现在“四要素”之外。同样的,从空间上来说,四要素可能适用于欧洲的文学思潮流变,却并不见得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传统思想理论另有一套独特的话语,和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诗学传统形容各异。因此,吉布斯硬把《文心雕龙》放在一个以西方文学思想体系为基础的平台上来和西方文学思想对话,实在勉为其难,他努力从《文心雕龙》中寻找艾布拉姆斯的影子,却削弱了《文心雕龙》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特点。

斯坦福大学的邵耀成十分关注刘勰的种种身份,从文论家、批评家、修辞家等角度来检视刘勰《文心雕龙》的特征。他指出,刘勰在创作中表现出双重人格:从公共身份来看,他是儒家传统的坚持者;可是在个人的内心深处,他又有重文饰的反儒家的一面。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有类似观点,比如宇文所安在《中国文学读本》中提到刘勰在“雕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心理。邵耀成认为《文心雕龙》的有机整体是在内容与形式的互动中形成的。他引用赫施(E. D. Hirsch)的话表示,文体研究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但学习写作却意味着内容与文学形式的分离,因为学习写文章的技巧就是学习怎样以不同的方式更有效地表现内容。其论文中大量征引西方文献及理论:比如用保罗?利科(Paul Ricoeur)的符号学方法来论刘勰关于字词章句的看法;以莫瑞?克里格(Murray Krieger)的观点来比较刘勰关于“道”的概念;又如刘勰认为作者的天赋是创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邵耀成则以华兹华斯和柯立芝等浪漫主义作家的论述来进行对比;刘勰论文体风格与作者性情的关系,邵耀成则以韦勒克(Rene Wellek)和沃伦(Austin Warren)的《文学理论》(Theory of Literature)来进行阐释;刘勰细论写作技巧,邵耀成认为完全可以从赫施的“可读性”(readability)概念入手。虽然作者旁征博引,其西方批评理论的视野确实值得我们赞赏,也可能为传统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照,但他的做法使1500年前的刘勰字字句句压抑于不同时期西方理论的规范和牵制,彻底破坏了中国文论的有机性。从论文题目来看,作者本可以更好地从刘勰心理意识和身份认同的角度来探讨《文心雕龙》一书所表现的特征和问题,但是整篇论文从头到尾似乎都在搜罗西方的文学理论,而《文心雕龙》只是用来试验那些理论的可行性的。更为遗憾的是,尽管作者大量使用西方的文论,却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基础,不断变换视角,整篇论文显得十分杂乱,给人的感觉是将《文心雕龙》拆得支离破碎,然后打上西方文论的补丁,不论西方学者还是中国本土的学者都不可能感到满意。

同类推荐
  • 贾平凹《古炉》论

    贾平凹《古炉》论

    本书是王春林为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论》所做的文学评论。书稿从《古炉》的内容讲述方式和艺术呈现技巧多方面、深层次详尽解析了贾平凹这一力作,尤其从小说写作的方法论上,为读者进行了引领和现场示范,体现了一位成熟的文学评论家所葆有的文学和思想立场。
  • 人间有至味

    人间有至味

    这是汪曾祺的散文选集,全书分三个部分:有味/有乐/有思,从三个方面来诠释“味”的涵义,展现汪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汪曾祺关于美食的散文脍炙人口,而且广为流传。他的饮食、文章和生活都讲究一个“味”字,这个“味”字有很大的阐述空间,可以是食物的味道,可以是生活的乐趣,也可以是人生的况味,于是就有了这本《人间有至味》,多维度地展现汪曾祺的生活之“味”。
  • 扬眉欢喜,低眉自在

    扬眉欢喜,低眉自在

    这是一本有关人生求索、待人接物、情感心路的哲思随笔。全书由6个篇章160篇美文构成,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切点,精辟的人生哲理,韵致优美的文字,娴熟的写作手法,常常由一个好故事,或阐释一个新颖的道理,或抒发一种独特的情感,引领读者激扬向上,带给你非同一般的阅读感受。
  • 论幸福生活

    论幸福生活

    《论幸福生活》是一部短论,所论及的不仅仅是幸福的生活,同时也是道德上善好的生活。塞涅卡认为,真正的善好是道德的善好,真正的败坏是道德的败坏,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是中性的。尽管如此,我们本性上仍然会偏向某些中性事物,如健康、财富和好的名声,但并不会对它们产生任何依赖。娓娓道来,层层深入,令人豁然开朗,对于幸福生活的含义有更为透彻的认识。在浮躁风气甚嚣尘上的今天,《论幸福生活》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李健吾译文集·第四卷

    李健吾译文集·第四卷

    福楼拜翻译第一人,莫里哀翻译第一人,创作、翻译、评论、研究全才李健吾先生译文全集;汇集著名翻译家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译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余万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在国内翻译界、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补空白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李健吾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在创作、批评、翻译和研究领域都蔚为大家^
热门推荐
  • 第五人格庄园秘境

    第五人格庄园秘境

    第五人格同人文喜欢杰克空军cp剧情向故事
  • 超级狂医

    超级狂医

    秦浩,一代医宗乔不三的最后传人,从小重医轻武,习得绝世医术,却被一代天才小魔女霸道逼婚,远走他乡,以一身神奇的医技,成就一代医圣传奇!
  • 穿越魔戒世界

    穿越魔戒世界

    小说迷赵文意外穿越重生到小说《魔戒》的中土大陆,并得到了魔戒之力。而此时中土大陆突然出现了两座黑暗之门!无尽的亡灵越过黑暗之门,席卷大陆,人类世界岌岌可危。命运弄人,赵文不得不重铸魔戒,堕入黑暗深渊……《天净沙·求票——仟红屏幕键盘鼠标,收藏推荐月票。朝九晚八爆发,绝不断更,求票人已跪下!》
  • 天道界陆

    天道界陆

    站在这片大陆的巅峰,背上肩负的是与天争命的责任,面对的是万古不灭的神域。在天道无情的裁决下,内心柔弱的少年如何转身变为冰冷无情的杀戮机器。但一切,只为追寻武道穷极,保护心爱的人。
  • 非常修道

    非常修道

    游子幽本是通天书院的一个普通而懦弱的学生,意外的好事降临让他不知所措,变得自满骄傲,直到被暗恋对象揭开事实,他的心情才开始平复。跟随星主前往过地球之后,他的思想再次开悟。与王相见,回归三年前,他开始人生的新篇章。第一站,去武侠世界,夺气运,他,会经历什么呢……
  • 二月风

    二月风

    徐桂芳把10多万字的书稿,和她的名字,一并送到我的面前。要我审读,并求写序。三晋文化研究会正在编写《朔州通史》,10本,500多万字,无异于在修筑一段文化长城。我们几个人,日以继夜,尚感不及,岂敢顾左右言他?我迟疑了半晌。然而,还是接受了这道作业题。此类业余作业,几年来至少已有100家之多。回头看,确实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深深地感谢青年朋友们,为我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学习机会。
  • 九州暮云

    九州暮云

    “想要真正的天下太平,只有做到一统才能实现太平盛世。你总说为父杀戮不仁,可是没有这铁血手段,我大周又何来如今的祥和呢;实现九洲一统是我云氏的历代遗愿,如今你学艺归来,青州之行就交于你了“身着金龙皇袍头戴紫冠的大周皇帝语重心长的对着青年说道
  • 我的世界之战斗大陆

    我的世界之战斗大陆

    实体303已经在称霸主世界了,一定要赶在他城霸主世界之前赶回去,只要找到黑幕咱们就有救了!
  • 唯爱可抵岁月漫长

    唯爱可抵岁月漫长

    第一次见面洛翎熙抱住他大腿求饶;第二次见面洛翎熙不计前嫌帮他付了钱;本以为这次之后他们再不会遇见。然而造化弄人他们第三次见面,男人居然撕破了她的衣服!洛翎熙极度生气,霸气的扬手给了男人一巴掌:“臭流氓,小心我让你跪下来求我!”男人双眸危险的眯起清冷的目光盯着她说:“就凭你?简直找死!”本以为女人会求饶,可事后男人才知道是自己错了。洛翎熙:这叫忍一时风平浪静!自此之后洛翎熙的每次倒霉事都与他有关。她无奈地说道:“这是什么孽缘让我总碰见你!”他却勾唇邪魅一笑,在她耳边轻轻说到:“不,这不是孽缘,是缘分让你成为我的人,沁入我的心!” 几年后再见面的两人,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相爱相知相依相偎相伴的两人,面对命运该做出如何选择.......
  • 网游之一剑天下

    网游之一剑天下

    离开游戏的世界已经好几年了,为了帮助朋友重新建立帮派,反抗占领军,林逸再一次进入游戏。这一次,他已经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玩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单纯的热血和兄弟情义了,而是为了挽救更多沉迷于游戏的玩家,同时改变国家对年轻人潜移默化的腐蚀,让青年人更多的投入到现实生活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