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11100000026

第26章 专注的方法(4)

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实践

身体的力量

要在实践专注与冥想中取得成功,一个健康的身体是至关重要的。《羯陀奥义书》说“自我不会被带有分散心意和感官外倾的弱者所得。”【39】“弱者”这个词在这里既是指身体上,也是指精神上的软弱者。只有强壮的身躯才可以为感官控制带来震惊的效果。对贪婪和愤怒冲击的抵挡能力是自我控制成功与否的标志。但是,如果身体虚弱,这样的自我控制是不可能的。一个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的人会容易陷入对心意低级刺激带来的高涨感的夺取中。钵颠阇利描述,身体不健康是练习冥想的主要障碍。【40】它经常会把心意牵制到物质层面。据说强壮的身体是遵守,虚弱的身体是命令。

良好的身体非常依赖饮食和饮食习惯。心意和身体不可分割,一个会不断地影响另一个。在任何形式的不平衡中,其中一个会影响方向相反的另一个。吠檀多的圣典把身体形容为船,在它的帮助下,一位灵性求道者渡过了死亡和悲伤的海洋。

身体和心意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它们都是由食物产生的。根据吠檀多的神圣经文,我们的物质身体是由粗糙元素的结合产生,是由肉、骨、血和物质组成。它依靠食物而存在。只要还能吸收营养,身体还会保持着。它本质上是物质的,而且还会改变。

物质身体内部,并且优越于身体的是心意,也是物质的。心意是人的精微体。我们吃的食物,最粗糙的部分形成了粪便,中间部分形成了血液,最好的部分形成了心意。因此,我们吃下的食物的本性影响着我们的心意状况。例如,某些类型的食物会在我们体内产生惰性,另一些会产生兴奋和激情,还有其他的会产生镇定和平静。

所以很明显,某些类型的食物会在身体内产生某些状态,紧跟着而来的是心意的变化。这些心意的变化或变更总共有三种,代表三德,即自然的三种基质。当我们需要休息和睡觉的时候,我们调用答摩;在活动的时候,我们调用罗阇,是能量、力量和热情的状态;在祷告和冥想的时候,我们调用萨埵,是平静和宁静的状态。主旨是要根据它们的需要而控制基质,而不是被它们控制,这就是自我控制的含义。

答摩会通过增强我们的身体意识而增加心意的愚昧和黑暗;罗阇会令身体和心意兴奋,点燃激情和欲望;萨埵会刺激我们身体内的精神推动力。答摩导致我们认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本性;罗阇扭曲了我们的认识;萨埵使我们的认识变得明晰。当一种基质处于支配地位的时候,其他两种会处于从属地位。

每个人的基质结构影响着他或她的饮食偏好。正如《薄伽梵歌》所说:

食物促进长寿、生命力、力量、健康、欢乐和食欲。新鲜、油腻、坚实和可口的食物,为萨埵属性的人所喜爱。过苦、过酸、过咸、过热、过辣,干燥和烧过的食物,为罗阇属性的人所喜爱。它引起痛苦、悲伤和疾病。煮得过熟、索然无味、腐烂、不新鲜、不洁净和剩余的食物,为答摩属性的人所喜爱。【41】

基质的结构不仅决定一个人对食物的偏好,而且还会影响他或她的个人性格、宗教观点和穿着习惯。一个被答摩属性的心意所支配的人天性是粗心大意和笨拙的,在衣着的选择上通常是粗笨的。一个拥有罗阇属性心意的人天性是易变和飞扬跋扈,在宗教问题上则有执拗、攻击和夸耀的倾向;喜欢味浓、难消化、刺激性和对感官有诱惑力的食物;会选择俗丽、多色和炫耀的衣着。一个萨埵属性心意的人,天性从容、平静和周到;在宗教理解方面是圆通和容忍的;喜欢适当数目的健康、味淡和新鲜的食物。由于我们心意的基质结构影响着我们对食物和衣着的选择,乃至影响着我们生命的整体外观,通过持续不断地改变那些因素,我们能够改变和控制我们的心意状态。在这些因素中,食物是最重要的,因为食物的品质决定了心意的品质。

关于食物对心意的影响,《唱赞奥义书》说:“当食物(ahara)是纯洁的时候,萨埵元素得到了净化,记忆不再变得摇摆不定。”【42】食物提供了形成每一个人的物质,纯质(萨埵属性,sattvika)居支配地位是灵性发展中绝对必不可少的。正如室利·罗摩克里希那所说:“萨埵是维系,罗阇是创造,答摩是毁灭。”【43】因此,食物的纯洁对于一位灵性求道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食物的纯洁要从以下三点来考虑:品质纯洁、物质纯洁和精神纯洁。吠檀多的一位伟大导师罗摩奴阇认为,有三种类型的不洁食物我们必须避免。第一种是食物本身(jati)的不洁。有某些种类的食物被认为本质上是不洁的,包括所有让人兴奋的食物,例如洋葱和大蒜;吃剩的食物,不新鲜或味道难闻的食物;原汁差不多已经干涸的食物;也包括那些通过伤害和残酷对待其他生命而获取的食物。

第二种要避免的不洁是相(nimitta)之污染。这里是指被污物、细菌、唾液,或者其他分泌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者是已经被其他人吃了一部分的食物。

第三种不洁就是道德和灵性(ashraya)受污染。关于这一点,吠檀多的神圣传统声称,每一个人都发出某一类振动(aura)。不管一个人是否碰过其他人,都会留下他或她的一部分影响力,并且产生影响。因此,即使一些事物也许品质上和物质上都纯洁,但是当它被一个邪恶、不道德或不纯洁的人煮过、处理过或端过,它会变得不洁净。一个灵性求道者被建议要避免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同时也要避开由他们端来的食物。

不二论吠檀多的伟大阐释者商羯罗已对上面引用的《唱赞奥义书》诗节作了评注。他对被罗摩奴阇解释为“食物”的ahara一词给予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意义。根据商羯罗:

聚集在里面的是Ahara,直觉的知识,例如声音等,为了享受者(自我)的享受而聚集在里面。聚集在直接感知的纯粹知识里面的是洁净的食物(Ahara)。“洁净的食物”这个词是指获取感觉的知识,不被执著的反感和幻想的缺点所触碰;这就是那意思。因此,这样而来的净化知识或食物(Ahara),会使它那具有纯洁的拥有者——体内的器官——变得纯洁。萨埵属性得到了净化,结果会出现一种对无限至尊的不间断记忆,从经文上知道了他的真实本性。【44】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在评注这两种观点的时候,说:

很自然地会说商羯罗的意思是最好的,但我想补充说,也不应该忽视罗摩奴阇的解释。只有在你关注真正的物质食物的时候,其余的才会发生。没错,心意是主人,但是我们之中只有非常少数的人不受感觉的束缚。我们所有人都被物质控制,只要我们还是如此地受控制,我们就必须寻求物质的援助;接着,当我们变得强壮的时候,我们可以吃或喝任何我们喜欢的东西。我们不得不像罗摩奴阇那样关注饮食;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我们的精神食物。关注物质食物非常容易,但是精神上的工作必须随着它而进行;然后渐渐地,我们精神上的自我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也会减少坚持物质上的自我。接着食物就再也不会伤害我们了。每一个人都想跳到至高理想上是非常危险的。跳并不是办法,它的结局只有坠落。我们被束缚在这里,也只能慢慢地打破我们的铁链。这称为维韦卡(Viveka),也就是分辨。【45】

过分强调食物问题可能会,并且确实会导致极端形式的狂热。灵性觉悟的工具变成了目的本身。激情会盘旋在食物问题和该如何煮、如何端和吃的问题上。所以,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在食物净化的问题上,警告我们在真正目标上迷失方向的危险:

操纵和控制这种可被称为精微体的心意,无疑会比控制肉体的粗糙体,有更为高级的作用。但是,要达到这种控制精微体的能力,控制粗糙体是绝对必要的。因此,初学者必须遵守所有从他信任的老师传承而来的饮食戒律;但是无节制、无意义的狂热,已经完全把宗教推向厨房。也许正如我们在众多宗派里所留意到的情形一样,没有任何对崇高真理的渴望,宗教不会出现灵性的阳光,而是一种特别类型的纯洁而又单纯的物质主义。它既不是知识,又不是虔诚,也不是业报;而是一种特别形式的精神错乱,那些把他们的灵魂扣在那里的人,更加可能去精神错乱的疯人院,而不是梵天楼卡(Brahmaloka,天堂)。所以有理由坚持,要达到这种精神合成的更高状态,在食物的选择上,分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无法很容易地达到。【46】

素食问题

在关于食物洁净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人坚持,为了保持洁净,必须吃素。为了支持这种观点,他们给出了以下辩护:首先,素食是精神的净化,因为它的获取不会引起对任何生命的伤害。第二,素食健康、容易消化、无毒和不会激起热情和情感。第三,据称素食会更有利于发展出灵性力量,忍耐力由此而来,对于实践自我控制和其他灵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四,非素食会伤害消化器官,会让人渴望麻醉品,因此是不健康和不洁净的。

也有其他人不同意这些看法,引起了以下的争论:首先,在食物的获取中,严格坚持非暴力原则是不可能的。甚至我们吃的蔬菜也有生命,而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或者吸入一口空气的时候,无数的微生物会死去。然而,这样感觉不到的暴力,依然是暴力。第二,除非一个人有了灵性的渴求,否则仅仅吃素不会使一个人变得有灵性。据说,如果只是用牛奶来喂一条眼镜蛇,它还是只会产生出毒素。第三,那些以鱼和肉为主要食物的人是因为遗传、文化背景、地理条件和身体需要。这样的人,不习惯从素食中吸取营养,如果把素食强加在他们身上,很可能会使他们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衰弱。第四,即使食物本身不会有兴奋感觉,可是当用气味强烈和兴奋的配料来煮的时候,它也会变得有兴奋性。例如,把大量的调味品加在素食上来使它变得更加美味,其兴奋程度并不低于非素食的食物。

还有第三种观点,就是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之间进行调和,把食物的选择留给个人。根据这种观点,什么食物会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有益于人,取决于人的脾性、品味、习惯和个人需要。对于一些人来说,素食是自然的;而对于其他人,这样的饮食会有相反的影响。一种纯素食的饮食结构,也许有利于那些过着一种孤高的灵性生活的人,但是绝大多数人,努力把灵性与世俗活动结合在一起,需要平衡地处理饮食。规定所有人都吃一种食物并不是饮食问题的答案,因为这既不合符需要,也不可能。

关于这个争论,斯瓦米·维韦卡南达评论:

一派说吃肉的人会忍受各种各样的身体痛苦。另一派反驳这个观点,说:“这全是幻想。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印度人将会是最健康的民族;而那些强大的国家,例如英国、美国和其他以肉食为主的国家,已经屈服于各种各样的疾病,到了现在也会不复存在。”有人说山羊肉会使智力变得像山羊,猪肉会使智力变得像猪,鱼肉会使智力变得像鱼。另一个人声称那么同样也可以争论说西红柿会制造出西红柿般的脑袋,蔬菜也会制造出蔬菜般的脑袋——类似于迟钝和死气沉沉的东西。拥有动物般的智慧,不比拥有一颗迟钝和呆滞得像死物般的脑袋更好吗?一派说肉食中的化合物同样也出现在蔬菜中。另一派嘲笑这种观点,声称:“那当然!它们也在空气中,那么只靠空气为生吧。”一个人争辩说素食会让人变得非常苦干,可以忍受艰苦而又持续长时间的劳动。另一个人说:“如果那是真的话,那么素食的国家会占据第一流的行列,但是情况并非如此,而是最强大和第一流的国家里的人都是吃肉的。”……在这一点上,《沙斯陀罗》(Shastras,印度古代经典的总称,也意见不一致,让人相当混乱。在一个地方,《沙斯陀罗》指出:“要在祭祀(Yajnas)中把动物杀死。”然而,在另一个地方,它又说:“不要夺取生命。”印度人认为,除了献祭以外,杀害动物是一种罪,但是在祭祀过后,可以不带罪地享受吃献祭过的动物肉的喜悦……

在西方,争论的焦点是吃肉是否会损害健康,是否比吃素更加强壮等诸如此类……一派说:“消化不良是因为吃肉。”另一派说:“全都是一派胡言。大多数素食者都忍受胃痛之苦。”另外,“素食对于消化系统来说,也许可以充当有效的清洁剂。但是,你有任何理由劝使全世界的人都吃素吗?”……【47】

在食物的问题上,斯瓦米·维韦卡南达继续说:

吃肉当然是野蛮的,素食当然会更加纯洁——谁能否认呢?因为他[瑜伽士]当然是一位严格的素食者,最终是通往一种孤高的灵性生活。但是,不得不用紧张的劳动来驾驭生命之舟的他,要穿越持续不断的生死挣扎和世上的竞争,吃肉是必需的。只要有了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事情总会发生,肉食是需要的,或者一些其他合适的代替物会被发现;否则,弱者自然会被压碎在强者脚下。引用素食对一些特定的人或人群产生良好效果的个别事例是没有用的:把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作对比,再作出结论。此外,素食者之间也有划分。一些说大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玉蜀黍和其他淀粉类食物是没有用的;这些食物都是由人来生产,是所有疾病的来源。淀粉类食物能在消化系统内产生出糖,是对健康有害的。如果把马和牛关在门里,用小麦和大米来喂,它们也会变得不适和生病。如果允许用在草原里生长的野草和幼嫩的牧草来喂它们,它们又会好起来。野草和其他绿色的食用牧草里几乎没有淀粉质。猩猩吃草和坚果,并不常吃西红柿和小麦,但是如果他要吃的话,会在它们成熟之前,也就是在它们还不是含有很多淀粉质的时候,就把它们吃掉。其他说吃烤肉、大量蔬菜和牛奶最能延年益寿了。尤其是,定期吃大量水果的人不会很快衰老,因为水果有助于分解在骨头上形成的坏死表层,后者是带来衰老的主要原因。关于这个烦恼的问题,现在被所有人承认的审慎观点是,吃这样的食物是因为它坚固而有营养,同时又易于消化。食物应该以最小的容量来包含最多的营养,同时又要很快被吸收。否则的话,就需要吃大量这样的食物,结果光是消化食物就需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只用在消化食物上,那么还留下什么来做其他事情呢?【48】

非暴力

非暴力(阿希姆萨,ahimsa),通常被素食主义者用作辩护之用。关于这一点,斯瓦米·维韦卡南达说:

检验非暴力的是没有妒忌心。任何人都会做好事,或者在受到刺激的那一瞬间,又或者在一些迷信和巫术的压力下,都会有行善;但是真正热爱人类的人是没有妒忌心的。世上所谓的伟人似乎为了一个小小的名誉,为了微不足道的声望,还有为了一点儿的金钱,都会相互之间妒忌起来。只要心里还存在这种妒忌,就会远离完美的非暴力。牛不会吃肉,羊也不会。可它们是伟大的瑜伽士,伟大的非暴力者吗?任何愚昧的人都会禁忌吃这个或那个;他无疑是与吃草的动物没有多大区别。残忍地对待寡妇与孤儿的人,为了金钱而做着卑鄙行为的人,即使他完全以吃草为生,也是连任何畜生都不如。内心从来没有抱着伤害任何人的想法,甚至还会为他最大的敌人的昌盛而感到高兴的人——即使他每天都以猪肉为生,也是一位虔诚者,一位瑜伽士,是所有人的古鲁。因此我们必须时常记住,只有当有助于发展内在纯洁的时候,外在的练习才会变得有价值。如果细微地关注外在仪式没有用,那么仅拥有内在的纯洁会更好。但是,为人民,为国家而苦恼会忘记宗教真正的、内在的精神本质,机械地死死抓住所有外在形式的人,从来不会放过它们!只有外在形式还能够表现出内在生命力的时候,它们才会有价值。如果它们不再表现出生命力,那么就毫不仁慈地把它们粉碎吧。【49】

基本要旨是,食物对于灵性探索者来说,必须纯洁,既是身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因为心意的纯洁取决于食物的纯洁。最有价值的依然不是食物,而是探索者的灵性渴求,是所有精神仪式和实践的目的。食物从来不会使任何人变得有灵性,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灵性的渴求无法用机械的方法来产生。纯洁的食物只对一个已经有了灵性渴求的人有帮助。只要探索者感到了这种渴求,食物的问题是次要的。正如室利·罗摩克里希那所说:“一个感到渴望神的人,尽管他在吃猪肉,也是神圣的。但是,一个心意处于‘欲望与贪婪’中的人,即使他在吃着最纯洁的食物——煮过的蔬菜、米饭和酥油,也应感到羞耻。”【50】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告诫他的弟子不要把食物与虚拉达(shraddha,信心)仪式,或者是葬礼联系在一起。师父认为这样的食物有害于奉献生活。师父的一个弟子斯瓦米·沙拉达南达在解释这个告诫的意思的时候,说:

食物用来构造一个强壮的身体,并形成良好的心智。除非身体和心意都纯洁,否则不可能经受得起灵修。正是奉献给上帝的食物构造了一个纯洁的身体和心意。虚拉达仪式的食物是献给灵魂,而不是神,它是一种结果,而不是用来构造纯洁的心意和身体,不然的话会对人有影响。食物构造了身体和心意,食物的本性也影响着他们。在室利·采坦尼耶的一生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情景。一个普通人偶然碰到了处于心醉神迷状态的他,马上被一种虔诚的情感所折服了。他被建议去吃虚拉达仪式的食物以克服这些情感。事实上,这种食物也终止了那种神迷状态。【51】

食物在创造内在的纯洁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神圣母亲(这里是指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的妻子萨拉达·戴薇)建议,千万不要吃那些没有供奉过上帝的食物。“你吃的食物怎么样,”她说,“你的血液也会怎么样。从纯洁的血液中,你会得到强壮的身体和纯洁的心意。纯洁的心意能产生出对上帝心醉神迷的爱。”【52】

饮食习惯

仅仅是食物的净化是不够的。饮食习惯存在的问题,也必须顾及。对于灵性探索者,食物和饮食习惯都必须纯洁。当他们是温和和受控制的时候,饮食习惯被认为是纯洁的。正如《薄伽梵歌》所说:

阿周那,吃得太多和吃得太少都不适合瑜伽,睡得太多和睡得太少也不适合瑜伽。【53】对于有节制地饮食和娱乐,有节制地努力工作,有节制地睡和醒的人,瑜伽会终结所有的悲伤。【54】

斯瓦米·维达兰雅(Swami Vidyaranya)在他的《个体—解脱—明知》里,提到了以下懒惰的原因:

睡眠不足,消化不良,吃得太多和身体的努力,都是惰性的原因。

要有节制地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充足的睡眠,避免操劳。【55】要时常坐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保持无欲,不要努力,不受干扰;或者是用他习惯的方式来控制生命的呼吸。

根据摩奴所说:“吃得太多并不有利于健康、长寿,或者升天;它破坏了美德,人们都憎恨它,因此应避免。”室利·罗摩克里希那习惯说:“白天的时候喜欢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是在晚上的时候要有节制地吃。”【56】师父的一位著名弟子斯瓦米·婆罗门南达,解释了这番话的意义。

这种观点认为,中午吃得饱容易消化。如果你在晚上吃得少,你的身体依然会保持轻盈,你也容易集中心意。晚上的一顿饱饭会产生懒惰和睡眠。你想怎样利用晚上的时间——是用在睡觉还是用在冥想上?人们通常是在白天忙碌,所以在那个时候也很难让烦躁的心意平息下来。但是到了晚上,大自然变得寂静,所有动物都睡觉了。因此,这是冥想的最佳时间。专注在晚上的寂静时刻也很容易增强……没有抑制住自己味觉的贪食者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和心意。不管一个人选择在何时进食,只要吃得太多,就会忍受呼吸的困难。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食物消化上。如果无法消化它,他就会生病。像洋葱、大蒜和辣椒这样的食物,会使身体和心意都如此兴奋,随后会发现极难控制身体系统。我想那些希望过灵性生活的人一定会非常注意吃和喝。不要吃得过多。避免刺激性食物,因为它们是有害的。也要避免那些增加愚昧的食物。食物的目的是什么?维持健康。一个人需要健康身体达到上帝意识。【57】

区别对待食物和适度地食用,都与控制感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如师父的另一位弟子斯瓦米·图利亚南达评述:

如果味觉和性冲动都得到了控制,所有的麻烦都会解决。当室利·采坦尼耶去找克萨瓦·巴拉提(Keshava Bharati),要求进入弃绝阶段(sannyasa)的时候,后者评论说:“你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又长得如此英俊,谁敢把你引入弃绝生活呢?”室利·采坦尼耶回答说:“先生,你通常在授予一位求道者进入弃绝生活之前会考验他。如果你发现我够资格的话,自然也会有意把我引入。请你考验一下我,看我是否适合。”巴拉提对室利·采坦尼耶说:“伸出你的舌头。”就在这位弟子伸出舌头的时候,古鲁把一些糖放在上面。糖宛如要离开舌头似的,一点儿也没被沾湿,在落在地上的那一瞬间,消散在空气中。再也没有必要去考验性本能了。“一个已经控制好所有其他感官而没有控制好味觉的人,并非感官的主人。味觉的渴求受到了控制,其余一切也会受控制。”(《薄伽瓦谭》11.8.21)……除非感官受到了控制,否则不会有任何灵性进展。所以《薄伽梵歌》再三说:“所以,最优秀的婆罗多,首先要控制你的感官,这样会把这种贪婪的罪恶倾向杀掉;而这种倾向能够摧毁一个人的知识与觉悟。”【58】

节制

饮食和运动都需要节制。关于节制,斯瓦米·维韦卡南达这样写道:

饮食和运动都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问题……食物必须简单,要[一天]吃几次,而不是一次或两次。不要太饿。“吃得太多无法成为瑜伽士,吃得太少也无法成为瑜伽士;睡得太多无法成为瑜伽士,睡得太少也无法成为瑜伽士。”不做任何工作和过于努力工作都无法成功。适当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适当的睡眠,适当的清醒——这些对于任何成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食物是,我们应该为自己决定吃哪些食物。没有人可以[为我们]作出决定。作为一种通常的练习,我们必须避免兴奋的食物……我们不知道我们的饮食是如何随着我们的起居而变化。我们总是忘记是因为食物,我们才可以制造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所以,我们想要什么数量和种类的能量,就必须决定吃什么样的食物。剧烈的运动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你想变得肌肉强壮,瑜伽不适合你。你要制造出一副比你现时拥有的更精微的有机体。剧烈的运动确定是有害的……生活在那些不做过多运动的人中间。如果你不做剧烈的运动,你会活得更长久。你并不想在肌肉中把你的生命之火都耗尽!脑力劳动的人是长寿的人……不要过快地燃烧生命之火。让它缓慢和温和地燃烧……每一种焦虑,每一种剧烈的运动——身体上和精神上——[意味着]你是在燃烧生命之火。通常来说,适当的饮食仅仅是意味着不要吃高度辛辣的食物。瑜伽士说,根据自然元素,心意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迟钝的心意,覆盖了灵魂的光明。然后,是一种会让人变得活跃的心意,最后是使他们变得平静和安宁的心意。现在,有一种人天生就有一种整天爱睡觉的倾向。他们的品味会倾向于容易腐烂的食物——涂在上面的奶油。他们会吃完全摆放在桌子上的奶油。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自然的倾向。然后是活跃的人,他们爱吃所有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还有强烈的酒精……萨埵属性的人会非常周到、安静和有耐性。他们少量地进食,也从来不吃不好的食物。我常常问这样一个问题:“我该放弃吃肉吗?”我的师父说:“你为什么要放弃任何事物呢?它会放弃你。”不要放弃属于本性的任何东西。让它的本性变得强烈,那样它自然会放弃你。你不可能在吃肉的时候出现。每看它一眼都会使你恶心。你要努力放弃的许多东西都变得索然无味和确实令人作呕的时候,放弃吃肉的时机到了。【59】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样,《薄伽梵歌》也告诫:

有节制地饮食和娱乐,有节制地努力工作,有节制地睡和醒,对这样的人,瑜伽会终结所有的悲伤。【60】

同类推荐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九天异界元

    九天异界元

    她是新世纪的天才少女,考古界的冉冉之星。意外邂逅了万年前的自己,宿命的安排。让万年前的齿轮重新启动。那一句,“你一定要好好爱他”梦引迁回破碎星空?那是怎样恐怖的境界才能排布。浴火重生,七窍玲珑,九兽之尊。一夜之间成为妖女之子,仙界不详。妖族四大护法各显神通,拥护最尊贵的神。。。。。。。。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梦里梦外总关情

    梦里梦外总关情

    岩泉梦回,三百年前,往事历历:桃花坞初遇,北京城重逢,城破时再聚,昆明城相守,风云起生隙,危难时力护,一生辗转,人凋零,爱入尘……梦回宜良,三百年后,今生可待——岩坚泉清,宜结良缘。
  • 逆天道梁

    逆天道梁

    "哎哎,有没有搞错啊?"我只是下山来这里玩玩?出来撩妹子,谁知道咋给我扣上一个"残花败絮""卑鄙龌龊""表里不一""笑里藏刀"奸诈小人?我告诉你啊,江子鲫你别仗着你比我法力高强,你就欺负我啊!有本事单挑啊!!本来只是想下山随便玩玩,谁知道招人了一世情缘?江子鲫啊交江子鲫我究竟该不该爱你呢?我这个龌龊的人呐!能得到你的一世情爱也算值了…作者很懒,不定时更新。
  • 我的老师不是人

    我的老师不是人

    林萌萌,女,二十三岁。七月大学毕业,九月入职贫困山区某县乡镇高中,成为一名光荣的高中语文教师。福玉,性别无(我就是块石头我有啥性别?),年龄大概三千多岁吧,九月穿成现代女青年林萌萌,开学前已完成完美对接。从此,某县二中高一(七)班的全体同学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狱魔犬

    地狱魔犬

    第一次写可能不好多多包含在下一定会努力的.....
  • 与君度流年

    与君度流年

    她是娱乐王国的千金,他是权贵人家的公子。他们两个本来要在家里的安排下安稳度日,但他们两个人却爱上了镁光灯下的生活。只是啊,娱乐圈又怎么会是他们两个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呢?在经历娱乐圈中各种阴谋陷害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又应该何去何从呢?这个故事从这个夏天开始,从两个童星在娱乐圈中摸爬滚打不忘初心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青春,[片段一]:又是一年毕业季。作为顶级戏剧学院南杭戏剧学院已经挤满了记者。所有人都把话筒对准今年的明星毕业生欧阳。“欧阳,你曾经说想要在大学谈一场恋爱,如今毕业了你的这个愿望实现了吗?”穿着学士服的欧阳听到之后笑了笑:“当然实现了。现在的我已经是有主的人了。这个人你们也都认识,就是我的师妹上官晴。”说着看向人群中低头的那个姑娘:“晴晴,不要不好意思,既然今天大家都在,就把咱俩的事都说了吧。”[片段二]:寂静很久的微博热搜突然爆了,点开一看原来是欧阳和上官晴两个人官宣结婚。欧阳的微博写到:哭过笑过,吵过闹过,未来的日子我们一起好好过。上官晴转发:从18岁到28岁,从校服到婚纱,从上官小姐变成欧太太,往后余生,多多指教
  • 窥秘信纸

    窥秘信纸

    普通大学生安祖离奇地穿越在各个位面的凶案之中,在一步一步接近真相的途中,他的眼中看见了什么?
  • 阳间鬼差

    阳间鬼差

    阳间鬼差,乃是阴间地府选出的阳间工作人员,负责在阳间协助地府抓捕游魂怨鬼。陈潜所在的陈家,从千年之前开始,便一直作为阳间鬼差为地府工作,然而在陈潜18岁的时候,却因为已经逝去的爷爷留下的一封信,而来到了远离家乡的江海市,作为江海市新任的阳间鬼差,卷进了一次次的风波中……
  • 缘灭缘起宫之续

    缘灭缘起宫之续

    一场火灾把晴川带回了九王夺嫡之前,再次卷入那个不见硝烟的争斗。她化名为旖墨,默默的守候在胤禛身边,守候着这来之不易的爱。同一个时空存在两个“晴川”,晴川说:“我是八福晋,请皇上自重。”旖墨说:“我就是晴川,你为何看不见我?”胤禛迷惑了,到底谁才是他真正的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