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200000016

第16章 长啸一声天地秋

一轮孤月,无限江山,禅者惊破夜空的长啸,令天地为之动容,于是萧瑟之气,弥散四野。

禅或者说禅者的气度,往往表现得十分豪迈。这在根本上和禅学的哲理有关——既然佛性为世界的本原、最高的存在,而我性即是佛性,逻辑的必然就是:没有外于我的权威存在。当然,禅要求破“我执”,但破除“我执”之后与世界佛性融为一体的“我”,终究仍然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精神主体。

北宋喜欢将佛与儒相混融的吕希哲说过:“尽大地是个自己,山河世界,一切物象,皆是自己建立。”(见《吕氏杂记》

卷下)可见小我的局促被祛除了,大我的尊贵却显得更为强烈。

百丈怀海(720-814)是马祖道一的弟子,离开师门后在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大雄山创建寺院。有僧人问他:“如何是奇特事?”百丈答云:

独坐大雄峰这个回答十分微妙而富于诗意。《江西通志·山川略》记载:“百丈山在奉新县西一百四十里,冯水倒出,飞下千尺,西北势出群山,又名大雄山。”其地岩峦高峻,山势险要。百丈寺就在大雄峰上,你可以认为“独坐大雄峰”只是说禅修很平常,谈不上什么“奇特事”。但这个诗化的句子就地取材,带有强烈的暗示性;再说到“大雄”又是释迦牟尼的尊称之一 ①,更别有一番意味。禅者“独坐大雄峰”,俯瞰人寰,正红尘滚滚,熙来攘往,他有阔大的胸襟,宏伟的气象,和沉静的态度。

中唐时期儒者李翱与禅师药山惟俨的交往,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一段佳话。李翱是韩愈的弟子,他们两人是中国儒学传统朝理学方向转变的关键人物。惟俨曾先后师从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一样,从慧能数起算是南宗禅的第四代传人,住在澧州药山寺。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翱出任朗州刺史,其地与澧州毗邻,他就去拜访了惟俨。当时“道”和“道统”是这一群儒者所关心的问题,所以李翱首先就问“何谓道耶”,意思是要探究佛禅对世界本原的理解,惟俨则以禅宗惯用的隐喻方式回答他:

云在青天水在瓶①因此佛寺的正殿称为“大雄宝殿”。

因为这是诗化的表达,重在领会,很难给予单一的解释。常见的说法是:水在瓶则静而定,波澜不起,在天则化为云,自在飘浮,所以顺自然、适物性,应物随缘就是“道”。这大概也可以吧,可是我总觉得这么说实在辜负了如此美妙的诗句。如果重视唐代禅师那种自由奔放的精神,换一种解说也许更恰当:云和水本是一物,但云在天是空阔无碍、任意舒卷的景象,水在瓶却是拘局而无法舒展的状态。要说“道”本该是无形之物,一旦固执便成了“瓶”;“瓶”不打碎,何从谈“道”?这么读,就隐含了批评儒道的意思。

《宋高僧传》记载此事,说李翱当下“警悟”,“疑冰顿泮”——像冰一样凝结的疑惑一下子全都化解了。到底李翱从这个优美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这对于他兴复儒道的事业有什么意义,后人也无法知道。但惟俨的回答无疑给李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赠药山高僧惟俨》诗二首纪其事,第一首是: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相问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①从首句来看,惟俨是一个清癯而健朗的僧人,第二句用一片①据《宋高僧传》卷十七《唐朗州药山惟俨传》,其它版本文字略有不同。

广阔的松林映衬他在寺庙中读佛经的仪态,显示庄肃的气象 ①。

三四两句归结到惟俨对李翱问道的回答,同时也借言语的玄妙显示高僧富于智慧的气质。

《赠药山高僧惟俨》诗第二首是: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

这首诗更能够体现前面所说的禅者的豪迈。前两句写惟俨幽居山林以自适,轻视世俗浮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和李翱探访惟俨的经历有关系。李翱当时是朗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长官,地位是很高的。他亲自去山中的寺庙拜访一位僧人,是非常隆重的举动。可是据《宋高僧传》记载,李翱到来时,惟俨正在读佛经,也许沉浸在经义中了吧,他居然“执经卷不顾”,头也不抬。侍者赶忙提醒:“太守在此。”没等惟俨做出反应,李翱已经不高兴了,远远地喊了一声“见面不似闻名”,意思说和尚徒有虚名。于是惟俨抬头叫了一声李翱的名字,问他:“太守怎么贵耳贱目(光会用耳朵不会用眼睛)?”两人一笑,开始了交谈。诗中赞美惟俨“终年无送亦无迎”,看来事过之后,李翱对他这种淡漠世情、行事简朴的生活,还是很欣赏的。

① 依史籍记载,药山惟俨是唐代禅师中喜好读经的一个,虽然他并不以此强求自己的门人。

清·石涛 ·清山远市图禅者 “独坐大雄峰”,胸襟阔大,气象宏伟,态度沉静。

俯瞰人寰,正红尘滚滚,熙来攘往。

后两句用一个形象的细节,描绘出高僧异常的风采:惟俨偶尔夜来游山,直登孤峰之顶,正当云散烟消(“披云”字面是拨开云彩的意思),一轮明月皓然当空,他发出洪亮的笑声,在山谷中传响不绝。如此性情奔放,和尚对自己的人生该是非常满意的吧?

古代学佛学道的人,很多是同时练气功的,在山中长啸或者大笑,往往与气功有关。《世说新语》记载隐士孙登在山中长啸,“声若驾凤之音,响乎岩谷”。药山惟俨的大笑,据说能传出几十里,这未免有夸张的成分。但他登孤峰而大笑,肯定是很有名的风流之举。“月下披云笑一声”,意态之俊朗,可以读出儒者李翱对他的钦慕。

禅者有时看起来很狂诞的言行,其实是有深意的。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向四方各行七步,举右手而唱一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见玄奘《大唐西域记》)这是佛陀被神化以后产生的传说。有人以此问云门文偃(云门宗禅的创始人,生活于晚唐),文偃回应道:“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在一切宗教中,诽谤尊神或创教者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禅宗,所谓“谤佛”却无所忌惮,只不过云门文偃说得格外强悍而又生动罢了。原因就在于禅宗虽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发展到后来已经完全不能接受神化的权威。

禅门五宗,以临济宗声势最盛,流播最为久远,其创始人临济义玄(生活于晚唐)性格尤为鲜明强烈,对外在权威与法则的破坏最为彻底。他公然宣称,唯有“大善知识”,才懂得“毁佛毁祖,是非天下,排斥三藏教”,因为不受外来的拘禁,而获得“透脱自在”。(见《临济录》)他的传人大慧宗杲说他要不是当和尚,就会成为孙权、曹操一类枭雄,这是自家人的评价。

在《临济录》等书中记有义玄和他人富于机锋的接谈,他常用一些诗化的句子来表达,譬如他和凤林禅师对话时,有一个自我描摹:

孤蟾独耀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

虽然只是两句,但如果不是那么拘泥,我们还是可以把它视为一首诗吧。一轮孤月,无限江山,禅者惊破夜空的长啸,令天地为之动容,于是萧瑟之气,弥散四野。这种寂寥之中的磊落与孤傲,实可令人震惊。比较起陈子昂著名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句,未见得逊色。

临济义玄的嗓门非常响亮,他在启导门人时,常常猛然痛喝一声,而另一位禅师德山宣鉴则喜欢用棒子打。“临济喝,德山棒”,成为禅门佳话,也因此留下“当头棒喝”的成语。

北宋禅师保宁仁勇有一首偈诗,颂咏德山宣鉴开悟的经历,也是十分地意气风发:

一条瀑布岩前落,半夜金乌掌上明。

大开口来张意气,与谁天下共横行。

那是一天晚上,宣鉴侍立在老师龙潭和尚的身边,时间很晚了,龙潭让他回去睡觉。宣鉴道了一声“珍重”便走出法堂,忽然又回过头来说:“天好黑呀。”龙潭于是点燃一根纸烛让德山照路,德山伸手去接,龙潭“噗”地一口将纸烛吹熄。此时德山心中豁然开朗,倒身便拜。

“你见到了什么,就拜?”龙潭问。德山说:“从今以后,再也不会被天下老和尚的舌头所迷惑了。”①燃灯、吹灯的刹那交替,启发了德山宣鉴的顿悟。保宁仁勇的诗用瀑布奔泻、半夜里突然有一道阳光(古人称太阳为“金乌”)照亮手掌,形容顿悟的一瞬间“明心见性”、彻底把握世间真相的心理状态。而从此独立横行,不再依傍任何人,这真是痛快淋漓。

禅宗这种推翻一切权威、要求必须从个人的内心求得真理的豪迈精神,对中国古代,尤其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的思想文化中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的强化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是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在这里仅仅提一下,不再多说了。

①事载《景德传灯录》卷十五,这句话的原文是“从今向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屡见将此句解释为“从今以后不再怀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大误。德山宣鉴和临济义玄都是提倡“毁祖谤佛”的厉害角色,如果他顿悟的结果是懂得了从此要乖乖听天下老和尚说的话,那算是什么“禅”!《说文》:“疑,惑也。”此处“不疑”为“不惑于”之意。所以保宁仁勇的偈诗用“与谁天下共横行”来表现宣鉴顿悟之后的豪气。

同类推荐
  •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中的第三本。本书是对《元曲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和尹博数十年对元曲的研究,最终成文。本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诗、译文、注释、辑评几部分,力求准确、完整和精当。《元曲三百首译注评》既可以作为高校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元曲爱好者参考使用。
  • 九死一生:一位战地医生的前线回忆

    九死一生:一位战地医生的前线回忆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名战地医生从事无国界医生的志愿者经历,其中以三次叙利亚之行贯穿前后。书中对他和其他战地医生们救治和帮忙转移伤患的种种事迹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对战地医疗背景下的人性百态进行了深刻的刻画。书中控诉了战争的无情和对平民的巨大伤害,其中对各种残忍的袭击手段和拼命所受的各种伤害的描写令人震惊。文章的最后讲述了作者为帮助在叙利亚工作的医生同事们逃离战火,与各方协商沟通停火事宜,最后说服俄方达成停火协议,成功帮助人员撤离阿勒颇。作者从单纯对战区平民遭遇的同情和对战地医疗环境的渴望转变为对战争本身进行反思,并利用有限力量做出行动,反映了一名战地医生在经历了多次生死危机后的心路转变,表达出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当今世界人民对和平环境的诉求。
  • 2013年诗歌选粹

    2013年诗歌选粹

    为了特别体现中国诗歌为世界贡献的独到品格,“沧桑”的主题也被追加进来,同前面五个关键词一道,形成本书的六个基本栏目。按照这一编排体例,在书写气质上彰显着迥异星相特征的写作者(至少在入选的作品中),也分门别类地进驻由那些闪光颗粒构造的海上“星座”之中,而每一个“星座”序列中的诗人名单,也大体依据年龄长幼进行排列(个别处为照顾栏目内作品间的意义关联而略有微调),以此展现诗人代群之间划出的优美线条和眉目间激发的善意传递。
  • 枫叶红了的时候

    枫叶红了的时候

    十二月份的雪愈加厚了,漫天皆白。在一片白中豁然而开的雪岭煤矿的坑口,不语而威。清晨,坑洞前的雪野,早被民工笑笑他们蹚出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南去,连着炊烟乍起的山村……
  • 悉达多

    悉达多

    意气风发的青年悉达多厌倦了婆罗门生活,与好友戈文达踏上了寻找自我、寻找真理之路。他们聆听了乔达摩的教义,戈文达认为已经寻得真理,选择追随乔达摩,而悉达多则觉得自己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疑惑并没有解开,所以再次踏上求索之路。他在城市中结识名妓卡马拉,想要到世俗中学习新的未知,却逐渐陷入情欲和名利的漩涡,直至对一切产生厌倦。于是他再次抛下世俗,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绝望的瞬间,他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顿悟了自己追寻一生的到底是什么。
热门推荐
  • 游侠传奇:幻兽物语

    游侠传奇:幻兽物语

    一名被遗弃的少年,在不平凡的履历中逐渐找到真正的自我,更从此成为传奇式游侠的故事。伴随着少年的成长,跟随着召唤兽进化,一个又一个离奇故事,一段又一段传奇经历,那感人肺腑的兄弟真情,那致死不虞的忠贞爱情,权利与亲情,金钱与信念,生与死,爱与恨,一切的一切都将呈现在《幻兽物语》的文字空间之中!作者:血的纹章
  • 铁幕之共和与帝国

    铁幕之共和与帝国

    伏龙芝在无数次的执行任务中彻底了解到了帝国的黑暗,所以他选择改变这一切...又戏剧性的与胜利女神擦肩而过,伴随着亲人,朋友的倒下,一步步的走着自己的共和国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初代法则

    初代法则

    陆锋是一名酷爱冒险寻求刺激的冒险家,在一次山谷冒险的攀爬过程中失足,竟遇上了西方神话中的堕落天使撒旦。撒旦表示是专门寻找陆锋而来,并且需要陆锋的帮助,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去寻找一个从地狱逃出的恶魔。最终陆锋被撒旦强行送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并赠与陆锋恶魔的能力,陆锋将在异界大陆遭遇怎样的经历……
  • 鏖战寰宇

    鏖战寰宇

    豪气横扫八荒荡六合,战魂威震乾坤撼寰宇一动念,惊得九州共颤,十方拜服一开口,便是战、战、战,战意直冲云霄九重天一出手,就要天地失色,废尽苍穹身处寰宇之内,或想拥有一切,或想守护亲人,或想无拘无束,活的自在,过的惬意,或想……无论想做什么,都必须打破种种束缚,战至巅峰纵观世间万般诸法,唯战尔
  • 背约之剑

    背约之剑

    赫特拉易大陆,科学的先驱者艾萨克.贝德福德的发现打破了人们对魔法和巫术的幻想与恐惧。300年后,大陆早已步入了利用科学的文明世界,然而奇迹与魔法却突然打破了大陆的平静。被当做病人剥夺自由隔离起来的能力者们、从隔离区逃离的兄妹、试图解开历史真像的贵族长子、恐惧与力量的代名词的源、握着一把奇特剑的来历不明的少女,众多主角围绕着历史与宿命,展开了一场命中注定的舞台剧。
  • 娇儿卧农门

    娇儿卧农门

    一场意外,姜苒苒穿越到了古代江南,十岁小萝莉唐姜的身上,爹爹老实,娘亲早产孱弱,还有个不省心的绿茶姐姐,怎一个糟心了得啊!好在穿越有福利,女主有实力,一手握空间,一手提砍刀,发家致富揍极品,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 被草泥马碾过的生活日记

    被草泥马碾过的生活日记

    咱不是白富美,走路上回头率百分之百,姐每次出门必带男人,姐家的男人个头比一般的男人高,属于二般男人。面对各种巨人雷人神人烦人麻烦人姐生活压力大,特来吐槽,吐槽每天被成千上万草泥马碾过的生活。
  • 七夜冥尊

    七夜冥尊

    前世,我有祖传千年借命咒;今生,我有十年蚩尤祭;兼爱之下,青出于蓝,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非攻之下,人尽敌国,方寸之间,不败之地;……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家十术,你值得拥有。
  • 从忍者开始消灭怪人

    从忍者开始消灭怪人

    我变强了,也变秃了。这是一名高中生学习忍术后,不断变秃的故事。本书又名《在一拳超人的世界中使用忍术是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