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3500000005

第5章 凌叔华:说有这么事

凌叔华写过一篇小说叫《说有这么一回事》,讲的是民初女校里,女学生云罗和影曼,在排演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过程中,假戏真做,发生了感情,便形影不离,谈起恋爱来。最后“朱丽叶”影曼嫁人,云罗陷入无限的惆怅之中。

这种恋爱关系,大多发生在当时女校的女生之间。1908年,清政府批准成立第一个官办女子师范学堂,兴办女校的火种,在全国点燃——女子学校是女子同性恋爱发展的温床。在这种小型的“女儿国”里,女性之间的情谊得到深入的发展。

但从“姊妹情”到同性恋爱,这中间还是有质的不同的。姐妹情什么时代都有,两个女孩子手挽手走过大街,更是街上常见的风景。那么,姐妹情和女子同性恋爱之间的界限为何?

五四时代女性的同性恋爱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往往更强调精神上的惺惺相惜,有点联合起来反对封建婚姻的意思。虽然在凌叔华的小说中,主人公已经有了某种肉体上的接触:云罗半夜醒来,躺在暖和和的被窝里,头枕着一只温软的胳膊,腰间有一只手搭住,忽觉到一种以前没有过且说不出来的舒服——这种接触带来了愉悦,使女学生们发现了自我身体的美妙。可这到底还是控制在女性之间相互欣赏的范畴内的,精神需求远远大过肉体需求。女性的同盟,它更像是反击苦闷的一种武器。

如果仅就精神接触层面看,姐妹情谊发展得深一点热烈一点,似乎就有同性恋爱的嫌疑。当初,张爱玲的母亲和姑姑联袂出国游学,张爱玲父亲就曾说她们是同性恋爱——真不真倒是其次。恋爱这东西,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根本无法去考证。可她们携手闯天涯的姿态,倒算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击,放到现在看,依旧先锋。

感情世界原本就是模糊的,今天进明天退,谁也说不准,恋爱的感觉究竟在哪天开始,又在哪天结束,怎么才叫做恋爱?较深厚的女性友谊,如果就算是同性恋爱的话,那么从《海滨故人》到《长恨歌》,故事里那些依偎在一起,低声耳语的女学生们,算不算同性恋爱?这又似乎有点风声鹤唳了。

单纯地从友谊深入发展的角度,来切入当年女子之间的恋爱,显然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当我们把目光调向五四以后的民国时代,看那个时代女性之间发展恋爱的奇特风景,我们不能不强调当时的大环境——这时节女性之间的恋爱,多少有点乌托邦的味道,这种乌托邦理想的建造,又有点像是被逼出来的。它是对于当时两性关系的一种反动:两性恋爱没希望了,好男人都结过婚了,没过结婚的实在都不像样子,独身又太孤苦,那么只能和小姐妹们依靠在一起,相互慰藉,共同行走人生路。就像《红楼梦》里小戏子藕官与菂官,在舞台上表演,演着演着就动了情,成了假凤虚凰,恐怕也有社交环境有限的原因。

庐隐在小说《丽石的日记》中,曾借“丽石的日记”写道:“我从不愿从异性那里求安慰,以为和他们——异性——的交接,总觉得不自由。沅清她极和我表同情,因此我们两人从泛泛的友谊上,而变成同性的爱恋了。”丽石和沅清的恋爱,是从对异性世界的抗拒开始的。她们的恋爱实践,有点共同排解人生寂寞、寻找人生出路的意思。丽石把沅清作为灵魂上的伴侣,可沅清到底在家庭的安排下,去同年轻有为的表兄结婚了。丽石终因心脏病死去。

庐隐在这里,预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异性恋爱行不通,所以丽石和沅清才开始同性恋爱的。在小说中,庐隐特别叙写了“雯薇”和“归生”一女一男两个角色,他们一个走入了婚姻,一个在异性恋爱苦闷中挣扎,但都没能得到幸福。丽石和沅清的恋爱,则可以看成是站在异性恋爱失败废墟上的一种探求。只可惜,这样的恋爱,同样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五四时代,恋爱作为个性解放的一部分,大肆兴起,封建礼教那一套为时代新人们所鄙弃,年轻人的情感之枷,猛然被打开。男人们在这场运动中,占尽先机,感情的岩浆,找到了出口,无限制外流。在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中,很多男人在家里找不到恋爱的感觉,感情没寄托,只能到书寓中去找,和妓女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恋爱关系。遮掩吃醋,打情骂俏,反倒给了男人们一种心理上的纾解。可在新时代,恋爱是被允许的了,男人们走出来读书,女校也纷纷建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学校也开始开女禁——男女同校的办学模式,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实行,这些都在客观上,给男女恋爱提供了条件。

都是青春年少,不恋爱,简直就是落伍。看那个时代男女之间的情书,其热烈程度,擦根火柴就能点着了。心啊爱啊肉啊,看多了头皮都麻,男女双方对心中的那份****,仿佛还没有学会足够的语言技巧去表达,纯靠强度和热度来达成目标。

可“浮荡少年”的出现,又不能不让新女性对男人们丧失信心。“浮荡少年”对爱情抱游戏主义态度:爱情就是玩玩而已。他们从爱情的游戏中寻找心理上的满足。但在这种游戏里,吃亏的大多是女性。当初大家呼吁社交公开,为的是男女两性心智的健康发展,可“浮荡少年”的行径,无疑破坏了社交公开的崇高性,女性们没安全感了。于是,有的人选择独自逃避——抱定独身主义,有的选择联合起来逃避——走到女子同性恋爱的天地里去。

有什么办法呢,情况空前复杂。对于大多数女学生来说,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要坚决反抗,浮荡少年的恶意玩弄要坚决抵抗,可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不少男学生出来读书的时候,都已经在老家有过一次包办婚姻,石评梅两次恋爱以及庐隐的婚姻,都曾遭遇过这种尴尬。

那个时代流行一句话,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可婚姻到底不似恋爱,它有法律效应,婚姻的世界,是讲究一个先来后到的。正房夫人在家中坐着,就算后来者确是动了真感情,是真正伟大的恋爱,但只要男人们没同原配妻子离婚,新女性们就没有名分,她们与爱侣间的结合,顶多也只能算是“事实夫妻”。

新旧交替的时代,中国的两性关系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窘迫,譬如鲁迅和许广平的结合,多么艰难,付出的代价是多么巨大。离婚,于心不忍;不离婚,痛苦不堪,最后只能折中,不离,但是也不和原配在一起过。

如此折腾,坚强如许广平者还可以承受,意志稍微薄弱一点的,就受不了了。石评梅选择为了成全爱而独身,就是一种对尴尬的两性关系的望而却步。而她的好友庐隐在爱人郭梦良去世后,返归北京同石评梅的日日相伴,也算是一种相互慰藉——在新的恋爱婚姻中筋疲力尽后,只有女人能懂得女人(她们二人当然不是同性恋爱,只是相互安慰)。

所以说,民国时代女学生之间的同性恋爱有一个痛苦的底子,它包含了对于男性世界的失望,它是在女性认为是污浊的男性****的土壤里长出的一朵花。它有点柏拉图之恋的味道,它在发展的最初,不强调肉体关系,顶多算是携手走天涯,相互取暖,相互搀扶,和后来的同性恋爱大不一样。张爱玲晚年写《小团圆》辨识得清:九莉和比比睡在一处,九莉碰到比比结实冰凉的大腿,忽然感觉厌恶,九莉这才放心,原来她们之间不是同性恋爱。

民初的女校里,女学生之间的恋爱,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远离男权的小环境中萌发的。但这样的恋爱发展下去,究竟会如何——为逃避****的男权社会,女性间搭起的情感之桥,到底能不能稳固地存在下去?丁玲在小说《暑假中》就写到几位为抗拒****的社会而立志独身的女教师,在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相互产生了感情:承淑爱上了嘉瑛,春芝对德珍有感觉,玉子和娟娟甚至还有恣意接吻的动作……其中的猜疑与嫉妒,给她们带来了痛苦。女子恋爱的世界,同样有着精神上的苦闷,女子们的联盟,仿佛也并没有建立出一个真正无忧无虑的桃花源。

当然,在这种柏拉图式恋爱之外,也有对肉体有需要的女子同性恋爱。郁达夫在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中,就曾从男性的角度,对女子间的恋爱进行了想象性构造。杭州某女校,女学生郑秀岳与冯世芬的友谊,已经发展到上课吃饭自修睡眠散步都在一处。后来冯世芬因恋着小舅舅的缘故,离开了郑秀岳。独居且意志薄弱的郑秀岳,在学校的女金刚李文卿的诱惑和强迫下,与之实行了恋爱。如果说郑秀岳对于冯世芬,是精神上的依恋,那么李文卿对郑秀岳,则完全是肉体上的占有。李文卿这个人物形象,彻底颠覆了以往女子同性恋爱唯美的风格。郁达夫在这篇小说中,不乏露骨的性爱描写(他自己也说这篇小说将要变作他作品中最恶劣的一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两性关系走过了那一段新旧交替的动荡季节,逐步走向稳定,矛盾仍旧是有,家庭中男女两性的地位,依旧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平等,可两性的关系,到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搓麻将买菜带孩子的太太,取代了轰轰烈烈去恋爱去革命的女学生,成为社会坚实的栋梁。女人之间的安慰,也还是有,但大多点到为止。那种相濡以沫的姐妹情谊,更像是现在“闺蜜”间的相互喜爱。于是,五四时代的女子同性恋爱风,便渐渐消歇下来了。

同类推荐
  •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帝辛,后世称商纣王(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被看做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帝辛其实也有过人之处,在本书中作者较全面、客观地记叙了他的一生,值得一读。
  • 中国名人地图

    中国名人地图

    本书是彩色中国文化地图系列丛书的一种。编者应用地图的理念,从地域范围来关注中国名人,解读人与地的关系,以名人的“功名、事业、文章”为经,以文化影点为纬、勾画出一条卷名人与地域、文化、历史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的名人地图。版式设计贯穿“文化地图”的全新理念,将300余幅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精美图片与流畅生动的文字有机融合,不仅让读者神游于全国各地的名人景点,饱览美不胜收的文化景观,更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名人,并从中获得地理、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和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 一统经纶:秦始皇

    一统经纶:秦始皇

    秦始皇赢政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历朝开车皇帝大传丛书·秦始皇:一统经纶》为您打开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经纶的传奇人生,为您进一步了解秦始皇、了解秦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李清照

    李清照

    此书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扎实严谨的史料勾勒出了李清照这位中国文学史上伟大女词人的一生。它虽字数不多,却笔笔精到;格局不大,却深入浅出。书稿清晰明了地介绍了李清照的身世,评析了她的作品,评价了她的文学史地位。可以说,这是一本古典文学的优秀普及读物。
热门推荐
  • 假面公主:我不做你的公主

    假面公主:我不做你的公主

    她一直认为他会一直在她身边,会不顾一切的相信她,可是呢,愿望再美好,也终会只是愿望。“欧阳依诺,你太过分了吧,欣欣现在才刚刚出院,你怎么能把她推进水里呢,你还是不是我认识的那个欧阳依诺了,那个善良可爱的欧阳依诺呢?”“呵呵,千允夜,你相信我吗,你一看见她掉进水里,你是什么反应?”“既然,你不相信我,还何必在一起,分手吧,走过这几步,我们就只是陌生人了。”“好,分就分,以后,就当作从来都不认识吧。”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天堂,也可以是地狱……
  • 爱我,求你

    爱我,求你

    这个呢,其实就是一本耽美文,校园的耽美文,希望大家喜欢
  • 助妻为虐

    助妻为虐

    倌小央的心中除了美味佳肴和话本儿,还塞了一个身骑白马来的俏哥儿。她磕在瓜子等啊,从髫年等到了及笄,却只等到一个小尾巴莫豆豆。她望眼欲穿:“为啥还是遇不到良人呢?”莫豆豆抢了她的瓜子,歇斯底里:“你眼睛能别长在后脑勺上吗?花鲜朝最帅的未婚男子在此,此时不嫁更待何时!”她掏掏耳朵:“相貌长得不够霸气,名字取得太过随便,本姑娘很难下得去口啊!”“......"而莫豆豆的世界里只住了只小胖妞倌小央。
  • 魔帝娇妻之空城绝恋

    魔帝娇妻之空城绝恋

    称霸21世纪的她,被人背叛,死后魂穿成为一个闻名废材身上!她能否手撕白莲花?走上修仙之路?踏上王者之道?本文作者新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千金小姐的贴身家丁

    千金小姐的贴身家丁

    21世纪的王牌雇佣兵,不幸的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大小姐的御用车夫!
  • 神偷娇妻不要逃

    神偷娇妻不要逃

    为了躲避追捕,被下药的她被陌生男人当做某种特殊服务的女人。第二天醒来,她一丝不挂的躺在床上,全身都是某个男人留下的暧昧吻痕。再相见,本想杀之而后快,最终被这男人要挟同居,情愫渐生。却不料,这一切只不过是场阴谋。六年后,外号“心悸”的国际第一杀手带着宝贝儿子回国,而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取陆氏国际总裁的项上人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世

    二世

    有个女孩子问周行烈:“你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他认真的回答她说:“因为我还能硬!”把人一生的性快感全部加在一块,最多几小时而已。法语里的幸福一词由好和小时拼成;而在汉语里,快乐一词也意思着乐实在是消失得太快。在意犹未尽的时候,就只剩下提裤子的萎靡。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终有一天,男人都会再也硬不起来。柏拉图说老人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们没有了性欲,这兴许算是一种补偿。那么在软掉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所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周行烈的父亲是家产巨亿的重生者,他行走在两个悲剧之间,他不断的经历第二种悲剧,他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 许我永世相伴

    许我永世相伴

    【这是一个男主被“抛弃”的故事。】他们的爱情艳羡旁人。一次迫不得已,他离开了她。再回来时,一切物是人非。她满目冰冷,“宋聿泽,我不爱你了,日后我们一别两宽。”【推荐作者的新短篇《她来时星光耀眼》】
  • 幻想华娱

    幻想华娱

    我从未想过我会有如此美丽的妻子;从未想过会有这么多朋友;从未想过会走这条路。然而生活不就是因为不确定才精彩不是么?当我功成名就回首在看的时候,才发现我的经历是如此的传奇。一代天王巨星:莫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