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3500000002

第2章 吕碧城:成全之美及其遗憾

有道是繁花似锦转头空,时光之河,往往在轻淹易没间,便能将繁华往事抹平,短短60余载,很多人已经不复能记起吕碧城是何许人也。流行文化的大潮中,吕碧城似乎不像林徽因、萧红、张爱玲等才女们具有如此鲜明的符号意义(但吕碧城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才女),可当我们翻开历史的面纱,看见薄幕后头那张独特精致的脸孔——闪光的岁月尘屑,满布芳容,眼光起落之间,我们不能不为吕碧城精彩人生惊叹:在中国20世纪头一二十年里,这位特立独行的奇女子,竟领衔主演了一出“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超绝景观。

晚清末年,女学初兴,先锋女性扎在男人堆里,格外扎眼。在这批女性里,如果说秋瑾是把民族主义的信念贯彻到底的典型,那么吕碧城则是把个人主义的性格魅力张扬到极致的魁首。

吕碧城1883年生于安徽旌德,父亲吕凤歧为光绪进士,家学渊源,自小吕碧城就受到了较好的传统文化熏陶,12岁那年,父亲去世,由于吕家一门生四女,并无男子,族人便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巧取豪夺,霸占吕家财产,与吕碧城9岁时便议订婚约的汪氏,见吕家变故,也连忙退婚,这使吕碧城自感遭遇“奇耻大辱”,家庭破落,不得不随同母亲远走娘家。

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在母亲的授意下,吕碧城又从外公家,投奔到在塘沽做官的舅父家,度过了七八年寄人篱下的生活。生活境遇的急速转变,对年幼的吕碧城性格的养成,有着不小的作用。细腻、敏感、尖锐、脆弱、固执、叛逆,非正常的家庭生活,让吕碧城的性格如万花筒般绚丽。1904年,吕碧城想去天津城内探访女子学校,被舅父苛责,年轻气盛的她,一怒之下,毅然“逃登火车”,只身奔赴天津。

吕碧城“逃登火车”之时,易卜生的娜拉还未传至中国,中国的青年女性群体中,也尚未形成“出走”的热潮。可即便如此,吕碧城负气式的逃离家庭的轻倩背影,还是无形中暗合了清末精英男性理想中的、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形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看似无望的出走,却无形中打开了吕碧城的天地,那曙光微曦的地平在线,缓缓升起了生之骄阳。

在友人的介绍下,年仅20岁的吕碧城,结识了天津《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并以绝妙文采,得到英的赏识,成为该报第一位女编辑。吕碧城的人生路,就此宽阔起来。人生境遇环环相扣,所谓贵人,就是在你最迷惘时,带给你机遇的人,和报人英敛之的一场相遇,让吕碧城的文采有了发挥的平台,在当时中国最新兴的媒体——报纸上,凸显自我的存在。吕碧城,作为一个从老旧乡村走出来的才女,有了进入以前只有男人能够涉足的公共社交领域的机会,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声音仿佛雏凤清鸣,音振千里,格外引人注目。

在《大公报》上,吕碧城连续发表多篇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震动京津,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子李经义等人都纷纷投诗迎合,推崇备至,一时间,京津文坛,形成众星捧月之局面,虽然其中不乏恶意轻佻之辈,但真心赞美者,应占大多数。忧心于国事的精英男性们,对于吕碧城的横空出世,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的成全,包含着精英男性救国救民的忧思——中国最弱的是女性,女性强大了,同我们男性合同起来,共同努力,中国怎能不振兴?吕碧城在当时的形象,用句时髦的话说,那是众男人心目中“有晚清特色”的新女性:有美貌,有知识,有体魄,有气格,她以女儿之身,大方地与男人们交游,唱和诗词,赏玩琴棋,自由出入男性的社交场所,谈笑风生,成为清末社会的一道奇景。

有了众多上层精英男性的支持,吕碧城的发展顺风顺水,一路绿灯大开。1904年9月,于文坛大展锋芒的吕碧城,在英总经理的帮助下,得到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支持,出任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学堂,吕碧城任监督,这一年,她不过23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下台,民国登场,气象万千。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在京登上民国总统宝座,吕碧城凭借与袁世凯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1915年,吕碧城因看不惯政坛丑恶,携母亲移居上海,从事贸易,正式进入商海打拼。

吕碧城此番离京经商,用现在的话说,等于是高干下海,通达的人际脉络,绝美的公关面孔,超强的经营智慧,天时地利人和,吕碧城可谓全副武装,短短几年,她就积累起了大量的财富,从此衣食无忧。稳固的经济基础,让吕碧城在男权社会里,找到了自我生存的奇特一角。

这生存的奇特,类似于躲进小楼成一统,近似于大隐隐于市,但多少又有点关起门来做慈禧太后的味道。跳舞、喝咖啡、奇装异服,吕碧城在上海过的,是一种非常西化的生活,可另一方面,她又爱写词,深谙中国古典文化精髓,这样的日子,中西合璧,好不有趣。可独居生活,多少还是影响了吕碧城的性格,因爱无所释,她移情宠物——养一对芙蓉鸟、一条宠物狗,珍爱万分,某次狗被洋人汽车压伤,碧城便连忙请律师同肇事者交涉,送宠物进兽医院才罢休。

对于宠物饲养的热衷,从某些方面,确也反映了吕碧城感情世界的寂寞,虽有众人陪伴,可曲终人散,灯熄火灭,吕碧城怕是依旧能感到生之孤苦,一览众山小的高渺虽然给了吕碧城生活的依靠,虚荣心的满足,可内心深处,最细微敏感的心绪,却无处诉说,放浪形骸,也只是痛苦的一种排解管道罢了。

吕碧城这种放诞风流的生活,开海上摩登之风气,为世人所瞩目,一颦一笑都成为大众绝好的饭后谈资。1925年,平襟亚在其主编某报上刊载了《李红郊与犬》一文,吕碧城认为其故意影射,侮辱她人格,便要状告平襟亚。平君知道吕碧城的厉害,忙避居苏州,化名隐居,吕氏寻他不着,便登报追缉,声称谁捉得到平某人,便以所藏慈禧太后亲笔所绘花卉立幅为酬,轰动一时。从轰动一时的狗官司里,我们似乎也可以窥见,吕碧城性格里的放诞与乖戾。

时势造英雄,吕碧城是应运而生的。她以其超一流的个人综合条件,贴符了清末民初高等社会精英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国民”形象。出走、办报、写词、办学、经商、学佛,吕碧城身上,始终有一种独特的反叛气质,她尖锐、亮烈,然而也不乏妩媚,她不同于某些旧时代扭捏的淑女,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仿佛是从旧时代泥塘里长出来的莲花,吸收了旧时代沉积多年的养分,却一举冲破束缚,傲然出挺,娇艳盛放,坚定地承载新时代风露。

我们或许可以说,是精英男性心中那亡国灭种的焦灼,有心无意地,成全了吕碧城的辉煌。可反过来,吕碧城性格上的乖戾与反叛,又使得她在羽翼丰满之后,必然会在某些方面与男权社会产生抵抗。这种抵抗,源自本能,是出于两性间天生的隔阂。这种抵抗却很有意思,它仿佛是一条悖论,一个反讽:精英男性提倡女权,一手塑造了吕碧城这样理想的“女国民”,这塑造,原本的指向,是救国救民——男性提倡女权女学的目的,是在民族自强民族解放这个大背景铺展开的——可向来尖锐的两性矛盾(男性对女性这个社会第二性的压迫),无形中却被忽略了。

身为女人,吕碧城在接受女权思想之初,所能使用的言说方式,依旧是男性提供的一套话语——在女权初萌的时代,并没有更多的资源供她利用,在《大公报》倡女学,吕碧城所提观点,大多还只是对精英男性观点的亦步亦趋:从世界竞争和个人权利角度,来阐发兴女学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民族的强大和女学的兴起,是因和果的关系——因为要同世界各国竞争,因为民族要独立自强,所以要兴女学,倡女权——女权的提倡,是被笼罩在大的民族解放的天幕下的,它多少有点先天不足。但随着人生历练的增加和女性体验的深入,吕碧城逐渐开始有一种反抗的自觉,这种对于女性自我的关注和保护,在婚恋问题上尤显突出。

吕碧城早年遭遇退婚,出道之初,受的是当时天津《大公报》主办人英敛之的赏识,青春貌美、才华横溢的她虽自无意,可英敛之却对她颇有好感,可吕碧城后来索性同英敛之一刀两断,其中奥秘,恐怕也出不了情感二字。退婚的苦恼,加上一段不寻常的情感经历,很可能对吕碧城后来的情感走向造成了深远影响,对于婚姻和恋爱,她始终抱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态度,而且一有阻碍,便立刻知难而退(当然,这种影响,也只能算是一个远因)。

吕碧城最终的失婚,大概首先还是应当归结于她自身条件太好,因而导致曲高和寡:超一流的智力水平与生活档次,让吕碧城的择偶圈不断缩小;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吕碧城无人可配的结局,不能不说是其超强的女性意识造成的:不肯俯就,精神上要求太多,是吕碧城婚恋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可这恰恰也是吕碧城值得人敬佩的地方)。

文名卓著、资产丰厚的吕碧城,在婚姻问题上,对物质和权力,似乎都没有太多苛求,她所看重的,是精神上的琴瑟合鸣,心灵上的息息相通。在吕碧城所交往的高层精英男性圈层里,这样的心灵伴侣当然会有,遗憾的是,虽然精英男性们做到了“咸推吕碧城”,但大多数男性的婚恋态度,并没有随着女性的解放而进步,娶一两房姨太太,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依旧很常见。

吕碧城虽独身终老,可在早年,她并没有放弃走入婚姻的希望,她与诗人杨志云情投意合,“诗简往还,文字因缘,缔来已久”,可杨纳妾后,她只能是“悲从中来”,斩断情丝。

吕碧城要求身与心两部分的一对一,这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都很稀少。她就像是现代都市里呼风唤雨的女金领:事业上极大成功,才情样貌一个不缺,可论及婚嫁,她能看上的人,实在有限,偶尔有一两个入得了她的法眼,没准也是“使君有妇”。更何况,从男性自私的角度暗想,这样的女强人,谁敢娶,娶回家有没有好日子过?男人们不能不为最后的自尊留点余地。男女平等虽叫了这许多年,可实际上,要让男女完全平等,似乎也比较困难,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拉开了男女的距离。就在这或多或少的距离里,男人总想要占据一点优势,至少是心理上的优势。

吕碧城与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寒云,虽相差7岁,却有姐弟恋爱的苗头,交往甚密。一部《晓珠词》,寒云公子激赏备至。二人同住北京之时,吕碧城经常去参加袁公子主持的北海诗酒之会,吕碧城去上海之后,两人依旧鸿雁传书,往来不断,后来袁公子定居天津,两人还有诗词酬答。可这段精神恋爱,终究还是没有结果,吕碧城自己也看得清,谈及此事,一笑而过:“袁属公子哥儿,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高干子弟显然不适合吕碧城,别说袁公子偎红依翠,身边选择太多,就算袁寒云是痴情种子,独独钟情于吕一人,但一入豪门深似海,袁家的规矩道理,也未必能容得下任性的吕碧城。

身为长辈的清末文化名流严复,很是关心吕碧城的婚姻大事,不止一次地“劝其不必用功,早觅佳对”。1909年6月13日,严复日记更是有“此儿不嫁,恐不寿也”的记载,可吕碧城却始终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婚恋态度,始终不肯轻易把自己交付出去。谈及自己的婚姻,吕碧城曾说:“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诸诗写得不错,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于文学自娱了。”

男人们成全了吕碧城,吕碧城溯流而上,一跃龙门,成就自我,转身不忘还人世几阙惊鸿一瞥。可当这绝世美丽悄然生成,吕碧城却好像木偶点了眼睛,有了活气,她不可避免地,要遵循女人内心的指引,翩然离去——她要寻找自己的归宿——个人的进步超出了时代的发展,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前驱者的孤独与痛苦,只有前驱者独自承受——天涯之大,哪里有净土?

1918年,在事业上极度成功,在感情上却几度失意的吕碧城决定出国游历,赴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出国前夕,她与朋友告别时,她嘴里反复念叨的,是李清照的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4年后,吕碧城学成归国,1926年,她再度只身出国,游历欧美,一去就是7年。行旅的新鲜,不知可否冲淡人生虚无?吕碧城的人生孤旅,所求的,无非是精神的安慰。可走遍海角天涯,到底何处才是心的皈依?躲开尘世纷扰,归隐青灯古佛旁,或许可以逃过劫数,心如止水,度此余生。

二战发生后,吕碧城自瑞士经美洲,回到香港。最初,她住在山光道自购的一座房子里,后来搬到香港东莲觉苑,一意礼佛。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港去世,享年60岁。临终之前,她作自挽诗:“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她遗命火化后,和面为丸,投放海中,与水族结缘。

纵观吕碧城一生精彩,有男性的成全,也有个人的努力,她踏着时代云彩,在云端漫步,可一不小心,却朝前迈出太多,把时代甩在了身后,自己却无可避免地被时代舍至边缘。吕碧城太生逢其时,在那个动荡纷杂的时代里,她出尽风头,抢尽先机,成就一世风流。吕碧城又太生不逢时,她仿佛是误食了仙丹的嫦娥,虽身轻体灵,貌美如花,却只能守着明月度日,一生苦寂,谁人知晓。她心中那抹淡淡的春痕,也只能到梦里去收获了。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这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张睿的时光机

    张睿的时光机

    《张睿的时光机》是80后优质偶像张睿的第一本书,你会在书中看到他是如何从一点一滴努力做起,从一个平凡人成为我们眼中耀眼的新星。从《新红楼梦》的蒋玉菡到《新还珠格格》的五阿哥;从《隋唐英雄》的罗成到《花非花雾非雾》的齐飞,张睿正在用他的努力与汗水谱写着自己的青春,张睿的每一次演出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阳光、睿智、有正义感是他的标尺和写照,而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的他,坚信靠自己的努力,希望总会出现在转角。透过张睿真挚而感性的文字,我们能看过一个平凡的张睿、一个真实的张睿、一个永远在追求梦想的张睿、一个跌跌撞撞的张睿、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张睿,一个在挫折中成长的张睿……谨以此书献给爱张睿的你们!
  •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她能歌善舞,诗词歌赋样样精通。12岁被卖入相府,因周道登贪图其美色,最终再度轮落红尘。而后亦师亦友的李代问,因世俗观念抛弃她。梦中情人张溥,只是她人生路上的匆匆过客。再恋宋徵舆,让她再度深陷苦海。而最爱陈子龙,在她心上划下深深伤痕。花甲老人钱谦益,给了她依靠,却非她所爱……她是“秦淮八艳”之首,也是中国一代文人的红颜知己,更是秦淮河畔传为佳话的红颜传奇。透过柳如是的一段段非常的经历,托举出了那个斑驳岁月里的薄命红颜。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人生智慧和勇气四书(全4册)

    人生智慧和勇气四书(全4册)

    《国外人文传记·珍藏》共包括四本书《亲爱的提奥:凡·高自传》《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拿破仑传》《特斯拉自传:被世界遗忘的天才》。精选甘地、凡·高、特斯拉、拿破仑四位国外大师的传记。他们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建树在四个不同的领域;他们一生享受着孤独,为世人留下了神秘的幻想;他们一生追求真理和热爱,让无数人感叹飞蛾扑火的热情。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他们传奇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主题:唯有真正的信念,才能打败世间的孤独!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读大师的人生,寻找自己的辉煌。
热门推荐
  • 猫猫的奇妙旅行

    猫猫的奇妙旅行

    雨夜的怪梦之后,猫猫认识了一个‘好朋友’一只比巴掌大点儿的小黑猫,四肢短小,头大大的,是凶悍的小黑猫儿。从这天开始,猫猫就开始每天都希望着下雨,希望着那个小伙伴儿再次来找自己玩儿。等待着和他的小伙伴儿一起去冒险
  • 天上掉下来了一碗稀饭

    天上掉下来了一碗稀饭

    他--花花公子,是谁也不敢轻易得罪的人。但一个从没见过世面的小女生却出现在他的面前。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在不可能的时间中相遇......
  • 神探一灯

    神探一灯

    南无阿弥陀佛,施主有何贵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个小和尚穿越后的神奇经历!扶国振邦,攘内安外,立下一番霸业!当然,也少不了为女施主排忧解难。不过这些都不是他的正业,且听故事,看这和尚如何侦破件件迷案。
  • 重生之名门暗战

    重生之名门暗战

    重活一世,染肆犹如她的名字一样的肆意妄为!抛弃了复仇的心态,放下了小心翼翼的包袱,上一世为复仇而生,这一世,却是为了自己而活。上一世,被人称作魔鬼,这一世,依旧有人称她魔鬼。只是这一世“幸好有你,不至于让我迷失了自己”
  • 重生之异界称雄

    重生之异界称雄

    死亡!亦是升华?1973年7月20日,一代宗师李小龙去世,天地同伤,日月同悲,不只是中华大地,乃至是全世界都是为之悲哀叹息!但是......
  • 青春是场美好的梦

    青春是场美好的梦

    在一所中学,有着群正值青春的少年,他们各自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青春。
  • 一念之间,安沐晨风

    一念之间,安沐晨风

    八零后上大学时遇上了非典,九零后中考时遇上了非典,零零后,什么都没遇上,可是学习的压力真的让他们难以喘息。只能用属于他们的一点点课余时间寻找自己的欢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夙刺冥

    夙刺冥

    那一年的策马扬鞭是你带我走的。那一场盛世烟花,是你陪我看的。那句,天下安定你娶我,是你说的。而后,诛仙令是你下的,灵根是你拔的,星辰是你要的。究竟我要如何才是你满意的?白沐,我深爱入骨,却让我含恨而终的男人。你可知道若不是我愿意,这天地又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