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8500000002

第2章 从童年到传奇(1)

有其子,必先有其父

如果没有一个狂热的篮球迷老爸,林书豪恐怕也不会走上职业球员这条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父亲林志明也是位“狼爸”——在期待三个儿子爱上篮球这项运动方面。上世纪70年代从中国台湾移民美国前,林志明就已经痴迷于NBA,电视里为数不多的与NBA有关的电视节目,绝对是一个都不放过。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当年费尽心力去美国留学,除了为在计算机工程领域继续深造,拿到博士学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美国看NBA的比赛更方便。

很难想象,40年前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居然有如此疯狂的NBA球迷;因为那个时候的NBA,正处于一段黑暗的岁月,其影响力与此时此刻远不可同日而语:球员吸毒,球场暴力屡见不鲜,上座率惨淡非常,电视转播更是少得可怜——1980年湖人夺得总冠军时,洛杉矶球迷甚至都没得直播看,只能在午夜时段回味所支持的球队赢球捧杯的比赛录像。

“我也无法解释自己怎么会如此地喜欢篮球,但我就是喜欢。”林志明这样说。看来,这个世界上果然有无缘无故的爱。

更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除了迷上了这项当时在中国台湾并不太火的运动以外,还有一点就是林志明在去美国前,从没有真真正正打过篮球比赛,甚至可以说,这个身高只有1.67米的青年根本不会打篮球!

不过,就此断言林志明早早为儿子定下了进NBA打球的梦想,那也太武断了些。和那些一门心思将孩子培养成顶尖运动巨星的美国父母(如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NFL著名四分卫托德·马林诺维奇的父亲马尔夫·马林诺维奇)不同,至少在美国普渡大学读书的那几年,林志明还没有这样的念头。

当他怀着美梦成真的心情打开电视,如饥似渴地欣赏着NBA比赛转播节目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见证着NBA步入黄金时代:“天勾”贾巴尔、“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摩西·马龙等巨星正值职业生涯巅峰,“大鸟”伯德和“魔术师”约翰逊黑白双雄争霸的好戏即将上演,当然更不能不提的还有“飞人”乔丹。快乐的单身汉林志明,当时只想着自己过眼瘾了……

这种“君子动眼不动手”的日子,一直延续到林志明开始打自己的第一份工。那份在洛杉矶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令他感觉身心俱疲,不得不寻找些调剂方式让自己放松,才不至于被工作拖垮。于是,林志明想到了打篮球。

“我决得,打篮球一定挺好玩的。”问题是,尽管已经在美国呆了几年,但林志明依然完全不会打篮球,连碰篮球的机会都很少。按常理推测,既然是为了调节身心,那随玩玩也就算了;可林志明不这么想,理工科出生、生性严谨的他不愿意打无准备之仗,于是开始更加疯狂地看NBA录像,像钻研学术课题一般剖析那些篮球巨星的精彩表演。用他自己的话说,似乎重新找回了刚到美国玩命攻读博士学位时的那种感觉。

“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模仿着巨星们的招牌动作,比如我的‘勾手’,就是学贾巴尔的。”经过充足准备后,林志明才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街头篮球场。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这样一位临时抱佛脚的业余球员,能在藏龙卧虎的美国篮球界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表演,但就在苦练球技的这段岁月里,距离父亲这个人生角色还很远的林志明暗自做了一个决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打篮球——套用NBA官方的宣传语,这便是震惊世界的“林旋风”的奇迹诞生之地。

多年以后,当人们慨叹林书豪对篮球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时,得到的回答是:“我的父亲,才是个不折不扣的篮球痴。”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从反对到鼓励——不一样的林妈妈

“美国的很多亚裔家庭,都把孩子的学业看得太过重要;而在我看来,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们一起玩耍,同样是件好事,我非常享受这种天伦之乐。”

时至今日,林志明这番话无疑会成为许多父母奉为真理的育儿金句。可实际上,即便在家庭内部,林父的理论也面临着巨大的反对压力——林书豪的母亲吴信信女士,也是上世纪70年代从中国台湾移民美国生活的,她的育儿理念与林父不尽相同。

这也不难理解:哪家父母不望子成龙?可在美国,又有几个亚裔孩子是通过职业体育出人头地的?至于篮球,至于NBA,别说林母,恐怕林父都没听说过“三阪亘”这个名字——这位日裔美国人是林书豪之前,唯一一个在NBA打过球的亚裔球员,他曾在1947年被纽约尼克斯选中,但只打了3场比赛总共拿到7分就被球队毫不犹豫地裁掉了,因为身高仅1.7米体重不过68公斤的他根本承受不了职业联赛的强度。

几十年后,NBA已然变得更高更快更狠了,林志明夫妇身高都不到1.7米,让孩子打篮球能有什么前途?

于是,林母还是希望让孩子沿袭一条“正统”的发展轨迹:闲暇时学学钢琴等乐器,以后可以当一名医生——律师、医生、工程师、科学家这类技术型工作,无疑是美籍亚裔人最稳妥的出路。

但理工科出身的林父却坚持,尽管篮球是自己的最爱,但也可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他们真的有兴趣,做父母的就应该全力支持,“我完全没有那种必须要把他培养成职业球员的想法,如果到时候他说自己根本不喜欢这项运动,那么我绝对不会再强迫他打篮球。”

听起来,林家因培养下一代所引发的矛盾,和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并无太大不同。区别在于,林志明是个有毅力但不专横的父亲,而吴信信却是个足够开明善解人意的母亲,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个矛盾吵得不可开交,而是按照中国传统理念,先由父亲这个一家之长做主,待孩子长大后再尊重他们的选择。

三岁爱上篮球,五岁踏上球场

光阴似箭,林家的长男林书雅(Joshua Lin)已经5岁,到了父母约定的可以练球的年龄,林志明开始给儿子“上课”,传授那些从NBA比赛录像中整理出来的、在他看来非常珍贵的篮球技巧——当然包括林父引以为傲的贾巴尔式“天勾”。

不久之后,比大哥小三岁的林书豪加入了这个训练营;最后,三兄弟中最小的林书伟(Joseph Lin)也投伙了。林家父子四人就此开始了一周三练、每次一个半小时的篮球特训,即便是孩子们后来都上了学,业余时间没那么多了,训练也没有间断过。三兄弟放学回到家后会以最快速度做完作业,吃东西,休息片刻,从晚上八点半开始训练,练习的内容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单调乏味:运球、投篮、上篮、传球,各项基本技术都不放过,再加上二对二的林家内部斗牛赛。

和其他篮球少年模仿乔丹、艾弗森等明星炫目的高难度动作不同,林父给儿子看的录像带、教他们模仿的动作,绝大多数都出自已经退役的老球星。哪怕三个男孩跳起来还摸不到贾巴尔的肩膀,但林父坚持让他们有模有样地练习着勾手投篮——尽管没有打过一天职业比赛,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指导,但林父却遵循着已被许多青少年篮球教练忘记的铁律:一名球员的成功,源自自身坚实的基础。

“我坚信,他们从这个年龄就开始苦练基本功,这些技术会深深植入他们的血肉之中,有坚实的基础,才会有后来的成功。”当然,林父并不是那种一门心思抓训练的铁血教头,他可不会无休止地增加练球时间,并没收掉孩子们的游戏机。循循善诱才能细水长流,这个道理他非常清楚。

于是,林志明对篮球那种超乎寻常的爱,很快就被儿子们继承了下来。随着他们个子越长越高,肌肉变得结实,90分钟时长的训练课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了。林父就此过上了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完成繁忙的工作后,他还要陪三个精力无限的儿子,在一切能打球的篮球场激战几个小时,直到所有人都筋疲力尽才罢休。

不过,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林书豪的故事可没有那么简单,他对这颗橘色的大皮球并非一见钟情。5岁刚开始打篮球时,他曾被父亲带去参加一个少儿篮球联赛,哥哥林书雅至今记得二弟出工不出力的懈怠表现:“有一半的时间,他只是站在球场上,吮吸着大拇指当观众。”

令人意外的是,本来不太支持儿子们打篮球的林母,这次却没有借机让小书豪放下篮球、将其拉回到钢琴旁,而是选择站在丈夫一边。当看到小书豪偷懒耍滑,林母的做法是:从此再也不去现场看他打比赛了。

眼见母亲“抛弃”了自己,小书豪慌了神,他恳求母亲重新回来给自己当观众。这时林母认真地告诉儿子,要想让她再去现场加油助阵,就必须改变那种吊儿郎当的比赛态度。“我会拼命打球,努力得分的。”小书豪当即表态。而当林母再去现场看球时,他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拿下了当场比赛的最高分。

在孩子小时候灌输给他许多技能,有时甚至是家长自己未了的心愿,许多父母的这种思想无疑饱受非议。林志明夫妇的做法其实也差不多,但他们比其他父母做得更好的是:林父培养起了孩子的兴趣,并能够坚持不懈。林母则教给了孩子做事要全力以赴的道理。林书豪日后的成功,与父母言传身教的“坚持”不无关系,“自那件事起,他在篮球道路上正式起航,再也没有走过回头路。”林书雅如是说。

大赛当前,却苦练小提琴

“在我长大成人的这些年,妈妈的一些朋友总会对她说,我打篮球纯粹是浪费时间。她没少因此受批评,但还是支持我打篮球;因为她说看我打篮球时非常快乐,她希望我过快乐的生活,所以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趣的是,当我成功进入哈佛大学后,那些曾经批评过我妈妈的人反而来追问她,该让自己孩子从事什么运动,才能考入哈佛?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转变。”

的确,在林书豪还没有在NBA突然蹿红前,他已经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小有名气了——谁不希望自家有个读书好又会打篮球、文武双全的帅气儿子?可这样的全才又怎会是天上掉下来的?学习打球两不误,早在读小学的时候林书豪就是这么做的了。

和林书豪同为国王学院小学篮球队球员的莱恩·格拉斯哥,至今还忘不了这个令他又佩服又嫉妒的队友:学习厉害,打球也厉害,国王学院当时六年级每个班有50多名学生,但风头都让林书豪一个人抢走了。

上学也要带着个篮球,每天都要打好久,可一到考试还是拿全A,参加单词拼写比赛也能代表班级出赛……格拉斯哥坚信,即便林书豪不打NBA,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业也必将成就非凡,似乎就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这个小个子。

小个子?没错,当时的林书豪在同龄人中一直算是矮的——设想一下吧,上高中时他还只有1.6米高,体重刚过110斤,小学时得瘦弱到什么程度?但在国王学院的校队,林书豪可是绝对的核心,如格拉斯哥所言:“如果一场比赛我们队以29比26击败对手,那么其中有22分都是他得到的。”虽然身高体重力量劣势明显,但凭借过人的速度和扎实的技术,很少有人能防得住他。

林书豪“小学职业生涯”最神奇的个人秀,发生在六年级赛季临近末期时。当时国王学院队迎来了一个劲敌:都柏林山谷基督学院队。大家都对这场比赛非常重视,希望能在对手身上取得胜利。

可就在球员们忙于赛前热身时,大家突然发现:林书豪还没来!这可是个从来不会缺席比赛、球队也缺不得他的人物啊!整支球队都慌了神,“寻觅大兵林书豪”取代了热身练习,但直到比赛开始也没有找到他。不得已,国王学院队只好以残阵迎敌,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寻人行为一直延续到上半场结束毫无收获,球队则以10比16落后。

谢天谢地!中场休息的时候,国王队的“国王”、他们的皇牌球员终于现身了!可在格拉斯哥的记忆里,那出“王者归来”的好戏开幕并没有那么激动人心,因为林书豪看起来很疲倦,好像根本没睡醒一样。有人忍不住问他,到底跑到哪里去了?林书豪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练小提琴去了。”

大赛当前依然苦练小提琴?投篮还能保持手感吗?队友都暗自为林书豪捏了把汗。不过,核心归来总是件大好事。最后的结果也如预期般圆满:国王学院队成功上演逆转,最终以2分险胜。

但是,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林书豪的篮球前景,毕竟谁也无法否认,身高体重弹跳诸如此类的先天指标,对期待成为职业运动员的美国少年们有多么重要。父母都是没什么运动天赋的普通人,林书豪能不能长到1.8米都是个疑问,他能有多少资本和人家比?

“比如我的朋友贝斯特,他是中学校队的橄榄球明星,”格拉斯哥笑着说,“每次看到贝斯特那强壮如牛的体格,我都忍不住回忆起林的豆芽菜身材,当时真是为他的运动生涯担忧啊!”

可林书豪父母并不会考虑那么多,因为他们也没有刻意将包括林书豪在内三个儿子培养成NBA球员。对于喜欢打篮球的他们,父母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只要把书念好,球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可如果成绩退步了,那对不起,要压缩打球时间用来补课。

同类推荐
  • 遥远的过去

    遥远的过去

    本书不仅讲述了契诃夫写作和成名的过程,同时透露了契诃夫漂亮的妹妹(即本书作者)为什么终身未嫁,为什么契诃夫自己的婚姻在去世前几年的41岁才降临,更描绘了契诃夫的极其独特和吸引人的天性。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旋律的霞晖——吴祖强传

    吴祖强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几十年来,他既在音乐创作方面硕果累累,又为中国音乐界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博士生,更是中国音乐取得发展、走向世界的带头人。本书介绍了吴祖强令人称羡的音乐学习经历及他创作的优秀作品,并分析了他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全书约12万字,按时间顺序分为八章,作者在各章中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对吴祖强音乐生涯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描述。
  • 走近歌德(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走近歌德(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歌德著作因其所蕴涵的深邃智慧和丰富内容一向是学者们研究关注的对象。本书不落俗套,别具一格,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评价了歌德的重要作品和思想精髓,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语言深入浅出,文字优美,引导读者们真正了解歌德,阅读歌德,近走歌德,热爱歌德。
  •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谋略3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谋略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一个充满矛盾颇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以一介书生领兵,纵横疆场,剿灭太平天国,中兴清廷,堪称奇伟;他以汉人位居清廷要职,功高震主,而得以善终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君子

    诸天君子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这是一名君子行走于诸天,最终成道的故事笑傲——主世界——射雕——主世界——大唐双龙——主世界——火影——主世界——仙剑一——主世界——西游——主世界——封神——主世界——……
  • 一世诺

    一世诺

    那一年,大火映红了洛阳城的半边天。她跌跌撞撞地走出城去。从此,亲不是亲,仇不是仇。归来时一身青衣满目冷,九载磨砺,早已不知霜寒风苦。她躲得过刀枪剑戟,躲得过人心如毒。却到底,没能躲过人群里那远远的一眼望。一逃再逃,她终是决意来到他身边。相视一笑,前路再多艰辛,身后再多阻碍,皆如浮云不遮眼。但使郎心不负,此身此心不移!这一诺,便是一世。
  • 货车帮

    货车帮

    通过描述几个奋斗在货运战线上的司机师傅的平凡生活,反应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爱恨情仇。
  • 神厨小狂妃

    神厨小狂妃

    丰衣足食,悉心栽培,最后培养出来的却都是害死全家的白眼狼。重生归来,她要变得比他们更狠,更毒!一个一个来要他们的命!
  • 红楼梦断之大漠潇湘

    红楼梦断之大漠潇湘

    双玉姻缘如何抵得过金玉奇缘?一曲红楼异事,黛玉如何应对大观园中的风刀霜剑?藩王和亲,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她又如何化解?只是这该报的怨得报!该还的情须还!不要这双玉情缘,和亲一样长相依!
  • 在下诸葛钢铁

    在下诸葛钢铁

    (故事纯属虚构,请勿白日做梦)她是大林捧在心尖的诸葛钢铁,而大林则是那德云社的少班主,生来一身书生意气,学得满腹经纶文章,本文记载了(我)跟大林的故事。
  • 借势

    借势

    《借势》主人公乡村教师岳海峰因缘际会步入仕途,并借萍水相逢的美女、肝胆相照的朋友、步步紧逼的对手及知人善任的上级之势,一路飙升。就在他平步青云之际,却意外发现父亲自杀的真相,和妻子的惊天秘密……女色诱惑,亲戚陷害,同事背叛在一场接一场的仕途斗智斗勇中,岳海峰究竟是借势的高手,还是沦为别人手中的棋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能否在这纷繁的迷局中全身而退?
  • 做个人的悲哀

    做个人的悲哀

    本文讲述了,一个高中生在高中3年,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迷茫,身为一个普通人该怎样选择人生。在高考对他关上窗生活为他闭上了门。面对老师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不屑嘲讽,和亲戚们那假意的关心,以及亲人的失望。他是对生活妥协还是。。
  • 冥龙传说

    冥龙传说

    我们,活在光明与黑暗中。我们,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我们,被称为影者,死亡的代言人。故事,发生在第三次影者大战之后,那个表面和平,暗地里波涛汹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