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2200000009

第9章 文学类(2)

《傀儡戏的故事》描述一个本来颇具同情心的青年医生夏希,慢慢变得玩世不恭,后来甚至变得残酷无情。

《郊区》分两部出版,它写了加尔各答市郊一个工业区里男男女女的故事。高楼大厦是资本家的天下,大楼外面是芸芸众生。在工人中间有一个神秘的女人——叶肖达,她开饭馆,照顾工人,是他们的帮助者和指路人。厂方对她不满,逼她搬迁。她有一颗慈母的心,把全部的爱给了工人们。小说对资本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有的评沦家认为《郊区》是马尼克文学创作生活的真正开始。

长篇小说《镜子》塑造了具有坚强性格的父女二人维莱修尔与愣帕,他们和同伴一起进行反对残酷、凶狠的压迫者的斗争。《标志》则是写学生为反对外国统治者而举行的罢课、游行。

《比黄金还可贵》写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社会情景。妻子原有一副金项练,后因生活所迫被丈夫卖掉,妻子心疼至极,夫妻关系几近破裂,但当他们看到许多难民生活比他们更困苦,但并未失去信心时,深受启迪,认为夫妇必须和睦,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比黄金还可贵的。

波列沃依·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

(1908~1981)苏联俄罗斯作家。1908年3月18日生于莫斯科,1981年7月12日卒于莫斯科。

他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1926年从工业技校毕业后在工厂当过技师。1930年加入共青团,1941年加入共产党。从小酷爱文学和新闻事业,早在学生时代,就积极为省青年团报纸撰稿。1927年,他的第一部特写集《带虱人的回忆录》问世,受到重视。1928年被调到报社工作,成为一名职业记者。卫国战争期间,他以《真理报》战地记者身分在前线采访,写出了大量的通讯和特写,战地记者的札记《这四年》(1974)就是他战时经历的忠实纪录。战后,他以记者的身分访问过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发表了特写集《旅美日记》(1956)、《漫游中国三万里》(1956)、《环境旅行》(1758)等。

早在30年代末,波列沃依就以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工人火热劳动生活的中篇小说《沸腾的车间》(1939)而蜚声文坛。卫国战争时期在前线的采访活动,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战后的创作中,短篇小说集《斯大林时代的人》(1952)、中篇小说《归来》(1949)、长篇小说《在荒凉的河岸上》(1962)是表现战后的和平劳动与建设生活的,而主要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我们是苏维埃人》(1948,获1949年斯大林奖),中篇小说《真正的人》(1946,获1947年斯大林奖)、《薇拉大夫》(1966)、《阿纽塔》(1976)、《统帅》(1973),长篇小说《黄金》(1949~1950)、《大后方》(1958)等,均以卫国战争生活为题材。

《真正的人》是波列沃依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一个名叫梅列西耶夫的空军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负伤,落在荒无人迹的树林中。他忍着伤痛,以极其顽强的毅力,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了战友身边。在医院治疗过程中,他被截去双腿,然而,他在装上假腿之后,经过刻苦锻炼,不仅重返前线,驾机战斗,而且建立了奇功。作品的格调高昂,情节生动、曲折、逼真,不仅热情讴歌了苏维埃人的炽烈的爱国主义热忱,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揭示了卫国战争必胜的源泉,而且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真正的人》被苏联文艺界看作是战后初期描写卫国战争题材的一部重要作品,发表后曾被改编成电影、话剧、歌剧上演,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1946至1949年期间就在国内外出版了169次,总印数达900万册。

波列沃依生前多次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处书记,长期担任苏联和平基金理事会主席,从1962年起一直担任《青春》杂志主编,曾三次获得列宁勋章,1974年被授予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的作品大部分已译成中文出版。

博格扎·杰奥

(1908~?)罗马尼亚散文作家、诗人。1908年2月6日生于普洛耶什蒂的一个工程承包人的家庭。在家乡读完小学后,1921至1925年在加拉茨和康斯坦萨海运学校学习。1927年他接触了文学领域的先锋派运动,1928年独自一人在坎皮纳创办了《乌尔姆兹》杂志,同时向《鹦鹉短笺》和先锋派刊物《一》投寄稿件。这个时期他创作的诗歌带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后来收集在《性的日记》(1929)和《斥骂诗》(1933)中。由于他的诗歌表达了强烈的不遵从主义和反叛精神,曾两次遭到拘捕。1934年后,博格扎逐步脱离先锋派,开始创作感情真挚的爱情诗、发表了《伊瓦纳·玛丽亚》(1937)。这一时期他创作的另一部分诗歌收集在《反抗、爱情与死亡之歌》(1945)中。

博格扎从事报告文学创作,是他脱离先锋派的真正起点。他不赞成超现实主义的纯报告文学,主张作家应该从现实生活中直接汲取营养,关心自我以外的公众生活,创作能够真实反映社会面貌的报告文学。因此,他用自己的全部才华培植了这一文学体裁,罗马尼亚当代报告文学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写作技巧上,他全面突破了新闻记者式的报道,把这种体裁推到了文艺作品的高度。他的《石油世界》(1934)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石油工人的非人处境。《皮匠》(1934)通过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皮革工人的苦难生活。罗马尼亚的西部山区历来以穷乡僻壤而闻名,那里的生活状况在《石头的国度》(1935)里得到了反映。1937年,博格扎来到西班牙前线,目睹了这场战争的严酷现实和西班牙人民的英勇战斗精神。以此为素材,他发表了系列报道《巴斯克人民的悲剧》(1939)。1945年出版的《奥尔特见闻》是博格扎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大型散文,全书由七组歌构成,分别表述奥尔特河沿岸的矿物、植物、伟大历史等七个层次。从表面上看,这像是一部关于奥尔特河的地理志或者专著,实际上它是把现实、传说、抒情和遐想融为一体的优美的散文诗。在作者的笔下,奥尔特河仿佛一尊体现了人民历史和命运的天神。

罗马尼亚解放以后,他推出了新的系列报告文学,反映了日益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其中有《日乌河谷的人与煤》(1947)、《巍峨的大门》(1949~1951)。《地理图画》(1954)、《在原子面前》(1955)、《风景与感情》(1972)、《看守灯塔的人》(1974)等。

博格扎于1955年当选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1971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78年获作家联合会文学大奖。

布施·威廉

(1832~1908)德国画家、诗人。1832年4月15日生于汉诺威附近的维登萨尔,1908年1月9日死于哈尔茨山区的梅希茨豪森。

他出身商人家庭,下面有六个弟妹。九岁时被父母送到在哥廷根附近当乡村牧师的舅舅身边受教育。1847年进汉诺威综合科技学校,1851年离开该校,进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绘画,1852年考入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一年后因患肺病退学。在父母身边休养期间,他在民间搜集传说、童话、歌谣,从事民俗学研究。1854年康复以后进慕尼黑皇家艺术学院继续学习绘画。不久加入“青年慕尼黑”艺术家协会。

布施首先是以画家著称于世的,在绘画上深受尼德兰画派的影响。自1858年起,他开始为《活页画报》、《慕尼黑画刊》供稿。1865年,他的配诗连环画《马克斯和莫里茨》出版,获得极大成功,深受人们的欢迎,100多年来畅销不衰,如今马克斯和莫里茨已经成为德语中顽皮少年的代名词。此后,他绘制了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的配诗连环画,其中著名的有《汉斯·胡克拜因》(1867)、《圣徒安东尼斯·冯·帕杜阿》(1870)、《虔诚的海伦娜》(1872)、《一个单身汉的冒险》(1876)、《克瑙普先生和太太》(1877)、《画家克勒克塞尔》(1883)等。画家善于用简洁明快的笔法表现人物,寥寥几笔便将复杂的变形和瞬间的动作表现得恰到好处。他的每幅画都配上自己撰写的幽默短诗,画中表现的许多人物在德语国家家喻户晓。绘画题材多取自他所熟悉的农村和小市民的生活,讽刺和嘲弄了自私、伪善、自欺欺人、心胸狭隘等小市民习气。布施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影响较大,作品只是消极地表现应该受到鞭挞的社会现象,而不能激发人民对社会弊病进行积极的斗争。此外,作者绘画题材过于狭窄,这也有损于它们的社会意义。

布施晚年转向文学创作,诗集《心灵的批评》(1874)、《最后》(1904)、《假相与真相》(1909)以即兴诗和哲理诗为主,语言幽默隽永,耐人寻味。散文集《爱德华的梦》(1891)和《蝴蝶》(1895)具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这在当时以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为主导的德国文坛独树一帜。《爱德华的梦》是德语文学中最早的反乌托邦作品。

德·亚米契斯·埃德蒙多

(1846~1908)意大利小说家。1846年10月21日生于奥涅里城,1908年3月11日卒于博尔迪盖拉城。先后在库内奥,都灵学习,1863年进入莫德纳军事学校,两年后毕业,获少尉衔,立即投入反对奥地利占领者,争取祖国独立、统一、自由的斗争。在战斗之余,他开始撰写以军队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他把意大利历史上第一支统一的军队看作是民族解放的力量,歌颂它的英勇献身精神。1867年,他在佛罗伦萨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编辑、记者,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特写、报道,这些作品于1868年结集为《军营生活》出版。收入这个集子的中篇《卡尔美拉》描写一个被负心的情人抛弃而神经失常的西西里姑娘的曲折遭遇,作者以激荡的情怀和娓娓动人的陈叙,抒写主人公起伏变化的情感和命运的转折,着力刻画卡尔美拉晶莹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的美,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

1870年,德·亚米契斯退役,专事文学创作。他周游欧洲和非洲许多国家,撰写了许多游记,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1872)、《伦敦游记》(1874)、《摩洛哥》(1876)。这些作品以清新、生动的文笔记叙作者所领略的异国风光,但更着重于对本国人民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德·亚米契斯的文学活动始终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普通人的窘困生活,离别家乡、漂流海外的侨民的悲惨遭遇,家庭教育的重要,都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广泛的反映(《朋友们》,1883;《在海洋上》,1889)。

德·亚米契斯注意到,民族复兴运动以后,人民大众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但他认为,借助教育,借助博爱、谅解的精神,可以变革现状。他特别重视学校教育,因为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新一代成员的使命。他的这一思想在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心》(旧译《爱的教育》)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露。这部作品在1886年问世以后,被翻译成世界数十种文字,至今仍然深受各国小读者的欢迎。

在19世纪末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德·亚米契斯把他一贯宣传的博爱精神同社会主义思想融合起来,试图以此作为调节社会矛盾的手段。长篇小说《一个教师的小说》(1890)、短篇小说集《学校与家庭之间》(1892),就体现了这一点。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五月一日》作于1889年,生前出于某种不清楚的原因没有发表,直到1980年才初次出版。它通过一个教授的坎坷际遇,反映19世纪末知识分子对社会前途的探索和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诞生。

戈尔巴托夫·鲍里斯·列昂季耶维奇

(1908~1954)苏联俄罗斯作家。1908年7月15日生于顿巴斯,1954年1月20日在莫斯科逝世。出身于职员家庭,当过徒工,14岁开始从事新闻,文学创作活动。1922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饱人和饿人》。1924年参加顿巴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组织,1926年被选进“瓦普”(全俄无产阶级作家协会)书记处。1928年发表描写20年代共青团生活的中篇小说《支部》,尽管作品在艺术上还显得稚嫩,但它真实表现了青年人的革命激情,固此很受读者欢迎。193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我们的城市》,描写党的工作者的生活,因有不少自然主义的描写而受到批评。1930至1931年在红军服役,并加入共产党。根据部队生活的经历和印象创作了特写集《山地行军》(1932),真实报道苏军的训练情况。1931年起,他以《真理报》记者的身份到过许多地方,写出了许多关于劳动者的特写,如特写集《共产国际》(1932)、《工匠们》(1933)。1933年他还发表了中篇小说《我的一代》,表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他们那一代人的建设热情。作为中篇的续集,他还打算写一本关于共青团领导人的书《阿列克谢·盖达什》,表现主人公脱离群众,后来在生活中找到了克服自己错误的力量。但作品没有最终完成,在他去世后的1955年发表了作品的部分章节。1937至1940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建设和征服北极地区的英雄们日常生活和劳动事业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被汇集成《平凡的北极地区》(1940)一书出版。

1939年戈尔巴托夫参加了苏军解放白俄罗斯西部地区的战争,后又参加苏芬战争。卫国战争期间,他作为军事记者活跃在前线。这一期间他写作的作品都充满痛苦和愤怒之情,艺术才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致战友的信》(1941~1942)、《战士阿列克谢·库利科夫》(1942),《士兵心灵的故事》(1943)和中篇《不屈的人们》(1943)等。《不屈的人们》是他的代表作,小说真实描写了苏维埃人在敌占区的英勇斗争,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夺取胜利的坚强决心。作品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

战后初年,他曾出国考察,写了特写集《在日本和菲律宾群岛》(1946~1947)。1946年他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50年他与阿列克谢耶夫合作发表电影剧本《顿巴斯矿工》,1951年获斯大林奖。1951年,他的长篇小说《顿巴斯》问世,作品描写30年代顿巴斯矿区青年的劳动生活和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开展。这是戈尔巴托夫最后一部重要作品。

同类推荐
  • 吕布是我

    吕布是我

    三国梦,梦三国,梦醒来,一片迷茫。岁月流逝,匆匆几何,问谁雄霸天下,最终化作尘土。江山美人,豪情壮志,纵然风光无限,也被历史掩埋。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转瞬身首异处,生命廉如草芥。划过历史长空,若是重新来过,问君何为。
  • 盗版周幽王

    盗版周幽王

    不好意思,由于各种原因,本文作废,抱歉!
  • 从两元到两百亿

    从两元到两百亿

    从两元到两百亿,一个财富神话的诞生,一个不朽丰碑的崛起。他的声威跨过了大洋,他的名望穿越了海岸,从南半球走到北半球,我听到了连天的呼声,那是人人都在传颂着他的事迹。或许世间再没有如此传奇,在一个正当时的年代,有一个横扫天下的少年。
  • 长河——恃国而战

    长河——恃国而战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南洋排华,拿破仑战争,南美独立革命,英国远东航线……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有一个全无近现代工业基础的国家,在不到60年里工业产能成为全球第一,这是真实的现实基于上述真实的历史与现实,构成本架空——拥有8亿人口,年产4000万吨钢,3亿吨粮食,4亿吨煤的共和国出现在1900年代的世界。大时代,小人物,草木丛中壮士栖,英雄何论出身低。在本书超过200个主要人物中,有没有看到你自己的影子?1900,革命的时代,资本的时代,帝国的时代,极端的时代。一个似曾相识的列强世界,一个提前百年的共和,三教九流各显神通,投入一场伟大的战争****************************************以下友情推荐强烈,强烈推荐《射柳人生》一个爱家的杨康《克里姆林宫的狼人》,巨坑,每季更新《窃明》穿越类、明末争霸题材,主角性格偏黑暗。《卑鄙在汉末》要多变态有多变态。变态的令人高山仰止,淫水横流《我在一五九五》跟一群混混成为了新的穿越众。怎么办?——让太平洋成为大东洋,让大东洋成为我们的海!《铁器时代》描写没有火药的蒸汽机资本主义明朝的文章《大穿越时代》穿越者在古代群戏的故事,众多龙套党倾情演出
  • 传奇老北京——《日下旧闻考》解读

    传奇老北京——《日下旧闻考》解读

    西直门出入给皇帝运水的水车,阜成门出入给宫廷运煤的煤车,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通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要定门送战车,出兵打仗,得胜还朝,要进德胜门。老北京的故事异彩纷呈,说之不尽,本书带你循着北京的足迹溯及历史传奇……
热门推荐
  • 邪君斗罗

    邪君斗罗

    唐三:你爹那废物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还有动了不该有的念头,你知道吗?他身上的魂骨,在没死透前,我一块一块挖出来的!叫的老惨了,敲碎了骨头活生生的挖出来的,那感觉太美妙了!唐晨身上也有吧!一年后你成不了神,那么我会当着你的面一块一块的挖出来!奥对了,还有……到时候我会赏给大军……
  • 自我升华

    自我升华

    从习惯、学习、阅读、时间等多方面,来说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约束与瓶颈,告知读者如何克服,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自我的升华。
  • 迁梦

    迁梦

    翻开古籍总有些人白日飞升,黄宇打小听爷爷说这些故事长大,羡慕却带着不信,以为这就是一些古人遐想,打坐修行参禅悟道不过是大忽悠,神棍们的诡计,一种由精神上的谎言到物质上的统治。直到他走入梦的世界,才发现……原来无神论只是由于神的形式变化,现代人不修仙,修梦!……百寐千梦只为超脱轮回……
  • 逆天魔神杀戮成河

    逆天魔神杀戮成河

    赡养万物屠杀万物,只为自己能够更强,魔王吴缺圈养天地万物,当赡养的人成长起来他再将其屠杀,只为能让自己更强复仇!
  • 三界论道

    三界论道

    拳碎山河,气冲霄汉,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站得住才有输出,打不死才是王道!你连我的防御都破不了,还敢在我面前嚣张狂妄?来来来,先让你三招,你再接我一拳,如果侥幸不死,那我就……再来一拳!
  • 突变同盟

    突变同盟

    学生陆潜抵挡不住巨大的诱惑,接受了一次夏令营邀请。但随即面临的,是生死绝杀,和各种诡境。他被卷入城市中隐秘的另一面——突变者世界。昆虫类型的基因突变大规模地出现在人类身上。散落的突变者组成了全球性组织,并逐渐渗透掌握了世界经济科技命脉。未来诡谲难测,陆潜只有努力应对,无论他是多么地缺乏准备。Q群:295892481。
  • 狐梦

    狐梦

    弥散在心中的欲,与生俱来。为一窥天道,人类,魔兽,妖灵,但凡有灵者,无不参详万物万灵,以期破天之束,傲立世间尖端,然命元终限,无与天争,但后代们却从未停止过与天相争。。。。。透过一纳小小狐眼,体会世间百态。
  • 流年的夏天他来过吗

    流年的夏天他来过吗

    小菲和落寻再也没有相见过,他们俩个兜兜转转的年华里结束了彼此的曾经甜蜜,爱和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 网游之初代血族

    网游之初代血族

    身为华夏龙组的成员,龙轩遵从组长的遗命,进入了曙光公司最新研发的拟真网游《命运》,在这个令众人疯狂的世界中,创造了一个血族的传说,一段惊天动地的神话!
  • 资本大明

    资本大明

    悲催的政治系学生朱小辉,意外穿越到了晚明时期,还未登基的朱由检身上,一过来,就要被魏忠贤谋害。好不容易解决掉魏忠贤,又要解决后金还有那个该死的李闯王。在这个群雄并起,乱世枭雄的年代,朱小辉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要想将大明变得强大,小辉没有高科技武装,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强大的逆天系统,唯一有的就是大脑中一系列的国家体系。因为他觉得不解决掉大明的政治体系根本,是不能真正做到强国强军的,只有体系变了,国家才会真正的变强,他日大明的铁骑才能称霸世界。看现代的学生朱小辉,如何将封建下的大明国家制度,改造成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社会体系,一切精彩在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