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2200000016

第16章 宗教、哲学(3)

《本体论的相对论及其他论文》(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

《信仰之网》(The web of Belief)与胡兰合著,(J.S.Ullian)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0年版。

《逻辑哲学》(Philosophy of Logic)新泽西思格尔伍德(Englewood Cliffs)普伦蒂斯厅出版社1970年版。

《指称的根源》(The Roots of Reference)伊利诺拉萨尔,旷院出版社1914年版。

研究着作:

《语词与对象:》(Critieal Studies:Words and Objections:Essays on the Philosophy of W.V.O. Quine)戴维森(D.Davidson)与享梯卡(J.Hintikka)合编,多尔德雷西特出版社1969年版;《论奎因的哲学》(Essays on the Philosophy of W.V.Quine)谢安(Robert W.Shahan)与斯沃耶(Chris Swoyer)合著;诺曼,俄克拉何马大学出版社;萨塞克斯(Sussex)哈维斯特出版社1979年版(合书目)。

W.V.奎因无疑是英语世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尽管他的许多著作都是论述数理逻辑中相对专业性的问题,但其中的两篇文章受到了人们应有的赞美。

第一篇《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导致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瓦解。逻辑实证主义是一个对奎因产生过较大哲学影响的流派。虽然奎因赞同卡尔纳普所说的自然语言存在缺陷,自然语言要“重新系统组织”以便与形式逻辑的清晰结构相一致的主张。但奎因抛弃被称为两个教条的卡尔纳普语言哲学。第一个教条是主张意义命题要么是分析陈述,如“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没有结婚的人”这种陈述,它的真实依靠所组成的词素的意义;要么是断言经验事实的综合陈述,奎因证明说,分析概念只能成为像同义词那样的模糊概念。他断定不能在分析与综合之间作截然划分,我们所运用的语词意义是与我们的经验信仰分不开的。第二个教条是关于我们决定意义所采用的方法,奎因接受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证实原则。依据这一原则,一个命题的意义在于我们决定命题为真或为假的方法。然而,他否认命题能个别地加以证实,他求助于杜恒,从而指出每个命题的真或假只能在与我们整个信仰系统的联系中才能证实。

这个论点的一个含义是意义的整体理论,以至一个单独命题的意义取决于命题在命题网络中的地位,这些命题组成了一定的语言。另一个含义是理论不能为它们的经验根据充分决定,因为如果一个命题的真或假取决于一种语言的所有其它命题的真或假,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不寻常的观察资料,来保护一种所偏爱的假设免遭反驳,我们也可以在我们信仰的其他地方作出必要调整,从而为明显遭受反驳的理论辩护。理论不为经验根据充分决定,再现于《语词与对象》的第一章里,用来维护奎因所称基本翻译不确定性的观点。奎因证明说我们不能把意义赋予一个外来言词,这种外来言词是以他人观察的情况为根据的,否则将容许不止一种介解。而且,我们不能接受外来言词分享我们的个体化机制,(代词、数词等)。外来语言能以一种根本不同于我们语言的方式来划分世界,因此,我们无法保证他所说的对象与我们语言所区别的对象是一致的。

这些观点似乎为彻底的因袭主义提供证据,它否认我们认识世界理论中的任何客观性。然而在奎因那里,他们是富有特色的哲学方法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把哲学当作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自然科学分支所关心的是某种灵长目动物在他们外界环境所获得的感觉材料基础上建构异常复杂的概念结构的能力。这种引自杜威晚年的自然主义思想,通过归因于言说者内在的、无法观察到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解释他对解释语言行为努力所持的敌意。我们语言理论所依赖的材料只能是有关行为的——言说者明显赞成或反对命题的倾向。因此,奎因对诸如同义、分析等神秘特性和内含论述表示怀疑。他的自然主义也有助于解释奎因的经验主义残余。他把诸如“当给予相同的同时性刺激时,语言的所有言说者会作出相同的判断”等观察命题排除在译不准性之外。这种转变是可疑的,但奎因的论点无疑是雄辩有力的。

梅洛·庞蒂

法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1908年3月14日生于梅尔河畔的罗什福尔。就学于巴黎詹森·德赛利中学、路易大帝中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30年通过哲学学衔考试,194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9~1940年担任法国步兵军官;曾任教授:1931~1933年,伯伏中学;1934~1935年,查特斯中学;1940~1944年,巴黎卡诺斯中学;1945~1948年,里昂大学,1949~1952年,巴黎大学;1952~1961年,巴黎法兰西学院。与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德·波伏瓦共同创办《现代》杂志,1961年5月3日逝世于巴黎。

著述

哲学和心理学

《行为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Behavior),波士顿,比肯出版社1963年版;巴黎,法兰西大学出版社1942年版。

《知觉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45年法文版;纽约,人文出版社和伦敦,路透里奇出版社1962年版。

《人道主义与恐怖》(Humanism and Terror; An Essay on the Communist Problem)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47年法文版;波士顿,比肯出版社1969年版。

《意义和无意义》(Sense and Non-Sense)巴黎,内格尔出版社1948年法文版;伊利诺斯伊文斯顿,西北大学出版社1964年版。

《哲学赞词》(In Praise of Philosophy),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53年法文版;伊利诺斯,西北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

《辩证法的探险》(Adventures of the Dialectic)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55年法文版;伊利诺斯,西北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

《著名哲学家》巴黎,马其诺出版社1956年法文版。

《符号》(Signs)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60年法文版;伊利诺斯,西北大学出版社1964年英文版。

《知觉第一性》(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 and other Essays)J.M.伊底编,伊利诺斯,西北大学出版社1964年版。

《肉体和精神》,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64年法文版。

’《可见的和不可见的》(The visible and the lnvisible,followed by working Notes)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64年法文版;伊利诺斯,西北大学出版社1968年英文版。

《马勒伯朗士、比让和伯格森的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巴黎,弗林出版社1968年法文版。

《法兰西学院讲演集》(Themes from the Lectures at the college de France,1952~1960),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68年法文版,伊利诺斯,西北大学出版社1973年英文版。

《世界之歌》(The Prose of the World)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69年法文版,伊利诺斯,西北大学出版社1973年英文版。

《梅洛·庞蒂主要著作》(The Essential Writings of Merleau-P-onty),A.L.费谢尔编,纽约,哈科特布雷斯出版社1969年版。

《意识和语言习得》(Consciousnas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伊利诺斯,西北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

《现象学、语言学和社会学》(Phenomenology Language,and Sociology:Selected Essays),J·奥尼尔编,伦敦,海曼出版社1974年版。

文献目录:

《莫利斯·梅洛·庞蒂及其批评者》(Maurice Merleau-Ponty and His critics:A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1942~1976),preceded by a Bibliography of Merleau-p-onty’s Writings),F.H.拉波英特著,纽约,伽兰德出版社1976年版。

研究著作:

《梅洛·庞蒂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erleau-ponty)J.F.班思(Bannon)著,纽约,哈科特布雷斯出版社1967年版;《梅洛·庞蒂对理性的批判》(Merleau—Ponty’s critiqne of Reaton)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语言和符号学》(Speaking and Semiology;Maurice Merleau-ponty,s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of Existential Communication)海牙,默顿出版社1972年版,均由T·朗干(Langan)著;《梅洛·庞蒂的哲学》(Merleau-ponty’s Philosophy)S.D.马林(Ma’llin)著,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萨特和梅洛·庞蒂》(Sartre and Merleauponty)D.阿查德(Archard)著,布尔法斯特,布莱克斯塔火出版社1980年版;《梅洛·庞蒂的政治哲学》(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Merleau-ponty)S.克鲁克斯(Kruks)著,布莱顿,收获者出版社1981年版。

梅洛·庞蒂是战后法国的主要哲学家之一,他的知名度虽不及萨特,但是在法国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事务方面,许多人认为他比其他的任何同行都要高明。要描述梅洛·庞蒂哲学的性质是不容易的,因为从1930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直至1961年他逝世,这期间他的思想始终是不断持续发展的。在完成了巴黎高师的正规教育后不久,他就开始对他所学的唯心论哲学感到不满。他首先研究了谢林,接着是迈克尔,最后由于萨特的劝告转而研究胡塞尔。在这段时间里,他对哲学日益感兴趣,并对格式塔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分析学进行了仔细研究。他的最主要著作《行为结构》和《知觉现象学》明显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最后使得梅洛·庞蒂在现象学运动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在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中显得更为明白。)

现在,人们已普遍承认梅洛·庞蒂的著作在整个现代哲学的发展中构成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梅洛·庞蒂深受现象学宗师胡塞尔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说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他与胡塞尔的最初概念间没有差异。梅洛·庞蒂同意胡塞尔把哲学的主题规定为意义或含义问题,但胡塞尔是以先验唯心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待意义问题的,而梅洛·庞蒂则认为意义问题经常是与非意义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理性的思想从来离不开非理性的经验。在此,他承认曾受黑格尔的影响;而黑格尔对于理性必然胜利的观点是充满信心的,梅洛·庞蒂则坚持认为这在可知世界中是不可能的,就像不存在“被夜暗的幕障隔开的光源”一样。因此梅洛·庞蒂也否定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以及胡塞尔所主张的哲学家是公正的观察者,哲学不能忽视它特有的起源的现象学家的观点,比如说不可能变成得出本质世界不实在的看法。他同样也否定了那个对于他自身及海德格尔来说是明晰的观点,因此,他否定了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主张的根据存在来看待人的做法。与海德格尔相反,梅氏给知觉和重新解释过的意向性和存在概念以特殊的地位,存在作为最初的意义来源必定包含着身体和肌肉。尽管海德格尔对于在世的人所作的反思是引向本体论的(这一本体论集中讨论有关存在的意义问题)而另一方面,梅洛·庞蒂主要讨论的还有哲学人类学,在此他比其经常提到存在的早年著作更接近于海德格尔。不过,甚至在他的最后著作中,他对于本体论的关心,从来不是主要的任务。梅洛·庞蒂同意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理解存在的历史,但是这一观点并不意味着这种理解在他自身之外没有其他的根据或来源,相反,这一理解是与不同类型的存在的实体性联系紧密相关的。因此,很可能在一定的意义上人类的生物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将不得不提到首位,这样,海德格尔似乎也赞同的绝对自主的存在便被抛弃了。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对梅氏的不断增长的影响,虽然梅氏经常对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分析学的许多基本思想持批评态度。这两种学说使梅氏深信,仅仅求助于科学不可能解决基本哲学的问题,不论它们是心理学、生物学、经济学或社会学。至于马克思,梅氏从未接受那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类将能够解决人所存在的固有的问题,并且总有一天,通过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充分肯定,人将克服所有形式的异化,甚至人将能够克服各种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异化。尽管那样人仍不能止住自己的进步,人将永远不停地拷问自己,这是人类历史所以不会终结的主要原因。

1960年,在他不幸早逝前几个月,梅氏写成一篇文章《眼睛和思想》。从各方面来看,这是他最重要的文章之一,并且它包含着他准备在《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的第二部分里系统地展开的思想的主要内容,他那时正忙于写作此书。这意味着他的哲学基本思想的一个新综合。那篇文章和他死后出版的那本著作清楚地表明梅氏对胡塞尔的先验唯心论采取了更为批评的态度,同时更为明确地接近海德格尔和黑格尔的思想,事实上这些思想已开始在他的哲学中占据中心地位。

马斯洛

同类推荐
  • 逃离三国

    逃离三国

    二十年前,我穿越到三国成了曹操的三子曹川。这二十年间,为了回家,我历经千辛万苦,求学时下各个名儒隐士,却愈加陷入父亲,朋友和兄弟连绵不绝的争斗之中。鲜血,死亡和背叛让我迷茫和痛苦,告诉我,回家的路到底在哪里?
  • 故明厮役

    故明厮役

    倒霉会计员睡觉做噩梦来到大明王朝,却成了终身干苦活的杂役。没事就打打算盘,和漂亮掌柜聊聊人生,谈谈理想。觉得无聊就去衙门和县爷品品茶、话话是非。入过书院,激昂文字。参加科举,金榜题名。跑过官场,指点江山。粪土王侯,淡泊名利。遍山访士,畅论豪杰。逍遥无比,神仙羡慕!就想做个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杂役,怎么就这么难?
  • 马贼

    马贼

    醉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在马贼皇帝看来,杀戮是一种救赎!非常美的一句话。
  • 唐王无敌

    唐王无敌

    新书《唐九哥》唐正,因排行第九,故小名九哥儿。时年其父蓝田县令唐文山,因牵连进天皇天后二圣之争被诛,唐正随母其后几年,求存于蓝田秦岭山下。史载唐正少时顽劣,年十二,家遭大难,其后,却能正其心,诚其意,修其身。在山中时,体悟自然,得知行合一之道。十八岁出山后,更是词绝天下。又因唐正丰神俊朗,浪漫多情,能处处体谅她人,时年,长安女子皆言:不愿穿绫罗,愿依九哥旁,不愿王侯召,愿得九哥叫。
  • 穿越山贼做皇帝

    穿越山贼做皇帝

    穿到古代做皇帝,原以为,自己积了十八辈子的德,从此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言九鼎,享尽人间富贵。谁知道,竟然只是一个胆大包天,自立为皇的山贼头头,手下只有老弱十几人,一个个面黄肌瘦,嗷嗷待哺。还好,自己有一个金手指,可以升级人和物品,看李义如何在这个古代世界闯出一番天地。不合格的山贼,初级山贼,中级山贼,高级山贼,顶级山贼。不合格的士兵,初级士兵,中级士兵,高级士兵,顶级士兵。不合格的护卫,初级护卫,中级护卫,高级护卫,顶级护卫。不合格的猎人,初级猎人,中级猎人,高级猎人,顶级猎人。不合格的农民,初级农民,中级农民,高级农民,顶级农民。
热门推荐
  • 江山恋

    江山恋

    江山如画,陶尽了古今多少帝王?美人如酒,醉倒了世间多少英雄?试问,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美人泪,英雄冢,万里河山,埋葬了多少红尘美梦?江也醉,山也醉,金樽一杯,美人一笑,今宵一醉方休,从此山亦是山,河亦是河。——《江山恋》将演绎一场颠倒历史的铁血传奇故事,带给你非一般的至尊享受!
  • 村长爱情传说

    村长爱情传说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就连早熟的毛都没长几根的小屁孩谈起爱情来,就像玩牌一样精通。然而阿黑太傻,用半辈子的痴情“杜撰”让人难以置信的爱情传说,居然久久都没“脱光”。村里太穷,男人们都出去找钱钱。于是,阿黑成了村里人见人爱的“香饽饽”。整天围着他团团转的,是一个有夫之妇和两个寂寞的女人。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演绎着平淡无奇的故事。某日酒后误事,逛算命一条街,上失足妇女的床……树欲静而风不止,平静生活起波澜,尤其是别人的婚外恋演变成离婚战之后,良家妇女夜深人静来敲阿黑的门,美艳泼妇当众出示她跟阿黑作爱的证据,阿黑一下子被推进感情的漩涡之中……小说心理刻画入微,情节环环相扣,结局出乎意料。
  • 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

    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

    [年代文]一觉醒来,穿越到了六十年代,这里缺衣缺粮缺物资,什么都缺。还有如豺狼的后娘,耙耳朵的爹,奇葩的后姐,弱小可怜的妹妹。好在空间在手,什么都有。卖物资换钱,换票,换珠宝,旧货市场上淘宝,改造耙耳朵的爹,带着一家走上康庄大道,还不小心找了个宠她爱她的极品男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谁人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谁人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入社会之门,品人生百态。讲述一个刚走出高中校园的青年故事,不长不短,或许他最后会成功,或许最后他混的很凄惨。但是大家别急,且看他一路走来的经历与心理历程。生活现实的不需要文采也能让大家描绘的多姿多彩,有时候你低头百花正开,你一抬头乌云就来。看就看,谁人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念笙离

    一念笙离

    妖神笙歌之女,九凤一族,出世时,母亲笙歌便离开了,父未知,本想找到父亲,解开父母亲之谜,然后四海八荒与她再无瓜葛,与阿瑾、腓腓在素荒山图个安逸,却不想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父母亲仇、杀身之恨、天后不仁,她便不义。。。念生身为天帝天后之子,神族后代,却爱上了对家妖界笙歌之女,一父母亲不愿,二则天理难容,爱尔难得。情爱这东西太折磨人,父母不愿,还清父母恩情,天理不容,那就沦为妖族。一念生离,一念笙离,他为她而生,四海八荒都要他死,他偏要念她生。。。。
  • 倾绝恋

    倾绝恋

    “这是一百万,算是我樱默遇人不淑的代价!”樱默冷冷的将银行卡甩在他脸上。一百万?她不是空有外貌,家境贫寒嘛?
  • 晨夕剑歌

    晨夕剑歌

    前生,谁为谁,谁为了苍生,燃了魂,散了魄。今世,一切皆醒……魔敌还在蠢蠢欲动,万劫不灭。万古帝君,谁将执剑踏星辰。少年夕晨因修为无法寸进,重踏凡世,仙路漫漫,谁主沉浮……他的路在何方,这一世的因果奈何?(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本书精心甄选了安徒生最为经典的童话,以期引领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情境中,进入奇幻有趣的童话世界;使现实压力与日俱增的成人们,重温人鱼公主、丑小鸭、拇指姑娘的快乐记忆,回归天真、宽容的快乐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