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1300000010

第10章 文字类(1)

卡杜齐

1906年获文学奖,时年71岁。1835年6月27日生于意大利中部的维尔西利亚。1907年2月16日死于意大利的波伦亚(Bologna),享年72岁,国籍:意大利。教育:1856年毕业于意大利比萨大学。双亲:父,米凯莱·卡杜齐(MieheleCardueei)、著名医生、秘密革命家:母,伊德冈德(ldegnndeCelliCardueei)。配偶:埃尔维娜(ElviraManicueei)。1859年结婚。后裔:三女一子,长女贝娅特丽丝(Beatrice)。次女劳娜(Laura),幼女丽贝塔(1ieMa):子丹特(Dante)。经历:1856~1860年任小学老师;1860~1904年在意大利波伦亚大学任教。

卡杜齐“因为他渊博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因为他伟大诗歌中所特有的创造力、清新风格的抒情魅力”,获1906年诺贝尔文学奖。卡杜齐是意大利19世纪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诗人和文艺批评家,曾担任波伦亚大学文学教授。他早年曾参加工人运动,1872年还加入过第二国际意大利支部,但不久即退出,旋即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分子接近,政治上亦日趋保守。反映在创作上,早期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激情逐渐减退。1890年被任命为意大利王国参议院议员。此后他的诗歌多以历史事件为题材,抒写个人情感。在诗歌艺术上,他继承古希腊、罗马诗歌的韵律,极力追求艺术上的完美。卡杜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享有盛誉的文艺评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

贝克特

1969年获文学奖。时年63岁。1906年4月13日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1989年去世,享年83岁。国籍:爱尔兰,后客居法国。教育:1927年获都柏林三一学院法文和意大利文学学土学位;1932年获该校硕士学位。双亲:父,威廉·弗兰克·贝克特(WilliamFranckBeekelt)、施工测量检杳员;母:玛丽(MaryRoeBeckett)。配偶:苏珊娜(SugaBrleDechevaux·Dumess,il)。1948年结婚。后裔:无。经历:1927~1928年在爱尔兰坎佩尔学院任教;1928~1931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1931~1932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任教;此后专门从事写作。其他获奖介绍:1958、1960和1962年3次获得Obie奖;1959年获意大利奖;1961年获国际出版者奖;1965年获影评奖;1966年获法国Tours电影奖。

萨缪尔·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的境地得到了振奋”,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贝克特是当代欧洲荒诞派剧作家和小说家。他的三部曲《莫洛伊》、《马洛纳正在死去》和《无名的人》,使他在法国文学界获得很高的声誉。在这三部著作里,贝克特的反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得到充分的表现,作者悲观厌世的人生观也反映得十分明显。1948年他的荒诞剧名作《等待戈多》使他一举成名,成为西方文坛的佼佼者。他用非理性主义的、荒诞的、大胆创新的手法,广泛、深刻而又非常含蓄地表现了人生的主题,即在一片精神废墟上,人们惨淡地寻求着一种精神寄托的象征,但却总是似见非见地找不到这个象征。这种状况正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弥漫着的一种沮丧、沉闷的情绪,因而立即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但贝克特的基调是低沉、虚无的,他本人也在“等待戈多”,却苦于“等不到”,因而只好对现实采取一种与世无争、随俗沉浮的消极态度。

高尔基

高尔基发表名著(母亲)高尔基是苏联伟大作家和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他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下诺夫戈罗德的木工家庭。由于家庭生活贫困,他10岁便开始自谋生路,曾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等,流浪全国各地。他边劳动边学习,并接受进步思想,曾因参加革命工作多次被捕。1905年,他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正当俄国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运动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从自发转向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斗争,工人与农民在斗争中结成同盟等情景。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因此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母亲》描写刚刚走上迷途的年轻人巴维尔,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迅速走上献身于工人解放斗争的光明大道。他与工人们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勤奋地学习革命理论。在“沼地戈比”事件及“五一”游行中,他领导群众进行英勇斗争,并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政治斗争。被捕后,他在法庭上发表演说,同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儿子的感召下,母亲尼洛夫娜由懦弱的家庭妇女开始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在儿子被捕后,她坚定地担负起革命工作,装扮成各种角色,将传单传送到市镇和乡村。当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准备将儿子在法庭上演讲的传单传送到外地时,不幸在车站被跟踪,她机警地将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被捕时,母亲高呼“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布扎蒂·迪诺

(1906~1972)意大利小说家。1906年10月6日生于意大利东北部成尼托地区的贝卢城,1972年1月28日卒于米兰。幼年时移居米兰,1928年毕业于米兰大学法律系,担任《晚邮报》记者,随后又当该报的编辑,特派记者。

1933年,布扎蒂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处女作《群山中的巴尔纳博》(1933)叙述一系列关于群山的古老传说,作者在这些传说中倾注了他对山林的无限深情,着意探寻令人困感与不安的现实生活的底蕴。第二部小说《老林的秘密》(1935),同《群山中的巴尔纳博》一样,有对古老传说的继承,可以见到怪异,神秘的特征。这两部作品明显受到受伦·坡和卡夫卡的影响,但它们又体现了布扎蒂的独特风格。布扎蒂笔下的大自然,奇妙、壮观的群山老林、既染上一重阴暗,幽奥的色彩,又明晰地透露出他对现实和故土的爱恋。

长篇小说《鞑靼的荒漠》(1940)是布扎蒂的代表作。小说写一群青年军官驻守边关,防御随时可能从荒漠地域入侵的鞑靼人。他们原以为打一两仗即可结束战争,重返家园,谁知他们却命中注定要在茫茫沙漠中虚度一生,而人们等待了许多世纪的神秘的鞑靼人却始终没有出现。小说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奇特的构思,怪诞的情节,现实与虚幻。情理与荒谬的交替或共处,使作者得以放开手脚去刻画人的潜意识和幻觉,展示恐惧和死亡是无法摆脱的神秘力量。

《七使者》(1942),《短篇小说六十篇》(1958),是布扎蒂短篇创作的主要成果。这些短篇题材广泛,故事离奇,充满象征和隐喻,常常真真假假,扑朔迷离,但它们儿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命运主宰着人,人注定要永世痛苦地忍受恐惧、孤寂和绝望的煎熬。《短篇小说六十篇》获当年斯特雷文学奖。

布扎蒂的其他作品有科幻小说《大幅肖像》(1960)、社会小说《一种爱情》(1963)和《人间纪事》(1972)。布扎蒂还写过剧本,如《短暂的散步》(1942)、《反对穷人的暴动》(1946)、《医院风波》(1953)。它们同作家的小说具有相近的思想、艺术特征。

布扎蒂在绘画领域也显示了过人的才华。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发表过《连环画中的诗》(1969)。从1947年起,他便担任《晚邮报》的美术评论专栏作家。

克彭·沃尔夫冈

(1906~)克彭在东普鲁士度过童年。在格赖夫斯瓦尔德、汉堡、柏林和维尔茨堡学习戏剧学和哲学。当过新闻记者。演员,导演和文艺副刊编辑,1934年起流亡荷兰,30年代末期回到柏林。3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活动,著有长篇小说《不幸的爱情》(1934)和《墙在动摇》(1935)。现在居住在慕尼黑。自1962年起先后多次获文学奖,包括毕希纳奖(1962)。

50年代初期,克彭接连写了三部引人注目的长篇小说:《草原鸽子》(1951)、《温室》(1953)和《在罗马之死》(1954)。三部小说都是写反对军国主义复活。在这些小说里,作者使用了现代小说的艺术手法,如电影剪辑、蒙太奇和内心独白等。由于这些作品主题一致,它们被称为“三部曲”。《草原鸽子》(1951)以1948年币制改革后的慕尼黑为背景,揭示了一些军国主义复活的迹象,呼吁制止纳粹卷土重来。《温室》(1953)更加明确;更加尖锐地批判了军国主义复活。1933年离开德国的国会议员克腾霍威现在回来,想要作为反对党议员参加政治生活的革新,但现实使他的幻想破灭了,发表了反对军备的演说后跳河自杀。作者暗示联邦德国是复活军国主义的“温室”,形象地指出通过议会道路来改造德国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在罗马之死》主要是写两个纳粹头面人物在罗马的会见,揭示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复活的危机:一个是早先纳粹财产的主管人,现任西德某城市市长的弗·威·普法夫拉特,另一个是在纽伦堡被判处死刑的纳粹德国党卫队将军尤德扬,此人战后逃往非洲,现在来罗马购买武器。

克彭在发表了上述三部小说后沉默了很长时间。1958至1962年间他写了一些游记(《到俄国和别处去》、《美国之行》、、《法国游记》等)。他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青年时代》于1977年发表。

帕德恰利耶·帕波尼

(1906~)印度英语小说家。1906年生。于帕格尔普尔。

他出生在一个婆罗门家庭,就学于巴特那大学,取得文学士学位。然后,他留学英国,取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学生时代就同时使用孟加拉语和英语从事写作。他在孟加拉语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介绍世界文豪的文章,受到泰戈尔的称赞。他在伦敦《旁观者》周刊上发表的文章受到该刊编者叶芝一勃朗的欣赏。叶芝一勃朗鼓励他从事英语文学创作,以赢得世界读者。帕德恰利耶于1934年从英国返回印度,接受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洗礼。自1947年起,他已发表了《饥饿》等多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铁鹰》。

《饥饿》(1947)展示了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的悲惨图景。女主人公迦朱莉婚后怀孕在身,在饥饿的逼迫下,带着母亲和弟弟离开乡村,加入饥民行列,一路逃荒到加尔各答,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小说同时描写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迦朱莉最后也勇敢地投入爱国者的斗争行列。

《摩希尼的音乐》(1952)反映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冲突。女主人公摩希尼是位城市少女。跟随丈夫来到农村。在旧式的农村家庭生活中,摩希尼的身心受到压抑。最后,随着婆婆旧思想的转变,家庭生活的协调和谐,摩希尼才领略到生活的意义,犹如甜蜜的音乐。

《骑虎的人》(1954)以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为背景,描写铁匠格罗和他的女儿的不幸遭遇。最后,格罗为了向社会报复,冒充婆罗门,伪造宗教奇迹,当上庙主,骗取寓人的钱财。这部小说对社会的不公平、种姓制的不合理和宗教迷信的荒谬,作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黄金女神》(1960)是一部具有寓言和象征色彩的小说,旨在表明人们不应该迫逐虚妄的黄金梦,那只能带来贪婪,伪善的忧愁,而应该投身为人民谋求自由和真正幸福的斗争。

《夏威夷之梦》(1978)通过印度吠檀多哲学教授瑜伽难陀在夏威夷的一段生活,反映印度唯灵主义和英国物欲主义的碰撞。在与美国人的接触中,瑜伽难陀目睹美国社会生活的病态,也认清自己内心深处的病态。最后,他使美国人认到迫求精神价值的必要,也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偏差,达到自我的圆满。

帕德恰利耶是一位“为人生而艺术”的小说家。他主张小说家应该及时反映当代社会现实。他说:“真正的小说家之所以写作,是因为他不得不写。如果当代事件深深打动他,以致必须通过创作的渠道宣泄自己的感情,那他为什么要把这些感情存事冷库,直至当代变成幽暗朦胧的往昔回忆?”因此,他的小说紧贴印度当代社会生活,富有强烈的现实感。而在艺术上,他既注重故事情节,又追求哲理蕴含。

史泰因·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

(1906~)苏联俄罗斯剧作家。1906年4月15日出生于:撒马尔罕的一个职员家庭。曾就读于列宁格勒大学。1935至1940年间任《艺术与生活》杂志的主编。在卫国战争中担任过《十月革命》报和《红色舰队》报的编辑。

史泰因以记者的身份在1923年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的早期代表剧作有《石油》。史泰因的剧作基本上和战争与历史,历史与革命的主题有关,在《二一年的春天》(1939)中反映了1921年喀琅施塔得叛乱的悲惨事件和反革命的溃败;《海军上将的旗》(1950)一剧表现了俄罗斯的海军统帅乌沙可夫的形象,该剧曾获1951年斯大林奖。剧本《个人私事》(1954)、《阿斯托里亚旅店》,(1956)在战后的苏联剧坛获得极大成功,而《荣誉的审判》(1948)、《序幕、一九○五年革命时代画卷》(1952)、《暴雨间》(1964)等又将注意力从苏联人命运的戏剧性变化,党的生活秩序的重建转向了对现实性问题的深入探讨。此外,史泰因还创作了《天才》(1936),《大洋》(1961),《鳏夫》(1965)、《掌声》(1967)等剧本,广泛地表现了社会冲突,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艺术风格上以矛盾的尖锐性,性格心理描写的复杂生动性,鲜明的倾向性、直接性和突出的政论性见长。

史泰因还写有许多传记体文学剧本。如关于剧作家维什涅夫斯基的《时代的俘虏》(1970)和《唱着的哥,艺术家与革命,怀念鲍利斯·拉夫列尼约夫》(1971)等。这些剧本表现了作家们的命运和创作道路。

史泰因还是个优秀的电影剧本作家,他创作的剧本有《波罗的海人》(1936,与热诺文合著),《海军营》(1946年以《波罗的海上的棱堡》为名发表),《荣誉的审判》(1948)、《乌沙可夫元帅》(1952),《被挽救的一代》(1958)和《序幕》(1956)等,其中,《荣誉的审判》获得1949年斯大林奖。史泰因还发表了小说集《棱堡》(1942),《战斗的青春》(1942,与H·г·日丹诺夫合)、《按照心灵的嘱咐》(1955,与H·阿诺夫合著)。他的戏剧作品在苏联许多剧院以及很多社会会主义国家的剧院普遍上演。

同类推荐
  • 西方上兵

    西方上兵

    故事背景黄巾之乱到三国归晋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时间跨度约70年,是一部以武侠江湖为主题的三国时期小说。各种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纷呈迭起,仗剑游走江湖的名士侠隐和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三国政权更是在这个合纵连横的大时代中悉数登场。
  • 天下唯一国

    天下唯一国

    千年前的战火无人见得,历史偏颇,赢诺心发诘问,时光穿梭,此生我为嬴政,看朕功盖三皇,德高五帝,天下万土,归于我一国!
  • 法兰克帝国

    法兰克帝国

    重生法兰克国王幼子,本应按照传统和兄长平分王国,却被父亲封到新征服弗里西亚。此时的弗里西亚,虽说在后世是尼德兰王国(荷兰)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眼下,却是遍布沼泽,且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而他的兄长,更是已经成为父亲的共治者!面对如此局势,于格该怎么办?是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弗里西亚公爵,慢慢经营领地,还是……(本书架空)
  • 穿越之苏幕从军记

    穿越之苏幕从军记

    他一个历史系的宅男居然穿到了这个废材身上,上阵不能提刀,下马不能擒贼,怎么办?且看他如何一步步扭转乾坤,在这战乱频发的时代化险为夷!
  • 马氏三国

    马氏三国

    一个21世纪的现代青年在一次参观中不幸身体和灵魂分离,灵魂穿越到东汉末年一个小孩的身上,为大汗,为爱人,为亲人,为自己找到回家的路而奋斗......
热门推荐
  • 书生点灯

    书生点灯

    古旧的街道,秋风微凉,几个书生在小酒馆里比赛作画,输的人要去对面山上将山神庙里的灯给点亮。
  • 你是太阳啊

    你是太阳啊

    小小年纪还想早恋?呵,有我陆铭在,想都别想。众人拾柴火焰高,毕竟我陆铭哥哥可是主角光环在身,各路人马来相助,你问结果如何?劝你别问,问就是开挂了。
  • 神魔机甲

    神魔机甲

    在这个人人渴望成为甲胄骑士的时代,少年无疑是悲哀的,他努力的追赶,却又无法追赶,在他终于想要放弃是,不凡的命运终究找上了他,,,,
  • 咒怨之花开花落

    咒怨之花开花落

    柳琏丝穿成相府二小时,把上门求亲的状元郎整得一瘸一拐,还非要嫁王爷。结果她不是遇难就是糟劫,更有栽赃嫁祸、偶尔还要受一下小虐,爱上个冷酷王爷,老爹却收下了另一个王府的彩礼!这恋爱谈得真是兵荒马乱、啼笑皆非啊!
  • 系统有人开挂

    系统有人开挂

    筱玉穿了,还获得了一个系统,第一个世界是她自己写的小说,小说里原本圣母白莲花的主角竹马竟然变成了开挂的系统霸主,筱玉作为系统宿主萌新表示压力很大,而且每个世界这混蛋都会跟过来,还每次都删档重来是怎么回事?我只是个小人物不想招惹你这座大神啊!
  • 言无天朝

    言无天朝

    神兽大陆,在这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奇兽,利用奇兽附在自己的身上来战斗,主角是个废物却是个天才因为他是可以收服无限奇兽的人,但因为他天生自带的奇兽而无法收服其他奇兽,然而这个奇兽是四大神兽的统领
  • 别闹,这里是末世

    别闹,这里是末世

    一朝颠复,人生一切重头开始。从云雾缭绕的修仙界,穿越来到了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没有灵根没有灵气没有道的传承,只有平凡的躯体。却没想到,天摇地动之后,末日来临。晴暖表示,说好的平凡人的日子呢!?肿么熊熊变成了遍地砍丧尸的生存记?
  • 窈窕姝女君子好逑

    窈窕姝女君子好逑

    世人传,云姝为精魅,乃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而成,得云姝者,便拥有了与整片万古大陆抗衡的力量......“呵,果真是妖言惑众,本姑娘怎么说,也应该是窈窕姝女,君子好逑嘛!”云姝轻启红唇,伸手摸了摸幻鸟毛茸茸的小脑袋。“看来这天下又要不太平了。”小幻鸟用头蹭了蹭云姝柔软的手心。“这天下,从一开始,就没太平过。世人不是传我是害人的精魅吗?那我若不如他们所说做些什么,岂不是白白的浪费他们一番‘好意’了?”美人凤眼微挑,目光流转间尽是狂傲与讽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腐宅难民,前来异界

    腐宅难民,前来异界

    当一个b站难民来到异界,手持能改变世界线收束的辉光管时钟,什么,手持神器,改变世界?不不不,这里没有屁股玩,没有撸啊撸,没有动漫,我实在受不鸟啦,我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