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1700000023

第23章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2)

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惟一供给主体,由于各级政府间责权不清,导致供给主体错位,又增加了政府供给作用的失效,甚至引发了新的不必要的供给矛盾。作为全国性农村公共产品,理应由中央政府提供,但多年来却严重供给不足。这种状况,从人民公社时期到改革开放后实行乡镇“块块”为主,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到农村税费改革,基本都是如此。如基础教育、基本医疗、计划生育、民兵训练等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供给责任均下放给了县、乡(镇)。而且,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总的供给态势是财权上收、事权下移,供给一直呈下降趋势。如从中央政府基建投资数额来看,1979—1988年,国家农业基建投资总额为409.5亿元,占同期全民所有制基建投资总额8585.98亿元的4.8%;1989—1996年,国家农业基建投资总额为721.77亿元,仅占同期全民所有制基建投资总额33917.7亿元的2.13%。这一比重的下降,主要就是中央政府基建投资中用于农业部分的减少造成的。近几年来,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增长较快,但仍显不足。而且,中央农业基建投资中的国债资金比重占70%以上,正常的预算内基建投资仍较少,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中央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权不清,供给不到位,供给不足,仍是目前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镇)政府,长期以来实际承担了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责任。但随着分税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状况未见根本扭转趋向,反而因为地方基层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对称,呈现出体制外供给继续和扩大的趋向。实行分税制后,财权上收,农业税仍归地方市、县本级收入。但从2003年起,几个主体税种实行省、市、县共享,又提高了对县一级的上划比例。县级政府从国税中得到的分成比例:增值税从25%降到20%;从地税中得到的分成比例:营业税从100%降到50%,个人所得税从50%降到15%;企业所得税从50%降到15%;城市建设维护税从70%降到50%。除了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外,留归县级政府的几乎都是一些没有什么发展潜力、税基窄小的税种,有增长潜力的所得税则又进一步向县以上进行了调整。加之取消了农业税,使县级和乡级的财源更趋薄弱,财政自给能力进一步降低。〔1〕尤其是在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税一般占当地财政收入的30%以上,取消农业税后的冲击更大。由于县乡财力进一步减少,而要保障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却越来越多,地方政府除了缩小供给和撒手不管外,往往只有将供给负担转嫁到村委会即农民头上,继续延续体制外供给,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然难以得到根本好转。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责权不清,缺乏硬性约束机制,随意性较大,也造成了地方政府在供给上该到位而不到位乃至缺位的状况。正如第2章中所述,近十多年来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不但增长较慢,而且比重还在不断下降。其中,主要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下降。因此,进一步明晰、硬化地方政府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权,应是非常必要和非常迫切的。

(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本沿袭计划经济的决策体制和实施体制,加上传统的政绩观和干部考核机制,导致了供给结构失衡。

直到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供非所需,即“乡村公共产品的过度供给(各个垂直部门为做工作、实现政绩而布置下来的各项任务)和严重短缺(该干的事没有钱来干)并存”(张晓山,2006)。在供给总体结构上,明显存在“三多”和“三少”的不合理状况:一是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多,见效慢、期限长、具有战略性的公共项目少;二是新建公共项目多,存量公共项目维修少;三是“硬”公共产品多,“软”公共产品少。供给产品的费用结构也不合理:一是财政对农村94%左右的支出主要是提供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所占比重不到1%;二是财政农业支出70%左右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部分,用于建设性支出的比重不高;三是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建设比重较大,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

造成供给结构失衡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供给的决策、实施体制和相关政治体制存在不合理之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和实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管理,主要依赖于“长官意志”和多个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实行自上而下的、行政强制性的、管理型的治理结构,决策的信息反馈、利益表达和参谋机制不健全,政资、政事、政企等往往不分,条块分割严重,致使供给效果较差。而关键就在于这背后有公共财政支出体制不尽合理的支撑,即政府部门主要是中央部门掌握有涉农转移支付主要资金的配置权。据一份调研分析,2004年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约1万亿元,其中税收返还占40%,实际转移支付约6000亿元。在这6000亿元当中,专项转移支付占57%,财力性转移支付仅占43%。在财力性转移支付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不到750亿元,占29%,占实际转移支付的12%;其余部分用于调整工资补贴、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县乡财政补贴、民族地区补贴等。而专项转移支付,其支配权都掌握在中央各部门手中,一些部、委、办掌握着大量的专项资金,拥有资源的配置权,而且支配资源的权力越来越大。如:林业部门管林业投资,农业部门管农业投资,水利部门管水利投资。这种体制,使得地方上必然要千方百计来争取项目。尤其是贫困地区,有项目才能生存。

这样一来,专项资金给哪些地区、部门或市场主体的权力就掌握在了一些政府部门和一些人的手中,决策也就具有了很强的随意性和人为的成分,严重的设租和寻租行为也就不可避免(张晓山,2006)。加上现行政绩考核、干部职位升迁机制作用和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级政府也易产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非需求偏好。因此,针对这种供给决策、实施体制和相关政治体制,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4)行政管理体制和乡村治理结构改革滞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缺失,也构成了对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严重阻碍。

监督与制约机制,是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保障。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管理上,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行为的法制化、程序化和约束化,是构建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决定性因素和主导内容。目前,除了《农业法》中有“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原则要求外,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与管理还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条例和细则,《预算法》对包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内的公共财政支出在财政预算支出中的地位等也未明确。在程序化上,从决策到管理,缺乏在政策内容及其手段清晰的前提下,实行一套论证政策可行性的详细程序与准则。而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又存在难以有效约束化的倾向,随时可能产生寻租和供租的行为。由于长期缺乏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仍未根本摆脱体制外供给状况。而制度外筹资本身就缺乏依据和不规范,随意性和伸缩性较大,其使用和监督制约也就难以规范化。

同时,目前乡村治理结构滞后,村委会既作为乡政府代理人又是所谓村民“代言人”,实际对其违背民意、违规操作、权力腐败等问题缺乏制衡,而乡镇一级随着现在“一般乡镇都要大力推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则更有可能使该层次的有效制约严重缺失。

7.1.3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由以上分析可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7.1.3.1城乡统筹,建立健全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财政体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长期落后的根源,主要在于公共产品城乡二元供给的体制障碍。破除这一障碍,首要和核心的问题是,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并使其真正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财政体制。

(1)端正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目前,在我国“十一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中已明确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行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财政支出主要(不低于70%)用于农村;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要转向农业和农村。这些决定,对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

(2)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公共财政的支农主体在中央财政。建立健全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财政体制,首先应建立健全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中央已经决定,2006年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2005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也要高于2005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2005年,而且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资金都要主要用于农村。这些举措,表明中央财政已明确了建立包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内的支农资金增长机制的改革取向。但要完全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坚持推进这一改革取向。由于中央公共财政支农资金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相比,总量仍显不足,当前应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对农村公共财政的投入与中央财力增长基本相适应,做到逐年增加一部分中央预算内投入,逐步提高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和其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比重,使农村公共财政有一个正常、稳定的来源,并保持在一个较快、较高的水平。同时,为确保中央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还应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其能有一个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

(3)公共财政体制的另一个问题,是转移支付制度问题。从前面关于转移支付的调研分析可见,我国这一制度设计主要是延续当初分税制改革的方法,即在原来的基数法基础上来考虑的,其特征是具有均等化作用的转移支付规模较小,而固化地区利益的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数量较大,明显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于中央具有解决公共产品均等化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显然有必要提高中央用于转移支付的财力水平。但中央转移支付的专项资金比重过大,又明显存在不足。作为公共财政体制实现的重要形式,转移支付应当是稳定的、规范的、制度性的,而不是随意性很大的专项资金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应大幅度地减少专项资金,增大体制性、制度性的转移支付,建立规范的横向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这样才能真正使财政体制具有平衡地区间财力且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能力(张晓山,2006)。目前,中央财政已明确从2005年起,将对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县、乡(镇)较大幅度地直接增加转移支付。但作为制度,还应认真研究和调整优化以原基数法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办法,通过更加合理、有效的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实现城乡之间和农村不同地区之间公共产品供给更加理想的均等化目标要求。

此外,也还要进一步完善省及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快建立健全省及省以下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财政体制。

同类推荐
  • 世界如此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教育、医疗、养老,为什么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房贷、车贷、外债,为什么我们总是入不敷出?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市场进入了增长性衰退的大滞胀时期,物价上涨、购买力萎缩、投资率下降接踵而至。继《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后,作者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运筹学方法,再次为我们指点迷津。读完《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你将从容应对中国经济大滞胀!
  • 稳定型经济

    稳定型经济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长久地经营下去?那就是稳!在全球化竞争中,兔子和狼、羊和老虎共舞,由于各自实力不相当,不能奢求速战速决,只能步步为营,以守为攻。奥田广弘曾说过:“我们仍然被认为是十分保守的,我们需要改变,但条件是不能影响我们正在取得的良好利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必须把商品的质量看成是自己企业的生命,坚持保证自己商品优良的质量,让顾客认为自己花了钱值得。必须积极实施产品创新。产品是一个企业最终的有形产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企业全部创新的结果,是企业创新的载体。
  • 零起步赚千万

    零起步赚千万

    全书共分为七章,回答了三个主要问题:做什么、敢不敢做、如何确保成功,阐述了白手创业的方法。
  • 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为了一湖清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本书阐述了建设潘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建设目标、以及潘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批复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实施规划的总体构想等,具体包括:我们的母亲湖、通向未来的天路、从二元到一元等。
热门推荐
  • 原来你不在那了

    原来你不在那了

    本是骄傲的她从没想过会被一个男孩深深吸引着她们互相关心互相喜欢,却不敢像彼此坦白,直到他们发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 妖道横行

    妖道横行

    一个三年前上海最强势的地下皇帝,无意这中身体和一个失去魂魄的上古妖兽的肉体结合在一起,之后的后果......
  • 神本嚣张

    神本嚣张

    在林霸天的世界里,只有他最大,只有他最强……因为我变态,所以我存在。
  • 生活知识百科1

    生活知识百科1

    琐碎的生活中充满了神奇与魅力,平凡的生活却教会了我们很多不凡的伟大。《生活知识百科(学生版)》告诉你酒为何不会结冰,看完电视、用完电脑为何要洗脸,吸尘器如何吸尘等诸多生活知识,让你收获无限精彩。
  •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卖花女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卖花女

    历史戏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讲述了罗马帝国时期凯撒征伐过程中与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发生的种种故事,杰出的剧作家萧伯纳在《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里塑造了鲜明复杂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妙语连珠的对话,以寄托萧伯纳的政治理想,讽刺当时欧洲帝国主义蔓延全球的动荡现实。《卖花女》里,伊莉莎应允了语音学家息金斯的实验,摇身一变,如出名门。萧伯纳借《卖花女》抨击了当时英国社会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卖花女》在1912年出版发行之后,立即获得成功,于1956年改编为舞台剧在百老汇上演,于1964年改编为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窈窕淑女》,并获得八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奖。杨宪益译本充分还原了萧伯纳犀利而诙谐的语言风格,表现力极强。
  • 论为娘官运亨通手册

    论为娘官运亨通手册

    前世,他是镇北将军的亲妹妹、医仙吴道子唯一的徒弟。她当过皇后、睡过刑部大牢。儿不亲、夫不疼。直到临死前,她悟了。今生,她换了模样,成了另一个人,本想远离是非之地,怎料这身体身中剧毒,只能受人威胁,女扮男装站在大梁国朝堂之上。她本以为只用谨小慎微的做个六品京官就行。没成想,身后一群狼崽子,拿着刀指着她往那高位上爬。“听闻苏爱卿会医术,朕这几日身子不爽利,爱卿来御书房单独给朕看看。”“皇上,广平王求见。”“何事?”“广平王说等着苏大人回家吃饭。”苏慷晋:......
  • 梦魇万界

    梦魇万界

    人的大脑是人体最神秘的器官,如同一个微型的宇宙,在这微型宇宙之中,隐藏着潜意识的大海。弗洛伊德曾经认为,潜意识决定了人的一切,然而不仅如此。当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渐渐被人抛弃,仙道世界中,张灵心却打开手中的《梦的解析》,微笑着说:“我的征途,是无尽的潜意识大海!”
  • 左岸微微凉

    左岸微微凉

    没有当官的爹,没有家财万贯。他们只是两个孤儿院的孩子,在懵懵懂懂时分开,在情窦初开时重逢。他成了兵哥哥,她成了音乐家。两个人在一起,伤害了身边多少人?身世之谜解开,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你心里很清楚,我一直在等一个人,但那个人不是你,一直都不是你。”“是我自作多情,对不起,打扰你了。”——“你要是非要跟她在一起,我帮你毁了那个男人就是!”——“没想到吧!原来是我,一直都是我!有我在,你们永远不会幸福的!”——“左岸,你走吧。不要跟在我身边了,我就是个不祥之人。”——“放心,有我在。”
  • 薄凉少年不好惹

    薄凉少年不好惹

    唐羽墨,男,属性成谜,轻狂张扬。当得了杀手,做得了影帝。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妙人,却成了穿越大军中的一员,还在异世被掰成了蚊香???认清了小绵羊的渣男本质,转身又掉入狐口。唐羽墨无语望天:作为渣男本渣,这真的很令人窒息。张扬的性情、薄凉的心灵、女王的气质(阿墨:呵呵),还有腹黑的隐藏属性,分分钟俘虏了魔尊大人的心。唐羽墨:没有你,小爷我照样能在魔族混的风生水起!独孤刑天:娘子无敌,娘子万岁,娘子说的对!唐羽墨:鸽吻,滚「因为各种乱七八糟的原因停更了。不看请左上角退出谢谢」
  • 末日之我的漫威基地

    末日之我的漫威基地

    末日来临,我们的主角江忍得到了一个蕴含未来乃至漫威宇宙最顶尖技术的基地车,这个基地的技术可以提取漫威宇宙所有英雄的超能力,也可以制造战甲,只要材料足够,这个基地就能提供一切。“想成为和漫威英雄一样的超级英雄嘛?那就加入我的团体吧,我的团队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