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0400000002

第2章 认识宇宙(1)

人能够认识宇宙吗

古往今来,人们为探索宇宙之谜而殚精竭虑。但是,宇宙是如此浩瀚无边,人究竟能不能认识宇宙呢?

有一种理论叫做“人的宇宙原理”,认为人所认识的宇宙只不过是产生人类的宇宙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宇宙是人的宇宙,即产生人的宇宙,人和宇宙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宇宙的演化。

有人打比方说,有一种昆虫春天孵化,夏天生活,秋后产卵死亡,假设它有认识能力的话它也只能认识夏天。与此类似,人也只能认识人类生存的这个时期的宇宙,而不能认识宇宙的未来和过去。

但是大多数科学家都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相信人能够认识宇宙。

他们的理由是,宇宙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因果关系,现在的宇宙是过去宇宙发展的结果,未来宇宙又是现在宇宙发展的结果,如果宇宙确实是有机联系的,是有因果关系的,那么人就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来认识宇宙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状态。

当然,认为可以找到一种宇宙终极真理也是不可能的,每门科学都有其适用范围,都有其限制,牛顿力学之后又有量子力学就是一个明证。

那么,人能否认识自身之外的宇宙呢?

破解宇宙之谜物质是可知的,无限宇宙是可以认识的,即使在一定阶段还不具备认识外宇宙的条件,也不能因此否认外宇宙的可知性。理论物理学的发展表明有许多宇宙存在,这种对外宇宙的确认就是对外宇宙的认识。

科学家还认为,外宇宙同人类之间如果有某种形式的信息传递,人就可以认识外宇宙,如果由于量子效应,宇宙每次并不塌缩到奇点,而是按某种几率反弹回来的话,这些不同宇宙间很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依据这些因果关系,人就可以认识外在的宇宙。

同时,宇宙是个集合,一切有限宇宙都是其子集,其中必定包含着演化的一般规律,因此从“我们的宇宙”中所获得的一般性规律也应当是普遍适用的。

总之,宇宙可以认识。不过,对宇宙的认识能有多大范围,能到多大深度则是个具体问题,它是随时代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发展的。

宇宙的起源

大多数主要的科学理论往往与大科学家的名字紧密相连,如果某人说到“引力”,我们的脑海里马上就会联想起艾萨克·牛顿;说到“进化论”就会想起查理·达尔文;说到“相对论”就会想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但是说到“大爆炸”,似乎没有什么名字跟它对应。过去几十年间,大爆炸模型作为解释宇宙起源的标准理论已经被宇宙学家广泛接受,并出现在许多科技杂志上且被写进教科书中。尽管如此,这个理论并没有伟大的科学家与之相关,有时,一些反对者还时常对它讥讽有加。实际上,这个恰当的术语“大爆炸”还是出自反对者之口,他就是英国天文学家佛瑞德·霍伊尔,他本来是把这个他认为很愚蠢的理论嘲讽为“大爆炸”理论,没想到这个名词居然深入人心。1993年,如何给这一理论取一个恰当的名字引起了一场国际性的大讨论,科学作家蒂莫西·费里斯、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和电视记者休·唐斯是这场讨论的评委。这在费里斯1997年出版的《全部家当》一书中有记载,来自41个国家的13099个名词中没有一个适合。

大爆炸理论的鼻祖是乔吉斯·勒梅特,他是一个比利时天主教堂的主教,很喜欢物理学,并于1927年他33岁的时候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宇宙在任何方向和任何地方都是均匀膨胀的。勒梅特还进一步指出,宇宙是由一个包含所有物质的原始的原子爆炸而形成的。埃德温·哈勃随后的发现支持了这一宇宙模式。哈勃发现遥远的星系都在各个方向上远离我们;并彼此分离,分离的速度和星系与银河系宇宙大爆炸之前其实不会有大爆炸“之前”,因为时间并不存在。时间和空间总是紧密地联系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称的“时空连续体”内的。一旦产生了时间,空间就开始膨胀。同样地,一旦产生了空间,时间就开始走动。

宇宙在膨胀。显然,在过去,所有的物质一定都聚集在一起。如果把今天看到的星系的运动倒退回去,就会把我们带到130亿年前的一瞬间,那时星系们都集中在一点上。这就是膨胀的起源,称作宇宙大爆炸。

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是一次相当小的爆炸。早期宇宙的环境把能量直接转化为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大约是1000克的原料。片刻后更大的事情发生了:宇宙膨胀。宇宙胀了起来,在几分之一秒内的时间里迅速膨胀。并膨胀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宇宙大爆炸是万物之源,是时间、空间、和宇宙中一切物质的起始点。130亿年前,巨大的宇宙中有一个火球。这个火球极为密集,在能量释放的同时,形成了物质和反物质,于是巨大的宇宙时钟开始走动。在形成的一瞬间,宇宙的温度和密度几乎无限大。然后宇宙开始膨胀、冷却,直到今天它仍然在膨胀、冷却的距离成正比。哈勃事先并不知道勒梅特的理论,但是他在1929年发现的宇宙膨胀,促使许多科学家思考那个能产生足够的能量引发宇宙膨胀的初始爆炸。

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开始对初始爆炸感兴趣。在理论上,爆炸发生后产生的等离子体的温度应该比现存的任何恒星内部温度都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应该慢慢冷却,到现在应该尚有余温。这一现在被称为微波背景辐射的理论,意味着离我们越远的地方(在时间上离宇宙爆炸的时间越早),宇宙背景温度越高。当时,这个理论根本不被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所重视,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把大爆炸理论当回事,并且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测量或证实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

1965年,贝尔实验室的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宣布他们探测到微波背景辐射连续的“嘶嘶”声,他们是在为第一个通信卫星开发接收机的时候偶然发现的。这一发现改变了许多宇宙学家的看法。大爆炸理论在1965年前只是一个未经验证的理论,但现在有证据表明最初的爆炸遗留下来的残余辐射确实存在。许多重要的科学家都开始研究大爆炸理论,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证据以支持这一理论。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许多科学家对可能存在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性质作过预测,经计算认为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约为3开(相当于-270.15摄氏度),是各向同性的——就像蒂莫西·费里斯指出的那样:“任何观测者在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应该测量到宇宙任何地方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都是一样的。”同样,量子物理学家要求微波背景辐射是一个黑体谱,在由它的温度确定的波长处辐射出最大的热量——这个波谱应该满足特定的量子方程。

这样,微波背景辐射就变得尤为重要,为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颗微波卫星用于测量这种“宇宙背景”。由于没有地球大气干扰而引起的失真,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器(COBE)希望能探测到宇宙大爆炸后50万年的微波背景辐射,此时宇宙冷却到足以使物质开始形成,并辐射出光。发射于1989年的COBE带着宇宙学家的期望,证实了宇宙背景辐射确实是各向同性的,温度接近3开。另外,这种辐射以令人惊讶的精度与所期望的黑体谱相吻合。

1992年,一张根据COBE搜集的数据绘制的全天空图同时也证实了另一个预测:从大爆炸后冷却的气体形成的物质最终会聚集成团,形成包含恒星的星系,这也符合早期宇宙的微观量子波动必然扰乱物质均匀分布这一理论。用简单的话说,宇宙犹如一锅稍微有点团块的勾芡肉汤——这是因为面粉没有完全搅匀造成的,尽管团块很少,但是它们显得很突出。

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汉斯·贝特指出,重元素(依据它们的原子量划分)能在恒星中合成。这些元素是组成恒星和我们人体的成分,但只占整个宇宙质量的2%,其余是由75%的氢和23%的氦以及少量锂元素组成的。这些轻元素是在大爆炸时形成的。为了解释氢的丰度和氢与氦在恒星中占的比率,物理学家做了计算。太阳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由氢转化为氦的核反应,在此过程中,每秒钟释放出400万吨能量(注: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能量和质量之间有一种换算关系,在此用质量单位“吨”来表示能量)。在宇宙大爆炸中,氢氦平衡还没有建立,这个过程将释放多得多的能量。“熔化”在恒星“熔炉”中的重元素最终将被抛入宇宙空间,可以相信,这将给宇宙播上固体物质原料的“种子”。最年老的恒星将保持很少的轻元素,因为它们向宇宙空间中抛射物质的时间最长——利用新技术已经测量到了这种结果。我们把元素在宇宙中的分布称为“宇宙元素丰度”,这是符合宇宙大爆炸理论的。

太空深处似乎正在发生一些奇特的变化。遥远的星系团正从各个方向退离地球越来越远,而且位置越远的星系,退离的速度越快。我们的银河系似乎很不受欢迎。事实上,每个星系团都在远离别的星系团,就像烤蛋糕时,里面的葡萄干都会分开一样。宇宙膨胀理论对天文学家很有用:一旦他们测定了附近星系的膨胀比率,就可以利用星系的速度得到它的距离。

宇宙在膨胀,但并不是在某个天体内部膨胀。事实上,是太空本身携带着星系团在膨胀。假想太空是一个橡皮条组织,上面附着星系团。当整个组织膨胀时,星系团也就分开了。太空的每个区域都以相同的比率膨胀,因此两个星系团离得越远,它们之间太空膨胀的速度就越快。进行了大量的验证后,这个理论可以被认为是经过证实的。大多数宇宙学家在接受大爆炸理论的同时,也认识到这个理论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很严重的,并经常出现以至于危及到大爆炸理论本身的问题。

宇宙成长示意图佛瑞德·霍伊尔为了嘲笑大爆炸理论而创造了“大爆炸”这个词,他是大爆炸理论的主要反对者。1948年,他与赫尔曼·邦迪和托马斯·戈尔德一起,提出了他称之为“稳恒态”的理论。按照他的理论,宇宙实际年龄比天文观测到的要大得多,宇宙似乎是一直存在并且将永远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星系将诞生、成长、死亡,新星系将不断从死亡的星系的“废墟”中诞生,但宇宙的总质量将保持平衡。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即使是最古老的星系在一个更大的范围来说实际上也是相当年轻的。许多宇宙学家并不喜欢稳恒态理论,因为它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彻底弄清事情的真相,大多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都被“我能”的观念所驱使。霍伊尔在评论大爆炸宇宙论中表现出的无礼被年轻科学家描述为傲慢,但这于事无补,真理永远是真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扪心自问:是否我们自以为能弄清任何事情的真相的信念本身就是一种傲慢——争论的各方肯定都会存在这种傲慢。

霍伊尔的理论也有其本身的问题,例如,他利用了修改后的宇宙常数。宇宙常数是爱因斯坦为了证明宇宙是不变的而在他的相对论中引入的一个数学因数。1929年,埃德温·哈勃在研究中发现遥远星系的光谱向红端移动,称为“红移”,他因此得出结论:星系随着宇宙的膨胀而以很快的速度彼此分离。这表明宇宙并非不变,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也就不是必要的了,连爱因斯坦也把引入宇宙常数视为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的错误。

宇宙常数遭到大多数物理学家的反对,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发现后,霍伊尔的稳恒态理论似乎该淘汰了。但是霍伊尔并不甘心他的出局,他认为可能是他的理论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大爆炸理论问题更大。事实上也如此,大爆炸理论遇上了新问题。有一个问题是物理学家所熟知的,那就是早期宇宙并不符合现在盛行的物理定律。至少大爆炸后50万年,宇宙还没有足够冷却以使物质形成和光的释放(称为“光子退藕”,因为光是由光子携带的)。我们现在的宇宙定律并不适合当时的情形。这种矛盾迫使大爆炸理论家求助于初始宇宙是一个奇点的思想。霍伊尔和他的追随者(他仍有一批追随者)大肆指责这种观点,他们嘲讽道:“你们与其发现一些东西把大爆炸理论弄得一团糟,不如怀疑这个理论本身的正确性。”

1990年,霍伊尔开始在他自己的领域取得一些新进展。他的一个追随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工学院的美国宇宙学家霍尔顿·网尔普指出,有许多红移的观测值与它们的实际距离并不相符。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红移并非是宇宙膨胀速度的可靠的指示器,这将给宇宙大爆炸理论带来致命的一击。也许星系并没有分离得那么快,那么,将没有必要用大爆炸来解释驱使它们运动的力量。阿尔普在1991年更进一步说:“这泄露了一个大秘密,那就是这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天体被人故意忽略了,争论受到了压制。”忽略证据?压制争论?大爆炸理论学家震怒了。此时,正如约翰·波斯洛在他的著作《时间的主人》中指出的那样,一些物理学家指责大爆炸支持者既忽略证据又凭空臆断。1986年,谢尔登·格拉斯哥(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的哈佛同事保罗·金斯帕格警告物理学家不要卷入这种无谓的争执。

同类推荐
  • 解开成瘾之谜

    解开成瘾之谜

    人们通常认为各种成瘾是心理问题,因此要戒掉各种瘾,就是心病还需心药医。而本书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成瘾不只是心病,而是类似哮喘、糖尿病的身体疾病。
  • 海洋奇观未解之谜

    海洋奇观未解之谜

    本书为少年课外阅读,补充少年知识的教学课外辅助读物。本书选取了适合少年阅读的关于科学奥秘的知识问题。
  • 奇妙的日食与月食现象

    奇妙的日食与月食现象

    “天狗食日”这是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日食的最初的认识。由于对日食和月食认识的局限,保留下来了很多这样的传说和故事。现代人已经不会再对日食和月食产生恐惧,偶尔出现的日食和月食成为了天文爱好者们的观测目标。天文学家对于日食和月食的研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人类根据日月食形成的规律制定了计时的历法。根据日食的科学研究观测潮水的涨落等。
  •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医药知识篇(上)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医药知识篇(上)

    上古原始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谋求生存,寻找食物,终年奔波在密林丛山之中,试尝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有的香甜可口,有的苦涩难咽,也有的使人呕吐、腹泻,甚至昏迷,危及生命;还有的却因食了某些植物后,而使原有的疾病得以缓解或消除。例如有人在烦躁、发狂、抽动时,吃了令人昏睡的植物后,能够很快安静下来。这样反复尝试的过程中,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才发现了原始的药物,故有“医食同源”之说。又如原始人狩猎时与猛兽搏斗或氏族间争斗,常常受伤流血,他们便尝试着用树叶、草茎缠裹,而得到保护和止血,这就是外用药的起源。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更注意到识别、采集、选择和栽培各种作物,因而发展了更多的植物药。
  • 高新科技的开发

    高新科技的开发

    海洋中有多少生物,海洋生物的环境又是怎样的,海水的又有着怎样的学问,以及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无一不激发我们的好奇,让我们走向探索的道路。早在史前人类就已经在海洋上旅行,从海洋中捕鱼,以海洋为生,对海洋进行探索。然对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纪中才真正开始。而今,我们通过高科技来探索海洋,进一步揭开海洋神秘的面纱,还你一个更加真实的海洋。
热门推荐
  • 云成缘

    云成缘

    现代的一个爱幻想的少女,因为爱看云,看天。在一天,少女像平常一样在看天空时发现天上的云逐渐幻化成奇怪而有规则的形状又以彩虹的顺序变成紫色……
  • EXO之双枫恋不语殇

    EXO之双枫恋不语殇

    吴世勋:雨珊,即使你没有选择我,我也会看着你,不离不弃。黄子韬:雨珊,如果我们爱情的距离有一百步,你只需要走出一步,剩下的路,我来走。鹿晗:巧巧,执你手,带你看遍人间繁华。边伯贤:清秋,我会建一个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摩天轮。吴亦凡:柳叶,此生,我一定会把握住你。伫立在死亡边缘,再向前迈一步,绽开的是地狱的自由,亦是天堂的束缚。躯体糜烂在灯红酒绿之中,无助的羔羊深陷泥沼却无人伸出援手,企图逃亡却无处可逃。徘徊在光与暗的边缘,是背弃黑暗投奔光明,或是斩断对光明的留恋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在原地停滞不前期待救赎,理智逐渐在冗凉的时间中被撕裂,后知后觉光与暗原本沆瀣一气。世界再肮脏又如何,弱肉强食,即使被怨怼填满,即使被愤懑控制,无法生存的人只会成为一具死尸。好似陷入鬼打墙般再次踏回熟悉的边缘,爱情缠绵悱恻却暗潮汹涌,抹不掉的伤痛欲盖弥彰。“你愿意,与我一同万劫不复吗?”
  • 仙询

    仙询

    紫薇帝星为本命星辰暴君之道为神通之道一位懵懂小子的修仙传奇
  • 永生幻想曲

    永生幻想曲

    使用的是光之魔法,但是本身体现的却是暗,哪怕躯体被毁坏,依然可以继续战斗,看那巨大恐怖的魔神之骸,天神下凡的光之圣女,神秘的永夜精灵,奏突然感觉,自己或许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存在吧。
  • 透视医仙

    透视医仙

    一次意外让黄昊获得了无上仙瞳与医仙传承,不但拥有了透视的能力,还拥有无敌的医术。从此,清纯大学生、可爱小萝莉、御姐俏女警、温柔美护士……群芳环绕,应有尽有。且看小小实习医生如何在都市快意纵横,艳遇不断。
  • 穿书后与想象中的不一样

    穿书后与想象中的不一样

    由于看穿书小说看多了,内心渴望换种生活,换种人设,人设是自己向往的性格,大家多多担待,第一次写,很菜。唐沫沫一个十八岁的少女,与爸爸吵架,她不是歇斯底里的呐喊,而是懒得理,当然听到爸爸语气里透露出的责怪,内心还是有点酸楚,就因为唐沫沫蒸玉米的时候多加了水,爸爸就一直在叨叨说水放太多了,浪费煤气,唐沫沫很烦躁,她躺在床上,默默的闭眼,眨眼就来到了全新的书中世界,让我们在新世界中心开出一片天地吧!
  •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本书从孩子做人处事的细节入手,选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50件事,论述了做人处事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
  • 下辈子不再爱上你

    下辈子不再爱上你

    写给一个男人,爱了半辈子,恨了半辈子,等了半辈子,痴情不改,一直守候着的男人。
  • 中华养生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中华养生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健康实在是不给力啊!那该怎么办?对,养生,这才是关键!可具体怎么做呢?注意什么呢?男人应该怎么养生?女人又该怎样养生?本书一一为你介绍,让你从此健康稳稳的!
  • 俞少心头爱:高冷校花

    俞少心头爱:高冷校花

    他因为兄弟间的玩笑而打赌,势必要追上她--容城一中校花。尽管她是学霸,尽管她有些高冷,但是他却不放弃。他只是为了一个赌而追她,没想到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早已爱上了她。他自己不自知,却被兄弟发现……这不应该啊,故事发展的方向不太对!俞飞扬整个人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