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0400000010

第10章 天文发现(5)

日食和月食的区别主要有:

月食不同阶段的月亮照片发生的条件不同: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

种类不同:日食有全食(位于月球本影区的观测者所见)、偏食(位于月球半影区的观测者可见)和环食(位于月球本影锥的延长部分的观测者可见,这个区域又叫做月球的伪本影);而月食只有全食和偏食,没有环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域时,叫做半影食月,面变暗不多,人眼不易察觉。

过程有所不同:因月亮自西向东运动,月亮总是先进入太阳视圆面的西边缘,所以日食总是先从太阳的西边缘开始;而月食时,月亮总是自己的东边缘先进入地影,所以月食总是从东边缘开始。

日食和月食统称交食。发生交食时,太阳离黄道和白道的交点的角距不同,或叫做食限不同。太阳在交点附近18°时就要有日食,而太阳要在交点附近12°时才可能有月食。因此一年中日食的机会多,而月食的机会少。

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日全食的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不过7分;而月全食的时间长,可达几小时。

所见光亮情况不同:月全食时,月光并不完全消失,只是亮度比平时减弱许多,通常呈铜红色。这是由于地球大气散射阳光中的红光照到地球本影中的原因;而日食时,视圆面被遮住的部分是黑暗的,日全食时就有如夜晚一般。

可见交食的区域不同:月食时,向着月球的半个地球区域都能见到,而且所见情况各地是相同的;日食则不然,日食发生时,所见区域小,能见日食的区域的宽度一般只有几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并且有的地方见到日偏食、有的地方见到日全食或日环食。就同一地点而言,平均约3年才能见到一次日偏食,而日全食则平均要300多年才能看到一次。正因如此,所以发生日全食时,世界各地天文观测者都不怕遥远前去观测。

火星运河之谜

在天文学历史,甚至科学历史上,恐怕再也没有比发现火星上的“运河”这件事情,更能引起轰动、更激动人心的了。因为如果承认火星上有“运河”,就等于承认了火星上有智慧生命的存在,这无疑是一个刺激人们浓厚兴趣的问题。

科学探测表明,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被红色的硅酸盐、赤铁矿等铁的氧化物及其他金属化合物覆盖,因此火星的表面呈现明亮的橙黄色。火星的天空也呈现橙红色,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火星稀薄的空气对阳光的折射后所出现的独特景色。最早指出火星上有运河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阿帕雷利。他在1877年利用火星近日点与地球会合的最佳机会,通过口径24厘米的天文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火星。他惊讶地发现:在火星的圆面上,有一些模糊不清的、颜色灰暗的直线条,这些“暗线”又把一个个“暗斑”连接起来。后来经过继续观察,他又发现了更多的暗线,有的暗线根据估算宽达120公里,长4800公里,纵横交错,形成覆盖火星大陆的网络。他还发现,在有些季节有的暗线还会变成两条,相互平行。

这是一种很难想象的存在物,但斯基阿帕雷利毫不怀疑。他说:“我绝对相信我所看到的东西。”他借用另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赛奇用过的意大利词Canale来称呼这些暗线。这个词相当于英语的Channel,意为沟渠或水道。斯基阿帕雷利后来还将自己的发现绘制成图表,公之于世。

开始,斯基阿帕雷利只是猜想这些暗线条是分割火星大陆、连接海湾的水道,他并未明确表示它们是人造的东西,还是火星上天然形成的;他更没有把这些灰暗的线条与人们在地球上开凿的人工运河等同起来。所以最初,人们并没有对他的发现给予过多的关注。但过了没有多久,即到了19世纪80年代,这个话题又异乎寻常地热门起来。原因就在于,有人把这些“暗线”解释为火星上“智慧生物”构筑的运河。最早提出这个具有“轰动效应”观点的,是美国的天文学家洛韦尔。

洛韦尔沉溺于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为了便于观察火星,他自己出钱在大气稳定、气候干燥的亚利桑那州修建了一座天文台。经过多年的工作,洛韦尔和他的同事们不但证实了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并且还新发现了几百条新的运河。他们认为,整个火星表面运河密布,像蜘蛛网一样。洛韦尔根据自己的观测结果,先后写成了三本书:《火星》、《火星及其运河》、《火星——生命的住所》。在这三本广为流传的书中,洛韦尔将观测结果与他的“设想”十分自信地结合在一起,反复宣传这样的观点:火星大气层空气十分稀薄,陆地表面又严重缺水,生物若要生存就需要解决水的问题;火星的极冠是由冰雪组成的,夏季冰雪消融,成为水源;密布火星表面的直线网络不能用自然现象解释,它们必定是火星上的某种智慧生物构筑的灌溉系统,其目的是将极地的水引向干旱的赤道区域;直线条在大陆中央交汇,显示出明确的意图;许多线条交错处的“暗斑”则是绿洲,它们是“火星文明”的一个个中心地带。

一个时期以来,似乎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只要承认火星上暗线条的确实存在,洛韦尔的理论就是“令人信服”的。事实上,他的“火星文明说”的确令人神往,很快便赢得了世人的热情支持。一时之间,数不清的文章、演说,还有大量出版的科学幻想小说,使得“火星人”和“火星文明”变得妇孺皆知。热情支持洛韦尔的人们和受到人们热烈支持的洛韦尔的相互作用,更把事情推向了高潮。头脑发热的洛韦尔后来“越走越远”,他甚至宣称:火星早已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有组织的社会”,在这颗“战神之星”(火星在西方是以神话中的战争之神马尔斯来命名的)上,由于文明的发达,早已没有了战争。必须承认,这些实际上拿不出多少根据的臆断,的确非常合乎绝大多数地球人类(他们反思自己的文明,憧憬未来,渴望和平)的胃口。

但是洛韦尔等人的理论并未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例如,著名的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就表示,他看到了火星表面的许多细节,但无法相信“运河”的存在。一些“运河”根本不是直线,通常的描述显得过于夸张。在能将“细节”看得更清楚的条件下,这些线条实际上很不规则,而且是断开的。希腊的安东尼阿迪用82厘米的望远镜观测,也只是看到形状毫不规则的暗线。而且,随着观测活动的增多,能够发现这样一个观测规律:大气宁静度越好,那些暗线和斑点越是断续,反之它们就连接、融合在一起。最后,这两位经验丰富的天文观测家都确信:所谓的“火星运河”是一种眼睛的错觉,它们的存在只“属于想象力过于丰富的人”。

英国科学家蒙德用一个极其简单的心理学实验,证明“火星运河”的确是人的视错觉。他先在一张大纸上随机地画上许多斑点。圆圈、椭圆、直线、波纹线和不规则的小点,然后让一群小学生坐在不同的位置上临摹。结果,坐在远处的学生往往会画出一系列有规则的直线。

上述反对观点的出现好像冷水浇头,关于“火星人”和“火星文明”的说法逐渐地沉寂了下来。但是,不少人还是感觉到,以纯粹的“视觉错误”否认“火星运河”的存在,也似乎过于轻巧了。为了进一步广泛地研究、考察火星,同时揭开火星“运河”之谜,从1964年到1977年,美国科学家连续向火星发射了“水手号”和“海盗号”两个系列共8个探测器。1971年11月,美国的“水手9号”探测器对火星的全部表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照相。货真价实的照片让一些“火星迷”们非常“失望”,因为它们明白无误地显示,这里没有洛韦尔等人所说的“火星人”,也没有所谓“绿洲”和高度发达的“火星文明”的存在。火星表面是和月球表面几乎一样的,完全干涸,死气沉沉。

然而,“水手9号”在基本否定洛韦尔的同时,也没有让他“难堪”到底。照片显示,火星表面虽然没有一滴水,但是有许多类似河床的地质构造。这些干涸的“河床”最长的约1500公里,宽达60公里或更多。主要的“大河床”分布在火星赤道地区,而且“支流”很多,它们几乎全部朝着下坡方向“流去”。根据一些科学家的分析,只有像水等易流动的液体,才能在火星表面冲刷形成这种“河床”。但这无疑是一些天然河床,决非“火星人”哪怕“曾经”创造的运河。另外,它们在具体位置和形状上,也都与洛韦尔所描绘的大相径庭。

马上有人对这些河床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1975年,有研究者将火星上的河床分成了三大类:径流河床、流出河床和浸蚀河床;其中的径流河床与地球上的河流十分相似。有人认为,这些径流河床非常令人信服地说明,火星上曾有过能让水在其表面自由流动的条件。而径流河床多出现在古老的环形山地,这就表明它们年代很久远。一些孜孜不倦的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收集证据、仔细分析后认为,在大约30亿年以前,火星上有比现在更温暖的气候,有比现在更浓密的大气允许水的存在和流动,甚至像地球一样有降水过程补充水源。20世纪90年代以后,“火星探测者”和环火星探测器又发回了大量的照片。科学家们对这些珍贵的资料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发现有一处高出地表约4000米的陡崖,明显是由一系列岩层构成,有岩石崩塌的痕迹;他们还发现一些峡谷底部有干涸的“水塘”和巨型卵石。鉴于这些“被洪水冲刷的痕迹”非常明显,他们认为在38亿年前,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汹涌的洪水。同样让人迷惑不解的是,如果火星上曾经有水有河,或者发过漫无边际的大洪水,这些水后来到哪里去了呢?有人认为火星早期火山活动频繁,并且喷出大量浓厚的原始大气,使得火星表面温暖如春。于是,覆盖两极的白色冰雪“极冠”慢慢融化,形成河水滚滚的壮丽景观。但后来火山活动减少,大气变得稀薄,气候也寒冷干燥,河水便干涸了。

火星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火星失水的原因,大概是因为遭到过卫星的撞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火星在久远的过去,一定有过多于目前“火星-1”、“火星-2”的卫星。也许就是原本存在的“火星-3”的那颗卫星,它忽然被火星的引力拉裂;有些碎片散逸于宇宙空间,更多的碎片则纷纷“投靠”,“不知轻重”地撞击到火星表面。撞击产生了强烈的高温,不仅融化了岩石、毁灭了植被,而且使得火星大气中的各种气体离子化,从而毁灭了火星上的生命,也毁灭了充足的氧气和水。

另一部分人认为,火星的历史早期,大气层中有厚厚的二氧化碳,也有适合水存在的温度。后来,气候逐渐变暖,类似地球的“温室效应”发生了;但它不属于普通类型的温室效应,是足以导致火星气候发生根本改变的恶性循环,这样,大气变得稀薄、干燥、寒冷,水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真是所谓旧的谜团刚解开,新的迷雾扑面而来。科学探索本身就是一个“连环套”的智力冒险游戏。得出结论固然需要有科学的证据,但是每一代科学家都有自己的责任,他们毕竟不能等到完全掌握了“所有的证据”,才下郑重、精确的结论。科学探索需要脚踏实地,但如果没有各种假说、推理甚至幻想,科学探索一定非常枯燥不堪,人类前进的步子一定很慢。

海王星的发现

海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远近(由远及近)排列为第八颗星,要借助望远镜才能看到。海王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要164.8年,它的一年比地球的一年长得多;它的自转周期为22小时左右,也有一年四季的变化。那么海王星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781年,英国的威廉·赫歇耳用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这之后,天王星曾多次被人观测,积累了许多观测资料。

1821年,巴黎天文台的数学家布瓦尔,根据新旧的观测资料,对天王星的轨道进行了计算,并发布了天王星运行表,他的表对于1781~1821年间的预测与实际观测非常符合,但对1781年以前的计算与观测就不太符合。到了1830年,天王星的观测位置与星表上的预测就不符合了,到1845年,这个偏差在黄经度上达到2°之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本来,一般行星都是依据万有引力的原理,沿轨道移动。如果根据观测资料,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相等,完全可以准确地计算出行星的轨道,布瓦尔也是这样进行计算的。

布瓦尔根据新旧资料进行计算,多次反复检查,计算并没有错误。

布瓦尔苦思冥想,“难道是天文台的观测有错误,这么多有经验的学者反复多次观测,应该没有问题。也许近年的观测资料有误?也不可能,计算经反复检查,也没有任何问题。难道是万有引力定律有问题?不,绝不可能。”

天王星的轨道成为19世纪天文上的一个“谜”,多少年来,许多科学家下了很大功夫,但仍没有人能解决。

出版一本正确的行星运行表,这是天文台的责任,这不仅是一个科学研究问题,也是关系到解决航海人员确定时间以及在地球上的位置等航海的需要问题。

于是,巴黎天文台台长阿拉贡对青年数学家勒维烈提出了要求:“勒维烈先生,赫歇耳发现天王星已经64年了,可天王星的轨道一直没有弄清楚。布瓦尔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差距愈来愈大。看来,必须考虑重新计算。您可否立项进行研究呢?”

勒维烈迎接了这个挑战,这一年,正是1845年,勒维烈开始了新的研究课题。

同类推荐
  • 狗狗的食物:知道这些就够了

    狗狗的食物:知道这些就够了

    您养了狗狗吗?若是,那么本书正是为您量身定做的。狗狗也是家庭的一员,和人一样,也要吃喝拉撒,也想要美味可口的食物,也应该讲究饮食健康。本书从狗粮的历史、种类、营养成分、挑选方法等多方面助您全方位了解狗粮,让您的狗狗健康成长。
  • 玩偶屋:知道这些就够了

    玩偶屋:知道这些就够了

    谁没在童年时幻想得到一座玩偶屋呢?如今机会来了,玩偶屋: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神秘的世界(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神秘的世界(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上帝接的电话,飞行梦游,与灵魂对话,死亡之后追人奇石古堡疑案,杀手之谜,“神医”之谜,古怪的精灵,奇特的梦游,离魂病,一百多年前的救命信,海上悬案,生发长须的僧尸,从“地狱”来的人,水平方向喷射的火山,飞鸟不栖之地,能使普通水稻变香稻的神奇水田……所有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和你想知道的一切有关世界上的谜题,《神秘的世界(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将为你解开答案。
  • 中外科普文学

    中外科普文学

    本书精选了富含人文意蕴的科普大师的经典名作,精辟的文字和独特的插图相得益彰,希望能为为孩子们带来一场不同凡响的脑力风暴。这里没有晦涩的科学术语,没有呆板的方程式,也没有繁复的数据分析,用平易近人、生动流畅的文笔把错综复杂的科学知识和宽容积极的科学思想娓娓道来,语言风趣,知识新颖,是一套知识性、文学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科学绘本。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气候与地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那些与大地密不可分的植物与动物,总是从土壤中来,又回到土壤中去。这本书会告诉你,物质怎样通过土壤进行这种永恒的循环。
  •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

    新技术正在打破自然限制,不断拓展人类自身的边界。在未来,疾病可能被消除,孩子可以定制,人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之间的欲望退化为通过机器性爱就可以满足的需求,这样一个“美丽新世界”是所有人都期许的吗?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会把人类置于何种伦理困境?数字和算法是否会剥夺掉人类身上人性的部分?永生不死会使生命失去意义吗?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医学家和一位哲学家,围绕着12个关于未来人类的话题展开了辩论。这些辩论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前沿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不聊点未来趋势就out了。这本书紧跟前沿科技和热会热点,聚焦关于人类未来最富争议、也是普通人最关心的12个话题:要优化人种吗?应该改变生殖方式吗?未来是赛博格的天下吗?可以和机器人做爱吗?人工智能会杀人吗?……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融合发展,会如何塑造人类未来?
热门推荐
  • 白桦树小屋

    白桦树小屋

    边防连的战友们为了不让小雪伤心,隐瞒了真相,编织了一个真实的谎言,为美丽的小雪盖了一座白桦树小屋……在充满真情和爱心的小屋里,围绕着新娘小雪,边防连的官兵和饲养的军犬、猪、猫等“宠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像童话一样美丽动人的故事。庞天舒所著的《白桦树小屋》深入浅出,迤逦凄婉地演泽了边防军人的生活和惊心动魄的爱情,是军事小说走向人性与自然的成功探索。
  • 天机印

    天机印

    如果世界蒙蔽了他,他应该沉沦么?如果上天选择了他,他应该遵从么?如果神明背弃了他,他应该消失么?但是……如果一切都遵从了它们的旨意,他,还是他么?
  • 霸道少爷的女王

    霸道少爷的女王

    她冷血无情,心早已在十年前被那场浩劫所冰冻。是他打开了她的心扉,解冻了她的心。在他们相恋时,她才知道他的父亲是她的仇人,她会选择继续复仇还是放下...
  • 爱在西元前

    爱在西元前

    举世无双的‘空中花园’,古老而神秘的巴比伦王国,永恒的爱情,美丽的传说!当历史的尘埃掩盖了他们的爱情当岁月的风沙埋没了他们爱情的见证唯一不变的,是他爱着她的心
  • 赌闯人生

    赌闯人生

    男主从小在赌术方面天赋异禀,赌运也是一路顺风顺水,然而,世界是公平的,冥冥中看似风光的背后,自有主宰你的双手
  • 诡异货车

    诡异货车

    我没觉得我特殊在哪里。祖上是十代贫农,自己这些年也没打拼出来,没房没车没女朋友,算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吊丝。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货车司机,只想好好的生活,但是没想到老是遇到一件件诡异的灵异事件。也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女鬼会看上我?想要和我结阴婚。还莫名的卷进一场争斗当中。记住在午夜十二点看到还在跑的货车,一定要躲远点,里面不一定装载着什么。
  • 陌上迁

    陌上迁

    这是发生在东兰市的故事!东兰市的一场场爱情风波,给东兰市引来一次次阴谋!究竟是爱情,还是权利,且看《陌上迁》为你侃侃而谈!!!!求票,兄弟们!!支持票!!!收藏票!!!
  •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

    本书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问题”、“鲁迅的思想与作品”、“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阅读记录”、“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问题”四卷,收录了《赋与中国现代新诗》、《郭沫若与巴蜀文化》、《鲁迅旧诗新论》等28篇文章。
  • 生活的泪

    生活的泪

    宇宙就是一头野兽他以平庸的人为食创造出无数的白痴只是为了吃掉他们聪明的人有机会爬到顶峰但现实会不停地试着把你甩下去并且最终它会成功没有别的出路我的小经验是:不管你选择了什么,你最终都会适应
  • 我和你的星辰时光

    我和你的星辰时光

    从挚友到单相思,从单相思到彼此相爱,但是终究没能改变现状,能够让彼此相爱的两个人爱而不得,仅仅只是因为害怕失去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