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9700000003

第3章 人类的演进(2)

在现存的动物中,体质构造与人类最接近的是现代类人猿。它们的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排列方式,胚胎发育的过程都和人类相似。它们的血型也和人类相似,这是其他任何动物都不具备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证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亲缘关系。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一般认为,黑猩猩和大猩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接近。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是人类的祖先,而是说它们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古猿。

北京猿人头像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经历了上千万年的时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把这一转变过程划分为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近一个多世纪的考古学,以大量的考古资料粗略地勾画出了这一转变过程。

攀树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其生存年代约在3000万—1400万年前。迄今所知最早的古猿化石,是1911年和1966年在埃及法雍地区发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前者定年为3000万年,后者为2800万—2600万年前。比埃及猿更晚的古猿是森林古猿,1856年首次发现于法国圣戈当,后来在欧、亚、非三洲陆续发现同类化石,生存年代约为2300万年前。原上猿、埃及猿和森林古猿都有32颗牙齿,其排列顺序与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牙齿相似;这些古猿都是林栖动物,是成群生活在树上的猿群,它们能四足爬行,并能用“臂行”的方式攀援树枝,采摘果实,在攀援时前肢和后肢已经有了不同的用途,为手脚的分化创造了条件。

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其早期代表是腊玛古猿,生存年代约为1400万—800万年前。腊玛古猿化石最早发现于巴基斯坦北部与印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地,后来在我国云南、东非肯尼亚、土耳其、希腊和匈牙利等地也发现了同类化石。腊玛古猿的体质特征是: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牙齿排列较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并有较厚釉质。这些特征比较接近于人类,表现出从猿到人过渡的趋势。

森林古猿

大约在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在热带雨林地区和广阔的草原上,有一种古代灵长类动物——森林古猿活跃在那里,它们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这些地区有的现在已成为火山活动的地区。人们对森林古猿的了解,很多是依靠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化石和地质资料。非洲、亚洲和欧洲的许多地区都曾发现过森林古猿存在的遗迹和化石。

不是所有的森林古猿都是人类的祖先,它们也是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祖先。“森林古猿”这个名词是为在那个年代中生活的所有古猿类起的。

森林古猿的模样是这样的:短壮的身体,宽扁的胸廓,前臂和腿一样长。前肢既是行走时的拐杖,也是用来悬挂在丛林间摆荡、摘取野果的器官。它们就像黑猩猩那样群体生活。

人类的祖先是一些从树上来到地面生活的古猿,主要活动在森林边缘、湖泊、草地和林地间。地面的生活使它们的体型变大,骶骨也变得厚大,骶椎数增多,髋骨变宽,内脏和其他器官也相应地变化了,从而为直立行走创造了条件。这样,前肢可以从事其他活动,手变得灵巧,从而完成了从猿到人的第一步。这些都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完成的。恩格斯把它们归入到形成人的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中,即“攀树的猿群”。

腊玛古猿

古人类学家来到肯尼亚的特南堡,在一片远古遗存下来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颅骨化石和敲碎的兽骨化石,以及一些边缘有破损的石块。他们对化石进行了检查,找到了一种早就发现过的古猿化石,这就是腊玛古猿的化石。腊玛古猿生活在距今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刘易斯是腊玛古猿的第一个发现者,发现是在印度的西瓦立克山区,时间是1934年。同类的化石在中国的禄丰、开远以及土耳其安那托利亚地区,匈牙利路达巴尼亚山区也有发现。化石主要是一些上、下颔骨和牙齿。

腊玛古猿的化石和当时的地层资料告诉我们,腊玛古猿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带,森林的边缘、林间的空地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这是一种正向着适于开阔地带生活变化的古猿。野果、嫩草等植物是它们的重要食物。同时,它们也吃一些小的动物,把石头作为工具,用它来砸开兽骨,吸吮骨髓。由于腊玛古猿的肢骨还从来没有发现过,所以人们只能根据一些有关古猿的知识来判断,推测它们身高略高于1米,体重在15至20公斤之间,能够初步用两足直立行走。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中的似人化石。生存于距今约400万年到100万年前。1924年首先在南非南部发现。以后陆续发现的大量化石表明,南方古猿已具有现代人的某些特征,如牙齿和头骨的构造,直立行走,拇指可与其他四指对握等。其中一些进步类型开始制造工具,脑量扩大,已演化成早期猿人。因此,有人认为南方古猿应属于人科。它和人类分别属于南方古猿亚科和人亚科。

猿人

最早阶段的人类,学名为直立人。生存于约50~6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某些体质形态还接近于猿类。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知道用火熟食,取暖避害,并能保存火种。群居洞穴、河岸等地,以采集植物及狩猎为生。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第一次发现猿人化石,称为爪哇直立猿人。1965年5月在中国云南元谋发现元谋猿人,生存于170万年以前,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生存于50~60万年以前。1927年首次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生存于40~50万年以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猿人化石。

古人

介于猿人和新人之间的人类。生存于10~2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尼安德特河谷附近洞穴中发现古人化石,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古人脑容量很大,已达到现代人的水平,体质特征虽较猿人进步,但仍保留一些猿的性质。制作的石器已有很大改进,能狩猎巨大野兽,用兽皮作衣服蔽体,并能人工取火,有埋葬死人的习俗。古人化石在各大陆均有发现。在中国有广东的马坝人、湖北的长阳人、山西的丁村人等。

新人

古人阶段以后的人类,包括生存于约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直到现代人类。1868年最早在法国南部克罗马努山洞中发现新人化石,称为克罗马努人。新人虽是古人后裔,但在体质特征等方面已有明显进化,与现代人接近。已能精制石器和骨器,爱好绘画、雕刻和艺术,能修建简单房屋,男女有明确分工。新人的化石在各大洲分布极其广泛。在中国有广西的柳江人、四川的资阳人、内蒙古的河套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等。新人有时也叫做现代人,但后者一般限指公元前1万年至今,即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

劳动创造了人类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分析研究了从猿到人的关键在于劳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理论。

恩格斯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劳动促使猿的体质改造成为人的体质,首先是手和脚的改造。由于生存的需要,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经常使用木棒、石块等天然工具觅取食物,防御敌人。前肢和后肢开始从事不同的活动,前肢主要从事攀摘的活动,后肢主要用于支撑行走,并逐渐形成直立行走的习惯。经过长期演化,古猿的前后肢得到了彻底分工。后肢变成了脚,前肢变成了手。由于直立行走,使手与脚的分工固定化,在漫长劳动过程中,形成中的人的手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的完美的手。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也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还促使猿的意识发展成为人的意识。直立行走与手脚分工,导致古猿的其他器官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于直立行走,使头部由向前倾变为垂直,脊柱托住了头部,为脑进一步扩大为球形创造了条件,而且扩大了视野,促进了头部器官的发展。

劳动创造了人正在形成中的人在长期的集体劳动过程中,需要互相响应和彼此交流意见,从而使他们的喉头和口腔器官逐渐得到改造,逐渐能够发出清晰的音节,便产生了最新的语言。语言的产生使思维发展起来,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了脑子和感觉器官的发展。这样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古猿的脑髓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并日益完美,从而使猿的本能意识也逐渐发展为人的意识。随着各种器官的发展,语言和意识的出现,终于能够制造各种生产工具。因而,使人终于脱离了动物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劳动还促使猿群发展为人类社会。形成中的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不仅促使猿的体质改造为人的体质,以及终于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有目的支配自然,而且还加强了群体内部成员之间互相协作的作用,并使各个成员意识到加强这种协作的好处,从而强化了这个阶段的原始组织。人类社会就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组织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进化而来的。

综上可见,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对于把猿改造成为物体间的摩擦也可以生出火来,从而掌握了一些取火的技巧。这时,人类对火的使用更加自由了,从被自然控制的情况下解放出来。在南斯拉夫一个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一根烧焦的木棍,它的一端光滑明亮,是由摩擦造成的,这被认为是人工取火的一个证据。

制造工具

在很早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懂得利用简单的自然物体作为工具。他们拣取石块、木头、树枝和兽骨,用于生活。现在知道,最早懂得利用天然工具的是生活在1000万年之前的腊玛古猿,它们用石头敲碎动物的骨头、头颅,吸吮骨髓。利用天然工具是人类远祖与灵长类其他动物的共同特点,制造工具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至少在20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能够制造工具,但这一本领是在一段十分漫长的时间内学会的。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随着生活范围的日趋扩大,敌害越来越多,人类的祖先逐渐懂得改造自然物体,以满足自己对工具的要求。他们先是模仿自然,然后有目的地将自然物体改变成一定的形状,从而制造出第一批工具。木头、树枝、石头、动物骨骼是他们最容易得到的,也是比较容易改造的,所以,原始的工具多以这些东西作为材料。由于石头和骨头比木质物体耐久,因此有一些石质和骨质的工具得以保存到了现在。

人类的劳动就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它导致了人类体质和文明的重要发展,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最早的经济生活方式

采集和狩猎是人类最早的一种经济生活方式。在十分遥远的年代,早期人类主要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工具草原和森林的边缘地带,那里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就单纯地依靠自然界的赐予,采集野生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猎取动物,作为食物。在现代发现的许多早期人类遗址中,都相应地发现了一些古代动植物的化石,它们大部分是早期人类有意识地采集和猎取来的。

采集和狩猎这种生活方式主要盛行于旧石器时代。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能保证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使早期人类处在饥饿困苦的境地,不能够大量繁殖。在那个时期,十几岁就夭折了的人很多。

考古发掘证明,植物在早期人类的食物中占有较大比重,以后动物的比重加大,大到剑齿虎、犀牛、象,小到老鼠、蚂蚁,无一不是他们猎取的对象。在这种生活方式下,男子一般集体从事狩猎,妇女们主要从事采集。

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方式在后来逐渐分化,发展成为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安定生活的开始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分别从采集和狩猎发展而来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劳动实践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植物一岁一枯荣的特有现象,知道按期采集它的果实、根、茎充饥,熟悉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摸索到栽培的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的是那些肩负采集重任的妇女。她们使用石锄、石斧、蚌锄等工具进行耕作,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亚洲、非洲和美洲都分别出现了农业村落,欧洲在稍晚时也出现了农业。最古老的农作物有:美洲印第安人培植出的玉米、马铃薯、甘薯,亚洲和非洲人培植出的小麦、大麦、水稻、棉花、粟,欧洲人培植出的小麦,等等。玉米的原始作物是大刍草,约在7000年前培植成功。小麦和大麦约在距今9000年前培植成功。

早期人类在长期狩猎的劳动实践中,为了补充食物,时常有意将一些幼小野生动物带回家中饲养,逐渐发现有一些动物可以驯化成家畜,从而出现了原始畜牧业。

同类推荐
  • 网络:共建地球村

    网络:共建地球村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身体的透视(上)

    身体的透视(上)

    以目前的科学水平,人类在认识自身的生命问题上还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解答,但是,这也正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动力,它将促使科学溯难而上,最终实现人类认识自身生命的美好愿望。《身体的透视(上)》在纵谈人的生命基础上,重点解读人体的性别特征、透视人体中的细胞和组织、触摸人体的五官、详解神秘的大脑及其神经网络、解析人体的运动构架、揭秘人的心肺与呼吸机能。
  • 能源知识大闯关(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能源知识大闯关(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知识的伟大在于它的博大和精深,人类的伟大表现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这是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的发展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变迁: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色彩斑谰的现代生活;从古代社会的结绳计数到现代社会垄断人类生活的互联网;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上世纪中叶的月球着陆,火箭升天。人类几乎在任何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技术更新,知识爆炸,信息扩张……一系列代表着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词汇,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感到在巨大的社会进步面前人类自身的局限。作为人类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青少年朋友,在对现有书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充满着对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无限渴望。
  • 农业新空

    农业新空

    在新的世纪,随着高科技领域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科普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纵观人类文明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对迅猛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不仅可以使青少年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而且可以使之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学好科学知识,长大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
  • tfboys你是我唯一的爱

    tfboys你是我唯一的爱

    tfboys在重庆八中里遇到了自己各自喜欢的女生,但是女生们好像不喜欢他们啊喂!没关系,一步一步的,把你收入囊中
  • 余韩的爱情故事

    余韩的爱情故事

    一个女警从毕业参加工作到成为一名坚强勇敢的女队长的成长历程
  • 外道武神

    外道武神

    沙场点兵烟烽起,鬼神阳炎追日,踏碎苍穹!幻影勾魂鬼阴人,手握苍龙定乾坤!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为得钢骨洒热血,我命由我不由天!且看这位超然探险家的生存之道,领略不同世界的文明!远古凶兽的苏醒,大地的分裂,各种力量的互相抗衡,混沌再次降临大地!
  • 系统之末世游戏

    系统之末世游戏

    熟悉我的人都喜欢叫我王小贱,但其实我有一个恶俗的名字叫做王美丽,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宅女,同时也是一个自由网络编程员,最近接了一个制作大型网游的工作,没想到从此人生开始改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愿做你的影:墨染穹暝

    愿做你的影:墨染穹暝

    九地之下有冥府,冥府之上谓炎芜,地影居之;九天之上有浮城,浮城之上名朔穹,锁闭天影。人界史书有云:千百年前天帝楚源妄图享有天人寿数,肆意关闭天地通路,设天影地影,天影保护天上人,地影守护人界王侯将相。影,即活替身,承伤承死,庇佑宿主一生安然无忧。然而身为地影的少女无法履行职责,身为其宿主的帝王之女惨死自身却毫发无伤。盛怒的人界帝王欲处以天火之刑。行刑当天,不明身份的鸾鸟闯入地界将少女带到九天之上。“记住,永远不要再回地界,除非你想要三界崩溃。”
  • 乌女袍葬

    乌女袍葬

    闵周大地上建成的不过三五个小国,且这五国之间那是隔着天南地北,要说有战争纷乱恐怕也是无事起头。可乱就乱在这中间出现的一位红衣女子,她操控着世间最无杀伤力却能令所有人俯首称臣的邪恶幻术------虚影。据后人的转述中,这位红衣女子最后在灭尽崖死的那一刻,极其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尤其是崖底那一片碧蓝色的离花林,花瓣层层叠叠飘零一地,俨然是为了给女子殉葬。
  • 开运握图——杨坚

    开运握图——杨坚

    本书为您解读人性真实的隋文帝杨坚,披露他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通过对他取得霸业以及辅政者的经验教训、智慧、谋略进行总结,以期对我们当下的人生给以借鉴、指导。
  • 重生之帝仙路

    重生之帝仙路

    仙侠世界的瑰丽,不是普通寻常三两句就能叙说完成的,而想成为高高在上的得道仙人,也必须经历重重磨难,方可成仙。
  • 回首:下一个冬天

    回首:下一个冬天

    他,因为她的离开失去记忆她,对他的痴迷超越了自己他们的故事看似完美却藏着层层谎言,到底何时揭晓!?【想知道为什么吗?请看第一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