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1100000009

第9章 斑驳的武人背影(7)

当时的中国政局便是如此奇怪,一方面是代议制的合法权力,一方面是实权在握的武人团体,两下两层皮。两层皮,哪个都有实在的意义。代议制有来自西方成功经验的制度迷信的支持,而这个迷信的背后,则是风靡一时的进化论思维,这是近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可是,真正控制局面的,却是那些枪杆子在手的军阀,只有他们才具有操纵政局的实力。进化论的意识形态虽然强大,但它还是形而上的,真正操作层面的工具价值,还是中国传统的阴谋权术。段祺瑞发现,每当他乐意遵守代议制的规矩时,办事无不障碍重重,什么也办不成,当他玩弄权术,操纵军人干政的时候,反倒要顺利得多。

只是这仅限于日常事务,到了重大决策的关头,“徒恃法律上名义建立于北洋派之上”的总统,依靠国会的配合,还是能给北洋派领袖段祺瑞造成巨大的麻烦。最明显的事件,发生在对德宣战问题上。

时间进入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将近4年,交战双方德奥同盟和英法协约两大集团,像两个缠斗已久的巨人,已经精疲力竭。似乎这个时候,外面只要来一个人,手指一捅,一方就会倒下。当时的世界,有这个力量的国家,只有日本和美国,日本不乐劳师远征,更喜欢呆在家里卖军火。最后解决问题,眼见得只有靠美国。跟英国血浓于水的美国,如果参战,选择帮谁,不问可知。但是,已经加入协约国的日本,和即将加入协约国的美国,却都特别想把中国拉进来,让中国给他们出兵,出劳力。但是两家又各有怀抱,都想让中国走自己的路线参战。显然,它们着眼的,不止是参战本身,还有战后在远东的势力份额。

显然,日本人下的功夫比美国人大得多。自日本大隈内阁倒台、寺内内阁上台以来,作为寺内的私人代表西原的说项,段祺瑞政府对日本好感大增,西原的第三次来华,主要目的就是游说中国走日本路线参战。终于,在日本的利诱下,1917年初,中国接受日本参战援助,走日本路线参加欧战。切实行动,把身子靠在了日本人身上。当然,这也埋下了日后美日在五四运动前后暗中较劲的伏笔。

然而,就当时而言,在参战问题上,中国国内一向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押宝似的选择一方参战,然后搭便车提高中国国家的地位。段祺瑞和一些亲英美派的政客,就是这种意见,只是段祺瑞和这些政客选择的路线不一样。另一种是两边都不得罪,保持中立。由于英法在中国势力比较大,因此可以选择稍微偏向英法协约一方,比如跟德国断交,但不参战,留有余地,万一德奥同盟胜利,也可以免于尴尬。由于中国在政治和军事现代化过程中,德国一直是样板之一,军人崇德者不在少数,徐树铮就是一个。所以,持后一种意见者,在军政各界,不在少数。而日本的活动,反而增加了这些人的疑虑,用西原的话来说,就是“担心中国会在外交上丧失自主权,更害怕日本会借口加强中国沿海的防御而侵犯中国的领土”。待在总统府的黎元洪,就是后一派的代表人物。黎元洪脾气很好,一般情况下,很少跟人发生冲突,面对强势的段祺瑞,更是如此。但对于中国的参战,他视为事关国运,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肯妥协。

就这样,在最后参战问题上,府院之争走向了决裂,而国会站在了总统一边。段祺瑞为了能让对德参战案得以通过,动员了督军团施压没有用,采取了下三烂的公民团包围国会这样袁世凯的故伎,由于玩得过于拙劣,最终不但没能成功,反而惹翻了多数的议员,闹得沸反滔天,北京政局大乱。最后,黎元洪不顾督军团的反对,以不太合法的方式,罢免了段祺瑞,段祺瑞负气出走天津,天下更乱了。

罢免了段祺瑞的黎元洪发现,采取如此决绝的办法跟北洋派闹翻,结果是得罪了所有无论如何都不能得罪的人,各地军阀反声震天,杀气腾腾,自家的地位岌岌可危。免了段祺瑞之后,居然在北京找不到一个人肯出面组织政府,接替段祺瑞。按当时的情形,他自家的性命,也随时可能被随便一个什么武人提一旅之师就给灭了。无奈之下,病笃乱投医的黎元洪,只好接受辫帅张勋的进京调停。作为前提条件,是必须解散其实是支持他的国会,可是,签署解散命令,都没有人附署,最后还是步兵统领江朝宗出来给他解了围。各地的军阀,明明知道张勋这个前清的孤臣孽子,来北京多半是要拉出小朝廷复辟的,但却纷纷纵容这个脑后拖着辫子的江西老表出头为他们火中取栗,只有在天津的段祺瑞,声音不大地警告张勋不要复辟,但也很快就淹没在各地武夫一片叫好声里。

当张勋率领5000辫子军进入北京城之后,一头扎进了宫里。复辟大戏开锣,遗老遗少粉墨登场。迟钝的黎元洪,这时才发现自己上了当。赶紧躲入日本使馆,发表两项命令,托人带到天津拍发。一项是委托在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权,一项是重新委任段祺瑞为总理,主持讨逆。

接到命令,段祺瑞忸怩了半日,虽然有点不情愿,最终还是接受了委任。接受全权委托的段祺瑞,知道这等于黎元洪向自己递出了降书降表,府院之争从此画上句号。但在得意之余,却发现自己没有一兵一卒可以调遣,也没有一分钱可以供支配。显然,在那个时候,钱有时候比兵更有用,有钱,不愁买不来兵供他调遣。此时,亲日的曹汝霖为他雪中送炭,从日本三菱公司北京分公司借来了100万日元,随后又弄到了盐余款50万。70有了钱之后,段祺瑞先用钱收买了驻扎在北京附近的第八师师长李长泰的小老婆,然后靠这妇人的枕边风,说动了这位国军精锐师的师长,随后,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和第三师曹锟部也响应讨逆,陆续聚拢四五万人,对付5000辫子军,已经绰绰有余。于是,段祺瑞于1917年7月3日于天津马厂誓师,兴师讨逆。此时,过去跟张勋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的各省军阀,呼啦一下全部变了脸,5000辫子兵,当然守不住小朝廷,害得张勋复辟未成,连自己的老窝徐州并辫子军都丢了,从军阀盟主,变成复辟元凶,而段祺瑞,则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从此,中国政局进入了段祺瑞的全盛时期。

全盛期的段祺瑞,名副其实地可以称为皖系首领。第一,派系的界限清晰了,自家不仅有了嫡系,而且在“北洋团体”中,也有了亲疏之分。第二,不止身边若干追随者和幕僚,而是有了一大队的文臣武将。严格地说,此时的皖系,有两个东西是标志性的,一是用日本的借款,编练嫡系武装参战军,有了亲自掌握的嫡系武装。二是建构了一个听话的代议机构安福国会,有了一大群听招呼的议员。

编练嫡系武力,兹事体大,由他亲自抓,具体由他的两员哼哈二将之一的靳云鹏来操办。而操办国会,则由他的哼哈二将的另一员徐树铮出面。这样两件费钱的大事,背后的支撑者是日本,具体地说也就是我们讲过的西原借款。由于日本方面金钱橄榄枝的舞动,在北洋时期历届民国政府中,段祺瑞的皖系政府,是最亲日的。用日本人的钱建构了一个自己的帝国,却也因为这来自日本的钱,最后还是让这个帝国变成了泥足巨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是这两件事,让他得罪了原来自家盟友,文的方面是梁启超和他的研究系,武的则是曹锟、吴佩孚,甚至还有东北的奉系张作霖。

武力统一,巅峰上的噩梦

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实际上进入了武人当政的时期。袁世凯起手原非文臣,自打小站练兵之后,世人皆以武人目之。他自己,也的确武人面目更多一些。虽然当政之后,袁世凯有心完成从军人政治向文治的转变,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事未就自家的事先砸了锅,死后,他所不乐见的“左也是东洋刀,右也是东洋刀”局面自然无可避免。

从大形势上讲,武人登上历史舞台,一方面是乱治交替的中国政治周期中,乱世的难免之局,另一方面,也是自晚清以来,学习西方,尤其是学习日本和德国,提倡尚武精神,大力推行军事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晚清以来,兴办新军,派人留学日本以及开办军校讲武堂的结果,一大批受过新式训练和教育的军人,成为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挎东洋刀的人中,也混杂了一些像张作霖、陆荣廷、张宗昌这样的土匪痞棍出身的豪杰,但这一时期主导中国政治的大人物,多数都是军事现代化的产儿。

在所谓北洋团体中,主要军官,以北洋系统各个军校毕业生为主,但也不乏像孙传芳这样的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最土的冯玉祥,也是新军出身,进过学兵连的。各省军阀,大头目很多都是日本士官生,如云南的唐继尧,先后做过四川督军的刘存厚和刘文辉,湖南的赵恒惕,以及稳守山西的阎锡山也是唐继尧的先后同学。至于他们的部下,则既有保定军校的毕业生,也有各省土造的讲武堂学生。连胡子出身的张作霖,部下军官至少有一半以上,是讲武堂和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

然而,西洋的武器,西式的训练和教育,却并没有马上教会这些新式的军人打仗。到段祺瑞可以施展拳脚的时候,其实当时的中国军人,并不太会用自己手中的新式武器来交战。自小站练兵以来的新军,辛亥的时候动了一下武,但只打了半场仗,武汉三镇,攻下来两个,就收兵谈判了。随后的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也只在湖口打了小半个仗。蔡锷的护国之役,更多是政治战,护国军斩获不大,进川的北洋军损失也不大。从后来看,所谓的护国战争,只是激活了四川各路人马抢地盘的争夺。此后各地军阀进行的战争,多少带有游戏性质,被外国人讥讽为,主要靠烟土和银元在打。拥有大军的军阀们,作战威力实在有限,有时连土匪和帮会都不怕他们,一度主政贵州的袁祖铭,自家的老爹,都被土匪绑了票,花8000大洋才赎回来。这一时期,军队比较训练有素的,是几个小旅长带的部队,比如冯玉祥、吴佩孚和孙传芳,但是这时的舞台还不是他们的。总而言之,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中国新式军队还没有学会怎样打仗,也无心打仗,他们手里的枪,只是催税的工具。即使是内战,也得到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北洋军人自己打起来了之后,才一天天像模像样起来。

手里没有会打仗军队的武人们,自家穿长衫的时候,远比着戎装多,坐轿的时候比骑马多,睡觉和抽大烟的时候比扛枪训练多,但却习惯于对政治问题用武力来解决。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就是这种“不良习惯”的突出表现。

即使在袁世凯时代,西南地区也不是中央政府所能完全控制的,对于广西的陆荣廷,云南的唐继尧,都只能做到名义上归服。西南方面,袁世凯仅仅可以在四川安放一个只是可以控制成都的督军,而广东,听他话的龙济光,也只能控制珠三角地区。护国军起,袁世凯垮台,西南方面,唐继尧几乎囊括了云贵川,而陆荣廷则占据了两广,而且一只脚可以伸到湖南。有实力就有说话的底气,西南势力的壮大,使得他们不满足于过去表面臣服实际独立的状态,开始在桌面上也要跟中央政府叫板,论一论法统,讲一讲道理。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后,将国民党变成一个小帮会,迅速丧失了影响力,幸好,孙中山及时回头,重拾国民党的旗帜,虽然支离破碎,但毕竟还有力量,不仅有第一届国会的政治势力,在广东、四川、贵州、湖南和江西等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挂在国民党名下的武装存在。在军事上,孙中山的国民党是西南军阀的小兄弟,但在政治上,却是老大哥。孙中山跟西南军阀的合作,极大地强化了他们反抗北洋政府的政治分量。

段祺瑞粉碎张勋复辟之后,没有恢复国会,而是重起炉灶,成立临时参议院,重新选举国会。孙中山以此为借口,扯起护法护临时约法,维护第一届国会旗帜,在广州另组政府,号召旧国会的议员南下,开始了所谓的护法战争。护法战争说起来有点牵强,毕竟,第一届国会,不是老段给解散的,而且第一届国会被那样不明不白地解散,还属于共和制被颠覆的紧要关头,居然连一点挣扎反抗都没有,实在令人看它不起。

护法的号召当然护不了法,但却激起了中国西南、西北地方一系列的战争。原本在四川、湖南、陕西汉中这些南北交界之处,各种势力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之中,护法的发动,打破了所有的平衡,当地各派军阀、国民党势力、北洋势力,乃至原进步党人的势力,分分合合,打成一锅粥。孙中山理由牵强的护法,也给了控制北京政府的皖系一个很好的口实,实行武力统一。这个口实是如此地具有说服力,以至于满心不希望段祺瑞成功的冯国璋,总是捣乱,却始终都阻止不了皖系的用兵。对湖南的前后两拨攻势,打前锋的,大部分居然都是非皖系嫡系的部队,甚至连滑头的阎锡山,也不得不派出一旅军队参战。也只有这些军队发现自己成了段祺瑞政策的炮灰,白白被消耗时,他们在前线直接的抵制,才使得武力统一的推行受挫。前有王汝贤、范国璋在湖南前线通电主和,后有吴佩孚在衡阳前线擅自停战呼吁和平。

同类推荐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 村上广播

    村上广播

    日式杂煮——村上味的鸡毛蒜皮和生存之道。“相当有问题”的村上春树的五十篇“相当有问题”的个人随笔。小确幸、唱片狂、寿喜烧爱好者、总之很爱猫的闲人村上。本书从2000年3月开始在杂志《anan》上连载,横跨1年时间,包括50篇随笔作品。“披萨”、“唱片”、“罗得岛”、“弗吉尼亚·伍尔夫”、“炸面圈”,单是这些关键词,已经足以吸引所有村上粉丝的眼球。当然,里面还包括很多新的话题,比如“火烧胸罩”、“柿籽问题”、“胡萝卜君”等,其中“鸡素烧”、“粗卷寿司”、“手卷”等和日本料理的话题有很多,整本随笔集充满了村上味。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从身为作家出道出席《群像》新人奖颁奖仪式时的记忆“关于西装”开始,边引用钱德勒小说里的台词,边对村上作品里主要的主题之一“死亡”进行考察,以“说再见”结束。“我觉得自己在相应的背景和音乐中得以从个人角度对二十世纪顺利告别。”(说再见)这一末尾的话表现出这本书标示着村上迎来了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成熟期或者说转换期这一重要节点。
  • 乡情岁月

    乡情岁月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多篇散文作品,共计20万字。作品大都以作者所熟悉的故乡宜君为背景,展现了故乡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反映了故乡人的真诚豪爽和爱憎分明的正义感,歌颂了真善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怀念的思想感情。
  • 多元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多元视角下的外国文学研究

    本书收录2013年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年会的27篇优秀论文。文集根据论文选题、视角、主题等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后殖民生态批评”、“独特叙事民族身份多元文化”、“伦理反思现实关照原型探索”和“身体政治两性聚焦后现代之思”。这些研究成果代表了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动向。
  • 小人物史记Ⅱ

    小人物史记Ⅱ

    本书时《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创办“倾听·人生”版的集结,它的宗旨是“以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十年时间,每周一期,每期六七千字,500多个小人物敞开了心扉,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更多的小人物。
热门推荐
  • 只剩下最后的一抹夕阳

    只剩下最后的一抹夕阳

    我撑着油纸伞站在雨中,等你的到来。那年夏天,你我都要毕业了,我两耳不闻窗外事,转校的两年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你,后来你追我,我还记得那天是我们体考,她们都为我指你是谁,可是我总是敷衍过去,也是体考的这天晚上我答应你,短短的三个月结束了我们之间的爱情,后来我因病而逝,你匆匆的赶来,只为见我最后一面,等你赶来的时候,我以送去火葬场,于是你又赶往火葬场,等你到的时候,我只有骨灰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四戒大陆

    四戒大陆

    学渣少年林熙杰一次意外穿越异世大陆,却发现要回家必先搜齐宝物,不轻言放弃地他踏上归家之路。
  • 侠道医仙之医魂术

    侠道医仙之医魂术

    “小子,我看你骨骼清奇,莫非懂医术?救我一命我收你为徒。”说完老道在指头上划了个小口。杨昆撕块布条拿唾沫给他粘上,老道大惊,“徒儿快快磕头。道爷有三封之术,封魂封禄封运,日后传你。去化个缘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尘诀

    尘诀

    启宁大陆的存在是不是特殊的原因,无天之日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力天尊看似游戏似的让宁初平重生到底有着怎样的盘算;神秘的不会变老的小饭馆老板娘,永远晚上不给力的老板,他们两人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梦浮笙、易追悔、楚帅等手足兄弟又会谱写怎样的传奇;雨笑尘又会与晨璃留下怎样的纠葛;当拾回前世种种,雨笑尘会不会选择重回宁初平的身份;且看一根烧火棍,如何陪同雨笑尘人间笑傲五百年。且看今生雨笑尘如何一步步走到巅峰,用一根普通却又无敌的烧火棍将一个个惊天秘密揭破,铸就一代凡人神话。轮回殿寻后世路,天道宫问长生术。遍寻道界无大义,偶落凡尘得真一。观三百年雪落松涛之隐,品一千载雨笑尘平之浮。从此长生术里无长生,轮回路上无后世。----《何须长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幸运是对的遇见

    幸运是对的遇见

    季遇就这样毫无征兆的被郝运看了个精光,当再次相遇时,郝运没有认出他,只知道他是隔壁音乐学院的天才校草…直到有一天,郝运又看到了那个似曾相识的画面,这才知道原来面前这个人早就被自己看没底了。或许这是一种命运,无论如何,季遇都会被郝运看光的命运。
  • 柯南世界之别离之恋

    柯南世界之别离之恋

    一代杀手之王穿越至柯南世界。身处二次元,究竟何去何从?柯南的轨迹在云修的影响下开始改变。柯南,你可以喜欢小兰,但,请别伤害灰原。“谁敢动你,我就让他身死道消。”“这一次,不在你一个人。”“我会保护你。”喜欢的同学请收藏,一天一更,咱们从原著出发,但是原著不一定完全一样,会改编的。不管最后哀殿下是伤还是殇。在这里,她都会有一个保护神。
  • 李绩传

    李绩传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主人公简介李绩(594年-669年)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因战功卓著被李渊赐皇族李姓,名李世绩。唐高宗即位后,以其名犯太宗李世民名讳,遂去掉“世”字,单称李绩。李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高句丽,成为初唐三大名帅之一{另外二位是:李靖(571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