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1100000019

第19章 被遗忘的角落(8)

显然,这样悲壮的仪式,用音乐、哀歌加上死者的遗像、旗帜、服饰,统一一致的行动,营造了某种特别打动人心的悲情气氛。人们在这种哀悼死难者的仪式中,人类根深蒂固对死的悲哀,在仪式中被唤醒,在仪式中被传递感染。死者的死,在道德化仪式化的鼓噪中,被升华,人们由对死的悲哀,转化成对死者道德的推崇,具体说,就是对死者爱国情操的推崇,紧接着,人们对死者哀悼,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制造死亡罪魁的愤怒。混合了愤怒的悲哀,制造出一种极其悲怆的氛围,即使对运动不甚热心的人,只要进入这个氛围,也不可能不被感动,“极形一种悲天悯人态度”。

悲情是保持运动气势的必要条件,也是激发群体冲动的燃料。在很多群体事件的场合,政府方面的镇压或者遏制,都是运动骨干人员制造悲情的原料,只要这种镇压没有到开枪杀人的地步,就永远是群众悲情的原料。如果真的开枪杀人了,悲情则一时间会更浓烈,只是强力压制会让大多数人因畏惧而退缩。反过来,如果政府方面保持克制,那么运动中人就会特意前去挑衅,通过营造出来的被捕,被打,甚至被杀的悲惨情节,再加以渲染,达到动员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郭钦光的死,被暧昧地表达为政府镇压的结果,这样的暧昧结果,不断增加。在各地的追悼会中,死者不断被添加进来,若干病死的、自尽的人,无论真假,包括受伤没死的,都当成死人或者烈士——被涂上一层为爱国、为抗争而死光环的死人和烈士,不断被推出来,悲壮的气氛,被越煽越浓。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涌上街头,用自己的“勇敢抗争”,跟军警冲撞,伤了最好,如果没伤,也要纠缠着非要军警逮捕不可,进了警察署或者军营,就不肯轻易出来。只要大批学生被捕的消息传出来,在任何一个发生运动的城市,都无一例外地成为悲情的燃料。虽然各地情况不一,但由于学生串联的结果,事实上各地的学生抗争,大体都是一个模式,以街头抗争逼军警出手,而出了手的军警行为,则顺利地化为进一步动员的燃料。在运动的当口,北京政府和各地的军阀,碍于体制也碍于运动爱国的道德氛围,根本没有可能放手镇压,因此,只能节节后退。

如果学生觉得这样的分散的抗争和悲情制造还过瘾,他们还会利用各种机会,掀起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热情。济南的马良镇压事件,虽然没有敢杀学生,但杀市民也一样让人们愤愤不已。同样,湖南军阀张敬尧的统治,对于湖南人来说,原本就是强加于他们的北人“外来政权”,加上张敬尧的统治,也跟他的许多同道一样,任人唯亲,横征暴敛。尽管他的横暴也不为无由——湖南的战争状态尚未结束,南军尚未驱逐,境内还有诸多的北军,这些北军打仗不卖力,但占了一个地方,就地收税,张敬尧政令不出长沙,地盘小,既要养兵,又要自肥,自然统治就没法子规矩,连教育经费都要侵占。这样一来,张敬尧就成了激发湖南学生抗争的一个由头,或者一种机会,就这样,一波又一波地请愿,示威,“驱张”,“驱马”,就成了五四运动的一个个地方性的插曲。

国家节日,也是一种机会,五四运动延续到了双十国庆节,运动领导人准备利用庆祝国庆,召开大规模的会议,举行大规模的仪式,让运动进一步升温。但是,政府方面也担心学生利用国庆搞名堂,于是严加防范,一来一去,悲情又升温了。1919年天津的******,学生们就是这样度过的。据报道,天津******学生和各界人士4、5万人,在南开大操场召开共和纪念大会,其时也,主席报告开会宗旨毕,“军乐队奏国歌”,“人人脱帽欢歌”,升国旗,行三鞠躬礼,然后代表依次上台演讲。最后,大队人马在童子军和军乐队的先导下,出发游行。军警加以阻拦,不敢使用武力,自然阻拦不住,但消息传开,见诸报端的,却是军警的镇压,马队的冲撞,学生的受伤,甚至落水,“呼号哭喊之声惨不忍闻”。真实情形是否如此,不知道,但见诸报端的,就是这样的悲情惨剧。

悲情制造,是为了动员。有悲情的动员,事实上是在建构着剧场,上演戏剧,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剧中人,被彼此构造的剧情、营建的气氛互相感染着,不仅人变得激昂,而且也变得崇高,更加有道德感。有意思的是,运动的动员,在悲情制造过程中,人们除了自身的活剧,还在演出真正的戏剧,有剧本,有导演和演员的话剧。

学生们最喜欢演的戏,是朝鲜亡国的故事,这样的戏,他们编了很多。长沙高等工业学校学生组织新剧部,上演新剧《亡国鉴》,全剧分“朝鲜内乱、清兵平乱、东学党祸、伊藤开府以及韩人受虐、校长就义等十幕”。据《大公报》报道,演出时因为“情致逼真,演到沉痛之处,歌泣失声。场中观众二千余人,台下殿上场坪等处,无一插足隙地”。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演朝鲜的亡国悲剧,为的是让人们感触自己国家悲惨的命运,由己及人。五四运动的缘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因为学生们将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申为中国将亡的悲惨结局,因此,他们在演绎朝鲜亡国故事的时候,往往刻意将中国失去山东和青岛联系起来,此时哀朝鲜,实际上是哀自己,通过对朝鲜的悲悼,渲染当下中国的亡国危机。这样诉说朝鲜亡国的戏,在扬州的上演的时候,叫《亡国影》,在浙江叫《朝鲜亡国恨》。天津女学生则上演了《安重根》,说的是朝鲜志士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事,当时邓颖超还在里面当主角。

连当时的运动场景,都被善于编演的湖南学生编成戏剧,名叫《青岛风云》,全剧共分九幕:曹州教案,中德交涉,日德战争,中日交涉,烈士投水,欧洲和会,京校风潮,学生受辱,追悼郭生。据说,演出的时候,演员“意气极为激昂”,而观众“胥为感动,鼓掌之声不绝”。郭钦光的追悼会原本就有戏剧的成分,进入戏中,则是戏上加戏了。浙江嘉兴的学生,还排演了《中国魂》和《打倒卖国贼》这样的时事戏,到处巡回演出。专业的艺人也参与这种运动的戏剧的演出,北京相声演员编了讽刺爱国贼的相声《揣骨相》,上海中华永记大舞台在五四时期上演的滑稽戏,多为击鼓骂曹、火烧曹营、卖国求荣、张松献图,等等,每场的压轴戏,是有学生参与的《拳打金刚》和《爱国血》。据当时人回忆,虽然这些演戏的学生并没有什么演戏的经验,也没有什么人给他们以必要的指导,但演出效果却非常好。浙江嘉兴的教会学校的学生演《朝鲜亡国恨》,“演到最沉痛的时候,台上台下哭成一片,台下高呼口号,全场响应”。民国后期著名的报人徐铸成,五四时期在上小学。他回忆说,他生平第一次看“文明戏”,就是《亡国恨》。“有简单的布景,演日本人的,大概是披一条花布被面,腰里束条带子,就算和服了。”即便如此,“观众中也颇多流泪饮泣的,我也时时止不住泪水。更引起我注意的,是各处的墙壁上,还可以看到彩色纸写的‘勿忘国耻!’‘誓死抵制日货!’‘不要五分钟热度’等等的字条,还有用硝镪水写的英文标语,直到两年后,我才懂得它的意思,它还清晰可见,即使刷过石灰粉,不久它又显出来了。”政治化的剧情,简单的布景和装扮,粗糙幼稚的演技,加上周围的标语口号,这种戏剧跟艺术无关,但用来制造悲情,政治动员,却十分有效。

运动中的戏剧,有时会采用街头活报剧的形式,有点类似于抗战时期的《放下你的鞭子》,只是,在五四那个时代,这样的活报剧还不够成熟,演起来,悲情不多,倒是很有点搞笑。比如天津,自运动以来,警务处长杨以德一直是学生唾骂嘲弄的对象,在1919年学生纪念双十国庆游行遭到警察阻截之后,有的学生扮成杨以德的模样,双臂捆绑,背插亡命牌,上书“破坏共和殴伤学生杨以德”,在大街上巡行。一边走,一边有学生问扮演者话,一问一答。“杨以德,你今天为甚么被枪毙身死呢?我打学生了。你为甚么打学生呢?我被日本人唆使。你为甚么被日本人唆使?我受驻京日本公使小幡委托。你给小幡作面子,你不怕死吗?我受了日本人一百万的贿银。你受了一百万元,可将命卖了么?”这样的活报剧,给游行示威平添了诸多的笑料,也增加了刺激。

更多的悲情制造原料,来源于政府的镇压或者被传成镇压的行为。事实上,对于当时的北京政府而言,肯定不喜欢这样把矛头对准它的学生运动,更忧心运动扩散开来,会引发政局的持续动荡,因此,北京政府肯定要采取行动平息事件。但碍于体制,也碍于学生运动高调的爱国主义,加上中国人对于学生闹事的优容传统,无论北京政府,还是亲北京的地方军阀,都不可能真的敢对学生动武。即便如此,只要政府动一动,相关的镇压传言就会不胫而走。在很多情况下,明明是学生自找入狱,但逮捕学生的消息却满天飞,而且不断地被夸大,抓了1个,传成10个。人们只传抓,不提放,只要有学生被抓,就会传说他们受了酷刑和虐待。学生上街,只要受到军警阻拦,就会传说被军警殴打、杀伤,甚至传成学生被军警打死。在武昌因强行冲出学校被军警刺伤腿部的武昌高师学生陈开泰,到了相邻的湖南长沙,居然被传成已经死亡。北大病死的学生郭钦光,则被说成是被军警刺死。总之,一边是学生的无辜、无助和爱国热忱,一边是政府和警察的横暴与无耻卖国。只要学生们乐意相信自己人的话,只要市民同情学生,这些似真似假的传言,就会有人相信,只要相信,悲情就被制造出来了。

群体性的政治运动,无论有无领导中心,都必然需要动员,甚至是强力的动员,否则就难以成气候。有动员,就有权力技术,就有故意制造的仪式,有气氛的渲染,更短不了有流长飞短的谣言。谣言,是动员最有力的利器。有的谣言是发动者或者运动中人有意为之,或者制造恐怖,渲染政府的镇压,比如五四之后流传的关于政府种种要毁灭大学的留言、镇压的传闻。或者丑化对手,增加人们的仇恨,比如说曹汝霖家挂着日本天皇的像,比如马良主张中日合并。比如制造冤情,比如说学生被打被杀,在监狱里受酷刑,等等。也有的谣言,根本就是处于亢奋之中的群众自己无意识中生出来的故事,很多故事,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谣言,最典型的,莫过于关于日本人下毒的流言。这种流言,一时间在上海造成了民众极大的恐慌和对日本人的极度愤怒。

一场高调道德主义的群众政治运动,夹杂以种种似乎不那么光彩的权力技术、仪式煽情、谣言动员,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无论运动的目的多么高尚,参加者的动机多么纯洁,这种东西是都会存在的。因为,毕竟这样的运动,都是政府当局所不喜的,往往就是跟政府对抗的。面对握有武力的政府,随时有可能镇压的政府,一个人们不能完全预期其行为、带有武人****色彩的政府,运动的参加者无论理由多么正当,意志多么坚定,神经多么健全,但毕竟处于绝对的弱势,并或多或少伴随着一些风险,有时候,风险还经常被传言扩大。带风险的群体反抗,最大的安全系数,是参与的人数的众多,迫使当局碍于众多群众的压力,不敢轻易下手镇压,同时,参与人数众多,就意味着事情被闹大,闹大了影响就大,即使为了顾及中外舆论,政府想要镇压,也会有所顾虑。所以,运动只要一起来,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就是所有参加者自觉或者说无意识的一种冲动,为了动员更多的人,什么手段,似乎都是合理的。这就是群体性政治运动自身的逻辑,尽管这种逻辑有点让那些对这些运动满怀道德期望的人感到失望,但只要在类似的场合发生类似的事件,这个逻辑就会重演,除非中国真正进入了成熟的民主体制。

抵货运动的是是非非

五四作为政治运动,参加者意中的敌人,无疑是日本。所谓曹、章、陆者,在人们心目中,无非是助纣为虐的内奸而已。运动预先定下的文明基调,使得抗议的人们不可能采取别的手段来伤害敌人,因此,对日本唯一的抵抗,就是抵制日货。抵制日货是五四持续最久的抵制运动,大规模的运动一直持续到1920年一整年,个别地区甚至延续时间更长,对于一些人而言,抵制日货甚至成为一生的习惯。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回忆说,她小时候所在长沙艺芳女校,抵制日货的十人团,一直坚持了约30年,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解散。当时参加抵货的人,往往特别强调不要忘记外国人讥笑国人的“五分钟热血”,一定要坚持下去。当年还是小学生的人,对五四的记忆,印象最深的,就是抵制日货。号称民国讲史第一人的著名史学家黎东方,时在扬州读高小,不仅参加抵货,把家里仆人用的日本牙粉扔掉,换成国货,还跟4个小伙伴,组成“醒华会”,跟在中学生后面上街嚷嚷抵制日货。

同类推荐
  •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是一部优秀的散文书,本书语言真挚朴素,带有明显顾文显散文式风格。
  • 站在云端看人生:萧乾经典散文

    站在云端看人生:萧乾经典散文

    本书是著名作家萧乾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按类别分为“由午夜到黎明”“往事三瞥”“海外撷影”“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独白”四个章节,名篇尽收,代表了作者的散文成就。这些散文或自述人生经历,或书写人间世象,或刻绘小人物形象,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生动流畅,哲理性强。萧乾能于人所熟知的事物情景中捕捉到人所忽视的光色、味道、节奏和哲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诗化的新鲜感。从本集中所收入的诸多篇章可以看出这方面的特色。
  •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

    男主角斛律光(北齐名将、开国元勋斛律金之后),是位列“中华名将”谱上的“落雕将军”,通过他的戎马生涯、忠烈事迹,更衬托出一代昏君高纬的荒淫奢侈庸劣暴虐……剧情以蒙山大佛为贯穿线,以佛教文化、风景名胜为烘托,以北齐、北周两国分别奉佛、禁佛为背景,以两国间残酷的军事政治斗争为表现形式,通过发生在蒙山大佛脚下的这些古代真实人物(斛律光、冯小怜、高纬、周武帝、卫元嵩、杨坚、韦孝宽、高长恭等)的传奇故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尚书博文精粹

    尚书博文精粹

    百篇博文记录一个铁骨柔情的中年男人的五味生活,他是丈夫,他是父亲,他是悉心记录生活的书写者。有琐碎,更有精彩,每一篇都透着醇厚的日常情味,本色笔墨书写本色人生。
  • 晚清·想象·小说

    晚清·想象·小说

    本书以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非写实性小说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喧闹的非写实小说、意向的背后、晚清非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等,多角度地、全面地论述了非写实小说对文学现代化的推进。
热门推荐
  • 血红的匕首

    血红的匕首

    文章由郑源侦探接手的离奇案件,依靠推理知识,加上证据的连锁,揪出一个个凶手……
  • 天命洛河图

    天命洛河图

    河神洛不凡的女儿偶遇了个神秘美男子。桃树精花颜嘴馋喝了坛六千年的桃花酿。从此天上人间,命运轮转…… 洛小小:“那日,洛水边桃花灼灼,我初次遇见你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人,是如罂粟花一般危险的。”玄夜:“呵,你真是弱小的,同尘埃一样啊!”龙九漓:“曾经,我有两个朋友,一只是爱算计的狐狸,一株是爱喝酒的桃花……”摩炎:“自出生那日君父就告诉我,龙族九女是我命定的劫数,我拼了命的努力终于足够强大,却不想这劫竟是情劫,你说好笑不好笑......” 洛水尽,河图出,九州动荡,乾坤大劫!
  • 伪圣母日常

    伪圣母日常

    别人的系统都给主角开金手指,而我的系统,感觉年久不修那种不说,还会一个劲让我救人……
  • 魔道天宗

    魔道天宗

    我是一名小乞丐,无父无母。我修炼资质低下,他们都说我无法修炼。我一路坎坷,从未顺心。但,这又如何?无父无母,我有师傅。说我无法修炼,我偏要修炼。一路坎坷,我偏要去走一遭。
  • 少年逆世之路

    少年逆世之路

    在明市里有这么个少年父母双亡有车有房。爷爷的12岁养女被委托寄住在我家。一眼见她,还是爷爷懂我!结果开始了各种······爷爷将企业下一些公司委托给了男主因为幼小被亲戚觉得不适合,于是受到了各种针对男主文武双全,背地继承着父亲的组织名称‘眼’为男主处理着各种琐事。
  • 切切如风

    切切如风

    一眼钟情,纠纠缠缠,一眼多年,温情守候,女主不是白莲花,男主不是闷葫芦
  • 公众安全应急手册(心理健康篇)

    公众安全应急手册(心理健康篇)

    本书针对灾后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简单易懂,还提供有简单实用的自我治疗方法,为您时刻保持心理健康服务。希望本书提供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被您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为您自己以及亲人、朋友的灾后心理重建提供帮助。祝愿您及家人都拥有一个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主要内容: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 漠路人

    漠路人

    本书看心情更,不喜不看,爱看不看,谢谢。
  • 穿越成为一只猫

    穿越成为一只猫

    叶浩重生异界大陆,变成一只猫,脚踏山川,手握星晨,成为一只上天入地的猫。
  • 诺欲幼芳又有何其

    诺欲幼芳又有何其

    “夜雨,等我”一个男声音飘荡在她的耳边,或许我不该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