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900000029

第29章 邮包炸弹客言之有理(1)

接下来的三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叫做“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非在寻常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汇的,比如从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也就是说,技术元素、科技产品并非静静地摆在那里,等待你去“拿来就用”。

本章的“邮包炸弹客泰德·卡钦斯基”的例子,以及下一章美国少数族裔阿米什人看待和使用科技的态度,就是为了说明“选择”的复杂性。

从1978年5月26日寄出第一个邮包炸弹开始,196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密歇根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卡钦斯基,在接下来的17年里,共寄出了16个邮包炸弹,导致3人死亡、23人受伤的惨剧。

就是这样一位极端仇视科技文明的现代卢德分子,卡钦斯基坚定地认为“自由与科技进程互不相容”。

过去100年来人类发明的炸药、飞机、马克西姆机关枪、潜艇以及无线电装置,几乎所有的发明者都期待这些发明将“终结战争和苦难”,就像青霉素、牛痘种植术、麻醉药品和汽车引擎一样。

然而,“全球变暖、环境毒害、肥胖症、核恐怖主义、广告、物种消失和药物滥用,只是众多由科技造成的严重问题中的几个例子”。

凯文·凯利看到了科技陷入的困境。作者之所以讲述卡钦斯基的案例,绝非对这个制造炸弹袭击的偏执狂报以同情,而是引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认识到技术元素自发产生自主性”是一件必须面对的事情。

科技的两面性,绝不可能通过“终止科技进程”(像卡钦斯基的极端行为那样),也不可能通过拒绝技术元素,退回到原始状态去。

科技是“第二自然”,显然人类尚未学会与之相处。凯文·凯利认为,卡钦斯基至少有一点是富有洞察力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不具有控制性的选择会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必需品。”这是技术元素“与生俱来”的天性。

阅读本章内容,需要尽力体悟“技术元素”自主的活性,而不是仅仅把它当做毫无生命的工具。

1917年,奥维尔·莱特预测:“飞机将以多种方式促进和平--具体来讲,我认为它会形成一种趋势,使战争不可能发生。”他在重复此前美国记者约翰·沃克的观点,后者1904年断言:“作为和平机器,(飞机)对世界的价值将难以计算。”这不是科技第一次发出庄严的承诺。同一年,儒勒·凡尔纳宣称:“潜水艇也许会完全终结战争,因为舰队将失去作用,随着其他战争工具持续改进,战争将不再可能。”

瑞典炸药发明家和诺贝尔奖的创建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坚信他的爆炸品可以制止战争:“我的炸药将比世界上1000种发明更早地实现和平。”1893年机关枪发明人海勒姆·马克西姆被问及“这种枪难道不会使战争更加可怕吗”,他以诺贝尔式的语气回答:“不,它会消灭战争。”1912年无线电之父古列尔莫·马可尼告诉世界:“无线电时代的来临将驱走战争,因为它会让战争变得愚蠢可笑。”詹姆斯·哈伯德将军于1925年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会主席,他认为:“无线电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理念:愿世界得太平,人间持善意。”

19世纪90年代电话商业化后不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首席工程师约翰·J·卡蒂预言:“未来某天我们将建造世界级电话系统,通用语言或通用的??言理解方式成为所有人必需的,这将让全世界人民成为兄弟。整个地球都能听到一个响彻苍穹的伟大声音:‘愿世界得太平,人间持善意’。”

尼古拉·特斯拉声称他的发明是“无须电线的经济实惠的电力传输方式……将为地球带来和平与和谐”。当时是1905年,由于我们还没有掌握经济实惠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世界和平仍然有希望。

科技史学家戴维·奈在一份有望一劳永逸地终止战争、带来广泛和平的发明清单上添加了水雷、热气球、毒气、地雷、导弹和激光枪。奈说:“每一种新的通信手段--从电报和电话到无线电、电影、电视和互联网,都被宣布为言论自由和思想解放的捍卫者。”

乔治·金特1971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互动有线电视的文章称:“支持者赞美这项计划是……迈向政治哲学家梦想的参与式民主的一大步。”今天,关于互联网带来民主化以及和平效应的承诺令所有有关电视的类似宣言黯然失色。而让未来学家约耳·加罗(Joel Garreau)惊奇的是,“考虑到我们了解电视的遭遇,我对计算机技术现在被视为圣物这一现象感到惊讶。”

不是说所有这些发明都没有价值--哪怕是民主价值。应该说,事实是新技术产生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实施解决方案的结果是产生新问题。”布赖恩·阿瑟说。

世界上大多数新问题都是过去的技术造成的,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些源自技术的问题。每年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占主导地位的科技交通体系杀死的人比癌症还多。全球变暖、环境毒害、肥胖症、核恐怖主义、广告、物种消失和药物滥用只是众多由技术造成的严重问题中的几个例子,这些问题使技术元素陷入困境。技术评论家西奥多·罗萨克说:“我们容易把城市工业化社会的某些事物划入‘进步’范畴,但是其中有多少确实消除了上一轮技术创新遗留下来的恶果呢?”

接受科技,就必须正视它的代价。数千种传统谋生技能受到进步的排挤,围绕这些职业的生活方式消失了。今天数亿人在他们厌恶的工作岗位苦苦支撑,制造他们毫无好感的产品。有时这些工作还会造成身体伤痛、残疾或者慢性病。科技创造了很多新的无可置疑的危险职业(例如采煤业)。同时,大众教育和媒体向人们灌输这样的观念:回避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工作,去数字科技行业求职。手脑分离给人们精神上带来压力。事实上,收入最高的工作需要久坐不动,这种特征威胁身体和大脑健康。

科技不断膨胀,直到填满你我之间的每个缝隙。我们不仅关注邻居的生活,而且暗中窥探任何让我们感兴趣的人。我们的交友录上有5000个“朋友”,但心里其实只给50个人留了空间。我们的影响力超出了我们的关心能力。我们改变自己的私人生活,与科技同步,于是犯罪团伙、狡猾的广告商、政府和社会体系疏忽大意造成的混乱乘虚而入,操控我们的思想。

用在机器上的时间一定是从其他地方挤出来的。新近发明的消费类电子设备如洪水般涌来,挤占了我们使用其他器具或从事其他人类活动的时间。10万年前,现代智人在觅食期间通常远离技术。1万年前农夫每天也许会抽出几个小时干活。仅仅1000年前,中世纪的技术无处不在,但只是游走于人际关系的边缘,没有进入中心。今天科技处于我们学习的、看到的、听见的、制造的一切事物的中心。它已经渗透至食物、爱情、性生活、抚养后代、教育、死亡等方方面面。我们的生命正按照机器的时间运动。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科技往往会支配我们的思想。因为科技无处不在,它完全控制一切活动,指责一切非技术的解决方案不可靠或者无效力。由于它能够推动进步,在我们心中,制造品的地位要高于我们的孩子。野生药草和人工制造的药品,我们会认为哪种疗效更好?甚至我们赞赏美好事物的文化用语也变为机械式的词汇:“像玻璃一样光滑”、“明亮有光泽”、“质地纯正的”、“防水的”、“像钟表一样准时”--无一不在暗示人造制品的优越性。我们被禁锢在诗人威廉·布莱克所称的“头脑锻造的镣铐”的技术框架中。

通常,只要机器能够完成某项任务,就足以说服我们让它去实施这项任务,即使开始时它表现很糟糕。第一批机器制造的物品,例如长袍、中国碗、书写纸、篮子和盛在容器里的汤,品质都不是非常好,只是很便宜。我们经常为了特定的范围有限的目标发明某种机器,然后,像是感染了尼尔·波兹曼所谓的弗兰肯斯坦综合征,这种机器按照自己的动机发展壮大。“一旦机器造好,”波兹曼写道,“我们总是出乎意料地发现,它有自己的理念;它不仅非常擅长改变我们的习惯,而且……改变我们的思维定式。”这样,人类成为机器的助手,或者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成为它的附属品。

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技术元素的发展只能以不可替代的资源、传统栖息地和无数的野生动物为代价,而回报给大自然的只有污染、柏油路和规模巨大的垃圾。更糟的是,同样的技术从世界上最弱小的群体--自然资源最丰富、经济实力最落后的国家--那里汲取养料供养最强大的群体。因此人类的进步在养肥少数幸运儿的同时,却让不幸的穷人忍饥挨饿。很多承认技术元素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因为它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而拒绝完全接受科技的规则。

这种侵蚀是真实的。科技进步的代价通常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技术元素从地球内部采掘铁矿,砍伐森林获得木材,从石油中提取塑料和能源,最后付之一炬排入大气。它的工厂侵占湿地和草场。1/3的地球陆地表面已经被农业和人类住所改头换面。我们可以编写长长的清单,列出被削平的高山、被污染的湖泊、被抽干的河流、砍伐殆尽的森林、污浊的空气和大幅减少的多样性。更恶劣的是,人类文明要为很多独特生命物种的永久灭绝负责。在地质年代,正常的或者说基本的物种消失速度是每4年1个物种。今天,最低估计是地质年代的4倍,人类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也许是数千倍。

10年前我领导了一项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编列目录的开创性工程,因此碰巧对这种大毁灭略有了解。我们有历史证据证明过去2000年大约有2000个物种灭绝,也就是每年一个,是自然速度的4倍。然而,其中绝大部分出现在过去的200年内,因此当前已知的年均灭绝速度惊人。由于我们已经鉴定了5%的地球物种,并且很多等待命名的物种与记录在案的灭绝物种居住于正在消失的相同环境中,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将要灭绝物种的大致数量。估计的最大值为每年5万种。事实上,我们不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物种,也不清楚已鉴定的物种所占比例是多大,甚至对最新的比例也一无所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我们正在以快于过去的速度毁灭物种,这足以称得上犯罪。

然而技术元素本身不存在任何必然导致物种消失的力量。对于任何导致环境破坏的现有技术手段,我们可以设计替代方案加以制止。实际上,对于我们有能力创造的任意一项技术X,都存在(或者说可能存在)对应的更加环保的技术Y。我们总能找到方法增加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改进相似的生物进程,减轻生态系统的压力。“我无法想象人类竟然做不到将技术的环保性提高几个数量级,”保罗·霍肯说,他是环境安全技术的著名支持者,“可是在我看来,我们甚至还没有跨入绿色技术的大门。”诚然,更加环保的改进技术也许会以未知的新方式危害环境,但这只是意味着还需要新的创新来弥补这个缺陷。所以我们在绿色技术上的创新潜力永远不会衰竭。既然我们可以无限制地研究科技能够达到的生物性程度,那么这种可扩展的范围向我们表明,科技本性是亲生命的。从最基本的层面说,技术元素与生命有可能兼容,它需要的只是发挥出那样的潜力。

未来学家保罗·萨夫指出,我们经常将确定的未来愿景与近期前景等同起来。现实中,科技在我们的想象力和能力之间制造令人苦恼的不和谐。电影制片人乔治·卢卡斯对科技的永恒困境作了阐述,我无法想出比这更好的解释。1997年,我拜访卢卡斯,了解他在以往的《星球大战》系列影片中发明的全新高科技拍摄方法。他显示了综合运用计算机、照相机、动画制作和真人动作的必要性,通过这种方法创造连续的电影世界和有层次感的影像,几乎就像在电影中作画。在卢卡斯之后,其他动作片的先锋导演吸收了他的理念,其中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达》中就用到了这种方法。在卢卡斯的年代,他颠覆性的新处理手段达到先进技术的最高点。然而,尽管他的创新技术具有未来色彩,很多评论家却断言,他后来的作品并没有因此得到任何提高。我问他:“你认为科技正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还是更加糟糕?”卢卡斯回答:

如果观察科学和一切已知事物的发展曲线,会发现它像火箭一样拔地而起。我们在这架火箭上,沿着完美的垂直线冲入星空。可是人类的情商即便不是比智商更重要,至少也是同等重??。我们在情感上的无知和5000年前一样,因此从情感上来说,我们的轨迹线完全是水平的。问题在于水平线和垂直线渐行渐远,裂隙的扩大将会产生某种后果。

我认为我们低估了这条缝隙的张力。长期来看,这一点也许可以得到证明:技术元素对传统自我的腐蚀造成的恶果大于它对自然界的腐蚀。兰登·温纳认为生命力量具有某种保护性:“当人们全身心投入机器时,他们自己的生命力会大幅减弱。人类能量和个性的转移掏空了他们的身心,尽管他们可能绝不会承认内心的空虚。”

转移不一定是必然的,但的确发生了。当机器替代人类从事更多的工作时,人类自己往往会减少同类型的工作。我们不像过去那样总是走路,而是让汽车替代我们的双腿。我们不再挖掘,而是使用挖土机。我们不再捕猎,不再采集食物,不再敲敲打打、缝缝补补。除非必要,我们不阅读,不计算。我们正在让谷歌代替我们记忆;只要清洁机器人价格足够低廉,我们就急于将清洁工作易手。工程专业学生埃里克·布伦德用了两年时间像门诺教徒一样生活,他说:“(机器)复制必不可少的人类能力,这也许只会导致两个后果:削弱人类的能力或在智人和机器之间制造竞争。这两种后果对于智人内部有自尊心的成员都是不体面的。”科技逐步瓦解人类的自尊,质疑我们在世界上的作用和我们的本性。

我们可能因此愤怒。技术元素是超越人类控制的全球性力量,似乎无边无际。一些受到广泛赞同的睿智见解认为,人类没有掌握反作用力来阻止科技侵占地球每一寸可触及的土地并建造全球性超级都会--星球般大小的城市,就像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故事中的川陀星或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中的科洛桑星。务实的生态学家认为,还在全球性都会远未建成时,技术元素的规模将超出地球自然系统的承受力,于是要么停止发展,要么崩溃。相信技术元素能够无限提供代用品的富饶论者则认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止文明的无止境发展,因此他们赞成建造全球都会。两种前景都令人不安。

同类推荐
  •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处不在的力、怎样让溜冰鞋一直滑下去、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人体重心揭秘、羽毛和铁块会同时落地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等。
  • 环球水怪之谜

    环球水怪之谜

    本书详细记录了英国的尼斯湖水怪、美国的尚普兰湖水怪及中国的文部湖水怪、哈纳斯湖水怪、青海湖水怪、长白山天池水怪等。从全球的种传说及调查结果来阐述对水怪的理解。书中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使青少年朋友看起来更加形象生动,足使搜奇探秘者和水...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风雨雷电与气象学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风雨雷电与气象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求知文库——濒危的绿色生命

    求知文库——濒危的绿色生命

    本书主要介绍了濒危的绿色生命种类、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贡献等方面的知识。
  • 海之馈赠:海洋资源大观

    海之馈赠:海洋资源大观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渺,奔腾不息,掩藏着多少新奇和奥秘。自古以来,人们迷恋于她那碧波粼粼、鸥鸟盘旋的清丽;钟情于她那风柔水凉、海阔天高的豪爽;陶醉于她那棹声帆影、渔歌互答的神韵;感慨于她那惊涛裂岸、大浪淘沙的气势。面对着这浩瀚莫测、变幻万千的大海,作家妙笔生花,写出千古绝唱;诗人神游八极,为海洋插上幻想的翅膀。万顷波涛尽入画,千里帆影逐畅想。
热门推荐
  • 因恨成爱:虐心少爷放过我

    因恨成爱:虐心少爷放过我

    带着资料回到病房,看着床上躺着的人。这一切是他的错,都是他的错。看见冷沫沫躺在床上,还有身上的伤,眉头紧蹙,好心疼。他不会放手的,虽然,她不是冷依依,这是事实。但是,他觉得如果让她走了,他一定会后悔的!他好像做了一场梦,在梦里,因为误会,遇见了冷沫沫,虽然是梦,可是他不想醒来,他想继续梦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染异凡谱

    血染异凡谱

    异凡谱上记录着一群人的名字,灵犬七斗,神耳庚叔,妖香青衣,双面太行……国仇家恨,山河破碎!在硝烟弥漫,战火高燃的抗日年代,来看他们用满腔热血,谱写了怎样的不朽传奇!碧眸神使,影子冷宁,同时现身北平城!日本人精心布好的一盘棋局,是否会因为他们的到来,变的扑朔迷离?“天是爹,地是娘,老子生来没人养!雪当饭,雨做汤,老子饿的心慌慌!”相依为命的四个孩子,十三年后,又会以怎样的方式相见呢?
  • 月色兮颜

    月色兮颜

    千里梅树林,留你蓝衣覆步戏童年,契你一生,泪尽红尘独步行,不悔你骗我万世真情,只求赔我十万年爱情因果。
  • 仙仙有你

    仙仙有你

    天地将倾,神州沉沦,看主角力挽狂澜,挥手补天阙。
  • 汉明

    汉明

    大明朝的灭亡,原因有很多。那就一个一个地解吧!
  • 联盟之电竞莫扎特

    联盟之电竞莫扎特

    离歌重生回了s6,莫名其妙地成为了qg战队的替补辅助。此时正是春季赛最后时刻,qg战队陷入了连败魔咒,接着又被爆出中野恩断义绝,银河战舰瞬间变成了一艘小破船,而离歌在直播间里也是没少受到抨击。 可是摇身一变成为了首发中单后,惊掉了一地眼球。
  • 儒帅

    儒帅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人类都是同胞,可是人却一直都以内战为荣。这是一个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内战的故事,是一个永无停歇的奋斗史。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人变,心变?亦或己变?实未变,却如已变.时也.势也.人也……
  • 长越仙都

    长越仙都

    群山万壑,迷雾缠绕,那个地方就是大雾的尽头。
  • 僵尸围城:机械起义

    僵尸围城:机械起义

    一个喜欢码字的《使命召唤Online》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