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500000026

第26章 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3)

最后,治学的态度有别。章太炎无论是考证经史还是发明诸子,都与他独特的经世观分不开。在他那艰涩难懂的文字背后,永远都包含着现实的内容。但也正因为过分重视学术与现实的联系,使他的治学难免会受到个人好恶的干扰。胡适则不然。胡接受的是现代学术训练,更容易自觉地信守客观的原则。这一点从他下面一段话可以看得很清楚:

做学问的人当看自己性之所近,拣选所要做的学问,拣定之后,当存一个“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态度。研究学术史的人更当用“为真理而求真现”的标准去批评各家的学术。学问是平等的,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

胡适对传统批判得很激烈,但在考史方面,他从不以个人的好恶歪曲事实,就是明证。胡适会为一种版本、一条材料的发现而惊喜,可一旦结果出来,考据的任务就完成了,他决不愿意再由此引申或比附一些与学术无关的结论。对胡适而言,考证的目的只能是,证明一件史实,或者,再一次验证他的“科学方法”的有效性而已。

章、胡二人治学立场上的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国故”问题的看法。

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知识界发生争执。对立的观点主要有两派,一派主张“保存国粹”,一派主张“整理国故”。后一派视胡适的言论为圭臬,前一派则多以章太炎的主张为依据。如果把这场争论看成是章太炎和胡适的较量,那似乎也并不能算太过分。

甚至,两人关于如何治经和治子的讨论,其实也可以归到这同一个问题下。

章太炎这样解释“保存国粹”的必要性:

为甚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

尝谓治乱相寻,本无足患,浸假至于亡国,而学术不息,菁英斯存,辟之于身,支干灰灭,灵爽固不随以俱澌,若并此而夭伐之、摧弃之,又从而燔其枯槁,践其萌孽,国粹沦亡,国于何有?

说到底还是那个亡国亡种问题!前段话讲于1906年,后段话说于1923年。这期间正是近代社会最动荡的十几年,章太炎对“国粹”的看法并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胡适曾指出:“国故这两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以前用的国粹好多了,其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包括一切。”但这种说法并未缩小两人之间的距离。事实上,章太炎根本无意于在“国粹”和“国故”之间作出区别。

胡适就不担心亡国亡种问题。作为一名忠实的世界主义者,胡适并不为自己传统的失落而担忧,相反他认为,凡是合乎现代文明(西方文明)的东西,就没有理由担心会失掉;而那些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的,即使淘汰掉也不值得可惜。在这种信念支配下,胡适认为,目前的任务根本就不是如何去“保护国粹”,而是先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对“国故”进行一番整理: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必须指出的是,胡适在“整理国故”问题上,表现得相当矛盾。现代学术的训练,使他意识到无论对什么问题都应尽量保持理性和客观,但两种文化的反差又使他对自己的传统从心理上感到厌恶。当他攻击自己的民族是一个“又愚又懒”、“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的民族时,当他说“故纸堆”里有无数的老鬼能吃人能迷人时,这种厌恶之情表现得至为明显。甚至,他竭力表彰乾嘉朴学的方法,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心理补偿的需要。

胡适曾经告诫自己的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应当坚持的是“为真理而真理”的态度,不应当先存一个“有用”“无用”的观念。这种慎重的言辞表明,胡适在对待传统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也曾试图尽量保持一种理性的立场。

可是,这样的例子并不多。更常见的情况是,他把“整理国故”看成了评判历史、重估价值的一种手段:

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文化的真象,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出来,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这是化黑暗为光明,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化神圣为凡庸,这才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他的功用可以解放人心,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鬼怪迷惑。

用“保护人们不受鬼怪迷惑”来说明“整理国故”的功用,很难说是什么客观的态度。由发生在胡适身上的这种矛盾可以看出,在涉及文化传统这个个人情感最易介入的领域,要想保持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是多么困难。

总之,民族主义的情结使章太炎对本国文化充满敬意,他始终相信,本民族特有的东西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普世主义的信念使胡适更多地看到自己传统的不足,他总想把本国的文化溶入到世界的潮流中去。这两种态度实际上也正是文化冲突中最常见的两种情形。只要文化冲突尚存,发生在章太炎和胡适身上的这种情况就可能会一再重复。五

回顾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人们总爱从章太炎和胡适讲起。这不仅是由于他们在世纪初学术界的核心地位,而且更关乎延续至今的学术发展走向。考量历史,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反省现实。

个人认为,对章太炎和胡适最好分开对待。无论是为了考量历史,还是反省现实。

就历史而言,章太炎影响到“五四一代”,胡适影响到“后五四一代”,这本是自然常情。但常情中也有不寻常之处。章太炎出于传统,入于传统,一生反复多端,可他给“五四一代”的启示,肯定破坏大于建设。鲁迅的估计并没有错:“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学术史上还要大。”正是靠反清、诋孔、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斗争的那些言论,使当时的激进青年热血沸腾。“有学问的革命家”这个称号本身就很有趣,“学问”变成了“革命”的修饰语,个中因由不就很值得我们认真回味吗?在某些专门的领域,如音韵、训诂,章氏的影响犹在,但他大量的经世文章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把学术与政治勾连起来,无论是借发挥微言大义还是考证经史,都是属于经学时代的做法。章太炎终究是一位经学家。他亲手埋葬了他竭力加以维护的传统。

胡适的不同处在于,在摧毁一种传统的同时,又积极参与创建一种新传统。无论胡适反对旧传统的言论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有多大,但从学术史的角度看,他的贡献却在于对“后五四一代”的示范作用。他是一位开风气的人物,他那几种“半部”著作都有助于树立一种新范式,尽管未必都是优范式。胡适所代表的这种新传统来自西方,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以理性为指导,着重客观、科学,坚持价值上的中立,并且有一套形式上的规范等等。经过胡适的宣传和实践,经过“后五四一代”的努力,这套规范主宰了中国学术界,至今依然如此。从开新的角度看,胡适在20世纪学术史上的地位远比章太炎重要。

问题还有另外一面。正像任何一种传统一样,新的总会变成旧的。每一种传统都有它的局限。建立在现代文明之上的新传统,有一些基本的假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科学理性适用的范围是否有限定?客观性如何在人文学科中体现?现代化是否一定要斩断历史?民族性能否在现代学术中加以体现?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加以重新检讨。

从这个意义上讲,章太炎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清除掉种族主义的痕迹之后,对民族特性的重视、对民族传统的珍爱,也许可以重新被现代学术所容纳。陈寅恪的那段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近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另外,章太炎对“主观之学”重视、对“直观自得”的强调同样值得我们回味。在那些与个人内在体验相关的领域内,只有不再以客观性相约制,像《齐物论释》这样的深造自得之作才会重新出现。

同类推荐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笛卡尔的智慧

    笛卡尔的智慧

    而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笛卡尔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硕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方法论,笛卡尔认为,方法论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并提出了笛卡尔“方法论”里的第一个内容——“普遍怀疑”。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叙述了“直观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归纳与枚举”等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当一个生命主体降生在大地上,不论是什么样的一个生命,他都有他的角色与任务,而这样的任务是在生命主体不断成长过程中形成并使其为之奋斗的,退一步说,生命本身的存在其实就是最根本的、最初级的价值目标。如果人一旦连这一价值目标也不去认可,那么这样的生命只能谓之为行尸走肉,也就不会再有更多的生命主体的需求与欲望以及价值实现与满足。意志就是脊梁完成这个任务和目标的根本。
  • 原本大学微言

    原本大学微言

    《大学》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宋代以后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文中以“明明德”“亲民”“至善”为纲,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对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做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四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热门推荐
  • 玩转异世之圣尊驾到

    玩转异世之圣尊驾到

    高贵如她,却只愿得一人心。当心爱的人儿离她而去、当曾经“弱水三千只饮一瓢”的梦境被打破……处于这芸芸众生之巅的她,究竟该何去何从?世界很大,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处,曾经的美好瞬间化作镜中花水中月。高处不胜寒,究竟谁才能再次唤醒她心中的温暖,谁才能修复她那颗支离破碎的心……(有点虐,np文)
  • 帝笑皆妃

    帝笑皆妃

    她原本平凡的人生,却因他的出现而风波不断。前辈恩怨,灭国之仇,还有他们之间的感情,究竟该如何取舍。一场极为随意的婚娶,两个人的命运从此缠绕。“对了相公,我想问你一下。你爱我吗?”“现在?还没。”“那你一定会爱上我的!”“如果是你的话,我拭目以待。”“那你愿意尝试了?”“不愿意。”暮色微降。她倚在他怀里,把玩着他的发梢,嗤笑一声问道,“相公你可还记得当年紫荆山中,你对我说了什么?”“为夫不记得了。”“相公你自打脸的滋味如何?”他低声沉笑了几声,看着她的眼睛,满眼宠溺道,“只要是你,被打脸又何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耀世天星

    耀世天星

    漆黑的空间,生长着神秘古树。星穹世界,广袤无比,万族争辉,只为种族的延续,源于灵魂,存于星海,一个天星,光耀一族。混沌现,天灾降。这里没有炫酷的斗气,没有华丽的魔法。只有起源于灵魂的天星。一切精彩尽在耀世天星本书前期可能会让您看不下去您可以选择从第八十五章开始看
  • 逆战之智慧丧尸

    逆战之智慧丧尸

    金战云被国际特战联看中,加入前要在训练营进行一次考核训练,恰好遇到重要的仓储中心失联,总部以这次的事件为考核内容,派金战云去查清此事。结果到了仓储中心才发现,失联的原因竟然是所有人都死于非命,而造成这一切的,竟然是突然出现的丧尸。更可怕的是,这些丧尸不但能力超群,甚至还具有智慧。为了摧毁仓储中心,丧尸们选择了引爆C4,而金战云必须要想办法消灭它们,同时拆毁丧尸们安装的炸弹……
  • 梦瑾月

    梦瑾月

    我知你受人间冷意,我知你身负重任,我知你九五之尊,我知你身不由己。生,我愿站你身后相伴。死,我愿化作你床边烛光,伴漫漫长夜。弘文安好,瑾月安好。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 爱可以不伤

    爱可以不伤

    爱是心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这本《爱可以不伤》围绕发生在都市中的爱情故事展开。著名心理咨询师顾歌,从心理学角度,为渴望爱又不懂如何接近爱和处理好情感问题的都市人,提供了各种面对情感困惑的方法。
  • 霍尔特人

    霍尔特人

    (真的不是中土世界!!!敲黑板) 命运之歌,回想之时,身在何方,然被凝结。那里卡覆灭,世界带来悄然盛歌;多事深秋,独自撑起难言明的幻影。亲手毁灭敌人,才知同时毁灭自己。一切拉开帷幕,难以接受的凯旋,仍旧继续。坚毅与挣扎并存,若是破碎,便当成魔。霍尔特人,其实早已名存实亡。
  • 万恶之王

    万恶之王

    永生不死,万劫避让,谁与我李白首争锋?能随心所欲的活着,才能被称为王者!修行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随心所欲的活着吗?
  • 重生之系统不靠谱

    重生之系统不靠谱

    叶子宁,华夏第一家族的千金,然而,一场谋杀,让她丢了性命。再次睁眼,这是来自末世的灵魂。从此华夏再无叶家千金,有的只是末世重生的叶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