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500000015

第15章 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1)

清初,具有遗民倾向的学者纷纷注解《庄子》,以寄托其隐遁或解脱之志。钱澄之(1612-1693)便是其中之一,他晚年成《庄子内七诂》(与《楚辞屈诂》合编,称《庄屈合诂》),专门发挥个人对庄子思想的理解。由于钱氏是文学大家,曾被尊为桐城派之先导,他的学术贡献反而常为文学成就所掩盖。本文不揣孤陋,仅就钱氏《庄》解之内容,略陈己意,以就正于方家。

一、注《庄》之原则

钱氏之生平,《清史稿·遗逸传》有简略的记载:

钱澄之,字饮光,原名秉镫,桐城人。少以名节自励。……是时复社、几社始兴,比郡中主坛坫者,宣城沈寿民、池阳吴应箕、桐城钱澄之及方以智。又与陈子龙、夏允彝辈联云龙社,以接武东林。澄之体貌伟然,好饮酒,纵谈经世之略,尝思冒危难立功名。阮大铖既柄用,刊章捕治党人,澄之先避吴中。妻方赴水死,事具《明史》。于是亡命走浙闽、入粤,崎岖险绝,犹数从锋镝间,支持名义不少屈。黄道周荐诸唐王,授吉安府推官,改延平府。桂王时擢礼部主事,特试授翰林庶吉士,兼诰敕撰文,指陈皆切时弊。忌者众,乃乞假间道归里,结庐先人墓旁,环庐皆田也,自号曰田间,著《田间诗学》《易学》。澄之尝问《易》道周,依京房、邵雍说,究极数学,后乃兼求义理。其治《诗》,遵用《小序》首句,于名物训诂、山川地理尤详。自谓著《易》、《诗》成,思所以翊二经者而得庄周、屈原,乃复著《庄屈合诂》。盖澄之生值末季,离忧抑郁无所泄,一寓之于言,故以庄继《易》、以屈继《诗》也。

由此传,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澄之早年即有用世之志,积极参与党社活动。当清兵南下时,又奔走闽粤,从事抗清大业。及事不可为,乃返回乡里,隐居著述以终老。所需补充的是,钱氏发妻之死,并非由于党争,乃因清兵而亡,同时失去的还有一子一女。他的返乡,也不是简单的“乞假间道归里”,而是与永历行朝失散后不得已的选择。一组六十四首的《行路难》细致地刻画了他返乡路上所经受的种种艰辛和凶险。对澄之而言,满人所带来的,不仅是国仇,而且还有家恨,这当是他后来选择隐遁的最主要原因。

钱氏之著述,《田间易学》、《田间诗学》皆收入四库,《庄屈合诂》见于存目。《四库提要》对澄之的经学成就评价颇高,如称其易学:“其说不废图书,而以邵子先天图及河、洛二图皆因《易》而生、非《易》果因此而作,图中奇偶之数乃揲蓍之法、非画卦之本,持论最为平允。故卷首图象虽繁,而不涉支离附会之弊。”称其诗学:“持论颇为精核,而于名物训诂、山川地理,言之尤详。”

对《庄屈合诂》,《提要》则有如下的评论:

屈原之赋,固足以继风雅之踪。至于以老庄解《易》,则晋人附会之失。澄之经学笃实,断不沿其谬种。盖澄之丁明末造,发愤著书,以《离骚》寓其幽忧,而以《庄子》寓其解脱,不欲明言,托于翼经焉耳。

《提要》此说,影响甚大,《清史稿》小传即据此立论。就意识到《庄屈合诂》乃有为之作,四库馆臣实已触及钱氏之微意。从极力表彰屈子之气节,到大谈庄周之至性,钱氏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尽在不言之中。但是,如果把该书完全看成是借题发挥,那就未免过于捕风捉影。姑毋论以老庄解《易》是否纯属晋人之“附会”,但从钱氏自己的言论看,他对借《庄子》发挥己见的做法也是颇有微辞的:

余少时好读《庄子》,见郭子玄注,苦不得其解。有示以林希逸《口义》者,览之略有端绪。友人曰:“此训诂之学也,读《庄子》岂宜作如是解?”于是益求所谓能为《庄子》之解者而究心焉。而为二氏之学者,皆谈《庄子》。禅家以其得宗门之旨趣,道家指为有丹经之秘言,其说皆近似之,而吾不敢信也。则又有谓三圣人之学本同,其解《庄》也,取三家语句之相似者,影响印合,又不深畅其旨,但略一拈提,使人自悟,是不过借《庄子》发摅己见,以自成其一家之言,于《庄子》实未解也。

钱氏读《庄》初由郭象、林希逸入,后在友人建议下,乃泛滥于二氏之《庄》解。他既已发现,不论是参以佛理、丹道,还是用三教相互印合,都未能真正了解《庄子》,那么他自己注《庄》,断不会循此旧途。换句话说,钱氏之注,实乃相信庄子之意真当作如是解,决不仅仅是“寓其解脱”、“托于翼经”而已。用钱氏自己的话来讲,这就叫“要是释《庄》,非自立说也”。

钱氏之书取名为“诂”,也是基于同样考虑:“吾之解《庄》者屡矣。晚年,少有所进,乃尽废前解,而为之诂。盖真见世之所谓能为《庄子》之解者皆妄耳,故宁为训诂也。”

必须提及的是,钱氏对“训诂”并无好感。他曾明告好友方以智:“吾人读书,观大义而已。……至于器数之末,诂释之烦,点画之细,世自有窜句博物之徒。”他批评“训诂之学”曰:“若惟言之是尊,毋敢略出己见,疑者缺之,未详者置之,惟通其章句而已,是训诂之学也,是以无我之弊流为训诂。”在解《庄》时,钱氏仍然“宁为训诂”,只能说明他对流行的肆意攀援之做法十分不满。

钱氏曾论及注书与著书的区别,最能代表他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

甚矣,注书之难,难于著书也。著书者,欲自成一家言耳,其有言也己为政。注书者,己无心而一以作者之心为心,其有言也役焉而已。故曰:著书者无人,注书者无我。然自孔子《系辞》以来,如郭象之注《庄》,王辅嗣之注《易》,旁通发挥,往往出于古人意言之外,亦何尝不用我也?曰:非我也,古人之意之所在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著书立言,标准在己,故心中可以无人。注书则不同,注者服务于所注之书,自己无心而以作者之心为心,是谓无我。但是,无我并不意味着固守章句而已,还必须追寻作者的言外之意。就此而论,孔子之《系辞》、王郭之注解皆可称为无我之作。

既不愿以己意进退古人,又不想落入虫鱼饾饤之途,只希望设身处地,以意逆志,由七篇之脉络上探庄生立言宗旨及言外之微意,这大概就是钱氏注《庄》之初衷。

二、“前人所未发”

《庄屈合诂》成书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作者时年74岁。其中《庄子内七诂》只注内七篇,首列郭象及各家注,次及自家之“诂”,分章悉依焦竑《庄子翼》。每篇末尾有“总诂”,概述全篇之大意。此书完成之后,钱氏曾多方活动,希望能够刊行。直到五年之后,才由徐乾学赞助,与《田间易学》、《田间诗学》一同付梓。其间数年,钱氏与友朋通信,反复提到该书有“发前人所未发”之处:

弟不能闭户而能塞耳,于追呼啼号中,了得《庄屈合诂》一书,自谓能发前人所未发,因小儿久病,无人脱稿,末由寄览也,怅怅!(《与左霜鹤》)

《庄屈合诂》到家始能脱稿,颇觉发前人之所未发。(《与李屺瞻》)

今春了得《庄屈合诂》,此十数年盘纡胸中之物,幸已脱稿,颇觉发前人所未发。(《与某》)

弟于去冬穷愁之中,又了得《庄屈合诂》一书。此书属稿数年,今始卒业,自谓无复疑义。(《与徐方虎》)

这些书信虽有推售之嫌,但未尝没有个人的自负在内。钱氏自己并未说明创见何在,但综合全书(《庄子内七诂》)来看,其大要则在“《庄》本于《易》”一语:

自庄子以《诗》、《书》、《礼》、《乐》及《易》、《春秋》列为道术,后遂有“六经”之称。而其称《易》也,曰“易以道阴阳”,则一语已抉其奥矣。吾观其书,其言内圣外王之道,则一本于《易》。夫《易》之道,惟其时而已。庄子以自然为宗,而诋仁义,斥礼乐,訾毁先王之法者,此矫枉过正之言也。彼盖以遵其迹者,未能得其意;泥于古者,不适于今。名为治之,适以乱之。因其自然,惟变所适,而《易》之道在是矣。

钱氏认为,易道之核心在“时”,庄子“因其自然、惟变所适”的主张恰恰就是重“时”的表现,所以归根结底,庄子之学只不过是易理的进一步发挥而已。

钱氏出身易学世家,又曾问《易》于黄道周。其在易理方面的造诣,颇受时人的推崇。方以智编订《周易时论》,澄之与有功焉。天界觉浪道盛则把易学方面的质询转送澄之作答。钱氏六十岁时著成《田间易学》,以朱子《本义》为主,兼容义理和象数两方面。在这部书中,他对“易道惟时”曾有系统的发挥:

乾元统天,无终无始也。无始而万物资始,时至则然也。“大明终始”,明其终始皆时为之也。

时至而事起,圣人因时以制器

亢,岂惟伊尹之放桐、周公之负扆哉?孔子亦有时而亢,诛华士、却莱夷、堕三都,当其时,宁知有得丧存亡耶?盖责任不在己,当潜则潜;责任在己,当亢则亢。若当亢而思潜,将宋陈宜中之占城不返为高蹈乎?亢之时,一有知退知丧知亡之心,便失其正矣。

“趋时”本为《易传》“爻位”说的一种,主要意思是,卦象之吉凶因所处时机而不同。钱氏则把它推广开来,说明一切事物皆因时而动。他甚至认为,易道无超出于“时”者:“易之道尽于时”。“时”如此重要,对人来说,知“时”便成为关键。当亢则亢,当潜则潜,否则极易失其正道。

“时”的基础在于“变”,没有“变”就无所谓“时”。所以,趋时必须明“变”。钱氏云:

惟变而后其道徳和以顺,不变则反成乖戾也。惟变而义以理,不变则不能各得其宜也。穷理者,穷其变也。尽性者,尽其变也。至于命,则一任其自然,变而不知其所以变也。

《易》者,变易之学。只有变易,才能实现道德和顺,万物各得其宜。因此,“穷理”也好,“尽性”也好,“以至于命”也好,说到底,不过是穷变、尽变并安于变而已。

“安于变”就叫做“因任自然”、“顺其自然”,而天地万物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

乾本乎气之自然,故易。坤因乎乾之自然,故简。

万物固已自然,圣人又何事焉!圣人犹为之领袖耳。虽然一切制作,不过顺其自然。

“自然”本是道家之术语,由王弼引入《易》注,一方面借以说明天道之自然而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倡一种因循无为的人生观。钱氏显然受到了王弼这种做法的影响。所不同的是,钱氏并不以为“自然”得自于道家,而是易学本身就包含的内容。在这个前提下,他并不认为引证老、庄之言有什么不妥:

天下之理,非吾一人可以尽知尽能也。有不知而后无不知,有不能而后无不能。庄子曰:“万物固已自然,圣人又何事焉!”因其自然,又宁有不知不能者哉?易简之得,亦得其自然而已。

老子云:“天地之道,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此鼓万物之说也。吾尝有诗曰:“惟此中虚处,万化由之萌。槖籥空无有,鼔之风辄生。设有一物在,元化岂不停。”是知富有日新之徳业,皆自无中出,故曰“生生之谓易”。生生者,无中生有也。有之以为生,则生有时而息矣。

所可异者,钱氏竟以“无中生有”解释《易传》之“生生”。宋儒张载,攻驳老氏,正谓其虚气相隔,体用殊绝,不识有无混一之常。小程子亦云:“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不知钱氏当何以自解?

要之,澄之对易理的了解,本有取于道家之学。虽然他自己未必意识到,或未必愿意承认,但这已经足以让他在《庄》书中发现大量与易道相通之处:

成即有毁,毁以为成。治极必乱,乱以开治。春夏之蕃孳,秋冬之凋落,相代实以相因。《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其变,使民不倦”,因之而已。

这是解释《齐物论》“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章的。庄子之大意在说明“道通为一”,钱氏则注意到其中含有变化的观念,故以易道的变通说释之。

大易有四象,分阴分阳,而阴中有阳焉,阳中有阴焉,是谓阴阳老少。禅家本之为四料简,庄子于是中见非,非中见是,亦此四法。

《齐论物》主齐是非,故曰“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钱氏却从中看出《周易》四象的影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如是中有非,非中有是。阴阳之互涵酷似是非之无端。

太极即在阴阳中,离阴阳无太极也。儵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舍儵忽无浑沌也。儵忽欲凿浑沌之窍,岂别有浑沌可凿乎?亦自凿耳。

这是解释《应帝王》中“浑沌”寓言的。在庄书中,“浑沌”本代表着质朴和无为,钱氏则依照易理,更进一层。浑沌如太极,儵忽如阴阳。浑沌就在儵忽之中,离开儵忽别无所谓浑沌,正如太极即在阴阳之中,离开阴阳别无所谓太极。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要算关于“时”的讨论:

《易》之道尽于时,《庄》之学尽于游。时者入世之事也,游者出世之事也。惟能出世,斯能入世。即使入世,仍是出世。……七篇以《逍遥游》始,以《应帝王》终。谓之“应”者,惟时至则然也。又曰:“应而不藏”。此其所以为游,此其所以逍遥欤!

“时”者时机,“游”者无待。知时机者,方能进退有度。无所待者,方能超越世间是非利害。以无待之心,应时而动,即为逍遥之游。

天地之道,尽于六气。六气之辨甚微,当其时则谓之正。乘正以御,犹乾之“时乘六龙以御天”也,无往而不顺,故游无穷而亦无待也。

引入“时”后,代表至人精神境界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就和乾卦的“时乘六龙以御天”一样,乃是“应时而动”的别称。

既有得于大宗师,则生可也,死可也,富可也,贫可也,匹夫可也,帝王可也,时至则起而应耳。庄子所谓“缘于不得已”也。其应帝王,亦不异其所以为匹夫者,内圣外王无二道也。

“应时而动”,则一切皆自然而然、不得不然。时生即生,时死即死,时贫即安于贫,时富即安于富。该做匹夫时为匹夫,该当帝王时为帝王。如果生时求死,死时贪生,贫时羡富,富时爱贫,皆为不知时。钱氏特别指出,如果不知时,潜亢异用,那么不仅不足以知庄子,甚至还是“庄子之罪人”:

吾尝谓庄子深于《易》,《易》有潜有亢,惟其时也。当潜不宜有亢之事,犹当亢不宜存潜之心。而世以潜时明哲保身之道,用之于亢时,为全躯保妻子之计,皆庄子之罪人也。若庄子适当其潜者也,观其述仲尼、伯玉教臣子之至论,使为世用,吾知其必有致命、遂志之忠,为其于君亲义命之际所见极明耳。

潜者隐遁,亢者用世。潜亢各有其时,该隐遁时即隐遁,该用世时既用世,是谓知时。具体到庄子来说,因为适当其潜,所以只好以藏为用。庄子并非不能用世,由《人间世》之致命遂志,可知庄子用世之道甚精,与儒家圣贤“致主泽民皆本之正心诚意之学,无以异也”。相反,那些本当用世之时,却出于全躯保妻子之私心,而行明哲保身之道者,才是“庄子之罪人”。

同类推荐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为国学经典,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突出故事的可读性,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跋,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或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悉心品味这些经典故事,就像搭乘了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虚空浮华的彼岸……如果你想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就请翻开本书吧。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代表作,《传习录》一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部分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
热门推荐
  • 鶗鴂先生

    鶗鴂先生

    陈安上辈子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是却拥有个不普通的大脑,出于没有人指导,他越活越迷茫,眼看着大学即将毕业之际,因为意外,再次睁眼的竟然变成了个奶娃娃...这辈子,天时地利人和,他会有什么变化,这个时代又会因为这个来客,发生什么变化呢?本文男主视角,文风慢热,不考据,望各位大大们多多担待
  • 快穿之复仇千金变身记

    快穿之复仇千金变身记

    沐韵染在外公去世后,绝望了,这个只有二八芳龄的女子意外收获BT系统一枚,【亲亲:(系统)作者君,你怎么能这样呢?你忘了是谁.....作者:闭嘴(⊙x⊙;)】为了挽回一切,她签下了不平等条约,可这个死缠烂打的男人是谁?“老婆,等等我”某男“滚,谁是你老婆。”韵染“咋们房都洞了,你怎么能赖账了呢”某男......(这本书是我的处女作,我只会在像暑假这种长假才会更,所以先向读者说一声抱歉)
  • 少仙都市修真记

    少仙都市修真记

    仙界少仙伏万陌经历一劫,误入现代都市,一切从废渣开始……“伏万陌,你今天给女友洗袜子没有呀?废物!给脑梗的未来岳父倒尿盆没有?废物佣人!”,“伏万陌,你的衣服都成古董了,还舍不得买新的?你借的一千元高利贷,已九个月了,还没还上?真是的!”,“伏万陌,你考试又是十五分,废物!”,“伏万陌,给老子擦擦皮鞋,这次就放你一马!”“叶玉妃,你虽漂亮,却穷得一塌糊涂,你配不上伏万陌,只要你离开他,本小姐给你三千万元!怎样?”“什么土豪,战神,少爷,妖人黑枭,我伏万陌让你们统统败倒!不过,叶玉妃,叶大美女,我要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侍奉你一辈子!”看少仙如何玩转现代修真社会……
  • 权宠悍妻:我家王妃不好惹

    权宠悍妻:我家王妃不好惹

    重生归来,再不依附任何人,步步为营,精心谋划,然,当权倾天下,却早惹上无赖霸王离亦城。小娘子,你挖坑埋人,我清扫战场。终有一日,她连他也一同埋了。他爬起来,小娘子埋得好,本王其实也挖了一个大坑,于是,她与他滚到了另一个大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和恐龙有个约会

    我和恐龙有个约会

    一个人类,一头猿猴,一个时代,袁望该如何用一个猿猴的身体在恐龙时代生存下去。
  • 凤临天下之倾城外交官

    凤临天下之倾城外交官

    钟离长惜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她无疑是合格的,在人生二十多年的历程中,时刻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然不幸身陨。西铭国帝女钟离长惜,容颜无双,倾国倾城,却无法修习灵力,虽为唯一帝女却饱受白眼。不堪忍受羞辱愤恨投江而亡。从而迎来了21世纪最美外交官的强魂入驻。面对日渐衰败的国家,疼爱自己的双亲。开启逆天天赋,习灵力,修剑道,获传承。一路结交各路美男才子,在四国鼎力时期,开启盛世外交,最终一统天下。且看一代外交官如何在异世风生水起,凤临天下!
  • 开局成为一个废物

    开局成为一个废物

    林柯一睁开眼发现自己穿越了。但是剧本不对啊,我穿越怎么成了废物?可老子没有婚约啊。在这人均天赋都是天才的大陆,我怎么办?在线等,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霜冷沙洲

    霜冷沙洲

    凌国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统治了四百二十年,和任何一个统治王朝的经历相同,它早已耗尽了自己最为辉煌的岁月,由盛转衰,像一个暮年的老人,苟延残喘。凌霜,出生于凌朝四百二十年霜降那一天,父皇凌霄赐她这个凌国长公主“霜”名。由此,拉开了故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