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78600000049

第49章 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电视的三维空间——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1)

■受访者:尹鸿

采访者:杨乘虎

本次接受采访的电视艺术理论名家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尹鸿教授。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主任,尹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横跨了媒介批评、影视传播,先后主持了“中国电影发展战略”、“十一五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发展规划”等多项战略研究项目,担当着多项国家级广播影视奖项的评委和多家电视媒体顾问,参与了数百部集电视节目和若干电视栏目的策划。尹教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了中国影视的产业化进程,是当今中国影视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

电视媒介的定位与功能:三位一体·公共责任·媒介服务

杨乘虎(以下简称“杨”):岁末年初,是人们对中国电视进行又一轮总结的时刻。以往更多的是内视观点,从电视内容生产的内部构成来进行微观的扫描,现在人们更倾向于从外视观点,从文化的视角、产业的观点、消费的层面来宏观地考察中国电视运行的实践。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是快速升温的一个关键词,如果我们把“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电视”作为一个基本框架,那么从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层面来考察中国电视的生存现实,会勾画出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尹鸿(以下简称“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中国电视文化经历了从宣教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特别是在90年代末期,由于各种传媒之间的激烈竞争,各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激烈竞争,也由于处在特定历史状态中的电视消费群体的娱乐需求的增加,电视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所以,谈及近二十年中国电视最重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电视从传统的单一的喉舌性质的新闻媒体拓展为一个功能更加丰富的大众媒体,功能上的多样性和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功能方面的多样性,表明电视不仅是新闻媒体,知识信息教育服务的媒体,还是娱乐媒体,一个老百姓共享生活情感和故事最有效的平台。

这种前提下,中国电视媒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三位一体”的定位。它首先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我们鲜明强调的第一功能。同时,随着创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媒体被要求开始承担更多的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尤其是电视媒体,因为在中国它是使用最方便、覆盖最广泛、使用成本最低、最大众化、最方便接受的媒介,因此它承担着大众公共服务的功能。第三个功能,电视节目同时又是一种需要进行商业运营的精神文化产品,承担着非常明确的商业功能。

杨:这三种功能在国外是由不同的电视台承担的,分工很明确。商业电视台承担着市场功能,公共电视台承担服务功能,政治功能由政府媒体承担。

尹:没错。但是中国的电视媒体同时承担着三种功能,受到三种力量的支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社会阶段、社会状态下,三大支配性力量的调整、博弈,导致了中国电视发展的曲折变化。这样,中国电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也就无法保持一条直线,改革步履维艰,很难形成一个线性积累的发展状态,呈现出一种断裂性的演进格局。

理论上说,如果三种力量相对平衡,功能区分相对清楚,即使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有偏差,基本上可以寻求到一条妥协和共赢的道路。但实际上,这种状态很难达到,左右摇摆的情况会很多。比如说,我们有时候会过度倾向于控制,过度倾向于价值观的保守,过度倾向于对社会多元性价值观的排斥,对西方文化的排斥。但是在某些时候,当市场力量强大的时候,它又会过度地走向娱乐,冲击社会道德的底线,甚至可能形成对社会共同价值的挑战。而每一次纠偏,都可能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正来反去,却很难形成“合”的力量。整体来看,中国电视的改革不是在走平衡调和之路,常常在两极之间摇摆,这自然给中国电视文化带来重大影响。

杨:显然,三种力量不可能平分秋色,必然根据社会运行状态此消彼长,相互制衡,由此而促成电视文化的发展历经了鲜明的主题:意识形态——社会反思——娱乐消费。

尹:来自政府、公民社会、市场的三个主体有着不同的立场与需求。一方面是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媒介第一属性,电视要时刻确保舆论导向、文化安全;另一方面是带给电视最大的利益诱惑的市场,这两头都不能松懈。所以电视台最重要的两个衡量指针就是:第一,违不违背喉舌功能;第二,收视率如何。在收视率趋向之下,广告是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广告商不仅看重收视率的数字,更看重收视率的质量,收视人群是要有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的。按照这种商业逻辑,电视就有可能从为大多数人服务发展到向为金钱服务,为有购买能力的人服务,没有购买力的人就会成为不被媒介服务的人。

事实上,没有购买能力的人是最需要媒介服务的人,他们却往往被排斥在媒介服务之外。结果,由于得不到市场支撑也得不到政府的资助,公共服务成为中国电视功能中最弱的一环。所谓的公共服务,应该是对所有人的服务,不论他有没有消费能力,无论他是不是市场当中的强势群体,甚至不论他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电视要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这本来是电视作为最大众、最廉价的公共传媒必须承担的公共责任,但是我们的传媒丢弃最多的就是公共责任。因为承担这个责任不能给它提供经济回报也不能得到政治回报,政府也没有提供充分的政策保障与行政支持。

杨:在开路频道时代,这种功能上的预选性可能会比较隐性地体现在传播内容的选取与趣味的表达上。我们可以设想,当闭路付费频道更多的意味着电视不再是免费午餐的时候,高质量信息内容的电视收看演化成一种更具市场意义的对象化服务的时候,如何保证电视为社会大众提供平等的、理性的、多元化的信息文化服务?显然,相对九亿农民观众,电视似乎更愿意博得三亿城市观众的青睐,因为影响力不能替代购买力。这种偏向是一种商业逻辑,是对市场和大众实施的一种概念偷换。

尹:就是偷换概念,说为市场服务就是为大众服务。其实大众远远要比市场包容得大。那些没有接受媒介服务的人,恰恰是没有机会在媒介上表达自己心声的人。举例说,中国那么多电视频道,有几个频道是为广大农民、农业人口服务的呢?农民是最信息不对称的群体,也是最需要信息服务的群体,城市人群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信息,农民接受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电视。我们应该反思,在电视节目生产量如此巨大的今天,为什么还有声音说中国电视浮躁、浅薄,甚至是弱智?因为中国电视没有在社会文化中起到一个理性建构文化信息环境的职责,我们的社会需要真正的媒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但是中国电视还没有建构起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资本管理和服务模型,因此,在文化层面来说,中国电视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

文化的一元与多元:媒介霸权·文化生态

杨:在我国影视产业的蓝皮书中,“公共影视服务”被作为关键词多次提到。于是现实中娱乐大众自然就被理解为服务大众的题中之意,再加上娱乐节目快速搅动的利益循环和可观的回报,娱乐节目成为电视产业化的标志,娱乐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与文化工业携手打造新的电视文化霸权。

尹:从理论上讲,娱乐、娱乐性本身并没有问题,娱乐是媒介的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由于过去我们抑制电视的娱乐功能,现在被释放出来了。但是,当娱乐节目越来越滑向社会平均公共道德水准之下,出现所谓低俗、庸俗的趋势,而且又越来越紧地捆绑上文化工业的生产链条的时候,娱乐节目很可能因为其经济利益的诱惑在市场机制的操纵下而成为一种新的霸权文化。它将平均化的文化趣味作为主流的甚至是唯一的文化趣味,它迎合的是文化公民“最低的共同文化”或者“最低的大众素养”,它甚至也排斥包括精英文化、边缘文化、前卫文化,甚至现实主义文化在内的所有其他非平均化的文化理想和文化需求,这是以大众名义所施行的另外一种一元化****。这种****的结果,不仅意味着大众中的许多成员的文化诉求被否决,而且也意味着文化的多元格局被破坏。我们只有一种平均化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状态中,文化失去了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大众也失去了获得丰富多样的文化营养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只有一种宣泄性的、游戏性的娱乐文化,而我们认识现实、把握现实、批判现实的精神需求,我们从文化中获得知识、智慧、思想的精神需求,我们体验那些永恒的审美经验的精神需求都将被忽视和否定。

杨:以多元性和多样性作为本质属性的电视文化生态,其合理构成确实如同人类的膳食结构。如果说,宣教文化的一元时代给予了人们过多的意识形态性,过多地强调了理性主义;那么,今天的电视娱乐文化则是刺激了感官的泛体验,放纵了感性主义,这种一元时代同样是对人类精神的“弱智化”。

尹:当娱乐节目将文化、爱情,包括一切神圣和不神圣的东西进行消费化、商品化的时候,娱乐节目本身的游戏化构成了一场对文明的挑战。正是由于娱乐节目经济效益的本质,它才最有可能被文化工业生产为一种霸权文化,一种垄断产品。于是,不仅是那些脱离大众平均文化消费趣味的大量的大众的文化需求被剥夺,而且也意味着那些处在平均消费趣味线上的大众也将只能得到一种唯一的文化营养,造成一种文化的偏食,就像我们只能得到一种食品、一种维生素一样,必然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当电视只提供一种满足的时候,会助长需求的畸形发展,这就必然导致电视文化片面性、极端性。

杨:当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体验的日常化的最主要媒介时,当电视文化生产过度、过剩时,也就难免出现美的泛化和审美的泛滥,导致审美疲劳,甚至审美暴力,这样的潜在危险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加剧电视文化霸权的片面,这是需要进行审美文化反思和批判的。

尹:我的理解,中国电视文化,不应该仅仅是一种被平均化、单一化、模式化的“大众”的文化,而应该是一种多元的丰富的现代文化,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它不仅要满足受众宣泄、松弛、好奇的娱乐性需要,它也要满足人们认识世界、参与社会、变革现实的创造性需要;它不仅要适应受众已经形成的主流电视观看经验和文化接受习惯,而且也要提供新鲜、生动的前卫和边缘的文化经验以促进人们的文化接受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素质的提高,电视文化的多元性将不仅是一种公益需求,同时也可能成为一种产业需求。这一点,在国内外的文化产业运作中,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经验。

杨:正是文化的差异和多元,才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原动力和广阔的空间。不过谈及这一点,我们总是不免尴尬。这些年来,国外主动接受的中国电视文化产品与我们力主向外传播的内容常常有所差异。

尹: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很强,可以说是全球最活跃的一个市场。从理论上讲,这样一个市场足以支撑起庞大的内容业,但实际上大家都急功近利,鼠目寸光,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内容生产方要保证顺利回收每一次战术性投资,而不是战略性投资。同样是为了保证投资的回收,我们不培养人才,揠苗助长,就出现了资源、人力资本、题材上的竭泽而渔,没有规划性和长远的眼光。这就导致我们在对外进行文化传播的时候,主动性降低,被动地迎合市场,包括迎合海外市场。我们的电视文化产品中之所以大量出现权谋文化、宫廷文化,主要因为海外市场将这些内容作为一种“东方主义化”的中国的差异性文化产品来接受。而我们不愿意冒险,或者说没有能力去改造这种接受,只能被动地迎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只能提供什么。其结果可想而知,我们想传达的东西传达不了,想建构的东西建构不了。

杨:跨文化传播也是一种文化的竞争,同样需要具备战略的眼光和创意的智慧,需要善意地学习类似韩国这样的国家,系统制定符合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传播的文化战略。

尹:如何提供更具创意的、高品质的娱乐产品,提供更健康的娱乐文化享受,这是娱乐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文化行业正在经历的变化。怎样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怎样更好地引导世界认识中国?怎样去帮助电视观众认知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是电视在与社会、与社会中不同的大众群体进行沟通、协商中,才能得到解决。

创意的瓶颈与突破:选秀风·差异性传播·大片时代

杨:当前,中国电视的生产与传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是,大量的节目从内容到形式,栏目从定位到风格,甚至完全不同的频道之间,都严重地雷同化、同质化,电视传播所创造的审美体验不再独特,不再陌生,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

同类推荐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优秀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阵地。 本书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省一级和地方高等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四编,选录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的论文。
  •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学术界所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科学和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契约”。因此,“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就成为了国际学术界和国际知名大学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 美国人的性格

    美国人的性格

    本书是著名学者费孝通的经典名作,包括了《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三部分内容,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区别,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分析了美国人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美国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作用,有利于加强我们对我国和平崛起及东方文明的重建的思考。
  • 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现阶段,空间正在超越时间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国正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是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城市化深度不足与城市蔓延问题已然出现和发展,城市空间的公平与公正问题不断凸显。本书以中国城市化为背景,从探讨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空间共性问题开始,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机理与外在途径,探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与城市空间极化的经济与制度成因,实证分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状况,研究中国城市空间问题的实质及其影响。为实现中国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想的都市圈与城市空间形态是有机集中与有机分散的,形成大集中与小分散的空间结构。应当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与尺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内生化,改革中国相关制度,推进深度城市化,才能使得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生产保持对称状态,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空间正义。
热门推荐
  • 落水长安

    落水长安

    他叫做时引,以时为引,陌路红尘,纵横交错于世间,回首一瞬,不过咫尺天涯,只愿她一世长安。他为她赔上一身修为,只为换她只身周全,一生安康。他说,天下又何妨,我只要一个长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修情缘

    灵修情缘

    在张青秦昊事业、爱情双丰收之际,命运的一道晴天霹雳降临。生物学界的两位最年轻的博士,新婚后,被神秘的古书红月带到奇幻的凌霄大陆!凌霄大陆是灵修者们的世界!奇异的物之灵赋予人们灵修的力量。看学霸女张青,如何在凌霄大陆开辟出一条灵修的逆袭之路!再遇腹黑男秦昊,看二人能否在异世再续前世姻缘?挽回前世遗憾,将宠爱甜蜜进行到底!灵修的魅力,命运的安排,家族的残酷,亲人的温暖,权利的斗争,身世的疑团……一切,将一一展开!光明与黑暗,交相辉映!凌霄大陆,灵修的世界,一起颤抖吧!
  • 系统之末世人皇

    系统之末世人皇

    灵气复苏,末日爆发,丧尸横行,人类危急,陈风得到第四纪修仙者文明制作的系统,杀丧尸,得晶核,教功法,带领人类不断变强,傲立于星空万族之巅。“不虐主”星空中,陈风看着越来越繁华的地球,欣慰道“小元,玉皇大帝说的佳丽够了没有?”“还差三个就够三千之数了”“婉儿不知道吧?”“一清二楚!”(不后宫!)
  • 烧包的幸福生活

    烧包的幸福生活

    罗良没有梦想,如果有,那便是将所有天鹅全部吃下!于是凭借一身“雕虫小技”,他开启了热血而香艳的烧包之路!不管是毒枭女皇还是冷艳警花又或者是巨富千金,只要是天鹅,这烧包都要全部吃掉!
  • 美女总裁的妖孽高手

    美女总裁的妖孽高手

    当一个来自地球的百战老兵,摇身一变成为某娱乐公司高冷女总裁的施舍对象时,他的生活应该是多灾多难的!可是,谁也没料到画风既然是这样的:“老板,虽然我这辈子都可能是你的人了,但是我卖艺不卖身的,你可不要乱来呀!”“天哥,只要你帮我写首歌,人家以后就是你的了!”“薛少,今晚八点,我跟姐姐在酒店等你,不见不散哟!”……对于前世只会战斗,根本不会谈情说爱的薛天而言——三千敌人好杀,女人着实难搞!“喂,幺幺零吗?我要找警察……”
  • 折莲寄江北

    折莲寄江北

    一场车祸,唐氏集团董事长变成了植物人。 肇事者是孟家十五岁的纨绔公子孟青云,唐家震怒之下,孟青云进了牢房,孟家从此一落千丈。 两年后,唐江北还未醒来,孟家只能把养在乡下小镇的三小姐送入唐家冲喜。
  • 微型狂潮

    微型狂潮

    蔚蓝色星球上的人类忽然间缩小,故事从此开始。人类再也没有资源危机,没有土地住房危机,没有饥荒的危机,没有人口压力的危机等等。但是人类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被人类忽略的其他生物的致命威胁和挑战。请大家多多支持西瓜!
  • 快穿渣男洗白论

    快穿渣男洗白论

    杨正是时空局的工作人员,由于人间太多的女生受到渣男的欺骗,杨正进入人间洗白渣男,改变女主的人生。暂定故事:重男轻女凤凰男(完)青梅竹马妈宝男(完)没有担当出轨男(完)薄情无义狠心男(完) 心怀天下绝情男(完) 末世无情未婚夫(完) 网游世界(完) 七十年代(完) 娱乐圈(完) 不要做舔狗(完) 带着系统的男作家(完) 你好,哥哥(完) 将军(完) 我是外星人?(连载) ……
  • 无限中的人生

    无限中的人生

    这尘封隔世的古堡中,文字是由他心血而滴成的图画。每一日,每一日,都有稿纸在空中飞舞。日复一日,他就在这这里书写着生命的颂歌,当纸张日渐丰厚,房间也终于被文字填满,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放眼看着窗外,那里四季已过,秋冬依旧,与窗内的这边仿佛是两个世界。梦,遥远而美好的梦。从年少时起,人就做一个童话般的梦。然后,他拿起了一支笔,但拿起笔的同时,他也仿佛被笔施加了魔咒一样。从年少到头发斑白,他一直在书写着一个故事,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现在,他终于可以停下手中的笔,从那个童话般的魔咒中解脱出来,深深的看了一眼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