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78600000033

第33章 大戏剧:作为视听艺术的电视剧发展观——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华斌教授(2)

大戏剧:视听特性和艺术个性

杨:对于影视剧来说,视觉是它的第一优势。创作者追求“好看”,观众衡量一部作品也用“好看”,但创作者提到的“好看”是视觉意义上的,观众的“好看”则更多的是围绕作品的感染力。这中间是否有一个盲区,彼此在这里误读了对方的意图。

周:片面强调影视剧的“视听”特性,那叫舍本逐末。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我认为戏剧就是一种视听艺术。所谓“视听”,它直接刺激受众眼睛和耳朵,不是头脑,它不是理性的,是感性的。但是“戏无文不远,戏无理不深”,“文”和“理”强调了戏剧作为艺术,走出粗糙的、质朴的、直白的状态,是由普及到提高的一条必由之路。

反观广场戏剧、厅堂戏剧、剧场戏剧这几个发展阶段,广场戏剧的视听,只能是一看而过。艺术的魅力无从谈起。只有当它有了文学根底的时候,它才从感官上升到观众的头脑;加入了理性的东西,意蕴的东西,它才会入心入肺,流传久远,这才是好戏剧,才形成一个个经典作品。而且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艺术水准也越来越高,所以戏剧本身是一个精美化的过程,艺术化的过程,心灵化的过程。电视剧既然是以戏剧作为本体的,就无法超越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定性。同样,实践证明,如果没有踩着戏剧的肩膀,电影发展不会那么快,正是因为踩在戏剧的肩膀上,才生发出来这样一个很强的分支,这时难道你能回过头来说,戏剧的经验不好借鉴?

杨:在电视剧创作空前重视电视视听特性时,必然忽视戏剧的故事内涵,出现了一种极其张扬的视觉效果,包括一些视觉奇观、甚至视觉暴力。像张艺谋,从最初着力表现民俗奇观到后来的科技奇观,但是他很快就遭到了人们的批评,说他的作品内容空洞。他是忽略了叙事,还是超越了叙事?

周:有意的超越。这样的创作,我宁愿认为它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张艺谋可以把几百匹马都染成黑的;他可以在拍《英雄》的时候,刻意表现黄调子、飞舞的叶子;甚至在表现剑术的时候,用一把锋利的剑穿过一根麦秆,以增强视听感受。在影视作为戏剧的分支这个质的规定性之外,电影、电视剧的本体是视听感官的视觉艺术。你可以追求一种效果,达到极致,但这不代表影视剧的整体,只是具体作品追求自己的独特风格,呈现出艺术创造的个性,在艺术上做出的多种多样的探索,哪怕他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坚信“视觉奇观”就是影视剧的本体。但研究的人不能也这么认为。电影电视艺术家们创作作品的时候,为了更与众不同,往往淡化一些东西,强化一些东西。淡化不等于没有,比如说《英雄》,有故事没有?还是有,否则它就不成为故事片了。它还有戏剧表演的元素在里头,没有丢,只是淡化。

杨:您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元素。元素是戏剧艺术形态存在的最基本要求,是否存在着元素的综合运用,元素的平衡,以及主导元素等问题。

周:现在我特别重视元素。元素的问题,元素的运用。比如说戏剧是综合艺术,如果你都按“综合艺术”这个概念去创造所有的作品,可能会失败。举个例子,戏曲讲究“唱、念、做、打”,京剧中《三岔口》基本上是个“打”的戏,没有唱,以武打表演为主,通过两个对手的戏来显示性格的较量;《拾玉镯》,以“做”和“念”的表演为主;《苏三起解》,以唱功表演为主,用唱腔来表现人物命运的坎坷、抒发人生的悲凉,像是歌剧。

电视剧《橘子红了》,我是比较赞赏的,创作者在刻意追求莎士比亚式的优美的台词和“唯美”的画面,文学的意味很浓厚,艺术个性很突出,甚至摆脱简单的“生活真实”,追求“艺术的真实”,导演就追求这样的风格。往往元素运用到极致可以成功。

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戏无情不感,戏无趣不喜,戏无技不专,戏无艺不美,戏无文不远,戏无理不深。”作品可以有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审美层次。可见,“综合艺术”是总体的概念,具体到每一部作品里,未必个个元素都要强调、通篇用力,那样恐怕也很难产生有艺术个性的作品了。

杨:今天中国电视剧的现状令人不安,数量的丰富并没有带来质量的繁荣,这是先天的薄弱还是后天的不足?

周:从《一口菜饼子》开始,中国电视剧创作才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这中间还有过许多的波折,我认为这是在起步状态,这个阶段是必须要经过的。电影也一样,它慢慢地累积,到了20世纪中叶形成自己“蒙太奇”视听语言和艺术创作规律,而且可以自如地运用这种规律以后,才不断出精品。“有规则的自由行动”,这是戏剧的定义,每一个艺术都有自己的规则,没有规则不成为这种东西,但是又要有自由行动,如果你没有自由行动,这个东西做出来是一摊死板的木偶,全是一样的。自由行动在于个性的发挥和艺术才华的展现,就是说电视剧有电视剧的规则,戏剧有戏剧的规则,电视剧的规则、电影故事片的规则都没有脱离戏剧的总规则,都要求你必须要讲故事,必须要有人物,必须有演员的表演。这个总规则没法脱离,各类艺术都是在严格的规则和不断的自由行动当中进步的。

杨:假定“视听仅仅是影视剧的外在形态”这一判断正确的话,电视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视觉暴力,动感极强的视觉冲击,都超出了它作为工具的状态,变成了以反映视听效果为目的,它不追求艺术的价值创造和审美体验,仅仅是一种快感的宣泄,替代的满足,就像古语所说的“五音乱声,五色乱形”。如此看来如何厘清视听艺术的媒介特性和艺术创作率性而为,乃至媒体内容生产的效益原则和规范操作等等诸多方面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具有突出的意义。

周:媒介特性给电视剧带来了新的课题。事实上,在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上,艺术个性与艺术的规定性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张力,或隐或显地存在着。有意的超越不是不懂,是要追求艺术个性。电影电视艺术家们创作作品的时候,他为了与众不同,就淡化一些东西,强化一些东西。淡化不等于东西没有了,比如绘画,在从原始绘画、原始造型走向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正是风格、个性丰盈了艺术本身。在绘画的基本理论形成后,为什么又出现了“印象派”?它根本不是写实的观念。为什么又出现“表现主义”?这就是艺术家个性化的风格,以此强调自我,强调“我”的思想,强调“我”的哲理,强调“我”对世界的感觉。有的西方抽象主义的画家连自己都说不清画的是什么东西。一切艺术种类,包括戏剧在内,都有“规定手段”和“不择手段”。严格的“规定手段”的形成,是这一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个比较明晰的界定。当有的艺术家已经把握千篇一律的规定手段,感到规定手段压抑艺术个性的时候,就会“不择手段”了。早期戏剧的“不择手段”是出于不自觉的行为,而今天戏剧创作中的“不择手段”,有时表现出的是艺术家不甘于现状而有意进行的个性化探索。这叫“合理冲撞”、“有意犯规”。只要符合戏剧本身的发展规律,就有可能成功。也只有这样,具体的戏剧形态才会有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戏剧:视听艺术的未来

杨:您的大戏剧观念体现出了一种很强的包容性,在追根溯源,指出路径的同时,对于电视艺术的发展有何观照?

周:我的大戏剧观念拓展到音像艺术、视听艺术。甚至认为DVD也是一个屏幕,是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艺术。所谓“电视艺术”,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电视所面对的艺术形态;另一方面是电视本身的艺术特性。作为艺术的载体,主要有四个功能:第一是记录功能,原生态、原汁原味的记录,视听的记录,而不是文字的记录。第二是表现功能,电视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功能,画面叙述、音像蒙太奇,它有自己的艺术特质,包括主观、浪漫、想象的个性表现。第三是传播功能,包括即时传播,同时传播。第四是复制功能。

杨:尤其是传播和复制功能,这些体现媒介霸权的功能曾经被电视那么完整地合为一体,现在,随着大量音像制品的出现,网络视频点播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出现,电视的媒介霸权面临着挑战,面临着危机。

周:20年后电视的命运很可能类似于今天广播的命运,成为信息传播和大众娱乐的工具,电视台将失去霸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视听手段已经不再是电视台的霸权,当同样属于视听手段的网络、音像制品等等成为通行的视听艺术手段的时候,视听艺术将成为个人化的、个性化的表达手段,个性的影视作品会出现,个性的艺术家会出现。DV就是眼前的例子。再举个例子,当文字是霸权的时候,它掌握在史官手里,老百姓是文盲,几乎没有运用文字的权利,但戏剧和狂欢在民间涌动着。当读书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可以拿起笔来的时候,杰出的文学作品就出现了,文学的个性就得到了张扬。

杨:这也许就是媒介的本义,它被人们掌握得越充分,它的语汇、修辞就会越灵活多样,这样,艺术创作的个性空间才越发接近它的本体需求。

周:这将是又一次革命。在受众的群体需求中,必然会产生某一方面的大师。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不是艺术家比谁高明,而是他们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创作。时代成就了艺术家,我写过《寻找关汉卿》,关汉卿为什么成为关汉卿?包括莎士比亚为什么成为莎士比亚?他们有不少共同点:都是为流浪剧团写剧本的,喜剧、闹剧、历史剧、爱情剧都写;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非常棒,关汉卿的散曲非常出色,他们都具有各自民族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莎士比亚时代有200多个和莎士比亚一样的戏剧家,他成为最杰出的一个。关汉卿时代也有100多个同行,关汉卿占据了最高峰。可见,传统文化的根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史必然由杰出的艺术家来作为高峰。

杨:那么您提倡的“大戏剧”,应该也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的戏剧创作,比如港台剧、韩剧、日剧、欧美剧等等。

周:比如说韩流这个问题,有硕士生、博士生在研究韩流现象,我是赞成的。韩国电视剧的“热”,有它内在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政府重视,政策扶持。把影视剧作为文化企业和文化形象来打世界,你只要是拍我们韩国的东西,电影院免税,而且规定电影院一个月之内必须演几部,强制性的手段。第二是大企业介入,投资。第三点我认为最重要,我也最看中这一点——一批韩国派出的向西方和世界各地学习电影、电视的留学生回国了,他们很自觉地利用好莱坞商业片的成功模式来包装韩国的文化。

杨:韩剧的热潮为我们剖析中国的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一个从文化战略、内容生产、传播艺术多个方面的范本。

周:广播电视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原因,是20世纪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结合的新的艺术形态,但是说起来,我们的研究者大多是从文学方面转过来的,论及传统艺术思维,我们不及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所以传媒大学应该先把电视艺术思维搞起来,用电视艺术思维来评论各种创作和作品。21世纪学科发展是一个专业分科以后,又回归交融的新的时代,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理论会有所建树。

回过头来,我就要说,中国戏剧根底弱的问题与戏剧教育有关系。亚洲范围内,在韩国、在日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全部有戏剧社,有自己的剧场、导演、演员。作为戏剧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学生自己在演戏。校园戏剧不是商业性行为,学生由此得到了很好的戏剧教育和戏剧熏陶。在西方、在美国的大学里,学生同样有戏剧甚至当众演讲的训练,培养了对戏剧的一种感觉。身处这样的文化氛围,他们从小就对戏剧抱有一种神圣感和亲近感。这恰恰是中国所缺乏的。

杨:越是薄弱的地方,越有可能萌生新的希望,如果中国的校园戏剧能够形成一种坚实的力量,为未来视听艺术家们提供最初的艺术体验和舞台,必然会对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视听艺术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同类推荐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独立学院管理概论》基于激励理论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宏观的研究,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独立学院的演进历程、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独立学院的组织管理、独立学院的战略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师管理、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独立学院的社会服务以及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为民办教育立言

    为民办教育立言

    在教育变革的旅程中,民办教育不是抗争者,而是建设者。在民办教育这个领域里有一批真正的理想者、思想者和改革者,他们的思考和行动都在佐证这样一个论断——教育的希望在民间,民间的希望在民办。本书围绕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收录了大量活跃在民办教育领域的改革者的观点和声音。这些观点和声音涵括民办教育的价值与使命、机遇与挑战、理想与坚守、立场和行动,尝试让读者读出一个有温度、有力量的民办教育形象。书中饱含教育的忧思,但更多的是民办教育者勇往直前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在民办教育一直处于“被失语”的背景下,本书填充“空白”,“为民办教育立言”,尝试谱写教育创业家的思想读本。
热门推荐
  • 斩妖录

    斩妖录

    李长安买到一本可以让他在唐朝与现世来回穿梭的小黄书,可他却没办法凭着它发家致富,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因为穿越的前提条件就是他得先弄死一只妖怪……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在古今两世穿梭斩妖除魔的故事。
  • 犬夜叉之到了现代

    犬夜叉之到了现代

    被卷入现代,又回不去战国。在现代生活,遇到困难,打破生活神秘人接连出现。被困幻境幕后主使又是谁?他们又是否能够安全出来…
  • 归来的舔狗

    归来的舔狗

    当他再次踏入了那个令人伤心的地方之后……佛系作者,佛习更新,短则两星期,长则两个月,纯粹练笔
  • 黑铁时代

    黑铁时代

    《黑铁时代》是作者在他著名的“时代三部曲”之后带给我们的另一个“美丽的惊喜”。在本书中,作者以他一贯的奇妙绝伦的构思构筑了一篇篇精彩的小说。《绿毛水怪》、《歌仙》、《红拂夜奔》……王小波的故事从古到今,其中的主角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绿毛水怪,有唐朝的大将军李靖,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书的末了以一篇经典的《黑铁时代》结束,让人回味无穷。
  • 纷乱泪殇:皇后血

    纷乱泪殇:皇后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在前朝,她是被人遗忘的少女皇后,十年孤寂,痴心不悔。在当朝,她是任人掌控的扯线木偶,十年禁锢,妖娆倾城。一心致她于绝境的新后妹妹,一生恋她至伤的新皇夜飒……而她,心念另有挚爱的亡君夜羲,不惜与重权独揽的父亲反目成仇。两朝涅槃,几世缱绻情义交错?她身边有温纯善良的戎马战将杨烨,亦有阴险狡黠的叛军东平王。情郎与江山,生死攸关的步步抉择,谁才是她的最终救赎?胭脂泪,相留醉,短暂相拥过后,再见他,只有百转千回在梦里……世世的羁绊,她该何去何从,怎样面对凡尘乱世?【古典虐文,请自备纸巾。新人一枚,求评论,么么哒】
  • 我一朋友的事

    我一朋友的事

    一生遇见许多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朋友的路又是怎么样的呢
  • 顾先生等等再爱你

    顾先生等等再爱你

    豪门世家是个圈,这圈子里有个笑话。陆氏财团董事长娶了一个新夫人,多了个宝贝小姐,曾经被捧成掌上明珠的大小姐如今大概连泥泞都不如。陆千盈就是那个笑话。呵,笑话?陆大小姐表示,管你们是不是真爱我拆定了,管你是不是亲生那些归我的你平分不了。自从家里多了两个贱人,陆千盈可忙了,忙着清理门户,忙到抢回来的老公都扔一边不管不顾。众人:怎么回事,顾氏财团继承人顾先生的未婚妻不是陆家二小姐么?怎么现在娶了陆家大小姐呀?顾世砚表示,他也不清楚。陆千盈:原来你喜欢我妹妹啊,那我就更加不能把你还给她了。顾世砚:那些不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再去抢了,它们不值得你留恋,多看看属于你的东西,多留恋他一下。陆千盈:我都一无所有了,哪里有属于我的东西?顾世砚:这里,瞎子。陆千盈笑:放心吧,贱人是要滚的,失去的是一定要夺回来的,你嘛是会爱的,不过得等会儿。
  • 天门重生逆天下

    天门重生逆天下

    身为天山童姥,死在自己徒弟手下,有木有搞错?神秘面具店老板,怎么看都那么熟悉。武林盟主出场,什么喜欢她?片段——“小舞姑娘,有没有人说过你说话有些缺德?”“说我缺德的人已经在棺材里躺着了,怎么你也想让我送你一程?”某女“额……你当我没有说过。”记住这里男强,女强。强强练手,什么武林高手来吧!
  • 新十字军战争

    新十字军战争

    架空世界的全新世纪。一切始于地底20km出现的一扇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