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60200000012

第12章 茶林坪的移民乡亲们

杜虹

茶林坪在乌江大坝对面的一个山头上,已经看不到长满茶树的青葱,茶花盛开的灿烂。现在这里依山而建的是四排移民房,一楼两底,外墙贴着淡黄、淡蓝色底的瓷砖,摆成几条簇新的街道。底楼都是商店,卖副食的,卖百货的,卖文具的,卖五金的,门类比较齐全,似乎重庆主城区超市里的东西这里都有,还有一样主城区没有的东西:烤箱。长方形的烤箱上面敞开,里面有电热管,不是烤面包蛋糕,是供冬天把脚伸进去取暖,在高寒山区很有用。两侧7米宽的交通道路四条环绕一周,中间10米宽的水泥大道平平展展,呈十字形。大道尽头是一所学校,规模不大,只有一栋两层楼房。和所有的小学一样,操场上矗立着旗杆,每到星期一,国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在青翠群山的护卫下显得格外鲜艳。再往前走是复建的文物万天宫,我们去时还在施工,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街道虽然现在有些冷清,商店里顾客很少,但是一个生活方便、设施齐全的居民点已经初步成型。

这里的居民都是从万足老街上搬迁来的。万足乡是乌江电站淹没区较多的一个乡,移民一共有406户,1 780人。按照规划,这些人大多数去了乌江对岸的新集镇。但是其中有105户不愿意过江,看中了老街背后的茶林坪。老年人多是因为故土难离,而年轻人则是因为这里在水电站修建后,将是三面环水的半岛,万顷碧波,巍巍青山,这样的风水宝地,搞旅游得天独厚。于是大家选出代表和有关部门协商,在这里设立移民联户自建安置点。协商过程中,民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政府也支持了大家的要求,在供电、交通、通讯设施方面重新做了安排。移民选出代表全程参与管理,整个安置点建设严格实行村民自治,从安置点征占用土地、工程施工队伍的选择、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的管理、宅基地划分办法到建房规范等均由移民讨论形成方案,再由移民代表委托万足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现在,105户418名移民全部在此建房,绝大部分已经入住。

这次搬迁,给茶林坪人带来的究竟是什么?2007年11月10日,笔者采访了几位茶林坪的居民。

****庆:男,苗族,69岁。

我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家的店里卖米,秤杆已经翘起来了,他又抓了一把进去。

你问搬迁?当然好呵。解放初我们还是小娃娃,就听说要修电站,就听说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想了好多年,盼了好多年,等了好多年,现在到底兑现了!

我们是纯农户,从来靠种庄稼吃饭。以前多少辈都是住草房,不怕同志笑话,弄不好还要拿起棍棍出去讨饭。土地承包后,全家7口人分了20亩土地,5亩水田,一家人勤劳苦作,别的不敢说,吃的总不缺,就再也没出去讨过饭了。几年过后盖起了瓦房,宽宽敞敞高高大大,进进出出腰都伸得直些,比草房舒服得多了。但还是没钱用,娃娃初中毕业后就再也上不起学,到外面打工去了。反正后来搞了土地退耕还林,在家里也没事干。

这次修电站,他们都回来了。大儿子在大坝做架子工,每天有50块,比在外面打工还高些。小儿子和我们住在一起,用赔的30多万修了95平方米两楼一底的房,底下开店,上面住人。儿子管商店进货,我们老两口就守店。我们卖米也好,卖面也好,从来不耍秤,那些在万天宫施工的工人最爱来我们这里买。不管生意大小,总会有点进项嘛。要是就守着移民低保每人每月的50块钱和剩下的赔偿,哪有不坐吃山空的?我没读过书,嘴笨,说不来大道理,就知道人要勤快,要识好歹,要讲良心,一辈子才过得安心。

大儿子早和我们分了家,这次他的房就修在我们旁边,还没有完工。大坝完全修好后,大儿子也没事干了,以后他们也要开店。现在大儿媳妇到彭水县城打零工,租了一间房住,主要是为了带孩子读书。两个孙子一男一女,大孙子读初中,小孙女读小学,成绩都不错。两个娃娃在县城,吃的穿的用的花费大得多,但是大家都说,县城的老师教得好些啊,大人苦点累点不要紧,只要能让娃娃好好读书,心里就踏实。儿子儿媳都没有读好多书,孙子孙女再不能像上一辈人那样了。

廖辉权:男,苗族,36岁。

我见到他时,他正趴在桌上修电器,乡干部小陈做了介绍后,他连忙站起来让座,倒茶水,一举一动都透着见过世面的沉稳干练。旁边的桌子上有个小男孩在做作业,这是廖辉权的儿子廖睿,我翻了翻他的本子,只见一连串红色的“A”字。

我读高中的时候,考大学好难,我们那个镇中学,每年能考上一两个就要放鞭炮庆贺了。后来高考我以几分之差落榜,父母都是大山里的农民,不可能供我复读,我就找了个师傅学电器修理手艺,还读了北师大电子专科的函授,然后在街上摆个修理摊。但是万足镇就那么大一点,当时用上电器的人家也不多,修理摊子却有几个,冷清得有时几天也没人上门。

1994年4月,我和女友宁生琼一起出去打工。她是我小学和中学的同学,在学校是校花,好多家境好的男生给她递条子,可都没能拆开我们青梅竹马的情缘。我们到了广东河源市,碰了许多钉子后,进了一家木工艺厂。那里做的工艺钟,都是出口产品,我们从最紧张、最艰苦的流水线工人做起,后来我做过车间质检员,工厂总质检员,又当了车间主任,管理好几百人。生琼也到厂办公室当了文员。

在打拼过程中,我们的感情成熟了,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一年后儿子呱呱坠地。在好多一直在流水线上辛苦劳作的弟兄看来,我们都已经挤进白领的行列,留在当地顺理成章。但这时家中父母来信,老房实在不能住了,他们已经没有精力张罗盖新房。我和生琼商量了一下,决定我暂时回来,先把房盖好,于是向工厂提出辞职。我相信,凭借几年打拼奠定的实力,再去珠三角是能找到相应工作的。老总开始一再挽留,最后说那你把房给盖好后再回来吧,位置给你留着。

2002年下半年我回来,立即着手盖房。买好材料请好工人后,就在工地上当小工,管杂务,管工人的伙食,没日没夜地忙,经常熬得两眼通红,在万足镇上修了一楼一底的瓦房。转眼2003年春节到了,生琼也带着大包小包回家过年,全家欢天喜地搬进了新房。我准备过完春节,仍和生琼一起到东莞,老总都打好几次电话催我回去了,而且主动提出工资待遇比以前更好。

不料春节刚过,镇上召集大家开会,说乌江电站要开工,整个万足镇要拆迁。我一听顿时傻眼了,刚盖好的房啊,说淹就要淹了。我父亲更是闷头怄气,甚至还赌气给别人说我就不搬看它咋样?可是我冷静下来还是觉得,有失必有得,一个大工程完成后,带来的是极大的发展机遇,而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抓住机遇,就得看自己的眼光、胆量、能力和文化底蕴、知识结构。这时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做了搬迁动员,要求党员带头,还给每个党员分配了任务,给不愿意搬迁的人做工作。支书说,也不分配别人给你啦,你就回家把老人的工作做通吧。

我回家找父亲谈,他开始总是衔着烟杆一声不吭。后来我带他到工地上去看,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一字排开,发出震天的轰鸣,在山谷间引起巨大的回响。这是为我们和子孙后代造福的千秋大业啊,我们难道不该做出一点牺牲吗?父亲终于点头了,尽管他眼睛都是湿的,对故土新居说不出的难以割舍。不久就开始了房屋土地的赔偿评估,我家的房是木架的瓦房,尽管是新的,还是被评为简易房,按照50元一平方米赔偿。父亲又生气了,他每天出去转悠,和人聊天,回来就说谁谁谁的房和我们的差不多,谁谁谁的房比我们的差多了,赔偿标准都比我们高。说到生气时他就对我宣布:非得到长江委去,找那些当官的当面问个明白!想起盖房那些日子吃的苦受的累,想到两口子出门辛勤打工挣的钱扔了那么多到水里,我也觉得委屈觉得心疼觉得太倒霉了!早不修晚不修,刚好撞在电站要动工时修。但是小家毕竟要服从大局呀。我那段时间天天都劝父亲,终于把他劝好了。他提出的唯一条件是:我不过江。

老一辈不愿意过江是因为怀旧,而我们除了怀旧以外,更看重将来。我和生琼那些天都在思考,我们的根应该扎在哪里?出去打工八九年,我们的眼界大大开阔,不仅感受到繁华都市和偏僻乡村的物质距离,更感受到两者之间观念的距离,文明的距离。大山再也不能禁锢我们的心。然而走遍天下,最美的还是家乡,我们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这里牵连着我们的每一根血管,每一条神经。将来电站修好了,我们茶林坪就成了半岛,三面环水,背后是退耕还林的树木,那真是青山绿水呀,还有迁建在这里的文物万寿宫,前景肯定光明。我们留下来的话,眼下要艰苦一些,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不像在东莞已经轻车熟路,但是发展空间一定更大。何况家乡养育了我们,就是报答养育之恩,我们也该回来了。

2007年4月,我们告别了老街上住了4年的新房,搬到了这里。除了这里新修的房,我们还在县城买了一套二手房,生琼带着10岁的孩子住在那里,照顾孩子读书,同时还要给商店进货。现在不管是买卖还是我的电器修理都比较清淡,电站还没修好嘛,但以后这里一定会发展起来的。

不过,农村建设除了要注入资金以外,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高人的素质。以前这里很穷,大家都知道,“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拆迁一下子补了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猛然见到这么多钱,有些人就不知道该怎么用了。他们把房盖好后就四处游荡,喝酒打麻将诈金花,到处听见稀里哗啦声,一输输个十几万都不稀奇。真不知他们把这点钱用完了怎么办,那时又找谁要去?

我们读初中的时候,村里乡里还经常有些文体活动,村与村之间比赛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还有宣传队演出什么的,现在这些都没有了。生琼特意从县城买了两副羽毛球拍回来,居然找不到人打,更不要说有空看看书了。还有卫生方面,乡里和村上的干部们经常都在讲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但好多人还是住老房子的旧习惯,垃圾随手扔脏水随手倒。昨天也是外地一个客人来,站在当街,只见二楼上哗一声泼一盆水下来,差点把人家淋成落汤鸡。光是有新房,没有新的生活方式,怎么能叫新农村?要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转变,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那天乡里的陈书记来,生琼就给他提议,把腰鼓队、羽毛球队、图书室都建起来,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陈书记立刻答应了,说他们也正在考虑这事呢,只是前一阵子太忙了没顾上。

罗依娥:女,苗族,45岁。

中午,我们一行在她家吃饭。是由于阿依河水的养育吗?笔者不禁惊异她人到中年依然苗条秀丽。

我是第一个搬到这里来的。这事你问我,不要问老彭。看他在这里招呼你们吃饭,吃过饭又忙着收碗,像主人家不是?他还真不是,那他是什么人?唉,说起来,都是我命苦啊。

那是8年前的事了。那天我家的猪出去拱了隔壁家六七窝菜,隔壁本来和我们结了点孽子,那家女人把我家祖宗都骂遍了。我和她对骂,她男人就过来打破了我的头。老公正好回家,伸手挡那男人,女人又过来帮忙。老公一时火起,顺手拿过锄头给女人一下,那一下挖在了脖子动脉上,要了人家的命。现在想起来,都好冤啊,为了猪嘴巴下的几窝菜,她死了,我伤了,我老公坐牢了,两个好端端的家都毁了!

当时老公愣了,回过神来,吓得连忙跑到外面躲。我有个叔叔在县里工作,他说,娥啊,你喊他回来,自己到派出所去,跑和躲都不是办法啊。我听了他的话,准备喊老公回来自首,但是他家的人骂我:“跑都跑了还喊回来?你脑壳长包哇?实在跑不脱是他的命!”

你想,打死个人又不是打死条狗,命案在身,哪里跑得脱嘛?他在外面人不人鬼不鬼地过了两年,实在想我和两个孩子,就偷偷跑回来看,刚进门就被抓了。法院判了他死缓,两年后转成了无期,他在里面表现好,现在又减成了18年。

出事的时候,儿子16岁,女儿才10岁,我带起他们苦熬苦撑。那时在老街住,我除了种庄稼,还摆个纸烟摊。后来电站开工了,老彭是工地退休返聘的工程师,大学生,见多识广,通情达理,经常到我摊子来买烟,就认识了,彼此摆龙门阵也很投缘。他家在绵阳,老婆去世好些年了,一直没有再婚。有一回我生病了,一个人在家发高烧,睡了两天,连起床倒水都没有力气。一连两天老彭没见烟摊摆出来,就到我家来,看到我病得那么重,连忙给我请医生,又给我烧水煮饭。这之后我们就越走越近了。我也想过,老公那么长的刑期,我要离婚的话哪个都可以理解,在农村,一个女人挑家过日子,太难了!但是提出离婚又怕影响他的情绪,怕他想不开做傻事加刑。所以和老彭也就这么过着。唉,让你笑话了。

在拿电站赔偿的时候,村上有人说,我是不会去修房的,一定会拿了钱跟着老彭远走高飞。我想这些人也太把我看扁了,我是当妈的,再怎么也不可能把孩子扔在这里呀。别人越说我要跑,我越要把房子修好,越要带着孩子把日子过好,给他们看看。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我一定要争这口气!那时候乡干部挨家挨户动员修新房,不等他们找我,我主动找上门去,给他们说,你们给我安排地基,到新镇也可以,到茶林坪也可以,越快越好!

房子修好后,我长舒了一口气:给孩子,给老公,都有个完整的交代了!修房子的时候,老彭帮了我很大的忙。他说,我是看你一个女人撑家立户太不容易了,要是你老公回来,你还是愿意跟他过的话,我马上回绵阳就是。但是我对他的感情已经非常深,我给孩子都说清楚了,等你们爸爸回来,我还是只有和他把离婚手续办了,和叔叔一起过下半辈子。但是我们一定会把你们爸爸安顿好,帮助他开始新的生活,他有困难我们不会不管的。

老公出事过后,两个孩子成天哭,成绩下降不少,儿子勉强把初中读毕业,女儿连初中都死活不去读,害怕在学校被人喊杀人犯的女儿,害怕别人到学校去催债,她知道我是借钱供她读书的。现在我开个小饭店,来吃的人也少,因此叫儿女都在外面打工去了。没有土地了,不出去有什么出路呢?老彭说,就是以后电站修好了回来搞旅游什么的,也要先出去学一学,见见世面,最好是学点手艺,以后能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像搞点特色小吃、特色编织这些,本钱不大就可以做起来。要不然都窝在家里,靠着赔偿的钱用,把人耍懒了,以后的日子怎么办?人哪,不管到什么时候,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这双手,只要这双手肯做,还怕没有好日子?

全姗姗:女,土家族,26岁。

下午4点,本来乡干部小陈带我去一个叫李永洪的居民家,叫了好多声李永洪后,传来一个醉醺醺的声音:我在喝酒!小陈说,你出来一下,重庆来的老师找你摆摆龙门阵,还是那个醉醺醺的声音回答:酒,酒还没喝完呢!小陈尴尬地朝我笑笑,搓着两只手。这时旁边一个年轻女子说,你们是只采访生活好的人家呢,还是随便采访谁都行?我说,谁都行啊,干脆你给我说说?她爽快地答应了。

我不是本地人,是从酉阳那边嫁过来的。读书时,我和弟弟的成绩都很好,读完高二,眼看有残疾的父母亲就是一年365天都在田里刨也供不起两个大学生,我就没再上学了,出门打工供弟弟读书。到广州进了工厂,一个休息日上街玩,认识了在酒店餐厅工作的洪小兵。酉阳和彭水山水相连,异地遇见老乡总是分外亲切。交往一段时间后,觉得小兵为人踏实,这种男人虽然不够浪漫,但是过日子可靠。在外漂泊,两个人互相依偎,共同承担,总比一个人面对风雨要强,于是就结了婚。不久,小兵的父母来信叫我们回乡,因为搬迁马上就要开始了。

搬迁以前,小兵家在万足老街上有门面,对面是学校,虽然是偏僻山乡,大人不管多苦也要在孩子们身上花钱,因此生意还好。提起搬迁,老人当然心里有些疙瘩,但是我和小兵却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街就那么大一点地盘,眼下还算不错,可将来呢?在外面漂泊几年,我们都疲惫了,不说别的,广州房价那么高,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住不起自己的房。我们回来不只图安稳,还得图发展,修电站就给了我们在家门口发展的机会。

领了十多万赔偿款以后,马上给小兵买了一辆小长安车,来往县城运人运货。余下的钱都用来盖新房了。没有预料到的是,我们分的地基,表面看去和别处没有什么区别,一挖开就发现很软,要一直挖到硬底,比预想的多挖了好多米,就这一项就超出预算一万多,进度还特别慢。老街的房已经拆了,新房还没修好,我们就在新房旁边搭了简易棚,父母住在里面照料施工,我和小兵在彭水县城租了房,他开小长安车跑跑运输,我推销蒙牛牛奶,每月基本工资加提成有一千多块。两人收入加在一起,也够带着孩子生活。

眼下虽然有工作,但我总想给自己找个长远的可以安身立命的项目做,比如办养殖场,养猪,养羊,养兔,种无公害蔬菜。要是做好了,不但可以使自己富裕,还可以带动周围的人。但是靠工资积累用来启动的第一桶金确实非常难,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学技术,因此我每天都看新闻,看政府方面有没有对移民的特殊扶持措施,我非常希望政府能够给我们这样的人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比如说低息或者无息贷款、养殖种植培训班等等。为了给将来作准备,我空闲时不打麻将不唱歌跳舞,跑得最勤的地方是新华书店,可以一连站几个小时看读养殖、销售、育儿方面的书,也买了一些回家细细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扇看世界的窗户。

除了推销蒙牛牛奶,我还在平安保险公司兼职做保险推销。移民乡亲们现在手中都有钱,明天可怎么办?如果买了保险,就可以减少很多后顾之忧。但是在他们中间开展保险业务也很艰难,不管我好说歹说,许多人还是觉得这个太玄乎,到时拿不到赔偿怎么办?还不如现在吃了玩了呢。

天气一天天变冷,新房里面还没粉刷,因为地基投入过大,现在手头已经没钱了。简易房四面透风,我非常着急,两个老人冻感冒了怎么办?现在我忙着四处借钱,有时也嘀咕两句:我要买彩票中个500万多好,除了安顿我家的老人,还可以修个老人公寓安顿很多老人!但是我更多的是安慰父母,安慰自己:我们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要紧的是从现在开始,一点一滴地去做。我们这一方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一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告别茶林坪,已经是傍晚时分。苍茫的暮色中,水电站大坝上灯光闪烁,工人们还在夜以继日地施工。周围群山依然保持着千万年的沉默,崭新的生活却已经大踏步向茶林坪走来。

同类推荐
  •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青藏高原,动物乐园。静如秋水,暴似杀场。有乐有忧,生生死死。谁来主宰,令人思量……
  • 从终点开始的旅程

    从终点开始的旅程

    《从终点开始的旅程》是辻井乔的代表作品。从一个家庭内部的故事开始,涉及战后史的爱情与反击。小说主人公关良在欲断难断的初恋、同母异父兄弟之间的暗中纠葛,从情感层面追问战后这段时间的光影。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1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1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一人份的热闹

    一人份的热闹

    如果你也像我,正处在独自成长的阶段;如果你也像我,拥有大把时光,却无处“挥霍”;如果你也像我,常常会想:独处时,做些什么能让自己越来越好?那么,你可以为自己做一些尝试: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给自己买一束鲜花,独自经历一场旅行。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热门推荐
  • 一念九州

    一念九州

    一个“普通”修士,一路所见世间百态的故事。(节奏慢,喜欢快节奏读者谨慎观看)QQ书友群:727010682
  • 宇函录

    宇函录

    天地为关隘,是谓宇函。众生求己道,我自来此。那年蝉鸣,沙弥念号,应如是空。昔日霞天,老道唯诺,希侓如斯。今夜月明,冷天残令,我道莫言情。施主,莫要拜佛。净坛已朽。公子,什么是道?灵台空筑。君子一句仁义至,山河气象压魍魉。都道无晴是有晴,叫声施主气难平。
  • 轮回之极

    轮回之极

    站在两面镜子之间,镜中有你,镜中有镜,镜中又有你,哪个才是真实的你,你确定吗?一颗混沌青莲子,一位深爱的人儿,让古星龙踏上了轮回大道······
  • 蛊族之妖盘众生

    蛊族之妖盘众生

    蛊族,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一个妖族部落,分为逸竹的阎罗殿,羽嫣的千羽阁,蓦殇的寒泽院和暮浠的雪凝楼。当他们失忆到了现代,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他们重返古代,拯救蛊族时,却又遭遇逸竹的背叛,得知这一切都是逸竹的圈套,当他醒悟过来,却已物是人非,无奈之下,他们只有选择分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在大不列颠

    爱在大不列颠

    一个理科女博士,满脑子都是高等数学方程式。在英国读博士的她,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吗?一对恋人,一个在法国,一个在英国。这样的跨国恋能持续多久?一个英国帅哥,对一个中国留学生一见钟情。他能俘获这个中国女孩的芳心,得到他想要的爱情吗?一个男博士,从未谈过恋爱。在英国第一次邂逅让他心动的人。他能如愿以偿,享受到爱情的甜蜜吗?一个曾经跌入谷底的年轻人,在英国一座陌生的城市,如何重拾信心,重回巅峰?这是一部讲述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生活的小说。根据作者多年留学英国时的所看、所感和所想写成。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送给每一个喜欢读书的朋友。愿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能够感到轻松、愉悦和享受。
  • 炮灰

    炮灰

    年轻时候犯的错,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十倍补偿;被人用金钱衡量的尊严,可否用十倍的金钱买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AI甜心恋人

    AI甜心恋人

    女主暗恋男主。女主是一个工科女,天性单纯善良,有点固执,入世不深所以对事情有着自己独特但简单的看法。喜欢上男主是因为,在大学入学的时候男主帮助了女主解决了一次尴尬的情况,就让女主记住了这个人,很久很久。男主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但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女主一直在暗中观察着男主这个人,收集着他的各种信息,他的社交平台,他的行踪习惯,他的一点一滴。但男主却一直不知道女主的存在,因为对他而言,那一面之缘早已经被忘记。女主暗恋了男主很多年,甚至根据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编写出了一个AI版本的男主,每天都和这个“男主“聊天,沉浸在自己的单恋中。直到,某一天,男主出了事情,丧失了某一部分记忆,并且昏迷了,女主为了寻找出事情的真相,不得不去找到事情的线索,通过和AI版本的男主的对话,一点点寻找出解开谜题的途径。
  • 异世界重新开始新生活

    异世界重新开始新生活

    穿越到异世界,既然找不到回去的路,那就在这里重新开始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 情多何必累美人

    情多何必累美人

    世事浮沉如浮光掠影,沧海桑田不过弹指,苍天不曾饶过一瞬,我只争朝夕。我不管什么前尘旧事,也不信什么转世轮回,我只知道,此地此时此刻,你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