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9100000028

第28章 内科(25)

现代西医学认为本病与感染、遗传、精神、过敏,特别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病因不明。鉴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久不愈,并有一定癌变率等特点,寻求有效疗法显得日益迫切。中医学没有相应的名称,一般将其归入“肠涕”、“滞下”、“久痢”、“便血”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肠澼”的记载,症状即包括“便血”、“下白沫”、“下脓血”等,并提出以脉象来观察预后。《金匮要略》创用白头翁汤和桃花汤,以清肠解毒、温涩固下之法进行治疗,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隋代《诸病源候论》指出:“热毒乘经络,血渗肠内,则变为脓血痢,热久不歇,肠胃转虚,故痢久不断。”对病机阐述较为深入。至宋代,陈无择将本病病因归纳为外感六淫,内因脏气郁结及饮食不当、纵情恣欲(不内外因)三类。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据病之虚实治疗:“壮实初病宜下,虚弱衰老久病宜升。”明清时期,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和实践更加深入。如李中梓提出的“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迄今仍有其临床价值。现代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篇报道,见于1958年。20世纪60年代以个案报道为主,亦有一定样本的临床观察资料。临床多强调本病为内痈,多采用冰硼散、锡类散、云南白药、黄连粉等传统常用外治的方药。治法上,灌肠结合内服药,取得较好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灌肠之法盛行,药物应用更为广泛,除中药外,还探索试用民间草药,但进展不大。工作做得最多的是20世纪80年代,据统计,仅1980-1989年有关本病的临床文章就达200余篇,在诸多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治疗方法上,近年来通过对内服药(包括辨证的专方治疗)、灌肠、中西医结合、内服药与灌肠相结合这四种方法的比较,认为以中药内服加灌肠较为合理,体现了标本兼治的治疗法则。通过中、西药物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显著高于西药。如张氏治某男,31岁。反复发作脓性便已5年。患者每天腹泻3~5次,肠鸣,左下腹部疼痛,痛则欲便,为脓性便,夹有大量白色黏液,便后痛减。近年症状加重,性情急躁易怒,消瘦纳差,四肢怠倦乏力,嗜睡。脉细弦,舌质淡红,苔薄白腻。用抑木扶土佐清湿浊法,以痛泻要方加味。处方:炒白芍20克,焦白术10克,广陈皮6克,北防风10克,潞党参20克,西砂仁10克(后下),六月霜30克。本方加减连服30余剂,白黏液脓便消失,腹痛、腹泻、肠鸣消除,体重增加,精神好转,后改用参苓白术散善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张氏多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之法。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多肠壁溃疡化脓的特点,立法选方应特别重视大便中出现的红白脓便,以白黏液脓便为主者,系湿浊偏重,可重用六月霜30~60克;如出现红赤黏液便者,为热邪偏重,常加铁苋15~30克,地锦草15~30克,黄连3~10克。

如红白黏液脓便兼夹,则可数药合用。待红、白黏液脓便消失,症状缓解,即宜改用调理脾胃法,常选用参苓白术散善后。一般需服数十剂方可见效。

张镜人:慢性萎缩性胃炎三辨

孙某,女,56岁。胃脘疼痛,犹如针刺,胀满不舒,纳谷减少,嗳气频作,嘈杂,大便带溏,曾有便血一次。病经数载,渐见消瘦乏力。脉象弦细,苔薄,舌质紫暗。胃液分析,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局限性萎缩。病理见肠腺化生Ⅱ级。拟养阴益胃,理气和络。处方:孩儿参9克,南沙参9克,川石斛12克,炒赤芍9克,清炙草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铁树叶30克,平地木15克,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九香虫5克,八月札12克,徐长卿15克,血竭2克(研粉吞),炒楂、曲各9克,乌梅肉9克。服药4周后,刺痛大减,胀满亦轻。连服3个月,诸症全消,食欲增加,大便如常。经胃镜复查,为慢性胃炎Ⅱ级(局部萎缩不明显)。胃脘痛久病见胃阴不足或瘀阻络脉者,纤维胃镜检查多见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腺化生。治宜养阴益胃、调气活血并举,多采用叶氏养胃汤、加减思食丸,酸甘化阴,俾胃阴得复。调气药除紫苏梗、香附外,常可兼用八月札,以疏肝散结;活血药除丹参、赤芍外,常兼用血竭以行瘀止痛、和血生肌,对萎缩及溃疡之愈合都有好处。

1.脾胃气虚(或脾胃阳虚)处方:党参15克,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延胡索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陈皮6克,干姜6克。加减:胃酸分泌不足加山楂15克,乌梅10克;胃痛甚加莪术10克;腹胀甚加紫苏梗10克,莱菔子15克,麦芽20克;畏寒肢冷酌加附片6克,肉桂3克;便溏加黄连6克,倍白术;腰膝酸软者为脾虚及肾,可加枸杞子10克,桑寄生15克,补骨脂10克,吴茱萸10克;兼有气滞者为中虚气滞加广佛手、绿萼梅等不温不燥、性味平和之理气药。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常用成方:可选香砂六君子汤、异功散、黄芪建中汤、理中汤等加减。

2.肝胃不和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槟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川黄连10克,黄芩10克。加减:若气滞日久,疼痛不已,恐有瘀血,宜行气活血止痛,可选郁金、当归、乳香、没药等。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半剂,禁烟酒、生冷及辛辣食物,1个月为1个疗程。常用成方:可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

若肝气郁结,已有化热之象,可合左金丸、金铃子散等理气泄热。

3.胃阴不足治法:以滋阴养胃为主,佐以清热。处方:沙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淮山药12克,生地黄12克,香附10克,麦芽1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加减:脾气不足加党参、白术;兼气滞血瘀加白花蛇舌草、川楝子;胃中有热加栀子、天花粉或左金丸;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大便干结加生大黄;胃酸缺乏加乌梅、山楂、五味子。若上述滋阴养胃、酸甘化阴法不能奏效,或取效一时,旋又如故,临床见腰膝酸软,头晕乏力等症,根据中医“胃肾相关”之说,胃之虚火耗劫肾之真阴,为肾阴不足之候。治疗可合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化裁治疗。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4.瘀阻胃络治法行气活血,破瘀散结。处方:黄芪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高良姜10克,枳实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炙甘草10克。加减:胃痛重者加延胡索15克;腹胀甚加厚朴10克,青皮10克;消化不良加焦三仙各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但尚不能与之完全等同。《黄帝内经》已有“胃脘当心而痛”、“痞”、“痞塞”等记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九种心痛”中也包括了本病。中医首次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样本集中观察报道见于1976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的临床总结性观察,不断被报道,特别是近一二十年的临床观察和探索,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选方用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邹云翔:治肝炎慎用清利

邹氏曾治章某,男,45岁。1964年6月6日初诊,1960年患急性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久治不已,延为慢性,曾住某医院和某疗养院,中西医同时治疗。症情稍有改善,但仍精神不振,头脑昏涨,疲乏无力,肝区隐痛,腹胀便溏,纳谷不馨,两腿微肿,咽喉作痒,微咳,寐差。诊脉沉细,苔白质偏淡。化验肝功能波动不定,时好时差;超声波检查肝上界第6肋,剑下5厘米,肋下1厘米;脾肋下3厘米。肝波四型。证属肾阳不足,肝旺血虚所致,治当温肾助阳,养肝扶脾,不可再用苦寒清泄之剂。处方:制附片3克,全当归4.5克,焦白芍9克,白蒺藜9克,炒木瓜9克,炒山药9克,茵陈9克,炒陈皮4.5克,广木香3克,炒扁豆9克,生、炒薏苡仁各4.5克,焦神曲9克,干荷边9克,鲜生姜2片,黑大枣5枚。6月13日复诊:药后觉精神好,纳增,便调,寐佳。原方加入潞党参9克,以补气健脾。6月20日三诊:药颇合拍,头昏等症状皆显著减轻,觉体力日增,登五楼和爬小山已不大感吃力,效不更方。原方加枸杞子9克,制附片改4.5克。患者坚持服上方近3月,肝功能一直正常,肝脾皆缩小至正常范围。近随访患者,肝功能正常,肝脾亦不大,唯每年春夏之交有头昏、乏力现象,仍沿用上方,头昏乏力等症状消失。

邹老认为治疗慢性肝炎和治疗其他疾病一样,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就是说应该辨证论治。不可见到“炎”字就不加辨证地一味苦寒清泄,对该温者不敢温,该补者不敢补,每致药不对症,害人匪浅,确值得借鉴。中医治肝炎,用药频次最高的是活血养肝,疏肝理气,健脾化湿类药物;其次为益气补血,清热解毒,利气化湿类药物;再次为养阴软坚,活血破瘀,消导化浊,调理脾胃,平补肝肾阴阳气血之品,基本符合本病以邪实正虚为主的症状。邪实表现为湿热未净,瘀血内阻;正虚则为肝、脾、肾三脏先后受损,气阴两虚亦为多见,攻补兼施则为治疗本病的大法,用药情况正体现了这一特点。而清热解毒药物应用范围达40余味,重复性较强的药物有:大黄、黄柏、贯众、虎杖、肉桂、败酱草、石榴皮、山楂;有一定重复性的药物有:鱼腥草、紫草、马齿苋、麻黄、白矾、首乌、半枝莲、车前草、紫参、赤芍、槟榔、螃蜞菊、黄芩、地榆、桑叶、蚕沙。从药物性能分析,清热解毒药占多数,其次为酸涩收敛药、活血药,少数为温补扶正药。

慢性病毒性肝炎,多系乙型或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迁延不愈,移行而成。一般病程在6个月以上,主要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类。其原因尚未完全搞清,可能和患者年龄、营养及免疫状态、治疗延误、过早活动、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仍以对症治疗为主。本病的中医论述,属“胁痛”、“瘀证”等病证。关于对本病病机、证候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如“胁痛”一证,《素问》指出:“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胁满痛。”清代尤在泾在《金匮翼》一书中说:“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已认识到胁痛与肝脏有一定关系,并认为外邪侵袭为胁痛发病的一个原因。在具体辨证上,明清医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张景岳对本病“但察其有形无形,可以知之矣。盖血则有形而不移,或坚硬而拒按;气则流行而无迹,或倏聚而倏散”。他认为应据有形无形来分辨属气属血。《类证治裁》中分胁痛为肝郁、肝瘀、痰饮、食积、肝虚诸类,均表明是本病的关键。在治疗用药上,张仲景所制订的下瘀血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鳖甲煎丸等,为后世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树立了典范。而叶天士对胁痛属久痛入络者,善于用辛香通络,甘缓理虚,辛泄宣瘀等治法,立方选药,颇具巧思,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现代最早明确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的报道,始见于1960年。

彭培初:辨治中风重证

中风病因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病变多端,类似风善行数变的特性而得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遍身麻木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自古“中风一症,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对急性期重证患者---“中风中脏”证情辨证确切,治疗合宜、及时是减少病死率、致残率和加速病人康复的关键所在。临床实践中十分推崇清代名医喻嘉言中风“中脏宜分缓急二候”的超俗见解。喻氏在《医门法律·律五条》中指出:“然中脏有缓急二候。中府日久,热势深极,传入脏者,此属可下,而下必使风与热俱去,填其空窍,则风不再生。若开其瘀塞,必反增风势,何以下为哉。其卒虚身中急证,下药入口,其人即不苏矣,可无辨欤。”正如张锡纯所谓:“中之重者,治不如法,危在翘足间。”中风中脏因症情危重凶险,治疗必先明辨是“中脏急候”还是“中脏缓候”,并非所有昏迷患者均可通腑攻下。对“中脏急候”,应忌用通腑攻下法,对中脏缓候由中腑日久转化而来者,始可攻下通腑,但“必使风与热俱去,填其空窍,则风不再生”。中脏缓候的治疗“中脏缓候”(即浅昏迷者)昏迷程度较轻浅,如神志似清若昧,或不识人,目中不了了,多属邪实痰热内闭心窍;或痰湿蒙蔽神机,治疗主张通下化痰以开窍,用礞石滚痰丸最为确切。该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之热,大黄泻肠胃有实之火,此即治痰必先清火之意;以礞石之燥悍,即治痰必先除湿之意;大黄、黄芩得礞石、沉香则能迅速直攻老痰巢穴。但需注意,目前市面上所用礞石滚痰丸方系《全国医药产品大全》1988年版,其方组成:上方减金礞石,加青礞石、银硝。功效:逐痰散结,通腑泄热。主治:顽痰壅塞,胸膈痞胀,神志昏蒙,大便秘结。礞石入药,分为二种,一种是金礞石,主要成分为云母与石英,一种是青礞石,主要成分为一种形似云母的含水硅酸盐矿物,礞石入药,必用银硝煅制,其功效皆有坠痰、消食、下气、平肝之用。广东省药品标准该方加生大黄5克,降火逐痰通便之力更佳,服用该方时应空腹温开水送服或鼻饲15~30克,同时予复方丹参针静滴。

同类推荐
  • 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知识在不断更新,从事临床医学的工作者,无疑也必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为了反映当前临床护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我们组织了各地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数十名专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广泛收集国内外近期文献,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编写成《现代临床实用护理学》一书。
  • 新编应急自救手册

    新编应急自救手册

    《新编应急自救手册》是为了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应急自救常识和技能,以便成功破除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威胁和伤害,我们精心编写的,《新编应急自救手册》以科学实用、简单易懂为原则,从地震自救、水灾自救、火灾自救及其他自然灾害自救、意外伤害自救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些自救常识,来提高我们应对灾害和伤害的自救能力。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问答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问答

    本书简要介绍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和中国内地的最新发展态势;详细阐释该病的最新认识、国家防控策略,以及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的措施等;最大限度地收集最全面、最权威的疫情资料。
  • 现代临床生物材料

    现代临床生物材料

    本书分三篇:第一篇现代临床生物材料总论,介绍生物材料的特性、分类,生物材料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篇现代骨科生物材料,介绍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重组合异种骨以及骨折愈合等;第三篇现代口腔科生物材料,介绍印模材料、牙科用蜡、义齿基托材料等。
  • 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

    新编中医诊断学精要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以及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逃命吧日本影帝

    逃命吧日本影帝

    我是神豪!我的女友是诸葛大力,她住在爱情公寓。我获得了戏精系统,却吓疯了富二代他爹,沦为通缉犯......我是魔都人。我震惊了全世界!神豪爱情悬疑动作二次元,不用纠结书的类型,因为本书很刺激!(PS:男主角是咱们国家的人,狗作者正躲在地底下码字......)
  • 明星除魔师

    明星除魔师

    韩娱文,单女主。穿越到这个世界,莫寒本想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就这么安静的过完一生。然而他的强大早已预告着他的特殊。他闯入她的生活,她进入了她的心。魔法与异能的碰撞,天使与恶魔的交锋,平行世界的战争。任万物凋零,你我同在!
  • 帝尊修缘

    帝尊修缘

    大战陨落,一朝重生,不问长生大道。只为平凡人,当心爱之人受辱时,帝尊归来天地震动。斩尽一切。某女:“李修缘过来给我洗脚。”某男屁颠屁颠的跑过去:“好嘞,老婆。”
  • 我不需要了谢谢

    我不需要了谢谢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番如蚕儿蜕茧般痛苦,经历过后,就会成就另一个自己,性格会改变。青青的经历很平常,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也都经历过,或者每个人的处理方法不同,或者有些人的处理方法相同,但是不管如何,自己或多或少会改变。福祸所依,这四个字的意义很大,遇到痛苦就怨天尤人,最应该做的就是自己想想如何处理。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所说的“活着本身是恶心的事情”,人活着就是来经历痛苦来了,所以遇到了,要坦然面对。
  • 不打工那就修仙吧

    不打工那就修仙吧

    打工这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不打工,那就修仙吧!逗逼穷屌丝打工仔周小华,无意中得到一部修仙宝典,开启了无比逗逼的爆笑修仙之路……
  • 末日穿梭屋

    末日穿梭屋

    末日降临,全世界生物都灭绝了。赵财却幸运的被一个神秘的房间选中。丧尸!外星生物!未来科技!神秘病毒!赵财在一个又一个末日降临的世界中,与时间争命!
  • 梦回千年之仙缘

    梦回千年之仙缘

    刘子晨无意穿越到千年之前,成为云逍遥,是意外还是命运?凌霄之巅的恩仇,有着什么不能说的秘密?镜花水月的美好,最终是否只能成为幻象?处心积虑的诡计,究竟是骗了别人,还是误了自己?每个人,都有着身不由己的过往。处在两代人的恩怨纠葛中心的你,会走出一段怎么样的路?今生来世的缘分,又将何去何从?苦难终将逝去,只愿真情常驻心间。一生,一人,一场刻骨铭心,足以。
  • 逆天炎圣

    逆天炎圣

    万年之前,袁氏先祖为了家族长盛不衰,选择欺天叛道万年之后,天道回转,家族最鼎盛的时期却引来了最终的灭顶之灾万年之后,袁氏后人接受先祖传承,为了家族选择再次逆天改命一个人,面对整个世间,撼动无上规则,逆转惶惶天道
  • 洪荒之天地

    洪荒之天地

    一个现代的职业杀手,当穿越到洪荒年代之后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这是一本讲述神话传说的故事。
  • 巨兽之潮

    巨兽之潮

    核危机持续了半个世纪,历史和深空的阴影登上舞台,我在满月下醒来,听到了它们的怒吼。巨兽,异形,虫潮;大炮,机甲,辐射;细胞,基因,进化……“它们才是地球的主人,人类只不过碰巧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