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5600000045

第45章 天堑难阻思乡泪(1)

40年前,数十万国民党军政人员随蒋氏父子退至四海茫茫的台湾孤岛。蒋介石扬言“反攻大陆”,追随者盼合家团圆似指日可待。然而随着大陆日益强大,“反攻”已成泡影,当年的青壮年已双鬓斑白,年逾花甲,依旧骨肉分离,天各一方。由老兵发起的“还乡运动”,惊醒了以“荣民大家长”相标榜的蒋经国,下决心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

返乡省亲运动

从很大程度上讲,蒋经国开放大陆探亲有老兵呼声的印迹。

据台报统计,台湾大约有40万国民党退伍老兵。这部分人绝大多数是1949年随国民党退台的。当年蒋介石提出5年即可获得“反攻大陆”成功,让他们即时返回大陆老家。然而蒋介石开出的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政治支票,随着祖国大陆的日益强盛,“反攻大陆”终成泡影,老兵归家无日。为了排解怀乡思念之情。.起初老兵组织同乡会、宗亲会。后来时间一长,便在台湾形成了思亲热、寻根热。有人将这种强烈的对故乡、亲人的眷念倾注于笔端,发出“有家愧我归难得”等感叹。60年代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的“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的诗句,震撼了台湾岛。70年代以来,台湾新闻界、史学界、出版界等纷纷以“根”为主题,从台湾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宗教、姓氏等方面,考证台湾与大陆的渊源关系。于是,在台湾引发了返籍求谱、认亲归宗热。80年代中后期,台湾大陆籍民众的怀乡思亲之情愈益强烈,人们的眷念之情由文字转为行动。不少人经由美国、日本、香港等地赴大陆省亲、祭祖,这种行动最后竟成公开的秘密。在台湾的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近乡(大陆)情更怯”的文章,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通电话、写信等细腻感人的情节。尽管此时台湾当局仍“禁”字高悬,不许民众赴大陆探亲、祭祖,但在老兵的强烈呼吁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返乡探亲运动在台岛展开,最终迫使台湾当局对其“大陆政策”作了某种调整。

据国民党退伍老兵讲:“我们这一群来自大陆的退伍兵对国民党,从当初的‘坚决拥护’、‘矢志追随’,演变到今天‘怨声载道’离德离心;这不单单是因为国民党在物质上亏待我们!物质上的欠缺,固然是造成许多老兵退伍后流落街头的原因;以台湾社会的资本主义政策所造成的贫富差距的悬殊,‘人为’政治所造成的贪污腐化,每每使我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心理上的不平,最令我们在精神上感到极度痛苦的,那就是国民党当局,30多年来坚持其违反人性的‘政策’,不让我们大陆来的民众——特别是退伍老兵,与大陆亲人有联系、探望的机会。”“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凛于严厉的禁制,我们将人性中最大的需求,压在心灵深处,只在深夜梦回之时,放枕痛哭。多少人等不及见到家人,客死台湾,饮恨终身。”

一位13岁从军抗日,1949年离别妻女随国民党撤退来台老兵,数十年久别之痛,致长期失眠,病魔缠身。风烛残年已无所求,惟一期盼骨肉相聚。也有的老兵说:“一个最公平的事实,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可以回到家乡去,惟有在台湾的中国人不能。”他们说:“时代的悲剧,更不应由我们这一群去独自承担。”他们要求当局“大发慈悲”,“让我们也能跟全世界的中国人一样,让我们能安心地回去看看亲人吧”1

1987年初,一些退伍老兵和国民党老人纷纷自发地组织各种自救团体。首先站出来走上街头抗议国民党大陆政策的老兵叫何文德。

何文德是湖北房县人,17岁离家人伍,其后几乎转战大半个中国。他说:当时社会战乱,民生凋敝,当兵是贫瘠省份年轻人惟一的出路。1965年他以炮兵上尉职退伍后,加分考人中央大学企管系。当时他台籍妻子服务于中油公司,是他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当兵当了18年,35岁退伍,就在台湾混。最初还算顺利,后来运气就不好了。这几年老了,根本就没事做。”

1965年何在大学就读期间,曾托人从海外转寄信回故乡,而海外友人寄来他母亲的回信与照片却始终未曾收到。多次经验使他判定家书是遭邮检扣留,而他母亲却于第二年去世。为给老母坟上添一把土,他决心发起返乡运动。

在街头,何文德身着白衬衫,正面写着“想家”,反面则写着“妈妈,我好想念你哟”。鲜红的广告颜料像在滴血。何文德在抗议的时候,最初用“返乡运动促进会”的名义,还用了“退伍军人联谊会”和“抗暴义士”的名义。何说:“其实就是我一个人,自己和自己联谊,这些名称是用来吓唬国民党的。”为唤起老兵的力量,何在一些支持、同情者的帮助下,经常出入老兵聚居的“荣民之家”、“荣民总医院”,散发印有返乡探亲主张的传单。为此,常常遭到便衣警察与“荣民之家”管理人员的殴打。在此情况下,何的妻女劝何放弃上述做法。何则豁出去了,他为了不连累妻子儿女,决然与结婚15年的老伴“离婚”,又立下遗嘱,将后事转托杨祖瘵等人。其后走上街头,为宣传返乡探亲奔走呼号。

1987年5月2日,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正式成立,发起人是何文德、李秉诚、江诗长等,成员约有600余人,是台湾最引人注目的返乡探亲团体。当日,何文德同其他人将8万多张写有返乡探亲诉求的传单分发给路人。5月10日母亲节,何文德等人又在“国父纪念馆”发起“遥祭母亲”仪式,正式揭开返乡探亲运动的序幕0(9

1987年6月28日,何文德组织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在台北主办的“想回家,怎么办?——打开海峡两岸探亲管道座谈会”。到会者达六七千人,盛况空前。老兵们一致要求当局尽快“打开两岸探亲管道”,以结束因政治分裂所带来的“民族悲剧”。并希望国民党当局“不要成为制造民族分裂的罪人”。

同年7月7日,六七百名国民党老兵聚集在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前请愿。这些老兵有的戴军帽、唱军歌,有的高举“七七抗战子弟兵,50周年请愿人”、“老兵没饭吃,回家找爹娘”等标语,情绪激昂地要求与国民党高层官员对话,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当时他们提出三项要求:

(1)恢复终生俸或生活补助费;

(2)“战士授田证限期收购”(所谓“战士授田ill!"’是根据1951年蒋介石颁布的“反共抗俄战士授田条例”的规定而下发的。条例规定:“凡服役满两年的退役者,均发给战士授田凭据。”这就算是老兵为国民党流血流汗,并追随蒋介石到台湾去所得的补偿。发此证时,蒋介石扬言“反攻”胜利在即,返回大陆即可兑现授田。然而“反攻”幻梦破灭,蒋介石也已撒手西归,国民党当局又强调“授田证系对参加‘反攻’作战之官兵所作之承诺,惟必须‘光复’大陆后,方能履行此一承诺”。故使等了几十年的老兵不禁哀叹道:“再不解决授田证,我们都要带着它入土了。”)

(3)“退辅会”应追补历年“三节”的慰问金。

老兵们的返乡探亲诉求与行动得到台湾社会的广泛同情。据台湾《自立晚报》1987年8月份一调查显示:

(一)您对于当局将宣布开放民众前往大陆探亲一事的看法?

(1)早就应该开放了64%;

(2)现在正是开放的适当时机24.6%;

(3)反对开放探亲8%;

(4)开不开放都无所谓2.8%;

(5)不知道此事0.7%。

(二)如果当局在近期内开放大陆探亲,您将会:

(1)立即申请前往40.3%;

(2)等待一段时日,了解其他探亲者在大陆的遭遇后再决定是否前往47.7%;

(3)不会前往探亲或会亲8.5%;

(4)在大陆以外地区安排会亲。

(三)您的经济情况:

(1)有正当职业,经济无困难10.4%;

(2)无业,但经济无困难14.4%;

(3)曾有正当职业,目前失业,经济有困难29.5%;

(4)长期失业(3年以上)、生活困难45.6%。

(四)您在返乡探亲上是否有财力困难?

(1)有,希望当局协助61%;

(2)有,希望民间公益团体协助21.3%;

(3)没有财力困难9.6%;

(4)不了解将花费多少金钱8.2%。。

从上述调查可发现,国民党老兵中的多数想在近期返乡探亲,也有部分老兵想在家乡定居。但许多老兵深感返乡探亲财力有困难,故在探亲大门开启后,却无法成行。台湾社会许多人士向老兵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发起了协助老兵返乡的募捐活动。演艺界人士举行义演,工商界人士踊跃认捐,艺术家慨捐作品义卖,筹募活动如火如茶。这些募款,摊到老兵身上,虽不能使老兵衣锦还乡,但却能使一些行囊羞涩的老兵不致自惭。

以“荣民大家长”自居的蒋经国,面对老兵的呼号当然不能无动于衷。蒋经国爱将郝柏村在答记者问时称:

“总统”在谈及两岸关系时,总强调应该照顾“老兵们的情绪”。“他对荣民以及荣民的生活一向是最关心的。总觉得荣民跟了他几十年了,不应该不照顾。经国先生的心思是放在荣民身上的,真心诚意关心荣民的,始终是经国先生。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他派许历农去接辅导会,而开放探亲也与他对荣民的关心有关”。

同年7月21日,蒋经国在听取“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委张国英工作检讨时,作以下6条指令:

(1)“战士授田应作更清楚明白的说明”;

(2)“退除役官兵难能可贵,犹忆横贯公路预算不足,荣民们说没有钱也要修好公路,余亦说荣民如没有饭吃,愿把我的一碗饭分给荣民”;

(3)“‘政府’始终和荣民在一起,讲明白,说清楚,照应做的去做”;

(4)“作一长期的判断与计算,尽量帮助荣民做到足衣足食才心安理得”;

(5)“少数破坏‘政府’与荣民关系者,应以同情心处理,而非‘法律’问题”;

(6)“‘国防部’与辅导会是整体的,应合力推动退除役官兵辅导”。

时任“行政院长”的俞国华按蒋经国指示很快令“国防部”对“战士授田证”作专题研究。老兵的抗争持续至1990年4月7日,“立法院”于凌晨3时点通过“战士授田凭证处理条件”,决议由当局收购授田凭据,75万份中每份发给l—10个基数补偿金,每一基数金额为5万元。补偿总额以不超过880亿元为原则。。

《自立晚报》记者大陆之行

蒋经国病逝前夕毅然决然调整大陆政策,除了来自老兵的呼声外,还有来自大陆与台湾岛内社会各界的挑战因素。

首先,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与海峡两岸的交流现状不断挑战“三不政策”,给蒋经国造成巨大压力。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祖国方针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淡化敌意的友善措施。很显然,中共的做法对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推动海峡局势的和平发展,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同时,中共此举还从根本上动摇了台湾当局维持30多年“戒严体制”和对大陆实行隔绝封锁政策的基础,迫使其“军事反攻”在其不断遭受失败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求一种新的对策。特别是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使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在海外引起更为强烈的反响。台湾舆论界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共下一个目标就是“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当局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台湾《自立晚报》明确指出:“在中共压力下的大陆政策,如果不改弦更张,恐怕政治局势将益形迫蹙。”

与此同时,两岸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也愈益向前发展。大陆提出“三通”(通邮、通航、通商),蒋经国则提出“三不”。由于蒋经国的“三不政策”不符合海峡两岸民众与社会的切身利益与未来发展,因而招致社会各界特别是商界的反弹,“三通”呼声日益高涨,形成了事实上的两岸不接触而交流、不通邮而通信、不通商而通货的局面。

首行突破蒋经国“三不政策”禁令的是大陆各种文化作品,迅速席卷台湾市场。

大陆的学术及文学作品早已在台湾普遍流传。30年代文学作品包括巴金、老舍、茅盾、沈从文、鲁迅、曹禺等人的作品在台均可买到。当代大陆文学作品在“解严”之前已有3家出版社出版十余种。其中钟阿成的小说集《棋王·树王·孩子王》还被列为1986年台湾十大畅销书之一。文史哲方面冯友兰、朱光潜、杨宽、顾颉刚等人的学术专著,早就被台湾的出版商翻印,有些书被当作教科书用。

再如,大陆京剧录音带纷纷被走私进台。据台报统计:在台湾流行的大陆京剧录影带曾多达200—300种,约100多个剧目。台湾部分京剧热心人士居然发起组织“中华国剧(即京剧)艺术研究中心”,准备全面收集、整理大陆京剧录像资料。与此同时,大陆影视录像带也在台湾广为流传。内容方面:以山川名胜居多,也有政治色彩较浓的故事片,如《西安事变》、《邻居》及《华北军事演习》等。台报认为,大陆影视带之所以能冲破禁制,在岛内广为流传,主要原因是思乡心切;期望加强学术交流,繁荣台湾影视艺术;好奇心促使,一睹为快。

大陆录音带在台湾也是相当走俏的。即使在邓丽君歌声风靡华语世界时,大陆出版的各种音乐带业已占据台湾录音带市场1/5强,不但数量惊人,而且内容十分广泛,就连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与《长征组歌》,亦受到台湾音乐界的喜爱。

同类推荐
  • 千古圣人——孔子

    千古圣人——孔子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牛顿法拉第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牛顿法拉第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科学家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的读物。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 蒋介石日记揭秘:1915年-1949年

    蒋介石日记揭秘:1915年-1949年

    本书辑录了蒋介石自1915~1949年部分日记共1000余篇,作者对其进行了考释、注解和评析,内容涉及党务、军事、行政、外交及家事等诸多方面。
  • 李敖回忆录

    李敖回忆录

    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骂遍天下名人,却安危无恙;身处乱世,缺一生倨傲不逊;在立德立言上,自喜成就非凡。横睨一世,卓而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犹如一则现代的传奇。从文坛彗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十四年的牢狱之灾,大起大落,被查禁的书有九十六种之多,李敖始终坦然面对,顽强对抗……这本书是李敖对自己一生最忠实而全面的自述,时间跨度从1935年作者出生时开始,到1997年作者62岁之后为之。书中写到了作者从哈尔滨到北京,到上海,最后去台湾,求学、参军、办刊、获罪、坐牢、隐居、复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皇道无双

    皇道无双

    不甘人道百年寿命,与人联手布下惊天大局,破而后立,等到一切揭开,石破天惊,仙魔恐慌,天道破碎!
  • 80后心灵史

    80后心灵史

    这一代青年作家成长成才的心灵史的缩影,书中首次收录了王小天、田禾、恭小兵、麻宁等80后代表作者的心路历程,真实可感。并和春树、小饭、蒋峰等青春写手进行了面对面的心灵沟通。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写出一个个属于自己和广大读者的世界和空间,很多作者只有在那里,才最自由最开心最本真。一直以来,80后一直倾心于虚构一个个想象的世界,就如同徐妍说的那样,或许,那时他们“蓄谋”进入文坛,并测试自己才情的有效方式。但,在这本《80后心灵史》,更多的是平静的笔触,安静的自述,单纯却一直青春的成长过程。
  • 青少年喜欢看的侦探小故事

    青少年喜欢看的侦探小故事

    本书精心挑选了侦探类小故事,它们有着曲折生动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耐人寻味的寓意,能让学生们轻松快乐地阅读。
  • 无量海

    无量海

    无尽诸天,一堆荒凉的坟丘,在黑暗中湮没,这坟埋着谁?荒芜虚空,一口冰冷的古棺,在虚无中漂荡,这是谁的棺?一代强人唐雨生横空出世,吞噬诸天血,锻造不死身,观尽世间法,创功葬三生。ps:偏向黑暗文,书中世界观很宏大,鄙人极善挖坑,如果掉进坑中出不去,概不负责。
  • 那年年少轻狂

    那年年少轻狂

    你,刻骨铭心爱过一个人吗?不问结局,只想和他拥有当下。你,心甘情愿为一个人付出过所有吗?不问过去,只想和他安稳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大佬寻人记

    快穿大佬寻人记

    一个修真界大佬为了找人,满位面跑的故事。
  • 元阳道君

    元阳道君

    穿越缘得先天元阳白虎意,抱持修证道法神通造化玄。本道是寻常古代世界自在乐逍遥,却惊见神鬼日巡夜游妖魔气冲霄。更讶身处之地宇内称何名?谁言东胜神州近海道傲来。不过一场夏日午后梦,梦醒惊觉已是在西游。一位现代凡人得了机缘西游世界证道之旅。注:偏古典神话“封神西游”西游时代主世界,非纯西游也非洪荒类,最终解释权归本书所有,本文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i小说交流群:84540948
  • 绝武破天

    绝武破天

    藏经阁小童,身患玄阳绝脉,偶得秘籍,悟阴阳,修灵体,夺造化之功!武极巅峰,破天道!我命由我不由天!
  • 九州玄帝

    九州玄帝

    他是这个时代的传奇,他创造了这个时代的神话,九州的人们敬他,赞他,念他,天外的妖魔恨他,骂他,咒他,他叫杨麟,是九州最强大帝,封号‘虚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