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71100000019

第19章 附录(1)

附录1 《明史·郑和传》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人,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1407)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六年(1408)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1411)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十年(1412)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军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1415)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1416)冬,满剌加、古里等19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1419)七月还。十九年(1421)春复往,明年(1422)八月还。二十二年(1424)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1425)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1430)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无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17国而还。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浡泥、苏门答腊、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模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代、那孤儿凡30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附录2 郑和年表

洪武四年辛亥(1371年)一岁。

一、郑和生云南昆阳州,其父哈只年二十八岁。昆阳州属云南府,北距府一百五十里,领县二,三泊,易门。

(《明史》卷四十六《地理志》)

二、正月,帝遣使谕明升,欲假道四川以征云南,升不奉诏。又遣吴友仁寇边,帝乃决意讨之。

(夏燮《明通鉴》卷四)

三、是年安南、浡泥、三佛齐、暹罗、真腊入贡。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五年壬子(1372年)二岁。

一、正月,遣翰林院待制王伟使云南诏谕梁王,不听,馆之别室。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王祎传》)

二、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琉球。

(《明史》卷三百二十三《琉球传》)

三、以天妃林氏有护海运舟功,封孝顺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明何乔远《闽书》)

四、是年琐里、占城、琉球入贡,谕自后三年一贡。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六年癸丑(1373年)三岁。

一、是年夏京师(南京)城成,周九十六里,门十有三,外城周一百八十里,门十有六。

(《明通鉴》卷五)

二、十二月,翰林院待制王祎遇害于云南,其后追赠翰林院学士,谥文节,复改谥文忠。

(《明通鉴》卷五)

三、是年暹罗、占城、真腊、三佛齐入贡,命安南陈叔明权知国事。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七年甲寅(1374年)四岁。

一、八月,遣元威顺王子伯伯赍诏云南谕梁王。

(《明通鉴》卷五)

二、是年暹罗、琉球、三佛齐入贡。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八年乙卯(1375年)五岁。

一、九月,帝以云南久不下,议再遣使谕梁王,时吴云为湖广行省参政,召至,语之曰:“今天下一家,独云南不奉正朔,杀我使臣,卿能为我作陸贾乎?”云顿首请行。为梁王臣铁知院等所杀,与王祎并祀京师,额其祠曰二忠。

(《明志》卷二百八十九《吴云传》)

二、是年浡泥国山川附祀福建山川之次。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浡泥传》)

三、是年占城、暹罗、爪哇、三佛齐入贡。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九年丙辰(1376年)六岁。

一、九月,皇次孙允炆(建文帝)生。

(据《宪章录》及《建文朝野汇编》《明通鉴》卷六)

二、十月,命秦、晋、燕、吴、楚、齐诸王治兵中都。

(《明通鉴》卷六)

三、是年览邦、琉球、安南入贡。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十年丁巳(1377年)七岁。

一、正月,帝将遣秦、晋、燕王之国,诏以御前羽林等军益三府护卫。

(《明通鉴》卷六)

二、自八年改建大内宫殿,是年告成,制度如旧,规模益弘。

(《明通鉴》卷六)

三、是年暹罗世子昭绿群膺承其父命来朝,帝喜,命礼部员外郎王恒等赍诏及印赐之,文曰暹罗国王之印,并赐世子衣币及道里费。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暹罗传》)

四、是年占城、三佛齐、暹罗、爪哇、真腊入贡。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年)八岁。

是年暹罗、阇婆、琉球、占城、三佛齐、彭亨、百花入贡。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十二年己未(1379年)九岁。

是年占城、爪哇、暹罗、安南入贡。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十三年庚申(1380年)十岁。

一、三月,燕王棣之国北平。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二、是年琉球、安南、占城、真腊、爪哇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十四年辛酉(1381年)十一岁。

一、九月,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兰玉、西平侯沭英为左右副将军,师步骑三十万征云南。师行,亲饯之龙江。

(《明通鉴》卷七)

二、十二月,兰玉、沭英趋云南,梁王焚其龙衣,驱妻子赴滇池死。玉英等师至云南之板桥,元右丞观音保以城降,玉等整军入,秋毫无犯。改中庆路曰云南府。

(《明通鉴》卷七)

三、是年暹罗、安南、爪哇入贡,以安南寇思明不纳。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洪武十五年壬戌(1382年)十二岁。

一、正月,命编修玛实伊克(旧作马沙亦黑)等编类蒙古译语,分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用等项。十月丙午,命翰林院侍讲火原洁等编类华夷译语。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一)

二、二月,以云南平,诏告天下。

(《明通鉴》卷七)

三、三月,兰玉遣兵攻拔三营万户砦,更定云南所属府五十二,州六十三,县五十四。傅友德遣使送元梁王家属及元威顺王子伯伯等三百十八人至京师。

(《明通鉴》卷七)

四、七月初三日,郑和父马哈只卒,享年三十九岁。长兄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是时郑和当已于去年明军平云南时,被掳入于傅友德或兰玉等军中。其父哈只,或因遭离乱而遂卒。

五、是年爪哇、琉球、占城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十六年癸亥(1383年)十三岁。

一、三月,诏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兰玉班师,留西平侯沭英师众数万填滇中。自此沭氏遂世守云南。

(《明通鉴》卷八)

二、是年琉球、占城、暹罗、须文达那(或即苏门答腊)入贡。九月戊午,真腊国献驯象、香腊。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五十六)

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年)十四岁。

一、三月,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兰玉班师还京师,大赉将士,封赏有差。友德征滇,帝前后下玺书数十,悬断万里外,委曲皆中,友德奉行不敢失。因士俗,定租赋,兴学校,广屯田,远迩悦服,威望益隆。

(《明通鉴》卷八)

二、三月,秦、晋、燕、周、楚、齐六王来朝。

(《明通鉴》卷八)

三、是年琉球、暹罗、安南、占城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十八年乙丑(1385年)十五岁。

一、三月庚辰,诏定蕃国进表礼仪。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二)

二、八月,命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兰玉,俱备边北平。此时郑和或随傅友德或兰玉军至北平,转辗从征伐于塞外。

三、是年译字崐山费信(公晓)生。

(费信《星槎胜览·自序》)

四、是年琉球、安南、暹罗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十九年丙寅(1386年)十六岁。

一、十二月,命宋国公冯胜,分兵防边,发北平、山东、山西、河南民运粮于大宁,将征纳克楚也。

(《明通鉴》卷九)

二、是年遣行人刘敏、唐敬偕中官赍磁器往赐真腊。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真腊传》)

三、是年琉球、暹罗、占城、安南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二十年丁卯(1387年)十七岁。

一、正月,帝以元故将纳克楚拥众数十万屯金山,数为边患,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兰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二十万众征之。

(《明通鉴》卷九)

二、五月,纳克楚诣兰玉军营降,遣降将和通往谕其众,始定。凡降士卒四万余,羊马驼驴辎重亘百余里。

(《明通鉴》卷九)

三、是年琉球、安南、占城、真腊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年)十八岁。

一、八月,兰玉肃清沙漠,又破元丞相哈剌章于和林,获人畜六万。师还,大赉将士。

(《明通鉴》卷九)

二、九月,秦、晋、燕、周、楚、齐、湘、鲁、潭九王皆来朝。

(《明通鉴》卷九)

三、是年占城、琉球、暹罗、真腊、安南入贡,诏安南三岁一朝,象犀之属毋献。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二十二年己巳(1389年)十九岁。

一、正月,改大宗正院曰宗人府,设令一人,左右宗正宗人各一人,并以亲王领之。寻以秦王樉为宗人令,晋王棡,燕王棣为左右宗正,周王橚,楚王桢为左右宗人。

(《明通鉴》卷九)

二、是年安南、占城、暹罗、真腊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二十三年庚午(1390年)二十岁。

一、正月,帝以元故丞相耀珠鼐尔布哈等尚为边患,又诸王封国凡并塞居者,宜令谨边防,预军务,乃命晋王棡,燕王棣师北伐,并命颍国公傅友德帅北平兵从燕王,定远侯王弼帅山西兵从晋王,皆授征虏将军,受二王节制。是年傅友德之军即受燕王节制,则郑和之入燕王邸,当在是时。

(《明通鉴》卷十)

二、三月,燕王、傅友德等出古北口,师次伊都,鼐尔布哈与耀珠等同诣大军降。捷至京师,帝大悦曰:“肃清沙漠,燕王功也”。是时元降军先后归附,其至北平者,皆听燕王调用,燕兵自此益疆。

(《明通鉴》卷十)

三、是年占城、真腊、琉球、暹罗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二十四年辛未(1391年)二十一岁。

一、正月,命傅友德等备边北平,封燕晋诸番,岁遣大将巡行塞下。

(《明通鉴》卷十)

二、二月癸酉,命种桐棕漆树于朝阳门外钟山之麓地。时以朝阳门外多隙地,故有是命。凡种桐棕漆树五千余万株,岁收桐油棕漆,以资工用。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零七)

三、是年琉球、暹罗入贡,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二十五年壬申(1392年)二十二岁。

一、正月,晋王棡、燕王棣、楚王桢、湘王柏皆来朝。

(《明通鉴》卷十)

二、九月,以皇太子薨,立孙允炆为皇孙。允炆,懿文太子第二子也。

三、十一月丙午,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使察都等表贺贡方物。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二)

四、十二月庚申,琉球国山南王承察度遣使南都妹等贡方物。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三)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年)二十三岁。

一、二月,凉国公兰玉坐谋反伏诛。

(《明通鉴》卷十)

二、三月,诏冯胜、傅友德备边山西北平,其属卫将校,悉听晋燕二王节制,军事大者方奏闻。

(《明通鉴》卷十)

三、八月,秦、晋、燕、周、齐五王来朝。

(《明通鉴》卷十)

四、是年琉球、爪哇、暹罗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年)二十四岁。

一、四月,以旧定番王朝贡礼烦琐,命更定之。

(《明史》卷五十六《礼志》)

是时四夷朝贡,东有朝鲜、日本,南有暹罗、琉球、占城、真腊、安南、爪哇、西洋琐里、三佛齐、浡泥、百花、览邦、彭亨、淡巴、须文达那凡十七国。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二)

二、九月,奉敕辑《寰宇通志》,书成。计封域广轮之数,东起朝鲜,西控土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凡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九百四里。

(《明通鉴》卷十)

三、十一月,颍国公傅友德坐事诛。

(《明通鉴》卷十)

四、是年琉球、爪哇入贡。安南来贡却之。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二十八年乙亥(1395年)二十五岁。

一、正月,命周王橚、晋王棡帅河南山西诸卫军出塞屯田,燕王棣帅总兵官周兴出辽东塞,并谕晋燕二王以备边十事。

(《明通鉴》卷十一)

二、是年暹罗世子昭禄群膺遣使朝贡,且告父丧,命中官赵达等往祭,敕世子嗣王位,赐赉有加。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暹罗传》)

三、是年琉球、暹罗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二十九年丙子(1396年)二十六岁。

一、三月,燕王帅诸军北至察察尔(旧作彻彻儿)追之,将至乌梁海城而还。

(《明通鉴》卷十一)

二、是年琉球、安南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三十年丁丑(1397年)二十七岁。

一、十二月,改侍仪司为鸿胪寺,升秩正四品,设官六十二员。又设外夷通事隶焉。

(《明通鉴》卷十一)

二、是年琉球、占城、暹罗入贡。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二十八岁。

一、闰五月,帝崩于西宫,年七十一,皇太孙即位,大赦天下,诏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明史》卷三《太祖本纪》)

二、六月,以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同参军国事,建削番之议。

(《明通鉴》卷十一)

三、十一月,以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并受密旨伺察燕事。

(《明通鉴》卷十一)

四、是年费信年十四,代兄当军于太仓卫。

(《星槎胜览·自序》)

五、是年暹罗、占城入贡。

(《明史》卷四《惠帝本纪》)

明惠帝建文元年己卯(1399年)二十九岁。

一、三月,遣刑部尚书暴昭、户部侍郎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行天下。昭至北平,得燕王诸不法状,密奏之。

(《明通鉴》卷十二)

二、七月,暴昭逮燕府官属,燕王举兵反,指斥齐泰、黄子澄为奸臣。自署官属,称其师曰“靖难”。齐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遂议伐燕,布告天下。

(《明通鉴》卷十二)

建文二年庚辰(1400年)三十岁。

一、四月,大将军李景隆自德州进兵北伐,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自真定进兵,期会于白沟河。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景隆溃而南,弃其器械辎重殆尽。

(《明通鉴》卷十二)

二、六月,帝闻济南围急,用齐泰、黄子澄计,遣使赦燕罪,以缓其师,燕王不听。

(《明通鉴》卷十二)

建文三年辛巳(1401年)三十一岁。

一、闰三月,帝以夹河之败,罢齐泰、黄子澄,谪于外,盖使之募兵也。

(《明通鉴》卷十三)

二、四月,帝命方孝儒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尽赦燕罪,使罢兵归番,燕王不听。

(《明通鉴》卷十二)

建文四年壬午(1402年)三十二岁。

一、五月,燕师次六合,南军败绩,诏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练子宁、右侍中黄观、修撰王叔英等,分道征兵。召齐泰、黄子澄还。

(《明通鉴》卷十二)

二、六月,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穗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起火,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明史》卷四《惠帝本纪》)

七月壬午朔,上还御奉天殿,下诏曰……乃俯循舆情,于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

(《明成祖实录》卷十七)

九月丁亥,遣使以即位诏谕安南、暹罗、爪哇、琉球、日本、西洋、苏门答腊、占城诸国。

(《明成祖实录》卷十四)

明成祖永乐元年癸未(1403年)三十三岁。

一、正月己卯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明成祖实录》卷十六)

二、正月,诏以北平为北京。二月,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改北平曰顺天府。

(《明通鉴》卷十四)

三、四月,司礼监太监侯显使西域,征番僧,自是中官衔命异域者,先后接踵。

(《明史》卷三百四《侯显传》)

四、五月辛巳,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艘。

(《明成祖实录》卷十九)

八月癸亥,命京卫及浙江、湖广、江西、苏州等府卫造海运船二百艘。

(《明成祖实录》卷二十一)

五、八月,姚广孝题记郑和刊印《摩利支天经》云:“今菩萨弟子戒郑和,法名福善,施则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胜报,非言可能尽矣。一日,怀香过余请题,故告以此。永乐元年岁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录司左善世沙门道衍。”和之受菩萨戒为佛门弟子,或系受姚氏影响。

六、八月丁巳,令吏部依洪武初制,于浙江、福建、广东设市舶提举司。

(《明成祖实录》卷二十一)

七、是年遣行人蒋宾兴、王枢使占城,赐以绒锦、织金、文绮、纱罗。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占城传》)

八、是年遣行人蒋宾兴、王枢以即位诏谕真腊。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真腊传》)

九、是年八月命给事中王哲、行人成务赐暹罗王锦绮。九月,命中官李兴等赍敕劳赐其王,其文武诸臣,并有赐。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暹罗传》)

十、是年行人边信、刘亢赍敕使琉球中山、山南、山北三国,赐以绒锦、文绮、纱罗。

(《明史》卷三百二十三《琉球传》)

十一、是年遣副使闻良辅、行人宁善赐爪哇王绒锦、织金、文绮、纱罗。使者既行,其西王遣使入贺,复命中官马彬等赐以镀金银印。已而东王亦遣使请印,命遣官赐之。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爪哇传》)

十二、是年十月,遣中官尹庆使满剌加,赐以织金、文绮、销金、帐幔诸物,其酋拜里迷苏剌大喜,遣使随庆入朝。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我的编辑生涯

    我的编辑生涯

    我很幸运,当我刚刚迈入社会,加入编辑队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好老师。黄伊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时候,被分配到第二编辑室也就是文学编辑室学习怎样做编缉。当时肖也牧是编辑室主任,是我的领导。黄伊则负责手把手地教我编辑的基本工,是我的第一个名符其实的老师。
  • 康震评说李清照

    康震评说李清照

    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李清照是古代文学群山中一座秀美的山峰,在男性占据主宰地位的文学时代,李清照似乎是一个精彩的意外。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透过散落在历史书页里的斑斑点点,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走进这千年词史中的精彩意外,去领略其中那意外的精彩。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热门推荐
  • 医起定心

    医起定心

    紧急通知:H市爆发新型流感。“喂,魏医生你到哪里了?”“我已经到机场了。”忽的旁边穿过一个人,那不小心的碰撞似是早已命中注定。
  • 天撞大地

    天撞大地

    空间、星球、乃至整个宇宙,不过是他的内丹而。异界之门,一个奇特的空间,曾有人试图逃离此地,却陷入了更大的麻烦之中……三章之后,故事节奏开始变快...
  • 修道王

    修道王

    天下所有修道者,何人不想称张晨风为师!各派掌门,谁没得过张晨风的指点!其实,要得到修道王的指点也并不难,听说修道王最喜欢收集法宝.送上法宝,必定指点你道法.法宝越好,得到的指点也越多...
  • 那年细花微雨

    那年细花微雨

    “那年、你撑着一把油纸伞从我身边匆匆经过,伴着被雨水打落的杏花花瓣随着微风在空中飘散、我与你擦肩而过,嗅到了你身上似有似无的香味,像是水蜜桃?但又少几分甜腻、像是柠檬?但又多了几分清爽.你带着少女独有的粉红色一下一下的触摸着我的心.....七王爷!八抬大轿和聘礼已经准备好!我们何时去宋府提亲!不急...新娘都在我这..跑不掉的
  • 盛世情侠:云殇

    盛世情侠:云殇

    她苦恋的竟是亲哥哥,她先后嫁了父子两人,而她自己是世俗不容的婚外私生女。温柔优雅伤感多情的江湖第一美女恋云,冷酷孤傲愤世嫉俗倾倒众生的冰雪堡堡主萧邃,深沉沧桑翻云覆雨至高无上的江湖一哥宇文太,风流倜傥游戏人生到处留情的少庄主宇文剑,名门正派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正义联盟盟主罗正成,是谁让她意乱情迷,是谁让她心如刀割,是谁让她万般愧疚,是谁让她痛不欲生,是谁让她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风可以带走一切,唯独带不走那颗生根的种子;心被带刺的鲜花伤得鲜血淋漓,你却不能拔除,因为它的根与你的血脉相连,拔出来,心也就死了……暗潮汹涌的江湖,居心叵测的阴谋,残酷的报复,凄美哀婉、感天动地的爱情,交织在一个盛世风云叵测的时代中,爱不能爱,恨不成恨,错综复杂的身世,真相背后的真相,发人深省的伦理道德观念,令人扼腕不止的爱情绝恋……本书情节跌宕离奇,令人无尽遗憾,天无涯,云海无涯,回头亦无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带你去看演唱会

    带你去看演唱会

    带你去看演唱会,带你装逼带你飞。她原本只是千千万粉丝中的一员,只因碰见了林俊杰,碰见了无数JM梦寐的偶像…她的身份不允许她放手去爱,但是没关系!爱情什么的,和信仰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林俊杰在手,天下她有!逗比的道路,只有更远,没有最远,一入林坑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
  • 狼迹江湖

    狼迹江湖

    26世纪,华夏兵王龙炎意外穿越到了异世大陆,别人穿越不是富家子弟就是王亲国戚,至少也是一个大家族的废公子,然后得到金手指,一路逆袭,名镇大陆!而他却穿越到了一头狼身上,前世为人,今生为狼.......
  • 末日追兵

    末日追兵

    为了你的逃生,我愿牺牲我自己。是上天的怜悯,还是我的幸运。末日之后,天涯海角,定为你征战到底!
  • 神剑谱

    神剑谱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江湖;哪里有江湖,哪里就有恩怨。恩恩怨怨,人在江湖不由己。天涯有路,天涯可有酒?传说自秦开始,天地之间便存在了一柄奇异之剑,但此剑威力甚猛,神工巧匠墨输子便将之一分为二。一名赤霄,一名渊虹。得之可一统千秋,拥武林至尊。所以只要一有两柄宝剑的消息,江湖武林就会爆发一场又一场的风波。然而洪荒源远,这两柄剑也渐渐的消失得无影无踪。江湖武林生生不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一道神剑谱,四曲销魂音。江湖儿女意,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