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0300000001

第1章 谜语的起源和发展(1)

第一节谜语的起源

谜语,就是影射事物或文字、供人猜解的隐语。

谜语在我国源远流长,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步创造出来的。早在奴隶社会时期,社会底层的奴隶们没有劳动报酬,也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们常年遭受奴隶主的鄙视和欺凌,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往往借助隐晦的歌谣来表达对奴隶主阶层的仇视。夏朝末年就有一首民谣唱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才灭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去死吧!”这首歌谣曲折隐晦地诅咒当时的暴君夏桀,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

到了商代,开始出现了谜语形式的短谣——《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

女承筐,无实;

士刲羊,无血。

这首短谣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剪羊毛的情景。女的拿着筐,男的一刀一刀剪着羊毛,无实和无血“回互其辞”,让人不容易猜中,很有妙趣横生的谜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字面下隐藏着一丝费解的谜味,这首短谣可以算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记录之一。

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周天子对各地诸侯国的统治名存实亡。为了守住和扩张各自的地盘,诸侯国之间经常发动战争,一些实力弱小的诸侯国面临着灭亡的危险。这一时期的君主们不愿意别人对国事妄加议论,他们只接受温婉的建议。为了避免触怒君主,说客们往往用廋辞转弯抹角地进行劝谏,以达到国家之间的政治目的。左丘明《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就是说在一个外交场合,秦国来的客人用隐语讲了一段话,话中蕴含着他没有说出来的政治主张,结果晋国的大臣们没人能回答。这是“廋辞”二字的最早出处,廋辞就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隐语,是后世谜语的雏形。

春秋时期喜欢听隐语和用隐语的君主大有人在,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是其中的一个。据说,当年楚庄王继位之后不理朝政,每天只顾吃喝玩乐,楚国的臣子们谁也不敢劝谏。三年之后,有个正直的大臣伍举终于忍不住了,就当面请教了一个问题,说:“楚国的山上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回答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叫,一鸣惊人!”一问一答之间,两个人都已经明白了彼此话语中隐含的意思。不久,楚庄王亲自出征,消灭了对楚国威胁最大的庸国,接着开始任用贤能,富国强兵。果真从无名菜鸟成为了春秋政治风云中“一鸣惊人”的大鸟!

春秋时期的隐语出于劝谏的目的,往往比较简短。经过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的隐语多了些缄默的色彩,开始铺陈文字,注重格式,出现了最早的赋体隐语。荀卿的《蚕赋》完全采用隐语的手法,描绘出蚕的形状体态、性能功用和生活习性等特征,通篇到底才道出了谜底——“蚕”字。原文如下:

有物于此,蠡蠡兮其状,屡化为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蚕。

这首《蚕赋》被后世认为是我国物谜的开端,对后世的咏物诗和民间谜语的影响都很大。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谜语

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出现了一种从宫廷到民间都喜闻乐见的娱乐:射覆。所谓射覆,就是事先用瓯、盂等器皿覆盖一个物件,然后让人来猜是什么东西的一种游戏。猜出来以后,猜的人要先念一段“射覆词”,讲讲这个物件的特点,“射覆词”类似于今天的谜面。当时的贵族阶层喜欢在筵席上射覆助兴,所有的宾客都会饶有兴味地参与。民间的妇女儿童也会在节日闲暇的时候射覆游戏,一般都是猜一些诸如头巾、铜镜、木梳、水罐、筷子之类的日常用品。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就是当时隐语射覆的高手,深受朝廷内外的欢迎。

有一次,汉武帝召集臣子们在宫廷里射覆,让人把一只守宫(壁虎)扣在盆下。臣子们纷纷猜射,都没有猜中,后来东方朔上前念道:“臣以龙又无角,谓之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果然被他猜中了。

有个郭舍人出了个隐语,说:“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我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此何物也?”东方朔一听,马上就猜出郭舍人说的是蚊子,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编了一则同底隐语回敬郭舍人,说:“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烟,指掌所扪。臣朔愚戆,名之曰蚊。”后世把这种用同底谜语回答对方的做法,叫做对谜。

汉武帝非常赏识东方朔的机敏诙谐,有时候故意出个难猜的隐语让他猜,当作一种乐趣。有一天,汉武帝召见东方朔的时候,恰好上林地方献上了新熟的枣子。汉武帝就用手杖敲了敲未央宫前殿的门槛,说:“叱叱,先生束束。”东方朔走过来就问:“上林献枣四十九枚乎?”他还真说对了。原来,东方朔见皇上用手杖敲了木头门槛两下,两木成林,猜得“上林”,叱叱,猜得“四十九”,束束,猜得“枣”字。这则隐语采用了拆字法,很有今天文义谜的特色。

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拆组合,创造出了很多意味隽永的字谜。最早的离合体字谜,是著名的曹娥碑谜。曹娥是浙江上虞地方的孝女,为寻父亲自沉江中,当地县令为她设庙立碑,碑文生动感人。中郎蔡邕读完碑文后,在碑的背面题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一直没有人能猜出谜底。有一次,曹操和杨修路过,两人一起到曹娥庙祭拜。曹操见了蔡邕题字,猜不透是什么意思。杨修说:“‘黄绢’,颜色之丝也,色旁加丝于‘绝’字;‘幼妇’者,少女也,女旁加少于‘妙’字;‘外孙’乃女儿之子也,女旁加子于‘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受旁加辛于‘辤’字。谜底为‘绝妙好辞’。”因此,后世称蔡邕为谜界宗匠,称杨修为猜谜鼻祖。后来出现了谜格,人们就把曹娥碑的这种离合猜射法称为“离合格”,又叫“曹娥格”。

曹操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不但喜欢猜谜,还喜欢制谜。最早用实物做谜面让人猜射的就是曹操。《世说新语》记载:

曹操曾经修建一座花园。完工后,曹操去观看,看后提笔在园门上写了个“活”字,啥也没说就走了。众人不解其意。主簿杨修说:“丞相嫌园门阔了。”工匠于是改筑围墙,把园门改窄了,然后再请曹操观看,曹操果然满意。

还有一次,塞北有人送来一盒酥,曹操提笔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看见了这盒酥,就拿起来分给大家吃光了。曹操问他为什么把酥吃光了,杨修说:“丞相写得明白,‘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违抗命令呢。”曹操听了很高兴。

从上面这两个谜语可以看出,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应该是个性情中人,经常与下属分享自己创作的谜语,并且乐在其中,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丞相,这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塑造出的奸雄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

东汉献帝时期,离合体字谜非常盛行,读书人喜欢以谜会友,互相之间作谜猜谜。在这种风气之下,出现了最早的离合体郡姓名谜,是一首四言诗,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融。孔融,字文举,东汉文学家,是我们小时候听过的“孔融让梨”故事的主角。全诗共八十八字,原文如下: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

与时进止,出寺弛张。

吕公钓矶,阖口渭旁。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于匡。

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六翮将奋,羽仪未彰。

龙蛇之蛰,俾它可忘。

玫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

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在这首诗谜里,“渔”匿“水”为“鱼”,“时”出“寺”为“日”,合“鱼”、“日”成“鲁”字。“吕”掩阖一“口”,尚余一“口”,“域”无“土”为“或”,合“口”、“或”组成“国”字。“好”藏“女”余“子”,“截”逝“隼”并逝去“鹰”头“广”,剩下“鸟”字,而“鸟”在古字中与“乙”同,“乙”又可以写成竖弯勾“乚”,“子”与“乚”相拼成“孔”字。“翮”盖“羽”为“鬲”,“蛇”忘“它”为“虫”,合“鬲”、“虫”成“融”字。“玟”离“玉”乃“文”字。“誉”放掉“言”是“兴”,“按”去掉“安”为“手”,合“兴”、“手”成“举”字(繁体字为“舉”)。

谜底隐:鲁国孔融文举

这首四言诗谜的谜底可以看做孔融的自我介绍,换成现在的说法就是“我叫孔融,山东曲阜人”。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谜语

魏晋南北朝以来,隐语逐步演化为正式的谜语。当时的文人雅士创作和发展了离合、增损等谜体,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时期谜语的内容。晋朝的潘岳、南朝宋国的鲍照、谢灵运,齐国的王融,梁国的萧巡之等人,都曾经制作了不少字谜,他们的制谜技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很有才华。他有个朋友叫吕安,是当时的名士,两个人十分相投。有一次吕安去看望嵇康,正好嵇康不在家,哥哥嵇喜出来迎接。吕安知道嵇喜为人庸俗,就看不起他,不肯进门,在门上题了个“鳳”字就走了。嵇喜看到这个“鳳”字,认为吕安夸他是人中之凤,很高兴。后来才明白过来,原来“鳳”字是“凡鸟”二字组成的,吕安是说嵇喜只不过一只凡鸟罢了。

隐语因为其含蓄、模糊的特点,历来被用于巫卜活动的卜辞中,因此擅长巫卜之术的人往往善于射覆。三国时期的管辂,精通阴阳历算和《周易》,尤其精于用占卜的方法射覆。

有一年,馆陶县令诸葛原升任新兴太守,众人为诸葛原摆酒饯行,恰好管辂也在座。诸葛原暗暗命人将三样东西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然后请管辂当众表演射覆,想让大家都开开眼界。管辂略加思索,就提笔在三个盒子上分别写了四句射覆词:

含气须变,依乎宇堂。雌雄以形,羽翼舒张。----此燕卵也。

家世倒悬,门户众多。藏精蓄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

觳觫长足,吐丝成罗。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

三个盒子里的东西全部被猜中了,在座的宾客都对管辂的神技赞叹不已。

从管辂的三组射覆词看来,这一时期的射覆词看似既有谜面又有谜底,与后世的谜语非常相似。但是,纵观周朝、秦朝和两汉的书,都没有收录“谜”这个字,可以认定这个字是后造的。

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谜”字才开始正式出现。南朝宋有个大文学家叫鲍照,他曾经用诗做过“井”、“龟”、“土”三则字谜,是我国最早使用“谜”这个字的人。《字谜三首》中最著名的是井字谜:

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

“二形一体”,是指“井”字由“一”、“|”两种笔型融为一体;“四支(肢)八头”,描摹出“井”字是由四肢产生出八个梢头;“四八一八”加合起来为五八,即四十,拆分“井”字恰为四个十;“飞泉仰流”,是说从井里向外汲水,由下而上水流的情形。

“谜”这个字大约出现在公元450年,是鲍照为了做诗而自创的。“谜”字的出现,标志着谜语的日趋成熟。50年之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首次给“谜”下了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意思是说,所谓谜,就是故意在字句上绕个圈子,让猜谜的人昏乱迷糊,不能一下子明白本意。这样,“谜”的性质就确定了。

随着离合体字谜的兴盛发展,增损体字谜应运而生,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北齐的名医徐之才,非常善于运用字谜,他为人机敏慧黠,喜欢在聚谈时用谜语戏弄人。他曾经取笑王昕的姓氏说:

“有言则讠王,近犬便狂,加颈足而为马,施角尾而为羊。”

为了制造笑料,他故意把横平竖直的“王”字加上其它笔划,与狗、马、羊等畜类联系在一起,让王昕听了哭笑不得,他自己却高兴得不得了。

在文人雅士的日常应酬中,谜语逐渐成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南朝梁的文学家刘孝绰,罢官回家后闭门谢客。他有个妹妹叫刘三娘,很有文才。在一次家宴上,刘三娘出了个谜语让两个姐夫猜:

砍去左边是树,砍去右边是树。砍去中间是树,只有不砍不是树。

姐夫们都猜不出来。刘孝绰笑道:“小妹说的是个‘彬’字,想不到一个字谜把姐夫难住了。”

第四节隋唐时期的谜语

到了隋唐时期,谜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字谜不再局限于文人雅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童谣、碑额、印章、绘画、小说甚至酒令里,随处可见字谜的影子,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

谜语从诞生之日起就孕育了双胎,即文义谜和实物迷。隋唐时期,文义谜和实物迷都向着娱乐性的方向发展。隋朝时期的侯白,幽默诙谐,他的谜语妙趣横生,经常让人捧腹不已。有一次,朋友们聚会,席间大家让侯白出个谜语,必须用实物为谜底。侯白就说:

有个东西,背和屋一般大,肚子和车轴一般大,口和小酒杯一般大。

同类推荐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 景物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景物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作文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思考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阅读与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并且可以开阔思维,敞开思想,进行大胆地想象。
  • 学生热爱科学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学生热爱科学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丛书”图书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电子政务应用趋势与实践创新

    电子政务应用趋势与实践创新

    本书是作者基于多年的电子政务工作实践凝练而成,主要涉及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两个方面。帮助读者从概念层面、技术层面到实践层面全面把握电子政务的理论知识及应用技术。全书共分8章,第1章至第5章为基础篇,分别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的信息技术支撑和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第6章至第8章为应用篇,分别介绍了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利用。为紧密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本书对当前网络文化建设、网络问政实施、网络新媒体应对及网络舆情引导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阐释。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木偶奇遇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木偶奇遇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青春无悔之学院风云

    青春无悔之学院风云

    叛逆学生刘流无意中得到了一枚手环,改变从这里开始。初中时代便声名大噪,甚至引起省领导关注;小小年纪便和身边的几个大小美女纠缠不清,疑似陷入感情的漩涡。高中,大学,踏入社会。权力,财富,名声,美色,在交错追寻,不断得到的同时又不断失去着什么......
  • 南平传

    南平传

    一班没有尽头的列车,一段生死未卜的旅途......武释众踏上列车,赶着春节回家团聚。谁料,列车行经黑暗的隧道发生脱轨,直直的倒在一旁。武释众醒来,斗转星移,地覆天翻.............“这是哪里?”“这是大平华成17年,北方夷狄入侵,要覆我大平三百年基业!”
  • 圣域世界

    圣域世界

    天赋异体少年降临一方世界,踏足大千世界,铸造巅峰传奇。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经商女

    异世经商女

    天地初开,万物复苏,百废俱兴,一个穿越至起点的女强人,如何在新的世界简历秩序......
  • 殿缘

    殿缘

    嚣张跋扈的天赋少年江枫,被他人设计陷害,经脉破碎,遭人侮辱,且看他如何卷土重来,在这个大陆上,拿下属于他的荣耀……
  • 你做我女朋友

    你做我女朋友

    有一天,我想对你说我喜欢你,你会怎样哪。我认识了新的同学,就在我转学的第一天我的同桌数美学姐就对我产生了好感。
  • 余生未曾指教

    余生未曾指教

    有的人会陪自己一路,有的人只能陪你半途,还没有走到终点,看过的欢笑又有多少能算是残留。
  • 查理九世之净钥圣地

    查理九世之净钥圣地

    净钥圣地,神圣的地方,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进去,但,真正心灵纯洁的人,真的有吗?也许有,但有几个呢?DODO冒险队要前往净钥圣地!而且唐晓翼也回来了!种种谜题由他们来解开,唐晓翼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呢?注:(作者是唐殿的粉丝)
  • 网游之火影与死神

    网游之火影与死神

    【不一样的网游小说】因为主角把火影忍者的作者岸本给揍了,导致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公敌,为了逃避他人对自己的谴责,躲进了网游《火影与死神》的世界中,立志要帮死神部落灭除火影部落。PS:主角是腹黑卑鄙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