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9200000020

第20章 中国现代化第二次机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误(3)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强国,正是刘少奇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早在1944年5月20日,刘少奇就在陕甘宁边区工厂代表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中国强盛起来,也必须使中国变成工业国。他们将来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51年2月28日,刘少奇在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讲话,论述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权民主化建设,指出:“我们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化与工业化!在我们这里,民主化和工业化是不能分离的。”建国后,作为共和国总理的******对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以及建设工业化问题的思路相当清晰。1953年9月,他在阐明“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时就指出:“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1957年8月,他在阐释我国民族政策时也认为:“经济改革是各民族必须走的路。走这条路才能工业化、现代化。工业化、现代化了,经济生活才能富裕,民族才能繁荣,各族人民才能幸福。”

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是建国初期第一代领袖群体共同的认识。1955年初,******就提醒要重视科学技术工作,他说:“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1956年1月,在****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更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现代科技革命的思想,认为“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因此,“我们必须急起直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体现了他们将科技发展的追求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视野结合起来思考的深刻内涵。在这一次会议的最后一天,******到会讲话,他指出,“现在我们革什么命,革技术的命,革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命,所以叫技术革命”,“搞技术革命,没有科技人员不行,中国要培养大批知识分子,要有计划地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先接近,后超过,把中国建设得更好”。从此,党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历史号角。

4.对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当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再次涌动的时候,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感觉到了科技革命时代的脚步声。在1955年3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指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从此,新中国踏上了迎接科技革命浪潮的征程。

但是,应当承认,******对现代科技革命并没有系统的认识,而******却是****领袖中对现代科技革命最先感知并理性认识和把握的。早在1955年1月,在******全体会议第四次会议上,******就发表了“现在是原子能时代”,“我们必须掌握原子能”的重要讲话。而在1956年1月****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现代科技革命的标志、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他说:“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生产过程正在逐步地实现全盘机械化、全盘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到空前未有的水平。各种高温、高压、高速和超高温、超高压、超高速的机器正在设计和生产出来。陆上、水上和空中的运输机器的航程和速率日益提高,高速飞机已经超过音速。技术上的这些进步,要求各种具备新的特殊性能的材料,因而各种新的金属和合金材料,以及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材料,正在不断地生产出来,以满足这些新的需要。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规程,正在日新月异地变革,保证了生产过程的进一步加速和强化,资源的有用成分的最充分利用,原材料的最大节约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新发展中的最高峰是原子能的利用。原子能给人类提供了无比强大的新的动力源泉,给科学的各个部门开辟了革新的远大前途。同时,由于电子学和其他科学的进步而产生的电子自动控制机器,已经可以开始有条件地代替一部分特定的脑力劳动,就像其他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一样,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这些最新的成就,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对中国来说,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因为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冲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切角落,大大加速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我们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在高度技术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地增长,不断地改善。因此,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应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现代科技革命第一次系统的阐述、正确的总结和对其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深刻认识,也是对世界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关系的深刻把握。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又强调:“现在既不是三十年代,也不是四十年代,接近七十年代了,是原子、电子时代。”“如果说过去是十年一变化,那么现在可能是五年、三年一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十七年中,原子、电子、超音速等,其发展速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快,比过去一个世纪还快,可以说日新月异。”

面对滚滚而来的现代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中国该怎么办?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深知按部就班,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亦步亦趋,将会被突飞猛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甩得更远。为此,******指出,“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决不能“空谈和拖延不决”,“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力求尽可能迅速地扩大和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力量,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强调,“我们要记着,当我们向前赶的时候,别人也在继续迅速地前进”,“我们不应该跟在别人后面把所有的程序都走一遍,那样,我们将永远落在后面”。******也在审阅******作的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时,在关于技术革命的一节里增写了这样的一段话:“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可见,中国共产党人既承认我国“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又正视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的现代新科技革命对我国的影响和机遇。

那么如何才能追赶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首先,学习世界科学技术的最先进的成就。

******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而早在1949年5月和1950年9月,******就两次讲到:科学技术不分国界,对全人类都有用,社会制度的不同不应该妨碍我们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尔后,他又指出:“必须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最短缺的而又是建设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以便尽可能迅速地用最新的技术把我们国家的各方面装备起来。”1960年,聂荣臻在《关于立足国内发展科技等问题向中央并******的报告》中,也提出了在学习苏联的同时,要充分收集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和方向的建议,他认为:

“独立自主,立足国内,绝不是意味着自己封锁自己。相反地,一切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都要根据我国具体条件来学,来掌握。”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向外国学习的思想,并不是主张完全依赖外国,创新才是学习的目的。

******明确指出:“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前面所说的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则提出:“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采用新技术必须同群众性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相结合。”正是因为重视创新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仍能继续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其次,培养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专门人才。

要发展科学技术,要追赶世界科学先进水平,人才是关键。但建国初期,我国不仅存在与科技发展形成强烈反差的人才奇缺问题,更存在现有人才的潜能未能充分释放的问题。薄一波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我们党的干部,大多刚从农村转入城市,忙于政权建设和国民经济及其他事业的恢复。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者无暇顾及,重视不够;或者对科技人才和科技力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农工干部对知识分子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在政治上歧视他们,看不到他们的进步和重要作用,不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认真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对知识分子安排不妥、使用不当、待遇不公等问题,使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1955年初,******就提醒全党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如果知识分子问题不解决,不能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向科学进军”就将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要说追赶世界科学先进水平了。为此,1956年1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在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做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并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著名思想。同时,又提出了“最充分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力量”的三项措施:“第一,应该改善对于他们的使用和安排,使他们能够发挥他们对于国家有益的专长”;“第二,应该对于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以应有的信任与支持,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工作”;“第三,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其中包括改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等。

针对我国科技人才奇缺,现代化建设又急需人才的现状,中央又采取多种措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各种层次的人才,包括:增加教育投资,大力发展各种教育;派遣专家、学者、大学生赴苏联等国学习;聘请专家来华指导,并帮助培养人才;吸引、鼓励留居海外的优秀人才回国服务,为国效力;号召全民学习科学技术,提倡群众性的科技革新活动,以造就能驾驭现代科技的人。遗憾的是,由于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这些好的措施未能贯彻始终。

再次,制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为了解决我国科技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经济底子薄等困难,1956年,根据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的特点,“******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现在把国防工业步子放慢,加强冶金工业、机器工业和化学工业,把底子打好;另一方面,把原子弹、导弹、遥控装置、远程飞机搞起来,其他的可以少搞”。并且,“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还特别强调这一科学发展及其规划必须紧紧盯住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据此,******在主持制定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时,把******的这一思想概括为“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并且成为当时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针。“远景规划”指出:“根据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和我国科学技术力量的现状及其可能的发展速度,并参考世界各科学技术先进国家、特别是苏联发展科学技术的经验和我国工业建设初期发展技术的经验,我国发展科学必须执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于是,在1955-1958年间,****中央先后作出了发展原子能、导弹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决定。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突破口选在“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尖端科技领域,反映了******等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深谋远虑,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悉。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我国不仅攻克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尖端技术,而且带动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和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实践证明,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选择和成功经验。

同类推荐
  •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这是一本讲述技术革新的书籍。那么,一名经济史学家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技术是关于如何获得对人有用、令人愉悦的物品和服务,即,它是关于生产制造的。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分野,并非像海明威所说的那样在于“富国比穷国的钱更多”,而在于富国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和服务。
  • 2011~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11~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本书含综合篇、行业篇、省市篇及国际篇四个部分,分行业、地区、领域回顾了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并对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附有世界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统计数据,反映了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貌。
  • 内蒙古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内蒙古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为了对内蒙古旅游产业融合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深入研究,本书围绕旅游产业融合问题这一主线,在相关项目结题成果和已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梳理、归类和整理,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将最终成果以专著的形式予以呈现。
  • 零起步赚千万

    零起步赚千万

    全书共分为七章,回答了三个主要问题:做什么、敢不敢做、如何确保成功,阐述了白手创业的方法。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热门推荐
  • 不凡使命

    不凡使命

    “你愿意做我的守护者吗?”他无比的认真问。“对不起,”她微笑“我不愿意”“我知道了,”他失望的转身打扰了。她看着他的背影笑,“白痴,守护一定要说出来吗?我会久伴你。永远”
  • 若是蝴蝶会哭泣

    若是蝴蝶会哭泣

    她,本是平凡女子,却一次又一次流落异地,江湖中的恩怨情仇似乎都与她有关,这厄运就那么无法逃开吗?所有这一切种种安排,可有她的一丝意愿?他,一袭月白衣衫,本是杀手,却在与她的第一次邂逅中便有了一生一世的承诺,而后,依旧是背叛。他,是那里的王爷,是地下的皇帝,依旧为她倾心,可最后,为什么会对她的死活不管不顾?不是爱过吗?在这恩怨情仇交织的地方,她又该走向何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图文版中国经典神话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英文版)》中那些生动离奇的故事,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对宇宙与自然万物形成过程的奇妙想象。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怎样产生的?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又该如何解释?人类又是怎样一步步征服自然的……人们通过想象来解释这一切,于是使形成了早期的神话。人们将这些故事一代代传承下来,最终形成了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 警神靖天

    警神靖天

    视黑恶为寇仇,除贪腐以务尽。小警察追捕部级逃犯,得人族始祖传承伏羲台,成为人族守护者。与天斗,与人斗,与妖斗,与魔斗,斗出我炎黄第一神!杀贪腐,杀黑恶,杀黄毒,杀淫邪,杀出我中华清净天!
  • 将军那些小心思

    将军那些小心思

    听说大将军秦玉轩是个外冷内热的闷骚男人。那都是骗人的!护妻狂魔秦玉轩只对谢云舒明骚、暗骚!其他人但凡欺负了谢云舒。一律打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亚洛特之城

    亚洛特之城

    2240年,人类的机械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机器人拥有了高度接近人类情感的意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莫里公司最近在11月份最新推出的“亚洛特芯片”这以人造摇光为基础,进行情境培养,而专门提供人类各种生活方面的需求,故事从这里开始发展······
  • 冰层破碎的绷带

    冰层破碎的绷带

    9102年末,因异次元生命体出现,世界被逐步的破坏。为了将异次元生命体放逐回他们的世界,名为衡的普通高中生利用ZXD研究所的科技,获得了对付异次元生命体的力量。“我为,冰层破碎的绷带!”——衡
  • 都市天师

    都市天师

    前世机缘巧合得到天书三册,却是为非作歹最终惨遭天罚,临死之际才明白,金钱权利不过浮云。今世重生,手持天书,我将何去何从。是问鼎玄门?还是纵横都市?在繁华的都市下,又隐藏着那些不为人知的奥秘,我欲行天师之责,为世间斩妖除魔。一切精彩,尽在都市天师。
  • 南山木

    南山木

    忘了,忘了,忘了。什么是你,什么是我,为什么要醒来,为什么要睡去。不要让我面对。不要让我反抗。这是天命,天命,不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