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7300000035

第35章 中国人谈爱(4)

曾子的《孝经》与《大戴礼记》、《礼记》中有关曾子的章节,都为我们了解曾子的孝(孝爱)的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现归纳并评述如下:

(一)“孝,大经也”。

曾子说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大戴礼记》,五十二篇)

曾子对于孝的观点,完全是继承孔子的。

孔子说过孝,德之始也。”(《大戴礼记》,六十篇)“孝者,人道之至德。”(孙星衍编《孔子集语》)

孔子对孝有极高的评价,认为:孝是最高的德行,是道德的开始;而曾子认为:孝,即对父母之爱,是天下的根本法则。

由此看来,子女对父母之爱,是儒家学说所极为重视的,儒家将它当作是最早的、最高的人类道德。

这个观点,与基督教不一样。基督教认为:“神爱”(对上帝的爱)是至高无上的。儒家的观点与道教也不完全一样,道教更重视自然之爱与自我之爱。

与基督教和道教相比,儒家学说(儒学)更为人世,即更为世俗化;也可以说是,更符合人性,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更接近。

从现实社会来看,儒家关于孝(孝爱)的观点,是比较理性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相爱助。那么,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爱之中,子女对父母之爱,在人的一生中,确实是最早就有的,是建立在血缘和家庭生活基础之上的。如果你对父母有爱,你就有可能对其他人,对人民大众产生爱。否则,你连父母都不爱,你怎么可能对他人和大众产生爱?

(二)“爱而敬”与孝。

“曾子:民之本曰孝,其行之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大戴礼记》,五十二篇)

“曾子:[答单居离问:‘事父母有道乎?’]有,爱而敬。”(同上)

曾子的意思是:子女对于父母,养育父母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能从内心尊敬父母,比较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对待父母呢?曾子的回答是:爱而敬!

也就是说,你首先要对父母有爱的情感,有了爱的情感,就能做到尊敬。

这里,曾子将爱与孝的关系讲得很清楚:孝必须以爱为基础,或者说,孝决不只是一种养育的责任,而是一种对父母深怀情感的付出。

乐其心”与孝。

曾子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礼记》,十篇)

这一段表明:子女应该怎样做,以爱他们的父母?曾子的论述是:首先,要使父母欢欣、快乐;其次是不违反父母的愿望,满足父母的爱好;最后是照顾好父母的居住和饮食。

这一段论述比较全面,考虑到子女对父母应该做的各方面。而在所有的该做的事中,最重要的是使父母高兴、快乐。

这又进一步说明,子女对父母的孝,首先要有爱的情感。因为有了爱的情感,才能将父母的欢欣,看成自己的欢欣(四)“谏而不逆”与孝。

曾子说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大戴礼记》,五十七篇)

这一段话是告诉人们:应该怎样与父母相处。父母称赞你,应当高兴而不忘记;父母批评你,你引为教训,但不怨恨。重要的是第三句。父母有过失时,你应该规劝他们,但不要仇恨他们。

这样的态度,是对父母真正有敬爱之情的。如果没有感情,当父母有过失时,一种可能的做法是:随它去,与己无关;另一种可能就是仇恨他们,与他们划清界限。曾子认为,后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此,与父母有正确的关系,其关键还是在于:对父母有敬爱的感情。

(五)“事父可以事君”与孝。

曾子说事父可以事君,事兄可以事长。”((《大戴礼记》,四十九篇)

他的意思是:你能正确地对待父亲,你就能正确地对待君王(或国家);你能正确地对待兄长,你就能正确地对待其他年长者。

这句话说明,曾子认为,一个人对父母之爱(孝爱)是与他对他人、社会、国家的感情有联系的。你对父母有爱,你对他人、社会、国家,才会有爱。

总之,曾子对于父母之爱(孝爱)的深人阐述(以上所述,仅是很少一部 分),可以代表儒家的对于孝爱的思想,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二、孟子论爱(仁爱)

孟子的姓名是孟轲,生活年代是公元前365—前304年,战国时人。

他是鲁国的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他的祖先家道衰落后,从鲁国迁到邹国。

孟子出生比孔子要晚一百多年,他的老师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因此,他可以说是孔子的间接的学生。他的学问很广博,性格很坚强。他的抱负就是要发扬孔子的学说。当时齐国的国君在首都的西门建了一个学术中心,叫“稷下学宫”,孟子就是稷下的著名学者。

孟子的一生经历与孔子有点类似。他像孔子一样,也希望通过从政,实现自己的学说和理想。他先后向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国君建言献策。这些国君虽然尊重孟子,但是都没有采纳他的主张。到了晚年,他以从事教学为乐。他的学生有万章、公都、陈代、公孙丑等。《孟子》一书是他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从唐代韩愈开始,就承认孟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孟子不但忠实地继承孔子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并且有重要的发展。

现对孟子思想中与仁爱有关的部分归纳并评述如下:

(一)仁者人也。

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而孔子是说:仁者爱人。

仁是孔孟学说的共同核心。从上述两种论述来看,两人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区别。

首先,孟子是完全同意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的。他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因此,孔子和孟子的“仁”的主要含义,就是“仁爱”。仁爱是中国儒家的主要道德原则,也是儒家对于爱的学说的主要贡献。

但是孟子讲的仁与孔子讲的仁,又不完全相同。

孔子说的:‘仁者爱人”,是一种伦理学的观点,将仁作为人的主要道德原则,应该同情他人,关爱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孟子说的:‘仁也者,人也。”则是将仁提高到“以人为本”的本体论原则。将人本身作为道德的出发点。孟子的“人”,不仅是指他人,首先是指人本身,即人的本性;同时也指“民”,即人民。这样,孟子的“仁爱”,就不仅是伦理学,也是人性论和政治学。这两者都是孟子对孔子学说的重要发展。

孟子对于仁爱的阐述,丰富了儒家哲学,并为后来两千多年的中国人所承认。

(二)人性与仁爱。

孟子是“性善论”的首创人。

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同上)

孟子认为,人有四种天性——“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他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同上)

以上论述,非常明确地肯定以下几点:1.人的本性是善的;2.仁爱就是人的恻隐之心;3.没有仁爱,人就与禽兽没有区别,就不能称为人。

这里,孟子就将孔子讲的仁(或仁爱)与人的天性结合起来,认为,仁爱是人的一种天性。

这是孔子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它也帮助我们对仁爱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仁政与仁爱。

《孟子》这部书,讲得最多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仁政“二字。在《孟子》的许多章节都谈到“仁政”问题。例如: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孟子·梁惠王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这一些论述,都是将仁爱与仁政直接联系起来,这样,仁爱就不仅是伦理学,而成为政治学。仁爱就不仅是一个道德原则,而成为执政者的施政原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即使在今天,也是完全适用的。不仅作为个人,应该有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怀;特别是各级政府,都应该将这句话作为政府的施政目标,使老者、弱者都有所养,使年幼者都得到教育,受到关爱。

(四)仁义与仁爱。

《孟子》一书中,较多地方是将“仁”与“义”两者并提的。究竟“仁”和“义”是什么关系呢?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告之上》)

孟子的意思是:仁是人的善良的内心;义是人实现仁爱所必须走的道路。放弃该走的路不走,丧失善良的内心而不去求,真悲哀啊!

这里,孟子是将仁与义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他的观点是:仁爱必须与正义的行动相配合,如果没有正义的行动,就不能体现善良的内心。

本书所论述的爱的哲学中,爱不仅是一种情感,而是要付诸行动的。没有行动的爱,并不能认为是真正的爱。

(五)民本与仁爱。

孟子将仁爱与仁政相联系,又进一步,将仁爱与民本相联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上面几句话的总的意思是:在一个国家中,人民应该放在第一位;得到人民内心的拥护,才能有巩固的政权。如果统治者轻视以至侵害人民的利益,人民就会将统治者看成是仇人。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的体制中,孟子的上述言论是十分大胆的。(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因孟子的这方面言论,要将孟子的圣贤的碑位废除掉)

虽然孟子的民本学说与现代的民主学说并不相同,但是民本学说对于古代人民肯定是有利的,对于中国两千多年内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的缓和是有利的。

这是孔子与孟子的仁爱思想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汉代哲学家论爱

先秦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最辉煌的时期。到了汉代,哲学有了较重要的进展,但是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它在哲学上的总体成就,并没有超过先秦。

为什么是这样?

秦国战胜六国,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依靠了法家的学说,讲法家的“法、术、势”,不是讲儒家的“仁义”和“德政”。秦国得胜后,社会上还有不少儒生,对于秦国的****议论纷纷,流露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李斯就向秦始皇提出建议;除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要求将所有书籍全部烧毁。李斯说:“有偶语《诗》、《书枠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思是,敢于谈论《书经》、《诗经》等儒家著作的,一律要判死刑;敢于用古代的制度来反对当代政治的,要连累家族。这种严酷的文化****,使儒家等先秦学说遭受严重摧残。但是秦始皇的****激起了人民的剧烈反抗,秦朝只维持了15年(公元前221—前206年)。

汉朝建立后,前期的几位皇帝(惠、文、景,以至武帝)要求士大夫整理经籍,广献经书。武帝时,还设立五经博士。这样,经学就恢复起来。所谓五经,就是中国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五本经典著作:《易》、《书》、《诗》、《礼》、《春秋》。汉代的哲学就是围绕对于这几部经书的解释而展开的,因此称为“经学”。

汉代初期,出现了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礼记》,它并不是孔子当年的《礼》(孔子时的《礼》,已无从查考);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篇章,即《大学》和《中庸》,使儒家学说达到了一个新的较高水平。

关于《大学》和《中庸》的出现时代是至今为止中国哲学界的意见很有分歧的问题。《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个篇章,而《礼记》这部书是汉代戴德、戴圣两人编辑而成,内容杂乱。古人认为《大学》是孔子学生曾参所著;《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说:子思作《中庸》)。当代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也多有这种说法。但是,宋代欧阳修、吕东莱等早就对子思作《中庸》的说法提出怀疑。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将《礼记》和《大学》、《中庸》都安排在汉代哲学中叙述。台湾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中,用较多的篇幅,论证《中庸》不是子思所作。他认为《中庸》和《大学》都是秦至汉初的儒家著作。他的重要理由之一是《中庸》有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句,显然这是指秦始皇以后的事。

我比较同意冯友兰和劳思光的观点,因此也将《大学》、《中庸》两书放在汉代哲学中讲。本书以爱为主题,下面着重介绍《大学》与《中庸》中有关爱的论点。

一、《大学》论爱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唐代韩愈等将它看作与《孟子》同样重要。到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与朱熹竭力推崇它,并且对它重新编定了章次,还作了补写。因此,后来流传的《大学》,已经有了宋代理学家的思想。

《大学》中贯彻的主要思想,就是“仁爱”。它的仁爱思想体现在一个完整的“人生与政治目标”之中。

《大学》中提出“三纲”与“八目”。

所谓“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所谓“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三纲”中的爱。

“明明德”的意思是:弘扬光明而伟大的德性。

“新民”的意思是:使人民弃旧图新,有革新的精神。

“明明德”与“新民”的目的,是“止于至善”,即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那么,什么是“至善”呢?

《大学》中的解释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意思是:君王的最高道德是对人民的仁爱;官员的最高道德是对君王的敬爱;子女的最高道德是对父母的孝爱;父母的最高道德是对子女的慈爱;与别国交往时的最高道德是友爱与信义。

这里罗列的“止于”的“至善”,归结起来,都是一个“爱”字:仁爱、敬爱、孝爱、慈爱、友爱。

同类推荐
  •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尼采曾以“炸药”自喻,是“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抗的‘狄奥尼索斯’”,也是进入本世纪才大放光芒的哲学家和诗人。尼采以第一人称的自问自答,在生平第一部自传和绝笔之作中,逐一点评了自己的代表作,对“尼采”如何成为“尼采”,做出了权威的诠释。这是一部以思想为核心的自传,也是阅读尼采其他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书,为尼采的其他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 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

    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前常务部副部长高占祥先生寄语当代青年的重要著作。全书由121篇短文构成,以讲故事的形式,在修养、道德、性格等方面对当代青年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融古今中外学理人事于一炉,荟国学、西学、个人经验心得于一书。本书内容广博,堪称青年人生小百科全书,对当代青年心灵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照耀生命的第二个太阳”,意思是道德修养堪称人生命的第二次成长,中国当代青年应该谨记心中。作者从一名印刷童工成长为共和国的部长、世界文化名人,本书堪称高占祥先生一生宝贵经验的总结和概述,值得每一位当代青年学习借鉴。
  • 最爱读国学系列:老子·庄子

    最爱读国学系列:老子·庄子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儒家的智慧

    儒家的智慧

    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卢梭谈生活品质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卢梭谈生活品质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美的青春遇到最美的你

    最美的青春遇到最美的你

    她,伊悠,从小和唐羽辰认识,一起读初中,高中,而大学彼此分开,最后再遇到,又会擦出什么爱情火花呢?
  • 莫都风云

    莫都风云

    “他们只是孩子,你过早的把责任交给了他们。”“他们是孩子,没错。可他们从未把自己当成孩子。”这是一个繁华都市的孩子们的故事。
  • 如何加工禽产品

    如何加工禽产品

    新农村建设青年文库编写组新农村建设青年文库编写组新农村建设青年文库编写组新农村建设青年文库编写组
  • 幻灭阴阳录

    幻灭阴阳录

    在这片,武者,法师,炼金师,炼药师,傀儡师,昌盛的大陆上。一名各项能力都极弱的少年,在一位神秘老者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个与其灵魂完全一样的后世者的灵魂。从而依靠着双灵魂的异变,结交了一批真正有实力的强者,逐步的走向世界的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妻本风流

    妻本风流

    云曦死后,在某位小鬼的威逼利诱之下签了一份《异世投胎协议》转世重生,本想活出个璀璨风流人生,然却事以愿违。青梅竹马的初恋是世仇,发誓要将她一族斩杀殆尽,纠缠十年后,她亲手斩断了这份孽缘,伤心欲绝之时竟有人自投罗网,不问情爱,只求朝夕相伴,只是她与月老反冲,终究未得结果。
  •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八十一梦

    张恨水作品典藏·小说十种:八十一梦

    本书为张恨水作品典藏的一种,是张恨水抗战时期的代表作,该书借鉴了近代谴责小说的笔法,又采取梦的形式结构小说,各梦独自成篇,集中讽刺某个社会侧面。借助于形式的荒诞,融虚假真实为一体,又因形式的自由,扩大了小说的社会容量,也是小说抨击时弊更加深刻。
  • 快穿之傲娇女大佬

    快穿之傲娇女大佬

    “哟哟哟,这是哪里来的小乞丐?”在阴暗的将角落里,一个男生被一群混子拳打脚踢。“原来你们人类也会恃强凌弱,真是婆娑米亚多的蛀虫。”一个抱着橘猫的少女,坐在巷子二楼的阳台,嘲讽的看着。“你是谁?你来的正好,正好给我们哥儿几个助助兴。”混子的非主流大哥扛着狼牙棒,流里流气的吹起口哨。少女摸了摸橘猫的头,温柔道:“麻花,你的晚餐送上门了...”巷子里凄惨的叫声此起彼伏,等周围恢复静寂的时候,少女抱着橘猫优雅的走了出来。被欺负的男孩小心翼翼的追了出来:“你...你是谁...为什么要帮我?”“我?呵呵。”少女转过身来,以星辰天空为背景,展开暗绿色的翅膀:“我是你们人类最惧怕的恶魔啊。”少女见少男痴呆的望着自己,转身摇了摇头。
  • 大圣伏龙

    大圣伏龙

    楚云本是大魔天王,被人封了修为,在世为人,一步步重修归来重回巅峰我是大魔王,真的请你相信我。我只是爱做好事而已。对了,你有啥,心愿,愿望,遗愿,没有我都能帮你实现,而且不要钱哦!楚云一个大魔天王,重生后他在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自私自利,一心只为自己,我不是什么好东西。“对你是个好人”每当有人说自己是好人的时候,楚云便感觉,有人在啪啪的打脸。好吧!我是大魔王我摊牌了。你可以不信但我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