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7300000028

第28章 西方人谈爱(5)

人类的爱的对象主要就是人,自我、情侣、父母、子女、朋友、老师、同胞、大众,都是人。康德“人是目的”的思想说明:只有将你爱的对象,当成是“目的”,而不是当成手段,才是真正的爱。

情侣之间,如果只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物质或****需要,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子女对父母,如果只将父母只看成生活的依靠,也就没有真正的孝爱。父母对子女,如果只指望子女将来养活自己,也就没有真正的慈爱。朋友之间,如果只是相互利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友爱。只有将情侣、配偶、父母、子女、朋友看成是目的,一切为爱的对象本身着想,才可能有真正的爱。

3.意志自律、自由与爱

他说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法则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实践理性批判》第一卷第一章,据杨祖陶译本,306页)

“意志就不只是服从规律……它必须也被认作自己即立法者,而且也只是这个理由,它才服从这个规律。”(《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第二章,据孙少伟译本,63页)

康德的“意志自律”或“为自己立法”的思想,都与自由有同一含义。自由是康德关于道德(实践理性)的核心思想。自由与前两个道德法则是直接有关的:自由是人类的普遍要求;自由的人必须以自身为目的。

意志自律或自由与爱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人所以有爱(不论是爱自己、爱亲人、爱他人、爱祖国、爱事业等)都必须是出于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受任何其他因素的支配(包括功利的驱使或权威者的指令)。同时,自由本身,是人类普遍所热爱的。

以上是康德的“实践理性”与爱的关系,下面讨论康德的“判断力”与爱的关系。

(四)审美与情感(美与爱)。

1.什么是Asthetisch

康德三大批判的第三部著作是《判断力批判》。他认为“判断力”有两类:一是规定性判断力;二是反思性判断力。前者是从普遍原则出发,将特殊事件归人原则;后者是从特殊事件出发,通过反思,归人普遍原则。(《判断力批判》,据邓晓芒译本,13—14页)

在反思性判断力中,康德着重论述了Asthetisch(德语,一般翻译是“美学”一作者注)的问题。

Asthetisch究竟是什么意思?据卢春红在《情感与时间》中的分析,As-thetisch本义是“感性的”;一般翻译为“审美”,而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直感”。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说:“Asthetik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

因此,Asthetisch有审美的意思,也有情感的意思。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主要是论述审美问题的,但它同时也论述了情感问题。康德说:‘对于鉴赏的真正人门就是发展道德理念和培养道德情感,因为只有当感性与道德情感达到一致时,真正的鉴赏才能具有某种确定不变的形式。”(《判断力批判》,据邓晓芒译本,205页)

按休谟的学说,爱既是一种德性(道德),也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因此,康德关于审美的学说与爱必然有联系。康德所说的“道德情感”,指符合道德的情感,更与爱有非常接近的含义。

2.知识与道德的桥梁

康德关于Asthetisch(审美、情感)的一个重要观点是:Asthetisch在知识(或自然,或知性)和道德(或自由,或理性)之间架起了桥梁。

康德说:‘在高层认识能力的家族内,还有一个处于知性和理性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判断力。”(《判断力批判》,据邓晓芒译本,400页)

审美可以在知识和道德之间架起桥梁,康德用“自然的合目的性”来说明这个关系。自然本身并没有目的,而自然中的许多美丽(如鲜花的美、鸟鸣的美、山川的美等)使人感到愉快,那就合乎人类追求愉快的目的。因此,自然的美是一种自然的合目的性。

那么,爱是否也是知识和道德之间的桥梁呢?大量的爱的事例说明:爱也是有这种桥梁或中介功能的。

子女和父母的亲缘关系,也是需要有人的知性才能体会的。亲子关系的认知就是一种知性。

父母应该抚养子女,子女应该孝顺父母,这是人类的道德。

怎样从亲子间的认知关系过渡到亲子间的道德关系呢?那就要依靠亲子之间的爱的情感。父母由于热爱子女,因此,必然会尽心抚养子女;子女因为热爱父母,因此就会孝顺父母。

一般认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指的是美。事实上,美与爱是密切联系的。人们感到梅花很美,他们就爱梅花。因此,在康德的“判断力”中,既包含美,也包含爱(情感)。这个问题在本书第七篇中还要展开讨论。

在美与善的联系中,我认为,存在着爱的中介。梅花在冬天开花,是高洁的象征。人们感到梅花的美,而喜爱梅花;通过对梅花的爱,人们赞赏梅花所象征的高洁的品性(善)。

3.共通感与爱

共通感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可以认为是他在哲学上的重要创见。

他说鉴赏判断必定具有一条主观原则,这条原则只通过情感而不通过概念,却可能普遍有效地规定什么是令人喜欢的、什么是令人讨厌的。但这一条原则将只能被看作共通感。”(《判断力批判》,据邓晓芒译本,74页)

什么是共通感呢?按康德上面这段话来理解,共通感就是人类天生的共同情感。

为什么人们普遍地都喜爱美丽的花草、悦耳的音乐、壮观的风景?就是因为人类有天生的共同情感,即共通感。

康德在人类的知识问题上提出“先验统觉”;在道德问题上提出“道德命令”,而在审美和情感问题上提出“共通感”,这样就构成他完整的先验哲学。

人类是高等动物长期进化的产物,人的先验性(先验统觉、道德命令、共通感)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天性。他的学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认为,共通感学说在爱的哲学中,也是适用的。为什么人类普遍地都会爱情侣、爱子女、爱父母、爱朋友、爱他人,为什么如孟子所说,人都有恻隐之心,都可以用人类的共通感来理解。

小结:

康德对爱的理念方面的主要贡献,是论证了仁爱(道德)的先天性;并确立了“人是目的”的人类之爱的基本原则。他在实践理性(道德)与判断力(情感、审美)两方面,对于人类之爱,都有深入的阐述。

叔本华与费尔巴哈论爱

康德之后,德国相继出现了多位影响巨大的哲学家,有黑格尔(1770—1831)、叔本华(1788—1860)、费尔巴哈(1804—1872)、马克思(1818—1883)等,他们都是19世纪的哲学家。

他们之中,叔本华和费尔巴哈两位的哲学思想与爱的关系最密切,他们都直接地论述了爱。

一、叔本华论爱

叔本华(1788—1860)是意志主义哲学的开创人,是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驱者。

他出生于但泽(现在波兰北部的格但斯克)。他父亲是富有的银行家。他自幼孤僻、傲慢。1809年他得到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820年在柏林大学任哲学讲师,曾想与黑格尔争夺听众,但他失败了。后来一直没有正式职业,就从事写作,依靠遗产生活。他的最重要哲学著作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他的意志主义哲学体系以及他关于爱的论述,基本上都表达在这部著作中。

下面讨论他的主要哲学思想与人类的爱的关系,并介绍他关于爱的论述。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概念。究竟什么是意志呢?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人类心灵分为知性、情感、意志三部分,说明“意志”是一个很古老的哲学概念。

休谟和康德两位哲学家,对于意志的理解有一定区别,休谟更强调情感对意志的作用;康德更强调道德理性与意志的关系。

他们两人(特别是休谟)的观点与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意志”两字的意义,比较接近。而叔本华的“意志”,却与一般所理解的“意志”很不一样。

叔本华对于意志的意义有许多论述。有一段比较好的论述是唯有这(指意志),才给了这主体(指意志的主体)理解自己这现象的那把钥匙,才分别对它揭露和指出了它的本质,它的作为和行动的意义和内在动力。”(《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据石冲白译本,151页)

从这段论述看,叔本华认为:意志就是各个主体(包括人和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的本质,是它们行动的意义,又是它们行动的内在动力。

康德的学说是:人所认识的外界事物,都只是“表象”,或“现象”;而外界事物的真正的“自在之物”,人无法知道。

而叔本华认为,各种事物的意志就是它的“自在之物”。

叔本华说意志这词儿……要为我们揭露自然界任何事物的内在本质。”(同上书,166页)

“无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普遍自然力的表出。”(同上书,194页)

因此,叔本华的“意志”,并不是只指人的意志;自然界任何事物都有意志。“自然力”是叔本华的“意志”的较好的表达。

我们看一看自然科学中的“力”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有引力、电磁力等概念;在化学中有吸引力、排斥力等概念。生物学中有生命力等概念。叔本华的“意志”或“自然力”与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力,有近似的含义,但并不在同一个级别上,它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而是一种哲学的归纳。

叔本华认为,人的意志是推动人的生命运转的内在动力,是人的一切身体与意识活动的依据。因此,它就是人的自在之物;意志就是人的本质。

叔本华对于人的自由的理解是:人能否定自己的意志。

关于意志与情感的关系,他说我的身体每次受到外来的作用,这个作用也立刻而直接地激动我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这就叫做痛苦或快活……反过来也是一样,意志的每一剧烈激动,也就是感动和激情,都震撼着身体。”(同上书,161页)

因此,叔本华的观点与休谟比较接近,即认为,意志与情感直接有关;情感能影响意志,而意志又受情感所激动。

(二)意志与爱。

那么,意志与爱是什么关系呢?

人类的爱,与叔本华讲的意志,有非常相似的性质。主要的相似点是:

1.爱与意志,都是人类自觉发动的意识活动和行动。

2.爱与意志,都受情感的激动,又支配着情感。

3.爱与意志,都受理智的制约,受认识的指导。

4.爱与意志,都是人类的自然力或生命力,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

因此,按叔本华的观点,可以认为,爱就是一种人的意志。爱只能从人的意志中去寻求。

当然,爱并不是意志的同义词。意志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做坏事的意志)。爱可以认为是一种善的意志。

(三)一切仁爱都是同情。

叔本华对于仁爱有专门的论述。他的一个论断是一切仁爱(博爱、仁慈)都是同情。”(同上书,514页)

他说无私的爱……就把别人的个体和别人的命运和自己的完全等同起来。”(同上书,514)

“达到最高善和(有了)完人心境的当事人就会为了多数别人的幸福而整个的牺牲自己的幸福和生命。”(同上书,514)

仁爱就是同情,是将自己和他人相融合;也可以说,将自己的意志和他人的意志相融合。这是叔本华对于仁爱的一个很深刻的思想。

孔子关于仁的一个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叔本华与孔子的观点,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四)****是最坚决的生命意志。

叔本华说本人生存时间上是这么短促,****的满足却肯定生命到个体的死亡以后,到无定期的时间。”他把****看成是“最坚决的生命意志的肯定”。(同上书,450页)

人的****与男女之间的爱欲是直接联系的,叔本华指出,****是最坚决的生命意志,进一步说明,爱就是一种意志。

叔本华将****联系到生命与大自然的永恒,与我们在本书第二篇中所谈的人类之爱与自然之爱,可以联系起来理解。都说明,在人类爱的对象中有永恒性的存在。

他对于****或爱欲的强调,引导了后来的弗洛伊德学派的学说。

叔本华关于爱的观点,给予我们的主要启示是:爱是人类的一种善的意志。他提出:爱是人类的本质。这个观点后来由费尔巴哈进一步肯定。

二、费尔巴哈论爱

费尔巴哈(1804—1872年)是德国继黑格尔之后的一位重要哲学家。

他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一个法学教授之家。早年学习神学,因对神学教义不满,而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后来与黑格尔的哲学决裂。1828年从柏林大学毕业,曾任教于埃尔兰根大学,因宣传无神论,遭受迫害。他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1837年后定居于乡村,达20年之久。他的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等。他提倡人本主义与唯物主义,他在近代西方哲学家中以宣扬“爱”而著称。

费尔巴哈与爱有关的主要论点,归纳如下:

(一)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黑格尔哲学关注的问题。黑格尔主要从主观精神方面阐述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提出异议。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包含三个层面:

1.人的自然本质。他说自然力不仅作用于我的表面、我的皮肤、我的身体,而且也作用于我的核心、我的灵魂。”(《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537页)他的意思是人的身体和大脑都来自自然。

同类推荐
  • 大学(国学大书院)

    大学(国学大书院)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便成了“四书”之一,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分为三卷,中问经历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热门推荐
  • 传说英灵抚慰者

    传说英灵抚慰者

    另类的战斗神鬼的传说被扭曲的历史见证传奇的降临当怨恨跨越时空如何才能将之平息白启一个应运而生的灵能力者将会带给人间怎样的希望
  • 天道之诛心

    天道之诛心

    新流派的洪荒不是乱扯的洪荒圣人最厉害还是?
  • 本源仙修

    本源仙修

    天地孕万灵,众生修天地,又是什么孕育了天地,万灵便不能凌驾于天地吗?本源蕴含天地诞生之密,众生如何修本源,如何成为......本源仙修,淡看苍穹灭,抬手本源生,此为......本源仙修
  • 时光又匆匆

    时光又匆匆

    如果说起此生最难忘的是什么,林晨安会毫不犹豫的说:遇到了许时年。如果说起此生最幸运的是什么,林晨安会说:兜兜转转还是等到了许时年。从初见到交往到分离再到最后的重逢,林晨安和许时年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去彼此了解。林晨安对许时年总有一种特别的执念。其实她不知道,在许时年眼中,这个认真而又有些执拗的女孩,也默默在他心里停驻多年。幸运的是,虽然他们没有陪伴彼此的整个青春,但他们终会一起到白头。
  • 剑海浮沉

    剑海浮沉

    武侠世家弟子在武林中闯荡,从怯弱到坚毅,期间经历了情感纠葛与家族阴谋,从无忧无虑的少年到肩负重任的大侠,他用自己的眼睛看尽世间百态。
  • 麒麟双子星

    麒麟双子星

    十七岁自闭症少女唐馨由于自己特殊的体质无意中卷入了一场由神级文明所发起,关乎第五个太阳纪人类命运的计划“诸神的游戏”,从此平淡的人生突然翻开了奇妙无比的新篇章。
  • 走开江

    走开江

    《走开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川东小平原-开江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传奇的历史文化。作者历时五年,足迹遍及开江的旮旮旯旯,然后用笔用心记录下那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奇的历史人物。对研究者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历史补充资料;对游客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旅游手册;对读者来说,《走开江》是一本散文大全。《走开江》在不动声色中,将人们带进开江的画卷长廊中,让人们摸到了开江的脉络,听到了开江的心跳,看到了开江的面相。写出了开江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开江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历史传奇,是开江地域文学的百科全书,是开江地域文学的“清明上河图”,甚至是达州市一部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作品。
  • 这个时间唯有你

    这个时间唯有你

    日常丧的女主苏卿枫遇见温润如玉的男主陆宇骁,是自卑,是救赎,是追越万里的重新热爱。因为有你,所以我想再次热爱这个世界
  • 宅门毒妇:爷的夫人狠嚣张

    宅门毒妇:爷的夫人狠嚣张

    一朝穿越成宅门毒妇,表妹狠,小姑弱,婆婆慈面藏针。奴才恶,丫鬟刁,夫君冷面无心。董思阮表示穿越后每一天都过的精彩纷呈。斗婆婆,诛小三、小四,踹了夫君和离去。身残志却坚,秉承一颗小强之心,还怕不能顽强生存,活出绚烂的自己乎?且看宅门毒妇如何寻找幸福出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