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400000018

第18章 南征北战(2)

工作小组在副总裁缪恒生分管下,按投标书的要求立即着手各项准备。

改制方案方面具体情况如下:青岛啤酒厂成立于1903年,由英德商人合资兴建,是我国品牌最响的一家啤酒厂。当时青岛啤酒厂分一、二、三、四厂,尽管厂子有大有小,但都是独立法人,使用同一个商号。方案是把他们组合成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哪些资产应该进入,哪些资产应该剥离,是重点考虑的问题。几经权衡后,我们的方案终于成形。

承销方案方面的情况是:我们认为深圳“8·10”事件,问题出在事先已定好10%的中签率,而申银证券公司在上海股票的承销中已尝试了多种股票承销方法,但都难以运用到青岛啤酒的股票承销上。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套新的承销方法--无限量发行认购证的方式。这种发行方法与我们过去使用的认购证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整个发行办法的第一步是发售认购证,每张认购证2元,不记名,不挂失,不限量,发售认购证所得,扣除工本费后上交地方政府和中国证监会。认购证发售后,根据发售总量和股票发行总股数确定中签率,在公证机关的监督下,进行摇号抽签,并将抽签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最后,投资者凭借中签认购证,缴款认购股票。

而发行价格方面,分析青岛啤酒80万吨产能的市场占有率、每万吨啤酒的投入产出以及青岛啤酒的发展趋势,结合资本市场的情况,承销方案确定发行价格为每股6.38元。

1993年2月14日,青岛啤酒组成评审委员会,对30家证券公司拿出的承销方案逐一评审,申银证券排在最后。在45分钟的答辩中,申银证券代表围绕发行价格、承销中可能遇到问题和解决方案等一一作了回答。申银证券提出的无限量发行认购证方式,得到了证监会、青岛市政府、青岛啤酒厂代表的一致认可,申银证券报出的每股6.38元的发行价格,与青岛啤酒厂每股6~7元之间的心理价位最为接近。于是,申银证券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很快,中国证监会批准申银证券公司作为青岛啤酒股票发行的主承销商和上市保荐商。

我们五六人组成的工作小组被派往青岛,副总裁缪恒生在青岛坐镇指挥。

青岛市方面成立了青岛啤酒股票承销领导小组,由当时青岛市主要领导俞正声任组长,我也是领导小组成员,成员中有青岛市各有关方面的领导。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在青岛召开,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专程前来参加会议。会议审议了青岛啤酒股票承销方案,认真研究了股票发行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安全性问题。刘鸿儒主席是个随和的人,证监会那帮人私下亲昵地称他“刘头儿”。但在那次会议上,刘主席很严肃地对我反复叮嘱,要“精心准备,万无一失”。领导小组下面设立了保卫组、宣传组、监督稽查组,组长分别由市公安局局长、宣传部部长和证管办主任担任。

工作小组在青岛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企业实质性的改制工作。四个企业组成一个股份有限公司,难度非常大,各厂之间互不服气,谁都想在未来的股份公司中当老大。好在这方面工作有青岛市政府的支持,因此进展得还算顺利。

计划中,青岛啤酒向国内公开发行一亿股A股,每股发行价格6.38元人民币,同时,在香港发行三亿多股H股。当时股票一级市场人气很旺,谁都看好青岛啤酒这第一张全国范围公发的股票。此前,深圳和上海在股票发行中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中国证监会要求我们对于青岛啤酒股票的承销工作务必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不能发生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青岛啤酒股票的承销工作也是中国证监会成立后直接主持的第一张股票发行工作,他们希望我们通过青岛啤酒股票的承销,摸索一套成功的做法,作为此后股票发行的范本。证监会为此专门派人在青岛与我们的工作小组共同工作。

无限量发行认购证,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满足对青岛啤酒发行工作的全部要求,缺点是对认购证的发行数量难以控制。如果认购证人气不足,承销商有包销的风险。如果认购证发行过多,中签率过低,无疑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当时情况看,后一种的可能性最大。为此,证监会要求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把这些道理说清楚,告诉投资者购买认购证有风险。我们在承销青岛啤酒股票前,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几大证券报上,认真宣传了这种承销方法。

认购证的设计、印刷、保管,工作量非常大。为了防止伪造认购证,我们请西安、石家庄两家印钞厂承担认购证的印刷任务,青岛当地驻军出动军车帮我们把认购证武装押运到青岛市。在青岛市设立了专门的认购证成品仓库,部队派了一个连的士兵负责保卫工作。认购证发行时间只有两三天,而认购证印刷量大,必须提前一个多月开机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而按我们制定的发行方案,所需的认购证都必须在认购证发行日前全部入库。因此,当时最大的难点就是认购证印刷数量的问题--印多了有风险,每份认购证的印刷成本接近2角钱,多印一亿份,就得多花近2000万;印少了风险更大,到时有人买不到认购证必然出事。申银证券派往青岛的工作组组长赵鼎夏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问我印多少,主管副总裁缪恒生心里也没底。去青岛的发行工作组最初说印1亿份就够了,后来看着市场越来越热,就不断往上加,最后说要6亿份才能确保需要。6亿份认购证的印刷成本就是1.2亿元!万一发不了这么多,造成的浪费太可怕了!而投资者买6亿份认购证得花12亿人民币,摊到1亿股股票中,等于每股股票的认购成本增加12元!

投资者会这么疯狂吗?按规定,在认购证发行期间,认购证的数量是保密的,人们认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超量认购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那段时间,我时常奔波于上海、青岛之间。青岛市热闹极了,宾馆、旅馆都住满了全国各地前来购买认购证的人,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人们操着南腔北调谈论青岛啤酒股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投资机会。

从当时的情形看,根本无法推算认购证到底会销售多少,最后我拍板决定印3亿份。不过为防万一,我让印刷厂先不销毁板子,一旦库存认购证不能满足需求,再临时开机印刷。

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姜春??对青岛啤酒股票的发行工作强调:“宁可小题大做,也要确保万无一失”,青岛市委市政府专门发文严肃发行纪律,并召开全市处级以上干部大会,对发行工作进行动员布置。发行日当天,青岛市公安局出动了3000名公安干警到我们在全市指定的认购证发售点维护治安。对一只股票的发行工作,动用的人力、物力以及方方面面的重视程度,都是空前的,这套工作程序此后在各地的股票承销工作中被广泛运用。由于认购证承销点多,又是无限量发行,因而在承销中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各种问题,中国证监会对我们的各项组织工作非常满意。

1993年7月15日,申银证券工作小组完成了全国第一本规范化股票发行说明书,连同其他材料报送位于北京的中国证监会,7月19日即获批准。赵鼎夏捧着厚厚的青岛啤酒股票承销上报材料,向我显摆:“阚总,这套材料值几百万元,很多证券公司问我们要,可不能给他们。”

7月下旬,刘鸿儒主席来青岛。听了我的汇报后,难得地给予了充分肯定,“申银证券的工作很有成效,各项工作考虑得很周道,我看可以发行了。”领导小组一声令下,上百辆军用卡车满载认购证从西安、石家庄向青岛进发,30万箱认购证堆在仓库里,像座小山。

7月31日,青岛市208个销售网点,400多个柜台,同时公开发售。

整个认购证的发售进度与我们事前估计的差不多。第一天非常踊跃,有些网点出现了排队认购的情况,此后几天比较平静,最后一天再掀高潮,到了规定的截止时间,还是不断有人涌进各个认购点,为此有人请示是否要延长发售时间,我们指挥部不同意,要求各发售点按规定时间停止发售工作。事后,有些投资者告诉我们,他们也在观察我们,如果我们延长发售时间,他们就准备闹事,指控我们延长发售时间,导致认购证发售过多,中签率下降,给他们造成投资损失。当天晚上,各发售点的汇总数据就出来了,青岛啤酒股票认购证发售数量为2.8734亿余份,认购证收入高达5.7468亿元,我们事先准备的认购证剩下不足2000万份。尽管顺利完成,但看到这个数字后,我还是惊出一身冷汗。

有些投资者告诉我们,尽管我们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但他们还是能推算出我们的总发售量。他们每天到我们的各发售点去买一些认购证,根据认购证的编号,推算我们的发售额,由此再推算本次发行的中签率,据此决定自己的购买数量。认购证卖出2.8亿份,意味着每股青岛啤酒股票实际认购成本为12元,投资者投资成本过高的问题突现。

1993年8月27日,青岛啤酒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开盘价在投资成本价以上,此后受到抛盘的压力,价格下行,最后在我们的极力护盘之下,当天收盘价格收在了投资成本价之上。当年,上证指数曾出现一轮上涨行情,从上年底的800点开始上升,2月份最高点达到1558.95点,但随后下滑。至青岛啤酒股票公开发行时,上证指数已跌到1000点左右。青岛啤酒上市后,股价随大市不断下滑,一度每股价格跌到2元多,等于当时一瓶青岛啤酒的价格,那阵人们喝青岛啤酒时,常说“又喝掉一股青岛啤酒”。应媒体要求,我在《上海证券报》等报刊发表名为《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文章,我认为青啤改制后,企业股价市值达到40亿元,一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企业,已彻底改变了过去一直依赖银行、利息包袱重的状况,实现了无债经营,所以青啤是投资者中长期投资极为理想的一个项目。此后青岛啤酒股票又回升到12元,但很快又回落。我在2002年6月写这篇文章的初稿时,瞥了一眼股市行情,当时青岛啤酒股票的价格是7.6元左右。购买青岛啤酒原始股票的投资者,投资近十年还是没有赚到钱。今天,我重新修改此稿时,青岛啤酒股票价格在28元上下。

青岛啤酒股票发行过程中有两个小插曲,差点影响申银证券此后的发展前程。

青啤股票的发行地点集中在青岛市,并规定一律不得在异地发行,但在发行时,上海有些证券公司暗暗办起异地认购业务,申银证券公司有些营业部也想这样做,被我发现后严厉制止。另外一件,赵鼎夏带着认购证设计印刷承包商找到我,希望我们把每份认购证的印刷价格抬高0.1元,增加的部分与我们共享,认为这样能给公司带来千万元的收入。我告诉他们,绝对不可以,申银证券绝对不能因小失大。

在青岛啤酒发行的庆功会上,刘鸿儒主席见到我就说,他一直关注申银证券在青啤承销工作中有没有违规违纪行为,“如果有,我马上把你们主承销商的帽子摘掉。要知道出了问题,你们保不住,我这个老头的帽子也保不住啊!”

作为承销商的申银证券公司,在青岛啤酒股票的承销业务中,可以说是名利双收。青岛啤酒股票的成功发行,使申银证券公司名声大振。此后,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西至新疆,申银证券拿到了一个又一个承销业务,连续数年,成为承销业务最大的全国性证券公司。不少投资者跟着申银证券在青岛啤酒股票上没有赚到钱,但在此后的股票认购中几乎都赚到了大把的钱。那几年,只要申银证券在哪里发行股票,就有一批忠实的申银客户从全国各地赶到那里,今天的不少股票大户见到我还时常提起当年的那一段往事。

青岛啤酒承销中5.6亿多元的认购证销售收入,扣除印刷和发售认购证网点成本约几千万元后,全部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和中国证券市场建设。

群雄争霸

那几年我们券商经常自嘲股票承销业务是:“政府部门往外扔一根肉骨头,让我们几条狗去抢。”当然,那时上海、深圳两市之外的证券公司更难受,说:“你们还有去抢的份,我们只能看着流口水,没有参与的份。”

乱战开局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股票市场在上海、深圳很小范围内试点,就像没有走出实验室的研发中的产品。1990年到1993年8月,这段时间发行上市的股票都是上海、深圳两城市企业的股票,也就是说当时发行股票上市的试点范围扩大,但是仍局限于两个城市,股票市场仍是区域性市场。

尽管如此,上海、深圳两市本地券商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1992年,上海一批企业准备发行股票上市,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上海第一百货公司、上海华联商厦和上海豫园商城三家公司。申银证券和万国证券为了这三家公司的股票主承销商资格展开阵地战,竞争的结果是南市区领导之间产生意见分歧,主要领导主张把豫园商城的股票承销工作交给我们申银证券,但是分管领导主张给万国证券,一时间闹得两人严重不和,分管领导最后居然到分管市长那里哭诉。中百一店和华联商厦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公司领导层分成了申银派和万国派,连商业一局的领导也卷入其中。闹得市领导发了话:“不要让证券公司再这样胡闹了!”

最终是人民银行从中协调,把三家公司股票的主承销工作分别给了上海当时三家证券公司。

那几年我们券商经常自嘲股票承销业务是:“政府部门往外扔一根肉骨头,让我们几条狗去抢。”当然,那时上海、深圳两市之外的证券公司更难受,说:“你们还有去抢的份,我们只能看着流口水,没有参与的份。”

1992年,国务院决定筹备华夏、南方、国泰三大证券公司,这三家证券公司分别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负责筹备。当时,申银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是工商银行,因此,总行常务副行长黄玉峻接到筹备任务后就想到了申银证券,我为此多次去北京参与华夏证券公司的前期筹备工作。在北京,我毫无保留地将证券公司筹备的工作要点、机构设置、各类人才要求等情况向华夏证券公司的筹备班子一一进行讲解。华夏证券公司筹备班子的成员大部分来自银行,不少人从未接触过证券业务,因而希望我能多帮他们一把,特别是黄行长,希望我能到华夏证券工作。但是,我还有申银证券公司一大摊事,不可能长时间待在北京,更不可能去那里工作。因此,我向黄行长主动提出,如有需要,我们可派人在北京待一段时间,帮助他们的筹备工作。回到上海,我派出了赵鼎夏、全志杰去北京支援总行筹备华夏证券公司。

同类推荐
  • 马云全传

    马云全传

    任何荣誉的背后必然是超群的智慧和品质。越来越理性的人们在惊讶于马云的成绩之后,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创业精英的过去和未来。任何一个了解马云过去的人总会陷入思考,马云的成功是上天所助,还是纯属偶然?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马云的创业历程和管理精髓,其中,大量的事例让你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马云,本书内容范围涉及创业、管理、经营、营销、融资、团队等诸多方面,是解读马云最全面的精品读物。在一个全民解读马云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进马云,走进阿里巴巴!
  • 关羽图传

    关羽图传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唐宋以后逐渐被帝王和民众神化,由历史上一个忠勇的将领,变成一个万人景仰、古今同拜的神灵。本书兼取历史上的关羽和被神化了的关公,以其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在考证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军事路线图和人生轨迹图解读关羽,揭秘关羽走上神坛之路。
  • 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隋炀帝的“浪漫小资”带给百姓的是仿佛没有尽头的水深火热,随之,豪强四起,战火烧到了四面八方。在李世民的怂恿下,李渊在太原起兵,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历程。李世民凭着自己的雄韬伟略和善于用兵,将薛氏父子、王世充、窦建德等强敌一一变成了自己的手下败将,这个年轻的王者显示了非同凡响的才华和气魄。后来,流血事件玄武门之变发生,李世民以绝对的优势成功地登上王位,历史从此掀开了国胸襟和气度,造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塑造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天可汗形象。
  • 商用雍正智慧

    商用雍正智慧

    本书试图提供已加工成型的诸多智慧。然心思如行云流水,无固定方法可言,无行迹可述。一旦智慧堕入成法与成迹,刻舟求剑,则难免要纸上谈兵,贻害自身了。虽有智谋珠玑之诸成例在先,但识得与用得者还在个人。以现代商战透析雍正智慧!康熙只是个开垦者,雍正才是种植者,乾隆不过是个收获者罢了!
  •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有人说,他是“全世界的财富”。3岁识字,5岁读书,9岁小学毕业,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1978年入学的全国最年轻的大学生,23岁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3岁回国跟李开复一起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智囊团的核心成员……
热门推荐
  • 御扇书生

    御扇书生

    “一入江湖皆恩仇,不问生死终无回。情义相投不由己,转身挥去都成灰。”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吟诗作对的书生走入江湖,且越走越深,最后……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未来特种在都市

    未来特种在都市

    安逸,服役于未来特种部队,身为王牌,他在整个联盟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尊贵地位。然而,他现在却不得不解决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让安逸不得不屈居尊驾,去三千年前的一家公司,应聘当保安。什么,老总指名点姓让我去给一个刁蛮女,当贴身保安?安逸痛苦大叫:憋屈死了,我现在终于知道,什么叫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了!
  • 修真农民混都市

    修真农民混都市

    秦川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子,身份低微,却偶然间得到了修真传承。炼药,办厂样样精通,古玩,玉石眨眼便能分出真假。也正因此,一个个美女纷至沓来,妩媚女老板,冰山女总裁,清纯校花,冷血女杀手......
  • 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云梦天机

    云梦天机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一个孤独的游子,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场一真似幻的梦?李威睁开深邃的眼眸:“这是哪?这个世界怎么了?”
  • 玖儿与远方

    玖儿与远方

    异能开始崛起的都市,迎来了一位山村少女。初入的她到底会迎来什么样的人生,只坚定信念一路向前,踏入繁华的都市,此去笑红尘,远方有圆月,圆月照倩影
  • 北风微然

    北风微然

    林微然作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记录者,穿梭在各个时空的朝代当中,只为将异世录撰写完成,寻到她想要的答案,就在兢兢业业的独自存活了五百多年,终于在她五百岁生辰那日准备偷懒一下,好好的睡上一觉,却不想误入大周国的牢狱当中,遇到了满身是伤的陆北庭,又由于她的见色起意,从而一不小心搅乱了他的故事。但她从来都是故事的旁观者,若进入别人的故事,那注定是一场麻烦,所以林微然一心想要离开他的故事,让陆北庭回到属于他的正途。可他却说:“林微然,从你闯入我视线的那一天,我的故事便再也离不开你,若你是没有故事的人,那么我的故事便属于你。”大梦一场,前世今生,原来,他们的故事早已开始,只属于彼此;原来她的到来,从来不是意外,因为他在这,所以她来了。
  • 盛世道途

    盛世道途

    在科技发达、生产力完全解放的未来,修道却是常见的,小到人类,大到星辰。修炼不是唯一途径,对人生、世界的领悟才是正道。在此背景下,以主角为中心的人类命运将何去何从,敬请道友进文观看。
  • 绝念

    绝念

    人生而有念,绝望,却是人们最不愿意触及的深渊善意存于本性,白天与黑夜只各占了半日沉沦需要理由,也真正存在着转瞬即逝的温暖这个故事注定充斥着悲伤、不完满,如出一辙,这同样是一个废墟之中不断追寻着曙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