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300000026

第26章 以爱的名义劝谕众生(2)

二即观受是苦。受即是对外界的感受,苦固然是苦,而乐又何尝能够持久,最后乐极生悲,仍是逃不了苦。人生在轮回之中而不求解脱,便是身在苦中还沾沾自喜了。苦由‘受’生,那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一种佛的境界了。

三是观心无常。佛教认为,“心”是生命的本质,但心并非实体,也非固定独存,而是因缘和合而有的,这样就不免变化无常,不可捕捉,念念生灭,刹那不住。所以,“定心”就成为修行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是观法无我。众人所看重的“我”,在佛教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因为“我”也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由身体各种器官和心念根据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组成的,只不过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称呼而已。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存在,“我”就存在,当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打破之后,“我”就随之消失。所以,不要以为“我”真的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妄执于“我见”。当一个人时时处处都学会忘“我”的时候,种种偏执、烦恼就难以侵扰,心念也更容易安住于道法之中。

藏族学者平措扎西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屠夫想杀绵羊,中途去解手,羊用蹄子把屠刀埋起来了。屠夫发现后,心生怜悯和罪恶感,悔恨之下从悬崖跳下,结果顿悟成佛。这一切被一个在山洞修行的喇嘛看到,心想屠夫尚能成佛,自己更能,所以怀着嫉妒之心,也从悬崖跳下,结果摔死了。这个故事是说,屠夫跳崖成佛,不是因为跳崖,而是因为在那一刻,他的心是纯净的;而喇嘛在跳崖时内心并没有得到净化,而是充满嫉妒和欲望,所以无法成佛。

佛性在哪里,快乐就在哪里。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如果心老是在好与不好、在期望与恐惧之间、在爱恨之间徘徊,当你执著于这些极端时,你的心就被搅乱了。

在仓央嘉措的佛教世界里,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在理论上归纳为观止二字。“观”通俗地说即开“慧眼”,不执著于表面的假象,而是通过对“观”的修行见到被表面掩盖的本质。止即定,就是要“看破”,放下万缘,在各种妄念中修炼定心,这样才能进入“观”的入佛境界。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往往内心紧张,忧郁而不快乐。佛家认为,这都是由于“内心不知足”的缘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怀着强烈的期望,如果期望太高而不能实现,就会痛苦,但是换个角度,降低期望,其实反而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这个世界越繁荣,诱惑越大,期望就越高,内心反而快乐越少。而消除这种压力的办法,就是设法安心,也就是说,要修“止”。

要知道,内心简单的人更容易坚定,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更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但可惜的是,要做到内心的简单,恰恰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简单的事情,没有之一。

7、 为下一辈子作准备

仓央嘉措诗作之(25)

工布少年的心情,

好似拿在网里的蜂儿。

同我作了三日的宿伴,

又想起未来与佛法了。

于道泉·译

绝似花蜂困网罗,

奈他工布少年何。

圆成好梦才三日,

又拟将身学佛陀。

曾缄·译

工布有少年,

性如蜂在网,

随我三日游,

又作皈依想。

刘希武·译

工布小伙的心,

好像蜜蜂撞上蛛丝。

刚刚缠绵了三天,

又想起了佛法未来。

庄晶·译

工布是西藏海拔较低的林芝地区所辖的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等地方的俗称,那里森林茂密,烟雾缭绕,被认为是魑魅魍魉出没之地,古时候也是西藏流放犯人的地方。

在这首诗里,工布少年指代陷入情网的青年男子,“同我作了三日的宿伴”中的“我”,显然是一位女子的口吻,这是女子对情郎身陷温柔乡而心中不忘佛法追求的抱怨,也是仓央嘉措内心对自己宗教使命的提醒,反映了他在不得不通过放浪形骸来消解愁苦中的纠结和挣扎。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什么情诗,而是表达了短暂快乐不及永恒追求的主题,劝谕人们对人生意义和更长久的幸福进行反思。

佛家认为,一个生命转世为人非常不易。有多么不容易呢?有几个经典的比喻:就像盲龟偶然浮出水面,恰好把头伸进一块漂浮的木板上唯一的小孔,又像从高山上扔下一粒芥子,恰好从山脚下的一个针眼里穿过,又像一把豌豆从光滑的墙壁滑下,恰好有一粒停在墙上一个微小的凸起处。

与之对应,佛教也有三个经典的比喻,教化人们对能够转世为人的今生应该如何珍惜:要像乞丐遇到珍宝那样,像逃犯逃脱监牢那样,像落水的人碰到游船经过那样。

佛教并不反对享受世俗的快乐,佛教反对的只是贪恋和痴迷。事实上,很多高僧认为,越是经历过世俗欢愉与磨难的人,越能够有缘亲近和理解佛法。这就如同仓央嘉措在历经人间情爱之后,最后越加虔诚一样。

既然人身如此难得,而人身又是六道众生中唯一能悟道成佛的生命,如果不加以珍惜,这辈子通过做人追求成佛的机缘就浪费了,这是佛家慈悲之心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同样,佛教认为,如果物欲占领了人的内心,那人就与动物没有多大区别了。一位上师曾说,很多人一生都在忙碌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些俗务就像是“梦中的家务事”。人被琐事搞得晕头转向,自己对生命一点选择也没有。所谓黄粱一梦,人生不过是更长一些时间的梦。

“惰性有两种,一种是懒洋洋地晒太阳,无所事事;另一种是忙得身不由己,没有时间面对真正的问题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位上师说。

据说,贝珠仁波切(仁波切是对活佛的尊称)通常每到新年都会哭泣,因为时间又过了一年,今生距离终点又近了一年,而许多人依然毫无准备地接近死亡,彻悟生命的机会变得更小了。

人碰到比自己拥有更多荣华富贵的人,大都会不自觉地羡慕,希望自己有天也能那样。但是,有位高僧却建议说,一个人应该经常把自己观想成最后一次放风的死囚,或者在渔网里挣扎的鱼,或者在屠宰场待宰的禽兽……人需要经常清醒一下,并且真诚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该怎么办——一个人最可怕的事情之一,是他或她一辈子都在准备,但唯独对下一辈子没作准备。

其实,“刚刚缠绵了三天,又想起了佛法未来”,只要心中有佛,总比一味沉迷要好。也许对于觉悟来说,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

8、 情意成羁绊

仓央嘉措诗作之(29)

心腹话不向父母说,

却在爱人面前说了。

从爱人的许多牡鹿之间,

秘密的话被仇人听去了。

于道泉·译

密意难为父母陈,

暗中私说与情人。

情人更向情人说,

直到仇家听得真。

曾缄·译

亲前道不得,

伊前尽其词,

耳边心上语,

又被情敌知。

刘希武·译

心腹话没向爹娘讲述,

全诉与恋人情侣,

情侣的情敌太多,

私房话全被仇人听去。

庄晶·译

这首诗依然是为了教化众生不要沉迷世间各种情意的羁绊——无论新朋还是旧侣,又有谁比大慈大悲、智慧深广的佛法更加可靠呢?既然连亲近的情侣带给自己的都是苦恼和怀疑,那么,为什么不跟佛爷学习怎么追求终极快乐呢?

对于世人来说,怀疑和不善向来都是烦恼之源。比如,在小商店购物,店主每次都会拿着你付的钱右左看右好半天,好像别人使用假钱一样。再比如,即使在比较大的饭店吃饭,很多人也会要来账单仔细核对一遍,好像老板在做假账一样。

在笃诚的藏传佛教信徒看来,沉湎于世俗的人想得太多,说话做事总是拐着弯儿,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些看上去很亲近、很诚恳的人,那种亲密的关系最后往往也以欺骗和背叛告终。世人不但要担心自己的仇敌,甚至连自己身边的人都要防备。

那么,这个世界还不足以让人心生厌离、转而追求在佛法光辉的照耀和庇护下,如何更好地明见这个万千世界以及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吗?

米兰·昆德拉在《笑忘录》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情节:前苏联的坦克来了,母亲还在关心花园里的花有没有人管,女儿批评她,都什么时候了还关心花。但多年以后女儿发现,革命、热情、坦克,一切都是暂时的,而母亲的花的价值反而更长久——这就是对自己内心和生命本质的关注和思考。

9、 “我”为什么会“憔悴难堪”

仓央嘉措诗作之(38)

躁急和暴怒联合,

将鹰的羽毛弄乱了;

诡诈和忧虑的心思,

将我弄憔悴了。

于道泉·译

羽毛零乱不成衣,

深悔苍鹰一怒非。

我为忧思自憔悴,

那能无损旧腰围。

曾缄·译

秋鹰为暴怒,

羽毛遂凌乱,

我因常忧伤,

容颜暗偷换。

刘希武·译

石岩加狂风捣乱,

把老鹰的羽毛弄乱。

狡诈说谎的家伙,

弄得我憔悴难堪

庄晶·译

尽管很多人把仓央嘉措诗歌归为“情诗”,但毕竟有严肃的研究者不断告诉人们这样的事实:六世达赖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从总体上说属于“道歌”,即使在表面的谈情说爱背后,也是有很深寓意的,包括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对教义以及修行的证悟理解,都闪烁着智慧和慈悲的终极关怀……这首诗,正是这一判断的一个例证,表达的是他对人生多苦的理解,以及从烦恼中寻求解脱的出离之心。

台湾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一根火柴不够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一根火柴是什么东西呢?是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是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是顽固不化的个性,是狭隘无情的心胸。

狂风只能吹乱老鹰的羽毛,而贪、嗔、痴的世人本性,却可以扰乱人的心绪,让人愁苦憔悴。佛说嗔心如火,一旦心生嗔怒,所有的善法都将烧尽。佛教经典中也说,就算贪欲如山高,一刹那的嗔心也比之更罪业深重。所以,每种人性的弱点都是一根可以毁掉整个大厦的火柴,我们每天随身带了多少火柴呢?

“躁急和暴怒”的反面,即是“慈心”。慈心不断增长,就是无量慈心。实际上,当一个人有无量慈心时,便不会看到众生的错误,只看到众生的功德,善心就会自然而起。若有这样的心,就算众生迫害我们欺侮我们,也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甚至能将之化为进一步慈心的修持,转恶为道。

更进一步说,时常为种种外在的狡诈说谎而被扰乱了心思的“我”到底是谁?“我”为什么会“憔悴难堪”?其实,在藏传佛教看来,与其抱怨外在的苦因,不如修炼内心的安定。“自我”是依靠外在诸多条件存在的,所谓的自我其实是虚空的,此即“无我”。所以,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抛弃贪婪、憎恨和无知,获得涅的平静和欢乐。

人生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回头一看,仿佛只活了一天。争斗、欺骗,让我们失去了豁达和纯净,无论得到什么,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佛家认为,人类有很多宗教追求,比如求永生、求赎罪、求成仙,但这些不过是出离尘世,境界仍在在六道三界之内。而佛教修持的目的,在于脱离轮回跳出三界。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就是因为其他宗教无法放下自我,不知“诸法无我,诸行无常”的道理。

著名的卡鲁仁波切曾说:在一生接一生的无限过程中,无穷的轮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执著我、自我,认为心是某种本质上的真实。就是这种执著,使人不能脱离轮回。任何试图达到完全觉悟的想法,就是试图要超越对于自我和我的执著。修行者把焦点从自我转移开去,超越“我”的限制并突破,才能进入真正无我的大自在境界。

10、 人的“面具版”和“真我版”

仓央嘉措诗作之(40)

表面化水的冰地,

不是骑牡马的地方;

秘密爱人的面前,

不是谈心的地方。

于道泉·译

外虽解冻内偏凝,

骑马还防踏暗冰。

往诉不堪逢彼怒,

美人心上有层冰。

曾缄·译

地上冰初融,

不可以驰马,

秘密爱人前,

衷情不可泄。

刘希武·译

表面化冻的土地,

不是跑马的地方。

刚刚结交的新友,

不能倾诉衷肠。

庄晶·译

西藏是献给佛法的土地,达赖喇嘛理应是佛法的化身。藏传佛教认为,这一辈子是为未来很多辈子打基础的,世俗世界是为了宗教世界而存在的。所以,作为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在这首诗里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告诉世人这样的宗教体悟:在体会到世事的无常和幸福的脆弱之后,回头是岸,一心向佛才是正理。

在另一方面,就“倾诉衷肠”来说,佛家其实并不鼓励,因为甜言蜜语也好,私房情话也好,言多必失,话说过了往往成为烦恼的根源。有位对佛学颇有研究的哲人曾说,每周找个时间守一天的“不语戒”很有好处。他说,很多话放在心里,一开始一定很难受,不吐不快,可是很快你会觉得不说也没有什么,然后你就觉得还是不说的好,心灵就这样平静下来。心灵一平静,就会擦去污染,发现自我心性的本来面目,即所谓“明见”。

的确,少言反而意味着多智。

同时,慎言意味着更多的独处,而独处更容易把一个人从欲望、傲慢、声名、地位这样的虚幻中解脱出来,让自己更加真实,更加能够看清自己和别人。对于倾诉的依恋和对社交场面的热衷一样,把自己的内心情绪交由他人左右,人也更容易成为逢场作戏的机器,丧失自己思考和独立辨别的意识。

如果不同场合的女人有“精装版”和“平装版”,那么,男人也有“面具版”和“真我版”。夜深人静,对灯孤坐,脑子里浮现得越来越清晰的,是记忆深处那个已经有些陌生的自己。只有捧卷细读,凝神遐思,才能重新发现真我。

同类推荐
  • 佛光祈愿文

    佛光祈愿文

    本书是中国台湾星云大师撰写的100篇祈愿文并配以100副民家画作,包括对父母、老人、国家、工作以及社会各类普通民众的祈愿,充满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情怀,读来能净化身心,增长智慧,并有着良好的道德教化的功用。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热门推荐
  • 独战莽荒

    独战莽荒

    不怕逆风飞翔,无惧万人阻挡。华夏兵王来到异世界,持手中之剑。杀仇人,闯莽荒,迈向那精采纷呈的世界。八荒之地,万族争锋,谁主沉浮?PS:Q群577203025欢迎书友们来探讨剧情,聊聊家常。
  • 2011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五日转晴、、橘夏、QQ爱、金色弧线、绑架、照相馆之昼、车开内蒙古、只有你会懂、游乐场、老街的笑与泪、哆啦A梦和时光机、孩子王、时光浸渍的胶片、邂逅、触不到的长大后、欧洲之行、十年,我的父亲母亲等。
  • 乱世降星

    乱世降星

    乱世降星讲的是刺客墨云从失忆到清醒,为家族和妻子报仇,从而建立墨门,与天下门派朝廷争夺能改变天下命运的京机图而展开的斗智斗勇的过程。
  • 我叫林小黑

    我叫林小黑

    种花家的兔子和异界小伙伴们的搞笑生活(咸鱼,搞笑,攀科技强)
  • 恐怖校园之鬼学校

    恐怖校园之鬼学校

    张灵在她15岁生日那天意外收到已故父母的蛋糕,从而穿到鬼世界,会发什么呢?
  • 斗罗大陆之刹那湮灭

    斗罗大陆之刹那湮灭

    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傅寒宇,在玩DNF时被雷劈中,穿越了,而且穿越的地方是斗罗大陆!然而他还发现自己顺便带来了DNF中男法师的技能,可与此同时,他还发现不止是男法师的技能,还有一个未知的人物技能。会是什么呢?PS:主角的取向是男……PPS:取向不会影响剧情的走向。不是主写耽美PPPS:此文的人物形象全部以漫画中的形象塑造,个别细节也是参考的漫画,并非原著。例如:真身甲
  • 东方书院

    东方书院

    叶青,一个现代的科学家再一次实验中毁于爆炸,从此以后,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他的新事业建立一所雄踞世界大路上的厚仁学院。
  • 天道法书

    天道法书

    生于世间身在红尘,只为求得一清净他不知其命不解其念行于大千世界只为知其命顺其心他有一书突破时间的障碍空间的隔阂永生永世追随于他藏于他心书中写有万法为其保驾护航只为了他能一念清净
  • 我和我的鬼朋友

    我和我的鬼朋友

    世上本没有鬼,信的人多了,便有了鬼。鬼却真的出现了,而且出现在主人公的生活中,闹了很多笑话,帮他搞定了搞不定的女人……
  • TFBOYS皮凯丘之恋

    TFBOYS皮凯丘之恋

    “你好!我叫上官紫莹。”“你好!我叫王俊凯!”一次偶然的相遇,三位貌若天仙的少女认识了三位帅气凌人的少年。“我们同居吧!”“好呀!”一次偶然的巧合,让六位少男少女住在一起。然而,在他们身边发生了一件件温馨的小事,让他们擦出了爱的火花。经历了重重困难的他们是否能成功在一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