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6300000014

第14章 名声大震(2)

于成龙只好设下酒宴,将这些绿林好汉请到酒桌上好好款待他们,并痛心疾首,表达自己对他们的不忍,对这伙匪寇的同情,待这伙绿林好汉们酒足饭饱以后,于成龙便痛痛快快的送他们上路,身为绿林好汉的匪寇倒也从容就义,自己犯下的错,自己承担,死对他们来说并不惧怕,他们也从心底深深的敬畏于成龙。

一次,于成龙抓回了一名江洋大盗,正关在监狱里,并放出风去,此盗匪允许保释。就在消息传出的前几天,并没有一人前来保释,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忽然来了几十人,都要保释这名罪犯。

于成龙向来心细,这几个人长相陌生,神态诡异,于成龙不得不怀疑,便有意套话道:“本府看你们十几个人,都不像是敦厚长者,莫非全是盗匪,以盗保盗?”

这些人一听,于是开始心虚起来,有些手足无措了,惊慌失措的他们,自己便露出了马脚。

于成龙见此,便道:“本府看你们这些人年纪轻轻,怎么就不学好呢?欺骗本府,本来罪加一等,但本府给你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赶紧找人保释吧。”

这些人本来是来保释别人的,最后反倒被于成龙给抓了,于成龙还说要几十个人再找人来对其保释。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亲人,哪有人来为他们保释,等待他们的只有律法的惩办,但是,于成龙实在是不想再杀人了,如果只是一味的杀人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便灵光一闪,又有了新的主意,对这伙贼寇道:“看你们确有悔过的意思,本府也不想多伤人命。既然无人来保,那你们就互相作保吧。今后若有一人犯罪,其他十几个人都是要连坐的。”

这些人终于逃脱死罪。于成龙这招恩威并用的办法还是管用,想必这些人以后都不敢再犯。恩威并用也成了于成龙日后为官断案的惯用手法。

还有一次,住在黄安县的邹彬然夫妇在夜间睡觉的时候被人杀害。家中财物也被抢劫、洗刷一空,天亮以后,这邹家的下人才跑到县衙里面告状,黄安知县不知案件该如何查起,便将居住在邹家四周的左邻右舍全部抓起来,对其严刑拷问。这些被抓来的无辜百姓无不是叫苦连天,纷纷鸣冤。最后,知县将这个棘手的案子例为无头公案,上报到府衙于成龙处。

于成龙接到案子后,他还真是不按常规出牌,事事都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于成龙让邹彬然的兄长画了一份邹家住宅草图,并在上面标明左邻右舍的位置。经过于成龙的详细调查和考证,心里大概已经有了底,于是将这些人统统带到了岐亭,关进了牢房。于成龙似乎有了对策,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狂风大作,犹如冤鬼在哭泣。于成龙便命令黄安县典史,稍作布置,隐藏在牢房附近。

大概在午夜时分,邹家夫妇伴随着一阵阴风来到了牢房之中,他们血淋淋的站在牢门口,披头散发,很是恐怖。并将手伸进牢房,进行索命。

口中还撕心裂肺的喊道:“还我命来!”

叫声无比的凄惨,并带着几分寒意,让人不寒而栗。

凶手是做贼心虚,以为是真的见到鬼了,便丧失了理智,顺势跪在了邹家夫妇面前,苦苦哀求道:“不是我干的!是我二哥和邻居把你们杀了,我只是在门口望风而已。”

话刚一落,于成龙就出现在他们眼前,凶手当时就懵了。案子终于大白于天下。

于成龙以半只咸鸭送儿归,也就此成为一段佳话。于成龙向来生活窘迫,在于他一贯清廉职守。作为黄州府正五品同知的于成龙,身在官场难免会为了迎合官场规矩,弄些排场,不得不置办家具,但是,由于没有钱于是便欠下来不少外债。而背地里的生活却还是很节俭、拮据,虽说正五品官的俸禄也有不少,但是钱都让他捐灾民了。于成龙还是跟在罗城县一样,每晚一壶酒。但是,黄州的酒又卖的特别贵,于是就改为每天半壶酒,最多不超过五厘钱。

老百姓不知道是从哪里听到这个信息,民间纷纷传言:“于公过夜钱五厘”。

于成龙早上喜欢喝碗豆腐脑,于是老百姓便传言:“于公的豆腐量太狭。”

于成龙身为黄州府同知,不是知府,很多事情他管不着,也不该他管。因此,在黄州府同知任上的这些时间,由于很多事情无权干涉,他还是感到很遗憾。但是,一点也改变不了他清正廉洁的君子做派。于公为官的原则就是:清廉职守、一心为民。不会为了势利、权势所趋。正五品官的于成龙完全可以依靠朝廷的俸禄和福利过好生活,过舒服、悠哉的日子,然而他并没有。他将自己的这份权利给剥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生活都给了贫苦老百姓。将老百姓当成是自己的父母在赡养。

曾经还有人问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道:“我过去住在合州时,百姓苦,地方穷,很容易养成廉洁的习惯。现在住在歧亭,地方上很富裕,大家的吃穿条件都很好。这时候,养廉不容易,腐蚀却很容易。我只是努力坚持自己的清廉习惯罢了。”

由于,于成龙在黄州腌制过咸鸭,这里有个他和咸鸭的小故事。

康熙八年(1669)腊月二十五日,临近过春节的时候,于成龙之子于廷翼和弟弟跋山涉水来到黄州看望于成龙,并希望陪于成龙过上一个温暖的新年。就在于廷翼到来的当天早上,于成龙正好乘船从外地回来,还没有上岸,却听到岸边有人喊爹。于成龙自然对永宁乡音是很熟悉的,很亲切的,他听出来是儿子的声音。于成龙很高兴,父子几人抱成一团,于成龙喜极而泣。此时的于廷翼已经是三十出头了,完全是个中年人的形象。其他几个孩子也都相继长大成人了,变化很大,于成龙都快认不得了。这年的春节,于成龙过的很开心,可以说是他出仕以来,最满意的新年。几个孩子倒是没有把自己当客,来到于成龙的官邸以后,便帮助他收拾家务、洗衣、做饭,帮于成龙做了不少事。这年春节,于成龙有感而发,即兴做了几首诗,《除夕》:

四壁音容惨,忽焉思故乡。

老妻知岁事,料得一家忙。

谁念居官者,只身惟雪霜。

幸儿伴我侧,谈笑且开觞。

只恐倚门望,凄然憾夜长。

这些孩子们虽然不远千里来到黄州与他过年,但是,于成龙最想念和担心的还是他的发妻邢氏和母亲。

正如他的一首诗中的句子:“家中莫怨望,拂袖此心坚。”

表达了他的思乡归家的决心。

正月十五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也要和于成龙说告别的话了,于成龙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带给他们的。思来想去,便在家中找到了他早已腌制好了的咸鸭,送到了孩子们手里。虽说最后只给他们送了半只咸鸭,但是,从当时的情况看,于成龙不会这样做。应该是整只,但是孩子们考虑到父亲日夜操劳,为官又清廉,自是没有什么多余的开支,也舍不得花太多的钱在生活问题上。孩子们考虑到于成龙也需要补身体,便宰下一半带走,留下一半给父亲。这一消息,也快不胫而走,传到了民间。老百姓便借此机会又给于成龙起了一个“于半鸭”的绰号。因此而成为后世的一段佳话。

康熙十年(1671),黄州出现了数十年罕见的大旱灾情。很多老百姓因为没有收成,各自都没有粮食下锅,百姓处在生死边缘、水深火热之中。

于成龙在岐亭任上,发出号召:“勿使一民饿死!”

于成龙一边开仓放粮,一边四处奔波,劝说当地富豪、乡绅慷慨解囊。

于成龙他也将平时积攒下来的奉银捐给那些忍饥挨饿的贫苦人家。岐亭有户姓周的大家族,本来算的上是世家,后来,家道中落,变成了普通人家,生活也异常的艰辛。康熙十年的八月,这家人彻底没有了粮食下锅,家人忍饥挨饿、叫苦连天,眼看着就都要饿死了。周家人为了顾及以往的家族地位,自是不敢轻易上大街去乞讨,这样有损身份。于成龙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便很快的买来粮食两石,为周家人送去,及时解决了他们一家人的燃眉之急。当地还有一大户人家,也是家道中落,他们实在是没有米粮下锅了,于是就逼迫下面的家奴、仆人为自己赎身,仆人没有足够多的钱为自己赎身,只拿出一小部分,于是该大户便将仆人告到了公堂,于成龙处。

于成龙是这样对主仆二人说道:“赎身并非仆人的本意,是主人穷急了,逼着仆人赎身的。现在,仆人付不起全部的钱,主人也没有能力退还已付的钱。那就由本府替你们办吧。”

于成龙便将自己的俸禄拿出一部分出来替仆人还上了赎身的钱,这样一来,仆人获得了自由,也让主人有了生活的资本。于成龙虽然是正五品同知,但是,一年的俸禄也并没有多少,他为官又清廉,没有多余的钱,把俸禄都给了贫苦百姓,他自己也要忍饥挨饿。实在没有粮食下锅了,于成龙便差下人将自己多年骑乘的骡子给当卖了,换作钱才勉强度日。由于这一年黄州灾荒,于成龙的生活规律也开始逐渐发生着变化,在食物上,他开始食用粗糠。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制,米面不够,于成龙只能在米里加些粗糠,熬成糠粥充饥。于成龙自出仕以来,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好日子,不是吃青菜,就是吃白饭、粗糠,哪里像是在做官,完完全全成了百姓的奴隶,做了百姓的下人,时时刻刻不忘服务百姓,百姓没有吃的,但还不至于饿死,他自己却吃起了牲畜都挑食的粗糠,实在让人不忍。

在于公的心里,百姓才是当官者的衣食父母,没有百姓勤于耕耘、生产,就没有可以当官的好日子。真正的好官,就是去做百姓的孝子贤孙。于成龙生活上拮据,尤其是在这灾荒之年,不过,也经常有同僚或者亲朋好友来他家做客,他也是用粗糠招待这帮友人,因此,于成龙说粗糠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民间,老百姓很感动,知道于成龙是吃粗糠度日,给他取了一个亲切的绰号叫“于糠粥”。

当然,这东西于成龙是吃得下,但是,来他家的友人、同僚们平日里是奢侈糜烂惯了,粗糠这东西他们实在是难以下咽。便借口推辞,不肯食用。

于成龙笑道:“这糠粥啊,在贫穷人家是日常便餐,在官吏则是稀罕物。我是很喜欢吃的,改天到你家,你要不给我煮糠粥,我一定要罚你出钱赈济灾民。”

于成龙在黄州任上并再次被举为“卓异”。于成龙在黄州府任同知的几年当中,曾经有过两次“入觐”。

按照朝廷制度,地方官员每三年一次,上京述职,接受吏部的工作审查。如果表现突出,便会得到吏部的举荐,从而得到皇帝的重用和提拔;在任期间如果有作奸犯科、玩忽职守等情况,便由肯能被贬职、发配以及判刑。

“入觐”的地方官员,包括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各府衙的知府和同知,县令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于成龙还算刚够格。由于知府要常驻府衙,这个差事只能是交到了于成龙手里。于成龙的第一次“入觐”是在康熙九年(1670),而且是这一年的开端,还是寒冬一月,于成龙顶着严寒风霜来到北京。第一次上京还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的时候,上京来选官。一晃已经近十年了,北京变化还是很大,但是这次不是来旅游是来汇报工作的。好在这次汇报工作的整个过程,还算很顺利,并没有意外发生。第二次“入觐”是在康熙十三年(1674),整个过程,用时很短。于成龙在黄州府做同知的这些年,还是颇有政绩、声望的,很快名声遍及整个湖广地区。

康熙十二年(1673),湖广总督蔡毓荣召见了于成龙,对他这些年在黄州的表现是赞赏有加。蔡毓荣见于成龙官服褴褛,还特意赐了件新的官服给他。也正是在这一年的一次“大计”中,于成龙被新上任的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并举为“卓异”。这已经是于成龙第二次被举为卓异了,而且“卓异”的名额有限,于成龙在两次夺得“卓异”名额实属不易,也十分的难得。张朝珍身为湖广巡抚,也算的上是封疆大吏了,于成龙在这十来年里,得到过两位封疆大吏的青睐和器重。一位是两广总督金光祖,这也是他第一位贵人;一位是湖广巡抚张朝珍,张公算是于成龙这辈子的第二个贵人。要没有这两个人的帮助和支持,就算于成龙再有本事、有政绩也没有办法升上去。出仕以来,还多亏了这两名上司的鼎力相助,不然也走不到今天,或许就只有在罗城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干到退休了。这一次“卓异”,于成龙顺利的坐上了正四品的交椅。

二、“三藩”之乱

于成龙这几年在黄州府同知任上表现突出,再一次被举为“卓异”,这也是他第二次被举为“卓异”,朝廷新的任命下来,于成龙被擢升为福建省建宁府知府,知府在清朝已经是正四品官员了,于成龙又在原有正五品同知的基础上又官升两级,坐上了正四品知府的位置,知府在古代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一职了。

清朝时期的建宁府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建瓯市,位于福建省的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建宁府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内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于成龙也刚刚接获朝廷的任命旨意,却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康熙朝著名的“三藩之乱”。

于成龙虽然已经升官,但是以后的日子也更苦了。

他新上任的建宁府,正是在福建境内,福建省又是我国的沿海省份,位于我国的东南部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福建省虽然新属清朝管辖,但是,那里依然有南明小朝廷的余孽存在,处心积虑的想要反清。南明王朝虽然被清朝所灭,无法避免的是还有一小股余孽,未能斩草除根,常常会有骚动。再加上当时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的台湾还在郑经的统治下,尚未被清朝收复。所以,于成龙面临的环境很复杂,可以说时时刻刻都会有被郑经反攻的可能,他的做好准备工作,警惕心要强。

身在乱世,小官和大官反倒不会遭殃,像于成龙这样的官员,既不算大,也不算小,刚好正四品,被夹在中间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去处理,事事亲为。

所谓“三藩”正是清朝康熙年间三个诸侯王,分别为: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个藩王,势力最大的当属平西王吴三桂。三个藩王都是明末位高权重的将军、大臣,清军入关自然是少不了他们的帮助,三个藩王为了贪图荣华富贵,与清军来个里应外合将明朝给卖了,尤其是吴三桂,他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

清朝廷入关执政,迫于形势,由于政治上的需要,清朝政府不得不对他们三位前朝有功之臣封侯晋爵。以此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但是,三个藩王自从被封王以来,还时时刻刻想着自立门户、起兵反清,自己当皇帝,康熙皇帝即位以后,渐渐地发现了他们的狼子野心,为了巩固皇权,削减藩王的势力,康熙皇帝于康熙十二年(1673)春,作出了撤藩的决定。三个藩王本来早就想反清了,但是苦于清朝对他们的恩德,如果冒然起兵,毕竟会受到天下人的谴责,落了个以怨报德的骂名,至少名不正言不顺。

同类推荐
  • 清世宗雍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世宗雍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雍正帝的一生,勤政务实,政绩杰作,是一位勇敢反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大改革家,是一位真正的治世之君。即位后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小利益集团的纷纷倒台,种种新政的陆续出台,无不反映出这位大改革家睿智、勇敢、坚韧、勤政和进取本色。没有雍正帝的整顿和改革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雍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从出生到登上帝位,再到他的死,都是难解之谜。三百年大清历史,充满了让人匪夷所思、难分难解的谜团,本书详实的描述了雍正皇帝的曲折起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真正的神秘皇帝的传奇人生。
  • 我不是天后

    我不是天后

    本书是潘晓婷的第一本自传,文中展示了她从一个普通少女到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同时,还记录了她作为一个美女的时尚感悟。书中从她天赋初显露、成为美院落榜生,曾被认为“不良少女”等多个侧面展示了她多彩的少年时代。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一重要问题。在契诃夫创作的剧作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一起来翻阅《契诃夫》吧!
热门推荐
  • 混沌界子

    混沌界子

    大夏二皇子钟昊被未婚妻和大哥毒杀,重生到十年之后,成为步家废物步浩.......“既然我钟昊能够重生,那便是天不绝我,十年之后,当我再次站在你们面前时,便是你们体会这种绝望的噩梦之时。”用心之作,放心入坑,包填包埋。
  • 重生之畅销小说之王

    重生之畅销小说之王

    重生平行世界,慕枫开始了创作人生。迷茫的他,选择了作家这职业。写书那会,他的目标是出版,拿点稿费过生活,却不曾想到一场风暴将他吹上天,让他一炮而红,成为新人王;写书那会,他的心很单纯,兴趣与生活让他走上这条路,却想不到娱乐圈的混乱,人人为了扯上关系,如飞蛾扑火,当红花旦,过气明星,天后.....好吧,刘大明星,你都五十了,就不要往我身上贴了,如果你年轻二十岁,我还有点兴趣。小姑娘,娱乐圈多混几年,哥这床有你一位置。人红是非多,在赞扬与抹黑的道路上,慕枫一路前进,最终成为全球最卖座的小说作家,每一本小说都是畅销的保证。
  • 那些年之迷失的青春

    那些年之迷失的青春

    那些年之迷失的青春,发生在一个小城市,讲述校园情感故事。
  • 命途双生花

    命途双生花

    世有双生花,花开两朵,貌有相同,人却不同。一动一静,一活泼一温婉,只是,原该世上最亲密的存在,竟变得各怀心思各自疏远!谁对谁错?谁是谁非?也不过是一场惊变,两番心思。从别后,两地忧思,说与谁知?
  • 野蛮家教别嚣张

    野蛮家教别嚣张

    她没安全感,因为她12岁父母双亡;她叛逆,因为她怨恨哥哥为了一个女孩在他最脆弱的时候又离她而去;她独立,因为七年的独立生活让她明白一个道理,于子夜不是没了谁就不能活。可是她是时运不济还是命运多舛?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她的生命里竟然出现了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偏执甜宠

    偏执甜宠

    【全文免费】初见时,岑随一身黑衣,在酒吧嘈杂音乐之下,他被众人围着,模样慵懒不羁,几下便把挑事的人撂倒。沈祉砚惊呼:这人还挺帅!再次见面,她才发现原来他们早就认识,在他迷人的外表和撩人的话语之中,她渐渐付出了真心。结果却发现这人心口不一,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混蛋!之后,岑随才发现,他早在那场无理的游戏里丢失了自己的心,每天赖在沈祉砚身边,一口一个小宝贝,誓死要将自己的小娇妻追回来!“走开!”沈祉砚眯着眼,声音冷冷的,不耐烦地道。岑随一把抱住沈祉砚大腿:“媳妇我错了!跪键盘跪榴莲跪方便面,你选一个!”“……”————原谅作者简介渣,本文是一个一半校园一半都市的甜文!记住它会甜的!
  • 大宏图

    大宏图

    这里有负匣寻遗的老人,有护卫邦土的奇女子,有流浪天涯的剑客,有传道受业的僧侣......一切尽在大宏图
  • 最后一名记命师

    最后一名记命师

    修真百万年,修士如同过江之鲫,源源不绝。大能修士无所不能,翻江倒海,吞云吐雾,逍遥自在。然,无止境的索取,惹怒了上天,派下无影无形、无物可伤、无眼能见的噬忆兽,能吞人记忆,吃人心神。修士和凡人开始慢慢记不起自身的记忆,忘记所有记忆的那一刻,就是魂飞魄散之时,化为漫天灵力,归于天地,无人可避免。一时间,天地间哀鸿遍野,人们对于失去记忆的恐惧,记不起亲人、好友、子孙后辈,直至忘记自身的一切。有大能不忍天地间人类消散,他们站了出来。他们记天灾地变、画名川大河、录旦夕祸福;他们记天地之变化,亦记众人之一生,他们被称为——记命师。
  • 名曰南雀阁

    名曰南雀阁

    天宝年间,一切不过是载入史册的过往,却因一次异象脱离了轨迹。伴随着枫叶的落下,逆天改命何其荒谬,飘零在远方的身影,何时归来?“这一次,我将这一切的命运交于你的手上,若是失败了,便也是命运使然,但请答应我,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