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600000035

第35章 莫道不消魂李清照的卓然一家(3)

单看这段小序,我们都能感觉到李清照来到莱州后并不快乐,总是与孤独相伴。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分析《感怀》一诗。这首诗充满了一种抱怨的味道,与以往李清照写的诗词相比,真是大有不同,丝毫不像以前的那种相思与离别的衷情诉说。大家注意诗最后的那两句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谁说我没有真正的朋友呢?我有的,一个是子虚,一个乌有。“子虚”,“乌有”这连在一起,不就是“子虚乌有”吗?这就怪了,李清照刚才还说她又两个朋友,怎么又说什么都没有呢?其实,我们只要细细想一下就明白了,李清照来到莱州后,赵明诚并没有将心思放在她身上,以前虽然两地分居,至少还有相思的情愫在里面。如今好不容易在一起了,反而一切都“变味”了。以前的那种幸福快乐怎么就感觉不到了呢?以至于李清照只能与“子虚”和“乌有”相伴。可是,“子虚”和“乌有”连在一起,就是什么都没有啊!言下之意,李清照失去了以往她曾拥有的美好的一切。

这真的是让人叹然。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推断,就算是赵明诚公务再忙,可现在你也把李清照接到了莱州,至少两人是相聚了,不像以前互相看不到对方。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的分析如下:

1.夫妻生活是两人共同在经营。李清照会是那种不明事理,天天扭着丈夫卿卿我我之人么?或者说,李清照会因为生活中得琐碎之事对赵明诚产生极大的怨恨么?我觉得不可能。当然,夫妻之间小吵小闹在所难免,这是谁都避免不了的。但是,我们分明看到李清照心中有很大的怨气。这说明,问题不出在生活琐事上,而是另有原因。

这个原因出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上。我们知道,宋代很流行蓄养侍妾和歌伎。像欧阳修、苏轼、韩琦等人都蓄养过侍妾和歌伎。对于赵明诚而言,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对此,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得很隐晦,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出来,“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这是李清照描述夫君赵明诚临死前的情景,大意是说,赵明诚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在做临死前的财产分配。在这里,我说一下“分香卖履”,这个典故语出曹操的《遗令》,曹操在临死前将自己家中的财产交付给诸位夫人、小妾。李清照在这里说赵明诚没有像曹操临死前那样做,正好说明了赵明诚是又侍妾的,甚至还跟歌伎有过密切的交往。

你看,赵明诚将心思都花在侍妾和歌伎身上去了,再加上此时的李清照已经快40岁了,容颜已渐老,赵明诚自然就将心思换了个地。说到底,还是审美疲劳,男人的劣根性所致。

2.子嗣的问题。根据种种资料显示,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一直没有子女。也就是说,李清照没有生育能力。这可要命啊!因为在古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为一个女人,若没有生育能力,就意味着要断了香火。而且,一个不能生育的女人,她的地位会一落千丈。原来,李清照一直“欲说还休”的事竟然是自己不能生育。

基于上述两点原因的阐述,我们终于明白了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存在的问题了。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他们还能回到从前那样吗?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更何况,李清照和赵明诚曾经那么的相爱。因此,在赵明诚的内心深处,她还是爱着李清照的。否则,她在临死前,也不会把财产全部交付于李清照了。当然,仅凭这一点,似乎理由还不够充分。赵明诚除了在莱州做官,还在江宁、湖州等地做过官。李清照到了江宁后,赵明诚一改在莱州时的态度,就算公务再忙,就算自己再没有兴致,也要抽时间陪着李清照。这说明,赵明诚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过错,如果他心里不爱李清照了,那又何苦这样做?

刚才说到患难见真情,这个患难当然是指当时动荡的时局。特别是再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对李清照而言,她也变得更加成熟。赵明诚曾在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的时候,犯下了一个弥天大错。当时,赵明诚在江宁担任知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而身为御营统制官的王亦则率军驻扎在江宁。这个王亦也不是什么好人,他看到现在如此动乱的时局,就想着要叛乱。准备半夜以纵火为信号起事。不了,走漏了消息,被江东转运使李谟知道了。李谟感觉事情重大,立刻就把王亦要叛乱的消息告诉了赵明诚。说来也听凑巧的,此时的赵明诚刚接到新的任命,要去湖州做知州。这样一来,赵明诚就不再是江宁知府了,只不过目前他还身在江宁。按理说,王亦要叛乱这么大的事,你赵明诚身为朝廷官员,理应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然而,赵明诚却采取了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李谟见赵明诚不予理睬,没有办法,只能靠自己了。而赵明诚之后的行为更加让人想不通。他居然趁着晚上,从城墙用绳子掉下跑了。这简直是不可思议,让人气愤啊!赵明诚怎么会是这样一个人?你让李清照心里怎么想?然而,我们纵观李清照的作品,看不到她对这件事的任何评论。唯一的解释就是,李清照心里很爱赵明诚,就算他犯了这样大得错误,她也会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去宽容他,原来他。

后来,赵明诚也意识自己在江宁犯下的错很严重。他也因此陷入深深的自责、愧疚,甚至是耻辱中。因此,当朝廷再次启用他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因该做点事了。这不,在朝廷任命他为湖州知州后,为了把当时的事情说清楚,他不顾酷暑,日夜兼程的赶往建康面见皇上。遗憾的是,这一次赵明诚再也没能回到湖州上任,死在了健康。

赵明诚的死让李清照悲痛欲绝,她也因此而变得孤立无助。由于战乱不断,赵明诚所收藏的那些贵重物品也遭到厄运。为此,李清照是尽全力保护。可是,对于一个弱小女子来说她又如何能尽力保全呢?

4

赵明诚死后,尽管李清照是竭尽全力的保护那些文物字画,可是,依然是显得力不从心,并且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先后在洪州、剡州、越州三个地方大量的丢失。

可以说,这三次文物的丢失对李清照的打击是相当大的。这毕竟是赵明诚的毕生心血。给此时,又有很多人对这些文物垂涎三尺。如何保护现有的文物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给力的靠山,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李清照在经历丧夫之痛后,至少在情感需求,或者在生活状况来说,她也需要重新组建一个家庭。

可是,如何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呢?还别说,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出现了。这个张汝舟是右奉承郎监诸军审计司,官不算大,大致属于七品到八品的样子,其职责主要是负责检查核准军队的粮草与俸禄。那么,李清照是如何认识张汝舟的呢?她又为什么要答应张汝舟的求婚?

对此,李清照在写给翰林学士綦崇礼的一封信里有详细的交代,“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唯有老兵。既而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僶俛难言,优柔莫决。呻吟未定,强以同归”。(《投内翰綦公崇礼书》)

李清照说她现在是重病缠身,几乎是病入膏肓了。这病情严重到什么程度呢?连牛蚁的叫声都分不清了。家人看到我这般严重,就开始为我准备后事。比如,准备好了封棺所用的铁钉与石灰。自从赵明诚病故后,照顾我的人就只剩下弟弟和照管门户的老佣人。也正是在这样的凄苦生活下,我才轻信了张汝舟,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也正是因为我病情严重到快要死掉,而我的弟弟又是那种老实可欺之人。于是,就轻信了媒人的欺骗之语,在急迫之间,在反复犹豫之中答应了与张汝舟的婚事。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1.张汝舟主动接近李清照。至于出自何种动机,现在不得而知。

2.张汝舟是一个善于懂得女人心的人。在李清照病重期间,肯定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呵护。为以表诚意,还特意请了媒人前来提亲。

3.李清照出于对今后生活的考虑,她接受了张汝舟的感情。当然,前面我们说到,李清照也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她迫切需要一个人能与她分担。

4.李清照的决定有些逼不得已。看到自己病得这么严重,而自己又经历了流亡之苦,丧夫之痛,她也渴望得到情感上的呵护。这些复杂的因素掺杂在其中,使得李清照不得不答应这门婚事。

就这样,李清照就嫁给了张汝舟。然而,结婚后李清照才发现这是一桩让他她后悔不已的婚姻。她为自己当初决定感到痛苦万分。我们不禁要问,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这个张汝舟是一个大骗子?

根据《投内翰綦公崇礼书》的相关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张汝舟跟李清照结婚的目的,不是因为真的爱她,而是看上了李清照手里的文物。一句话,为财。可是,结婚后张汝舟才发现,李清照手里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了。因此,大为失望。更让她失望的是,他发现李清照并非她想象中的女人,一切都听她的。事实上,李清照很有主见,也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将手中的文物全权交给张汝舟处理。这么一来,双重失望,再加上可能李清照有时也止不住要埋怨、责问几句,张汝舟是气得不行。于是,张汝舟的真实面目就显露出来了,原先对李清照的百般呵护,不过是虚情假意罢了。于是,张汝舟还对原本就非常虚弱的身子毫不顾惜,竟然拳脚相加,虐待李清照。

李清照实在是无法忍受这样一桩带有夺取钱财,并伴有拳脚虐待的婚姻。经过一番思考,李清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离婚!这个举措在当时乃至整个古代都可以算的上是重磅新闻。当然,离婚的过程是复杂的。这里就不再累述。好在,最终是离掉了。

经历了这般的不幸,此时,50多岁的李清照还能像以前那样焕发诗情,坚强的活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否则,李清照也不会“卓然一家”了。

5

通过前面的所有描述,我们对李清照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李清照是一个端庄秀丽,敢爱敢恨,性格独特,才学卓越的著名女词人。她不但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在词学的创作与研究上也是独成一家,开创了“易安体”。而且,她还写下了著名的词学理论《词论》。正如李清照在《词论》中说道,“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李清照认为,词与诗文相比,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体,不能跟诗歌混为一谈。而知道这一点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换句话说,诗歌有诗歌的特点,词有词的特点。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共性,但是,这不能因此而认为诗和词可以混为一谈。词就应该有词独特的一面,不能弄得不伦不类。这也是很多名家为什么看起来功力深厚,文采斐然,可他们在创作词的时候,就不再像是“一首词了”。

具体说来,李清照看出了在她之前的那些名家写词的缺点,就是他们在词中掺杂了诗歌或者散文的特点于其中,导致他们创作的词没有形成“别是一家”的局面。李清照的《词论》大致完成于她与赵明诚在青州居住期间。那时的李清照不过二十五六岁。如此大胆、甚至有些骨里挑刺的评价前人名家的诗词,引得很多人极为不满,认为李清照太过狂妄,自不量力。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李清照的词真的是超逸绝伦,影响深远。而她“别是一家”的学说也成为中国词学的重要观点之一,并对今后词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我们也发现,正是因为李清照对“别是一家”是如此的有见解,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在她的一生行为理念中,也被贯穿于此。对此,我将加以总结。

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之家,自幼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李清照的婚姻很幸福,她与赵明诚两情相悦,并志趣相投,这与古代的靠双方撮合而成,门当户对观念下的婚姻截然不同。靖康之变前,李清照的婚姻是幸福的。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她的创作也因此发生改变,即题材和主题上。

比如,《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这些都是李清照给当时出事金国使臣韩肖冑、胡松年临行前的建议。意思是说,要提高警惕,不能被金人所麻痹,一切要小心谨慎,与金人谈判,不能对他们言听计从,只靠朝廷,要听从老百姓的意见。一句话,不管是两国交兵,还是谈判,要走群众路线,广用人才,用其所长。表现出了李清照敏锐的洞察力。这与李清照之前的另外几个女词人,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魏玩,她是曾巩的弟媳妇,人称魏夫人。又如,朱淑真。她们的作品明显不如李清照,少了那种深沉厚重的情感内涵,更不用说又什么敏锐的洞察力了。此外,魏玩、朱淑真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创造力,也达不到李清照那样的高度。所以说,李清照及其她的词真的是“别具一家”。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死后,她经历一段最不幸的婚姻,面对这样不行的事,她没有屈从于命运与封建的礼教。而是敢于抗争,敢于争取自由。而朱淑真,她是典型的封建婚姻的牺牲品。朱淑真嫁给一个高官,因为没有感情可言,且又跟情人藕断丝连,并写了很多四年情人的诗作。最后,不幸被丈夫发现,遭到非人的虐待。朱淑真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最后只能投水自尽。

尽管李清照是如此的“别具一家”,在诗词创作上,她终归没能找到合适的传人。其实,李清照曾想过将自己的生平所学传授给一个姓孙的女子。谁知,这个姓孙的女子竟然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给拒绝了。大概也正因为如此,之后再也没有“第二个李清照”了。一代词宗李清照就这样走完了她的一生。她没有子嗣,也没有衣钵传人。不过,就算到了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李清照给予我们的影响。她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与张汝舟不幸婚姻后的断然离婚,无时无刻不被我们时常提起。而她笔下流淌出的众多千古名句,至今还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四十州”……

由上所述,这不正是李清照“别是一家”的写照么?(第二部完)

熊显华2011年9月于攀枝花

同类推荐
  • 紧急中的冥想

    紧急中的冥想

    本书是纽约派有名诗人弗兰克·奥哈拉的诗集,包含《致港务长》《致危难之际的电影业》《障碍》《黄色便笺》《来自一个四月》等三十首诗歌。奥哈拉的诗采用口语及开放的结构,即兴、反理性,在幽默机智中又有荒诞感、梦幻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个性,开创了反文雅反高贵的诗风。有名诗歌评论家海伦·文德勒称:“奥哈拉的一些诗确实值得名扬天下,就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存于这么一个理由:英语语言里还没有出现这种类型的诗歌。”
  • 入浙随缘录(蠹鱼文丛)

    入浙随缘录(蠹鱼文丛)

    《入浙随缘录》是一本杂文合集,由逢人录、闻铎录、览书录、行脚录四部分组成。逢人录主要记述了作者子张与文学前辈的交往和对文学前辈的怀念;闻铎录主要写木心及其作品;览书录围绕旧书记写相关书事;行脚录则是作者的几篇游记。书中所记,均为作者与书、与人、与地的珍贵记忆,读来真实生动,清新自然。
  • 写意宁夏

    写意宁夏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郭文斌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郭文斌的为文,就像他的为人一样,谦卑中有傲岸,安详中有叱咤风云。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语言,以及驾驭这些语言的高超的技巧,使得他的文字和他的思想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一部分,这是中华民族的浪漫和诗意,如大地一样广袤敦厚,雍容包藏。
  • 中国寓言

    中国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采取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集说理、劝诫、嘲讽、讽刺、诙谐于一体,给人以启示。同时还用短小精悍的话把十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得读者喜闻乐见,容易接受。
  • 青春韵语--我秀故我在

    青春韵语--我秀故我在

    本书为散文集。书中分为“悸动的心”“感恩的心”“人间百态”“盛夏的雅典”等版块,真实地记录了作者青春年的梦想,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理解。
热门推荐
  • 游权霸业

    游权霸业

    我们的主角孟炎,作为即将上线的大型网游“游权世界”的主策划,在一次深夜加班的小憩过后,竟然穿越到了自己所创造的世界当中!在这个充满了战斗和冲突,鲜血与魔法,政治及博弈的世界里,且看手无缚鸡之力的孟炎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加上作为设计者的清醒头脑生存下去并打拼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农家孙女进化史

    重生农家孙女进化史

    在这陌生的异时空,江燃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九年,从三岁的小娃娃到12岁的小姑娘,父母五年前在一场大水中去世,剩下年迈的奶奶带着,八岁时去山上捡柴禾,掉下山崖,在一个山洞里面得到一个坠子,没想到坠子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空间里面有无数功法与宝贝。从一介农女到山寨当家,武林盟主,天下女帝看江燃如何在异世生活的越来越好?
  • 你我不曾安然

    你我不曾安然

    许泽之没有像童话世界里骑着白马来,他一身白西服,开着上海滩最贵的汽车差点将她撞死……沈可君丢下年幼的儿子去了战场,听说那里战事吃紧,许泽之在那儿……
  • 彩虹后雨初相见

    彩虹后雨初相见

    她五岁时因车祸父母双亡,而她被警察送入了个孤儿院,刚开始她与院中孩子格格不入,后来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赢得众人的喜爱与尊重。上了高中后她也离开了孤儿院,之后奇缘连连,成长为勇敢、善良、有担当的成熟女性。
  • tfboys之三小只虐恋

    tfboys之三小只虐恋

    十年后,在某别墅里一对夫妻展开了世界大战。“王俊凯你给我站住!看我今天不把你变成“麻婆炒豆腐”,接招!”浅幽雪一手扶着门一手拿着鸡毛掸子朝凯爷叫道。此时,小凯一面打电话一面逃跑幽幽的攻击,口中还念念有词:“王源,你死哪去了?!还不快点啊,我要死定了!”另一头的源源十万火急地“飞车”赶来。他知道如果再不快点的话:第一,凯皇会杀了他;第二,表嫂子幽肯定会宰了大哥的。他可不想自己的大哥有什么三长两短。所以不顾闯红灯地飞过来。幽看到小凯准备上车时,立马哭了起来,“哼!”了一声,调头走回家去,也不理他了。凯看到了,心疼,跑上楼把痛哭的幽幽抱下来,并叫王源把千玺喊来,一起去吃饭。王源你们是知道的-
  • 异界之变身旅行

    异界之变身旅行

    简介:这是一个大话3玩家某夜熟睡后,转生异界的故事。女孩变男孩什么的都不是问题,我的目标向来一致,那就是:米虫。武功,内功,斗气,魔法什么的,都不是问题,因为我是大话3里的媚灵狐。打架什么的最讨厌了,来,我召唤只召唤兽跟你玩就好了。炼丹什么的最假了,你那破玩意能起死回生吗?看,我大话3的道具直接复活了。总之.........这是一个玩转异界的故事。
  • 英雄侠义录

    英雄侠义录

    本书为霹雳布袋戏风格,以侠义录为开头,借用苦集灭道四境设置,以日才子-一梦千秋元忘尘与月才子-一语乾坤欲千穹为主线,讲述合力化解一段又一段武林危机的侠义事迹,其中穿插无数英雄的故事,以四十章为一篇,故事之间相互传承,霹雳爱好者不妨看看。
  • 方正乾坤

    方正乾坤

    方正是规矩,方正也是人名。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那么他成为这个世界的规则!
  • 虐恋:冷总裁的小秘书

    虐恋:冷总裁的小秘书

    “妈咪,我们又回来了耶,不知道爹地知不知道耶?”一个小萌娃奶声奶气说道。只见一个高挑的女子接话:“宝贝,你怎么这样呢?你可是妈咪亲亲苦苦拉扯大的,怎么能关心那个不负责责任的渣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