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200000023

第23章 武帝传奇(1)

武帝虽然给那个时代的帝国百姓带来了很多灾难,然而,大汉帝国在他手中响彻宇宙。作为一代伟大的帝王,其最重要的任务并非是使百姓安居乐业,也不是使经济发展,这些只是历史对普通帝王的要求。一个真正伟大的帝王是需要让自己的帝国在天下有话语权,有威严,他能让其所领导的帝国不会成为其他民族和国家耻笑的话柄和在其他民族和国家那里得到懦弱的代名词。他应该懂得并可以为自己的帝国复仇,他应该把帝国百姓的安乐暂时放在一边,他应该让这些帝国的百姓知道,倘若一个人不能为祖先复仇,那就等于是在屈辱与无尊严中活着。这样的活法倒不如去死。

武帝是个把优点与缺点都发挥到极致的帝王,中华民族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位帝王能与他的武功相比,而也没有一位帝王可与他所铸造的一切“大祸”相提并论。

历史行进到汉帝国武帝时代时,三代离这个帝国并不遥远,汉帝国之前的秦帝国虽然将三代的“政教合一”之中的“政”抛弃了,然而却把“教”或隐或暗地保留了下来。这种“教”在今人眼中或称为迷信或称为宗教,而在时人心中,这则是一种被称为鬼神的令大多数人都深信不疑的思想。武帝信仰神仙学说之坚笃,追求飞升意念之执着,为鬼神活动付出代价之巨大,不但为他的前辈所望尘莫及,即使是后来忠诚于鬼神的帝王也不能望其项背。

正是这种对鬼神思想的信奉,武帝自其执政后期,便开始了无休止的郊祀、封禅和求仙活动。他所做的这一切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神化皇权,飞升登仙。按传统所解释,所以要“祀”,是昭告祖宗,通神明。所祀的对象为神鬼思想所认为的五帝。武帝在这方面可谓大下苦功,令人在长安东南郊立祠,每年春秋两祭。至于封禅,似乎是武帝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传统解释封禅为:“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因为:“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帝国的诸多术士普遍相信,倘若得到当年黄帝所遗留下来的天书去封禅,则可以登仙。武帝叹道:“如果真能登仙,我当弃妻儿为敝履!”于是,从元封元年开始的第一次封禅,武帝终其一生,封禅达到了五次。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几万人从长安城出发到达山东泰山,动用的人力与物力资源难以计数,仅一次封禅,所花费的金钱之巨大可想而知。

然而,武帝所考虑的却并不是帝国能否支撑得住自己的折腾,其对神仙学说的痴狂迷恋,没有人可以解释,也没有人敢于向他询问这种心理的来源。在帝国的诸多术士们看来,早在帝国初年,流行在中华大地上的鬼神学说就已经大有市场。只不过因为整个帝国都在为诸多存在的弊病疲于奔命,所以,没有帝王肯有心思来理会这种学说。文帝虽然凡事必卜,然而不过是他的个体行为,他并没有把这种迷信的行为带到整个帝国中来。然而到了武帝时代则大为不同,整个帝国仿佛如同一艘顺水而行的大船,又碰上风平浪静,所以,必要的折腾自然也就开始了。如果仅仅说,武帝的折腾是对前辈神鬼思想的继承,那倒小看了这位帝王。除了他深信不疑外,他还希望通过鬼神思想这一工具制造出一位赫然超尘的人间至上神,这一神仙是独裁的,是乾纲独断,惟我独尊的。

在封禅希望登仙不果后,武帝又通过各种手段来强化自己的登仙。在他最爱的王夫人死后,武帝用一位方士的建议,在夜晚独自一人呆在一个帐子里,设蜡烛与酒肉,然后“致其神”,并忘情而歌:“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接着就是炼丹,一位方士建议他,化丹砂为黄金,用黄金作饮器,用此器饮食可延年益寿,益寿而可见蓬莱仙人。第三种方法是求神山。诸多方士都认为渤海上有蓬莱、方丈、瀛州三仙山,山上住着神仙,神仙手中有不死之药。武帝曾派出多人向此山寻求,并几次亲临海边监督。但在多次未果后,武帝再次听从了方士们的建议,派人在有神仙出没的地方等候,名曰候神。然而,这种种方法都不可能满足他的愿望,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仙,武帝不过是在与虚无缥缈做生意,其无论付出多少都不会得到一点回报。

在今天看来,武帝对神鬼学说的渴望以及忠诚似乎显得尤为可笑,然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武帝在神鬼学说上所做的种种行为却被时人认为是探索,用今天的话而言,无论是招魂还是炼丹,或者寻找神山,更或者是封禅都属于科研项目中的一种。帝国的大多数百姓包括一批政府官员都认为,武帝所采取的一系列寻找神仙的行为是对帝国的贡献,如果真的有一天,武帝的愿望得以达成,那么,整个帝国的人民都将受到益处。

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思路来否定武帝当初的行为,因为武帝所进行的一切关于神仙的举措都是帝国政治的一部分,倘若他的种种举措不会受到欢迎,必将有一股势力出头群起而反对。独裁政治下,其所反对的力量固然微不足道,但没有大规模的反对却恰好说明了武帝所进行的种种项目开发无疑是被帝国整个阶层所认可的。

然而,武帝所以如此信奉鬼神思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方士们的极力推动。武帝执政中期,已经有方士步入朝廷,有的已经成为政府官员,他们的存在,无疑将鬼神学说更加积极而充满活力地注入了武帝的思维之内。这里面的佼佼者李少君就是让武帝深信不疑的一位。李少君是靠着可以提供长生不老的方术而被武帝召见的。用正史的说法,李少君曾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和年龄,但无可置疑的一点是,他是凭着能驱使鬼神而被人所知的。在一次聚会上,他指着一位在座的九十多岁的老人,说曾与这位老人的祖父一起在某地游猎过。这位老人立即大惊,他指出,自己还是个孩子时的确陪同祖父到过李少君所说的那个地方,在座的人都大吃一惊,而李少君只是微微一笑。他深受武帝的尊敬,并且给武帝提出了炼丹的主意。在他死后,武帝始终对其不能忘怀,希望成仙的他能来到尘世看他一眼,指点迷津。但李少君似乎在成仙后就不再留恋红尘,武帝直到死,再也没有见过这位神仙一面。

不过,在帝国皇帝需要一种人的时候,这类人往往是层出不穷的。当武帝还没有从李少君之死的悲痛中醒悟过来的时候,就有人介绍了另一位方士给他。这位方士叫栾大,据他本人的介绍,他与李少君同门。栾大曾经侍奉过胶东康王刘寄,有着足够的智谋,并且敢于说话,尤让人敬佩的是,他每每对自己的话都深信不疑。他对武帝说:“我经常往来于大海之中,见过许多有名望的神仙,只是因为我地位微贱,所以那些神仙难信任于我。”武帝立即置疑:“那么你侍奉康王时没有将康王引见给他们吗?”栾大脱口而出:“他们认为康王不过是一个诸侯,没有资格得到长生不老药。我师父曾对我说过:‘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塞,长生不老之药可以得到,神仙可以修成。’但是我担心我和李少君一样因为得罪神仙而死,所以,不敢说话。”

武帝对他说:“你尽管去找长生不老之方,如果真能找得到,我什么都不会吝惜!”

栾大又说:“我师父是从来不求人的,都是别人求他。陛下您一定要将他请来,就应尊崇他的使者,让他的使者成为陛下的亲属,以待客的礼节对待他,这样他才有面子,然后才能将您的请求转达给神仙,您的愿望也就达成了。”

武帝来了兴致,就希望栾大能当场表演一下法术。栾大让人在空地上树立了若干旗帜,然后施法,所有的旗帜开始相互攻击。武帝大喜,他立即任命栾大为五利将军,希望他能保住黄河不要决口,几天后又封其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的是希望能炼成黄金,以此来得到长生不老药。武帝对栾大可谓不薄,这位帝国的皇帝在这个科研项目上其所尊重人才的态度在栾大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后来又封栾大为乐通将军,食邑二千户,赐给府第以及僮仆一千人,并把自己已经不用的车马、帷帐、家俱器物等赏给栾方士以充实家用。随后,似乎是为了笼络住这位鬼神人才,他又将亲生女儿卫长公主嫁给栾大为妻,陪嫁仅黄金就达十万两。这当然还不算,为了表示自己对鬼神人才的重视,武帝还亲自到栾大家中看望,经常会派出使者询问栾大家中的供应情况。同时又刻了一枚“天道将军”的玉印,让使者身穿用羽毛织成的衣服,站在白色茅草上面;栾大也身穿羽衣,站在白色茅草上面接受玉印,表示他不是汉武帝的臣属。栾大自见到武帝后,数月之中,佩带六枚印信,其显贵使天下为之震动。栾大一时之间成了帝国最风光的人物,当时武帝的姑妈窦太后及丞相、将军在内的朝廷大臣和皇亲国戚都主动到栾大家中设酒摆宴,赠送礼品。栾大的飞升让沿海一带的燕、齐等地的人们全都纷纷跳出,自称有长生不老的秘方,自称能请到神仙,自称能让这个帝国所有的人受益。

神仙学说无疑成了那个时代的潮流,包括最蹩脚的方士都被这种氛围冲昏了头脑,认为自己真的就能找到长生不老药,略高级一点的方士则称自己可以发明长生不老药。一连串的神仙故事此起彼伏。一位巫师声称自己在一个土祠旁边找到一个神鼎,地方官立即将此事奏明朝廷,武帝飞快派人调查,证实此事属实,便用最隆重的礼仪将此鼎迎到甘泉宫,文武百官同时向武帝进行祝贺。一位齐国人叫公孙卿的向武帝上奏说:“我家中存有一木简,上面写着:‘黄帝得到宝鼎,该年十一月初一清晨为冬至,过了三百八十年,黄帝成仙升天。’今年皇上您得到宝鼎,同样冬季十一月初一清晨为冬至,与黄帝时一样。”

公孙卿说得没有错,武帝在仔细查找了历史后,非常高兴,就将公孙卿招来询问,公孙卿告诉武帝:“此书是申公交给我的,申公说:‘汉朝兴盛的时间与黄帝时一样,汉朝的圣人,就是高祖皇帝的孙子和曾孙。宝鼎的出现,正好与神意相通,黄帝在祭祀神灵的“明庭”迎接神灵,而“明庭”就是甘泉宫。黄帝当时在首山开采铜矿,在荆山下铸造宝鼎。宝鼎铸成之后,天上有一条龙将龙须垂下来接引黄帝,于是,黄帝骑上龙背,和群臣及后宫妃嫔七十余人一起登天成了神仙。’”武帝立即任命公孙卿为郎官,把他派到中岳太室山等候天神的降临人间。

天神的不降临人间很可能是公孙卿所没有想到的,在大多数方士看来,由于群体效应,他们都认为这个世界上的确有神仙,而且由于他们在一起的互相沟通和与汉武帝的“真实汇报”,使得他们对神仙一说由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后来的深信不疑。无论是李少君还是公孙卿,包括栾大,他们并非是纯粹的骗子,武帝执政多年,他们即使没有亲眼所见,也可通过道听途说来推断出武帝并不昏庸,倘若他们没有一点真本事,并且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与信任感,这些人不会贸然地就去见武帝。

只不过,迷信与科学永远是分道扬镳的。他们只不过是选错了事业而已。栾大在长安城中享受了一年后,按照武帝的要求开始整装出发宣称要去东海寻找他的神仙老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居然没有入海,而是跑到了泰山去祭祀祷告。也许在他看来,祭祀祷告要远比去海上寻找神仙稳定一些,快速一些。但很不幸,他的一切行踪都被武帝派出去的人看在眼里,当栾大回到长安后,又犯了一个错误,他假称见到了他的老师。武帝在大怒与冷笑声中将他斩首,罪名是“诈骗欺罔”。

相比而言,公孙卿要比栾大机智一点,当他在中岳太室山等候天神降临的时间一久时,他立即主动向武帝报告说,自己见到了神仙的脚印。那些脚印是否是神仙的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武帝在亲自观看了脚印后有些不相信。他问公孙卿:“你不是想效栾大吧?”公孙卿不慌,回道:“神仙是无求于人间的君主,而人间的君主有求于他,如果道路不宽阔,时间不充裕,神仙怎么会来?许多人说到神仙之事,似乎总觉得很遥远荒诞,事实上荒诞并没有,遥远却是有的。所以,皇上您必须要知道只有付出足够的时间,神仙才能到来。”

武帝点头。于是,整个帝国开始扩建道路,修缮观宇,清扫名山与神祠,武帝希望有幸使神仙来到人间。第二年,武帝离京出巡,在祭祀了黄帝陵之后,突然问公孙卿:“据我所知,黄帝长生不老,可如今竟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公孙卿不慌不忙回道:“黄帝成仙升天后,他的那些臣民十分想念他,所以将他的衣冠建陵埋葬。”

武帝这个时候突然感叹:“我将来升天后,臣民们也会把我的衣冠葬在东陵吗?”没有人回答他。但至少会有人知道武帝为什么要感叹。为了这一神仙项目,他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耗费了帝国太多的财富。而在他看来,他一个人的成仙恐怕不是他最终的目标,他认为,一旦找到长生不老药或者是发明这种药,那么,帝国所有人都是受益者,他将是这个帝国子民最大的功臣。

寻找神仙的运动一直在继续,不久后,武帝再次出巡到缑氏城,祭祀中岳太室山。然后东巡大海,祭祀八位神仙。随着他的到来,齐地人上书陈述神怪之事和奇药秘术的数以万计,武帝没有办法不相信,也没有理由不高兴,所以增派船只,命那些说海中有仙山的数千人出海去寻找蓬莱神仙。作为这个项目的领导者,公孙卿携带了天子符节,先行前往名山胜地等候神仙的驾临,行至东莱,在给武帝的报告中,他声称:“夜中见一巨人,身高数丈,赶上前去,却又消失了,所留脚印甚为巨大,类似野兽的蹄迹。”武帝正自考虑,就又有人对他说,自己看到了一位老翁,手中牵着一条狗,并自言道:“我想见天子。”说完后凭空消失。

武帝亲自察看了公孙卿所说的巨大的脚印,有点不相信,但他对老翁之事却深信。也许这就是神仙在他心目中的印象:无影无踪。

武帝最终决定留在海边,又下令方士们可以使用国家的驿马车辆,随时访求神仙踪迹。但在海边等了很久后,武帝并没有见到神仙,于是起驾还朝,途径奉高,在梁父山祭地神。然后经泰山,封禅。在祭祀之后,武帝下诏说:“朕以渺小的身躯,继承高位,兢兢业业,唯恐德才不足,不懂得礼教圣乐,所以尊敬八神,祈求庇护,蒙天地神灵恩赐祥瑞,目有所见,耳有所闻,虽震惊于真事怪异,却不敢加以阻止,于是登上泰山祭祀天神,至梁父山祭地神,愿从此恭敬自省,与士大夫一起吉祥地开始新的生活……”

同类推荐
  • 刺桐坠落

    刺桐坠落

    元朝末年,宇宙第一帝国天崩地裂前夜,风雨欲来;东方第一大港刺桐城,在阿拉伯与波斯色目人掌控之下,梯航万国。在这富庶繁华300年的山海之境,朝廷派系、色目势力、地方宗族、割据豪强、红巾义军、商贾教士等各行其事,相互角力。一桩蓄谋已久的小人物恩怨,打破了旷日持久的平衡……
  • 绝世

    绝世

    我俯视下面的浓云,傲笑其乌黑与浊重。当你想上升时,你抬头仰望。我朝下看,因为我在高处。有谁能欢笑而上升呢,登上高峰的人笑傲一切悲剧。以命运之名,行绝世之事。在人与兽,生与死的桥梁上,主人公将上演人生最华丽的篇章。
  •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三国,而烟火的三国则希望能带给你与众不同的感受。他们不再是战争机器,不再会阴险狡诈,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要是人,就会有感情,有希望,有挫折,也有成功。在这个将星闪耀的时代里,在这个能人异士辈出的众神之地,他们将会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来书写一段段精彩的篇章!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史诗,也是一个帝国的兴起与茁壮。请看吧,请看他激情豪迈、英姿勃发的天下之路!烟火出品,必属精品!
  • 神话妖孽枭雄

    神话妖孽枭雄

    姬尘在表白后惨遭拒绝,失魂落魄的他走在大街上,被一辆货车撞飞,本以为一切已经结束的他,却重生在另一位面。可夺舍的却是一位年轻皇帝,而都城也即将被攻破,枭雄系统降临其身,且看他如何叱咤这片陌生的位面
  • 开江文史典藏

    开江文史典藏

    2013年,开江建县1460周年,《开江文史典藏》是开江县本土历史文化的风采展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瓜皮法师

    瓜皮法师

    林肃北站在群山之巅,目极之处,是一座巨大无比的堡垒,哪怕远在千里之外,都能看的一清二楚。那是他一手创建起来的城市,整个长河星的荣耀!想到汤圆等人即将离去,甚是不舍,而自己的瓜皮之路,也所剩无几,不禁仰天长叹…忽然,就在他以为自己这一生不过如此的时候…天上降下一道金雷,将他带去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 时空旅人录

    时空旅人录

    一场神秘地车祸过后,张知秋发现自己“被湮灭”了——世上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变,但自己这一家人存在过的痕迹却“被抹掉”了!原本是想要低调的,结果却是始终都在为人所瞩目,难道这也是作为一个时空旅人所要付出地代价吗……这是一个同时发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三者间又会发生怎样地关联与影响呢?张知秋能够找出事情地真相并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吗?敬请关注这个发生在非本时空的精彩故事……本文适度YY,非无限流,立志成为历史、玄幻、都市官场等等地一锅煮美味大杂烩,非喜……也留下一个点击再走吧,要是还能甩几个推荐神马的就最好了!最后,卖萌卖身求包养啊啊啊啊啊……本书官方群:9023400
  • 蛮荒狂情之兽人传说

    蛮荒狂情之兽人传说

    现在有夫妻闯荒野闹得挺火。这本书,也差不多。不过闯的不是荒野,而是莽荒。
  • 古月与白天

    古月与白天

    最弱人间,如何抵挡各界来袭?……山雨欲来风满楼。“虚涯山脉”之上乌云密布,电蛇涌动,似乎再需一息功夫,上天便承受不住,倾泻出所有恐怖之物,吞噬人间。随着一声尖啸,由远而近,两道白光从空中落了下来,显出一老一少两个人影。老者,皓首苍颜,灰袍满鼓,俨然仙人之姿。少者,束腰青衣,腰悬双剑,意气风发......
  • 王妃太悍得宠着

    王妃太悍得宠着

    穿成古代小农女,程长歌被小姑弄破的头还没好,大伯就给她找了克妻老男人,二伯给她找了傻子,一女卖二夫?爷为权,奶为钱,都不把她当人看。程长歌能说啥?虐渣呗!大伯想当官?行,狗头铡喜欢吗?二伯想要钱?倾家荡产销魂不?咱领着爹娘兄弟发家致富去。战神王爷听到了她的商业机密要合作?行吧!谁让这天下都是你家的。可你也不能夺了咱的财,还要把咱也给抢回去呀!“你不是眼红本王的银子吗?嫁给本王,本王所有产业立马过户给你,你马上能实现首富之梦。”“你有这么大方?”“银子多了,就只是个数字,赚了也没处花,无趣!”趁着这人脑子浸水,长歌马上答应嫁了。直到婚后,程长歌才知道她才是脑子浸水的那个,傻傻地招惹了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狼。
  • 醉酒论年华

    醉酒论年华

    。。。。。。。。。。。。。。。。。。。。
  • 潜龙渊

    潜龙渊

    一首催人泪下的曲,一段风花雪月的事。一道说:如果的如果,曾经的曾经;果不去,曾不回。金大妖孽无线妩媚的说:小道道要一直记得我哦。
  • 明末贼行

    明末贼行

    明末满清入侵,流寇横行,中原糜烂,百姓离散,千里沃野成白地,户口十不存一二,中华民族面临着历史上最危难的局面。一个现代的普通小白领穿越到明末,他该怎么做呢?
  • 血炼之途

    血炼之途

    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前世为蓝,今世为青。定要青出蓝而胜于蓝。是我的定要如数讨回,不是我的也是尽数夺取。主宰,我便是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