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200000020

第20章 虽远必诛(2)

但帝国与匈奴的恩怨还没有结束。昭帝时,汉匈复和亲。宣帝时,汉军出车东师。匈奴击乌孙,欲复收汉两翼。汉乃救乌孙,破匈奴。匈奴力衰,丁零,乌桓皆反。人民死亡三成,商户亡失过半。匈奴大困。元帝神爵二年(前60年)时,虚闾单于死,匈奴分裂,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据单于庭,归降汉为藩臣。汉以昭君嫁呼韩邪。郅支单于部西迁中亚,漠北空虚。(前46年),单于舆死,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匈奴境大旱,大疫,人畜多死。乌桓复叛胡,匈奴北徙。公元48年,遂王比自立为单于,率部至五原(今包头西北昆仑召一带),归降汉朝。东汉册立其为南单于,北部匈奴另立单于。从此匈奴分裂为南北部。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与南匈奴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大败,三年,北单于部西迁乌孙,又徙至中亚,遂入欧洲。151年,汉灭西域匈奴自立不服诸残部。

一切就在151年结束!汉帝国最大的敌人——匈奴——遂告灭亡。

多年以前,汉帝国的臣子就说,汉匈必有一战。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几乎进行了一个世纪。武帝的伟大功绩即在此,在他的时代,完成了对匈奴的毁灭性打击。而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太多让人感动流泪,唏嘘不已的事件。将军李陵就是一位。

李陵本是帝国将军李广的孙子。当初,武帝希望他能担任贰师将军的后勤司令。李陵却道:“愿得自当一队。”武帝告诉他,我没有骑兵给你了。李陵对武帝说:“我只需要五千步兵即可。”这种冲动让武帝大为赞赏,就给了他五千步兵。李陵到达峻稽山时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相遇,双方展开激战。李陵用步兵中的弓箭手充当主力,来对付单于。据史料记载,“陵千余弩俱发,应弦皆倒。虏还走上山,陵追击之,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贤王,驰兵八万骑攻陵。陵且战且却,南行数日,抵山谷中。复大战,斩首三千余级。遂引兵东南,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烧陵部,陵亦令军纵火以自救。”

当李陵南行至山下时,单于已经在山上以逸待劳,但李陵并没有恐惧,而是再用弓箭手向匈奴人发射。单于不能抵挡,只好逃跑。第二天,李陵捉得匈奴俘虏,据这名匈奴人的口供称,单于因为久攻李陵不下,所以准备逃走。但其他匈奴将军们则认为,如果以我们的骑兵还不能对付得了他们的步兵,那真是太可笑了。将来更会被汉帝国的军队轻视。李陵听完这份口供,深深知道,战斗可能才刚刚开始。

果然,第二天,匈奴卷土重来,发动比前几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双方战了一天,匈奴最终决定退兵。但李陵手下却出了一个叛徒,他跑到匈奴那里说“汉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立即进兵,并让骑兵攻击汉军,大呼让李陵投降。

那位叛徒说的没有错,经过多日的战斗,李陵军队的箭已经没有了。但是,帝国的士兵们没有退却,他们开始以疲惫之躯向匈奴骑兵开战。可最终,骑兵的优势慢慢显出来,而李陵的五千步兵已经所剩无几。李陵感叹道:“使人犹有数十矢,足以免矣,今无兵复战。”李陵在被活捉前,说了一句:““无面目以报陛下矣!”说完后就投降了。五千步兵烟消云散。

当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后,大怒。大臣忧惧。太史公司马迁上言陵已立功,以陵若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初,上遗贰师将军出时,令陵为助兵,及陵与单于相持,而李广利竟无功。武帝以司马迁欲沮贰师,为陵游说。后捕得匈奴生口,言陵教单于为兵法。武帝怒,乃族陵家,而下迁腐刑。李陵闻之曰:“教单于为兵者,乃李绪也(汉军降将),非陵也。”然而,这桩冤案不过是这场战争中的一个小眉批。战争年代最容易出现可歌可泣的英雄,万年之后,李陵的投降也不是投降,李陵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大汉帝国之所以敢与匈奴全面开战,除了经济政治这些大的因素外,武器的精良也是必要因素。在帝国的复仇战争中,帝国除由传统的车步军团改为骑兵军团作战外,为了反制匈奴之擅长弓箭,而使用大量强弩、连发弩箭,以高射速之密集矢箭压倒匈奴骑兵。这种新弩不知是何人所造,其工艺复杂先进,匈奴即使得到也无法仿制,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军事技术。武器落后一代就要挨打,这在冷兵器时代同样适用。李陵所以能以五千步兵屡战匈奴数万骑兵,即靠此技术。后弩箭用完,遂被俘。帝国军队的战术是效仿匈奴,以骑兵集团奔远袭击,以车步重兵运送后援及后勤辎重补给。由此取得了对匈奴的优势,转变了战场的主动权。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所以会发生,究其根本,复仇只是一种必须的口号。汉匈战争的原因是源于汉帝国的富庶和匈奴的贫困。历史文明的规律告诉我们,农业文明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文明,因为其生产具有稳定性,所以能够长期稳定的提供生活资源。但游牧文明则不同。游牧民族往往对自然界的依赖性比较大,一旦自然界发生变化,游牧民族就会陷入困境。即使自然界很稳定,自然界所提供的生活资源也相当匮乏。而农业文明之所以屡屡受到游牧文明的侵袭,就是因为游牧文明有大量的马匹,其特殊的习性铸造了他们强大的军事优势。

我们的帝国在一甲子之前,根本无力对抗匈奴的侵袭,而是采取了被人所诟病的和亲政策。这种政策所带来的成果自然也是有目共睹的,它让汉帝国韬光养晦,休养生息。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到武帝时,国力已经空前强大,大量马匹已经足够与匈奴的马匹数量相提并论,所以此时,为了制止匈奴对帝国边疆的侵扰,对帝国边疆百姓的屠杀,开战势在必行。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场战争仅从公元前133年至前119年,就打了十几个战役,帝国军队横扫大漠,以至“漠南无王庭”,获得全胜。在这场历史上大规模的战争中,汉军的常态是常常出动骑兵10万,加上辅助的步兵和运送粮草的军民,据不完全统计,每次出征人数当在50万以上。匈奴虽然号称30万骑,但在每次实战中一般出动都不超过10万人,他们也不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援。

等于说,这场战争的双方是实力相等的,但相比而言,汉帝国在能量上要比匈奴付出得多。汉帝国的后勤军民,在前往前线的过程中要越过几千里大漠,人员损失之惨重实不可听闻;按司马迁的说法,从后方运64石粮食,只有1石能到前线!匈奴方面也并没有得到一丝好处。在战争决定时期,匈奴人口被消耗殆尽。汉帝国军队在进入大漠后,由于后勤太远,不可能抓俘虏,所以,一遇到匈奴部落,大多采取清扫政策,全数屠杀,以致漠南地区在战后几乎成为无人区。匈奴曾有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衍;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就是明证。

这场战争给双方带来的结果也并不使人乐观。对汉帝国而言,战争解除了帝国边疆的威胁,使边疆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边疆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汉帝国也由此进入了中亚地区。但这些成就远远不能弥补战争损失。汉帝国60年积蓄的国力在战争中消耗殆尽,以至在战争后期,武帝不得不加赋税、卖官爵、垄断盐、铁、酒,甚至鼓励人民互相告发,以图籍没其财产等手段进行军费开支。可以不客气地说,此次战争是西汉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于匈奴而言,无疑这场战争是一次毁灭性打击,从此后,匈奴不复存在。即使500年后,对欧洲的大规模入侵,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这个民族永远不能再被振兴。

一个帝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表面上看只是皇帝的一句话,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整个国家机器的同时开动,政府官员的大力支持以及皇帝的准确判断。帝国建立60年来,和亲政策似乎已经成为基本国策,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与匈奴就应该保持这样的关系,而关于战争的言论,虽然时有臣子提出,却都被皇帝否定。

天下万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基本国策同样如此,在某一段时期为了应对危机与保持国家的前进动力,某一项国策可能会得到执政者的认可并加以实施。然而,随着国力的发展,某些国策必将被废除,比如和亲政策。

武帝继位初,仍旧在奉行和亲政策。和前代帝国皇帝所不同的是,就在继位之初,武帝就已经有了废除这项国策的决定。之所以仍旧执行,首先是他比较年轻,继位那年不过十六岁,他的年龄和资历根本不能担当立即废止祖宗成法的重任。其次,武帝深知,对匈奴作战有着很大的风险,但这一风险在武帝心目中到底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还真不好说。武帝知道有风险,却没有把这风险当回事,让他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的是帝国内部的主和派力量过于强大,这才是他的难言之隐。

如我们所知,汉帝国的皇帝如果不是太过于昏庸,就会懂得一个道理,他们必须要与政府保持着良性的合作关系,皇帝只有在政府官员的群策群力下才能成为政府官员心目中的皇帝。武帝后来变成了一个把丞相不当回事的皇帝,但在即位之初,他始终保持着祖宗们的风范,一切事情都该与政府协商。而协商的结果自然是,主和派始终占据上风,这让武帝很是为难。因为独断专行固然容易,但倘若没有政府与皇室的齐心协力,皇帝的一切打算都将落空。

然而,无论是武帝还是政府官员,都很清晰地明白一件事,这种现状不可能维持太久。两年后,元光二年(前133年),武帝突然就向朝廷宣布,要与匈奴开战。武帝之所以这么迫不及待,是因为政府部门的一位叫王恢的官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

众所周知,主和派的基本论调有两个,第一个是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矩,要与匈奴和亲;第二个,与匈奴开战百害而无一利。御史大夫韩安国就认为,作为游牧民族,匈奴的军队来无影去无踪,尤其是他们活动的地方是茫茫草原,草原后面是戈壁,倘若派出大批军队去,即使在草原上找到他们,胜负与否另说,即使打胜了,他们就会逃进戈壁,茫茫戈壁,我们无法找到他们。另外,我们打他们,是千里奔袭,他们以逸待劳。没有赢的希望。最后,战争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得到利益,但我们即使击败匈奴也毫无利益可占。因为作为农耕文明的我们,不可能在大戈壁或者是大草原上种粮食,等于说,这场战争即使打赢了也是胡闹。

韩安国是帝国在对待匈奴问题上的著名和亲派,他所说的三个理由不是没有道理,但比他还有道理的是王恢。王恢在帝国的边境为官多年,对匈奴情况的了解要远远大于韩安国。他所以能说动武帝向匈奴开战,是因为这样一句话:“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背约。不如勿许,举兵击之。”这恐怕是帝国最为痛恨并且头疼的问题,匈奴的出尔反尔已经激起了帝国的愤怒情绪。与此同时,他又出了一项高明的计策:““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也就是把匈奴引诱到边境马邑城,然后围而歼之。

武帝认为这道计策非常好,尤其让他欣慰的是,王恢刚率军出兵闽越国获胜。这一胜利使得他对帝国军队充满信心。所以他才召开会议,并且发泄似的说了下面这段话:“朕饰子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慢,侵盗无已,边境数惊,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韩安国仍旧是老掉牙的论调,他认为坚决不可,与匈奴开战百害而无一利。还是祖宗留下来的和亲政策好。王恢立即反驳,首先,“马邑之谋”可谓万全之计,依他对匈奴的了解,匈奴贪心强,必能成功。其次,他举了个例子。早在战国时期北方的匈奴就很强大,中原战乱不堪,那时的代国处于四战之地,但它并没有向匈奴屈服,而是依靠充裕的粮食向匈奴开战。而现在,帝国的国力与当年的代国已不可同日而语,匈奴之所以对汉帝国侵犯掠夺不已就是没有畏惧心理,所以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教训,给匈奴人教训的唯一方法就是向他开战。

韩安国立即把高祖皇帝搬了出来:“臣闻高皇帝尝围于平城,匈奴至者投鞍高如城者数所。平城之饥,七日不食,天下歌之,及解围反位,而无忿怒之心。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故乃遣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孝文皇帝又尝壹拥天下之精兵聚之广武常溪,然终无尺寸之功,而天下黔首无不忧者。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故复合和亲之约。此二圣之迹,足以为效矣。臣窃以为勿击便。”

韩安国认为,当年高祖皇帝白登之围受尽屈辱,解围回京后居然没有报仇雪耻,高祖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他权衡了天下大势,而不是以个人的愤怒而伤害天下百姓的圣人之举。文帝在执政时也曾让军队反击过匈奴,结果没有一点成绩,文帝后来反思,认为与匈奴开战是不明智之举,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和亲。任何人都知道,从高祖派刘敬携带重金与高贵的女人同匈奴和亲,至今已经有五代人受益了。我们现在也在受益,那么,五代人受益也就说明了这一政策的合理性,我们现在不应该打破这项国策。

韩安国抬出高祖,显然是想用祖宗成法来给武帝施加压力,武帝是不能辩驳的,他一旦辩驳,就会给人以违反祖宗成法的印象。王恢立即借力打力:“不然。臣闻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复乐,非故相反也,各因世宜也。且高帝身被坚执锐,蒙雾露,沐霜雪,行几十年,所以不报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也。今边境数惊,士卒伤死,中国槥车相望,此仁人之所隐也。臣故曰‘击之便’。”

王恢的思想是:五帝的礼仪互不相袭,三王的礼乐不相重复,可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才是大道。古代君王在考虑国家大事前,先祭拜祖宗,占卜吉凶,以示慎重。然后,他说到了重点:高祖皇帝之所以忍辱负重,不报复白登的屈辱,不是力量不够,而是为了天下百姓休养生息。高祖皇帝不想让刚脱离战争苦海的百姓重新进入苦海。但现在则不同,百姓已经休养了六十多年,我们的国家强盛,可边境却不安,士兵死伤无数,境内灵车相望,不是我们不想和亲,而是因为和亲政策实在得不到匈奴的响应。所以,绝对不能再继续和亲受尽侮辱。

同类推荐
  • 秦武帝国

    秦武帝国

    败落于星际,再起于秦国。科幻仙魔幻,现象超现象。曾经的历史,未来的方向,皆吾之存在。
  • 大唐郧国公的欢乐生活

    大唐郧国公的欢乐生活

    这就是个现代实现不了自己抱负,狗血的穿越回唐朝成为开国功勋后代的一个轻松故事。从现代的一无所有到古代的家世显赫的妥妥的富二代,殷钰还是那个殷钰,不上战场不入朝堂,还是和公主安心的过日子吧。且看殷钰是怎么在繁华的大唐盛世成为名留史书的闲散国公的。基本使用的唐朝贞观年间的人物和大的时间线,时间线有所改动。请纠结史实的勿喷,本就是我YY之作,纯属脑洞,大家图个娱乐就行,别太较真。小白文笔,也求大家放过,本来就是因为喜欢李老二家的两个没活多久的长乐、晋阳两位公主而写,虽然大的历史事件不能改变,但是让她们稍微好点的结局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 南梁之光

    南梁之光

    本书内容包括“苦难深重的南梁”、“创建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装”、“艰难的游击征程”、“开创陕甘边地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等,帮助读者了解老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
  • 太平洋超级帝国

    太平洋超级帝国

    大明宣宗初年,也就是公元1425年,此时我们的大航海家郑和还在准备着他最后一次下西洋,欧洲各国还在忙着窝里斗,并未开启大航海时代,而我们的主角李江虽然穿越了,可没想到却穿越到了太平洋夏威夷群岛,面对着一群土著野人,他手持长矛,头戴羽冠,奋起大喝:“我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哦!不对!我要征服整个美洲,澳洲,将太平洋作为自己帝国的内湖!”但此时底下却突然冒出了一道唏嘘声:“切......!”“妈的!谁!谁......!”(写了本新书,都市类的,老书依旧保持正常更新,新书也会正常更新《重生1997黄金时代》!)
  • 这是一本历史书

    这是一本历史书

    (求推荐,求收藏)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功利千秋却又被认为是千古暴君,俗话说: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哈利波特,我眼中的秦始皇是什么样的呢?静待我抽丝剥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争战之境

    争战之境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游戏已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争战之境》一款风靡全球的全息神经模拟游戏,可它的背后却有着惊天动地的秘密…………
  • 狐仙养成日记

    狐仙养成日记

    被残酷现实无情打倒的我穿越了?我该如何把握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如何寻找真正的自我?等等,思考人生大事之前,不妨先填饱肚子~妖族意识的觉醒,人与妖无止境的战争,解放本能的混沌水晶…当苏白以为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仅仅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 系统之男主请放过

    系统之男主请放过

    慕若曦,一个千金大小姐。因为某种原因,被别人害死。死后遇到一个神秘人,说要帮自己。但是要答应他一个条件,并且要帮他做任务。在做完校园文,玄幻文,总裁文,种田文,重生文,修仙文……等任务之后,才发现自己中了一个全套。全套就全套呗!可是,这个缠着自己不放,偏说自己身上有秘密的人是谁?
  • 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女配

    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女配

    她只想好好的完成任务,得到报酬。然后跟每一世的情缘好好相处。最后挑选最完美的一世,结束人生。居然告诉我报酬本来就是她的???每一世的情缘都是他???还不许结束???
  • 北斗星落

    北斗星落

    当两颗孤寂的心发生碰撞,摩擦出的火花是否足够照亮昏暗的心房?黑夜降临,熠熠闪耀的北斗星又能否指引最终的方向?
  • 你是不可预测的明天

    你是不可预测的明天

    :苏易易是一位性格慢热的普通女高中生,小时候发生了一件事给她带来了不可言说的阴影。自此之后她便能通过别人的心理活动预测那个人明天将会发生的事,只有她的青梅竹马陈豫哲知道此事。一天她误打误撞进了学校的一间早已破废的教室,没想到那是沈溪楠的秘密基地,自从遇到了他之后,她灰暗的人生似乎也发生了改变…………
  • 三界道途

    三界道途

    鸿蒙初分,混沌开辟,茫茫星海,苍苍大界。这里,万族林立;这里,诸强争锋。无数天才力争上游,无数传奇黯然落幕。血与泪洒满天地,诗与歌传颂万古。......诸天万域吾为王,悠悠岁月我称尊。
  • 晴逸涵絮

    晴逸涵絮

    “你和自由,我只选一个,那就是自由。”“你和江山,我也只选一个,那就是你。”
  • 岚月穿越之绝情

    岚月穿越之绝情

    本是豪门千金,不料家族破产,为保家人,被迫与A市第一豪门少爷齐玺订婚,生活一段时间却惊奇发现自己居然来自古代,她现在的老公居然是古代她曾经的对手!这一变故,他们该何去何从......